机关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行政管理理论实务知识点
行政管理理论实务知识点一、行政管理概念及原理1. 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指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手段,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社会成员实施任务、保障权益,协调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管理活动。
2. 行政管理的原理行政管理的原理包括法治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责任原则、协调原则、专业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规范,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
二、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 行政管理的功能行政管理的功能包括执行管理、协调管理、监督管理、规划管理等。
执行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协调管理、监督管理、规划管理等则是行政管理中的辅助职能,是执行管理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措施。
2. 行政管理的任务行政管理的任务包括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等。
绩效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任务,其他任务则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三、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手段1. 行政管理的方法行政管理的方法包括指令管理、协商管理、市场管理、法治管理等。
指令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他方法则是指令管理的补充和延伸。
2. 行政管理的手段行政管理的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执法、行政奖励、行政处罚等。
行政命令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手段,其他手段则是行政命令的配套和辅助。
四、行政管理的制度与体制1. 行政管理的制度行政管理的制度包括行政法制、行政诚信、行政责任等。
行政法制是行政管理制度的基本保障,行政诚信、行政责任等则是行政法制的延伸和深化。
2. 行政管理的体制行政管理的体制包括行政机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监督体制等。
行政机构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监督体制等则是行政机构体制的延伸和补充。
五、行政管理的现代化1.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理念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理念包括市场化、规范化、信息化、法治化等。
这些理念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2.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包括机构改革、制度建设、管理创新等。
《机关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机关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第二章文件工作管理案例2-1问题讨论1:出现的原因:①机构办事效率低下:文件运转与传递速度慢、效率低;机构职能交叉导致权责不明。
②文件数量泛滥:重视文件数量而非质量;文件成本观念不强;没有权变思想,文件的制发不能跟上现实的发展。
③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的公文知识;没有权变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岗位职责监督不到位。
④文件质量低下:文件质量监督不到位;文件内容质量低。
解决措施:①严格控制文件运转过程:完善机关的组织体制,优化工作程序,使文件运转有序进行;严格使文件的运行符合规定的程序,并不断适应现实的需要进行改变;完善管理性环节的控制作用;提高文件运转速度。
②提高办事人员工作效率:提高文件运转速度;阻止无用的文件信息进入文件运转过程;办事人员主动修复文件内容的错误,减少时间消耗;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其办事员素质。
③对文件数量进行控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培养质量第一的观念;明确各机构权责,提高机关的程序化管理水平;明确规定行文制度和标准。
④对文件质量进行控制:建立文件质量信息反馈机制;提高文件标准化程度;严格审查监督、加强文件质量检验;强化文件成本观念。
问题讨论2:培训主题:改进文件工作,提升办事效率。
培训目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各级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依法履行各项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此,各级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因文件管理工作出差错而产生的效率低下问题。
培训对象:专职文件工作人员、文件管理领导人、其他各级领导与业务员。
培训内容:①专职文件工作人员的培训:由于文件管理人员有效管理及正确的文件工作是保证机关运行系统顺利实施和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专职文件人员的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安排专职文件工作人员进行集中专项培训,使他们提高文件工作水平,学习成功经验,掌握文件工作要领。
行政管理1-100个管理学经典原理实用性强
对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项目按时交付和质量达标。
项目变更与风险管理
及时应对项目变更和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公共关系管理
公共关系策略制定
根据组织特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公共关系策 略。
危机公关处理
制定危机公关预案和处理机制,有效应对和 处理各类危机事件。
媒体关系管理
成本控制
通过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
财务分析
对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决策 提供财务依据。
风险管理
识别和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制定 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项目管理
项目立项与策划
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策划,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和计划。
项目组织与人员配置
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置项目团队和人员。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包括统一指挥原则、权责对等原 则、分工协作原则等,以提高组 织效率和效能。
行政决策与规划
决策原则
01
包括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等,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
合法性。
决策程序
02
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制定、方案评估、决策实施等
步骤,需按照规范流程进行。
规划类型
03
包括战略规划、项目规划、行动计划等,应根据组织目标和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规划类型。
行政领导与激励
领导风格
激励机制
包括民主式领导、权威式领导、放任 式领导等,应根据组织和情境选择合 适的领导风格。
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激励、荣誉激励 等,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 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激励理论
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两 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等,可运用不 同的激励理论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
什么叫做行政管理理论基础
什么叫做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是指对行政管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理论。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是行政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管理实践的理论指导和科学基础。
它包括行政管理的概念与特征、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是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行政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有效履行公共权力职能,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是政府的核心功能,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和服务的手段。
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是建立在对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基础上,是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的相互交织与平衡。
行政管理是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依法行使职权、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活动。
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包括权力性、专业性、公共性、效率性等。
行政管理的权力性是指行政管理具有行政强制力和行政监督制度的特征;专业性是指行政管理需要具备专业的行政管理知识和技能;公共性是指行政管理活动是为了公共利益和公众福祉进行的;效率性是指行政管理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和资源。
二、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的原则和规律。
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法制原则、民主原则、效率原则、服务原则、公平原则等。
法制原则是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保证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民主原则是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依靠民主制度和社会监督,保证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开性;效率原则是行政管理活动必须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果,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服务原则是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关注民生问题,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公平原则是行政管理活动必须坚持公正和公平,保障社会正义和公共福祉。
三、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指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方式和工具。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六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按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
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5
管理的方法 论 管理的法律 方法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 一、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一)法律方法的内容: 法律方法的特 法律方法: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 点与作用 法律方法的正 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 确应用 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 管理的行政 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 方法 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经济发 管理的经济 方法 展的管理办法。
管理 哲学
2.管理认 识论 3.管理文 化
3
管理的方法 论
管理方法的重 要性 管理哲学 关于管理方法 的分类
三、管理方法的分类
1、管理方法的一般分类:
管理的法律 方法 管理的行政 方法 管理的经济 方法 •管理的教育方 法 •管理的技术方 法
4
管理的方法 论
管理方法的重 要性 管理哲学 关于管理方法 的分类
管理的方法 论 管理的法律 方法 管理的行政 方法 管理的经济 方法
经济方法的内 容与实质 经济方法的特 点 经济方的正 确应用
(三)经济方法的实质
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 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 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 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法律方法的正 确应用
管理的行政 方法 管理的经济 方法 管理的教育 方法 •管理的技术方 法
2.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 相互配合 3.法律方法要与其它方法一起综合使 用
12
第三节 管理的行政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1.概念
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 运用命令、规定、指 示、条例等行政手段, 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 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 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 管理方法
机关管理制度红头文
机关管理制度红头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机关管理工作、提高机关管理水平,保障机关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机关管理工作应坚持党的领导,遵循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全面管理的原则,以提高机关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四条机关管理制度应当与机关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改进。
第五条机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变更应当经相关领导同意,并报上级机关备案。
第二章机关管理体系第六条各级机关应设立机构设置规范、职能明确、工作协调、人员配备合理的管理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机关管理体系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绩效考核、财务管理、行政审批等内容。
第八条机关管理体系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条机关管理体系应当加强内部协调,解决工作间的矛盾、问题,保障机关工作的协调统一。
第十条机关管理体系应当注重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三章机关管理制度第十一条机关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考核、财务管理、行政审批、会议管理、信息公开等具体制度。
第十二条机关工作考核制度应当准确反映工作实际情况,客观公正评价工作绩效,激励和约束管理者和员工。
第十三条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范收支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性。
第十四条机关行政审批制度应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便利群众和企业的办事创业。
第十五条机关会议管理制度应当合理安排会议时间、场地、议程,提高会议效率,减少浪费。
第十六条机关信息公开制度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公开机关工作信息,便利社会公众监督。
第四章机关管理风险防控第十七条机关须及时了解和评估机关管理中的各种风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切实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
第十八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机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九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机关管理制度模板
机关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关管理,规范机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国家有关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在机关内部实行。
第三条机关各部门和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机关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起到表率作用,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二章机关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五条机关管理应当坚持政治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机关的政治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条机关管理应当坚持服务大局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和人民利益服务。
第七条机关管理应当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加强工作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第八条机关管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机关管理应当坚持严格管理的原则,加强内部监督,有效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第三章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十条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第十一条组织管理包括机关的机构设置、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
第十二条人事管理包括机关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培训发展等内容。
第十三条财务管理包括机关经费的预算编制、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
第十四条绩效管理包括机关工作目标的确定、执行过程的监督、绩效评价等内容。
第十五条安全管理包括机关保密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防范等内容。
第四章机关管理的具体要求第十六条机关管理要求机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治方向正确,工作部署科学。
第十七条机关管理要求机关工作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纪律性,严守组织纪律,服从机关组织安排。
第十八条机关管理要求机关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优化机构设置,合理分工,健全工作流程。
第十九条机关管理要求机关人事工作要严格遵守人事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任用人才。
第二十条机关管理要求机关财务工作要严格依法行政,做到预算合理、资金使用规范、监督检查到位。
行政管理系统原理与方法(补专)
行政管理原理与方法(补专)一、单项选择题(按每题首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序排列)B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古利克2.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B)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古利克C1.传统的行政学或静态行政学时期,也被称为(A)A.科学管理时期B.行为科学时期C.新公共行政学时期D.新公共管理时期2.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不包括以下哪个(D)A.组织效率B.管理效率C.工作效率D.沟通效率D1.对监督对象发生的重大案件或带有普遍性的行为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的专门调查,被称为(C)A.工作报告B.检查C.专案调查D.审查2.对行政法律文件、行政命令、措施及财政预算、决算、账册、报表等进行审阅核对的行为,被称为(D)A.工作报告B.检查C.专案调查D.审查F1.非权力性影响力不包括(D)A.品格因素B.能力因素C.专业因素D.资历因素G1.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或总理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这是指(A)A.委员会制B.阁制C.总统制D.半总统制2.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是指(D)A.委员会制B.首长制C.层级制D.机能制3.公共组织的中间管理层所表现出的效率是(B)A.组织效率B.管理效率C.工作效率D.沟通效率4.公共财政的职能不包括(D)A.优化资源配置职能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C.稳定经济增长职能D.推动国际经济往来职能5.公共体制的激励机制是( B )A核心战略B后果战略C顾客战略D控制战略H1、会议管理的核心问题是(C)A.会议主题B.会议准备C.会议效率D.会议结果J1.机关行政的特点不包括(D)A.服务性B.复杂性C.时效性D.单一性2.机关行政现代化的容不包括(A)A.行政网络化B.机关行政观念现代化C.规章制度人性化D.办公自动化3.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是指(C)A.个人决策B.理性决策C.科学决策D.直觉决策4.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这是指(C)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不确定型决策D.危机决策5.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的风险,这是指(B)A.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危机决策6.决策者从主观上要掌握决策对象全面的、准确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决策,这是指(C)A.经验决策B.科学决策C.理性决策D.直觉决策L1.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其中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是(C)A.融合型B.衍射型C.棱柱型D.单一型2.领导特质理论的提出者是(A)A.西拉季和华莱士B.沙特尔C.布莱克D.利克特3.领导系统模式的提出者是(D)A.西拉季和华莱士B.沙特尔C.布莱克D.利克特M1.目标管理的特点不包括(D)A.以人为中心B.以工作为中心C.以成果为中心D.以效率为中心R1.人事行政必须要贯彻的四个价值不包括(A)A.价值观统一B.政治回应性C.组织效率D.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2.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设立于政府组织系统之外,独立掌握整个政府的人事权,这类人事机关是指(A)A.部外制B.部制C.折中制D.党统一领导制3.人事机构设在政府部门之,是政府机关的组成部分之一,这类人事机关是指(B)A.部外制B.部制C.折中制D.党统一领导制S1.联于1946年建立的一种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是(D)A.委员会制B.阁制C.总统制D.部长会议体制W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B)A.《论译书》B.《行政学之理论与实际》C.《行政学季刊》D.《行政学研究》2.我国依法行政应该有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D)A.依法治党B.依法治政C.依法治事D.依法治国X1.行政体制不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制约(B)A.政府与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B.立法机关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C.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D.政府与参政党、在野党的关系2.行政决策权集中在中央或上级政府的是(A)A.集权制B.分权制C.首长制D.委员会制3.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是(D)A.完整制B.分离制C.委员会制D.首长制4.一级政府部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行政机关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公共组织类型,是指(A)A.完整制B.分离制C.委员会制D.首长制5.行政领导责任不包括(C)A.政治责任B.法律责任C.文化责任D.道德责任6.行政机关管理最主要的特点是(A)A.服务性B.复杂性C.时效性D.单一性7.行政执行的原则不包括(B)A.迅速有力B.缓慢温和C.创新灵活D.行政方法合法8.行政指挥的方式不包括(C)A.口头指挥B.书面指挥C.团队指挥D.会议指挥9.行政执行的根本原则是(A)A.坚持决策目标和决策标准的原则B.迅速有力的原则C.创新灵活的原则D.行政方法合法的原则10.行政执行既要求忠实于决策,使贯彻执行不走样,又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这是指行政执行的(C)A.坚持决策目标和决策标准的原则B.迅速有力的原则C.创新灵活的原则D.行政方法合法的原则11.行政监督的特点不包括(D)A.监督对象的双重性B.监督主体的多样性C.监督容的双向性D.法律地位的非独立性12.行政主体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依法采取行政手段迫使公民、法人或社会团体履行义务,或者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而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被称为(A)A.行政强制B.行政处罚C.行政诉讼D.行政赔偿13.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律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进行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被称为(B)A.行政强制B.行政处罚C.行政诉讼D.行政赔偿14.现在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有(ABCD )A. 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制E自荐制Y1.以下哪个不属于具体环境(D)A.组织文化B.组织结构C.管理对象D.政治环境2.以下哪个不属于市场失灵的表现(D)A.外部性问题B.市场垄断C.分配不平等D.寻租3.以下哪个不属于政府的政治职能(B)A政治统治职能 B.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C.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D.职能4.以国家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体制是(B)A.委员会制B.阁制C.总统制D.部长会议体制5.以下哪个不属于在野党的监督方式(C)A.选举监督B.议会监督C.参与国家宪法、法律、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修改和协商D.新闻舆论监督6.以下哪个属于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A)A.通报批评B.返还权益C.恢复原状D.履行职责7.以下哪个属于税收的基本特征(C)A.自愿性B.有偿性C.无偿性D.随意性Z1.只关心自己或亲属的利益,对他人的利益漠不关心,这样的人是(A)A.个人主义B.集体主义C.主义D.民族主义2.最先提出对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B)A.里格斯B.高斯C.马斯洛D.麦格雷戈3.政府作为公利的委托代理人,其宗旨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确保公利的实现,这体现了政府职能的(D)A.普遍性B.强制性C.系统性D.公共性4.政府职能实现的后盾是(B)A.普遍性B.强制力C.系统性D.公共性5.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容不包括(D)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获取C.人力资源开发D.人力资源流失6.在预算年度,将全部的公共财政收支汇编入一个统一的预算平衡表的预算编制方式是(A)A.单式预算B.复式预算C.临时预算D.正式预算7.在预算年度,将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经济性质归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是指(B)A.单式预算B.复式预算C.临时预算D.正式预算8.战略管理是从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起来的,于(C)引进公共部门。
管理学原理4管理方法
“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文化,它有 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各大 国的管理学不尽相同,它受本国传统的强大影 响:美国的竞争对手的传统,欧洲大陆的重商 主义传统,日本的家族传统,英国的俱乐部传 统等。‛(德鲁克)
中西方文化对管理的影响比较 管理目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 管理方式:竞争与协商、理性与情感 动力: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方法:科学、实证与伦理、示范 过程:标准化、规范化与策略化、人情化
运用法律方法应注意: 第一,要保证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 制定法律法规有关的部门和人员要不断研究法 律与社会实践情况,不断修正法律法规中不符 合实践的条文。
第二,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法规。在具体管理活 动中,任何组织所面对的关系都是复杂的、多 方面的,一部法律或者法规不能涵盖所有的关 系。要有效调整各个方面的关系,必须借助多 方面的法律法规。
管理学原理
高庆蓬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Email:gqpeng66@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管理的方法论 管理的法律方法 管理的行政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 管理的教育方法
学习本章后应能够
简要说明管理哲学的内容与管理方法的分类; 掌握法律方法的特点,能正确分析法律方法的 运用; 掌握行政方法的特点及运用要求; 掌握经济方法的特点及运用要求; 了解教育方法的内容及方式。
5 相对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法律是国家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制定并颁布的。 一经颁布就不会轻易变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法律条文详细阐述了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违 法行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人们可以依据法 律规定事先预见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 法律规范,也可预见到违反法律可能带来的后 果。
什么是公安行政管理理论
什么是公安行政管理理论公安行政管理理论是指一套系统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用于指导和管理公安行政工作的理论体系。
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公安工作的实践密切相关,是在公安工作实践中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一、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概念公安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在指导和管理公安行政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原则、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这些原则、方法和技术是从公安行政工作的规律性和实践要求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科学性。
公安行政管理理论是一种科学性的管理理论,是在公安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炼规律、探索原理而形成的。
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围绕公安行政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职能展开的,旨在提高公安行政机关的效能和效益,实现公安行政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和正规化,推动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公安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导公安行政工作实践的科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二、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科学理论的支撑,尤其是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
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公安行政工作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是在公安行政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规律而逐步形成的。
1. 政治学理论政治学作为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一,为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政治学理论主要包括国家理论、政治体制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过程理论等方面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照标准。
2. 管理学理论管理学作为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一,为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管理学理论主要包括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3. 法学理论法学作为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一,为公安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基层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时下, 在一些单位存在抓安全管 联系员和遏制违纪违法活动的战斗员。
事与愿违, 导致同志们个性不能张扬, 自卑感加重, 理不太和谐的音符: 有的思想麻痹,
看好自家门, 管好自家人, 干好分内
无所适从, 胆小怕事, 以至逆反心理加重。这既不利于 少数基层干部感到平时身处兵中, 对他 事, 看似简单普通的几句话, 却有着丰
二 、务 实 与 务 虚 。管 理 工 作 是
多方面的, 它既要求管理者立足现实, 努 力搞好实际工作, 又要求管理者着眼长 远, 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 管理者 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
所谓务实, 就是指管理者必须从实出 发, 从基层当前工作做起, 从具体的事务抓 起, 心怀部属, 心系基层, 让同志们既感受到 管理者的关爱与真心, 又感受到管理者的责 任与使命, 使管理者在基层全体人员的心目 中既是领导又是兄长, 也是全体人员的良师 益友。具体说来, 如果部属生病了, 管理者 应该主动去关心; 部属情绪有波动, 管理者 应该去娓娓谈心; 工作中出现问题, 管理者 应该详细调查尽快解决…… 而不是喋喋不 休和劈头盖脸式的批评。只有如此, 管理者 才能树立威信, 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从而使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绝不意味着管理者对各类事态发展听之任 之, 相反管理者的“不管”是以培养全体同志 的“共管”, 是以追求基层管理的大治和同志 们能力的全面提升为目的的。因此, 要想真 正做到“管”与“不管”的最佳配置, 管理者必 须花费大量的心血与智慧。一般说来, 在基 层的全过程管理中, 管两头放中间更符合工 作实际; 在基层的常规与特色管理中, 常规 管理宜从严要求, 整齐划一, 特色管理宜百 花齐放, 各具匠心。
是标本兼治的真正法宝。因此, 基层的管理教育应像禹 任制度抓安全的具体要求。作为领导
浅论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论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浅论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行政管理的原理(一)行政管理的含义行政管理是指国家机关运用行政权利以实现国家职能与利益的执行和指挥活动。
是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使其在职权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力,保证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贯彻执行。
它的活动形式是通过行政行为实现的。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源泉在以前实行的计划经济体质下,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大程度上都被乡镇政府对地方事务实施的管理体制限制了。
自1992年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们发现,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甚至成为阻力和障碍了。
经济基础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第二、目前存在的弊端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1.财政状况恶化,负债严重,缺乏支持经济发展支撑点。
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财政支出远高于财政收入,财政缺乏充足稳定来源,支出压力巨大,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一系列问题。
在税费改革前,主要靠“三提五统”。
税费改革后,主要靠农业税及其附加,少量零星工商企业税收。
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发达乡镇,其财政收入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就全国绝大多数乡镇而言,是非常不理想的,取消农业税后,虽然上面有一定量财政转移支付,但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问题。
2.乡镇管理体制的深层矛盾在农村税费改革更加凸显了出来,急切要求我们对乡镇机构的改革有一个深入的推进。
税费改革后,原乡镇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事不分、机构重叠、办事推诿、人员臃肿,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都全面的暴露了出来,迫切要求我国改革相应的乡镇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3.随着中央支农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民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旧的公共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群众意见大。
公安管理学
公安管理学一、公安管理的概念与内容(一)公安管理的概念公安管理是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对公安机关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促进公安行政行为的实施以确保公安机关职能充分发挥的活动过程。
其内涵是:公安管理是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公共行政一般性;公安管理的主体是履行公安行政职责的各级公安机关,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公安机关和专门的公安机关;公安管理的客体是确保公安机关工作目标实现的一切事物和问题;公安管理的途径就是通过公安机关的有效组织管理促进公安业务工作的实施;公安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公安机关自身职能的充分发挥,也就是使公安机关充分体现出其固有的宗旨和使命:维护国家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公安管理的研究内容公安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公安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公安组织、公安领导、公安决策、公安监督公安管理实务 :主要包括公安资源管理、公安教育训练、公安装备财务管理、公安信息资源管理、公安机关公共关系建设、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二、公安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优化原理1、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概念: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子系统)组成;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必定能形成整体功能特征:整体性特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整体为主,局部为次,局部服从整体,力求整体最优的原则a 系统的目标具有整体性b 系统的功能具有整体性c 系统功能的整体性依赖于系统的合理结构明确系统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a 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必须是保证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b 特别重视系统结构对提高系统整体性功能的作用c 充分认识系统功能优化的阶段性和相对性目标性特征:所谓系统的目标,是指在特定阶段中,系统沿着确定的方向运动所要达到的状态层次性特征:系统的层次性特征要求我们在实施管理活动时必须遵循科学的分级管理原则。
公安机关内控制度运行分析及完善对策
公安机关内控制度运行分析及完善对策内控制度作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和关键手段,当前司法体制与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强化内控以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提升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
因此本文尝试分析公安机关内控制度运行分析及完善对策,旨在促进公安机关单位内部管理工作质量全面提高。
标签: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完善对策引言公安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打击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公安机关在工作内容、任务职责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是当前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目标。
完善内控制度是促进公安机关可持续发展和内部建设的基础,但显然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内控机制运行情况并不乐观,管理者也缺乏完善内控机制的意识和能力,深化公安机关内控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司法体制深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1.公安机关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1缺乏内控意识,不重视内控管理公安机关的内控制度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涵盖了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单位内部部门协调配合,落实内控指标。
但是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人员参与内控工作的积极性不足,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此外,部分公安机关以财务部门作为唯一实施内控的主体,且对于涉及内控的审批程序与规范制度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
1.2风险评估专业化水平不高由于公安机关经济活动,无论是政策性、专业性还是技术性,尤其是对于预算、政府采购、基建业务等,业务活动流程本身较为复杂,涉及到的风险内容也相对较多,需要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能够准确的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以及经济互动流程开展特点进行风险评估。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不少公安机关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主要是业务部门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风险评估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对于风险没有进行量化考评,风险评估质量较差。
国家的机关管理制度
国家的机关管理制度一、国家机关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1. 法律性。
国家机关管理制度是在国家法律的指导下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依法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法违规操作。
2. 严密性。
国家机关管理制度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管理程序等方方面面,都是经过严密规范和细致设计的,务求运作有序、高效、合理。
3. 稳定性。
国家机关管理制度是一种固定的制度安排,为了保障国家机关的长期稳定运行,使得国家机关人民有广度和深度都能了解透彻。
4. 灵活性。
国家机关管理制度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国家制度改革和业务工作需要进行适时修正和调整。
二、国家机关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依法治国。
国家机关管理制度必须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障国家机关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
2. 公正、公平。
国家机关管理制度要求国家机关在处理事务过程中,必须遵循公正、公平原则,确保每一个公民和法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3. 服务大局。
国家机关管理制度要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宗旨,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政策,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4. 严明职责。
国家机关管理制度要求国家机关严格执行职责,明确分工,遵循规程,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三、国家机关管理体系:1. 国家机关管理体系就是国家各级各类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来管理和服务国家及人民的一种制度化组织形式。
2. 国家机关管理体系包括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人员配置、管理程序等方面,是国家机关行使管理职能和开展工作活动的依据。
3. 国家机关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机关层面。
国家层面的国家机关包括联邦政府、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等,地方层面的国家机关包括地方政府、地方法院、地方检察院等,机关层面的国家机关包括各类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四、国家机关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1. 组织结构。
国家机关管理制度要求国家机关根据国家机关的性质、规模、任务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组织结构。
机关管理制度文头
机关管理制度文头一、机关管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 机关管理制度的概念机关管理制度是指在机关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对各种行为、关系、规范等所作的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在于规范机关内部的行为,明确管理权责,确保机关工作的有序进行。
机关管理制度是机关运作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机关内部秩序的重要规范。
2. 机关管理制度的特点(1)规范性强:机关管理制度规定了机关内部各种行为、关系的规范,明确了管理权责,确保了机关活动的有序进行。
(2)权责明确:机关管理制度通过规定机关内部的权责关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防止权责模糊和管理混乱。
(3)灵活性和适应性:机关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
(4)稳定性和连续性:机关管理制度是机关运作和管理的基础规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障了机关工作的稳定进行。
二、机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机关管理制度的建立机关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机关的性质、任务、结构、人员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建立机关管理制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适应性和实施性等。
(1)科学性:建立机关管理制度要以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符合机关工作规律和要求。
(2)全面性:机关管理制度应当考虑到各种行为、关系和规范,涵盖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确保机关运作和管理的全面规范。
(3)系统性:机关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各项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机关管理体系。
(4)适应性:机关管理制度要根据机关的性质、任务和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满足机关工作的需要。
(5)实施性:机关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注重实施过程,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发挥其规范和推动作用。
2. 机关管理制度的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制度内容,提高管理水平。
机关管理制度的完善要遵循以下原则:(1)持续改进:机关管理制度应当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及时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政府行政管理理论内容
政府行政管理理论内容一、政府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政府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与轨迹。
刚开始,关注点主要在政府规模与效率的关系上,发展到对公共服务的公平与合理性的探索,再到更加注重公共参与与民主治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也逐渐从简单的效率问题上升到公平、公正、民主等更高层次的问题。
政府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行政管理理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着重点与侧重点,但总的来看,其发展历程是相通的,都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断探索与应对。
二、政府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1.公正公平: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公平。
公正是指政府行政管理应当依法行政,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公平是指政府行政管理应当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2.效率:政府行政管理应当以提高效率为宗旨,追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果。
政府行政管理应当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确保行政行为的快速和高效。
3.透明:政府行政管理应当注重透明度,公开行政决策的过程与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行政行为的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参与:政府行政管理应当注重公众参与,尊重公众的意见和诉求,扩大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和监督的渠道,确保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性和合法性。
5.责任:政府行政管理应当注重责任追究,政府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承担起行政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政府行政管理理论的相关概念解释1.政府:政府是国家权力的运作机构,是整个社会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政府行政管理理论是政府行政活动的理论体系。
2.行政:行政是指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处理事务的活动。
3.管理:管理是指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合理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监督的过程。
4.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进行管理、监督、服务和协调的过程。
5.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是对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原则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关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授课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机关管理学●1、定义:是以机关、机关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学、学科、科学。
●2、机关管理学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
●3、机关管理学学研究的任务●探讨机关管理工作的规律,指导现实的机关管理工作。
●二、什么是机关●1、什么是机关●(1)机关的本意是机械上发动和控制全体的部分。
机所以发,关所以闭。
●(2)定义:机关一词引申到社会中,泛指国家、政党、或团体为实现其组织职能而在一定范围内负责指挥和控制该组织活动的固定机构●2、机关的功能●机关发挥三种功能:发动功能;控制功能;代表功能。
●3、机关的广义与狭义●狭义的机关是指各级组织为处理日常公务而设置的综合性办事机构。
●4、机关必备的三个要素●(1)按法定程序建立组织●(2)具有法定权威●(3)具有独立活动能力●(教材)三、什么是机关管理●1、什么是管理●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进行协调的活动。
“协”●机关是管理者,对其组织的管理,是社会管理,行政管理。
管理的对象是社会组织。
●2、什么是机关管理●机关管理是上级领导、上级机关以及本机关领导对机关以及机关工作活动的管理。
管理的对象是机关和机关活动。
●机关职能管理与机关事务管理。
(教材)定义p5●3、机关管理的功能●他可以使机关内部的办公事务,后勤事务的功效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这些事务的要素构及流通过程达到最佳状态。
●4、机关管理的任务●通过对机关事务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流通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委机关职能活动的高效展开创造条件。
具体包括做好:●文书、会务、档案、信息、机要、保密、安全、信访、财务、基建、环境、供应、房产、生活服务、礼仪接待、制度、工作程序管理、机关运转协调等等。
●5、机关管理的特性:事务性;综合性;技术性;繁杂性。
●四、机关管理机构及其职能●1、机关管理体制●(1)统一领导、指导●(2)内部直接接领导、集中管理、分工负责●2、机关管理机构的设置●(1)设置的原则●(2)设置方式:分理制与综理制●3、管理机构的管理的职能与任务●4、管理的主要方式●5、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机关管理机构——秘书与秘书部门●一、什么是秘书、祕书部门●1、秘书一词的古代含义●2、秘书的现今含义(1)职务名称:(2)职业名称●苏联卡捷琳娜,《机关秘书〉:定义: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正在成为一种社会职业,作为职务名称指在领导者身边,为领导工作服务,辅助决策,承办文书、会务等日程工作和交办事项的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是机关管理的主要主体。
●3、秘书的种类●(1)从组织形式上:机关公务秘书、私人秘书●(2)从工作性质上:行政秘书、文字秘书、机要秘书、生活秘书●(3)从行业上:行政秘书、法律秘书、医药秘书、教学秘书等●(4)从职务上:政务秘书、事务秘书二、机关主要管理部门——秘书部门●1、机关管理与秘书部门的关系●2、秘书部门在机关中的重要位置●机关组织六要素:(1)职能目标(2)权责体系(3)机构设置(4)人员构成(5)运行程序(6)法制规范秘书部门是为机关领导服务的综合性办事机构,处在领导机关的中心位置,他不分管某个方面的工作,但是领导机关和机关主要领导开展工作实现领导职责的枢纽和协调控制中心。
●3、秘书部门机构设置与领导关系。
秘书部门机构设置的原则(1)精简的原则●(2)效能原则●秘书机构设置●秘书部门的领导关系●4、秘书部门的职能与任务●职能:“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参谋、办事、服务、协调●任务:5、秘书部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第三章机关管理工作——秘书工作●一、秘书工作的性质与作用●1、秘书工作的性质●辅助性、服务性、机密性●2、秘书工作的特点●政治性、综合性、事务性、文牍性、被动性●3、秘书工作的作用二、秘书工作的规律和工作制度●三、秘书工作的内容、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第四章机关管理人员的修养●一、什么是修养●1、含义:●2、机关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修养●”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3、怎样修养4、具备哪些修养●(1)马列主义修养●(2)职业道德修养●(3)礼节礼貌修养。
仪表、举止、介绍、握手、乘车、宴会●(4)知识修养。
秘书的知识结构是“T”型结构●(5)能力修养。
基础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6)人际关系修养。
处理好同领导的关系;处理好同职能部门的关系;处理好同各种人员的关系第五章机关规章制度与工作程序管理●一、机关工作程序概要●(一)机关工作程序●程序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必须遵行的标准及前后相连的稳定的步骤系列。
程,就是办事的标准。
机关程序是指机关事务活动中适应工作需要,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标准和步骤序列。
●(二)机关工作程序的构成要素:●1、两个以上的工作步骤●2、步骤间有时间顺序的规定性●3、每个步骤的具体工作方法(为与不为的标准、具体操作的方式手段等)●(三)工作程序的对象●程序对象的条件:●工作程序的对象内容:(四)工作程序特征二、工作程序的主要类型与功能●(一)主要类型●1、依照法定程序:强制性与选择性;●2、依照效力范围:内部程序与外部程序;●3、依照工作行为性质:立法性,执法性,司法性。
●4、依照其精细程度:一般程序,作业程序,动作程序。
●5、依照机关管理的内容:文件程序、档案程序、会议程序、信访程序、基建管理程序、物材采购供应程序、领导工作程序、生活服务程序。
●6、依照步骤运行的路线形式:串联型;并联型;复合型。
●(二)工作程序功能●提高效率,改善质量●三、机关工作程序设计●(一)工作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1、明确具体对象、目标●2、明确有关过程与环节●3、确定工作步骤的内容、数量●4、确定工作步骤间最佳次序●5、确定每个步骤采用的方法、技术手段。
●6、以文字图标形式准确的表述,形成程序说明、程序手册、流程图、决策表等文件。
●(二)工作程序设计的步骤●1、明确目的任务,制定计划●2、认真调查研究●3、分析评价既有程序。
这一程序的功能是什么?构成程序的工作步骤有无遗漏?每个步骤的任务由谁承担?为什么安排这个地点进行?为什么要在此时进行?●每个步骤的方法是否复杂?●4、规划新程序●5、实验、评价、审批新程序方案●6、正式确定新程序。
●(三)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1、合法:在法定职权范围内的程序;程序内容不得与相关规范抵触;不得侵害公民和其他机关权益。
●2、合理: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公共道德;具有可操作性。
●3、适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4、协调:●5、简便:●6、有效:●四、工作程序的分析与改进●(一)分析前的准备工作●1、研读●2、走访●3、明确改进目标●(二)分析改进的方法技巧●1、发现问题●2、观察分析●3、寻求改进办法●五、工作程序的实施●(一)实施的程序●1、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广泛宣传●3、试行●4、全面施行●5、检查监督●6、总结完善●(二)实施的方法要点●1、程序优化●2、足够权威性●3、扫清各种障碍●4、创造实施的外部条件●5、实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6、适时的适时修订程序●案例:1、服务程序方面的潜力●2、就得这么费事吗?●五、机关规章制度●(一)机关工作制度化的必然性●1、制度化是机关工作秩序的保证●2、制度化是科学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二)机关工作制度的特性●1、约束的范围限于机关内部●2、效力等级较为特殊●3、更加系统精细●4、主要的价值取向是秩序与工作效率●(三)机关工作制度的类型●1、基本制度:领导制度、组织制度●2、作业制度:会议制度、文书工作制度、保密制度、请示制度、报告制度、协调和信息沟通制度、监督制度、审批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等等。
●3、操作制度:电脑操作规程、机房使用制度●4、根据制度名称,可分别使用规定、办法、规程、标准、章程等●(四)机关工作制度的制定●1、总体结构●2、正文结构●3、制定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奖惩办法、施行日期、施行程序与方法、有关说明等。
●第六章机关会务工作管理●一、会议●(一)什么是会议●(二)会议的作用●(三)会议的种类●(四)会议两面观。
会议效率公式:会议成本=2ABT+其他。
会议最佳时间:●二、会务与会务工作●(一)什么是会务工作●(二)会务工作的要求●(三)会务工作的内容与组织。
三个阶段、六个环节:●三、会议文书工作●(一)会议文书的主要内容●(二)会议文书的撰写●四、几种常见会议的组织程序●1、行政办公会●2、现场办公会●3、职工代表大会●4、展览会●5、记者招待会●6、庆典活动●第七章机关文书档案工作管理●一、文书与档案●(一)文书●(二)档案●(三)文书与档案的性质、特点与作用●(四)文书与档案的联系与区别●二、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一)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含义●(二)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三)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三、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四、现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种类与格式●五、文书的处理●(一)文书的处理程序●(二)文书的整理与归档●第八章机关协调管理●一、什么是协调●二、协调的重要性●三协调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1、关系协调●(1)党派关系的协调●(2)权力关系的协调●(3)利益关系的协调●2、工作协调●(1)会议协调●(2)文件协调●(3)突发发事件的协调●3、协调的重点:内部关系的协调;领导关系的协调;上下关系的协调。
●第九章机关后勤事务与环境管理●一、机关后勤事务的主要内容●1、物材工作: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消耗性材料。
●2、基本建设工作●3、财务工作●4、生活服务工作●5、接待服务工作●6、交通服务工作●7、安全保卫工作●8、环境美化工作●二、机关后勤事务管理要则●1、方便服务对象●2、讲究成本效益●3、加强法制建设,发挥法制手段作用●三、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1、建立精干的事务工作机构●2、建立各种后勤管理制度。
●物材工作制度;财务工作制度;●生活服务工作制度:●接待服务工作:●安全保卫●环境美化●四、加强对后勤事务活动过程的控制●(一)控制原因。
1、追求质量2、成本代价高●(二)如何加强控制●五、机关工作环境管理●(一)影响办公空间的因素与规划与管理●1、影响的主要因素●2、办公空间规划要求●3、不同办公室的安置要点●4、办公空间常用的规划方法●5、辅助空间的规划●(二)机关标识系统管理●机关标识系统是指有各种标志和工作指南构成的引导和警示作用的特殊符号体系。
●标志:区域标识;线路标识;工作人员岗位职务标志;禁则标志。
●工作指南:公开昭示机关机构设置情况;职责分工情况;办事流程;办事规则标准;政策界限;审批条件等。
●标识系统要求:充分;警醒;简明;准确;标准。
●(三)办公机具的选择与安置●1、选择规则:适用;可靠;经济;通用;便于维护;性价比适当;色彩与环境相协调;不对话竟产生污染;尺寸统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