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货币政策

4.1 货币

货币在商品世界中是作为价值的代表而出现的,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四个主要的阶段:实物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其中,现代货币的形式是信用货币,而电子货币则是新型的信用货币。

4.1.1(了解)货币的作用

(1)货币的本质

货币首先是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物;

第二,货币具有二重化的使用价值。货币从它的自然属性来说,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任何人都具有同样的使用价值,是一般等价物,握有它就等于握有任何使用价值。(2)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主要的两大职能。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银行券(纸币),其他的形式有商业票据和存款货币。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

存款货币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它是一种没有金属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不兑现的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发钞银行,成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最后支付手段。

3)银行券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货币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4)本位货币

本位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5)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货币基数”,是指政府金融当局(一般是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货币,由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构成,它是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基础。

例题1、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的主要阶段是()

A.实物货币

B.表征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E.纸币

答案:A、B、C、D

解析:经历4个主要阶段:ABCD,其中,现代货币的形式是信用货币,而电子货币则是新型的信用货币。银行券(纸币)J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

4.1.2(熟悉)货币供应

(1)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为: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成正比。

(2)货币供给主体

1)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供给主体。

2)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总额。

(3)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为:

MO:流通中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1=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现金M。,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流通中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现金是货币供应量中最活跃的货币,随时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购买商品和劳务,与居民消费物价水平有密切关系,历来为中央银行所关注。

M1是反映企业资金松紧的重要货币指标,其流动性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助于分析短期经济运行的状况,日益成为中央银行调控的重要指标。

M2,其流动性次于Ml,但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有助于分析当前经济运行的走势,在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常用M1/M2来说明货币的流动性。

(4)货币供给的制约因素

制约银行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对贷款的需求状况。

2)商业银行存款的保留情况。

3)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手持现金情况。

例题2、制约银行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A.社会对贷款的需求状况

B.商业银行存款的保留情况

C.企事业单位持有现金的情况

D.个人手持现金情况

E.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情况

答案:A、B、C、D

4.1.3(熟悉)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不断与商品和劳务换位的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1)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又称货币需要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是在流通过程中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价值符号。

(2)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要注意: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概念,它主要考察在特定的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

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意的统一。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3)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一般来说,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之间有同方向变动关系。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关系,

5)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其他资产的收益,包括债券、股票等收益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它与货币需求呈反向变动。

7)财政收支状况。

8)其他因素。

例题3、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A.收入

B.价格

C.利率

D.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

E.财政收支状况

F.信用的发展状况

答案:A、B、C、D、E、F

4.1.4(熟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应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它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与社会制度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是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

(1)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常从不同角度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

2)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分为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3)按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类,可分为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银行信贷型通货膨胀、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型通货膨胀和外债型通货膨胀。

4)按照对价格的预期程度分类,可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5)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可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6)按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

以上各种对通货膨胀进行的划分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常常互有交叉。

(2)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