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讲义-公共政策
整理讲义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讲义题目一:公共政策的功能(具体政策说明)一、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即指公共政策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机构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公共问题所做出的对社会公众行为的规定和准则,而这一规定和准则不仅是社会公众必须执行和遵守的,而且,由于公共政策的目标本身相对于将发生的行为而言是预设的,具有超前性,从而,通过这一公共政策的强制执行和遵守,将社会公众和社会的发展导向预定的目标。
这样,公共政策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无目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可以说,公共政策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生活的有序化主要依赖于各种社会公共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也离不开公共政策.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公共政策的影响,没有公共政策的引导,就没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政策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政策导向功能所包含的内容:a、规定目标确定方向。
b、教育指导、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因势利导.例如先富带动后富政策.二、控制功能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总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
典型的例子是计划生育政策.三、协调功能协调功能,即指公共政策对包含于社会公共问题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社会的人总是活生生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相应组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而不同个人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总要发生这样那样的利益冲突,而当这些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矛盾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的公共的问题时,就必须要靠公共权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调节,而公共政策就是一个调节公共问题所包含的利益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
因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总是要考虑人们的公共利益,它所解决的政策问题本身是公共性的.实际上,公共政策是人们利益相互作用相互趋近的产物.只考虑少数个人的利益要求,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导论讲义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一)公共性与层次性 •公共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 题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公众利 益,确保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公 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发展,从全社会绝大多 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和实施各种行为准则,这就 是它的公共性。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二)合法性与权威性 •合法性: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主 要是指公众对其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公共政策要具 有合法性就必须经过一个合法化的过程,这个过程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政治系统的合法化, 第二部分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二)合法性与权威性 •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指政治系统的输出 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起支配作用的意志,他人愿意 服从或者不得不服从。政策的权威性又是和强制性 并存的,权威性的政策要求所有社会公众都要遵守, 一视同仁,违背它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4.公共问题 · 公共问题(Public Problem)是指具有广泛影响, 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 是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 范畴。 · 政府要管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而尽量不要去干 涉私人性质的问题。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公共政策导论 The Public Policy
•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五位一体”。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知识章节的整理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1 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冲突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与动态性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形成、提出与分析一公共政策问题有谁提出1政治领袖2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3民意代表4大众传媒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6政府部门本身二公共政策问题分析边界分析法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多角度分析1个人角度2组织角度3技术角度类别分析法1实质的相关性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析分明原因层次分析1可能原因2合理原因3可行原因类比分析法1人的类比2直接类比3符号类比4想象类比头脑风暴又称为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1组建团体2意见产出3意见评估4意见排序假设分析法1确定厉害人关系2呈现假设3评比假设4汇集假设5综合假设第三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1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2政府议程又称为正式议程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按照建立的过程分为1界定议程2规划议程3磋商议程4循环议程按照政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分为实质议程和象征议程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1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主要有四个阶段1创始2说明3扩散4进入1外在创始模型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民主和和平的社会中常见2动员模型属于政府直接常识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不太民主的3内在创始模型属于政府因解决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标在财富和权利高度集中的社会比较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指标和效果。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公共政策讲义
第一讲引言•公共政策的类型:多种划分方式,重要的部分是从功能的角度进行的划分,即,distributive, regulatory, self-regulatory and redistributive policies•政策研究的各种路径:系统理论、集团理论、精英理论、制度主义、公共选择理论,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
第二讲方法论基础•什么是事实分析,什么是价值分析?•价值:效率vs. 公平第三讲政府、市场、社会与公共政策•各种途径的特征、优势、缺陷•应当说,课程中所总结的东西很难称得上是什么理论。
因此,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对其没有任何价值。
•本章的价值只在于:它试图提供一种思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理论•作为一种基础,应当掌握,但并不作为本课程的重点第四讲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分类•每种工具的特点及适应何种任务(政策执行部分将讨论工具选择的问题)第五讲政策系统•什么是政策系统•政策(子)系统的结构•联系后面的内容:政策(子)系统的结构与公共政策(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各个方面)有什么关系第六讲政策制定•政策过程的划分、政策制定过程的细分,以及每个阶段面临什么任务•议程建立:系统议程、政府议程及其建立•政策规划: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拟订方案、后果预测、决策几种决策模型:内容和适用情况第七讲政策执行•执行者和执行结构:不同的执行者如何发挥作用、执行者之间的关系(系统的观念)•两种分析政策执行的途径•工具选择问题(应该强调,现有的理论并不完善,许多时候应当针对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第八讲政策评估•概念:各种不同的评估(类型划分:一般意义上的评估与政治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事实层面与价值层面)•不同政策活动者如何参与评估过程•政策评估的一般程序•Policy impact: policy outputs vs. policy outcomes。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讲义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 public polic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编号:授课对象:行政管理学系本科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2.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
3.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技术和操作要领。
4.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自由讨论考评办法:1、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20%2、小论文:20%3、期末考试60%【闭卷考试】学分与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秋季参考书目:1.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3.朱崇实《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4.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5. S.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6.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第四卷第二期(政策研究专刊)8.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19.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绪论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公共政策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性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勾勒公共政策产生、发展轮廓,明确学习方法与意义。
教学要点:1、公共政策学研究“范式”2、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一、学科名称梳理二、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三、公共政策的学科性质四、公共政策学科的理论体系五、公共政策学科的划界第二节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和意义一、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二、学习政策科学的意义思考题:1.如何认识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公共政策讲义
第一节政策主体一、国家公共法权主体1、法律规定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政策决定的基本形式。
中国:我国实行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与西方国家相比,立法机关所拥有的权力更大。
全国人大对权力的行使不够充分。
(党与人大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代表规模;人大代表的错位现象;工作时间的限制;代表的兼职制;政府行政官员所占比例过大。
)税收、人权、社会福利和劳动关系、行政监督权(弹劾总统、财政预算批准、立法否决、立法监督等)、立法等政策是由国会进行的;外交、国防由于美国总统个人制定的,具有总统个人色彩;人大:立法、任命、选举等。
党领导人大,直接民主:公民的总人数必须少,柏拉图的直接民主成员规模是,从国外来说,议员人数超过一千人的只有英国。
2、行政决定是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尤其是那些由行政机关单独作出规制的决定。
美国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
他的决定是通过以下途径做出的,其一是他在那个决策中的嘟嘟安全。
其二是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源源不断汇集到白宫。
(行政国家概念)总统则在白宫建立起制定政策的总统直辖机构。
——行政国家爱(政府在国家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美国总统往往会将两个领域完全交给政府国防、外交,这二者带有鲜明的总统个人色彩。
国会享有立法权、但总统制享有委任立法权①在内阁决策中拥有独断权②)美国总统决策包括这样几种类型:1)总统咨文:(咨文不算公共政策,但决定了国会的议事日程,最终成为国会的正式立法。
)2)立法否决:(议会法案送交总统,总统通过两种方式否决:正规否决——形成正式书面文件进行否决、搁置否决啊/口袋否决——在十天内国会休会,总统不给予国会回应为口袋否决。
但国会可以再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法案,可能性小。
小布什和克林顿总统给国会47次否决,但只有两次再通过,这是总统决策的一种方式,不做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决策。
)3)委托立法:(总统委托立法效率高时间短,党处于紧急状态时,会行使委托立法权)4)外交决策:(美国总统在外交事务处于支配地位,美国总统可以直接递交行政协定,不需要参议院的批准,与法案有同样效力)5)防务政策。
《公共政策导论》讲义第一章(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政策导论》讲义第一章(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章绪论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政策可以说无所不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我们到医院去看病,会受制于医疗卫生政策;孩子能进入学校读书,受益于国家的教育政策;出门旅行,开车上路,需要遵守交通管理规定;结婚生子不能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政策似乎与我们大家形影不离。
的确,我们非常需要政策。
没有政策的必要干预,就难以保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国,政策一词经常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
如“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旧的住房政策”,“改革公费医疗政策”,等等,我们在说这些话或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如何理解政策一词的含义呢?2000年,辽宁省沈阳市率先实施新的交通管理办法,规定在五种交通事故中行人需负全责,说得直白和通俗一点,这就是所谓“行人违章,撞了白撞”。
继沈阳之后,国内其它一些城市如上海、济南等迅速跟进,相继出台了一些类似的地方交通法规。
1993年10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规定”。
1993年12月1日,该法规正式生效。
在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市政府在1995年5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关于严格限制养犬的规定”。
1999年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出台了一项政策:不论是买新车还是检验1998年1月1日以后上车牌的旧车,都要事先办理一个停车泊位证明,俗称“占地证”。
办“占地证”就意味着每年要交1500元~2000元的占地费用。
当时交管局声明:办“占地证”是为了规范停车秩序,逐步实行一车一位。
这些都是公共政策吗?如果让我们去认识形象、具体的政策,可能每个人都能举出很多的例子,但要把多种具体抽象为一个概念,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有些事物我们很好定义,比如医生、小说家、老师等。
还有些事物我们就很难定义,比如,政治、制度、政策等。
即使容易定义的概念也会发生看法上的分歧,更不用说那些不容易定义的概念了。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讲义(发)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一)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 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是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政策研究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政策研究是一门科学。
③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于1956 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③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①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②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③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④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公共政策课件整理
第一章导论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政策基础。
(2)公共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方法。
(4)公共政策领域。
二、经常引用的主导理论(主要观点、角度,长处、短处)(一)功能过程理论:功能过程理论(重点)情报→建议→规定→援引→实施→评估→终止过时原因:①全,但不一定走完②缺少与外界互动,忽视环境刘圣中P10:将公共政策看做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结合公共政策与政治的关系对公共政策行为进行阶段性和程序化研究。
我们可以了解政策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对政策过程加以分析,从而发现公共政策是如何形成以及政策如何实施、评估和调试等。
(二)政治系统理论:政治系统理论系统(反作用于)输入↑↓输出(作用于)环境优点:动态非静态缺陷:忽视系统内部、决策主体吴闪: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映。
政策过程是一个“输入——转换——输出”的系统过程。
优点:力图对政策过程做出科学说明,把政策过程描述为一个科学化过程。
缺点:⒈并没有描述政策如何在政治系统中产生,这就存在“黑箱操作”的问题。
⒉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并没有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
有关“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提法体现了后行为主义(以阿尔蒙德为代表)的价值取向。
(三)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假设、观点)政府失灵:有限理性;自立最大化官员也是“经济人”官员利益→部门利益→政府利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政治市场:官员“经济人”拿权力来交换利益、财政拨款群众“经济人”拿选票来交换利益、福利政治家“经济人”拿许诺交换选票政治家向官员施加压力,兑现诺言官员向政治家索要拨款和权力缺陷:行为动力不是唯一的,不是完全的“经济人”政府决策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原始化的个人、个人主义,但个人受制度的制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学者詹姆斯·布坎南创建的。
含义: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个体的行为特点和政府的行为特点;研究非市场决策的集体决策;并以人的自利作为出发点,分析个人在政治市场上对不同的决策规则和集体制度的反应(即公共选择问题),以期阐明并构造一个真正能把个人的自利行为导向公共利益的政治秩序。
公共政策讲义(第一章)
公共政策讲义第一章绪论我们生活在各种政策的包围中,改革政策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几年,一系列公共政策出台,2003年,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婚姻登记不需强制婚检和单位介绍信、按需申领个人护照、户籍政策重大改革、个人帐户分储蓄帐户和结算帐户、农村费改税和全面取消农业税、新农村建设、房地产调控政策、汽车强制报废、医疗保障政策、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等,涵盖了从出生到养老,包括上学、就业、退休、养老、医疗、住房、工资、出国、旅游、汽车、保险等。
最近出台了哪些新政策法规?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春节铁路公路车票不涨价,燃放烟花爆竹“禁改限”政策,年收入超过12万元申报纳税,交通法规修改,经济适用房申请排队政策,利率政策,股权分置和股市调控政策等。
汉口一家企业利用民政福利企业优惠政策“合理避税”,应该如何认识和解决?如何学习《公共政策》?重点:学习方法+考试方法、主观题最有效率的技巧。
根据考试的重点,学习分3大块内容:1)认识和理解公共政策,包括绪论、政策组成各要素、政策分析模型理论;2)政策过程与政策周期,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内容;3)具体、实际的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典型公共政策案例、事例分析。
关注时事和政策实践。
总课程为期三天半,最后半天将抽出一部分时间做总复习。
就一些特定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分析讨论:a、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b、KTV包房收取歌曲版权费;c、房地产调控政策、医疗改革政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d、交通安全法、交强险、强制报废、治理超载超限等汽车和交管新政策;e、城市拆迁补偿问题;f、个人申报纳税问题;g、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发展;h、计划生育与富豪、明星超生问题;i、其他政策问题。
第二章公共政策概述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一)政策内涵与政策本质定义公共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公共政策讲义
今天我们讲的是公共政策,这个是大题目内容很多,我们今天就把我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部分跟大家一起来讨论。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部分,公共政策和政策制订,那么先看看定义。
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指,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需求,采用各种知识和手段,制订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
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这里面内容就很多,那我们今天讲的公共政策主要讲什么呢?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把它规定为什么方面?公共政策其实包括了这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我们共产党制订的政策方针,这个是所谓公共政策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什么呢?我们人大通过的法律。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国务院颁布的法规,国务院总理颁布的法规。
第四个方面是中央各个部位、以及地区性人大通过的法规,国务院各个部委颁布的规章,这是第四的方面。
第五个方面最后一个方面,我的观点就是我们的领导人,当然在全国范围内指的是国家的领导人,在地方上是指的地方的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的讲话,这五个方面都可以看作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等会儿在讨论当中,我们有时候会讲到会是党的政策方针,有时候讲的是人大推动的法律,也有时候讲到的是什么?我们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的讲话,这个都可以看作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那么根据这个定义,我们由此来看看另外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得出几方面的结论呢?第一方面,我们来看看,公共政策是对知识和权力的科学合理运用,没有知识武装的权力和没有权力支持的知识都是软弱无力的。
这个又讲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看没有知识武装的权力,为什么说它是软弱无力的?我们看,政策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门类,哲学、社会科学当中它可能包含了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甚至法学、历史学和生理学,自然科学当中当然包含的范围也很广,它包括了数学、预测学、未来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当然了,它不是这些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学科相关方面知识的综合,所以大家看到这是非常重要性的学科,学科的门类非常丰富,这个是第一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讲义题目一:公共政策的功能(具体政策说明)一、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即指公共政策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机构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公共问题所做出的对社会公众行为的规定和准则,而这一规定和准则不仅是社会公众必须执行和遵守的,而且,由于公共政策的目标本身相对于将发生的行为而言是预设的,具有超前性,从而,通过这一公共政策的强制执行和遵守,将社会公众和社会的发展导向预定的目标。
这样,公共政策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无目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
可以说,公共政策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生活的有序化主要依赖于各种社会公共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也离不开公共政策。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公共政策的影响,没有公共政策的引导,就没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政策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政策导向功能所包含的内容:a、规定目标确定方向。
b、教育指导、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因势利导。
例如先富带动后富政策。
二、控制功能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总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
典型的例子是计划生育政策。
三、协调功能协调功能,即指公共政策对包含于社会公共问题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社会的人总是活生生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相应组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
而不同个人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总要发生这样那样的利益冲突,而当这些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矛盾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的公共的问题时,就必须要靠公共权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调节,而公共政策就是一个调节公共问题所包含的利益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
因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总是要考虑人们的公共利益,它所解决的政策问题本身是公共性的。
实际上,公共政策是人们利益相互作用相互趋近的产物。
只考虑少数个人的利益要求,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公共政策。
例如民族政策、民主党派政策四、分配功能分配功能,即指公共政策能将社会的公共利益按一定的标准对一定的对象进行分割,这是公共政策本质最集中而典型的表现。
实际上,公共政策在一定层面上通过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能对社会矛盾进行调节,根本上正是站在一定的立场上,用强制性的政策来调整了现实的社会利益关系,从而调节的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
通常,当利益冲突引起矛盾进而导致特定的公共政策出台后,随着这一公共政策付诸实际,必然是一部分人获得利益,另一部分人未获得利益;或者一部分人获得了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可能不仅没有增加利益,反而减少了原有的利益。
一般来说,作为立足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基点上,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为了减少社会成员的利益磨擦和冲突,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发挥利益分配的作用。
五、象征功能政策的象征功能是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
它仅仅在于影响公众的看法、观念或思想意识。
例如我国推广的普通话政策,关于国旗、国徽的政策等题目二:某一政策为例分析其政策系统(主体、客体、环境)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具体政策)一、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1234为官方的政策活动者,567为非官方政策活动者)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立法机关是政策主题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2.行政机关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执行,政府效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行政领导尤其是总统。
在我国,政府作为管理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政党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政策主体中的一种核心力量。
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执政党的政策。
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它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中起着主导作用。
4.司法机关作为国家或政府组成部分的司法机关,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也是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之一。
在美国,司法机关(法院)能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而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判例对经济政策(财产所有权、合同、企业、劳动关系等)和社会政策(如福利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影响。
法院不仅参与政策制定,而且在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规定政府不能做什么,而且规定政府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以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在我国,司法机关也在政策过程中起到某些类似的作用,它也是我国政策主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5.利益团体所谓利益集团,就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并意识到这些共同利益的人的组合”。
(阿尔蒙德)“利益集团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它是以经济利益目的相联系的一种无形组织。
所谓利益集团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彼此认同,有着共同或基本一直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的目的。
因此他们往往有共同的主张和愿望,使自己的利益得以维持或扩大。
”(厉以宁)利益团体是基于某种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态度或者是某种职业和行业而形成的正式、非正式团体和群体等社会组织,其目的在于建议、维持、增进共同利益和共同态度所蕴涵的行为模式;其职责是履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作为最高目标。
利益集团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即如何表达自身利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表达利益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参与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有:(1)通过本团体在各种代表机构中的代表人物,就某个政策问题向政府陈述意见,提出建议或提案(2)通过社会舆论表达本团体对某个问题的观点或见解,力图说服政府采纳;(3)对社会规范价值重新加以界定;(4)用现有法规、制度上的规定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某种特殊、紧急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一个团体单独或几个团体联合向政府施加某种压力。
利益团体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团体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成员多少、声望大小、财力厚薄、组织强弱、领导力高低、内部凝聚力状况以及运用策略的情形等诸多因素。
利益团体影响公共决策的方式主要有游说、宣传、捐款、抗议等。
6.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能及时反映社会所发生的公共问题,同时,其传播的信息是对政策信息和政策问题进行选择、整理、淘汰、处理,经过层次加工和处理后,再提供给公众的。
大众传播的直接性、迅速性和广泛性使它能够为政策制定创造良好的公众支持环境,从而扩大政策诉求群体,提高政策问题的认知程度。
大众传播媒介的“焦点效应”,可以形成强烈的政策舆论压力,促使决策系统接收来自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大众传播媒介是连接政府与社会的中介,可以扩大公众对政策制定的参与程度,使分散的公众公开表达自己的诉求。
7.公民(选民)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径有:(1)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主权,如对宪法的修订、领导人的选举、基本国策或重要的地方性政策采取直接投票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2)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制定或修改并执行公共政策。
(3)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去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4)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者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5)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二、政策客体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1.社会问题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是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或政策问题。
社会问题分类:(1)过失性社会问题和结构性社会问题。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并由此基础上产生的贫困问题。
除了贫困问题,还有由民族歧视和种族偏见所引发的民族矛盾;(2)实质性社会问题和程序性社会问题。
实质性问题涉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实际后果(如言论自由、环境污染等);程序性问题则与政府如何组织和如何采取行动。
(3)按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将政策问题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2.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来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三、政策研究组织1.官方思想库这类思想库通常隶属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带有明确的官方色彩,反映了政府一定的态度、立场和感兴趣的问题。
它们直接研究政策问题,为决策提供咨询。
2.半官方思想库一是政府通过投资和资助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把它们纳入为政府服务的轨道。
二是政府通过和思想库签订合同,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是与政府部门对口挂钩的思想库,为政府部门提供研究咨询服务。
3.民间思想库民间思想库是民间发起,得到基金会和企业资助,为国家机构及其长官服务的政策研究机构。
最大特点是独立性和客观性。
优势:社会性,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4.跨国思想库由世界各国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政策科学家组成,以研究人类全球问题为主的思想库。
如,罗马俱乐部。
跨国思想库以研究课题为目标,不为任何国家、政党利益服务,只关心全人类的利益和人类未来为宗旨。
四、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1.自然环境一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条件、山川河流、矿产资源等。
2.社会环境a.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经济势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
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b.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1)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体制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C.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人们对有关政治方面的信仰、理论、感情、情绪、评价和态度等历史和现实的综合。
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政治意识(2)政治价值观(3)政治理想d 国际环境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四、政策系统运行环节a 政策制定b 政策执行c 政策评估d 政策监控e 政策终结问题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具体政策)二、公共政策问题的构成条件公共政策认同社会问题并使之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条件是:⑴属于政府管辖权限内的事务;⑵属于政府能够管辖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