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引发的学术不端问题

合集下载

论文写作发表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应避免的问题)

论文写作发表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应避免的问题)

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主要有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引用及不当署名、一稿多投、一个成果拆分发表等。

一、抄袭 存在于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抄袭现象,涉及到论文的各个部分。

例如,按抄袭的内容分类,包括: 1)抄袭他人受着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中的论点、观点、结论。

2)抄袭他人受着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中的论据、论证分析、科学实验(对象及方法)和观测结果及分析、科学调查、系统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3)窃取他人研究成果中的调查和实验数据,或者照搬、挪用他人以独创形式表现的数据。

4)窃取他人研究成果中的独创性图像、实验图像,或者照搬、挪用他人以独创形式表现的图像、图表。

5)窃取他人受着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中的独创概念、定义、方法、原理、公式等。

6)论文套用、套改他人作品的表述结构(或情节)、观点表达体系、参考文献等。

7)挪用或剽窃他人作品的引言或绪论,包括研究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按抄袭文字的篇幅分类,包括: 1)句子抄袭。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整句照抄;整句意思不变、句式不同,如复合句变单句,直接引用变间接引用,"把”字句变"被”字句,改变表达方式、修辞等;整句意思不变,而用同义语句替换。

句子抄袭主要针对有特异性的复杂句。

如果语句太短、太常见,或者表述非常格式化,不同的人书写的结果都差不多,则不属此列。

2)段落抄袭。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整段照搬;稍改文字叙述、增删文句而实质内容不变,如段落的拆分合并、段落内句子顺序改变等。

3)章节抄袭。

例如,照搬或者基本照搬他人作品的某一章或几章内容。

4)全篇抄袭。

主要表现形式有:全文照搬,仅将作者名字替换;将原文内容概括简化、删除弓|导性语句或删减原文中其他内容等;替换应用或描述的对象;改变原文文章结构或原文顺序、文字描述等;在原文基础上,增加一些基础性概念或常识性知识,或在包含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新的分析和论述补充,或基于原文内容和分析发挥观点。

探析研究生毕业论文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及防控方法论文

探析研究生毕业论文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及防控方法论文

探析研究生毕业论文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及防控方法论文探析研究生毕业论文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及防控方法论文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已逐步在扩大受教育范围,我国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已逾百万。

研究生培养工作不但是高校研究生教育最基本的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其中,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又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不光直接反映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以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也是衡量指导教师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笔者长年从事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始终密切关注研究生培养要求与质量保障问题,并将毕业论文视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最终环节之一,其中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控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形色色,教育部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指出,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从近三年我校研究生毕业论文复制比情况来看,仍存在较多高复制比的论文,因此,笔者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归纳我校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外因,探讨其对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影响作用,提出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防控的思路与方法。

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分述如下:一、研究样本与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我校各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2013年各年级在读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2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无效问卷16份。

问卷调查采取面对面的形式为主,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专业、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是否熟悉学术规范、是否明确如何引用他人成果等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程度,学术规范的学习途径,以及研究生对我校在学术不端方面所做工作的意见及建议等方面。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愈发突出,如剽窃、抄袭等现象频发。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质量与声誉,也损害了高校的形象与品牌,给学生的毕业与职业前途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势在必行。

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除了加强对于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视之外,还应发挥科学研究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通过定期管理、常态化管理、实地督查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论文、科研立项、成果申报等环节的监管,做到有效的管理与跟进。

同时,高校也应当建立一个可以随时查阅的学术行为档案库,将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进行分类存档,便于跟踪及时发现问题。

二是加强对于创新与科研的培养。

立足高校校本课程设置和教学运作,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智力成长,增强学术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解决问题的思想,注重学术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是建立出色的师生沟通机制。

促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导师的指导和引导,倡导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注重创新,避免沿用老师的研究成果,重点突显研究生个人研究成果与创见性。

建立起实名反映学术不端现象的制度,自觉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同学进行教育和改正。

四是加强多层次的学术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等各方面的多元化学术评价机制,将学术成果与真实贡献挂勾,增强了学术道德的自主性与自治性,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综上,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是全社会的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

除了高校内部的措施外,还需要政府法规与学术机构的支持与推进。

高校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方向,实施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提高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与学术修养,多方面推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加强高校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才能彻底摆脱学术不端的阴影,稳定高校的学术研究环境,推动学术研究的质量和高校教育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摘要】本文旨在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问题。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然后对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原因。

接着探讨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措施,提出了加强监督管理的建议,并思考了推进学术道德建设的方法。

最后展望了对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未来,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治理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术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监督管理、学术道德建设、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其学术水平和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和发展。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愈发严重,如抄袭、造假、剽窃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术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既损害了学术道德,也影响了学术研究的质量和信誉,给高校教育管理和学术研究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深入研究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高校学术环境的净化和提升。

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治理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机制的分析,可以为未来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推进我国学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并提出加强监督管理和推进学术道德建设的建议,以期为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高校研究生学术风气的良性发展,提升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保障学术环境的纯净和学术研究的诚信,为高等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其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学术声誉,甚至损害了整个学术体系的信誉。

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术界也不断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学术不端行为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术界的新生力量,其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不仅对个人的学术生涯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1 竞争压力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重要成因是竞争压力的增加。

在学术界中,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和获得研究资金等成果是评价研究生学术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为了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一些研究生可能会采取不端手段,如数据伪造、抄袭等,来提高自己的学术表现。

1.2 缺乏学术道德意识一些硕士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缺乏正确的学术道德意识。

他们可能没有深入了解和认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自律性。

同时,一些导师可能也没有将学术道德的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中,导致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

1.3 学术压力与时间管理困难硕士研究生在研究工作中常常面临着时间紧迫和任务繁重的情况。

他们需要同时完成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加之一些导师对于研究进展的要求较高,使得研究生面临较大的学术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研究生可能会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采取不端手段来完成研究工作,从而达到较好的学术成绩。

二、对策探讨2.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校和导师应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学术道德课程或研讨会,向研究生普及学术道德的基本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价值观。

2.2 建立监督机制学校和研究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开展学术报告和成果评审等方式,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术不端行为。

2.3 提供充足的支持和资源学校和导师应为研究生提供充足的支持和资源,减轻其学术压力和时间管理困难。

恪守学术底线规正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研究

恪守学术底线规正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研究

恪守学术底线规正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研究【摘要】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对于维护学术诚信和学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探讨了导师在管理中的责任及应对策略,学校监管机制的必要性和加强措施,以及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了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的建议,强调了学术规范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术风气的正常发展。

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工作方向,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管的建议,为学术底线的守护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恪守学术底线、导师管理责任、学校监管机制、学术道德教育、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学术规范、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教育、学术不端行为防范、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规范化管理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研究生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存在抄袭、造假、剽窃等行为,给学术界带来了严重的道德困境。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不仅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损害了研究生在学术领域的声誉和发展前景。

恪守学术底线,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有必要深入分析其现状,明确导师管理责任和学校监督机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这不仅是维护学术规范和学术环境稳定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

1.2 研究意义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其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公正性和规范性,损害了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甚至扰乱了整个学术秩序。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范与管理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论文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成因科学体制科学道德论文摘要: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科学界和科研人员三方面剖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认为社会大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科学体制的不健全和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共同导致了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发生。

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是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以前人们一直以为抄袭剿窃等问题只出现在那些学术水平低的高校和年轻学者的身上。

但从业已曝光的北大王铭铭事件、上海吴黎明丑闻以及贝尔实验室舍恩事件等来看,一些名牌高校、科研机构同样存在学术论文不端行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众多学者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4年2月,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出我国当前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川,其中前五种属于学术论文不端行为,可见其严重性。

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科学界和科研人员三方面剖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

1扫描学术论文不端行为1.1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不端行为(1)抄袭剿窃行为。

抄袭剿窃行为是最常见的论文不端行为,通常指公开抄袭剿窃他人的实验数据或图表分析,将他人的论文改头换面据为己有,等等。

有人把论文抄袭剿窃的方法归结为“全篇搬用法”、“偷观点偷思想—隐性剿窃法”、“化名剿窃法”、“拼装法”、“明编实抄法”等几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引用、参考了他人作品,却不加以注释、说明。

(2)弄虚作假行为。

弄虚作假行为主要包括伪造、纂改实验数据和引文中的作假行为。

伪造、纂改实验数据即按期望值对实验数据任意取舍或伪造一些符合自己观点的数据,以方便论文写作。

引文中的作假行为指引用他人观点却不加注明,或为了显示自己对大量学术前沿文献的掌握,在论文中开列大量并未参考甚至没有阅读过的文献。

(3)钱学交易、权学交易现象。

在知识不断升值的今天,一些行政官员也想用知识增加自己升迁的筹码,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金钱,通过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手段猎取学历、学位,其论文多是他人代笔,一些在读研究生为了赚取些许生活补贴或其他好处,甘愿当“枪手”。

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一、概述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其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不仅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声誉和公信力,也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

深入研究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维护学术生态、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学术研究中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纪律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研究成果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研究的本质,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公信力。

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学术发展,还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人道德观念淡薄、学术态度不端正、急功近利等;客观因素则包括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学术监督机制不健全、学术氛围不浓厚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为了有效应对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引导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避免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和量化指标。

加强学术监督,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惩罚。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创新、交流和合作,为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

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学术监督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学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与表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活动过程中,违反学术规范、违背科学精神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真实性和创新性,也破坏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公信力。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随着中国高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生是国家未来科研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学术不端行为无疑会对整个学术体系造成不良影响。

加强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不仅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更是推动学术诚信建设的迫切需要。

本文将对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浅析,旨在为高校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一、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多种形式。

抄袭是指未标明引用或标注来源的情况下,直接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文字表达。

剽窃是指未经允许擅自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论文,违反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伪造和篡改则是指未经实验或研究数据,就将虚构或篡改成果申报论文等行为。

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诚信,更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整个学术体系的健康发展。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学术压力过大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学术压力,加之导师的要求和支持不同,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诱发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道德意识薄弱也是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高校和学科中,尚未形成浓厚的学术诚信氛围,学术道德意识薄弱,学术不端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约束。

学术规范和制度不健全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些高校不完善的学术管理制度以及逐利的学术评价机制,使得研究生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存在隐性的“灰色地带”,难以形成良好的学术行为习惯。

(一)培养学术道德意识,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在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应当切实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意识和学术规范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课程,举办学术诚信宣传周和学术诚信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念,提高学术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一直是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高校研究生作为学术梯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影响自身的学术声誉,还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治理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们需要明确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剽窃、篡改数据、伪造实验结果、盗用他人成果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对于科学研究的诚信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我们需要找出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现代高等教育的过度竞争导致了学术压力的加大,研究生为了追求博士学位或获得职业发展机会,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提升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学术评价体系的缺陷也是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

如唯论文论、唯硬指标论等评价体系片面追求学术成果的数量和发表论文的刊物等级,忽视了学术诚信和学术质量。

针对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应该从入学阶段开始,既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培养其对学术诚信的重视,又要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还应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普及,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是完善学术评价体制。

学术评价体制的改革应该突破唯论文论、唯硬指标论等评价模式,注重对学术素质和学术贡献的综合评价。

可以引入学术道德评价作为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给予必要的惩罚和警示。

三是加强监督机制。

高校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得到严厉的制度约束和监督。

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监督研究生学术行为的规范和纪律,及时发现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要加强对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审核和抽查,对于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要严肃处理,并公开通报处理结果,形成强烈的震慑力。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也是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关注点。

浅谈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引发的学术不端问题

浅谈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引发的学术不端问题

浅谈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引发的学术不端问题第一篇:浅谈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引发的学术不端问题当今社会,许多研究生毕业之际面临的问题的就是学术论文发表问题。

因为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成功后才能毕业。

但是,研究生要获得学位必须要发表学术论文吗?如果从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含义上回答,答案是:不需要。

那么需要什么?答案是:专业能力。

如今人们太过于关注研究生毕业前的论文发表问题,而忽视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术界中学术不端频频出现。

我们知道,对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很清楚,研究生毕业时需要掌握和具备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

科研包括哪些能力?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选题、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文献阅读、综合分析、学术交流、基金申请、论文撰写等等,及其相关的各种能力。

所以,研究生培养,本质上就是一种训练。

研究生最重要的,最需要看重的,应该是这个培训的过程。

研究生享受和受益终生的也应该是这个培训过程。

走完这个过程,有需要老师扶着走的,有需要老师看着走的,有需要老师领着走的,也有自己知道了方向后独立走的。

路线可能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最后都应该到达“按照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体合格”这个“科研综合能力(素质)”的目的地。

因此,只要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培养计划,走到了这个目的地,就合格了,就应该获得学位。

那么谁来决定研究生是否达到这个目的地了呢?导师和答辩委员会。

有没有标准呢?有,最硬的指标就是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需要在答辩委员会组织的论文答辩会上进行表决,申请学位者在答辩会上进行答辩。

答辩委员会建议是否授予学位,最后由单位(学院、研究所)的学位委员会进行例行审查,再由上一级学位委员会(学校、科学院)进行最后裁决。

是不是很严格的程序啊。

可就是这么严格的程序,今天走样了。

问题出在哪里大家都很清楚。

导师、研究生、答辩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当今似乎都有些问题,所以也都有各自的责任。

浅析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浅析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1章引言自古以来,儒家学派中智、义、礼、仁、信、智的做人之道被中国人奉为生命之道。

“诚信”历来便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人处世的“根本”,在我国被誉为是做人处事的宗旨。

研究生群体目前在我国属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将来必将发展成为我国科研团队当中的主力军,所以对于研究生群体们的学术道德水平考察不容忽视。

与全日制本科阶段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更加体现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培养特点。

但是这可能会导致学院以及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监督力度出现相对弱化的现象。

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群体们,唯有树立一个诚信的人生态度,在诚信的指引之下,去正确的看待问题,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

第2章学术腐败行为2.1 概念界定狭义的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是指研究者在从事学术活动中缺乏对学术讨论、科学研究等领域既定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则与道德约束最起码的尊重与遵循。

2.2 分类学术腐败从广义上来讲,分为三类: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

2.2.1 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在一种相当竞泛的意义上就学术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学风问题与学术舞弊而言的。

具体体现在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或者利用不1正当资源谋取学术利益。

对于研究生而言,单纯的学术腐败并不常见,相反,学术腐败多见于老师或者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行为中。

2.2.2学术不端学术不端主要是指学术从业人员有意识地进行的学术违法违规行为,如抄袭剽窃、实验作假、伪注等,是以违背诚实守信为前提,为了达到学术目的所产生的一系列不正当、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不守信用的动机。

1.2.3学术失范学术失范主要是指学术研究及成果发表中存在的违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学术偏差,如一稿多投、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等。

主要有以下几个现象:(1)学术研究成果不严谨、不规范、没有多大价值;(2)许多低水平的学术重复现象频繁出现;(3)学术成果拼凑现象经常被发现,影响也非常的恶劣;(4)冒名盗用他人研究成果;(5)聘用“枪手”代写论文,自己坐享其成。

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不端

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不端

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不端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问题,尤其在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中更加引人关注。

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学术的严肃性和可信度,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学术不端的定义、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术不端的定义学术不端指的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或研究者违反学术规范、伦理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学术规范涵盖了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发布过程中的诚信行为,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呈现以及论文的创作和发布。

学术不端的定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学术界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演变。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1. 造假行为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中的造假行为主要包括数据伪造、实验结果的捏造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可信度,使得他人难以真实地对待和重复这些研究结果,进而影响整个学术领域的发展。

2. 不当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但有些研究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可能对他人的成果进行不当引用,甚至完全抄袭他人的内容。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削弱了学术界的创新能力。

3. 盲目追求发表数量在学术界,发表论文是评价研究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些研究生可能会盲目追求发表数量,而忽视论文的质量。

这种情况下,学术界就容易出现低质量的论文泛滥问题,影响了整个学术界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三、应对措施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术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观、伦理观和责任感,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2. 建立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界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论文数量,还要注重论文质量的评估。

只有将学术水平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才能避免研究生们为了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

3.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是消除学术不端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多与他人合作、交流思想,可以提高学术研究中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是当前高校管理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科研的公正性和学术的规范性,对于青年学者的成长和高校的学术声誉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诱因分析、治理策略等角度,对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进行浅析。

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主要包括制度缺失、舆论压力、学术环境、个体心态等。

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监督机制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高校在学术论文评审、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管理不善、监管不力的问题,这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温床。

舆论压力对一些研究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方面,研究生为了获得资金、职称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可能会为了“发文章”而不择手段;学术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过于注重SCI论文等指标,导致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学术环境的不健康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

一些高校和学术机构存在着“以发表论文为生存标准”、“英文论文高于一切”的错误观念,这给研究生造成了学术压力,使得他们可能选择不端行为来应对。

个体心态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之一。

一些研究生在学术发展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缺乏足够的抵制力,甚至有些人出于“名利双收”的考虑,敢于冒险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

目前,高校针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导师引导、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等方面。

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建设科研诚信体系等来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导师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术压力和学术竞争,不鼓励和容忍学术不端行为。

高校需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学术道德意识。

通过举办学术道德培训、开展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开展讲座等方式,普及学术道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科研行为。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一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随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不仅损害了高校的教育声誉,也对整个学术界的正常运转产生了负面影响。

治理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完善高校研究生教育体制是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基础。

高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机制,确保招收到的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研究基础。

制定明确严格的学术规范,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习惯规范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行为准则。

对于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措施也要有明确规定,切实维护学术的正常秩序。

加强学术指导和监管也是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提供研究生学术指导工作,帮助研究生培养良好的学术研究素养和方法。

导师要扮演好指导者和监管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研究生的学术发展。

加强对学术成果的评估和审核,建立起一套科学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确保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也是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环节。

高校应该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强调学术诚信和学术正直的重要性。

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邀请有经验和声望的学者分享学术道德经验和案例,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曝光和处理要及时公开,增加公众舆论监督和约束,形成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共识。

加强学术创新能力建设也是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高校应鼓励研究生进行自主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支持,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加强学术团队合作和交流也能够提高学术创新水平,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建立学术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打破学术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规范。

治理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措施。

通过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加强学术指导和监管、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以及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保持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二、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 措施
1、完善制度建设
1、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严格的学术诚信制度:高校和研究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学术诚信规定,明 确什么是抄袭、造假等不端行为,并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还应建立举报 机制,鼓励师生之间互相监督和举报。
1、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监管力度:高校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监管力度,建立 专门的学术诚信监管机构,定期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进行审查和评估。同时,对 于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惩罚。
二、防范措施
1、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1、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对于研究生招生制度,应更加注重考生的学术道德和诚信记录。在考试和面 试环节中,应加强对考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对其学术诚信进行严 格把关。
2、加强培养过程监管
2、加强培养过程监管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学术规范教育体系。学校应组织专门的 学术道德课程,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同时,建立导师与学生 之间的学术诚信契约,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中的责任。
一、背景介绍
一、背景介绍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一个备受的问题。据多项调查研究表明,部分研 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存在抄袭、篡改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不良行为。这种现象不 仅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还对研究生个人发展和社会信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一、背景介绍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部分研究生追求短期利益, 忽视学术道德;有的则由于缺乏学术规范教育和指导,无意中犯了错误;还有的 研究生则受到了不当的科研压力和竞争环境的影响。
懒惰性:部分研究生缺乏学术研究动力,不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 学术研究,因此会选择简单地复制粘贴来拼凑论文。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由于竞争压力和求职压力等各种压力的影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在国内高校中逐渐增多,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着学术规范的建设和学术伦理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科研水平和公信力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分析与治理成为了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种类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1、抄袭行为。

抄袭是指在未获得原著作者授权或未经合法方式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将他人的成果、观点、思想、数据或文字等作为自己的创造性产品予以发布、出版、发表或其他形式的利用。

研究生抄袭行为严重侵犯了著作权,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推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剽窃行为。

指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未能按照学术道德标准进行引用,而是将被引用内容作为自己创新性成果的情况。

借用别人的研究成果不仅是一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在知识交流和学术贡献方面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3、捏造、篡改和伪造数据行为。

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为了证明论点或论文的结论,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诚实的行为,如捏造数据、篡改数据或制造虚假数据等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4、不当引用行为。

学术论文需要参考引用已知的文献,但是研究生在参考引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对文章并没有做出实际的引用或者对于某一段资料做了大量的过多引用。

这种行为是一种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不端行为。

5、对提交论文所违反的学术规范的知情而未报告的行为。

研究生在提交论文的过程中,如果知道自己的论文违反了学术规范,但是没有举报或者是自我反省,那么这种行为也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二、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成因分析1、对学术规范的不了解。

研究生对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有限,并不熟悉各种规范的细节。

2、利益驱动。

研究生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通过一些不端手段可以快速获取文章的发表、奖学金、评职称等各种奖励,利益驱动成为了主要的因素。

(完整版)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完整版)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随着社会媒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一系列的学术不端行为被纷纷爆出,从较早的北大教授“王铭铭剽窃事件”,到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的论文造假,再到今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撤销中国作者的107篇论文。

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风气,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也因此,学术界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讨论和学术规范的重视也日益增长。

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讨论,多集中在学者和导师身上,而较少将目光放在研究生身上。

我国科研事业的重心在高校,研究生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起到最基础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的科研实力。

随着国家出台研究生扩招政策,研究生在培养数量迅速上升的过程中,其培养质量出现了下滑。

部分学生因为科研成果不能满足学校毕业要求或者其他原因采取了学术不端的行为,严重影响可我国未来科研事业的发展。

研究生不同于学者和导师,研究生并不是长期或者终身从事科研工作,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以及科研的道德规范的认知可能有欠缺,其学术不端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作为其中一员,在此就探讨一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指从事学术与科研人员的不良学术行为”,而如何定位“不端”的范畴是评判、惩戒“不端”行为的关键,也是科研工作者自我约束的准绳。

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比较权威的界定是中科院在《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的,科学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具体行为表现在:在学术领域内做虚假的陈述,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损害他人著作权;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如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等;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等。

研究生论文撰写“学术不端”的动机研究[方案]

研究生论文撰写“学术不端”的动机研究[方案]

研究生论文撰写“学术不端”的动机研究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

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

因此,要分析研究生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动机,必须找到研究生群体的目标,进而分析其需要和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

1.研究生阶段的目标。

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群体的目标由低到高依次是:好成绩、评奖评优、顺利毕业和找到好工作。

而这几项目标间存在一定的承接关系:一站式搞定论文·写作·修改·发表·插稿,有了期刊之家网,一次握手,终生相伴!八年历程,谱写信赖!!相遇——相识——相知——相传!解决论文问题有的放矢避免被退稿拒稿可以及时咨询拥有八年论文安排发表从业经历口碑相传叩叩117146538的期刊之家网杨主任拥有丰富的经验与相关知识。

研究生评奖评优是以各科成绩优异为前提的,而毕业后能否找到好工作又是以是否取得双证、读研期间的评奖评优情况、成绩是否优良为基础的。

2.引起论文撰写“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

诱因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

笔者认为引起研究生撰写论文时作出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1)研究生培养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学生多,导师个性化指导少;缺少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创新氛围营造不够,缺少科学研究的创新平台与政策支持。

(2)研究生评价机制过于追求量化标准。

现行的研究生评价体系单调划一,一般以论文或著作所发表的刊物的数量和等级为标准来衡量学术成果的价值。

例如,很多高校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发表一篇省级以上的学术论文,否则不能参加答辩;又如,一些高校评选“校级优秀研究生”规定参选条件必须满足至少发表2篇省级论文等。

(3)就业单位招考政策导向。

研究生毕业多向往高校及其他科研院所,而这些科研院所往往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及等级作为其科研能力的表征,动辄要求在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几篇以上的论文,否则不予录用。

研究生学位论文再发表:高校管理视角与学术不端解析

研究生学位论文再发表:高校管理视角与学术不端解析
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
通过再发表,研究生可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提高论文质量 ,同时锻炼其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增强学术影响力
论文在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后,能够扩大作者及其所在学术机 构的影响力,提升学术地位和声誉。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再发表为研究生提供了与同行学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助于拓 展研究视野和领域,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法》等,增强研究生的法律意识。
建立学术不端惩戒机制
03
对于涉及学术不端的行为,高校应建立严格的惩戒机制,给予
相应的处罚和惩戒。
强化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
1 2
加强研究方法训练
高校应为研究生提供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包 括科研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拓展学术视野
高校应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 动,拓展学术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学术不端典型案例解析
• 案例一:某大学教授论文抄袭被撤稿事件 • 事件经过:该教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被举报抄袭,经过调查证实,论文被撤稿 • 学术不端行为类型:抄袭 • 影响:该教授受到学校和学术界的严厉处罚,声誉严重受损 • 案例二:某医学院教授论文造假被处罚事件 • 事件经过:该教授在多篇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行为,被举报并经调查属实 • 学术不端行为类型:数据造假 • 影响:该教授受到学校和学术界的严厉处罚,声誉严重受损,同时对其他学者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02
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再发 表现状
学位论文再发表的界定
学位论文再发表的定义
指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后,在一定时间内将论文再次发表在学术期刊或会 议上,通常需要经过导师或学术机构的审核和推荐。
学术期刊和会议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社会,许多研究生毕业之际面临的问题的就是学术论文发表问题。

因为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成功后才能毕业。

但是,研究生要获得学位必须要发表学术论文吗?如果从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含义上回答,答案是:不需要。

那么需要什么?答案是:专业能力。

如今人们太过于关注研究生毕业前的论文发表问题,而忽视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术界中学术不端频频出现。

我们知道,对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很清楚,研究生毕业时需要掌握和具备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

科研包括哪些能力?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选题、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文献阅读、综合分析、学术交流、基金申请、论文撰写等等,及其相关的各种能力。

所以,研究生培养,本质上就是一种训练。

研究生最重要的,最需要看重的,应该是这个培训的过程。

研究生享受和受益终生的也应该是这个培训过程。

走完这个过程,有需要老师扶着走的,有需要老师看着走的,有需要老师领着走的,也有自己知道了方向后独立走的。

路线可能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最后都应该到达“按照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体合格”这个“科研综合能力(素质)”的目的地。

因此,只要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培养计划,走到了这个目的地,就合格了,就应该获得学位。

那么谁来决定研究生是否达到这个目的地了呢?导师和答辩委员会。

有没有标准呢?有,最硬的指标就是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需要在答辩委员会组织的论文答辩会上进行表决,申请学位者在答辩会上进行答辩。

答辩委员会建议是否授予学位,最后由单位(学院、研究所)的学位委员会进行例行审查,再由上一级学位委员会(学校、科学院)进行最后裁决。

是不是很严格的程序啊。

可就是这么严格的程序,今天走样了。

问题出在哪里大家都很清楚。

导师、研究生、答辩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当今似乎都有些问题,所以也都有各自的责任。

这些问题太大太多,赶紧打住。

那么,现在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规定研究生要获得学位,除了完成学位论文,达到答辩要求外,还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是否合理呢?按照常规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既然研究生培训的过程和答辩的过程没有按照常规进行,那么一些非常规条件下的非常规规定就有其合理的成分。

这个关系和逻辑清楚了,问题就简单多了。

因此,研究生培养过程不是限制在培养发表论文的能力上,是应该集中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素质)上,当然还有相关的科研伦理和科研规范、科学精神的培养等方面。

所以,正常条件下,是否发表学术论文不应该作为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限制条件,但是研究生能够发表学术论文可是应该掌握和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今天,我看到一篇论文与作者以前发表文章的文字复制在10% 左右(不包括图表)。

编辑与编委是从文章的创新程度的角度对文章给与了评价,并认为可以录用。

尽管重复的是自己的文章,但是还算是重复范围。

剽窃分为观点、思想剽窃和文字剽窃。

一般方法和流程方面的描述也不能要原封不动复制已发表的文献。

涉及结论性或特定条件等不是公知的,如文中“每改变一次壳程进口流量,均维持运行5 分钟左右,待流动稳定后开始采集数据。

当冷热流热平衡误差在3.0% 以内即认为系统达到热平衡,所采集实验数据有效。

”之类的表述,最好标注出处。

在使用以往自己的文献不仅仅涉及署名权问题(这标引可以避免),另外在使用已发表文章的图片时还涉及“图片版式设计权”的问题——所以不要原图使用,如必须使用,建议重新设计——思想可以以标引处理,版式则不能,版式需要许可!所以,不是不得已最好以重新设计来避免违规——这是两部分内容。

尽管是自己的文章——版权部分转让后也可能属于发表文章的期刊出版单位,所以需要慎重!
前两条目的是注意避免学术不端——包括自我剽窃——就是在不标注的情况下使用自己或他人已发表的文献,不仅仅是尊重版权的需要也是对读者和同行的坦诚,否则有误导的嫌疑,标引则是必要的条件。

我们会感觉“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不在乎”,那是理解片面。

文章公开发表以后,进入公共领域就不仅仅是“所有人”自己的事,而是涉及到他人的社会事件。

所以,自我剽窃也有社会危害性!这已经被越来越认可。

"仅仅是论文的署名问题,国内的学术期刊就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前不久被查出的论文抄袭事件,作者之一的某科学家,就以' 不知道被署了名'为说辞,别人也无法查证。

" 其实,署名上的混乱,仅仅是学术不端表现在科技期刊上的"冰山一角"。

学术不端可以分四类,"一是抄袭,二是数据造假,三是不当署名,四是论文拆分"。

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副
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颜帅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利益的驱动。

在此问题上,中科院院士唐守正有切身感受。

"我的学生完成了一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成果还很快推广到了其他领域",但令唐守正不理解的是,这名学生把本来一篇论文就可写完的内容,非要拆成了三篇写。

然而,学生的回答很简单:"以后晋升职称的时候,会要求论文的数量。

"这个回答,让唐守正无言以对,"不能说学生错了,因为这牵扯到很多科研管理和科研评价的问题"。

有一篇3110643181研究生论文球评论文章曾指出,全世界学术不端发生的概率大约为1/200,其中,中国和日本有上升趋势。

"这个数据值得我们注意。

" 唐守正认为,以黄禹锡事件为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但"我们要防止这个现象进一步蔓延。

在管理和评价问题之外,科技期刊本身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审稿环节把关不严的问题"。

以论文署名为例,国外刊物的做法,通常是论文投稿之后期刊编辑部向所有署名作者发一封邮件,让他们确认自己在文章的作者之列,并需要与投稿人确认每个作者对成果的具体贡献,之后才开始进入审稿环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科技期刊在对待论文署名上,"十分含糊,往往资深一点的科学家署名在上面,其实也没作什么贡献",身为《地震学报》中英文版主编的陈运泰认为,如果我国科技期刊能在审稿环节上与国际较好的做法接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科研道德失范的行为"。

在中科院院士王乃彦看来,审稿环节的严格把关,并不会让科技期刊吃亏。

英国一本物理杂志主编所讲的一句话,让王乃彦印象深刻,"要办好科技期刊,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排除那些质量不高的文章,这才能扩大杂志的影响"。

因为,"如果质量不高的文章在这里发表了,那么高质量的文章就再也不会投过来"。

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已居世界第二,正在从论文大国向论文强国发展,但这却与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形成了明显反差。

不久前,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80% 的科学家希望把论文投向国外。

"我们的科技期刊不是世界前几位,应该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术学会部部长沈爱民直言,"我国的科技期刊界要自己动手,自己拿自己' 开刀'。

"如何"开刀"?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需要建立规范,科技期刊要严把质量关。

"现在是海量出版的时代,一篇科技论文要想找到真正的小同行来评议,对于期刊来说,成本很高。

" 唐守正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科技期刊间建立联动制度,使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提高。

加强审稿环节,只是科技期刊应对学术不端的一种措施,沈爱民说:"更深层次的制度建设在于我国整个科技评价指标体系,也就是' 指挥棒'的设计,这是最根本的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

"
学术不端问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与限制要求研究生必须发表论文是有关系的。

但目前宣传和指引的多是“要怎样”而很少指出“不要怎么样”,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行为“容易被界定为学术不端”?多是正面宣传,很少对不端行为进行罗列和界定——画出“红线”。

其实,端与不端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违法是另外一回事),是与社会道德环境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是变化的——原来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不一定以后不认为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