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五课诗意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

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

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

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

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

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

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五上语文第五课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第五课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第五课课堂笔记一、课程概述五上语文第五课是一节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课程。

在本节课中,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学习了如何描绘自然景色以及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本文,我们将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重点词汇解析1.词汇一:苍穹含义:指天空,形容广阔无垠的蓝天。

2.词汇二:碧波含义:指水波清澈、碧绿的颜色。

3.词汇三:鸟语花香含义:形容大自然中鸟儿的欢叫和花香四溢的美好景象。

4.词汇四:诗情画意含义:形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中富有意境、充满情感的表现。

三、课文内容解析本文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色,展现了自然之美。

作者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世界。

在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大自然。

四、课后练习解答1.问题一:本文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本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问题二:作者是如何描绘自然景色的?答案:作者通过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3.问题三:本文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答案:本文启示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五、学习方法与建议1.认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丰富自己的词汇库。

3.课后多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创作灵感。

4.养成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示儿》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示儿》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 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 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 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 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 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诗 人 在 写 此 诗 的 十 一 年 以 前 ,叹 息 过 “ 死 前 恨 不 见 中 原 ” , 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 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 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 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 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 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示儿》知识点+图文解读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 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 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 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 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 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 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 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 的心情。

五年级上册第五课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五课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五课语文小时候,每当放学回家,我总是第一个冲进家门,扔下书包,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然而,自从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千里走单骑》这篇课文后,我对电视的兴趣逐渐减弱了。

《千里走单骑》是一篇描写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事。

他带领晋商王文华筹集军费,抵御倭寇入侵。

在这篇课文中,我深受戚继光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

首先,戚继光在抵御倭寇的战斗中体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

他面对倭寇的残暴行为和强大实力,没有退缩。

相反,他带领士兵奋勇作战,不畏困难,不怕艰险,坚决要把倭寇赶出中国。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戚继光注重团结和信任。

在筹集军费的过程中,他得到了晋商王文华的大力支持。

他们互相帮助,相互信任,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团结的力量,戚继光才能在抵御倭寇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一致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此外,戚继光对待失败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斗中,他曾多次遭受失败,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总是鼓励自己和士兵继续战斗。

他说:“只要心有所依,哪怕一人,也可以战胜千军!”这句话深深地刺激着我。

它告诉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通过学习《千里走单骑》,我对戚继光这位抗倭英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不仅是个英雄,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的坚韧不拔、团结合作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都是我们未来成长的榜样。

回想起以前喜欢看电视的情景,我现在明白了,虽然电视能带给我快乐,但相比之下,《千里走单骑》给了我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因此,我决定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继续汲取更多的知识和精神财富。

通过学习《千里走单骑》,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奋斗,每一次困难,都是成长的机会。

只有坚持不懈,相互合作,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第一课《白鹭》重点句段填空: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1.主题:《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本文描写了白鹭的颜色配合与身段大小精巧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本文作者是郭沫若。

3.作者根据白鹭活动于水田等生活习性,巧妙地把它置于三幅优美的画中,这三幅画可命名为:白鹭钓鱼图、白鹭望哨图、白鹭低飞图。

4.课文开头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结尾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来总结。

这样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落花生》重点句段填空:1.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2.父亲说:“花生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是许地山,笔名是落华生。

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学习花生的好处的品格的主旨。

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课文以“落花生”为话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详写了议花生。

3.一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味道、作用、价钱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品质。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讲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讲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讲解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为《古代的贺卡》,主要讲述了古代人们传递祝福和感激之情的方式,以及古代贺卡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礼仪文化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这一课的内容。

一、古代祝福方式的多样性古代人们传递祝福和感激之情的方式十分多样。

在这一课中,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们通过写诗、书信、插花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这些方式既体现了他们对于友情、亲情、师生情等各种关系的重视,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古代贺卡的制作方法古代人们用手工制作贺卡,这些贺卡多以纸质为材料,通过剪纸、绘画等技艺进行装饰,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意。

在这一课中,我们了解到了古代贺卡的制作方法,包括纸的选用、图案的设计、字句的铺陈等。

这些制作方法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艺术才华,也给我们提供了制作贺卡的启示和灵感。

三、古代贺卡的特点古代贺卡与现代贺卡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在这一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古代贺卡注重寓意与美感的结合,通过图案、颜色、文字等元素来表达祝福和感激之情。

同时,古代贺卡也往往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结构,例如折页、包信、印章等。

这些特点使得古代贺卡既具有文化内涵,又有着艺术审美的价值。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古代贺卡的制作方法和特点,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文化背景进行贺卡的设计和制作,通过手工操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细致性。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贺卡来表达自己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感谢之情,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非常有益。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贺卡》这一课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习古代贺卡的制作方法和特点,不仅能够了解古代人们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5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5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5课笔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是《小石子和小树枝》,主要讲述了小石子和小树枝通过不同的力量展示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课文赏析、课文解读和课文体会等。

课文赏析部分主要是对课文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和评价。

这篇课文通过小石子和小树枝的努力和拼搏,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只要我们努力追求,就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同时,这篇课文还通过小石子和小树枝之间的互相帮助,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合作。

在这个充满团队精神的时代,我们应该懂得合作和分享,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实现共同的目标。

课文解读部分主要是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了分析解读。

课文中的小石子通过自己不断地碰撞和摩擦,最终变成了小的粉末,“飞向天空”。

这段描述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挫折,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小树枝则通过与小石子之间的互相合作,最终变成了一个“最好的支撑架”,为大象提供了帮助。

这段描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就能够为他人带来帮助和福祉。

课文体会部分主要是对课文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蚂蚁搬家”、“合力救鸟”等家喻户晓的故事中所蕴含的力量。

无论是小石子还是小树枝,都只有在与他人的合作和支持下,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

正如课文中所说的“动手能够完成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一切都需要从小开始。

”我们应该从小做起,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用我们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还意识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就像小石子和小树枝一样,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特长,就能够为他人带来帮助和福祉。

正如课文中所说的“一个人都有他的特长,我们需要相互帮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利用这些价值,就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通过小石子和小树枝的努力和拼搏,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搭石》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生字词:搭、石、架、轻松、浑浊、琢、精制、单薄、羊毛等。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语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4.能够模仿课文朗读,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听懂课文《搭石》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中的情感,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情绪。

2.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教学材料、课文及相关图片。

•确保课堂环境整洁,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道具。

2.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或道具,引入对“搭石”这个词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搭石’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会有搭石的故事呢?”3. 学习课文(25分钟)•给学生朗读课文《搭石》,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熟悉这些词的用法。

•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4. 讨论与互动(15分钟)•分组讨论《搭石》中主人翁的性格特点,分享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短语或句子描述主人翁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如何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20分钟)•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课文内容,并且表达看法。

•练习生字词的造句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6. 课堂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这篇课文中的收获和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情感体会。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布置的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默写生字词,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本节课《搭石》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加深理解,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文教学建议1、学生应该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

2、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当然,也可以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时候,要体现自学为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解的盲点,适当点拨,使学生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比如,对《泊船瓜洲》中提到的三个地名,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理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却不明白作者心里真正的想法。

教师可以这样点拨:“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在学生心愤而求通、口悱而不能言时,教师适当地介绍背景,帮学生体会文字里面蕴涵的意思。

比如,《秋思》中,“洛阳城里见秋风”,仅仅是要说秋天到了吗?也要在学生不留意之时,引导其思考“秋风”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再比如,《长相思》中的“故园无此声”中的“故园”,不仅要让学生联系前文,明白“故园”是什么地方,还要点拨学生想象:为什么他想到了“故园”?他可能想到故园的什么呢?从而使学生体会“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的韵味。

4、要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课件2套(新审定)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课件2套(新审定)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起解诗
南宋京 城。

题临安邸
题写。 旅店。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 诗。
一起解诗 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点它:远处青山叠停止翠。 ,近处楼台 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 界的春风,又指社会 上颓废之风。
“哀”,悲哀。 表明诗人痛惜之情
死气沉究~沉~可~~哀~。~
与爱国之心。
的社会现
终究。
状。
写出了诗人对当
时中国形势的看
法。

意: 只有依靠风雷激 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 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 生机,然而社会政局 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 悲哀。。
自然界的统治
振作。
者暗。指
当政
者。 我劝天公重抖
擞,不拘一格
降人才。
在悲伤遗憾中
但悲/不见/九州同。 展现对未来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 坚定信念。
家祭/无忘/告乃翁。
结构梳理
万事空 爱
示 九州同 国 儿 定中原 情
告乃翁 怀
主题概 括
这首诗是诗人遗的
。通过抒
发自己未能亲眼见嘱到收复失地的遗
憾和对祖国必然统一的坚定爱信国念情, 展现了诗人的_________。怀
拓展延 伸
朗读指 朗读七导言古诗
时,一般每句 的节奏划分是 二/二/三。
这首诗是给儿子的遗嘱。
一起解诗 题
示儿 给儿子看
一起解诗
意死去元知万事空,
同“原”,本来。 一切事情。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
该是“元知死去万事空”。
诗意:本来就知道死 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 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5、6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5、6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5、6课课堂笔记第五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作者: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暝:日落,夜晚。

②随意:任凭。

③歇:凋谢。

④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诗意: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捕鱼。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枫桥夜泊》作者: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①枫桥:在今苏州市。

②江枫:江边的枫树。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

④寒山寺:在苏州城西十余里,因唐僧人寒山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苏州的寺院,半夜还要打钟。

诗意:月亮落下去了,鸟儿在树上啼叫,茫茫的霜天衬托着秋江上的渔火远望像一团火苗在跳动。

姑苏城外那寂寞的寒山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长相思》作者: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程:道程、路程。

②身向:身在。

③那畔:那边。

④聒:声音嘈杂。

⑤故园:故乡、家乡。

⑥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诗意:将士们不辞辛劳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飘飘悠悠地从帐篷顶上吹过,雪花漫天飞舞,帐篷里的人员都因此而无法安然入睡,思念家乡的心使他倍感亲切温暖。

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宁静呀!虽然风雪交加却缺少家乡的那份宁静与温暖呀!还是回家吧!在家乡享受那宁静与温暖!。

五年级上册语文蝉的诗意

五年级上册语文蝉的诗意

五年级上册语文《蝉》的诗意一、原文

【作者】虞世南【朝代】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注释
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④疏:开阔、稀疏。

⑤藉:凭借。

三、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字词+课文解读+句子)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字词+课文解读+句子)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字词+课文解读+句子)知识点【导语】五年级上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知识点《窃读记》生字词:窃(qiè)读踮(diǎn)起脚支撑(chēng)贪婪(lán)暂时(zàn)倾盆大雨依依不舍饥肠辘辘(lù)湿漉漉炒菜抄写吵闹屋檐瞻仰惧怕面面俱到招牌石碑自卑脾气中心思想:课文作者林海音,本文以“窃读”为线索,通过对作者动作和心理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理解句子: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生字词:水浒传(zhuàn)传(chuán)奇绿(lù)林好汉绿(lǜ)色将(jiàng)领将(jiāng)军滚瓜烂熟课文内容:这是一篇访谈录,用对话的形式,记录了苗苗与国学大师季羡林之间的交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课件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课件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同音易混字
恃 shì

字义:依赖,仗着。如:依恃 组词:(仗恃)(恃才傲物)(有恃无恐)
字义:服侍,伺候,在旁边陪着。如:侍候。 组词:(服侍)(侍候)(侍从)
运用:那个侍卫大喊大叫着,那有恃无恐的样子,仿佛他才 是这里的主人。
多音字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关注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人才。
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 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 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 ,家里炊烟袅袅,鸡犬 相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 情的是哪一句?
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 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 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 得生机勃勃。
自然界的统治者。
振作。
暗指当 政者。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清朝八股取士制度 降下更多的人才。
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诗意: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
己亥杂诗
己亥年。 组诗。 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活 力 , 生 命 力 。 依靠。
比喻尖锐猛 烈的改革。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
死气沉沉~的~社~~~~
会现状。
终究。
“哀”,悲哀。表明 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 心。
诗意:要使中国重新朝气蓬勃,就要依靠风雷激荡
般的重大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五课诗意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这首诗已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意思: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

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意思: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夜深了,营帐中仍然灯火辉煌。

夜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帐篷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

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

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

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

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

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