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25课《古人谈读书》

理解文言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

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以……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这里读zhi。⑦厌:满足。⑧诲:教诲。

【译文】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注释】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注释】

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问题归纳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

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

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

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

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课外知识点

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文中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

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

从曾国藩的话中,我懂得了志向、见识、恒心的重要性,这启发我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要持之以恒。

26 忆读书

课文主题: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课内问题:

1.冰心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答:时间顺序。

七岁时、十二三岁时、1980年。

2.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答:作者回忆了年少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的经历,和因腿伤闭门不出后“读万卷书”的经历。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为此“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课后习题答案: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答:冰心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有:七岁时读《三国演义》,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然后读了《水浒传》,觉得里面的人物性格生动、个性鲜明,比《荡寇志》强多了;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中年时再读,体会大有不同。冰心认为只有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书才是好书。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示例:这句话是作者的阅读体会,读了这句话,我也深有同感。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想扩充知识面,就要在课下有选择地、广泛地阅读。在我的书柜里就有许多中外名著,每当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我都会读上一个小时。在阅读中,我了解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语文素养。阅读让我感到幸福,从书中我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以后我还会坚持阅读,让阅读伴我成长。

3、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一半。

示例一:我不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字音读不对,自然也很难理解这个字以及与之相关的词语、句子的含义,不利于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我们在读书时还是要尽可能把握每个词语、每句话的内涵,这样才能加深理解,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示例二:我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作者当时年纪尚小,要她像成人那样去读一部长篇小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七八岁的小孩,读书时从整体入手,不要过分纠结于某个字、词的含义,只要把握大致内容就可以了。

27课《我的“长生果”》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2.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酷爱读书?

作者酷爱读书的描写贯串文章始终:看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大部头小说时的着迷。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酷爱读书。

3.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①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