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探讨_误区及策略_武亚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策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策略作者:张英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10期【摘要】新课改的课堂中需要充分预设学生情况、预设质疑问难、精心建构弹性化教案的精心“预设”,也需要在偶发事件中、在错误中、在互动对话中的精彩“生成”。
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只有互动互生,精妙融合,才能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教学;新课改【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生成”走进教学课堂,冲击着原有的预设课堂形态。
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将预设与生成对峙起来,殊不知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教师应科学而艺术地把握预设和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焕发生命的光彩。
一、精心预设,促成生成过度预设产生的弊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预设,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
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有效的信息,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巧妙地处理,调控“生成”。
(一)充分预设学生情况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
每个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其知识经验、认知水平、课前准备的程度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千差万别,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第一,预设学生的“已知”,即预设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哪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不需要详细讲解。
第二,预设学生的“未知”,即预设对一篇课文,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哪些知识是学生所困惑不解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点拨、引导和讲解。
对教学过程多做假设:学生如何说?我将如何引导?(二)预设质疑问难新课改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因此在课堂上,往往会有意外出现,使生成的教育资源更具有偶然性,所以我们备课时,要对有质疑的地方: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句子都要进行深入预设,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时,教师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而不至于听之任之,甚至手足无措,方寸大乱,与课堂生成的机会失之交臂。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误区及应对策略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误区及应对策略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误区及应对策略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力戒过去的政治化、形式化倾向,追求创新,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教学目标的设置更加合理,也更加规范。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下面例举的有关教学目标设置的“案例”,是本人在我省各类教学大赛及各校听课中摘录下来的,通过诊断,我们发现,这些教学目标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和分析,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误区诊断(一) 把三维目标割裂开来【案例】一位老师上《祝福》,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准确把握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理解小说主题,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反思】上述案例把三维目标割裂开来了。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不需要“过程与方法”吗?“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没有“知识和技能”成分?“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又何尝不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体现?新课程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它们相互渗透,缺一不可,不能人为地把三者割裂开来。
(二)情感目标过于政治化【案例】《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目标为:1.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2.体会廉颇、蔺相如的人格魅力;3.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手法。
【反思】以上教学目标思想教育痕迹过大,过于政治化和品德教育,将语文本身的内涵窄化了。
对一篇文言文来说,常用字词、重点语句以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上述教学目标却把它完全忽视了。
三个目标中,没有一项文言基础知识目标,这样的目标设置显然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泗阳县王集中学颜大会对预设与生成的关注,缘于一节公开课,那天是借班上课,全校的语文老师都来了,心理上,我自然非常重视,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去准备,能查的资料都查了,能用的资料都尽可能的有效用上了。
上课的班级是我同学教的,学生课前预习的很充分。
从哪一个觉度来说,这节课都应该成功,我上的是杨绛先生的《老王》,我的临时学生大都是农村人,有农村人的纯朴与善良,用善良来体察善良,应该不难。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事实如此。
课进行的非常顺利,我几乎都认为自己成功了,心里也慢慢放松下来,为了让学生加强对老王在临死前对“我”的帮助所体现出的可贵的善良,自然把课堂推向一个高潮,我请一位学生起来朗读老王临死前到“我家”送鸡蛋与香油一节,这一段最能体现老王的善良,也最能感动人!按我的设想,所有学生都应该沉浸在对老王的感动之中,紧接着我计划播放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按常理这时学生应流泪了。
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由于没有注意感情的酝酿与调整,效果并不理想,有几个学生就忍不住的笑了,这时是不应该笑的,尤其是这么多人听课的时候。
可有时确实不能说应不应该,这不是出我的洋相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请发笑的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问他,你发笑是因为我们同学读的不好吗?实际上我的目的很明显,你说是,就行了,我再让其他同学起来读,水到渠成。
可这个学生偏偏说,我是因为老王的肖像“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而笑的。
我浑身冷汗,老王是一个临死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笑他,你能忍心吗?学生的回答更出乎我的意料,笑什么是无所谓的。
新课程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可是也不能一味的盲从,教师不敢纠错了,一片赞歌,好像这更不应该是新课改的精神。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我见作者:姚文波顾叶斌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年第04期【摘要】课堂教学的目标要将静态的预设与动态的生成结合起来。
静态的预设由教师结合文本,从“教师”“学生”“课程”三个视角,遵循生本化原则、三维化原则、螺旋化原则、分层化原则等来完成。
在静态的预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在平等、开放、互动的环境中,在质疑中、在出错中、在体验中、在比较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教学目标静态预设动态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须要预设教学目标。
课程论专家崔允漷教授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功能,它一方面是教与学的参照物,另一方面也是检测与评价的参照物,所以课堂教学预设教学目标很重要。
但教学目标必须是“活”的,不能是“死”的,不要僵化地预设刚性的教学目标,硬性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让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
叶澜教授说:“课堂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教学的目标要将静态的预设与动态的生成结合起来。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静态预设1.课堂教学的静态目标谁来预设?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有目标,目标由谁来设定?郑逸农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文本特点,自主确定或共同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褚树荣说:“教师是策划者、主导者、解释者、组织者、管理者、评价者,课堂教学目标理应由教师来定。
”程红兵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是师生共同确定。
”我的看法是教学目标应该由教师来预设,因为“与学生相比,教师学业更专,阅文更多,见识更深。
我们不排除某些禀赋特异的学生对某一文章的感悟比教师深,但从整体上说,面对同一文本,教师更有解释权”。
不过要讲清楚的是课堂教学的静态目标由教师来预设,不是说课堂教学目标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最新教育文档
教学⽬标的预设与⽣成-最新教育⽂档教学⽬标的预设与⽣成⽂献标识码:A教学⽬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教学⽬标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及聚合等功能。
在新课程改⾰不断深⼊的背景下,⼈们对教学⽬标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注重教学⽬标的⽣成性,努⼒把握教学⽬标的预设与⽣成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标的作⽤和功能得到新的发展。
⼀、教学⽬标的预设以往对教学⽬标的界定,⼤多注重教学⽬标的预设性,把教学⽬标看作是在教学活动之前确定的。
布卢姆认为:“⽬标就是预期的结果。
”我国有学者认为:“所谓教学⽬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现有技术⼿段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
”预设性教学⽬标的特征是“预成性”,即是由教学活动主体进⼊教学情境之前确定的,因⽽⼜具有“假设性”,是对教学结果的预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成果的⼀种主观估计。
预设性教学⽬标设计的基础是教师对教材、学⽣、教学环境的了解和把握。
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和任务,通过对学⽣现有知识基础,情感态度等⽅⾯的了解,把握学⽣发展的现状和可能性,通过对教学环境的了解,利⽤相关教学技术,控制有关教学环境,将多种因素组合起来,形成对教学的预期,这种预期就是预设性教学⽬标。
教学是⼈有⽬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前对教学活动有良好的预测和预期是必要的。
预设性教学⽬标指导着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具有合适的指向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完成,提⾼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然⽽,由于预设性是在教学情境之外的⼀种主观性前置性设计,预设性教学⽬标对教学情境中的即时发⽣的种种复杂情况⽆法估计,这就造成了预设性教学⽬标的“估计偏差”,即所有预设性教学⽬标都是对教学结果的不完全估计。
实际的教学结果总是与预期⽬标有所偏差,有的⽬标没有实现,有的教学效果则是教学⽬标没有关注到的。
并且,由于脱离具体教学情境,预设性教学⽬标的设计往往只关注⼀个或⼏个⽅⾯,缺乏对教学情境的整体把握,以这样的教学⽬标指导教学活动,⼜导致了对教学活动的肢解,使教学活动的关注点单⼀,造成教学活动的畸形发展。
浅议新课程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浅 议 新 课 程 中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预 设 与 生 成
程 发 兰
( 尔木 市 第 十 二 中学 , 海 格 尔 木 格 青 摘 要 : 文课 堂 教 学 既 要 有 预 设 又要 有 生 成 , 有 生 语 没 成 . 堂 就 是 封 闭 僵 死 的 操 练 ; 有 预 设 , 堂 就 是 胡乱 无 序 课 没 课 的 盲 动 于是 . 何 处理 好 预 设 与 生 成 的辩 证 关 系 , 成 为 新 如 就 课 程 中的课 堂教 学 亟 待 解 决 的 实 际 问题 。 构 教 学 预 设 、 化 重 催 课 堂 生成 、 求 动 态平 衡 是 做 到 语 文课 堂教 学 预 设 与 生 成 和 寻 谐 统 一 的 良策 。 关键 词 : 文教 学 教 学预 设 动 态 生成 和 谐 统 一 语 随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广 大 教 师 越来 越 重视 学 生 的 主 动发 展 、 性 发 展 , 此 就 十 分关 注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动 态 生 个 因 成 。部 分 教 师认 为 : 有 教 学 过 程 中动 态 生 成 的 东 西 , 是精 只 才 彩 的东 西 。 果 教 师课 前 的 主观 预 设 多 了 , 么 课 中 动 态 生成 如 那 就会 很 少 , 生 的主 动 发 展 就难 以落 到 实 处 。 有 不 少 教 师 简 学 还 单机 械 地 解 读 “ 成 ” 从 而 将 “ 设 ” 全 摈 弃 , “ 放 式 ” 生 , 预 完 在 开 的
“ 成 ” 生 。
8 60 ) 10 0
( ) 师 如 何 改 变 教 学 方 式 , 成 新 的 教 学 行 为 , 分 显 教 形 充 示 自身 教 学 的优 势 、 性 和 创 造 性 。 个 因 此 . 课 程 中语 文 教 学 设 计 应 是 有 弹 性 、 空 白 的 预 新 有 设 , 师 在 教 学 设 计 过 程 中 . 分 考 虑 到 课 堂 上 可 能 会 出现 的 教 充 情 况 , 而 使 整 个 预 设 留 有更 大 的 包 容 度 和 自由 度 , 是 一 种 从 它 包 含 着 丰 富 生 成 性 的 预 设 , 一种 宽容 偶 然 性 和 突 发性 、 成 是 促 多样 性 和 创 造 性 的预 设 ,这 是 一 种 能 够 促 进 教 师 和 学 生 共 享 教 学 的愉 快 , 仅有 高水 平 的 思维 和智 力加 工 , 且 有 积 极 的 不 而 情 绪 体 验 和 情 感 高 峰 的 预设 。 样 的 预设 , 含着 教学 生 成 和 这 包 教学创造。 二 、 化 课 堂生 成 催 尽 管 生 成 是 “ 法 预 约 的 美 丽 ” 是 无 法 事 先 设 定 或 无 法 无 , 预 料 的 , 我 们 在 生 成 面前 并 不 是 无 能 为 力 的 , 待 其 从 期 待 既 显 得 过 于 消极 , 不 符 合 新 课 程 那 义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
教育研究
新课程 背景下语文课堂教 学的预设与生成研 究
江 平
( 江苏省 高邮市送桥镇 天山小学 江 苏 高邮 2 2 5 6 0 0 )
【 摘要 】 近些年来,教 学改革不断深入 , 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深入到到我 国教育的各个阶段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 要作 用。预设 与生成是新课程教 育理念 的重要 内容 , 旨在提 高课 堂 内容的设 立性,加强 学生之 间的交流合作 ,实现 学生多方面 能力的培 养。预设 与生成是一对辩证 关系, 要 正确认识两者之 间的关 系, 合理把控两者之 间的平衡点 , 有效提 高教师的教 学能力, 提 高课堂的有效性 。基 于此,本 文分析 了新课程下预设与生成的关 系,并对 其在 小学语文课 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切实提 高小学
语 文课 堂 的教 学 效 率 。
【 关键词 】 新课程 ; 预设 与生成 ; 关系 ; 小学语 丈 ; 应用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2 【 文献标识码 】 A
预设 与生成是新课程的重要 内容,也是其教 学理念的重要 体现 。预设可 简单的理解为课堂设 计,而生成就是在预设 下形 成新教学 内容 的整个过程 。预设与生成理念在小学语文课 堂中 的应用有助 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场 ,通过教学 目 标、教 学内容以及教 学环节的有效设计 ,提 高课程的趣味性 ,使课 堂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6 ) 2 8 — 0 0 6 2 — 0 2
2 . 生成是预设 的结果以及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 学习互动的场所,学 生 占据 主体位置,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预设也会以 动态生成 的形式表现 出来, 不同的预设会产生不同的生成结果。 从本质 上讲 预设 只是教 师在 正式授课 前的一种预 想或计 生成更加的精彩、有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 划,完全以教师的主观 因素为主导。并且在语文课 堂实践 中, 实际的教 学过程 中,一 些教 师忽视 了课程预设 与生成 的关系, 预设的 实现 离不开教 师的引导。生成是预设 的教学成果 ,具体 片面注重预设或是生成,无 法有效把控 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限 可 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 一是,一种预设 一种生成。在探究规 制 了课堂效率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加 强语文课 堂教学的预设 律性知识时,基本上会形成一种探究 。例如 ,小学语 文课本里 与生成研 究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 实意义。 经常会用到修辞手法,小学生由于认知特 点所决定,对一些难 课程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分析 度较 大的修辞手法无法理解, 因此教 师应该 引导学生 自己研 究, 1 . 预设 是 生成 的根 本 这类修辞方法应用大好处 ,理解 句子所表 达的情感,这种预设 当前新课程 中明确指 出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 ,是语文课堂的 只 能是 一种 生 成 。 主人 ,教师应 该灵活的应用教 学方法和教 学策略,担任好学生 二是, 一种预设 多向生成 。新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 好 注重学生独 立思考 能力的培养 ,因此一种预设存 在 多向生成。 习惯 。对于小学语文课 程而言, 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 , 这 类情 况主要存在 于主观 内容的预设 上,例如在评价 一个人 、 更加需要教师做好课前预设 ,保证课程生成质量 。因此从本质 件事情时,会存在多方生成。多向生成有 利于提 高 课 堂的活 上讲 预 设 是 生成 的根 本 ,生 成是 预 设 的 结 果 以及 发展 。下 丈将 跃度 , 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预设进行具体 的分析 ,并且详述其作用。 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 学生 学习的成就感 。 ( 1 )预设 可以使教学 目标更加的明确 三是,多种预设 ,多样生成。多种预设 ,多样生成从本质 教学 目标应该是小学语 文课 堂内容选取 的主要依据 ,也是 上讲属于一种发散性思维活动,比较适用于小学语文作 文教 学 教师与学生努力的主要方向 。如 果没有适宜、合理的教 学 目标 或是其他综合性 学习活动 中。例如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 自主拟 作指导 ,其课程开展的价值 以及效率将会大大降低,并且对学 题 、写想象中的事物。在这样的教 学要求下,预设不在仅仅局 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产生消极影 响。而当前一些 小学语 文教师 限于教 师, 也 包括学生的预设 。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们 的交流, 对教 学 目标的界定十分模糊 ,在正式授课之前没有确立明确的 鼓励 学生大大想象,这对 学生 自己而言也是一种预设,并且最 学 习目标 。出现这种现 象的根本原 因就在于教师在备 课的过程 后 形成 的作文就是这种预设 的最终生成 。例如在发挥 学生主观 中过度依赖教学参考书,以参考书上面的教 学 目 标作为实际课 能动性 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 自己的喜好选取 不同的 堂中的 目标 ,忽视 了语文课 堂个性 因素的存在 。但预设可 以使 角度 和 方 面 , 最后 结 果也 呈 多元化 。 小学语 文教 学目标定位 的更加准确 。预设质 量主要 由教师的主 生成是预设 的发展结 果以及延伸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 中、 观素质 所决定 ,根据 学生个性化 的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科学 师生的 日程交流中、学生的想 象中 自然形成 ; 生成是预设 的发 的教学 目标。新课 程下要求课堂 内的学生都有所得 ,其课程 目 展 ,在原来的教 学预设 中根据课堂以及 学生的实际需求,延展 标应该是使用于班级所有 学生的,并且在制定教 学 目标时,不 原来的预设 ,使教 学活动更加的动态、灵活。 要过分注重专业知 识,更应该注重学生 自身能力的培养。这都 二 、预设与生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和谐统一 是预设 内容确立的主要依据 。 1 . 预设与生成在 小学语文课堂 中的应用 ( 2 )预设使教学内容更加的深入 、易懂 新课程的语 文课 堂教 学十分注重生成性,许 多教师在课 堂 对于小学语丈课程 而言 ,语丈教材是其预设的主要依据。 的生成中享受到前所 未有 的精彩 。有 的教 师认为,只要在课 堂 教材不仅仅是课程知识 的基本载体 ,也是可以深入挖掘的教育 上来一些灵感,抓住那些生成性的 问题 大做文章就行 ,课 前对 资源,而课程预设就是 深入挖掘教材 的重要 工具 。当前新课程 教材 的斟酌似乎没必要。但我们看到 ,由于没有充分 的预设 , 标准就语 文教 学内容作 出了明确的规 定,其课程 不仅仅是向学 课 堂 一度 陷入 迷 茫 。教 学 是一 个 动 态 生成 的过 程 ,具 有 生 成性 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 ,更是要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 与 的特点,然而 课 堂教 学又有 明确的 目标和具体的活动 内容,事 积极的人生态度 , 使其具有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 先必须有周 密的预设 。有效地预设 ,是为了更好的生成 ; 精彩 为了完成这一教学 目标,当前 小学语 文教材每一篇 文章都具有 的生成来 自于精 心的预设 。 较 高的审美价值 。教材从小学生 的认 知特点 出发 ,使他们在美 2 . 预设 与生成在 小学语文课 堂教学中的发展 的感官 中,升 华情感 。其次,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心灵 、情感 新课程反对过去那种依赖预设 , 把预设 完全等 同于写教案 , 的独 白,只有 学生 、教师与作者 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达 无视课 堂生成 ,主观演示教案的做法。教 师一味地按照 自己的 到语文课程的教 学 目 标 。因此预设也具有缩短学生与文章作者 思路和想法执行教案 ,遇到课 堂上不在教案之 内的生成 ,想办 之 间的距 离,帮助 学生更好 的理解文章 的主 旨思想,把握丈章 法将学生拉到 自己的思路上来。特别是公开课的教 学,一旦 生 的情感 。 成多了,担 心 自己没能力引导。这些都是缺乏活力的课 堂,久 新课程下的预设不局限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预设 ,没有 而久之,课 堂生成的重要基础一 学生参与的热情,师生 互动对 统一的标准和规 范,而是以学生 的综合素质为价值取 向的课程 话 的活 力 必 然缺 乏 。 而预 设 与 生成 这 样 一对 互 相依 存 的 实践 主 预设 。也只有这样科 学、完善的预设才会衍生精彩的 “ 生成 ” 。 体 ,在课堂教 学中的创造性使 用,又使得课 堂教学成为动态发
刍议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刍议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郭志勇摘要: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再次成为教学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本文以新课标为背景,首先阐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再次论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从几个方面促进生成的高效,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有效性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预设生成课堂教学是一场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交流与学生间交流的活动。
高中化学教师需在理解学生、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应付复杂化的学情,以确保教学质量的到位。
这个过程便是教学预设,本文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展开论述。
一、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1.全面理解学生。
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体系中,高中生是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新课标要求教师贯彻凸显生本理念的教学管理方式,同时高中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与可塑性普遍都比较高。
基于此,教师更需将高中生作为化学课堂教学预设所分析与钻研关键性对象。
首先,教师需了解高中生的特征,这样才可以全面解读高中生。
高中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命个体,不受教师主观思维的控制。
在化学教学预设中,教师不可盲目灌输化学知识,而是需一步步诱导学生,设计趣味性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追求真理、踊跃探索。
教师更需着重响应新课标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
其次,教师需了解高中生的知识结构。
经过初中阶段的化学探究,高中生已然对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基础的实验操作手段,这是一种知识的物质基础。
因此,教师需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特色探究学习,以发扬个性、放飞思维。
此外,教师需了解高中生的思维特点。
高中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展的,存在着潜在的学习能力。
如果教师预设得当,那么学生便会探索未知、释放潜能。
如《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一课预设如下(片段):首先,视频展示古代炼铜、炼铁技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索欲望;然后,一点点导入炼铜、炼铁化学知识: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在加热中碳又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接下来是高温环境下Fe 2O 3+3CO==2Fe+3CO 2CaCO 3==CaO+CO 2↑CaO+SiO 2==CaSiO 3,最后的产物为铁。
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性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性研究作者:田卫丽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09期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整个过程属于动态发展的,应当适时而变,学生的表现以及整堂课程的需求是调节的依据所在。
课堂预设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更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如果缺乏课堂预设可以认为是不负责且无目的的教学。
除了课堂预设之外,生成性研究也是构成成功授课的重要因素之一,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属于对立统一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则是预设的补充与进一步发展。
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预设以及生成性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预设生成性研究相关分析一、课堂预设与生成的主要含义1.课堂预设所谓课堂预设指的就是教师为了成功讲授一堂课而在课前进行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预设不仅仅包含着解读教材、设定教学过程与目标,更多的是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减少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对一些影响教学进度、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预先思考,设置应学中的课堂预设实际上是教师在对教材研讨后,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之后而制定的。
它可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符合提高教学效率的要求。
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心智还未发育完全,思维非常活跃,如果在授课之前设定目标就可以引领学生跟随的老师的思路而走,进而获取相应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课堂预设并不是扼杀学生的思想,而是给他们规定一个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让思维活跃起来,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1]2.课堂生成性所谓生成就是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状况,根据学情调整课程教学程序,据情施教让学生获取非预期的发展效益。
预设与生成看似矛盾,实际不然,在开放的课堂中一定会有目标生成的出现。
例如:在讲授阅读课程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均不同,无论是兴趣还是感知都有所差异,这也就导致阅读过程中个体差异的产生,教师必须要尊重这种差异的存在并区别对待。
教师只需要预设一下具体的方向,其他的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感悟、去表达、去判断,最终促成个人感悟的生成,实现教学的目标。
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新课程》
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管昌多摘要: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而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呆板的,颓废的。
生成的课堂,学生彰显个性,洋溢欢乐;教师充满激情,展示睿智。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课为例,阐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设、生成、合作探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但课堂表面似乎师生互动得很热闹,就其实质而言,大多数课堂教学还是没有超越原有的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主的教学模式。
主要原因是“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的教学还是不能切实贯彻新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
欲做到这些必须要有精心的课前预设,促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下面笔者以“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课为实例,阐述教师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从实验的原理分析、从电路设计到实际动手实验获取实验数据,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得出结论、进行误差分析,体现了物理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魅力及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本实验教师设计了“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和“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一、在课堂“预设”方面(一)设计了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新课改下做好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改下做好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李亚丽
【期刊名称】《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持久地发展。
本文作者从德育教育、质疑能力、合作技能、作文水平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提出了一些语文教育教学经验。
【总页数】1页(P107-107)
【作者】李亚丽
【作者单位】甘谷县新兴中学,甘肃甘谷74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J], 吕银田
2.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J], 孟文丽;赵红霞;崔悦
3.新课改下做好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J], 杨彦明
4.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J], 罗茜;
5.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学生兴趣培养方法探究 [J], 吴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目标制定的误区与改进建议
教学目标制定的误区与改进建议
梅怀萍
【期刊名称】《早期教育(教师版)》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 教师要上一堂成功的课,至关重要的是制定好教学目标.但有些教师
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一些误区.
【总页数】1页(P49)
【作者】梅怀萍
【作者单位】镇江市贺家弄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
【相关文献】
1.教学目标制定的若干误区 [J], 郑百苗
2.浅析课时教学目标制定中的误区 [J], 王秋海
3.中段写景抒情类课文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误区及其对策——以《荷花》为例 [J],
4.小学英语课堂创设情境的常见误区及改进建议 [J], 曾菁瑜
5.鸡群刺种免疫存在的误区及改进建议 [J], 沈伯坤;安亚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研究摘要:在当前的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受到重视和得到应用,阅读教学回归阅读的本原,多元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受到重视。
语文教学目标是在动态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发展的,它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是以课前预设的目标为起点的,但不应拘泥于这个预设的目标。
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发展。
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预设弹性的、合理的目标,也应有能力瞄准目标的生成。
弄清这个关系,有利于教师的语文教学,而且应贯彻在教学中。
目标预设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预设的教学目标应保留生成的空间。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甚至是挖掘课堂中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
教师要相机诱导,促进目标的生成。
关键词:教学目标;预设目标;生成目标;新课标在听别人上课时,我们经常很清楚地看到,一个多好的生成性资源啊,怎么教者就毫无觉察呢?真可惜!在我们回顾自己教学过程时,也会发现我们有时错过了绝好的生成性资源,自己怎么会这么笨呢?真懊悔!事实是,缺乏目标、漫无边际的生发往往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
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形散而且神散,那种所谓“生成”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下一代人的素质;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时候,既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中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僵化局面,又要对只求生成忽视预设的现象引起足够的警觉。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会忽视预设?为什么还有人那么重视生成却抓不住生成契机?笔者认为关键是对生成与预设二者关系把握有偏颇,理解不透彻。
其实,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不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二者相反相成,是可以和谐统一于一体的。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的误区与对策
s伽1dards
standards plays
an
into practical class teaching aims.By reac王ling the teaching aims,the
call
curriculm
des培ned
be realized in the end.Therefore'Ⅵ,hemer the teaching aim is well
作者:王勤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学位类型
刘莉萱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同等学力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05年10月
中
文摘要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 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教学目 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 目标的实现。 但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误区, 比如,有人认为不应该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应让其自然生成;有人认为还是应该像过 去的“目标教学”那样,严格按预设目标进行;还有人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就
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m睛
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从“积累・整合”“感受・鉴 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具体分必修课程 和选修课程目标的陈述,必修课程又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部分具体陈 述。 新课标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突出的地方在于它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不只是“知识、能 力”的达成度。三个维度的要求具体地、有层次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可见,新课 标对中学语文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比如 “教学目标”这一老话题在今天又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和研究之处:有人说新课程提倡开 放性教学,不应该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有人说课堂教学应该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生成, 不应该强调教学目标,而应该提倡非预设性教学;有人把新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一对应;还有人认为没有 目标的教学杂乱无序,还是过去的“目标教学”最好;也有人觉得,最有效果、最容易 把握的还是“一课一得”。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使得教师们在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 学的目标设计上感到无所适从,于是目标设计上的诸多误区也随之表现出来,比如,有 的目标设计笼统、偏执,有的死板缺乏灵动性,有的淡化了目标,有的甚至没有目标等 等,这些问题和误区制约、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行,很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再辩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再辩论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再辩论文摘要: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预期要实现的结果,也是一堂课的灵魂和重心,它是依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等因素,在课案中设计的预期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都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目标似乎是教学实施中必然要实现的结果。
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有其必然性,但也不能忽略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偶然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设目标生成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预期要实现的结果,也是一堂课的灵魂和重心,它是依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等因素,在课案中设计的预期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过于刚性的要求,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大胆质疑,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所谓师生互动只停留在互问互答或指向性启发、诱导的表面,对于学生有创造性的答案因为事先缺乏全面的准备而一带而过,学生大脑里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因为教师缺乏鼓励和诱导而昙花一现,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实则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没有起到喷氧和助燃的作用。
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有其必然性,但也不能忽略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偶然性。
善于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中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因势利导,不断延伸、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由学生脑海中闪现的一道光环,引发一场知识的裂变和整合。
这样的课堂表面平静如水,实际上在学生脑海中掀起了一场知识的大爆炸,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思考的喜悦和求知的快乐。
怎样才能由预设的必然走向生成的应然呢?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在预设下生成的首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需要预设,前面谈到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过程、有目的的系统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可能性解释 自 2004 年我国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 课程改革已经悄然无息中走过了十余载。然而, 十余载的岁月仍然没有能够较大程度的改善与发 展生成性教学。为何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中难以 推进生成性教学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原因一: 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涵义认识不清。 什么是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师罗恩·克拉克认 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 的、向前 的、将 要 产 生 的 事 物”。而 在 教 学 实 践 中,一些教师往往把教学目标看作是学生要识记 的死知识、定律等,造成教学目标的牢套化,久而 久之把教学目标的设计预成化; 一些教师则认为 教学目标是个未知数,只要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 新事物都可以作为教学目标,出现了放羊式的课 堂教学; 另一些教师则处于迷茫之中,只好根据自 身的经验和喜好随意设定。这些误区的产生都在 于没有正确理解教学目标的涵义。 原因二: 缺乏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什么是教 学价值 观? 笔 者 认 为,教 学 价 值 观 是 对 教 学 行 为提供指 导 和 作 为 制 定 教 学 决 策,或 是 对 教 学 信念、教 学 行 为 进 行 评 价 的 参 照 点。其 具 体 表 现为教 师 采 取 教 学 行 动 的 原 则、基 本 信 念、态 度。教学实践中,教 师 把 教 学 目 标 的“预 设”和 “生成”划等号,就是因为没有 形 成 正 确 的 教 学 价值观 。 事 实 上 ,不 管 是 把“预 设 ”和“生 成 ”划 等 号 还 是 把“预 设 ”和“生 成 ”偏 执 化 ,都 在 一 定 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没有形成与新课改相符合的 教学价值观。 原因三: 缺乏应对课堂教学意外事件的教育 智慧。什么是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指的是那种能 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 的技能。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要求教师在意想不
二、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 误区、 原因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个完美的初衷。目前 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都成为了它的学习者、实践 者和研究者。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关于 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误区也日益显现。
( 一) 教学目标制定挣扎: 预设抑或生成? 误区一: 把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划等 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把“预设”和“生成” 划等号,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案( 预设) 为 中心,严 格 执 行“预 设 ”的 教 案。 然 而,在 瞬 息 万 变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推动下,教学无疑必须将需 要以动态形式而呈现,过度依靠教师自身依据教 育教学经验而来的教学目标,显然难以适应新课 程改革的需要。 当然,强调课程本质的生成境域并非完全否 定课程的预设性,而是将预设与生成的境域结合 起来。预设要考虑将来的生成,要有利于生成,以 人化的理 念 来 代 替 人 为 的 约 束。[8] 总 体 而 言,为 了实现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充满变 化与革新的时代对于灵活性、变革性人才的需要, 建立在不断的知识建构基础之上的生成性教学无 疑显得至关重要。 误区二: 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发生偏 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课堂教学目标 的预设与生成偏执的状况,要么坚持传统的预设, 对生成一笔带过; 要么过分强调生成,忽视预设。 上述这些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生成性,而是 “伪生成”。纵观现今的课堂,如果说以往的教学
·79·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探讨: 误区及策略
形式过于单一,从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的话,现在的教学很可能会走到另一 个极端: 过于注重活跃的形式而忽视了活跃的教 学活动 形 式 的 目 的 所 在。[9] 也 就 是 说 当 前 很 多 “生成性”教 学 实 验,多 数 还 是 在 类 生 成 性 阶 段, 教学目标的 有 效“生 成 ”,仍 然 像 带 着 镣 铐 跳 舞, 没有在实质上有大的突破,生成性过程形式大于 内容。
有效的“预设”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教 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经常探讨的领域。其焦点在于 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及发展涵义的拓展。教学目标 的预设在课前,教师在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和教材 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之外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起点。同时,教 学 目 标 的 预 设 是以所有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相关因素为 基础的,不 是 教 师 简 单 的 依 据 自 己 的 主 观 假 设 和 喜 好 来 制 定 的 。 在 此 ,必 须 强 调 的 是 ,在 教 学 活动中,教 学 目 标 的 预 设 是 一 个 基 于 学 生 最 近 发展区和 学 科 内 容 的 框 架 构 建 的,最 终 实 现 的 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 交流生成。
到的情境中表现出积极的状态。[10]
三、策略探究
( 一) 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预设总是符合一定的目的方向、可 行可检、能发 挥 协 调 作 用。[11] 精 心 的 预 设 可 以 为 有效的生 成 保 驾 护 航,保 证 生 成 的 合 情、合 理、 有效。 1. 做足目标预设的准备。首先,教师要认真 研究教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基 本学习状态,同时也是教师预设教学目标的基本 依据。教师 只 有 在 教 学 目 标 预 设 时 深 入 钻 研 教 材,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实质,挖掘教材中 能引发 学 生 思 考 并 对 学 生 发 展 有 效 的 信 息。 其 次,教师 要 拓 宽 知 识 面,丰 富 背 景 知 识。 新 课 改 下,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对教材做深入 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 识,增加“背景”知识,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 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 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 手、艺术家和诗人。” 2. 注重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在课堂教学 目标预设中,注重弹性设计,其教学 “方案可以和 应该根据在行动中途搜集到的信息、遭遇到的偶 然事变、临时受阻或大好机遇做出修正”。[12]“弹 性设计”是 指 教 师 预 先 制 定 出 总 的 教 学 目 标,但 并不为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行为或教学细节 事先制定具体目标,而是依靠教师对教材、学生的 了解及以前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生成灵活的、随 机的、能适合学生学习需要和引发学生兴趣的目 标。[13]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不仅考虑到了学 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而且为教学的顺利推进、学生 的积极参与以及意外的教育契机留下了足够的 空间。 ( 二) 重视生成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目前,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追求生 成,过分强调“独特体验”,忽视价值取向; 过分追 求“花样翻新”,导致课堂教学虚化; 盲目采用“满 堂问”,追 求 空 洞 热 闹。 教 师 不 顾 教 学 目 标 与 学
收稿日期: 2015 - 01 - 12 作者简介: 武亚丽,湖南省长沙博才寄宿小学语文教师( 湖南长沙,410006) ; 杨九斌,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美国佐治亚大学联合培养博
士,湖南师范大学讲师( 湖南长沙,410006)
·78·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探讨: 误区及策略
须注重教学目标的有效“预设”。[3]正如钟启泉在 《静悄悄的课程革命》讲座中所言: “更好的预设 是为了更好的生成”。
( 二) 教学目标的生成: 师生共同建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 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 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 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 也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 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 教学。[4] “生成”主要是相对于“预成”而言的。教学 目标的生成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师生 交流、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而意 外激发出来的新问题、新目标。它强调构建动态 的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及其主观 能动性,鼓励生成各种新的教学资源。教学目标 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是一种学生内在的、自 发 生 成 的 目 标,体 现 了 教 学 活 动 的 意 义 和 价 值。[5]但是,教学目标的生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和教学目标的预设都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部分。 ( 三) 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美国教师教育专家克里克 . 山克曾建议: “好 的教育计划会避免无数在你班上可能出现的问 题。”但他同时又借用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 的名言警句说: “老鼠和人类的最好计划常常走
入歧途。”[6]这 两 条 似 乎 相 互 矛 盾 的 建 议 恰 好 说 明: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教学目标的“预设”是课堂 有 效 学 习 的 基 础,而 “生成”是课堂有效学习的 发 展,二 者 是 相 互 关 联的 。 一方面 ,课 堂 教 学 目 标 需 要 精 心 的 预 设 : 预 设 可 以 使 生 成 更 具 有 方 向 感 ,更 富 有 成 效 性 ; 同时预设为生成性教学目标播下种子并使自身 在生成 中 升 华。另 一 方 面,有 效 的 生 成 是 在 预 设中不断 调 整 的,教 学 由 此 成 为 构 建 探 究 性 活 动的过程。[7]
一、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
( 一) 教学目标的预设: 更好的预设是为了更 好的生成
观念的改变,影响着教学者的教学行为。为 此,教育者要明确认识预设的意义和特点,将预设 所赋予的超前性和渗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谨慎 僵化,少走弯路,充分发挥预设的应有作用。[2]然 而,传统课 堂 仅 有 预 设,仅 仅 按 照 预 设 来 组 织 教 学,课堂 则 成 了“死 板 一 块 ”。 为 此,在 教 学 中 必
关键词: 教学目标; 预设; 生成; 误区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6762( 2015) 01 - 0078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