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与实践

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与实践(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承担着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以及公益性服务等职能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如高额的成本费用、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率低下、人才流失等。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有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创新、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和策略1、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将企业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方式,实现国有资本投资、经营、管理的分离和市场化运作。
2、组织架构改革: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实行市场化管理模式,实现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财务预算、统计、审计、监督制度,实行集团化管理,推进企业合并重组,在发挥国有资本作用的同时提高国有资本的运作效益。
4、市场化改革:实行市场化定价,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等的竞争,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推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1、央企改革:在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加强资本运营管理、提高企业证券化水平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2、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地方共性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协调配合。
3、混合所有制改革:赋予民营资本股份制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改革红利,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及效益评价制度改革,在各领域建立有效的股份制国有企业联合体。
(四)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改革动力不足:改革主体缺乏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体系,改革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中国国企改革的新思路

中国国企改革的新思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国企改革也是一直在进行之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企改革的思路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企业治理、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中国国企改革的新思路。
一、企业治理方面企业治理是国企改革的核心之一。
目前,我国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公司制改革,并深化公司治理。
公司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推进公司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公司的所有权问题,二是公司的管理问题。
在所有权问题上,严格区分国有资产和国有公司两个概念,把“国有资产”与“国有公司”明确分开,国有资产由国家负责,国有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由股东管理。
这样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与国有公司两者的分开管理,注重股东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在公司的管理问题上,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落实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责分明机制,建立高效、透明的内部监管机制,注重股东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二、市场化改革方面在市场化方面,要让市场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加快国企改革,统筹协调地推动基础设施和优质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化的改革不仅要注重拿到更多市场份额,还要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技术创新方面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脉所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创造出新的创新成果。
重点抓好技术改造和引进创新团队,加强公司与企业合作,致力于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四、人才培养方面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各企业要积极投入到人才培养的事业中去。
在培养人才方面,应综合运用人才内部晋升、外向招聘和职称评定三大渠道,实施的方法要因地制宜,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让每一个企业都能拥有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
结语中国国企改革的新思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我国国企实际情况和问题所做的一系列改革。
六个新提法:折射国企发展与改革新思路

六个新提法:折射国企发展与改革新思路华晔迪【期刊名称】《现代企业》【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1页(P1)【作者】华晔迪【作者单位】新华社【正文语种】中文近日,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对2016年国企国资工作作出部署,一些新提法折射新形势下国企发展与改革新思路。
从会议释放信息看,新一年国企国资工作呈现“奔着问题去”的鲜明特征,所提措施更加精准有力、注重效果。
一、新提法一:恢复性增长。
(折射:国资系统打响提质增效攻坚战)国资委主任张毅在会上提出,2016年中央企业效益要努力实现恢复性增长,2017年实现稳步增长。
当前,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国企调整、创新和改革任务更加艰巨。
在会议提出的七大工作任务中,“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被列为首要任务。
有关人士指出,当前国有企业要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增强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二、新提法二: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来的“大震”。
(折射:处置“僵尸企业” 国资系统严阵以待)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从会议释放信息看,对于处置“僵尸企业”,国资系统已严阵以待。
张毅说,“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开展工作难度大,会引起一些震动,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按要求把工作做好,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来的“大震”。
三、新提法三:大刀阔斧调整国资委现有工作机构。
(折射:改革精准发力“奔着问题去”)与以往将分类、混合所有制等改革大项依次列出不同,国资委此番部署改革工作,列出的是“国资委自身改革”“股权多元化改革”等四项更为具体的任务。
“国资委自身改革”已有明晰的计划:国资委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正在研究制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方案,将根据需要对现有工作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白恩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们:这次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工作,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探索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路子,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前几天,崇汇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大家考察了大理、楚雄、昆明的部分企业,交流了经验,收获不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充分认识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巨大潜力,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云南经济发展当前,我省最大的政治任务,就是尽快扭转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走低的不良局面。
我省经济增速连续7年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受第二产业的影响。
1994年,我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对当年GDP增长11.6%的贡献是6.5个百分点。
去年,第二产业仅增长4.3%,对GDP增长6.5%的贡献只有1.9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增长10.5%,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GDP增长8.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如果没有第二产业的恢复性增长,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增速的回升。
在我省第二产业中,国有企业又是主导力量,去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值、利税分别占62.7%、73.6%和82.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9、51.5和59.9个百分点。
因此,要实现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走在西部前列的目标,第二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产业的关键又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长期以来,我省国有经济主要靠烟草产业支撑。
今年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88.5亿元、利税178.8亿元,其中烟草加工业就创造了增加值186.8亿元、利税161.7亿元,分别占64.7%和90.4%。
烟草业一直是云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国企座谈会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企座谈会,共同探讨国企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首先,我代表公司对各位领导、各位同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企改革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此,我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谈几点意见:一、坚定改革信心,发挥国企优势国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要坚定改革信心,充分发挥国企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改革创新,激发企业活力要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激发企业活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治理机制,确保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
2.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员工积极性。
实行全员绩效考核,优化薪酬体系,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3.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4.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责任担当,履行社会责任国企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循环经济,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2.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国企优势,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3. 关心关爱员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落实职工权益保障政策,关心员工生活,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四、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政策落实到位。
1.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严格落实党的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凝聚改革共识。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企业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国有大中型企业辅业改革应有新思路

V0 . 2 N . l 12 o 1
国有 大 中型 企 业 辅 业 改 革 应 有 新 思 路
袁 东明 , 肖庆 文b
( பைடு நூலகம்务 院发展研究 中心 a办公厅 I . . b企业研究所 , 北京 10 1) 000
摘要 : 89号文件 为核 心的 国有大 中型辅业改革思 路是在“ 以 5 减员增 效” “ 困” 、脱 的改 革大背景 下
整体 而言 , 国有 大 中型企 业 主辅 分离 、 业 改革 工作 辅 已进入扫尾阶 段 , 在 局部 领域 仍存 在 大量 辅业 资产 , 但 同 时部 分 已初步完 成 主辅分 离工 作 的企 业还 需结 合发 展形
势对辅业实行进一步 的改革 , 因而 当前需在 总结改 革经验
的基础上继续大力 推进 此项 工作 , 并应有新 的改革思 路。 首先 , 断性 行业 内的 主辅分 离 、 垄 辅业 改革 任 务还 很 重 , 电力 、 油、 路 、 工 、 如 石 铁 军 烟草 等 , 尤其 是 在一 些 已初 步完 成市场化改革 的行业 中 , 业 内部 的辅业 改革 已成为 企 进一步推进行业改革 的一个重 要举措 。如 电力行 业 , 尽管
1 1 国有大 中型企业主辅分 离、 . 辅业改革工 作成效 显著 国有大 中型企业 主辅 分离 、 辅业 改革 是我 国国有企 业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 . Y l 月 1 以 2 2年 1  ̄ 8日原 国家经 贸委
大量企业 富余 人 员 , 力 地 推 动 了 国有企 业 内部结 构 调 有
第2 2卷
第 1 期 1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 会科 学) 社
Junl f h nq gIs t eo eho g( oi c ne ora o C og i tu f cn l y Sc l i c ) n n it T o aS e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战略与思路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战略与思路
皮连宁
【期刊名称】《河北企业》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使整个国民经济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物质保证。
是使国民经济得以有计划、按比例、高效益发展的物质基础。
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撑。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故此.必须通过改革发展充分保护好、配置好、利用好国有企业资产。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皮连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1
【相关文献】
1.浅谈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路和方法 [J], 王宁;
2.浅谈某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思路及实施计划 [J], 张莉
3.浅谈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的新思路 [J], 敬国华
4.浅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J], 李贝贝
5.浅谈县级中医医院的发展战略思路——慈利县中医医院做大做强的基本经验 [J], 朱伯钧;邓平;田军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现代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措施

探讨现代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措施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国有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面临着重大变化。
本文以国有建筑企业为例,主要对现代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升级思路与措施进行论述,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改革;思路;措施前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保持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对促进国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有管理者,必须站在战略新高度上,运用新思维、制定新思路、谋划新路径,为企业更好、更快地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谋划企业有效管控和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应当承担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在与社会交流中通过全体职工的言行或企业形象,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当前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比如行业增速急剧下滑、人工成本快速上升、工程款回收困难、建筑业新开工面积明显减少等等。
尤其是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形势的急转直下,政府楼堂馆所的停建,建筑企业的生存压力倍增,竞争加剧,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纷纷倒下,而想瓜分建筑市场“蛋糕”的企业竞争实力更强,在一个项目上的争夺更为激烈。
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自身所处的地位,上有建设单位,下有承包公司,处于中间层面的建筑企业则要承受来自上下游之间的压制,面临的困境重重。
当前建筑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传统建筑市场进入存量期甚至萎缩期,传统建造方式管理粗放、链条割裂、浪费严重,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艰巨挑战。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国家和地区各类基建投资规划密集出台。
浅析新时代国企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

浅析新时代国企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新时代国企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是指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及改革发展的整体方向和具体措施。
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在新时代的国企经营管理方面,应该强调市场化运作和效益导向。
市场化运作意味着国有企业应该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经营和管理,而不是依赖政府的行政干预。
效益导向则强调企业应该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即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社会责任。
这样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加注重提高经营效率,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
在国企改革发展方面,要注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
传统的国有企业常常面临管理僵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国企改革发展的关键是要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动力。
这可以通过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人员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创新等方式来实现。
只有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才能推动国企做出更大的贡献,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代的国企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中,也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承担起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角色。
国企经营管理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
国有企业也应该关注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员工福利,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新时代国企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还需要注重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衔接。
国有企业在过去的改革中,常常面临与市场经济的脱节问题,导致经营管理和发展效益不佳。
所以在新时代的改革中,要注重国企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衔接,加强与市场主体的合作,共同谋划企业发展的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新时代国企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课题。
只有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效益导向,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与市场经济有效衔接,才能推动国有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企改革领导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动员大会,共同探讨国企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此,我谨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公司改革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肩负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实现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充分认识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企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明确国企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国企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使国有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市场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企。
三、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1.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按照国家战略需求,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2.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活力。
3.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5. 严格企业经营管理。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任务落实1.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国企改革。
2. 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改革工作合力,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3.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投身改革的积极性。
“国有股”转“优先股”—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选 拔 任 命 的 ,例 如 一 个 企 业 的董 事 长 可 以 被 政 府 部
门 调 到 另 一 个 公 司 任 职 , 这 是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人 事 制 度 的 延 续 。 由 于 政 府 官 员 不 承 担 经 营 者 经 营 企 业 带 来 的 风 险 ,并 享 有 剩 余 收 益 , 因 此 缺 乏 积 极 性 去 选 出 最 有 经 营 能 力 的 经 理 ( 业 的 董 事 会 几 乎 完 全 企
能 得 到 升 迁 。监 督 积极 性 的 缺 乏 ,使 制衡 措 施 成 为
一
纸空文 。
二 、国 有 股 减 持 的 难 处
因为 上 述 种 种 弊 端 , 国 家 自 1 9 9 9年 以 来 一 直
受 制 于政 府 官 员 ) ,但 却 有 积 极 性 对 选 择 董 事 长 、
、
国有 股 带 来 的 一 系 列 问题
1 .所 有 权 缺 位 。 在 企 业 正 常 经 营 的 状 态 下 , 股 东 是 企 业 的 所 有 者 ,拥 有 对 经 营 者 的监 督 权 和剩
余 收 益 的 索 取 权 ,即 我 们 通 常 所 说 的 企 业 所 有 权 。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一)股权多元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二)股权多元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三)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实施方法(四)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战略意义三、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在我国的实践(一)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成效(二)股权多元化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四、结论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引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并肯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明确指出:“要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上述经济理论的确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但使我们大大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更新的传统的、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还为我们以后经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近年来股份制改造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造的主流,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但在实践中,不少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效果并不明显,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公司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股份制企业的良好运营机制难以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股权结构问题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大阻碍。
通过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和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国有股“一股独大”阻碍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导致国有公司的市场活力降低,影响了国有公司的壮大再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国有企业走股权多元化道路势在必行。
通过股权结构多元化能够让国有企业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增强公有制的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分类管理(下)

04
分类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挑战
分类标准不明确
在实施分类管理时,有时可能面临分类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导致难以准确地将企业划分到相应的类别中。
不同类别企业差异大
由于不同类别企业的特点、行业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分类管理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措 施。
监管难度大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企业,如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实施分类管理时监管难度较大,需要加强与其他 部门的协调合作。
解决对策
明确分类标准
在制定分类管理政策时,应明确分类的标准 和依据,确保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准确划 分到相应的类别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地制宜制定管理策略
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行业特 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加强监管力度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企业,应加强监管力度 ,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确保分类管理的有 效实施。
02
国有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律,依法合规经营,公平竞争。
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
03
对国有企业进行科学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管
理措施,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分类方法
按照产业领域分类
根据国有企业在不同产业领域 的地位和作用,将其分为战略 性产业、支柱产业、一般产业
等不同类别。
按照企业性质分类
根据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和 投资主体,将其分为独资企业 、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等不同 类别。
理模式。
在实施分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 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注重改革的系 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注重改
革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THANKS
国有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国有企业发展的新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有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在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方面面临很大挑战。
因此,为了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国有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培育市场导向型企业文化国有企业的成功与否往往与企业文化的塑造密切相关。
过去,国有企业的文化偏向保守、官僚主义,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和灵活性。
因此,培育市场导向型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新思路。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在管理层中引入更多具有市场经验的人才,以确保企业管理者具备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国有企业应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重视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以激发员工的创新与激情。
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与外部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促进国有企业的学习和成长。
二、加强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
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路线主要是以股改为核心,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来推动企业发展。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化改革。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公司治理,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保证国有企业的决策程序公开透明,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其次,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市场化竞争的力度。
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扩大竞争和开放,鼓励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充分竞争,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加大企业重组和并购的力度。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方式来加强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创新联盟,鼓励企业员工参与科技研究和创新实践,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国有企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
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进行学习和成长。
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对象、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对象、目标何伟
【期刊名称】《理论前沿》
【年(卷),期】1996(000)0Z1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对象、目标何伟党中央早就确定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今年又将国有企业改革列为重中之重。
但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上认识不一致,大家的劲不能往一处使。
...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何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
【相关文献】
1.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对象,目标 [J], 何伟
2.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在全国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摘要) [J], 王勇
3.增强信心,明确目标,抓住关键,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区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袁正中;
4.实现广西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战略思考—从广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看国有企
业改革目标的实现 [J], 邱洪刚
5.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J], 李孝清;彭仕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企改革的新思路_对_模拟股份制_的探讨

2007年10月总第230期行业 国企改革The industry核心提示:模拟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分享制,是权责约束的运营机制,其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剩余索取率,如何控制剩余方式问题,国企改革要做到“自负盈亏”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搞模拟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可取的中介模式。
国企改革的新思路——对“模拟股份制”的探讨行业 国企改革The industry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采用利润分享计划来达到公司、部门和个人的多赢。
利润分享计划(profit sharing plan)是集体奖金计划的一种,是指用盈利状况的变动来作为对部门或整个企业业绩的衡量,超过目标利润的部分在整个企业的全体员工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把这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或将支付存入员工的某一信托账户让员工退休后领取的形式分配给员工。
模拟股份制实质是一种利润分享计划,让部门和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盈利的分配。
公司原有的工作形式是以团队为单位的,但激励却没有以团队的表现为标准。
按照模拟股份制,以工程处主任或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团队在项目开始前划定股份比例并出资现金入股,在项目获得利润后,成员才能参与分配。
项目利润的最大化主要依靠管理团队的自身努力实现。
对部门而言,由于有了共同的、可见的目标——即实现部门的收益最大化,因此,项目成员不再是游兵散勇,让员工凝聚力空前高涨。
加强了对过程的控制。
正如前文所述,建筑施工行业存在几个主要特点,首先,项目比较分散,公司难以完全控制资金、人员、产品质量等问题;其次,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多在半年以上,原材料品种多,工序繁杂,造成管理的环节非常多,成本控制也很难。
这些特点导致公司很难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因而在业务链条上(例如建筑材料的购买环节)常常发生收受回扣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在建筑行业,施工过程存在着不可逆性,所购材料的优劣、施工过程的严谨程度等问题更是直接决定了建筑质量,但项目一旦竣工,即使发现了过程的问题,也很难纠正;即使纠正,也需要花费数倍的成本。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向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向作者:胡莹莹来源:《中国市场》2022年第06期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新型行业的种类不断增多,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需要不断进行改制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稳定良好的发展。
在目前社会的经济新常态下,必须准确制定国企改革的战略和发展的方向,才能使国企改革及发展取得最佳成效,为实现国有企业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其实现更好发展,这也成了国有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国企改革;企业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6-0085-02DOI:10.13939/ki.zgsc.2022.06.0851 前言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企业需以当下的改革理念作为基础,优化传统思想,推动企业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新常态下,企业也要明确自身的新理念,找出匹配自身发展的走向,以此才可确定出更佳的发展方式,在展现自身更多优势的基础上,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项发展。
2 国企改革与发展现状2.1 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能够有效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最佳的方式即是构建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是国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模式,因此需培养其优秀的创新能力,敏锐地嗅觉出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竞争意识,否则就会因为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而丧失发展机会,逐步被淘汰。
使用现代化企业改革制度,则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其及时应对市场的转变,提高满足社会不断更新的需求的能力,促使企业不断地保持向前进的活力。
2.2 国企改革的方向我国国企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产权明确、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
在目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不断探索改革的过程中,也明确了其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依据不同国有企业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对不同的产权进行分类,明确职能,同时探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途径;然后是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制定有利于发展的目标,有计划的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最后就是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确保企业的改革创新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
加快国企改革的新思路

是 一句 空话 。
素 的生 活作 风 ,是党 员干 部接 地气 ,聚合 力的 根本途 径 。共产 党 员养 成 了艰苦 朴 素 的生活 作风 ,就 等于 架起 了党 群之 间 的 “ 连 心桥 ” ,就 能在 实 际工作 中让 群 众看 到党 的形 象 ,从 而增 强对 党 的信 任 ,增 强跟 党走 的决 心 。为凝 心服 众 的 凝聚力, 而 且幻 化成 了改 天换 地 的生产 力 。 要按照 “ 照 镜 子、正衣 冠 、洗洗 澡 、
决 了 国有企 业 由工 厂制 向公 司制 的转变 ,但是 ,改制 还不 彻底 ,其 中 ,国有 企
1 9 7 8 年 党 的十 一届三 中全会 做 出 了以经 济 建设 为 中心和 实行 改革 开 放 的 战略 决策 ,并 且将 其作 为我 国 的基本 国策 。这 个 阶段是 计划 经济 体 制 内部 放权 让利 的改 革 ,其重 点是 调整 政府 与 国有企 业之 间 生产 管理和 利 益分配 的关系 。 这个 阶段 又经 历 了四个 小 的阶段 ,即扩 大 企业税 自主权 、利 改税 、企业 承包 经 营责 任制 、转化 企业 经营 机制 这 四个阶 段 。企改 的初期 集 中表现 为 国营 、集 体 经济 大规 模 改制 ,突 出特 点是 “ 退 国进 非 ” 第~个 阶 段企 改 的高 潮 出现在 九 十年 代前 期 ,这 个时 期 的特 点 是 自由化 、市 场化 、私 有化 。
三、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就必须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 作 风 。密 切联 系群 众 ,始终 保持 我们 党 同人 民群众 的 血 肉联 系 ,是党 的 群众 路
论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

1 建 立 规 范 化 的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1 . 1 实 现 国 有 企 业 的 股 份 制 改 革
业 董事会 、 监理会 、 管理 层的职 权 等 , 形 成层 级分 明 、 职 权 分
明、 相 互制衡 、 的协 调 的企 业运 转 机制 。同时 , 还 要 把 发 挥
由 于 国有 经 济 对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性 , 加 上 国 有 企 企 业 党 组 织 的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和企 业 的 民 主 管 理 工 作 等 于 企 形成 一个 完整 、 流 畅 的 业 的“ 产 权虚置” , 即 在 现 有 的 企 业 产 权 制 度 条 件 下 无 法 实 业 的法 人 治 理 结 构 有 效 地 结 合 起 来 , 现 国有企业 产权 的具 体 化 。因此 , 通 过 以 国有 企 业 控 股 或 企 业 管 理 体 系 。 1 . 4 建 立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的 现 代 企 业 经 营 机 制 参 股 的 方 式 来 构 建 新 的 国 有 企 业 产 权 模 式 和 有 效 减 少 国 有 企 业 因“ 产权虚 置” 而 导致 的 企 业 生 产 效 率 低 下 的 问 题 就 成 为 国有 企 业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的 新 的 方 式 之 一 。
国 有 企 业 作 为 国 民经 济 建 设 的 主 导 产 业 , 多 年来 , 为 我 能 分 开 , 既 要 保 持 国有 企 业 的 独 立 经 营 , 又要 实现 有效 的行
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分类管理

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分类管理一、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其中,分类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分类管理进行探讨。
二、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需要进行改革。
分类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旨在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状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2、意义分类管理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特点和经营状况,采取更加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分类管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分类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措施1、方法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标选择:选择反映企业特点和经营状况的指标,如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等。
(2)数据分析: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企业的特点和经营状况。
(3)分类标准制定: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分类标准,将企业分为不同的类型。
(4)分类管理实施:根据分类标准,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
2、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于盈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可以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鼓励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对于盈利能力弱、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可以采取更加扶持的政策措施,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理论创新系列之十六)
吕书正
中国网2002年8月5日
国有企业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逐步深入,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效率低下的问题日渐突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把搞好国有企业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江泽民多次强调,“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十五大以后,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
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这是十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经验的结晶,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以此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进入了“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又一重大突破。
为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改变亏损严重的状况,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动员令”: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这就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年两大目标”。
随后,迎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下,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攻坚战打响了。
1999年秋天,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了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提出了搞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措施,为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到2000年底,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脱困工作,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
一条充满希望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在于探寻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通过艰苦探索,如今,一条充满希望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第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进而提出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
1995年5月至6月,江泽民到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先后考察了近五十个企业,召集了十多次座谈会,逐步形成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抓大放小”的思路。
1995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会议还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再一次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和“抓大放小”的方针。
199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问题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而对于“放小”,《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既要放小,又要“扶小”、“带小”。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听取职工意见,规范操作,注重实效。
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要进一步从放权让利为主,转向机制转换、制度建设为主。
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概括为四句话,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党的十五大总结过去几年的经验,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述,提出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199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又专门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突出抓好的问题,并强调要加强企业管理。
“按照十五”计划《纲要》,今后几年的奋斗目标四:“进一步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还逐步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
1995年5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指出:“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1994年9月,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深化企业改革要抓好三个关键点,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为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特别是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报告》,提出在全国实施再就业工程。
此后,实施再就业工程也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四,坚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新的课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
1989年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重新明确企业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进一步把企业的领导体制概括为三句话:“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决策权与指挥权的分离。
企业的决策机构是董事会,经理(厂长)是由董事会聘任的经营者。
这与过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不同,如何发挥企业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遇到了新问题。
江泽民要求,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1997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在继续强调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着重阐释了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五个方面: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及职工代表大会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领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探索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是完全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有着切实可行的途径。
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我们必定可以探索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的基本规律。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