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让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我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
环境问题涉及面很广,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而且,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而是全球性的。
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
其次,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让我认识到人类活动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严重破坏了环境。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另外,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其中,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可以找到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此外,政府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限制污染物排放和资源的过度开采,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推广。
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的过程中,我还接触到了很多环境保护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例如,我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和环保项目,他们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改善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这些案例和实践经验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大型项目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产生等小事,来保护环境。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环境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
例如,系统论、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2篇)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环境科学涉及到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且对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之前,我对环境科学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
此外,我还了解到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借助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环境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方案。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环境保护包括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方式。
通过了解这些解决方案,我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明白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还让我了解了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环境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借助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究。
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数据分析、数学模型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预测环境问题的趋势等。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例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仪器等。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汇总)——环科资料文档

环境科学概论1.绪论1.环境的特性:①整体性②区域性③ 相对稳定性④滞后性⑤ 脆弱性;2.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3.《寂静的春天》:1962年,美国海洋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害之后出版的,被视为环境科学这一学科的开始,蕾切尔为环境科学的学科创始人。
4.环境科学的任务:①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及基本特性等,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③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健康的生活提供服务和指导;④帮助人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研究和探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系统优化,从区域环境的整体上控制人类—环境系统,寻求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
2.自然环境1.人类对水圈的影响(1)直接影响:①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间接导致地面沉降②过度不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引起湖泊消失、河流断流和河口湿地退化(2)间接影响:①修建大型水库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带来移民问题;②河流渠道化带给水生生态系统灾难性的影响;③水体过度利用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物质循环的类型①水循环②气体型循环③沉积型循环④有毒有害物质循环3.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驱动力,主要表现在:①水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连接的桥梁②水循环是优秀的物质“搬运工”4.沉积型循环:主要是矿质元素的循环,如磷、硫、钾等,他们主要是通过岩石风化及人类活动等作用释放出来,又通过沉积进入地壳。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体会,下面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首先,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地球正面临着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各种环境问题。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维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明白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
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框架,使我们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把握环境问题。
再次,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个人做起,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活动,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负起责任。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减少用水和用电量,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等等。
这些小小的改变可能对整个环境问题的解决产生微小的影响,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行动起来,就能够形成巨大的力量。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也看到了环境科学研究的希望和前景。
虽然环境问题严峻,但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可能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例如,通过开发和应用清洁能源技术,我们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通过生态恢复和保护,我们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我也认识到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环境科学研究中,以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
2024年《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2024年《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2024年的《环境科学概论》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环境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地球环境、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学到了地球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又脆弱的系统。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而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环境科学概论》,我了解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且认识到了保护地球环境的紧迫性。
其次,我明白了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环境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包括生态学、大气科学、水文学等。
这让我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综合分析来解决。
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环境科学的学生,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理论,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
此外,通过学习《环境科学概论》,我也了解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引起了我的关注,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找到一种能够平衡人类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
在课程学习中,我还了解了一些环境治理和政策方面的内容。
我知道了各个国家和组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环境。
我通过研究了解到一些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例如中国的天然水资源保护和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启示,如何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了理论知识,我还参与了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参观了环保展览和参与了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我也明白了个人的力量可以是微小的,但只要每个人都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环境(书3)与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部分的学科。
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
)环境容量(书2)与环境承载力(书7)环境污染(书394)与环境自净(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的降低过程。
)环境监测(定期、定点对环境组成、因子和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分布的变化及影响进行监测和分析。
)与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拟建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和投产后排出的废气、废水、灰渣、噪声及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书面报告。
)COD(书321)、BOD (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TOD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与TOC (水体中总有机碳)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与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水体(水的集合体)全球变化(它是研究地球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发生在地球系统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二大类.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酸沉降(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或者在气流作用下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酸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与氮沉降(大气中的氮元素以NHx(包括NH3、RNH2 和NH4+)和NOx的形式,降落到陆地和水体的过程叫氮沉降)热污染(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它研究的对象是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
本文将从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环境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它包括自然环境学和人类环境学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学研究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人类环境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来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 环境学的发展历程环境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
但是环境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还是比较晚的,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逐渐形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境学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的转变,发展出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3. 环境学的核心理论环境学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环境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环境系统理论将环境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馈。
生态学理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多个层次。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模式。
4. 环境学的关键技术环境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模拟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技术等。
环境监测技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
环境模拟技术用于模拟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环境系统的行为规律。
环境治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垃圾处理等技术,帮助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科学导论的总结(必备4篇)

环境科学导论的总结第1篇1.多方渠道对环境学科的认识。
在暑假里通过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到环境学科随着工业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完善的,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工业化进程,在20世纪末,工业废水、废气、固废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环境,并通过学习与环境相关的一系列知识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因此,环镜学科在本科阶段开设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
2.广东工业大学宁教授的环境学科专业导论课对我的引导。
本门课程共16学时,由环境学院各科研团队负责人或兼职教授以讲座的形式为我们上课,后面还有校外优秀专家教授为我们上课,在课程中,各系主任介绍各自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60%和我的专业认识及四年规划占40%,在宁教授的第一节专业导论课中,介绍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与发展科研前沿,广东省在环境学科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并展示了宁教授的研究方向,使我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有了更完善的认识。
同时明白了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环境学科的专业兴趣和引导学生加入到科研团队中,并了解到本科阶段环境学科课程的学习特点是需要思辨性思维和跳跃性的思维,而且不能离开实践式的学习。
在本次课程中,宁教授以水俣湾甲基汞污染为案例,引导我们思考其中涉及到环境学科哪些问题,我明白了其中涉及到环境科学的问题有甲基汞的产生原因、汞对人体的危害、无机汞和有机汞在环境中会发生哪些化学和生物反应等等,对于环境工程的就是针对此次污染如何开展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涉及到了化工原理、水污染控制、排水管道设备等方面知识,我从中感受到了环境学科的确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其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竟然是病魔根源,这让我们准备深入学习环境学科的学子们有了一种责任感,作为环境人,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本领,为社会环境做出贡献的责任感。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第一篇:环境科学概论总结第一章绪论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是指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P3环境的特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的脆弱性P5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三阶段:1、环境科学分化阶段,以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2、环境科学交叉与整合阶段,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3、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以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标志。
环境科学的任务:1、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以基本特征等;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3、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环境的生活提供服务和指导。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章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以自然界事物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自然环境类型/环境过程/结构/环境功能的多样性环境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功能: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调节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过程;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来描述。
物质循环类型。
根据循环中元素的属性,通常将物质循环分成四大类型,即水循环(物质循环核心与驱动力)、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最为完善的)、沉积型循环(主要是矿质元素p、s、k的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环境概论期末总结

环境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环境概论课程是帮助我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基础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环境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旨在对环境概论课程进行总结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二、课程内容回顾环境概论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环境科学的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学习了环境概念和环境的基本要素,了解了环境问题的定义和范围。
然后,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学习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管理,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垃圾处理等问题。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了解了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三、课程收获通过学习环境概论课程,我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技能,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了解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还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评估和解决环境问题。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环境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我们可以评估一个发电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
这些工具和技术对于环境管理和决策非常重要。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对环境问题进行沟通和宣传。
环境问题通常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作为环境科学的学生,可以充当宣传者的角色,向公众传达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宣传,我们可以增加公众的环境意识,并促使行动。
四、个人体会通过学习环境概论课程,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的过程中,我了解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环境科学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气候变化等。
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环境质量评价和治理阶段、环境与发展协调阶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阶段。
这些阶段的发展标志着环境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次,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还使我认识到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资源开采、工业生产、能源消耗等。
学习中我了解到,这些活动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和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学习中,我也了解到了很多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和解决方法,这些案例使我深深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同时,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还让我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在学习中,我了解到了环境政策、环境法律以及环境经济等相关内容。
这些内容让我明白了环境保护需要有科学的制度和法律来规范和保护。
同时,我也了解到环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人类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此外,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还培养了我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思考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学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一些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这些实践活动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环境科学的理论知识。
总之,通过学习环境科学概论,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明白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一、环境科学概述1.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发展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科学,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 环境科学的学科内容环境科学涉及地球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等方面。
3. 环境问题的背景和现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涉及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多个方面。
4. 环境科学的挑战和机遇环境科学面临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等问题,但也有机遇,如新能源开发、环保科技创新、环境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
二、环境系统1. 环境系统概述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2. 生物圈的特点和作用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体系的统称,包括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等层次。
生物圈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为地球提供氧气、食物和其他资源。
3. 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等,具有调节气候、保护地球表面和传播声波等功能。
4. 水圈的重要性和影响水圈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雪和水汽等。
水圈通过蒸发、降水和地表径流等过程,为植物生长、动物生活和人类活动提供水资源。
5. 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统是由大气、水和陆地等方面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地理系统和气候系统等,它们共同影响着地球的环境状态和演变过程。
三、环境保护1.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原则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活动,要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原则。
2.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对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环境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概论知识点总结环境概论是指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环境概论包括了环境的概念、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环境的组成要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法规等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环境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环境的概念1.1 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上气候、土壤、水系、动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人工环境指的是城市、农田、工业区、建筑物等人类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环境。
1.2 环境的分类环境可以按其性质和范围进行分类,例如空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也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分类,如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森林环境等。
1.3 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空气、水、食物等生命所需的要素,并且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4 环境的破坏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生物灭绝等。
这些破坏行为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速环境问题的恶化。
二、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2.1 环境科学的起源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关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2.2 环境科学的发展阶段环境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生态学和环境化学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环境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3 环境科学的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在未来将会更加重视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政策的研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三、环境的组成要素3.1 空气空气是地球上生物所必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是生命活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介质。
3.2 水水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成分,也是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重要要素。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我深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让我对环境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环境科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
我了解到环境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等,我对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其次,学习《环境科学概论》提高了我的环境意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我了解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
同时,环境问题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自然灾害的增多、生态系统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等。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了我自觉地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积极意识。
此外,学习《环境科学概论》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环境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解决途径,如环境监测分析、环境评价和环境工程等。
通过分析和讨论不同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和解决方案,我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课程培养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最后,学习《环境科学概论》增强了我对环境保护事业的责任感。
在这门课程中,我了解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挑战,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更让我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无论是作为一名公民还是一名科学家,都应该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环境科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增强了环境意识,培养了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事业的责任感。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
第四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圈:
概念: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由于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叫作大气 圈. 大气圈结构:
均质层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 非均质层中又分: 暖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外层) 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 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 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 污染 。
七、能源、资源短缺 八、森林锐减 九、垃圾成灾 十、有毒化学品污染
十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 公众环境意识不高 人口压力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第三章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 传递功能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特征: 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中 巨大损失,因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 个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 或自身调解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是指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的作 用,使水体在一定时间内及一定条件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①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①是环绕于人类周围①客观事物①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①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①总体。
环境法中①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①各种天然①和经过人工改造①自然因素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①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①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①科学。
其目①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①影响及其环境质量①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①各个独立①、性质不同①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①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①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①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①局限性和环境①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①,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①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①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①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①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①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①浓度,达到了足够①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①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①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①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①污染源。
环境学概论总结

第一章一、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中心:人类,与人类有关的周围事物,即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人类生存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人工)环境二、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中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例如水、大气和生物等都是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①最差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受环境各要素中状态最差的要素所控制。
②等值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③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④环境诸要素出现有先后,但互相依赖2、环境质量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三、环境的分类1、按主体分: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人类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和人工环境(包括教育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和文化环境)2、按环境范围分: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四、环境的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五、环境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一、环境问题的分类情况,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指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2、有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包括由物质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物理性因素引起的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3个)(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三、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有哪些?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四、中国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三类。
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五、环境污染问题有哪几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六、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现象有哪些,举2~3例。
环境学概论的研究报告总结

环境学概论的研究报告总结
环境学概论研究报告对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报告指出,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致力于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以及环境问题的解决与管理方法。
报告总结了环境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等,并介绍了这些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在研究方法方面,报告提到了环境学所采用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模型建立和分析等。
报告指出,环境学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
此外,报告还总结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环境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报告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倡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倡导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环境学概论的研究报告总结了环境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方法,指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这样的总结,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环境学的意义和应用,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发展。
学习《环境科学基本原理概论》的总结与心得

学习《环境科学基本原理概论》的总结与
心得
在研究《环境科学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
多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对我在该课程中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对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研究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包括环境污染与治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
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环境问题的本质,并且为我今后在环境保护
工作中提供了指导。
其次,该课程培养了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不
同的案例和实例,我学会了运用环境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
我学会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
评估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这些能力对于我今后从事
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此外,该课程还提高了我的科研和学术写作能力。
在课程中,
我进行了一些小型的研究项目,学会了如何进行文献调研、数据分
析和撰写学术报告。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熟悉科研工作的流程,并且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学习《环境科学基本原理概论》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扩展了环境科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研和学术写作的水平。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能力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是指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P3环境的特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的脆弱性P5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三阶段:1、环境科学分化阶段,以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2、环境科学交叉与整合阶段,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3、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以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标志。
环境科学的任务:1、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以基本特征等;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3、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环境的生活提供服务和指导。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章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以自然界事物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自然环境类型/环境过程/结构/环境功能的多样性环境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功能: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调节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过程;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来描述。
物质循环类型。
根据循环中元素的属性,通常将物质循环分成四大类型,即水循环(物质循环核心与驱动力)、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最为完善的)、沉积型循环(主要是矿质元素p、s、k的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大多数沉积型循环都是不完全循环。
能量流动过程:能量固定过程;分解还原过程;贮存与矿化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特点:1、单向性: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2、递减性:经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根据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就构成了一个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体;3、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4、变动性p36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性;信息多样性;信息量大。
第三章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根据空间特征分为:点状环境,以人类聚集地为中心,可分为:城市环境乡镇环境、城郊过渡带和农村。
面状环境,农业和林业等大面积的人工工程,分农田环境、人工森林环境和水利环境。
线状环境,公路和铁路环境等交通线路。
根据人类控制的程度高低,人工环境可分为:完全人工环境、不完全人工环境人工环境的特点:(1)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2)人工环境多样化(3)人工环境的脆弱性(4)环境污染严重(5)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多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国际化;连绵化;郊区化。
城市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不协调集中表现在城郊过渡带,并成为城乡之间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敏感区与脆弱带。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各种文化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第四章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所谓对立,即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从周围获取物质和能量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根据其自身规律形成和转化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不为人类主观需求而改变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人类的生存绝对不可能离开环境和各种资源。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表明。
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是整个系统发展最基本的矛盾。
环境问题(原生问题与次生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或耗竭、生态破坏)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未能协调发展引起的问题,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
污染型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及四日市哮喘事件都属于大气污染。
可见大气污染是范围最广泛,也是最严重的污染。
并且,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加剧和酸雨,都是大气污染直接相关的。
资源短缺与耗竭型环境问题:有限性资源包括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
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荒漠化;生物多样锐减。
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
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P80资源短缺与耗竭型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为什么没有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止:全球环境变化100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危害加剧、全球生态系统退化导致威海面积缩小的因素,还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27不同环境伦理观出现的背景(1)中国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观(2)马尔萨斯的“人地矛盾”观(3)人类中心论(4)生物中心论(5)地球整体论(6)代价均等的伦理观环境道德观要求人们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观,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而与之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学核心是公平与和谐。
公平包括代际公平以及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的代内公平;和谐则是指全球范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1)最小伤害原则(2)比例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4)适度消费原则(5)分配公平原则(6)公正补偿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2)可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需求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世世代代持续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环境优美,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调统一的发展。
经济目标是追求质量和效率;生态—环境—资源目标是强调为使系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限制,要与自身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社会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人口适度增长。
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集中表现在(可持续发展的四点创新):P143①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协调发展②由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③由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变为非物质资源(科技、知识)推动型发展④由注重眼前、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变为注重长远和全局的发展生态足迹是用来度量一定人口需求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是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存所需水体、大气、土壤、植物等的污染并达到了致害的程度,而生态破坏是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
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效应叠加,可以引起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个量变引起的质变的过程。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新分支,环境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着力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变化机制、变化规律、修复对策等理论及实践问题。
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
环境问题是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出发点,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身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
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是研究其生态效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在生态退化和恢复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和规律研究;(2)人类干扰与生态系统演替的关系;(3)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与生态系统管理;(4)生态监测和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生态经济规划与风险评价等;(5)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们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效益。
这一定义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来源既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人类改造的生态系统;包含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效益。
光污染是指各种光源(日光、灯光、各种反射光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过量的辐射对周围环境、人类活动和生产环境造成影响的现象。
热污染是指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产活动中排出来的各种废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式,(1)挥发及吸附(2)溶解和沉淀(3)水解和配位(4)氧化和还原(5)光化学反应。
可以分为光分解反应和光氧化反应。
汞的生态效应: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金属汞,容易排出体外而不发生毒性作用。
而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汞蒸气,能够透过肺泡馍进入血液,蓄积于人体组织。
无机汞能够使肾脏、脑细胞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障碍,也可以导致畸胎、死胎。
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柯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何方),将会产生最优结果。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生产或消费决策,由他们自己来承担或消化,即“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则。
目前采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类:管制和经济刺激。
外部不经济性内部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管制和经济刺激。
1管制2损失赔偿 3排污权交易 4非市场性的经济手段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存在价值。
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已经发生和拟议中的人为活动(包括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区域开发、政策、立法、法规等)已经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包括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论证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评价层次和性质可分为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五类。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可能涉及的环境方面的评价。
有时被称为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方法,摇篮到坟墓分析,生态平衡法。
评价包括产品或者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项目概况2项目周围环境状况3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和预测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6对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境污染控制类型1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2末端控制与全过程控制3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总量控制分为容量总量可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