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精简吗——基于内部营销理论的视角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精简吗——基于内部营销理论的视角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精简吗——基于内部营销理论的视角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5673846.html, 2013年1月

059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精简吗?

——基于内部营销理论的视角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肖康

摘 要:本研究基于内部营销理论对人力资源部门精简的必要性及方向做出探索,通过对内部营销理论的回顾并结合组织精简案例对人

力资源部门精简提出一个以职能整合、外包分离及结构制度创新为主要精简步骤的一般性框架。结论认为,在特定情境下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精简以提升自身效能,从而对企业整体战略执行做出贡献。关键词:人力资源部 内部营销 组织精简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3)01(b)-059-02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精简吗?本研究基于内部营销理论认为在特定情境下有精简的必要。未来的人力资源部门是通过对部门结构的重新设计与整合形成的一种创新型战略组织机构。

1 内部营销

Berry(1976)提出内部营销,其重要的观点是用于外部顾客的营销手段也可以用于内部员工,通过内部员工的满意实现外部顾客的满意。随着内部营销理论的发展,Rafiq 和Ahmed(2002)指出内部营销有三个独立的概念发展阶段,即员工满意阶段、顾客导向阶段以及战略执行和变革管理阶段。1.1 内部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使用内部营销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战略价值。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应灵活地使用市场和员工细分,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激励和发展计划,针对工作这一“产品”灵活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内部员工的需求和满意度,同时也应根据组织

战略的需要将人力资源部门和营销部门进行有机整合。

本研究认为内部营销理念的良好使用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实现其战略职能的重要条件。人力资源部门的战略价值体现在其对组织整体战略的支持服务上,而其中针对性的人才管理、跨职能的整合以及战略化的执行及效能的提高是人力资源部门摆脱组织边缘地位的重要依托条件。 1.2 内部营销视角下的人力资源部门精简

内部营销视角下的人力资源部门精简是通过战略化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结构创新和效能提升。Classman 和Mc Afee 认为人力资源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和营销职能进行整合,有四种整合方向分别是:第一,营销部门吸收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反之亦然;第二,设置跨部门职能的职位;第三,在营销部门模仿人力资源部门设立人事机构,同时保留人力资源部门;第四,合并营销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

本研究认为,在中国情境下,以上四种措施中可行的方向是:第

参考文献

[1] Hines,R.D.Financial accounting:In communicating

reality, we construct reality.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8(3).

[2] Hines,R.D.The FASB’s conceptual framework,

nancial accounting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ocial world.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1 (4).

[3] Carnegie,Garry D.West, Brian P.How Well Does

Accrual Accounting Fit the Public Sector?[J] .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3(2).

[4] ] Moore,L.(2009).Economic“reality”and the myth of

the Bottom Line.Accounting Horizons,23(3).

[5] Norman B.Macintosh. Accounting and the Truth of

Earnings Reports: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s[J].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9(5).

[6] Akerlof,George A.How Human Psychology Drives the

Economy and Why It Matter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5).

[7] FASB.2010.Concepts Statements No.8

[8] 卜华.会计盈余质量测度与应用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

学,2006.

[9] E w e r t ,R.,& W a g e n h o f e r ,A.E c o n o m i c e f f e c t s o f

tighten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restrict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

[10] Daniel A.Cohen,Paul Zarowin.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 (50).

[11] 廖理,许艳.不同盈余管理手段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8).

[12] 蔡传里,胡玉可,许家林.会计信息的程序真实抑或结果真实

[J].当代财经,2009(7).

[13] 张天西.论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会计背景[J].会计研

究,1998(11).

[14] 葛家澍,黄世忠.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J].会计研

究,1999(12).

[15] 谢德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J].经

济研究,2000 (5).

[16] 吴联生.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J].经济研

究,2002(4).

[17] 李明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之研究[D].厦门:厦门大

学,2003.

[18] 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J].

会计研究,2004(1).

[19] 李刚,刘浩,徐华新,孙铮.原则导向、隐性知识与会计准则的

有效执行[J].会计研究,2011(6).

[20] 阎达五,李勇.找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切入点[J].财务与会

计,2002(5).

[21] 蔡传里,胡玉可,许家林.会计信息的程序真实抑或结果真实

[J].当代财经,2009(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摘要:“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出的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重要倡议,范围从国内延伸到亚非欧各国,对推动经济发展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本文基于“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着重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推动和创新。 目前,企业管理者都清楚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仍用简单、机械的制度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而且,许多企业管理者只重视员工技能的培养,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但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缺乏科学长效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从自身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以确保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必需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无论人力资源的整合还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等,均存在着许多问题。往往在管理发生问题后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如在岗位空缺时才考虑招聘;在员工素质水平不符合需要时才考虑培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发展规划,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人才闲置、浪费、流失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

源管理规划,加大人才建设的投资,吸收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人才选用不合理,培训不足 人才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整个企业发展的人员质量。但目前许多企业缺乏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拔方式仍然以领导任命为主。面试环节缺乏科学设计,主要依靠招聘人员的经验及主观印象来选拔人才,对潜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挖掘不足。在家族式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用人唯亲、用人唯近的情况,裙带关系普遍,造成人才浪费和流失。此外,大多数企业缺乏合理的培训规划,培训内容以应急需求为主,所谓对员工的培训仅仅局限于师傅带徒弟,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安排。同时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现在的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完全可以直接到市场上招聘。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不利于员工自身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强烈,企业必须完善人才选拔与培训机制,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设计一套行之有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科学考评机制,不但能成倍挖掘出员工潜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极大地避免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考评机制不科学、不严谨,考核方法多为定性的,主要侧重对员工态度的考核,在考核实施过程中较多依据领导的主观判断,而考核内容也多局限于员工对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和出勤情况,员工处于被动地位,绩效考核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考核机制,很难对每位员工做出合理对待,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大多数企业的激励机制比较单一,过于看重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

2015XX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 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 46%,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 硕士学历。 ◆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何职称。资质上有8位(33% )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 基层队伍结构分析 ◆ 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最新某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1.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公司现有员工162人,其中,全职人员71人,劳务工及兼职人员91人;管理人员14人,占8.6%;市场人员9人,占5.6%;技术人员16人,占9.9%;行政辅助人员35人,占21.6%;生产人员88人,占54.3%。根据公司人员结构比例,市场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本符合公司议定程度,以及相应管理需求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行政辅助人员可适当调减。公司现有人员年龄比例分别是35岁以下人员111人占70%,35—40岁人员18人占9%,40以上人员33人占21%。

(1)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是指包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在内的14人。 公司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管理人员年富力强,平均年龄38岁,

(3)市场人员

3.上半年度用人成本 公司上半年度合计发放薪资173.4万元,薪资费用率为9.44%,月平均人数164人,人均薪资0.1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薪资发放增加了49万元,增长率39.4%,人员增加24人,增长率16.8%,业绩增加266.9万元,增长率20.27%,其中因管理人员增加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这与公司的人才结构调整有关。详细见附表 第二部分工作总结 上半年度工作主要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及考核目标展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管 理,强化优胜劣汰,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竞争机制,并以劳动合 同续签为契机,完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人事管理工作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效益,获得利益最大化,而不合格人员留用将会阻 碍企业的发展,前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及有效的考核方案,对8人进行劝退工作,让他们走的高高兴兴;同时成功引进12名大学生,其中有5人已作为重点培养对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对策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对策“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最具有挑战性的因素,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近年来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倡导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的文化理念,大力营造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并以此引领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员工认真工作,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企业打造员工能够发挥个人才智的平台,保障员工权益和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做到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公司自上而下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人才流失、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难以回避,亟需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下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个人工作经历提出一些浅见,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专业人员缺乏。7月31日召开的公司基层党政主要负责人会议上,张忠惠总经理在主题讲话中专门提到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公司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一是公司新成立项目部在定岗定员选拔专业人员时,难度很大,关键岗位人员迟迟难以到位,往往需要项目部领导利用个人以往工作关系“招兵买马” ; 二是公

司人力资源公司专第 1 页

业人员储备不足,新项目成立后专业人员调配捉襟见肘,甚至一名预算员、技术员和测量工,都需要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亲自过问; 三是专业人员缺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质检、测量和计经等专业,基层单位办公室、党群、物资、劳资专业同样存在人员缺乏问题,基层单位时有管理人员随意转岗的现象。 2、员工技能达不到岗位工作要求。在日常交流中,发现不少基层单位领导在员工日常管理中有一些共同的感慨和体会,即有不少下属员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一个人的工作有时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员来完成,同时不少员工技能和能力比较单一,能搞内务的对外协调沟通差,业务能力尚可却管理水平不足,能写的不能说,能说的写不了。复合型员工普遍缺乏,成为目前基层单位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3、专业岗位人员收入与市场行情有一定差距。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专业人员的流动加剧,逐渐形成了专业人员的市场价值,其高低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而近年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成熟的技术、预算等专业人员在市场上谋得一份工作没有较大困难。公司受电建市场大环境、上级政策和自身决策影响,在发展中存在基层单位发展不均衡、相同岗位收入不同的问题。有些基层单位专业人员收入与市场行情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专业人员的心态。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doc

2010年公司人力资源 现状分析 截至2011年1月份,公司共有员工1056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7人,中层管理人员43人,普通员工1006人。销售人员26人,占2.46%,管理岗位人员212人,占20.07%。 1.管理人员 公司有高级管理人员7名,平均年龄45.7,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本科及以上学历(第一学历,以下同)4名,总体教育程度较高。缺陷主要是较多人技术出身从事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方面的训练,优势是对公司生产运行方面的细节了解较多。 中层管理人员43名,平均年龄41.5,年龄构成合理,本科及以上学历13名,占30.2%,全部为技术类专业无管理类和行政类专业。提拔方式为企业内部选拔,有利于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留住人才,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中高级管理人员共计50名,占总数的4.73%。管理岗位(包括经理办不含司机、供销不含司机、财务、市场部、人力资源、审计、生计、工会不含图书管理员、设备、安全、调度、科技及车间办公室人员和工段长以上岗位)共计212人,占20%,本科学历17人,大专12人,其他学历183人,如下图。管理岗位是干部提拔的主要供应源,而学历构成不高,加之单一的干部提拔方式(仅内部提拔无外部选聘),不能保证公司未来发展对中级管理人员的需求,所以提高中高级以外其他管理人员的教育程度是保证公司未来干部供给不断层的当务之急。注: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占25%以上,公司目前8%,偏低,未来人力资源规划中应逐步提高管理岗位中大专以上学历者的比例。 2.行政人员和一线工人 公司一线工人(包括长期停车人员)为725人,非一线人员331人,比例为2.19:1,考虑到公司现状,无研发行为,销售范围较窄,行政管理机构相对而言较为臃肿。氯碱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自动化程度高,直接操作人员需求较少,公司以后发展趋势应为适当压缩行政服务人员,大幅减少一线人员。但结合公司发展战略,新区建成后,当前富余人员有可能向新区转移,直接提供熟练员工,避免新区投产后突然造成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销售人员26人,占2.46%,公司产品为无差别产品,在满足行业或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各个厂家的产品基本没有大的区别,主要竞争力表现在价格差异方面。受产品制约(销售量大,价值低),远距离运输中运费将占成本的大部分,公司产品目前销售范围局限在周边地区,销售人员无需在更远的地区进行销售推广,在公司没有推出新的产品或给与目前产品更高的附加值之前,销售人员的设置符合公司现状。 公司无专职研发部门,仅在需要时临时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设立,较为灵活,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但也制约了公司的创新能力。现公司正处在二次创业的关键阶段,科技研发和创新这一职能也应固化,制定专门的部门执行。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 一、行业背景介绍 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才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才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劳动力总量达,但是目前来看,无论是从人才的总量、高级人才的储备以及人才与经济结构发展有效配置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人才是国家、企业成长发展的最核心和最基础的资源,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才资源是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短缺是目前企业转型升级遇到的最大瓶颈之一,我国人才的需求还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专业服务的优势上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服务内容也由最初的职业介绍、培训和流动人口档案管理等延伸至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包括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劳动人事代理、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社会保障、劳务派遣、人才测评、人才搜寻、管理咨询和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 二、公司背景介绍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简称中智,英文缩写CIIC)成立于1987年,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中央企业),是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企业。中智作为中央企业中唯一一家主营人力资源的企业,总部位居中国北京,境内外设立126家分公司遍及76个国家,业务涵盖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咨询、猎头,培训,国际业务服务五大

主营业务板块。截止20xx年,中智连续12年列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第一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100强,中智服务超过来自全球的6.8万家企业(其中包括239个世界500强集团下的1057家企业及148个中国500强集团下的611家企业),客户量超过180万人,并为400余万名客户员工提供福利服务,客户覆盖外企、国企、民企等多类实体和机关事业单位,横跨石化、金融、保险、通讯、电子、IT、汽车、医药、地产、建筑、物流、制造、商贸、传媒、教育、环保、餐饮、快消品等诸多领域,规模效益领先于全行业,持续位居行业领军地位。“中国的中智,世界的中智”,中智适应全球知识经济时代新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全球服务产业结构转移的变革性调整和全外包、离岸化的新趋势,适应中国服务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新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凝聚核心竞争力,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全价值链,将恪守“智领中国”之企业精神不断为全球人力资源行业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三、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面临转型的思考 1.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经过了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期后,行业传统业务如劳务外包、派遣和人事代理业务,已成为竞争红海,服务门槛低,同质化高,利润空间小,行业从业机构逐步在服务差异化、垂直化、个性化方向做新业务的探索,同时,当前,“互联网 +”正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它被认为是推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

某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分析结果汇报

人力资源现有问题分析报告 (2017/7/7)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2) 1.1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2) 1.2员工年龄结构 (2) 1.3员工学历结构 (2)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及改进建议 (5) 2.1组织结构 (5) 2.2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配置 (5) 2.2.1人力资源规划 (5) 2.2.2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 (6) 2.2.3招聘配置 (7) 2.3培训发展 (8) 2.4绩效考评 (10) 2.5薪酬福利 (11) 2.5.1薪酬分析 (11) 2.5.2薪酬核算 (12) 2.6人力资源制度 (12)

前言 现有人力资源部自2013年4月中国纸业工作组加入公司后,由原来挂靠在行政后勤部下面的人力资源处独立为人力资源部,与此同时原归属企管办的工资核算审核模块划转至人力资源部负责。同年5月公司进入重组改革期,发生了长期“两不找”人员的群体劳动纠纷事件。为了更好地深化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规避用工风险,完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部在这两年重组期间开展了一些优化改进,如对考勤管理的加强、工资核算审核力度的加大、临时工工资发放形式的转换、临时工的清退、劳动合同解除的规范、工作时间的调整及四班三倒制的推行、公司内部进行公开竞聘上岗、半年度实行末位淘汰制。目的旨在协助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充分调动为企业创造大部分利益的员工积极性,维护好员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经过两年的重组改革期,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人力资源改善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但是由于历史沿革、企业文化、体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为使企业更强地适应外部环境市场化运作、提升自我竞争力,如沿用现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势必会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基于新公司已成立,引入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以下仅为本人对公司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的简单阐述,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初浅想法和建议,还有待和人力资源部所有成员一起为提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而努力。

人力资源部新员工培训方案

人力资源部-新员工培训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新员工培训方案 人力资源部 目录 一、新员工培训目的 -------------------------------------------------------- 1二、新员工培训程序 -------------------------------------------------------- 1三、新员工培训内容 -------------------------------------------------------- 2四、新员工培训反馈与考核 ----------------------------------------------- 3 五、新员工培训教材 -------------------------------------------------------- 3

六、新员工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3 七、部门新员工培训所需填写需表格------------------------------------ 4 新员工岗位培训表(表一)----------------------------------------- - ---- 4 新员工岗位培训反馈表(表二)------------------------------------ ----- 5 新员工试用期内表现评估表(表三)----------------------------------- 6 一、新员工培训目的 为新员工提供正确的、相关的公司及工作岗位信息,鼓励新员工的士气 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相关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 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历史、政策、企业文化,提供讨论的平台 减少新员工初进公司时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快适应公司 让新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他的欢迎,让新员工体会到归属感 使新员工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近年来,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继续低速运行的可能性较大,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速进一步回落,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疲弱乏力,增长速度放缓。与此同时,贸易、新技术竞争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盛最新报告《全球经济与市场展望》中预测,中国未来25年的劳动年龄人口预计每年将下降0.47%,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来,中国要以人才红利代替人口红利,由市场经济时代向资本经济时代迈进,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赢得竞争优势。 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工业4.0 等新经济以及云、大数据等新技术也在深刻影响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在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跟上时代趋势,进行变革与创新。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它最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组织的边界正在消失。组织创新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扁平化的网状价值结构取代了以往科层制的垂直层级结构,个人与组织不再是简单的依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雇佣者”,组织应该积极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才能,营造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更应该用“数据说话”,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将人力资源的行为特征以数据化的形式呈现,如大数据绩效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的人均效能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人才招聘与人岗匹配等。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意味着不仅是在某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上提供工具,而是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都实现互联网化,给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及企业三方都带来实质性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招聘、人才管理、绩效考核、组织文化构建等都需要顺应变化重新思考和架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聚焦在核心价值,最大程度地开发人才价值、激发员工的内驱力和工作热情,打造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效率的新型组织,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展现自身价值。 共享经济、互联网+、云、大数据、人口红利……这个时代充满了各种变数,企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更广、更深拓展,技术上的创新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正在引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与升级。在这个高度不确定、以颠覆性创新见长的时代,人才被视为组织重要的资本。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能准确预知企业的未来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的成功一定与人才密切关联。对于企业而言,除了抢夺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管理人才的能力。为了实现高业绩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我们会充分调动各方

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案例分析

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案例 公司抓住国内电力领域市场化、科技化、能源化的作为高科技民营企业, 有利时机,成功抢占江苏电力市场高地并辐射河北、湖南、四川、广东、云南等 随公司知名度和综合实力持续提高。地,业务也不断扩展到其它公用事业领域, 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前IT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和 ,人所未有的强劲挑战,而管理缺陷也越发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提升竞争力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更是公司进一步挖掘潜力、 的关键举措。我就公司人力资源发展针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战略和近期的工作规划提出几点看法。 一、建立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各部门职能和业务不断扩展,管理越来越专业化、精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 确化、程序化,根据国内外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和公司的特点、传统,必须建立由 各部门主管及普通员工四位一体的科学分工又相互协人力资源部、公司领导层、 作的全员、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公司领导层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人力资源部、1 各职能部门开展人力资源实务,为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订工作规划,开展职位分析,组2 培训和绩效考核,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做好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织招聘、 .职能部门主管在人力资源核心业务中把握关键环节,如工作管理、招聘中3 的面试选拔、培训实施、部门人员考核、反馈、部门人员工资定位与奖惩 。)必须切实提高部门主管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水平(等.员工可以通过工作分析会、座谈会、面谈沟通等渠道参与公司业务、管理、4 考核、工资福利、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和修正,不断完善公司工作流程和管 理制度,体现公司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完善职位分析、规范工作管理 .对公司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位进行梳理、整合,编写规范的部门职责、1 职位描述、工作规范、作业说明书,确定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职责、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战略引导、战略驱动、战略约束。一句话,就是通过长远正确的谋划贯穿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体现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动力性。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对政策较大的依赖性上。而我国政策本身变化大这一特点,使不少企业忽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领导大约有80%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及推行缺乏深刻认识,至少有60%的企业没有始终一致贯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有一些企业仍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不竭动力源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其中核心的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借助于多种手段,进行教育、灌输,让员工感悟、体验,使企业文化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最终形成扎根于心底的对员工行为起基本支配作用的观念。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和超越。而我国企业大多采取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本做法稍加改造,加上自己的经验,便形成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发挥,使人力资源管理陷入鸡肋的境地。 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的话题,而“以人为本”以什么为载体、怎样贯彻、切实保证推行,就难以落实。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题目是“以人为本”应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不能准确地回答此问题。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再开明的领导也难以保证人性化的管理持久地推行。正因为我国企业不少领导在制度建设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力,遇到班子调整、人员升迁,“以人为本”就不自觉地变味儿,使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停留在口头上。 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性化管理的种种手段,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自觉地为企业作贡献,由此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通常所说的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格局。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已弱化到令人堪忧的程度,企业与员工的矛盾有加剧的趋势,员工与企业的纯经济关系已不在少数,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少,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出了问题无处反映,有了困难无处解决,心中烦恼元处诉说,长此以往,员工自然难以主动与企业同心同德,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缺位的危机渐现。 5、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是确保人力资源管理高效运行的基础。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约束机制不仅是企业形成合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员工自律的保证。而我国企业多数是在不断改革探索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新旧体制的挤压,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这种模式的先天不足表现在自我约束缺乏,机制建立滞后,其主要表现是:落后观念与先进观念碰撞剧烈,制度运行与行为干扰冲突,优势资源与劣势资源对抗,有序与无序争锋……,以上表现充分反映出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成熟,带有较浓厚的人治和经验主宰的倾向,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报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x x集团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集团历经十余载的开拓耕耘,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集金融、贸易、建筑装饰、物业、环保旅游等业务版块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协作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消极因素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述因素的存在与企业及人员的结构有一定的关联。鉴于此,本报告将从层级结构、人员素质、岗位结构等方面,对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一、我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人员数量分析 截止到2015年8月10日,我公司在岗人数一共162人,为便于对人员数量的分析,本部分按岗位职能,将公司各岗位人员划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后勤人员、工程技术类人员、销售业务类人员、服务类人员等六个岗位序列。各岗位序列人员分布如下图:根据上图显示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与综合职能管理类岗位的人员配置关系不合理。从我公司目前的配置数量上看,我们的综合管理、职能类人员要多于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人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公司业态发展较多,系统庞大,但是人员分布不均匀。 (二)人员素质分析 人员素质包含多方面,本部分对人员素质的分析仅从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进行分析。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54%,其中,具备本科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从员工学历分布上看,我公司员工学历构成呈中等水平,主要原因是老员工中学历低者所占比例较大。 (三)年龄结构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年龄和工作经验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员工年龄分布的分析,可初步得出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数量所占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我公司在3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67%,30岁以下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33%,平均年龄约37岁。整体上看,整个员工队伍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但是局部年龄分布不均,年龄偏大或偏小,需要进行人员优化。

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资料全

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资料 一、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一)酒店人力资源 酒店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酒店发展并与酒店目标一致的全体员工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定义 根据酒店经营目标合理组织劳动力,通过招聘、录用、培训、选拔、调整、考核、巡视、督导、奖惩、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管理活动,谋求人与事的科学结合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密配合,达到提高员工素质,有效调整和改变员工队伍结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目的,从而实现客户价值。 聘用育留 二、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 1、谋求人与事的结合。 2、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从事合适的工作。 3、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员工队伍。 4、形成最佳的员工组合。 5、激励员工,发挥最佳的群体效应。 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畴和边界 (一)酒店人力资源是全员管理 1、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的职责,也是酒店全体管理人员的职责。 2、酒店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应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理论。 (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动态进行的全面管理活动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对员工录用、培训、奖惩、晋升和离职等进行全程管理,还要对员工的心理需求、情绪变化、思想动态等进行动态管理,并实施有效的沟通和激励,使员工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人力管理系统的责任部门和涉及的相关部门 (一)责任部门:总办人力资源部门(人事、劳资、培训、考核) (二)相关部门:酒店其他各部门

(一)酒店高层: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决策机构和权威机构。 (二)酒店人力资源决策委员会由高级管理层及总办人力资源部门组成。 1、确立酒店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 2、确定各部门经理助理以上的人力任免事项。 3、负责各部门经理助理以上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奖惩。 4、研究并制定酒店人力资源政策。 5、研究并审批酒店的人力资源文件。 6、定期检查人力资源系统的运行效果。 7、监督和检查人力资源的工作情况。 8、监督各部门人力资源的执行情况。 (二)酒店人力资源决策下设:总办人力资源部门。 (三)总办人力资源部门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和监督实施部门。(四)各部门应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程序和标准,严格贯彻和执行。(五)各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执行情况,按程序予以反馈。 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图

人力资源职业分析.doc

一、行业社会背景 1、市场人才需求分析 人力资源进入中国有20个年头了,但真正热起来还是源于最近5、6年的时间。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达300 多万人,高级HR 人才不足9000 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高级HR是一将难求,低端职位需求见涨(人事专员、人事主管、人力资源经理)、专业职位需求增多(培训专员、企业文化主管、培训经理),因此纷纷高薪揽才,使得高级HR的薪酬持续看涨。一项调查显示,外企HR 主管经理的年薪约6-10万元,HR总监达到10-40万元;民企HR总监年薪也在10-15万元左右,均大大高于普通HR年薪2-5万元的水平。据了解,具有国际专家资格的高级HR更是身价不菲,年薪最高可达80万元。人才市场HR 职位需求呈平稳上升势头,国家职业统计部门2010年"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之一,该行业每年需求的人才缺口达40-50 万,更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借此,人力资源从业者们的薪酬也在不断攀升,可以说,巨大的需求让这个职业在不断升温,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前景持续看好 2、国家政策。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主题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以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经济形势 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核心资源。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来自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和技术水平的企业在我国同时并存,这使得管理难度增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将有更多的企业跨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两种趋势都需要大批专业人员的参与,不仅需要培养了解中国国情的专业人才,还要培养了解世界不同文化与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经营理念的专业人才。在规范国内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首当其冲的领域。此外,美国次贷危机衍生的经济危机爆发,越来越多的企业要么因为不堪资金紧缺的压力而纷纷宣告破产,要么因为不堪用工成本的增加而不得已选择降薪裁员。而这样的结果必将进一步激化本就饱受争议和质疑的国内劳资现状。对于笼罩在此大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巨大挑战,如何适时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如何借助人力资源的科学规划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规避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或将成为企业后期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危机或将构成国内人力资源行业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未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这些能力的形成。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改变观念、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我国企业在近20年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整体实力 有所增强,管理理念有较大的改变,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全面深入地推进,开放力度不断地加大,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客观上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本文拟就新形势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战略引导、战略驱动、 战略约束。一句话,就是通过长远正确的谋划贯穿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体现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动力性。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对政策较大的依赖性上。而我国政策本身变化大这一特点,使不少企业忽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领导大约有80%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及推行缺乏深刻认识,至少有60%的企业 没有始终一致贯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有一些企业仍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不 竭动力源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其中核心的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借助于多种手段,进行教育、灌输,让员工感悟、体验,使企业文化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最终形成扎根于心底的对员工行为起基本支配作用的观念。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和超越。而我国企业大多采取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本做法稍加改造,加上自己的经验,便形成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发挥,使人力资源管理陷入鸡肋的境地。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的话题,而“以人为本”以什么为载体、怎样贯彻、切实保证推行,就难以落实。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题目是“以人为本”应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不能准确地回答此问题。 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再开明的领导也难以保证人性化的管理持久地推行。正因为我国企业不少领导在制度建设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力,遇到班子调整、人员升迁,“以人为本”就不自觉地变味儿,使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停 留在口头上。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性 化管理的种种手段,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自觉地为企业作贡献,由此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通常所说的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格局。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已弱化到令人堪忧的程度,企业与员

XX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 集团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 集团历经十余载的开拓耕耘,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集金融、 贸易、建筑装饰、物业、环保旅游等业务版块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但是在运作 过程中仍存在协作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消极因素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 度上迟滞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述因素的存在与企业及人员 的结构有一定的关联。鉴于此,本报告将从层级结构、人员素质、岗位结构等方 面,对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一、我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人员数量分析 截止到2015年8月10日,我公司在岗人数一共162人,为便于对人员数量 的分析,本部分按岗位职能,将公司各岗位人员划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 职能人 员、后勤人员、工程技术类人员、销售业务类人员、服务类人员等六个岗位序列。 各岗位序列人员分布如下图: 各个岗位人数情况 根据上图显示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与综合职能管理类岗位的人员配置关系不合理。 从我 公司目前的配置数量上看,我们的综合管理、职能类人员要多于技术、销售业务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 ■人数 中高层职能人员后勤人员工程技术销售业务服务类 z20

类岗位人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公司业态发展较多,系统庞大,但是人员分布不均匀。 (二)人员素质分析 人员素质包含多方面,本部分对人员素质的分析仅从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 (学历)进行分析。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图: 员工学历分布情况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54%, 其中,具备本科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从员工学历分布上看,我公司员工学历构成呈中等水平,主要原因是老员工中学历低者所占比例较大。 (三)年龄结构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年龄和工作经验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员工年龄分布的分析,可初步得出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数量所占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 员工年龄分布情况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docx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近年来,世界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低速运行的可能性大,达国家复慢,新体增速一步回落,世界整体复疲弱乏力,增速度放。与此同,易、新技争倒逼中国型升。高盛最新告《全球与 市展望》中,中国未来25 年的年人口每年将下降0.47%,人口利逐消失。未来,中国要以人才利代替人口利,由市代向本代,在新一的展中得争。 共享、互网、工 4.0等新以及云、大数据等新技也在深刻影响中国 企的未来展,也在促使人力源管理必跟上代,行革与新。管理大德克:“互网消除了距离,是它最大的影响。”在互网思的冲下,的界 正在消失。新成企人力源管理面的最大挑,扁平化的网状价构取代了以往科制的垂直构,个人与不再是的依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自雇佣者”,极挖掘每一位工的潜力,他的才能,造极向上、开放包容 的企文化。 同,人力源管理更用“数据”,在人力源管理的各个,都可以将人 力源的行特征以数据化的形式呈,如大数据效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的人均效能分析系,基于大数据的人才招聘与人匹配等。于人力源管理而言,互网+人力源管理意味着不是在某个人力源管理模上提供工具,而是在整个人力源管理流程都互网化,人力源管理、工及企三方都来性改。在互网+代下,企招聘、人才管理、效考核、文化构建等都需要化重新思考和架构。人力源部需要聚焦在核心价,最大程度地开人才价、激工的内力和工作情,打造一个富有活力、充效率的新型,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展自身价。 共享、互网 +、云、大数据、人口利??个代充了各种数,企展 面多重挑,人才争愈演愈烈,人力源管理正在向更广、更深拓展,技上的新和思方式的也正在引企人力源管理的型与升。在个高度不确定、以覆性新的代,人才被重要的本。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能准确知企的未来 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企的成功一定与人才密切关。于企而言,除了秀人才,更重要的是管理 人才的能力。了高与企展的目,我会充分各方

人力资源知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人力资源知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 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公司现有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各主要环节的运行情况,进壹步完善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对员工及公司的发展均会有所助益。为此,我们请您提供合作且填写本问卷。十分感谢! 培训 1.于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吗? 公司重视培训和学习7 6 5 4 3 2 1 于开始工作前必须具备所有的技巧 2.您是否了解公司有关于培训方面的明确政策: 有明文政策,自己非常清楚7 6 5 4 3 2 1 没有明文政策,不清楚 3.上岗前,您是否参加了由所于部门组织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否),您觉得效果如何:很有帮助7 6 5 4 3 2 1 没有帮助(注明原因) 4.您进入公司时,是否参加了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培训,(是否),如果参加了,主要的 培训内容是: (1)企业简介(2)企业管理制度(3)员工手册 (4)企业文化(5)其他(注明) 工资待遇情况 5.和其他公司相同性质的工作比较,您对目前的工资待遇感到: 非常满意7 6 5 4 3 2 1 非常不满意 6.您认为公司的工资待遇是否能充分反映各工作的责任轻重和难易程度?: 能7 6 5 4 3 2 1 不清楚 7.您认为公司于以往的增薪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表现?:

非常同意7 6 5 4 3 2 1 非常不同意 8.您是否满意公司现行的福利制度? 非常满意7 6 5 4 3 2 1非常不满意 9.如果您对工资水平不满,您会采取何种方法解决这壹问题?(1)耐心等待(2)换到别的单位工作(3)要求提高工资 (4)要求减少工作(5)其他(请注明) 工作性质 10.公司对工作数量的重视程度如何? 非常重视7 6 5 4 3 2 1 毫不重视 11.公司对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如何? 非常重视7 6 5 4 3 2 1 毫不重视 12.对工作时间和其他工作情况的选择是否有弹性? 弹性很大7 6 5 4 3 2 1 限制很严 13.您是否满意公司现行休息制度和劳动时间? 非常满意7 6 5 4 3 2 1 非常不满意 14.工作时态度如何要求? 没有工作时能够松懈7 6 5 4 3 2 1 壹致装出忙碌的样子15.员工加薪和升级的标准如何? 根据个人表现7 6 5 4 3 2 1 根据团队的配合 绩效考评情况 16.您是否满意公司现行的绩效考评制度: 非常满意7 6 5 4 3 2 1 非常不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