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讲义—4
公共政策导论讲义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一)公共性与层次性 •公共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 题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公众利 益,确保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公 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发展,从全社会绝大多 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和实施各种行为准则,这就 是它的公共性。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二)合法性与权威性 •合法性: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主 要是指公众对其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公共政策要具 有合法性就必须经过一个合法化的过程,这个过程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政治系统的合法化, 第二部分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二)合法性与权威性 •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指政治系统的输出 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起支配作用的意志,他人愿意 服从或者不得不服从。政策的权威性又是和强制性 并存的,权威性的政策要求所有社会公众都要遵守, 一视同仁,违背它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4.公共问题 · 公共问题(Public Problem)是指具有广泛影响, 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 是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 范畴。 · 政府要管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而尽量不要去干 涉私人性质的问题。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公共政策导论 The Public Policy
•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五位一体”。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整理讲义-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讲义题目一:公共政策的功能(具体政策说明)一、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即指公共政策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机构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公共问题所做出的对社会公众行为的规定和准则,而这一规定和准则不仅是社会公众必须执行和遵守的,而且,由于公共政策的目标本身相对于将发生的行为而言是预设的,具有超前性,从而,通过这一公共政策的强制执行和遵守,将社会公众和社会的发展导向预定的目标。
这样,公共政策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无目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
可以说,公共政策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生活的有序化主要依赖于各种社会公共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也离不开公共政策。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公共政策的影响,没有公共政策的引导,就没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政策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政策导向功能所包含的内容:a、规定目标确定方向。
b、教育指导、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因势利导。
例如先富带动后富政策。
二、控制功能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总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
典型的例子是计划生育政策.三、协调功能协调功能,即指公共政策对包含于社会公共问题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社会的人总是活生生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相应组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
而不同个人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总要发生这样那样的利益冲突,而当这些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矛盾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的公共的问题时,就必须要靠公共权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调节,而公共政策就是一个调节公共问题所包含的利益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总是要考虑人们的公共利益,它所解决的政策问题本身是公共性的。
公共政策第4章第3讲

团体政策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
团体模型的优点:
(1)它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使我们能够窥 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团体竞争中使相互对 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 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 (2)公共政策是团体间力量均衡的结果具有一 定的启示意义。
团体模型的缺点:
第一,它把注意力集中于政策形成过程中那些 重要的能动因素的同时,过分夸大了团体的重要性 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作用。 一个不能充分地接受团体影响的政府是一个专 横霸道的坏政府,一个不能充分地超越团体影响的 政府则是一个弱政府。
( 4 )政策实施产生结果,社会成员作出反应, 重新提出要求和支持,这些信息传回政治系统,执 政者再次作出对策和行动,开始新一轮输出,形成 反馈; (5)反馈并非政策过程的终点,政策过程是政 治系统与环境间持续互动的过程。
系统政策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
系统模型的优点:
( 1 )拓展了政策研究的视野,将政策制定放 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
博弈规则描述了适 用于所有参与者的多种 选择。最简单的形式被 称为二阶矩阵,如图: 方案A
参与者甲 方案A 方案B
参与者乙
甲:结果 乙:结果 甲:结果 乙:结果
甲:结果 乙:结果 甲:结果 乙:结果
方案B
公路挑战的博弈矩阵
参与者甲 直行 转向
直行
参与者乙
转向
甲:-10 乙:-10 甲:+5 乙:-5
二、系统理论: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同样也被应用于公共政策 分析。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指政治系统。政治系统具 有一般系统的全部特征,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公共政策分析讲座

许多
方案
数量有限
数量有限
无限
价值、目标
达成共识
达成共识
未知或冲突
后果
确定或有风险
不确定
不确定
概率
可以计算
不可计算
不可计算
01
全体、区域、特殊
02
受益、受损
03
支持、容忍、反抗
(2)从人的角度
关于我国政策客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1)意识改革
A:参与意识。 B:民主意识。 C:妥协意识。
(2)能力培养
(3)组织建设
——“有序参与”指的是有组织、有秩序地参与。
三、公共政策的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指的是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其一般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方面,在社会环境中又可以划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
1、自然环境
——比较其他环境因素而言,更加长期、宏观和难以改变。
举例——
1、政策问题认定质量低下
(略)
政策规划质量低下之一:相关者没有真实地参与
政策规划质量低下之二:政策方案的可行性程度低
01
目标和执行标准不清晰或者不统一。 不具备执行所需要的理论、技术、资源。 政策方案的合法化程度低。
02
2017
没有有效的监控机制;
01
2018
没有有效的修正机制。
02
01
基本功能:提供预测性研究;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的关键、确定正确的政策目标;设计各种政策文本。 衍生功能:舆论动员、政策执行评估、人才培养、次层次利益表达和综合等。
02
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政策方案。
03
决策子系统。
公共政策讲稿第4讲

3 、封闭的社会生态环境和开放的社会生态环境
中国是典型的陆权国家,是大陆文明,是内陆整体板 块的地理结构。
西欧是典型的海权国家,是海洋文明,是沿海分散零 碎的地理结构。
4、收敛的对外关系和扩张的对外关系
十五世纪前后,中西方航海贸易都开始大 发展。中国曾执西太平洋牛耳。但由于动机不 同,完成世界地理大发现任务的不是航海技术 更娴熟的中国,而是更落后的西欧。
西方人信奉个性高于共性,局部大于整体, 更提倡一孔之见。
二、公共政策的国际环境
(一)、国际政治环境 1、国际机制及其构成
国际机制的本质是提供公共服务、公共安 全和公共决策。
新的国际机制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大国确立起来的。
国际机制盟芽于古希腊时期。
• ①国际政治机制
• 联合国机制、国际维和机制、国际裁军机制、 国际防核武扩散机制等。
公共政策分析
主讲人 高 强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四讲:公共政策的外部环境和约束条件
一、公共政策的国内环境
(一)、社会约束条件 1、就业问题是影响最大且长期起作用的问题 首先:劳动适龄人口居高不下。 其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寻找工作。 再次:现代化本质上是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力。 最后:无法重复西方领土扩张和海外移民的历史。
•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9时25分59秒 Monday, November 09, 2020
•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11.92020年11月9日星 期一9时25分59秒20.11.9
公共政策讲义

第一讲引言•公共政策的类型:多种划分方式,重要的部分是从功能的角度进行的划分,即,distributive, regulatory, self-regulatory and redistributive policies•政策研究的各种路径:系统理论、集团理论、精英理论、制度主义、公共选择理论,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
第二讲方法论基础•什么是事实分析,什么是价值分析?•价值:效率vs. 公平第三讲政府、市场、社会与公共政策•各种途径的特征、优势、缺陷•应当说,课程中所总结的东西很难称得上是什么理论。
因此,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对其没有任何价值。
•本章的价值只在于:它试图提供一种思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理论•作为一种基础,应当掌握,但并不作为本课程的重点第四讲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分类•每种工具的特点及适应何种任务(政策执行部分将讨论工具选择的问题)第五讲政策系统•什么是政策系统•政策(子)系统的结构•联系后面的内容:政策(子)系统的结构与公共政策(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各个方面)有什么关系第六讲政策制定•政策过程的划分、政策制定过程的细分,以及每个阶段面临什么任务•议程建立:系统议程、政府议程及其建立•政策规划: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拟订方案、后果预测、决策几种决策模型:内容和适用情况第七讲政策执行•执行者和执行结构:不同的执行者如何发挥作用、执行者之间的关系(系统的观念)•两种分析政策执行的途径•工具选择问题(应该强调,现有的理论并不完善,许多时候应当针对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第八讲政策评估•概念:各种不同的评估(类型划分:一般意义上的评估与政治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事实层面与价值层面)•不同政策活动者如何参与评估过程•政策评估的一般程序•Policy impact: policy outputs vs. policy outcomes。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讲义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 public polic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编号:授课对象:行政管理学系本科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2.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
3.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技术和操作要领。
4.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自由讨论考评办法:1、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20%2、小论文:20%3、期末考试60%【闭卷考试】学分与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秋季参考书目:1.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3.朱崇实《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4.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5. S.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6.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第四卷第二期(政策研究专刊)8.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19.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绪论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公共政策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性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勾勒公共政策产生、发展轮廓,明确学习方法与意义。
教学要点:1、公共政策学研究“范式”2、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一、学科名称梳理二、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三、公共政策的学科性质四、公共政策学科的理论体系五、公共政策学科的划界第二节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和意义一、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二、学习政策科学的意义思考题:1.如何认识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公共政策讲义

第一节政策主体一、国家公共法权主体1、法律规定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政策决定的基本形式。
中国:我国实行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与西方国家相比,立法机关所拥有的权力更大。
全国人大对权力的行使不够充分。
(党与人大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代表规模;人大代表的错位现象;工作时间的限制;代表的兼职制;政府行政官员所占比例过大。
)税收、人权、社会福利和劳动关系、行政监督权(弹劾总统、财政预算批准、立法否决、立法监督等)、立法等政策是由国会进行的;外交、国防由于美国总统个人制定的,具有总统个人色彩;人大:立法、任命、选举等。
党领导人大,直接民主:公民的总人数必须少,柏拉图的直接民主成员规模是,从国外来说,议员人数超过一千人的只有英国。
2、行政决定是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尤其是那些由行政机关单独作出规制的决定。
美国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
他的决定是通过以下途径做出的,其一是他在那个决策中的嘟嘟安全。
其二是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源源不断汇集到白宫。
(行政国家概念)总统则在白宫建立起制定政策的总统直辖机构。
——行政国家爱(政府在国家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美国总统往往会将两个领域完全交给政府国防、外交,这二者带有鲜明的总统个人色彩。
国会享有立法权、但总统制享有委任立法权①在内阁决策中拥有独断权②)美国总统决策包括这样几种类型:1)总统咨文:(咨文不算公共政策,但决定了国会的议事日程,最终成为国会的正式立法。
)2)立法否决:(议会法案送交总统,总统通过两种方式否决:正规否决——形成正式书面文件进行否决、搁置否决啊/口袋否决——在十天内国会休会,总统不给予国会回应为口袋否决。
但国会可以再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法案,可能性小。
小布什和克林顿总统给国会47次否决,但只有两次再通过,这是总统决策的一种方式,不做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决策。
)3)委托立法:(总统委托立法效率高时间短,党处于紧急状态时,会行使委托立法权)4)外交决策:(美国总统在外交事务处于支配地位,美国总统可以直接递交行政协定,不需要参议院的批准,与法案有同样效力)5)防务政策。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讲义:公共政策基本概念(大师原创珍藏版)

问题:如何控制过度地投放资源?(案例பைடு நூலகம்-5:
Pork Barrel and the U.S. Line-item Veto Act of 1996)
案例1-5
Pork Barrel and the U.S. Line-item Veto Act of 1996
▪ (1) promote the public right-toknow about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Federal regulatory programs and rules;
▪ (2) increas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and
121号文件的出台意在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遭到房地产业 “大佬”们怒气冲冲的抨击。一些人认为央行121号文件使 “房地产业的冬天来了”,还有人说这是“仇富行为”,某 地产商甚至指责央行“有毛病”。
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 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即“国务院18号文件”, 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 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政策所采取的形式来划分:法律、法规、 行政命令、计划和方案等各种形式
按照政策所针对的领域:产业政策、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人口政策、农村和农业政策、环保 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卫生医疗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
con.
按照政策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以及政策的相对重 要性来进行划分 一些政策指导、约束和影响另外一些政策。 元政策: “Policy on how to make policy” (Dror) 基本政策: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 比如,“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 方面政策或具体政策: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而 作出的政策 Meta-policy approach of policy analysis 案例1-1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讲义(发)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一)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 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是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政策研究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政策研究是一门科学。
③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于1956 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③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①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②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③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④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公共政策执行讲义bnjb

维尔达夫斯基和普 瑞斯曼的发现引发 了政策执行研究的 高潮,出现了七八 十年代所谓的政策
执行运动。
三、西方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
1.自上而下的途径; 2.自下而上的途径; 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4.工具选择途径;
……
离问题越近,其 影响问题的能力 就越大——埃尔
莫尔
(2)琼斯(Charles O. Jones )
By implementation we mean those activities directed toward putting a program into effect. Three sets of activities, in particular, are significant:
①Interpretation—the translation of program language into acceptable and feasible directories;
②Organiz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units and methods for putting a program into effect;
张世贤
(5)陈振明
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
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 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 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2.关于政策执行含义的总结
执行主体? 执行客体? 作用对象? 执行目标? ……
3.政策执行的构成要素
2.政策工具研究的进展
1)[英]胡德:《政府的工具》(1983、1986);
2)[美]彼特斯和[荷]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 (1998)
公共政策讲义

今天我们讲的是公共政策,这个是大题目内容很多,我们今天就把我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部分跟大家一起来讨论。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部分,公共政策和政策制订,那么先看看定义。
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指,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需求,采用各种知识和手段,制订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
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这里面内容就很多,那我们今天讲的公共政策主要讲什么呢?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把它规定为什么方面?公共政策其实包括了这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我们共产党制订的政策方针,这个是所谓公共政策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什么呢?我们人大通过的法律。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国务院颁布的法规,国务院总理颁布的法规。
第四个方面是中央各个部位、以及地区性人大通过的法规,国务院各个部委颁布的规章,这是第四的方面。
第五个方面最后一个方面,我的观点就是我们的领导人,当然在全国范围内指的是国家的领导人,在地方上是指的地方的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的讲话,这五个方面都可以看作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等会儿在讨论当中,我们有时候会讲到会是党的政策方针,有时候讲的是人大推动的法律,也有时候讲到的是什么?我们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的讲话,这个都可以看作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那么根据这个定义,我们由此来看看另外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得出几方面的结论呢?第一方面,我们来看看,公共政策是对知识和权力的科学合理运用,没有知识武装的权力和没有权力支持的知识都是软弱无力的。
这个又讲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看没有知识武装的权力,为什么说它是软弱无力的?我们看,政策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门类,哲学、社会科学当中它可能包含了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甚至法学、历史学和生理学,自然科学当中当然包含的范围也很广,它包括了数学、预测学、未来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当然了,它不是这些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学科相关方面知识的综合,所以大家看到这是非常重要性的学科,学科的门类非常丰富,这个是第一个方面。
公共政策讲义:第4、5、6、7、8、9章

第四章政策制定(复习参考教材4、6、11章)⏹对政策制定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
我们在此是指狭义的政策制定。
⏹一般的,政策制定环节包括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政策议程、政策方案的设计与抉择、政策合法化等主要阶段。
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政策始于问题。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就是发现问题和判断问题。
⏹按照Herbert A.Simon的决策理论,无论是领导、管理,还是政策的制定都是一种“解题”(problem-solving)活动。
⏹美国政策学家邓恩特别强调政策问题构建在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问题找准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犯第三类错误: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问题(problem):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问题从性质上可以区分为:私人问题(个人问题、少数人的问题)和社会问题(公共问题)。
例如汽油短缺、贫困等。
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是指社会现状(实际现象)与社会期望(应有现象)之间的差距。
问题超出了个人、少数人的界限,呈现出社会性的特征。
毫无疑问,公共政策问题应当是社会问题(公共问题)。
另外,从抽象意义上,问题可以区分为“初始问题”和“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对于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有着多种界定:安德森:能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因而寻求援助和补偿的某种条件或环境。
张金马:社会问题只有当通过个体与集团的行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并且该问题属于该部门权限,政府又试图采取干预的手段去解决时,才会把它们列入政府议程,此时的问题就成为了政策问题。
邓恩:是还没有实现的,通过公共行动可能追求得到的需要、价值和改进的机会。
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冲突和矛盾,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到政策议程中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备的三个条件: 1、问题具有一定影响深度和广度 2、大多数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3、问题属于政府管辖权限范围内
2、政府(正式)议程
政府议程是指那些引起了政府深切关注,并 在政府议政过程中被提起的公共政策问题。
本质上属于行动议程,表现为研究和处理问 题的实际活动过程。
2、公共政策具有对问题的严格选择性 3、公共政策制定首先要望之间的差距,差距产生社会紧 张。解决问题就是消除紧张状态,最大可能缩小现状与期望之 间的差距。
问题按大类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公共问题。 我们所面临的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千千万万,数不胜数,对 于一个有限政府而言,他不可能依靠政策去解决所有的问题,首 先将私人问题排除在依靠政策解决范围之外。 社会公共问题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公共政策同样不能解决 有社会公共问题,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社会公共问题才能述诸于 政策解决,而述诸于公共政策来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称为公 共政策问题,社会公共问题转为公共政策问题是有条件的。
公共政策概论
主讲教师:赵镇
第二篇 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第一章 公共政策制定
1.1 1.2 1.3 1.4
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议程创立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 公共政策方案合法化
1.1 公共政策问题
一、公共政策问题含义 二、公共政策问题应满足的条件
1、制定公共政策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问题是任何公共政策的起点。
政策议程
公共政 策问题
1.3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
方案规划是政策制定的关键环节。 社会公共问题经过政策议程转化为公 共政策问题后,就进入针对公共政策问题 的方案规划阶段。
1.3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
1.3.1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原则 1.3.2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程序 1.3.3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模式
1.3.1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原则
二、公共政策问题应满足的条件
1、公共政策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公共问题 2、问题已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觉察、发现和认同 3、与既定的社会价值规范和利益相冲突 4、由社会中的团体和个人表达出来(政策诉求) *5、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并且能被列入政府政策议程
1.2 公共政策议程创立
一、公共政策议程含义 二、推动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 三、公共政策议程的创立
1、社会客观公正原则 2、连续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预测性原则 5、信息完备原则 6、兼听原则
1.3.2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程序
一、问题界定 二、目标确立 三、方案设计 四、方案评估 五、方案选择
一、公共政策问题界定
1、公共政策问题确认分析的内容 2、公共政策问题确认分析的过程
1、公共政策问题确认分析的内容
1、进入公众议程的问题并不一定能进入政府议程
社会引起广泛注意,诉求很高,但政府部门因种种原因并未引起关注。
2、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问题未必经过公众议程
社会并未引起关注,政府部门认很重要,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团体(个人)通过“政策诉求”途径 引起政府对问题的重视,进而进入政策议程
基本方式
进入政策议程
公共部门本身感觉到问题重要 而直接将问题提上政策议程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
公共政策议程是指将社会公共问题提上公 共部门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正式决定讨 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过程。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
公共政策议程实际提供了一条社会公共问题转 化 为公共政策问题,进而进入政策过程的通道。
将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提上公共政策议程是解决该 的关键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决策者研究和分析人 员研究的对象,才能通过政策渠道使问题得到解决。
1、公众议程(系统议程) 2、政府议程(正式议程) 两阶段的区别
1、公众(系统)议程
公众议程主要由那些引起社会广泛注意、广 泛进行讨论、公众关心,且属于政府权限范围内 的问题组成。
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表现为众说纷纭。而 正是这种广泛议论,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 使政府注意和认识到这个问题。
1、公众(系统)议程
政策议程形成过程就是社会公共问题有可能得解决 的过程。
哪些社会公共问题更容易进入被提上政府 议事日程——公共政策议程 ?
二、推动政策议程创立的途径
1、政治领袖 2、公共部门自身活动 3、利益团体 4、大众传媒 5、突发事件或危机(抗议、罢工、战争、灾难) 6、国际社会
三、政策议程创立
政策议程创立分两阶段:
被社会上大多数人广泛觉察、发现和认 同
和既定的社会价值规范和利益
列入政府政策相议冲突程
有政策诉求 列入政府政
有政策策诉议程求
和既定社会价值、规范冲突
被广泛觉察、发现和认同
社会公共问题
私人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经被 社会上大多数人所觉察、发现和认同,已经 既定的社会价值规范和利益相冲突,并且由 社会中的团体和个人表达出来(政策诉求)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并且能被列入政府政 策议程范围的社会公共问题。
两种议程区别
二者是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
公众议程仅仅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引起广泛注意和关心, 问题的概念、性质、范围还很模糊的阶段。
政府议程则是政府对问题深切关注,对问题进行分析、界 定、描述,并采取具体措施试图解决的阶段。
两种议程区别
一般情况下,某一社会公共问题先进入公众议程,再进入 政府议论程。但有时:
(1)政策问题的阶段分析 (2)政策问题的领域 (3)政策问题的范围 (4)政策问题解决方式
2、公共政策问题确认分析的过程
(1)思考问题 (2)勾划问题边界的轮廓 (3)建立事实依据 (4)列出目的和目标 (5)明确政策范围 (6)显示潜在的损益 (7)重新内审视问题的表述
二、目标确立
目标确定是政策制定指导方针、是政策执行的方 向,也是政策评估的标准。
退出政策议程
问题
私人 问题
团体(个人)将“客观 存在、广泛觉察、 违背既定价值”的问 题通过“政策诉求”
社会公 基本方式 共问题
公众(系统) 议程
条件
政府(正式) 议程
政府本身感 到问题重要
1、该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广度和深度,引起公众注意; 2、大多数人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3、问题属于政府管辖权限范围内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