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银行体系稳健性基础: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

合集下载

农行三位一体企业文化

农行三位一体企业文化

农行三位一体企业文化篇一: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及解读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及解读2010年02月23日今年1月下旬,农业银行正式发布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相关理念。

这是农业银行44万员工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全体员工共同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纲领,对于全行形成统一的目标激励、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促进“3510”发展战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文化”尝试对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进行阐释与解读,以增进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内涵的理解,推动全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宣传、教育、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中国农业银行使命: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中国农业银行愿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中国农业银行核心价值观:诚信立业稳健行远中国农业银行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相关理念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

管理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

服务理念:客户至上,始终如一。

风险理念: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

人才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

本报企业文化课题组使命:面向“三农” 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对自己的生存意义进行清晰地诠释,明确清晰的使命。

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银行的使命指明了农业银行存在的意义和生存目的,它是农业银行进行所有活动的根本原因和终极责任的集中反映。

农业银行致力为中国“三农”事业贡献力量,为最广大城乡客户提供优质金融产品与服务,为股东创造持续一流的价值回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事业发展平台,着力实现与国家、社会、客户、股东以及员工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相处、繁荣共进。

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解读面向“三农”:服务“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神圣使命。

面向“三农”、实施“三农”蓝海战略,是农业银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是农业银行抢占战略高地、培育竞争优势的强力支撑。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摘要:一、引言二、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2.特点三、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构成1.股东大会2.董事会3.监事会四、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势1.提高企业经营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3.保护投资者利益五、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中的应用1.成功案例2.存在的问题六、结论正文:【引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对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已经在国内外众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个机构共同组成,形成一个相互制衡、协调运作的组织结构。

二、特点1.权力制衡。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自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形成一个权力制衡的体系。

2.信息透明。

在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需要定期向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工作,确保信息透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公信力。

3.管理专业。

董事会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构成】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基本战略、决策重大事项等。

二、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的决策、决议,组织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三、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公司的财务、经营等方面进行监督,保障公司合法合规运营。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势】一、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在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相互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优化资源配置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保护投资者利益在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的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银行业的政府规制

我国银行业的政府规制

我国银行业的政府规制摘要: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否高效运行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银行业历经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仍缺乏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的制度。

就我国的银行业而言,银行规制体制在本质上具有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功能,能否建立起一种有效的银行规制体制是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银行规制体制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我国银行业政府规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银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以期能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银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引言银行业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稳健运行是金融体系良性发展的关键。

由于存在较强的非对称信息和不确定性,因此银行业具有高风险的行业特征,不良银行的倒闭往往会导致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

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但是经营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本文通过对政府银行规制体制的分析,针对我国的银行规制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一、银行业政府规制的理论分析(一)我国银行业的特点:我国银行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产品及脆弱性。

银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存款市场上,存款人处于信息的劣势一方,承受着银行方面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在借贷市场上,银行处于信息的劣势一方,极易造成贷款人的逆向选择;银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还表现为所有人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所有人处于信息劣势的一端,经理人更为了解银行的财务和经营状况。

这种被称之为委托一代理模型中极易爆发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银行业的外部效应主要表现为银行业危机的负外部效应。

银行业因其独特的”短借长贷”资产负债结构,极易遭遇偿付危机。

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银行业危机强烈的负外部效应,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会造成致命性的冲击。

银行业体系所提供的服务和便利,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分享;任何社会成员享受这种服务和便利,并没有增加银行的成本以至于影响他人享受同样的好处。

交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李豪财富管理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从“三端”构建三位一体财富管理能力

交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李豪财富管理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从“三端”构建三位一体财富管理能力

交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李豪财富管理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从“三端”构建三位一体财富管理能力近年来,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升、“净值化时代”到来、个人养老金吹响集结号,财富管理转型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方向。

逐浪财富管理大时代,各银行机构如何围绕客户需求创新特色产品与服务,把握时代机遇,迎接市场新考验?《理财会客厅》本期对话交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李豪。

李豪表示,财富管理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及家庭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规划,实现客户财富资产的保值增值,并通过资产配置方式增强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能力。

“交通银行一直将财富管理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近年来主要从产品端、客户端、服务端三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财富管理能力,打响财富金融品牌特色。

”李豪称。

另外,谈及在营销方面的科技赋能情况,李豪表示,“营销中台”是交通银行近年专门打造的中台项目,从专业性角度看,他认为此为国内较为先进的中台产品。

“营销中台的开发对我行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效提升了我行数字化营销服务能力,也是专业能力的一次提升。

”李豪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在李豪看来,财富管理在本质上是一门科学,需要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依靠具备专业能力的销售队伍和服务体系满足客户需求。

他表示:“要把‘为客户创造价值’放在财富管理工作的首位,不断提高财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努力发挥财富管理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

”李豪表示,交通银行财富金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始终围绕客户及家庭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规划和服务,坚持把“为客户创造价值”放在首位,努力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在增进人民福祉中成就自身商业价值。

他表示:“受到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行会以季度或月份为单位,对客户的投资策略配置进行不断调整。

同时帮助客户实现多元化资产组合配置,不同类型产品的配置方式均有所不同。

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分析

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分析
赫 金融 F i n a n c i a l V i e w
懑 视线
鼯 秘
金融体系稳健性 问题分析
邰 佳雯

中南大 学商学 院
【 摘 要】 金 融体 系的稳健性 关系到国家金 融、经济的发展全局 ,金融体 系的不稳健性是 引发金 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主要 因素。特
别是在发展 中国家,市场机制、法制还 处于发展 完善阶段 ,金 融体 系的潜在危机在市场化的过程 中 日益彰显 ,成为世人 关注的焦点。作
者对金融体 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此提 出 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 关键词 】金融体 系; 稳健性 ;问题策略
济的发展 ,高负债率 与低偿还能力 ,加之银行管理约束机制 的缺 乏 ,受行政体制的约束 ,是我 国金融风险存在的根源。 1 . 加强制度防范,稳健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是 由于信用基础遭到破坏而导到致整个金融体系产生的混 金融体系的稳健首先要防范制度风险 ,建立金融防范机制 。建 乱与动荡。金融危机可能是经济危机引发 ,也可能是 因金融危机而 立金融防范制度要 围绕制度性风险产生的因素 ,对其进行防范与控 引发经济危机。通常来说 ,在经济 的繁荣期 ,生产活动的无度扩张 制 。其 主要 手 段有 : 产生投资膨胀 ,进而引发信用膨胀 。在信用扩张拉长或者支付链条 大力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创新 ,有效解决国有银行与企业之间 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断裂 ,使人们对某些资产价值信任产生动摇 ,就 存在的问题 ;加快银行的商业化发展 ,适应改革开放后 的市场经济 会产生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进而爆发金融危机。 发展,扭转政府、银行、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实现储蓄、银 二、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问题分析 行 、经济的良性发展 ;从 以前 的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 ,设计适合我 我 国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 ,在转型期 的金融风 险有 自身 的特 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框架与战略规划。 点 ,这 与 我 国 的金 融 制 度 基 础 密 不 可 分 ,研究 金融 体 系 的稳 健 性 2 . 健全金融运行机制 ,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稳健金融体系 必须 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从制度出发进行分析 、判断 ,现 金融体 系的运行与宏观 、微观经济运行密不可分 ,宏观经济 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调控手段与调控效果 ,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 、金融的运行状态 , 1 . 银行政策受政府的干预问题 直接影响金融、金济体 系的健康 、稳健 、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 在我 国,特别是地方政府通常都是从 自身 的利益 出发 ,对项 调控是运用一定 的手段 与政策 ,对经济 的总量 、结构的变动进行 目投 资、建设缺乏规划 ,在要求银行贷款的过程 中 ,不考查企业 控制 与调节 ,使 其符合 社会经 济发展 目标需要 。调控 主要从 供 的还贷能力与信用状况 ,而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地方政府也背弃原 给 、需求两个方面进行 。 则 ,盲 目放贷 ,最终导致贷款 回收困难 ,经营状况不 良。政府在 3 .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强化退出机制 ,稳健金融体系 这个过程 中,不仅主导 了信贷的规模 和产业 流向 ,同时也操纵贷 由于我 国处 于市 场经济 发展 阶段 ,我 国除 了需要 防范制 度 款的种类结构与期 限,使市场机制作用得 不到合理运用 ,资源配 性金融风险 ,还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 ,才能确保金融体 系的稳健 置不 合理 现 象 严重 。 性。完善资本 市场功能 、结构与效率 ,首先 ,扩大融资 比重 ,减 2 三 位一体制产生的腐败问题 少企业对银行融资 的依赖 ;其次 ,加强多层次资本体系的建立 , 在企业到银行贷款的过程 中,经济契约关系被裙带关 系取代 , 促进创业 投资;最后 ,强化金融市场 的退 出机制 ,金融机构 的退 以个人交情来衡量商业尺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造成银行信贷扩张 出 市 场是 金融 机 构 在 市 场 终 止 存 续 的 一 种 状 态 ,与 金融 市 场 准入 存在盲 目性、不合理性 ,加大了银行风险。由于银行体系受政府无 相同 ,对金融机构停止 、清理 、关闭等形成一套完 整的 、规 范的 形担保的控制 ,使银行的 自律不严 ,缺乏监管 。加之个别银行 的资 制度 ,建立退 出机制是稳健金融体系之需要 ,也是宏观经济的稳 本不足,银行资金得不到及时补充 ,加大金融系统风险。 定 与增 长 之需 要 。 3 . 受政府 的干预 ,银行作为 中介的作用分析 4 . 加强 金 融企 业 的 内部 控 制 ,稳 健 金融 体 系 因为政府关 系导致银行信用关系变化 ,银行 的有限资源得不 以我 国银 行 的 《 加 强 金 融 机 构 内部 控 制 的 指 导 原 则 》为 指导 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大量 高风 险 、低效率 的贷款项 目,造成资源 思想 ,按 照全 面性 、有效性 、及时性 、独立性及审慎性的原 则 , 的浪 费 以 及损 失 。银 行 无 形 中成 为不 良企 业 的保 护 伞 , 同是 滥用 构建适合我 国金融企业 的内部控制制度战略规划。现阶段 ,我国 国 民储 蓄 。一 旦 企 业 无 力 偿 还 银 行 本 金 及 利 息 时 ,导 致 整个 金 融 以内部组织结构建设为重点 ,根据能效 、制衡 、激励为原则 的决 体系的风险加大。 策 、执行 、监督系统 ,使决策者在执行 、决策的过程中 ,行施 自 4 . 低效益的政策性贷款 ,影响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分析 己的职权 ,并保持监督管理 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同时健 全财 务、 政策 性贷 款是为 了配合 地方政 府政 策而发 放 的贷 款项 目, 会计控制管理制度 ,使财务处理 、会计记录成果的核算 能独立完 不以盈利 为 目的 ,由于地方政府对财政资金 的分配存在一定的随 成 ,严格 执行财 务制度 和会计准 则 ,保证 财务 信息披露 的完整 意性 ,银行贷款也是重放轻管 ,因此存在大量 的坏帐 、呆帐 、死 性 、准 确性 、客观 性 、公 正 性 和有 效 性 。 帐 ,由此 而引发 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而我 国的政策性贷款 占国 家银行 总贷款的3 0 %以上 ,这些贷款缺乏监督 约束 机制 ,贷款手 参考文献 : 续粗糙 ,资金使用率不高 ,挪用 、偿还不上现象严重 ,政策性贷 [ 1 】汤凌霄. 金融安全观及相 关概念辨析 【 _ I 1 , 中国劳动 关 系学院学报 , 款成为信用扩张过度 的重要方面。 2 0 1 3 ( 0 3 )

江苏滨海农商银行党委:创建“三位一体”党员教育新模式等

江苏滨海农商银行党委:创建“三位一体”党员教育新模式等

江苏滨海农商银行党委:创建“三位一体”党员教育新模式等作者:来源:《金融周刊》2013年第23期近年来,江苏滨海农商银行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创建学习型党委、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党员“三位一体”的党员教育新模式,做到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融为一体,形成合力,有力地促进了业务经营的发展,为滨海经济社会进一步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行党委连续两年荣获省联社“四好领导班子”荣誉称号,被滨海县委县政府评为金融工作先进单位、为农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获人行南京分行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等级行考核被江苏省联社评为AAA级,存贷款总量、增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全县各金融机构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金融主力军;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一平被表彰为盐城市综合考核先进个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

一、创建“学习型党委”,努力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总行党委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围绕全行改革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党委”的目标,狠抓中心组学习,加强理论武装,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工作。

一是完善学习制度。

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一平高度重视学习教育工作,亲自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主题和研讨专题,及时指导和检查学习情况,按照农商银行党委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党委”目标,进一步完善了“三项学习制度”,即:完善理论辅导和理论宣讲制度。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做到年度有计划,每月有安排,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

以农商银行党校为依托,党委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配合,加强与培训机构合作,分层次制订培训计划,高管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300小时,中层管理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50小时,一般管理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00小时,一般工作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160小时。

结合理论学习,党委班子成员之间、中层管理人员之间定期开展谈心活动,交流思想和学习体会,相互启发和提高认识。

完善调查研究制度。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挂钩服务蹲点制度,建立考核登记簿,扎实开展“走、访、送、助”和“四抓四促”活动,领导班子和机关中层负责人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一线员工心声,帮助基层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开展。

【推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word格式 (3页)

【推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word格式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也在深化改革,通过对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不断强化实践教学课程,使网络助学的措施逐渐丰富,实现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逐渐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理论讲授、实践教学与线上学习充分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应用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银行业务逐渐发生变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日常业务的操作技术性以及复杂程度在逐渐提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作为金融专业的重要课程,其也是理论和方法充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在世界金融格局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我国不断改革金融体制,所以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完善的案例资源数据库和考试测评系统,并且为学生建设模拟银行实验室,通过利用模拟银行实验室开展银行业务,加强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质量。

1.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随着国际化形式的加快,我国的部分高校在财经类课程教学中逐渐引入国外教材资源,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材为PeterS.Rose和SylviaC.Hudgins(201X)的《商业银行管理》(BankManagementFinancialServices)。

这本教材一共包含了20个章节的内容,教师只有讲解14个章节左右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框架。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个组织实体,企业需要有效的治理结构来确保其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它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个主体,他们共同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监督,确保企业运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透明度。

一、董事会董事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

它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组成。

执行董事负责企业日常运营和决策,非执行董事则通过参与董事会会议、审查决策等方式来提供指导和监督。

董事会应具备一定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的专业背景、行业经验和性别比例,以确保对企业决策的全面和充分讨论。

此外,董事会成员应具备高度的专业道德和责任心,以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二、监事会监事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负责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监事会由监事组成,他们代表股东行使监督权,监察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合规。

监事会应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他们的成员选举应来自于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以确保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三、经理层经理层是企业最重要的执行力量。

他们负责日常的业务管理和运营决策,根据董事会的指导和监督进行工作。

经理层应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以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同时,经理层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保持公正、透明和职业道德,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三位一体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实现权力的制衡和监督的有效性。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个主体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组织体系。

董事会制定战略决策,监事会监督执行,经理层负责执行,三者共同确保企业的目标达成。

这种治理结构可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减少操纵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除了三位一体的内部治理结构,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外部监督机制。

包括独立审计、专业评估、投资者保护等,以确保企业的治理质量和透明度。

论银行体系稳健性基础: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

论银行体系稳健性基础: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

论银行体系稳健性基础: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潘英丽)论文摘要:本文从产权制度安排与银行体系稳健性关系的分析入手,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与局限性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无法从制度上克服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产权制度安排、市场声誉机制和监管威慑机制促进银行体系稳健性的作用具有相互依存性,只有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才能为银行体系稳健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已引起学术界与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为了克服银行体系脆弱性,中国政府采取了重要的举措:成立中国银监会专司银行监管之责;在银监会督促下,商业银行进行了全行业的、大规模的资本金和坏帐准备金的补充;在国务院领导下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同时,吸引跨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的银行股权多元化改革也正在全面铺开。

这些举措对于完善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机制,提高整个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制在生成内部激励机制和补充资本金不足两方面有重要作用。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改制并没有解决国家控股和政府担保的实质性问题,前者为政府控制金融提供制度基础,后者为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向国家转移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而这两点正是造成整个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或慢性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

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问题。

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才可能提供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的层面防范中国式慢性金融危机?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需要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的市场声誉机制和监管威慑机制的形成,这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的推进才能解决,任何单兵突进式的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探讨产权制度与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关系,并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与局限性;第三部分讨论市场约束机制的基本要素及其有效发生作用的条件;第四部分探讨有效的监管威慑机制的基本要素及其对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位一体协商工作制度(3篇)

三位一体协商工作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建立了三位一体协商工作制度。

本文旨在阐述三位一体协商工作制度的内涵、特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我国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三位一体协商工作制度的内涵三位一体协商工作制度是指政府、企业、群众三者之间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决策的一种新型工作机制。

其核心是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群众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三位一体协商工作制度的特点1. 平等协商:政府、企业、群众在协商过程中地位平等,共同参与决策,不存在主导和从属关系。

2. 多元参与:协商工作涉及政府、企业、群众等多个主体,各方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3. 民主决策:协商工作以民主为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 长效机制:三位一体协商工作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有利于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5. 实效性:协商工作注重实际效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三位一体协商工作制度的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确定协商议题:根据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协商议题,确保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2)成立协商机构:成立由政府、企业、群众代表组成的协商机构,负责协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3)制定协商规则:制定协商规则,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协商程序,确保协商工作有序进行。

2. 协商阶段(1)召开协商会议:召开协商会议,各方代表就议题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2)收集各方意见: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包括书面意见和建议、口头意见和建议等。

(3)形成共识: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为决策提供依据。

3. 实施阶段(1)制定决策方案:根据协商结果,制定决策方案,明确实施措施和责任主体。

(2)推进决策实施:将决策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确保决策落实到位。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初级)》历年真题和解析答案0409-99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初级)》历年真题和解析答案0409-99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初级)》历年真题和解析答案0409-991、“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中,()是根本目的。

【单选题】A.防控金融风险B.深化金融改革C.服务实体经济D.发展新兴产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

要把握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目的,把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核心目标,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共生共荣。

2、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使其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判断题】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题干为银行的负债流动性风险的定义;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不能到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被用做基准利率的利率包括()。

【多选题】A.市场利率B.法定利率C.行业公定利率D.年利率E.月利率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被用做基准利率的利率包括市场利率、法定利率和行业公定利率(选项ABC正确)。

4、托收结算方式分为()。

【多选题】A.光票托收B.跟单托收C.直接托收D.间接托收E.跟票托收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托收结算方式分为光票托收、跟单托收和直接托收(选项ABC正确)。

5、下列属于《巴塞尔协议Ⅱ》中的内容的是()。

【多选题】A.最低资本要求B.最高资本要求C.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D.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监管E.操作风险的监管正确答案:A、C、D、E答案解析:《巴塞尔协议Ⅱ》,构建了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并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都纳入资本监管要求(选项ACDE正确)。

6、以下关于风险的定义,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B.风险是一种损失C.风险是未来结果对期望的偏离D.风险本质是一种不确定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变化);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基于“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作者:张开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9期【摘要】通过在某种理论的分析基础之上,来有效的建立起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总体风险的控制水平,以及综合效益的一个指标体系,并主要立足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地方政府金融办的,这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的主要的特点,从而合理的得出了在查出银行违规金额的过程当中,是与我国整体的商业银行的监管绩效上不存在关系的。

本文主要立足于“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以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以及分析。

【关键词】“三位一体” 监管视角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概述一、前言金融在我国整体金融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而银行业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发展进步,此外,银行监管作为是一种与市场自发行为所相互对应的一项政府干预行为,其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主要是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护我国广大的消费群众的利益以及合理有效的维护广大群众对于我国银行业的信息,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为我国整体的金融体系打下了结实的基础保障。

二、基于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概述监管目标,不仅仅只是为了能够将监管工作贯穿始终来讲进行合理的引导,还能够很好的作为评价监管绩效当中重要的核心依据,此外,纵观国内外一些相关的资料显示,都比较一致的认为监管目标,普遍分为两种:安全性以及效率性目标。

而随着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危机也在不断的增加,国外一些相关的学者,也不断的在基于银行监管的安全性目标之上,对于银行监管以及金融危机所来的一些方面进行关系的研究,此外,还重点的检验了银行监管以及金融稳定之间所存在的哪些连带的关系,从而得出了银行的监管是于银行的稳定以及安全是息息相关的。

三、基于“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的理论分析相对于我国市场所存在一些自发性行为,监管则是一种加入政府干预的行为,并且也是国家所具有的“强制权力”的有效利用,此外,随着我国整体经济不断的发展以及进步,我国市场本身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失灵状况,而此时,就是需要加强政府对其的干预力度,而政府在整个市场机制当中,也起来的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在实施一定程度上的调控以及监管的力度上也被得到广泛的认可,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通常也是通过政府来进行实施的,而中央银行的成立,也就当做是一个国家对于银行业进行合理有效监管的一个逻辑上的起点,而中国人民银行也是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处于计划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也是作为我国唯一的银行,并且时时的履行着中央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的各种智能[1]。

三位一体基本法

三位一体基本法

三位一体基本法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三位一体基本法的概述
2.三位一体基本法的特点
3.三位一体基本法的应用
4.三位一体基本法的意义
正文
一、三位一体基本法的概述
三位一体基本法是一种管理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

这一理论主张,任何一个组织都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分别是:工作(任务)、人员(员工)和组织(环境)。

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组织的运行效果。

在三位一体基本法的框架下,麦格雷戈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和方法,以帮助组织实现高效运作。

二、三位一体基本法的特点
1.系统性:三位一体基本法将组织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使得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组织的运行状况。

2.动态性:三位一体基本法关注组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认为组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这使得这一理论能够较好地适应组织的发展变化,为组织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3.综合性:三位一体基本法综合考虑了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作、人员和环境,为组织管理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体系。

三、三位一体基本法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三位一体基本法可以帮助组织管理者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例如,当组织面临效率低下的问题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工作、人员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四、三位一体基本法的意义
三位一体基本法的提出,对于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丰富了管理理论体系,而且为组织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银行三基实施方案

银行三基实施方案

银行三基实施方案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管、贷款发放、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因此其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而银行三基实施方案,即指银行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和基础服务的实施方案,对于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银行需要建立高可用、高可靠的数据中心,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需要银行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数据中心,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机房环境等,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备份与恢复机制,以应对突发情况。

其次,在基础软件方面,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平台,确保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银行可以选择成熟稳定的商用软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定制开发,以满足业务的特定需求。

最后,在基础服务方面,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与运维体系,保障系统的日常运行。

这包括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故障排查与处理、性能调优等工作,同时也需要建立紧急响应机制,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银行三基实施方案对于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需要在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和基础服务方面进行全面建设与实施,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高可靠,为金融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同时,银行还需要不断优化与升级三基实施方案,以适应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深化“三位一体”金融服务创新 打造“双轮驱动”开放金融生态

深化“三位一体”金融服务创新 打造“双轮驱动”开放金融生态

深化“三位一体”金融服务创新打造“双轮驱动”开放金融生态面对“数字经济”新时代,近年来工商银行全面启动智慧银行ECOS 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技术平台建设、推动开放生态、行业服务及场景共建,取得了积极成效。

未来,工商银行将继续深化“数据+产品+生态”三位一体金融服务创新,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强化数据赋能,打造更多现象级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为客户全方位提供个性化、综合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落地及金融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随着“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浮出水面,建设数字中国、科技强国,建立现代金融体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成为关键,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疫情常态化给全球产业链分工、经贸发展和经营业态带来深刻变化,改变了银行客户交易习惯和消费结构,无接触智能服务成为刚需,电商直播、线上娱乐等消费模式成为新趋势,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结构、服务方式、运营管理带来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未来,能否应用新技术拓宽生态边界,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形成开放共赢、场景丰富、特色鲜明的生态格局,将是决定商业银行能否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关键。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 吕仲涛一、新时代银行经营形势分析1.从国际形势看,银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有一个说法值得我们注意,在描述当前国际形势时,用了“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几个简单的词语,背后则是整个全球经济博弈和变革,具体包括三个关键变化:一是疫情常态化影响全球产业链分工、经济贸易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二是经济发展逆全球化带来各种伴生的贸易摩擦、区域冲突和博弈;三是世界经济重心正在深刻变化,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面临着重大变革。

2.从国内形势看,经济趋势总体向好,第四轮科技产业革命到来“十三五”这五年中,我国GDP规模从67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将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2019年中国GDP占美国的比重已达到67.02%,逼近1995年日本/美国71.34%的历史高点。

格莱明银行的“三位一体”

格莱明银行的“三位一体”

格莱明银行的“三位一体”
凌峰;尹晨
【期刊名称】《世界经济情况》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格莱明银行是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

以往介绍格莱明银行的文献大多注重其非正规金融的机制设计。

但格莱明银行的成功实际上是综合了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三方面的优势。

格莱明银行“三位一体”的机制特征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凌峰;尹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
【相关文献】
1."格莱明"银行的发展和演化历程探讨 [J], 陈军
2.格莱明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对中国的启发 [J], 陆仰
3.执着地服务穷人——格莱珉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r——兼与《格莱珉银行变形记:"从普惠金融到普通金融"》商榷 [J], 杜晓山;张睿;王丹
4.格莱明银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控制交易费用经验谈 [J], 贾庆林
5.格莱明银行模式:基于关联博弈的分析 [J], 谢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价值管理)三位一体资金管理模式企业集团战略布局与价值提升

(价值管理)三位一体资金管理模式企业集团战略布局与价值提升

标题:“三位一体”资金管理模式、企业集团战略布局与价值提升关键词摘要:与摘要:资金管理模式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发展得相当先进目前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趋势,据统计,在世界500强企业集团中,已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企业集团占80%以上。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有利于树立“整体利益观”,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近年来,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迅速,至今经历了20余年时间,并成为我国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在我国企业集团“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的情况下,实行资金分散管理是行不通的。

只有资金集中管理,才能有利于集团宏观掌握和控制资金筹措、运用及综合平衡,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功能定位决定了资金集中管理成为我国国有集团资金管理的普遍模式。

目前国企资金管理模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安全性和时效性为主;第二个阶段强调流动性和盈利性;第三阶段是综合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均衡发展。

Y集团是首批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的56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2007年9月集团公司实现主业资产整体上市,是隶属于国资委的国有大型上市企业。

我们选择Y集团作为调研对象,认为Y集团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

“三位一体”的资金集中管理,显著加快Y集团整体资产周转率,大幅提升短期偿债能力,但盈利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提升,这表明Y集团的资金管理已基本达到安全性和时效性的目标,正处于追逐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第二阶段。

本研究创新点是,一是,资金管理模式应配合集团发展战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分析了我国国有集团资金管理与集团战略发展协调,发现了提升企业价值的方法。

,即Y集团资金管理模式转型变化是适应Y集团的战略目标三个发展阶段的转变,即从发展核心业务;到突出主业,精干核心;再到强化主业经营,实现上下游一体化、业务联动和协同效应较强的商业模式。

目前三位一体模式是顺应企业发展需求与在外部宏观环境要求的最为合理有效的模式。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运行与保障机制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运行与保障机制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运行与保障机制
刘振沛
【期刊名称】《中国集体经济》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改革的顶层设计就是要加强对改革全局的整体战略谋划,使我国的改革沿着实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目标迈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基本行业中占有绝对地位.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是银行业的两个核心要素.改革银行体系的顶层设计应围绕这两个棱心来进行.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刘振沛
【作者单位】山西汾阳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梦实现的制度依托和保障机制--完善人大制度运行机制的几点思考 [J], 林奇富
2.中国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产业顶层设计框架研究 [J], 刘光富;郝欣宇;刘嫣然
3.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框架体系研究 [J], 刘光富;鲁圣鹏;李雪芹
4.论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框架、特征、运行与学术话语 [J], 文传浩; 李春艳
5.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研究 [J], 叶宇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业银行要以稳健经营来统驭经营“三原则”

商业银行要以稳健经营来统驭经营“三原则”

商业银行要以稳健经营来统驭经营“三原则”
龙建平
【期刊名称】《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贯彻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

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保证资产安全,避免风险;必须在资产无损状态下迅速运转;必须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

而这三原则,归根到底集中在盈利性上,也就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

但是,商业银行追求最大利润的目标,要建立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基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龙建平
【作者单位】上海金专94112班学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3
【相关文献】
1.强化经营管理促进稳健经营加快向商业银行转化 [J], 杨明生
2.稳健经营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准则 [J], 林建通;蔡扶瑶
3.依法强化金融监管维护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四川省人大财经委、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贯彻《商业银行法》座谈会发言摘要 [J],
4.外拓业务与内控制度一体化: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稳健经营与业务开拓关系的实证研究 [J], 郑斌
5.新时期商业银行基层行稳健经营路径探析——以某商业银行W支行为例 [J], 顾小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银行体系稳健性基础: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潘英丽)论文摘要:本文从产权制度安排与银行体系稳健性关系的分析入手,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与局限性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无法从制度上克服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产权制度安排、市场声誉机制和监管威慑机制促进银行体系稳健性的作用具有相互依存性,只有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才能为银行体系稳健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已引起学术界与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为了克服银行体系脆弱性,中国政府采取了重要的举措:成立中国银监会专司银行监管之责;在银监会督促下,商业银行进行了全行业的、大规模的资本金和坏帐准备金的补充;在国务院领导下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同时,吸引跨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的银行股权多元化改革也正在全面铺开。

这些举措对于完善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机制,提高整个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制在生成内部激励机制和补充资本金不足两方面有重要作用。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改制并没有解决国家控股和政府担保的实质性问题,前者为政府控制金融提供制度基础,后者为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向国家转移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而这两点正是造成整个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或慢性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

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问题。

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才可能提供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的层面防范中国式慢性金融危机?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需要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的市场声誉机制和监管威慑机制的形成,这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的推进才能解决,任何单兵突进式的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探讨产权制度与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关系,并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与局限性;第三部分讨论市场约束机制的基本要素及其有效发生作用的条件;第四部分探讨有效的监管威慑机制的基本要素及其对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

最后是全文的总结。

一、文献综述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与脆弱性实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学术界更多地从脆弱性角度进行研究。

这类研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理论经济学文献所作的激励结构分析方法,强调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结构因素。

第二类是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是运用宏观经济指标与压力测试等风险计量技术,对金融机构直接和显著的脆弱性进行量化分析。

第三类是监督方法,强调相对金融体系面对的风险而言,按国际准则衡量的监督和监管是否充分。

第四类是系统脆弱性评估,又称净风险评估法,主要将金融体系面对的风险与整体金融体系管理这种风险的能力进行比较。

此方法重视宏观经济行为与金融体系稳健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其中风险评估法和监督方法主要评价短期的金融体系脆弱性。

而理论经济学分析方法主要探讨中长期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各种可能的制度和结构性原因。

主要涉及:1、基础性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包括金融信息的真实性问题);2、所有制与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3、银行监管环境;4、公开和隐性的政府担保。

本文主要运用理论经济学方法分析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和结构性根源,以下对此类文献作一综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学家提出很多理论对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作出解释。

我们可以将这些理论经济学文献细分为四类:经济基础恶化理论、银行体系特殊性分析、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制度结构理论。

第一类理论主要代表有Fisher(1933)和Minsky(1982)。

费雪(Fisher,1933)认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与债务的清偿紧密相关的,实体经济部门的过度负债和经济下滑引起债务的清偿。

而债务的清偿会导致货币的收缩和周转率的下降。

这些变化又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产出的减少、市场信心的减弱、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的上升。

因此,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源自经济基本因素的恶化。

Minsky(1982)分析基于资本主义繁荣与萧条的长波理论。

他指出,正是经济的繁荣埋下了金融动荡的种子。

他将投资收益率大于利率、项目现金流入大于偿债现金流出的筹资定义为抵补性筹资,收益率大于利率,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的为投机性筹资,而收益率小于利率,现金流入也小于现金流出的为“庞齐”筹资。

三种筹资在周期的不同时期所占比重不同,经济繁荣时期,后两种筹资比例大幅度上升,并在经济衰退时导致银行体系的系统性不稳定。

第二类理论的主要代表有Diamond & Dybvig(1983)、Goodhart(1998)。

Diamond and Dybvig(1983)建立一个多重均衡的银行挤兑模型,强调公众对银行的信任是银行体系保持稳定的基础,反之公众不断增大的银行挤兑风险预期将导致银行的挤兑和系统性危机。

Goodhart(1998)从银行业特殊性的角度探讨了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第三类理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讨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不对称信息在交易前后分别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Stiglitz & Weiss(1981) 、Mankiw(1986)和Mishkin(1996)讨论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他们指出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后者使银行的资产组合全面恶化。

Guttentag & Herring (1984)则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到信贷配给的分析中去,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而且随着不确定性和银行金融脆弱性的增加,信贷配给就越有可能发生。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有助于缓解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Keeley(1990)明确指出存款保险制度会导致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专家的分析表明,信息不对称也是金融危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原因。

Kodreshe和Pritsker(1998)建立了一个多资产理性预期模型,指出危机的传染性取决于一国对宏观经济风险的敏感程度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克莱因(1984)指出,贷款人具有对单一借款人过度放贷的倾向,这样银行的贷款行为会导致银行自身的失败1。

当借款人不能偿付债务的情况时,银行的经营者有两个选择:贷出更多的资金以使旧贷款得到偿还;或者宣布借款人丧失清偿力,勾销贷款。

代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得到委托人的继续聘用,一般会选择发放新贷款以偿付旧贷款。

第四类理论运用制度和结构因素解释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制度和结构因素在金融体系脆弱性方面的决定作用已为相关国际组织所重视。

西方十国集团的一个研究新兴市场经济金融稳定性的工作小组在1997年公布了一项新兴市场经济金融稳定性的报告。

报告列出了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六大类指标:(1)法律架构、(2)会计审计与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市场的透明度、(3)机构投资者的监督与管理、(4)市场结构、(5)监管机构与体制,以及(6)保护机制。

IMF也十分重视对制度和结构性因素的分析和评估。

其1996年出版的《银行体系稳健性与宏观经济政策》概括了保持健全银行体系的相关结构性政策2;IMF货币与汇率事务部1998年发布的内部指导备忘录中将制度与监管框架的评估作为IMF与各国政府探讨国际金融监管问题四大领域之一,提出要重点关注金融体系的结构、信息披露、会计和法律制度、激励机制、安全网建设、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进程等问题。

3Basel Committee(2003)则将银行内部约束、市场约束和监管约束并列为维护银行业稳健性的三大支柱。

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制度或结构分析方法提供整体概念,侧重讨论决定金融机构行为方式的激励机制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结构因素,具有前瞻性,适用于中长期脆弱性评估和对策分析。

并且对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本文在以下几个部分将运用已有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探讨产权制度、市场约束机制和监管威慑机制在增进银行体系稳健性方面的相互依存性和基础性作用。

1转引自保罗•霍尔伍德、罗纳德•麦克唐纳,1996年,第460页。

2Lindgren, C. J., Gillian Garcia and Matthew I. Saal, (1996).二、产权制度与银行体系健全性的关系1、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制度是健全金融体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体系是以产权的界定和分散化为前提的。

因为在产权得到明晰和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收入或财产分配的非均衡化使收支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从而出现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并存的局面,财产持有人为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就会将暂时闲置的、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财产作为资本用来借贷或交易。

就借贷形式的交易而言,资金的借贷并没有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只是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了分离,而且,资本使用权的让渡是以资本借入者承诺到期在资本价值上加一部分利润偿还给贷出者为条件的,也即以信用为基础的。

由于储蓄与投资职能的分离以及不同经济主体间独立经济利益的存在,在储蓄向投资转化从而资本形成过程中,产权的明晰界定和有效保护是健全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前提。

如果各经济单位之间的产权是同一的,那么就不存在可交易性,如果经济主体间的产权不能明确的界定和得到有效保护,就无法形成真正的市场交易,从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健全的金融体系。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将农业的剩余价值转移到工业企业,又通过低物价低工资政策使工人仅支配其生活必需的最低工资,从而使属于居民的储蓄部分直接地表现为国有企业利润,再通过利润100%的上缴,转变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或社会积累。

而储蓄向投资的转换则通过政府向国有企业的财政拨款实现。

就国家财政与国有企业而言,产权是同一的,金融交易是不必要的,金融体系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相对工人和农民而言,他们创造的剩余产品及其产权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保护,因此在国家政府、国有企业和工人农民之间也不存在平等的产权交易关系或金融交易关系。

再从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体系所发挥的功能来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拨改贷以后,政府、企业、银行和居民四者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出现了收入和财富从政府向居民转移的过程,居民储蓄和财富不断增加,而政府财政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并持续出现财政赤字。

随着90年代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产过剩的出现,国有企业出现亏损,并且亏损面持续扩大。

国家财政和国有企业之间出现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企业亏损导致政府税收收入下降,政府收入减少导致财政拨款和补贴的大幅度削减。

通过实行拨改贷和高利率政策,政府让国有银行大量吸收居民储蓄,再以贷款的方式注入国有企业,3Evans, Owen, Alfredo M. Leone, Mahinder Gill, and Paul Hilbers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