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土地:土地是地球表面特定地段,由气候、土壤、水文、地貌、地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活动和结果等要素所组成的,内部存在大量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流通,空间连续,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一个自然和社会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内涵?
(1)土地是地球表面的特定区域;(2)土地是一个自然和社会经济综合体;(3)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连续实体;(4)土地是一个历史综合体;(5)土地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3、土地的特性?
(1)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的二重性;(2)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特性;(3)作为资产的特性;(4)土地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
4、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采用一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等的经营活动。
5、土地利用分类: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方式、结构和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划分或归并。
6、土地利用与分类的原则?
(1)要根据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进行土地利用分类;(2)土地利用分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3)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具有鲜明的实用性;(4)土地利用类型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
7、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1)1980年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2)198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3)1989年的城镇地籍调查的城镇土地分类系统;
(4)2004年提出的全国土地城乡统一分类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8、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过程。
9、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
土地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生产力。
10、土地评价的原则?
(1)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2)针对性原则;(3)因地制宜原则;(4)合理确定投入水平原则;(5)合理确定单宜性与多宜性原则;(6)可持续利用原则。
11、土地评价的方法:(1)直接法;(2)间接法(归类法、数值法/参数法)。
12、土地评价的分类?(了解)
(1)按评价研究内容分类: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环境评价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按评价对象分类: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的评价;
(3)按评价方法分类: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
(4)按评价的时间特性分类: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
第三章
1、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土地利用的目标,针对某几种特定土地及土地构成要素的要求,评价土地对所设定的土地利用要求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
2、土地潜力评价和适宜性评价:核心:对土地资源自然质量的评价。
分类:概要性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综合性土地适宜性评价。
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步骤(熟悉)?
(1)评价系统的选择与制定;(2)评价单元的划分;(3)参评因素的选取;(4)参评因素
质量分值的量化;(5)参评因素综合分值计算与适宜性等级的划分。
4、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概况。
3个分类系统的框架
(1)美国农业部潜力分级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2)FAO《土地评价纲要》评价系统:适宜纲、适宜级、适宜亚级、适宜单元
(3)《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评价体系:①土地潜力区②土地适宜类③土地质量等:宜农土地、宜林土地、宜牧土地④土地限制型:无限制(o)、水文与排水限制(w)、土壤盐碱化限制(s)、有效土层厚度限制(l)、土壤质地限制(m)、基岩裸露限制(b)、地形坡度限制(p)、土壤侵蚀限制(e)、水分限制(r)、温度限制(t)。
⑤土地资源单位
5、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对象的基本空间单位。
评价单元的划分的原则:综合与主导性相结合原则、主导因素差异原则、针对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地块法、网格法、叠置法、多边形法。
最常用多边形法。
6、影响土地适宜性的主要因素: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文与水文地质状况、环境质量状况、农业生产条件、区位条件。
7、参评因素选取的一般原则:影响性原则、空间变异性原则、稳定性和可获取性原则。
8、参评因素的指标分值量化
9、适宜性等级的初步划分的方法:等间距法、数轴法、总分频率曲线法。
第五章(计算题)
1、农用地的特点?
(1)农用地是自然和人类劳动的联合产品;
(2)农用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
(3)农用地具有生态脆弱性;
(4)农用地较易转化为非农用地,但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却很困难;
(5)与非农用地相比,农用地开发与资产运行所需资金少,但用地规模一般较大。
2、农用地分等:通过计算得到农用地资源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分别对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综合等别进行评价和划分。
各等别指数计算公式如下:(掌握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光温生产潜力×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值×产量比系数
利用等指数=自然质量等指数×土地利用系数
农用地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土地经济系数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综合分析原则、分层控制原则、主导因素原则、收益差异原则、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4、农用地分等的主要步骤和技术流程?P107
第六章
1、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因素法、修正法、样地法。
步骤:
2、农用地定级的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土地收益差异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3、定级因素因子分值的计算,点状线状面状P130
第七章
1、农用地价格的基本特点?
(1)以其收益能力作为价格基础;(2)价格评估困难;(3)价格具有不确定性;(4)农用地价格水平是其他用地价格的基础。
2、农用地估价的基本原则?
预期收益原则、替代原则、报酬递增递减原则、贡献原则、合理有效利用原则、变动原则、供需原则。
3、收益还原法:是以土地收益价格为依据,将待估农用地在未来某些年预期的纯收益,以一定的还原利率还原成估价期日价格的一种方法。
计算
4、市场比较法:根据替代原则,参照邻近地区条件相同或相近地块的若干个农用地交易案例,对交易案例成交价格进行修正得到待估农用地的比准价格,然后采用简单算数平均法或加权算数平均法、中位数法和众数法计算得出待估农用地价格的一种方法。
计算
5、成本逼近法:是以未利用土地开发或废弃土地复垦为农用地所耗费的各项客观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增值收益,并进行各种修正来确定农用地价格的一种方法。
计算:
6、剩余法:在预计开发完成后农用地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预计的正常开发成本及有关专业费用、利息、利润和税收等,以价格余额来估算待估农用地价格的方法
计算
6、基准低价:
注:土地价格是时点价格。
7、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的建立(上调幅度、下调幅度、表格)P149
第十一章
1、生态安全: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整体水平的反应。
两层含义:①生态系统自身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②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受损害,其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特点:整体性、综合性、不可逆性、长期性、全球性
2、土地生态安全: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或少受威胁与破坏的健康、平衡状态。
(不知道对不对)
两重含义:①土地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其生态功能是否受到损害;②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否安全,以及土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3、土地安全:指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始终处于一种有效供给状态,即在动态上满足当代人和未来世代人发展的需要。
4、土地资源安全概念:一国的土地资源出现威胁、破坏土地资源安全可靠和经济有效供给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情况时,能够进行有效防御的状态
土地资源安全的含义?
(1)数量安全含义,即土地资源量要充裕;
(2)质量安全含义,即维持土地资源具有长期、持续和稳定生产能力的土地资源质量;(3)结构安全含义,即指土地资源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4)均衡的含义,包括土地资源分布的地区均衡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分配均衡两方面;(5)目标含义,即土地资源安全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资源数量供给的稳定、质量供给的稳定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多样性,保证土地资源供给的地区均衡和人群均衡。
5、土地生态安全的特征?
(1)保障供给;
(2)土地生态安全的收益具有代际转移性;
(3)土地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
(4)土地生态安全具有可持续性;
(5)土地资源不安全的影响具有广泛性。
6、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管理因素、科技因素、自然因素、灾害因素
7、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安全预警、生态安全监控和生态安全政策等基本内容。
其中生态安全评价是各项研究的基础。
8、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7、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框架P225 图11.3
8、评价标准构建的原则?
可计量性原则、先进性与应用性原则、地域性原则。
第十三章
1、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将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2、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和环境资产的跨代配置基础上,逐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承载力,既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又要使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与土地的合理保护和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当代和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追求最佳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
科学性与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尺度:时间尺度、空间尺度。
5、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步骤?
第一阶段是问题辨识阶段;第二阶段是方案制定阶段;第三阶段是实时监测阶段。
6、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层次五个准则。
P270
四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分目标层、指标层。
五个准则:土地生产性准则、生产稳定性准则、资源保护性准则、经济可行性准则、社会可接受性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