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绪论

合集下载

01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01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 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 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动物的 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按污染物性质分 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按环境要素 大气污染 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 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人类不良 共同性问题; 2、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 从地表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
3、表现形式要加多样化;
4、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5、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 生存和发展。
三、环境问题分类
1、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它 是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 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使人类社 会遭受一定损害的问题。包括地震、火 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 干旱等等。
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环境分类,环境都 具有共同的特征。
首先,环境是一个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客观 物质体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它 既有依托作用,又有限制作用,因此环境 有合适与否,或优劣之分。
其次,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地区的 环境由其若干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 素),以其特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
一、定义
• 狭义: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 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 广义;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其产生的原因包 括人为方面的,也包括自然方面的。
二、产生原因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与人类不明智 的社会经济活动有关,这些活动主 要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农业生 产活动、人口增长及城市化等。
2、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是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 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 此它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最新环境科学概论

最新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 环境:主体周边相关客体的结合。

•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 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周边的事物。

二、环境分类• 原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创造形成的人工环境• 问题:人类的环境是否等于自然环境,• 原生的自然环境:宇宙、太阳系、地球。

分子、原子、电子、夸克;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物理环境。

• 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的改造而形成的。

聚落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文化环境、医疗休养环境。

三、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要素分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

各环境要素间的关系:(1)最差(小)限制定律。

(2)各环境要素的等值性。

(3)各个环境要素整体效应大于个体效应之和。

(4)各个环境要素相互联系。

四、环境的功能与基本特性(一)环境的四大功能(1)为人类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

(2)具有调节功能。

(3)具有服务功能。

(4)具有文化功能。

(二)环境的四个基本特性(1)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性。

(2)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3)环境的资源性与价值性。

(4)危害作用的滞后性。

五、环境的多样性1、物质多样性: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2、形态多样性3、功能多样性4、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广义理解:任何由自然或人类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狭义理解: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分类:自然力引起,,原生,第一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次生,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适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他是一个有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进一步升华的表现。

环境科学诞生的时间不久,并正在发展之中,因此对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分科给以确切完备的答复尚有一定困难。

但是,学科的发展异常迅速,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20年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研究领域之广,出版书刊之多,资料积累之丰富,在科学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它的研究对象`任新的学科发展更是有益的。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务`内容`分科和发展动向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探讨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对于促进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骤增,堆放和处置场地却日益减少,处置费用也越来越高],以及有害废弃物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对大气、水士的严重污染,加恶化着环境,危害人体。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的天然资源的渐减少,迫使大家重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增加会的物质财富。

因此,固体废物的处和利用已日成环境科学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一章绪论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适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五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产生1.环境(Environment)1.1 什么是环境环境,就词义而言,是指周围的事物,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个主体而言,从这一角度上讲,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会随着―主体‖的变化而改变。

―环境‖一词,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同样会随着学科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对于生态学,由生态学的经典定义:―研究生物之间及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不难看出生态学中的环境是相对于生物这一主体而言的外部世界,它包括光照、水分、土壤,温度、地形地貌等。

什么是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对于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前后―环境问题‖,更确切地说是―环境污染问题‖的第一次高潮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扩大其研究内容的环境科学来说,其主体是人类。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的定义应该是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部。

这里的外部世界包括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周围事物。

它包括非生物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也包括生物环境(Biological environment)。

1.2 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概念(1) 生态(Ecology)1866年德国博物学家E. Haeckel在《普通生物形态学》》中的最经典的定义:―研究生物之间及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972年现代著名生态学家E.P.Odum在《生态学基础》中的定义:―生态学为研究自然界的构造和功能的科学‖。

当前,生态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个修饰词而广泛应用,这时它更多地强调的是:生物系统(包括人类)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

生态保护、生态平衡、生态运动、生态经济、生态工业、生态文明等。

如:生态工业强调的是工业这种人类的行为应与环境相协调,而应该不向环境排入过量的污染物。

(2)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自然资源的定义人们引用较多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给出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发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环境科学概论 清华

环境科学概论 清华

第一章绪论1.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相对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成分。

2.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是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具体的环境要素所处的状态的描述。

(环境质量好坏的界定只有参照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环境评价的结果来实现)3.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

4.环境的组成: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的。

(1)自然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接者。

非生物环境是指太阳,大气,水体以及土壤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无机环境。

(2)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

5.环境问题及分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生活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

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等。

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一般细分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

6.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大体经历4个阶段:(1)人类发展初期:人们只是利用自然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去改造环境,产生了第一个环境问题,主要是以过度采集和狩猎引起的局部地区物种减少为特征。

(2)第一次浪潮时期: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产生了以土地破坏为特征的人类的第二个环境问题,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刀耕火种,导致水土流失;兴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沼泽化。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一章(yī zhānɡ)绪论1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又称环境(huánjìng)基质,构成人类环境整体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guīlǜ)基本物质组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2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②等值性③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④先后出现,相互联系,相互联系。

3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对环境评定一种概念。

4环境分类①聚落环境②地理环境③地质环境④宇宙环境。

5环境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本底值:环境在未受到人类干扰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和能量分布正常值。

7环境自净作用:环境对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或污染因子,具有一定迁移、扩散和同化、异化能力。

8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下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kěnéng)容纳污染物最大负荷量。

9环境自净(huán jìnɡ zì jìnɡ):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zìrán)净化目的。

10环境科学所研究(yánjiū)和任务①人类(rénlèi)和环境关系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过程和规律③环境污染调查、评价和环境和预测④环境状况控制和防治⑤环境污染危害⑥自然资料保护和合理作用⑦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⑧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⑨环境管理。

11环境科学分科:环境学;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第一篇:环境科学概论总结第一章绪论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是指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P3环境的特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的脆弱性P5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三阶段:1、环境科学分化阶段,以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2、环境科学交叉与整合阶段,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3、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以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标志。

环境科学的任务:1、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以基本特征等;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3、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环境的生活提供服务和指导。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章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以自然界事物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自然环境类型/环境过程/结构/环境功能的多样性环境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功能: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调节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过程;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来描述。

物质循环类型。

根据循环中元素的属性,通常将物质循环分成四大类型,即水循环(物质循环核心与驱动力)、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最为完善的)、沉积型循环(主要是矿质元素p、s、k的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环境科学概论(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重点)

定义为纬度0°;
赤道以北的称北纬,以南的称南纬; 地表任一点的纬度为该点与地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地表经纬度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
以太阳直射本地经线定义为地方时12点; 经线相差1°其地方时相差4min; 以0°经线时间为基准,东西各7.5°的区域为0时区,向东西各增
加15°为一个新的时区,分别为东一区、东二区、西一区、西二 区……,该区域内时间以中间经线时间为其区时,相邻时区时间 相差1小时,东边的早,东西十二时区重叠。
1.50亿公里,称一个天文单位。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33′,形成地球上季节的变化。
自转轴与黄道面倾角
地球公转和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秋季 冬季
立夏
立秋 立冬
小满
处暑 小雪
芒种
白露 大雪
夏至
秋分 冬至
小暑
寒露 小寒
大署
霜降 大寒
季节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
氨基酸 H2O
地球
H2
CH4
NH3 核苷酸
单糖
米勒模拟原 始大气产生 有机物的实 验装置
1.2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1.2.1 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面椭圆性,称为黄道面。 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另一焦点在太阳边缘。 地球公转一周称一回归年,为365.2422个太阳日。 近日点距太阳1.47亿公里,远日点距太阳1.52亿公里,平均距离为
原始地球表层
一些处于熔融状态的物质向上挤入地壳中凝结,或涌
出地面,表现为广泛分布的火山活动 另一方面物质又在向下流动,把上面已固结的地壳撕 裂,并将其部分碎块拽向深处,使它再次熔入地幔物 质之中 与此同时,薄弱的地壳还在陨石的撞击下,形成大量 陨击坑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第⼀章绪论1.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与⼈类发⽣相互作⽤的⾃然要素及其总体。

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类⽣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改造的⾃然因素的总体2.环境的分类聚落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森林环境、草原环境、海洋环境、湖泊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开发区环境) 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3.⼋⼤公害事件的致污因⼦烟尘,SO2,光化学烟雾,甲基汞,镉,煤尘重⾦属粉尘4.当今全球性的三⼤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沉降,臭氧层空洞5.环境问题引发的第⼀第⼆次⾼潮第⼀次:⼋⼤公害事件第⼆次:全球性\⼴域性环境问题,⼤⾯积的⽣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6.标志环境科学产⽣的书籍《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第⼆章⽣态学基础1.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产⽣条件:理想状态——⾷物充⾜,空间不限,⽓候适宜,没有天敌等;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定的倍数增长,第⼆年是第⼀年的λ倍。

计算公式:t 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0为起始数量, t 为时间,Nt 表⽰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此⽅程画出的曲线开始时呈指数增长趋势,后来增长趋势逐渐缓慢,最后(在接近环境容纳量K 时)达到⽐较稳定的停滞⽔平,呈现“S ”形,所以⼜叫做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

种群数量由0→K/2值时,种群增长率增⼤种群数量在 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种群数量K/2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但种群数量达到最⼤,且种内⽃争最剧烈。

2.群落概念:同⼀时间内,⼀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在⼀起形成的⼀个集合体 N t =N 0λt结构:垂直结构:⼤多数群落的内部都有垂直分化现象,即成层现象。

⽔平结构:不同种群在⽔平⽅向上的分区现象。

演替:(1)原⽣演替概念:在从未有过⽣物⽣长或虽有过⽣物⽣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裸地上发⽣的⽣物演替,⼜称为初⽣演替。

环境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环境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环境及其组成
第一节 内容提要
一、环境与环境要素 二、环境的分类 三、环境的功能特性
一、环境与环境要素
人类环境
物质: 空气, 水, 岩石, 土壤, 动物, 植物
自然环境 能量: 气温, 阳光, 引力, 地磁力

类 的
自然现象: 大气运动, 水循环,水土演变


人工构筑物, 人工产品和能量, 科学
20世纪八大环境问题
伦 敦 烟 雾事件
日 本 水 俣 病事件
痛 痛 病 发 病 过 程
深受痛痛病折磨的人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特点
当前环境问题具有如下的六大特点: (一)全球化 (二)综合化 (三)社会化 (四)高科技化 (五)累积化 (六)政治化
四、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人工环境
技术, 综合生产力, 政治体制, 社会 行为, 宗教信仰, 文化与地理因素
图1-1 人类环境的构成
A C
人工环境要素
B D
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可以看作地球环境和外围空间环境 两部分组成。
地壳
大气圈
地幔
外核 内核
图1-2 地球环境的圈层结构特性
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叫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 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 体变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 按环境的范围由近而远进行分类,则有:
根据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环境的功能等,对环境可以 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环境的范围由近而远进行分类,则有:
聚落环境
地理环境
地质环境
宇宙环境
(一)聚落环境
聚落是人类聚居活动的场所。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第二节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第三节环境学及环境科学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环——周围境——事物及其状态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发生关系的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

中心事物是环境的主体周围相关事物是环境的客体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生态学研究的环境,是生物周围与生物发生关系的相关事物的集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有一定范围,其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辐射半径”。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空间、物质(大气、土壤、水体)、能量(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现象人工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形成的物质(汽车)、能量(电)、精神产品(影视)1)物质多样性生命物质、非生命物质(2)形态多样性陆地:高山、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水域:江、河、湖、海……(3)过程多样性过程性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过程时间:短期过程、中期过程、长期过程(4)功能多样性生态功能、资源功能、废物消纳功能……人类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1)人类的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服务需求……(2)人类的创造创造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具有多样性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1)界面多样性城市、乡村、陆海空……(2)方式多样性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废物排放、城市建设……(3)过程多样性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4)效应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效应: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产生的效应:生理、社会、经济、技术……指构成人类环境系统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
20
2、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是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 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 此它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21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社会活动引 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 们导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 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 而引起的。按对象性质分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 物环境破坏
特点:1、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2、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 从地表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
3、表现形式要加多样化;
.
19
4、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5、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 生存和发展。
三、环境问题分类
1、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它 是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 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使人类社 会遭受一定损害的问题。包括地震、火 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 干旱等等。
• 对于环境科学来说,中心事物是人,“环 境”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指的是环绕于 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 因素,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
.
9
二、环境的分类和组成 1、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它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 大气 水体
要素 土地 岩石 生物
.
10
自然环境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作进一步 分类。
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森林、草 原、沙漠、冰川、海洋、湖泊、河流、山 地、平原等多种类型。
以人工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城市、农 村、工业区、旅游区,开发区等 。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生态平衡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
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
第四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圈:
概念: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由于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叫作大气 圈. 大气圈结构:
均质层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 非均质层中又分: 暖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外层) 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 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 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 污染 。
七、能源、资源短缺 八、森林锐减 九、垃圾成灾 十、有毒化学品污染
十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 公众环境意识不高 人口压力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第三章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 传递功能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特征: 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中 巨大损失,因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 个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 或自身调解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是指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的作 用,使水体在一定时间内及一定条件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①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①是环绕于人类周围①客观事物①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①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①总体。

环境法中①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①各种天然①和经过人工改造①自然因素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①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①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①科学。

其目①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①影响及其环境质量①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①各个独立①、性质不同①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①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①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①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①局限性和环境①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①,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①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①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①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①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①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①浓度,达到了足够①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①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①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①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①污染源。

环境科学概论绪论

环境科学概论绪论
作为整体的环境,其性质和功能要比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 和丰富、复杂得多,环境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 体效应,组成整体的环境 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环境中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
2. 系统性
环境是一个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复杂的动态 系统和开放系统 在环境系统中,各子系统和各组成成分之间,存 在着相互作用,并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环境系 统内外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化和交换, 并在交换流通中实现自组织,维持一定的功能
abou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natural world. (ARW Jackson & JM Jackson,2000)
环境科学的——
研究对象: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研究对 象,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境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 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 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 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简言之: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90年代—发展时代。1998年国家和教育部设立环境科学与 工程一级学科。国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21 世纪— 高速发展,应用广泛,环境科学与人类的现代和 未来生活关系密切的时代。
1.2.2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环 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非 生物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与人类息息相关。(钱易、唐孝炎,2000)
(4) 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含义:环境中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不断变化,环 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 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人类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怎样? 3. 简述你目前所了解环境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中有
哪些利弊? 4. 你未来工作时,希望从事环境类的哪一领域?做哪种工作?简述理
由和工作目标。 5. 你目前了解国内外哪些机构?这些机构从事的热点工作是什么?进
展怎样?意义如何? 6. 你希望通过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获得怎样的收获?
Pb
Bi
Po
At
Rn
Fr Ra Ac Unq Unp Unh Uns Uno Une Uun Uuu Uub Uut Uuq Uup Uuh Uus Uuo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Th
Pa
U
Np Pu
Am Cm Bk Cf
Es Fm Md No Lr
设想:可以组合出多少种物质?
埃及金字塔(pyramid)
万里长城
Thankgiving Day
Jsmao.Nov.24,2005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1)作用界面多样性 (2)作用方式多样性
人与环境作用关系示例
海滨城市 垃圾场
城内街道 生产车间
(2) 环境的整体性
Boston
Jsmao.Aug.,2005
环境的整体性——
(1) 环境的多样性: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1)自然物质多样性 (元素周期表)
(2)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环境形态多样性 (4)环境过程多样性 (5)环境功能多样性
人类需求的多样性(人工环境的多样性)
(1)物质需求多样性 (2)精神需求多样性
人工环境多样性示例
人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 水
大 气

岩石 生物
聚落 环境

生产 环境

文化
环境
交通

环境

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则更明确地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 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 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及环境的类型 1.2 环境科学及其发展 1.3 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论 1.4 学习目标与要求
1.1 环境及环境的类型
1.1 .1 环境概念
环境的概念
德国学者E . Haeckel在1866年的《普通生物形态学》中 就首先使用了“环境”一词。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 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 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的结合体。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 和人工环境(刘培桐,1984)。
环境是人以外的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综合体。
1.1.2 环境类型
按主体分
按成因分 人类环境
按物质形态分 水环境
自然环境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环境类型
生物环境 星际环境
全球环境
按环境空间规模分 区域环境
按功能分 人工环境
聚落环境 生产环境 交通环境 文化环境
特定空间环境
自然环境举例
新疆巴音布鲁克, 2007.8
卫星照片显示南极洲上空臭 氧层空洞在8月份出现异常 扩大
客观上:
环境的变化分为渐变和突变 渐变的表现:
(1)潜在的、滞后的反应;(2)环境变化的范围和程度很难预测; (3)阈值的科学界定;(4)环境恢复能力的科学定量测定; (5)环境出现可以监测的指标的不敏感性
突变是渐变积累的结果
◇主观上: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水平有限 环境变化预测能力有限
实质: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 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环境的脆弱性——
诱因:人类“人口爆炸”压力,需求的快速增长 表现:环境问题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资源危机 地球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环境危机
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相互影响、依存 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跨界(省市、地区、国家)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
(3) 环境的区域性
指环境要素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 表现为:
地球环境的多样性,侧重空间,如水域陆地 等地带性 局部小环境的多变性,侧重时间,如季节 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环境要素关系的复杂性, 如污染物借助特种传播途径的传播
(6) 环境的脆弱性
含义:环境在所受到的干扰强度超过其阈值 时,会遭到破坏
包头铁矿厂区,2007
包头,2007
绿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是
色 卡
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
HeBຫໍສະໝຸດ CNOF
Ne
Na Mg
Gases气体
Liquids液体 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内容
第一篇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篇 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篇 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第四篇 环境管理与实践
问题思考与讨论
公共问题:为什么选择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你本人的专业发展蓝图 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分组讨论问题:
1. 你对环境、环境科学如何认识的? 2. 你认为目前主要有哪些环境问题?你最关注的是哪个问题?认识程
(4) 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含义:环境中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不断变化,环 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 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人类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
压力影响下,环境状 况的变化过程
(5) 环境变化的滞后性
含义: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的时间要滞后 于外界干扰的时间。例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人工环境举例:
NEW HAVEN
Jsmao.Aug.21,2005
From Newhaven to Boston
1.1.3 环境的特性
(1) 环境的多样性
自然环境多样性示例
自然环境多样性示例
环境的多样性的内在原因:
元素周期表
H Li Be Solids固体
TimHelvey ManMadeElem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