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有人则
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
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可知,研究者叙述历史时具有主观性,故选 A 项;
历史事实不会变,史料的变化是因为记载历史的角度不同而导致的,排除 B 项;评价历史还
B. 不分男女,同等授田
C. 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均田制。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国有制,并未 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均田制下露田不能买卖,桑田可以买卖, 并非严格禁止;B 选项错误,均田制按照男女不同标准分别授田;D 选项错误,均田制下土地 私有和买卖仍然存在,并未使土地兼并问题得到解决。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7.著名学者宿白认为:“北魏的汉化并不是简单地恢复或摹拟汉魏制度,而是加入了新因素 后的一次发展。”北魏政权对汉魏制度的发展有 A. 削弱世家大族,建军功爵制 B. 实行三长制,强化基层控制 C. 打击官场腐败,实行科举制 D. 实行方田均税法,抑制兼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北魏政权对汉魏制度的发展主要是实行三长制,强化基层控制,故 B 正 确;A 项商鞅变法就有了,排除; 科举制是隋朝的,排除 C 项; D 项是宋朝王安石变法的内 容,排除 D 项。
-1-
B. 推行德政 C. 体制创新 D. 人才荟萃 【答案】C 【解析】 【详解】荀子认为秦国官吏、士大夫有古代之风,但并不能说明秦国遵循古礼,故排除 A 项;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而非德政,故排除 B 项;商鞅变法对秦国做 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秦国良好的吏治源于秦国体制的创新,故选 C 项;人才荟萃是秦国体制创新的结果,而不是秦国吏治良好的原因,故排除 D 项。 【点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 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秦国商鞅变法规定:男子成年须与父母别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须出嫁,又规定: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的责任,否则处以极刑。这些规定 A.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 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 C. 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 D. 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父子别居”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从而削弱了贵族 势力,连坐制度对原来的分封贵族也会起到打击作用,故 B 项正确。连坐制度与小农经济的 形成无关,A 项错误。兼并战争的胜利是多种因素结合的结果,故 C 项中的“保障”的说法错 误,故排除。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而不是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D 项错误。 5.均田制是为兴富民之本,俸禄制是为肃明吏治,三长制是为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和加强赋役 征发,礼制改革是为整肃朝仪和加强教化。这主要说明孝文帝改革 A. 基于解决现实问题 B.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C. 接受汉族礼仪规制 D.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2-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目的结合改革的背景相关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基于 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孝文帝改革针对现实问题, 不是汲取历史经验教训;C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接受汉族礼仪规制的内容;D 选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儒家思想对改革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6.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均田制下土地严禁买卖
晋江市养正中学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线上考试---历史) 考试范围:选修一(中外历史改革回眸) 考试时间:90 分钟 年级:高二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 1.顾炎武说:“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 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与此对应的变法措施是 A. 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C. 实行强制分户,改变旧有社会习俗 D. 改革户籍,加强对乡里人口的管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可知反映了个体小 家庭的出现,使“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提及土地制度, A 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改变,未涉及地方管理制度和人口管理制 度,BD 选项排除 2.商鞅认为“一教则下听上”,强调“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因此对民众必须 加强“法治”教育。这主要反映了商鞅 A. 力图建立并维护专制局面 B. 竭力提高民众的法治观念 C. 主张统治者要有民本意识 D. 重视教育和法治的统一性 【答案】A 【解析】 商鞅强调“法令者……为治之本也”,认为必须对民众加强“法治”教育,是达到“一教则 下听上”,即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A 项正确;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民本 意识,排除 C 项;商鞅强调民众守法是为了加强统治,排除 D 项。 3.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敬”“敦敬”“衷信”可谓“古 之吏也”;称赞秦国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士 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主要因为秦国 A. 遵循古礼
-3-
8.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有人则认为,孝
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
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 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
B. 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 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