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停顿和断句
2021中考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
中考文言文怎样断句和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文言文怎样断句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节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古典诗文的节奏指的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在诗文适当的地方所作的短暂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划分朗读节奏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诗词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故人具鸡黍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谁家新燕啄春泥。
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句意如血肉,结构似骨骼。
划分则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
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
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
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
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
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3.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1)语境推断。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联想推断。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释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什么叫断句
▪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叫“句 ”; ▪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dòu)。所以用标点符号给 古书停顿叫断句读。
【考试说明】
题型:选择题(选择课外文言文的划 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 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3分)(2019年)
3.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 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 乐作焉。(3分)(2020年)
课堂总结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寻找标志,各个击破 回读全文,查漏补缺 依靠语感,事半功倍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凿壁偷光)
▪ 练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 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
▪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
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精卫填 海》
▪ 练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断3处)
▪ 看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3.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 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断5处)
10
方法一: 找名词或代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 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初中文言文断句方法讲解和练习(含答案)
专题:断句(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方法指导】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分类示例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示例:(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表议论)2.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予独爱”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予独爱”后面应稍有停顿,否则就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
3.“古二今一”,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今齐地/方千里等。
4.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文言文断句及停顿-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精讲(部编版)
是对的;D项“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 解 析 】 A项意思是“到了日中”,“日中”是中午的意思,不能分开;B项不
是“子骂父”而是“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应在“子”后停顿才对;C项“下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 解 析 】 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 停顿,所以这项 正 确 ;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 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 这项错了。
句,就读破了。 ③两三点雨/山前。 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划好之后要考虑意义
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四、关于“而”的停顿
1.表转折关系的“而”用在一个分句的句首,“而”字后应该停顿。 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 山不加增。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 解 析 】 A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
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
慕”,所以在“益慕”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
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
车”与“拉他”两个动作间的停顿;D项是老朋友到日暮还没有来,“至暮”不
能分开来,这项为错。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会正确的断句方法是理解和鉴赏文言文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帮助您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一、初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文言文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将长句划分为若干个短句,以利于理解和把握句子结构。
正确的断句可以使文言文阅读变得顺畅,有助于揭示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1.语法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从而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夫/起大呼/夜半/之/者/吾/也。
”分析:句中的“夫”为发语词,独立成句;“起大呼”为谓语,与后面的“夜半之者”构成主谓关系;“吾也”为宾语,与“夜半之者”构成宾语关系。
因此,可将句子断为四个部分。
2.语义分析法:根据句子意思和上下文,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句中的“学而时习之”表示学习的过程,与“不亦说乎”表示学习的结果,意思完整,故在此断句。
3.修辞分析法:利用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分析:句中的“岁寒”与“松柏之后凋”形成对偶,意思相对,因此在此断句。
4.标点符号法:根据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等,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分析:句中的“/”表示句读,提示断句位置。
5.习惯用语法:掌握文言文中的习惯用语,如“夫、盖、且、故、然、是故、于是、若夫、至于”等,有助于正确断句。
例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分析:句中的“若夫”为发语词,提示断句位置。
三、总结学会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结合上下文,灵活判断断句位置。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在文言文中,断句的准则主要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
第一章停句停句是在文言文句子中,在意义完整的地方停下来,使句子更易读懂。
停句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例1:________其治李林甫者,可别也。
例2:________人不可镕于器,器不可附于人。
第二章顿挫顿挫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断句规则之一,它是指在一个长句中适当地断开,以增加语气的变化和表达的准确性。
顿挫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逗号、分号和破折号。
例1:________人之初,性本善。
例2:________天生万物,以养人为本。
第三章停息停息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用于表示句子的停顿、呼应或起承转合关系。
停息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顿号、句号和问号,也可以省略标点符号而靠意义的变化进行断句。
例1:________春秋之时,战国之际。
例2:________身世这等,真是可怜。
第四章停滞停滞是文言文中的断句方式之一,它用于表示句子中的一种停顿,延缓语气的表达。
停滞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顿号。
例1:________言者,无罪也。
例2:________平常心,看世间百态。
第五章分句分句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是在句子中适当地划分出多个分句,以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
分句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逗号、顿号和句号。
例1:________君子贤者,其言也信。
其行也动。
其忠也君。
其义也勇。
例2:________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不思而问之,不亦愚乎。
第六章总结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几种方式。
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结构。
1.本文档涉及附件: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附件的详细描述和附加)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法律名词进行详细解释)。
最新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断句
曾子①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返为汝杀彘 。”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 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 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 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而已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方法三:看标志
焉
故日月星辰移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方法三:看标志
以……为……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 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不亦……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方法四:明修辞 对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男有分/女有归
练习:给加粗部分用“/”断句。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 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 曰安④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 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 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师旷 :盲乐师,名旷。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 安:怎么
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 冥
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类似词语还有:未几、逾时、倏尔、少时、
既而、倏忽
方法三:看标志
曰 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方法三:看标志
而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方法三:看标志
故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
最新初中语文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归纳大全
最新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归纳大全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首先,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六大规律
在初中文言文中,断句的六大规律如下:
句末加句号。
在文言文中,句末加句号的情况较常见,表示句子结束。
句中加逗号。
在文言文中,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不同部分,或者表示一个句子中有多个并列的元素。
句中加分号。
在文言文中,分号用于将两个并列的句子分开,表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又不像逗号那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句中加冒号。
在文言文中,冒号用于表示下文是前文的解释或补充,或者用于引出一个列表。
句中加破折号。
在文言文中,破折号用于表示前后两个部分有一定的关联,但又不像逗号和分号那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句中加省略号。
在文言文中,省略号用于表示句子中有省略的内容。
希望这些规律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在文言文的断句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规则需要注意:
书名号的使用。
在文言文中,书名号用于括起书名或者特殊名词,表示它们具有特殊的意义或地位。
引号的使用。
在文言文中,引号用于括起引用的话或者谚语,表示这些话是别人的话,或者具有特殊的意义。
括号的使用。
在文言文中,括号用于括起补充说明的内容,或者用于引出注释。
省略号的使用。
在文言文中,省略号用于表示句子中有省略的内容。
希望这些规则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归纳大全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首先: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祥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 9 条关于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1. 看虚词呀!像“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往往是断句的关键呢!比如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也”就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 留意对话词哟!“曰”“云”等词一出现,那很可能就是人物在说话啦,这不就可以断开嘛!像“子路曰”,那肯定要在“曰”后面断开呀。
3. 抓名词和代词呀!人啦、事啦、物啦,它们能让句子的结构更清晰呢!比如“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名词,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4. 利用修辞呀,比如说对偶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从对偶的结构上就能很好地断句啦。
5. 注意句式整齐呀!有的句子排列很有规律,这不就容易断了嘛!像“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多整齐呀。
6. 看看句子的意思呀!读懂了意思,断句不就有谱啦!“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结合意思就知道该在“亡亦死”后断。
7. 观察句子的语气呀!疑问、感叹、陈述,这都能给我们提示呢!“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强烈的疑问语气,就要在这里断开呀。
8. 还有排比句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显的排比,按照这个节奏断多轻松呀。
9. 别忘了古代的习惯用语呀!像“是以”“有以”,它们经常会出现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看到“是以”就可以断啦。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初中文言文断句就没那么难啦,大家一定要多练习,才能越来越熟练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停顿和断句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只有读才能读懂,读涉及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
情。
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
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
方面来分析:
一、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
(一)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顿。
如:
例一、(云南省2005年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地”(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千里”(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
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
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
再如: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例二、(济南2005年课改题)用“/”
余闻之也久。
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
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
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
如:
例三、(常德市2005年中考题).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蜀之鄙/有二僧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这里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停顿,所以这项对了;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这项错了。
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
再如下例(2)就与这里的C句一样,(1)是主谓间的停顿,在“人之为学”后停顿。
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例四、(福州市2005年中考题)用“/”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二)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
如“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是不要的意思,“论”是说的意思,因此,“无”与“论”要断开来。
还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中,“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也要断开来读。
(三)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乃/悟前狼假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等。
(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割裂开了)。
例五、(重庆北碚2004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
我看和望
的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念的
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A、C两项就错了。
“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因此B项才对。
例六、(邵阳市2005年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例七、(厦门市2005年中考题)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这里A项意思是“到了日中”,“日中”是中午的意思,不能分开;B项不是“子骂父”而是“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应在“子”后停顿才对;C项“下车”与“拉他”两个动作间的停顿,对了;D 项是老朋友到日暮还没有来,“至暮”不能分开来,这项为错。
例八、(重庆2005年中考题)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这里“草木之花”、“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都是完整的短语,如果读断读碎,让人不
知所云,因此这里A、C、D三项为错。
(五)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停顿要使意思讲得通。
例九、(福州2005年课改题).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l)虽千里不敢易也(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这里(1)项的意思是为了突出强调“虽千里”(即使千里),“这么大的地方也不敢换,何
况才五百里”,所以应在“千里”后停顿才对;(2)项意思是“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秦王为了威吓唐雎,用“天子之怒”来直接吓唬,那种气势、那种语气可想而知。
所以在“公”后停顿一下,“闻”后停顿一下,才能突出强调秦王那种骄横。
例十、(山西2005课改题)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
这里A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是对的;D项是突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是对的。
我们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就会找出规律来,自然形成
自己对文言文的语感,读准文言文内容,在考试中也不难对付这类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