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质量评价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验法
2.等差法
首先应按不同地区(丘陵、山区、平原等)把土地评价 因子对于土地质量作用大小依次排列,称为作用序列,然 后按照等差原则分配权重,使两个相邻因子的权重相差一 个公差(d)。公差(d)可按等差级数公差计算公式求得, 即
d an a1 n 1
式中an为末项,a1为首项,n为项数。计算时假设an=0, a1=100,带入公式计算公差,所得公差d为负值。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按其评价对象可分为农业用地生 产潜力评价与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评价。按土地利用状 况分为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 评价。
(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和理 论计算法。
1.经验公式法
(1)迈阿密模型: 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 生物生产量,公式为:
第六章 土地质量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土地质量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农用地定级 城市土地定级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土地生态足迹评价
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
一、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 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所表现出来的优良
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 土地质量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
采用网格方法确定土地评价单元:该方法
的优点是简单,问题是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获取 因难,成果的应用也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 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 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 划的基本依据。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即针对一定的用途或方式进行土 地适宜性评价。 永续利用原则: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或利用方式 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在永续利用条件下的适宜性。 效益原则:即土地利用所获取的收益与其投入 相比应是有利可图的。 因地制宜原则:即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与 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进行评定。 综合性原则:即全面考虑土地的自然与经济经 济属性,通过综合分析,多方面比较来进行评 定。 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既要评定 土地当前的适宜性,也要对进行土地改良后的 潜在适宜性进行评定。
综合评分法 即
n
S j Fij Wi i 1
式中,Sj—单j元的土地总分值,Fij—j单元的i因素分值i=1,2,3……n Wi—i因素的权重,n—因素数目
第五节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一)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概述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 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 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所以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 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能力的评价。它不仅涉及到气 候要素的生产潜力,而且也包括土壤生产潜力和其它 要素的生产潜力。
β1、 β2…… βn为回归系数。 依据回归系数标准化公式计算标准回归系数为:
β/1、 β/2…… β/n,再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可比
权重:
/
Wi
i / 100% i
水稻用地 土地用途(水稻 )
水稻用地评价因子
1.有机质(x1) 2.非毛细管孔隙(x2) 3.土壤质地(x3) 4.排水能力(x4) 5.水源保证度(x5) 6.地面高程(x6)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
纲
级
亚级
单元
纲:表示适宜性种类。 级:表示在纲内的适 亚级:表示级内的限 单元:表示级内限制
宜程度。
制性因素种类。
性因素的微小差异。
(以中等适宜为例)
适宜纲(S)
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勉强适宜(S3)
S2m:表示水的限制 S2o:表示通气性差 S2n:表示养分状况差 S2e:表示抗侵蚀差 S2w:表示土壤耕性差 S2v:表示扎根条件差 等
W3=10.4
<4 1 4-6 2 6-8 3 8-10 4
W4=25.3
<4 1 4-6 2 6-8 3 8-10 4
W5=17.2
15.2∷12.0 1 11.9∷9.0 2 8.9∷5.8 3 5.7∷25 4
W6=18.0
评价权数
评价 指数
甲地块(评价单元)
15.1 x 3 14.0 x 2 10.4 x 3 25.3 x 4 17.2 x 3 18.0 x 2
S2e-1 S2e-2 分别表示 S2e 亚级内 可以区分两种抗侵蚀 能力。
不适宜纲(N)
暂时不适宜(N1) 永久不适宜(N2)
N1m: N1me: 等
四、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和内容
五、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一)基本方法
一般常用指数法,也就是综合定量的方法,它可 以将定性比较转化为定量比较,将不同的计量单位转化 为同一的计量单位(或无单位),将多目标转化为综合 的单目标,再根据其数值加以综合评价。
四、土地质量评价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评价不能脱离土地具体用途或
利用方式。只有针对具体的用途或方式才有意 义。
持续性原则:土地的适宜性是指长期、持续
利用下的适宜性。要注意用途改变后对土地生 态条件的影响,避免短期行为。
因地制宜原则:土地评价中,土地利用种类
的提出,必须考虑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综合性原则:适宜性评价涉及到各行各业对
3.基本设施状况(C) 1)基础设施完善度 2)公用设施完备度
4.环境条件(D) 1)局部气候差异 2)地形 3)土壤 4)水资源
权重
( 特尔菲法)
0.2-0.4
0.1-0.3
0.1-0.3
0.03-0.2
评价单元
10m× 10m 方格
因素作用方式 点——线——面
定级方法
(商服中心) (交通) (环境)
第三节 农用地定级
农用地定级(农用地定级规程)
因素 因子
1.自然因素 1)局部气候差异 2)地形 3)土壤 4)水资源
权重,特尔菲法
2.经济因素 1)基础设施 2)耕地便利条件 3)土地利用状况
3.区位因素 1)区位条件 2)交通条件
评价单元 三图叠置(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 评价方法 因素法,修正法,样地法 定级方法 加权求和法(综合指数法)
(2)光温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是采用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 利用光能和温度条件可能获得的产量。
(3)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是在实际存在的气候条件下,采用先 进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技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太阳 辐射、温度、降水)所能获得的产量,它是旱地作物 的产量上限。
(4)农业自然生产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力
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是在大田条件下的现实生产力, 是在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行土壤肥力因子订正。
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 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 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质量评价必须针对某种特定用途。 科学的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二、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
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分类:耕地评价、林地
评价、牧业用地评价、园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估、 旅游用地评估等
❖ 各类用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评价:说明其适宜开发 的方向、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行用地结构调整 的可能性。
❖ 土地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评价:估计土地经营 好坏,以及可供挖掘的潜力。
❖ 提出改良或消除障碍因素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 综上,土地质量评价是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 区等提供依据,以便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 土地资源。
wi
pi 100% pi
(三)标准回归系数法 回归系数法的实质是在土地质量(Y)与土地
评价因子(X)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将评价因子的标 准回归系数作为其权重。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Y 0 1x1 2 x2 n xn
式中,Y为应变量(土地质量),
x1 、x2 ……xn 为自变量(评价因子),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
❖ 根据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规定,土 地按照适宜用途可分为多宜性(如一块土地 适宜农林牧等用途,又适宜建筑用途)、双 宜性(只适宜两种用途)、单宜性(只适宜 一种用途)和不宜性(不适宜任何用途)。 按照土地适宜某种用途的程度分为高度适宜 (s1)、中等适宜(s2)、临界适宜(s3)和 不适宜(n)。
(1)光合生产潜力
根据光合理论计算可能获得的产量,公式为:
Y=0.154Q,式中Y—光合生产潜力(克/平方米·日),Q— 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焦耳/平方厘米)。
光合生产潜力在目前大田生产条件下是达不到的,只 有在植物的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的控制条件下方能实 现,因此光合生产潜力是作物产量的上限。
乙地 3.0 2.0 3.0 2.0 1.0 1.0 15.1 14.0 10.4 25.3 17.2 18.0 45.3 28.0 31.2 50.6 17.2 18.0 190.30
级别划分
分数
级别
500-400
1级
400-300
2级
300-200
3级
200-100
4级
100以下
5级
武汉市耕地适宜性评价成果图
n
Hi W j fij i 1
式中,Hi—单元i土地总分值 wj—j因素权重 fij—i单元因素分值
第四节 城市土地定级
市地质量评价(城镇土地定级估价) 城镇土地定级(城镇土地定级规程)
方面 因素
1.商服繁华程度(A) 1)商服繁华影响度
2.交通条件(B) 1)道路通达度 2)公交便揭度 3)对外交通便利度
0.85-1.60 1 1.61-2.35 2 2.36-3.10 3 3.11-3.85 4
W1=15.1
7.0-4.23 1 4.24-5.75 2 5.76-7.28 3 7.29-8.80 4
W2=14.0
36.4-29.7 1 29.6-22.7 2 22.8-15.8 3 15.7-8.7 4
X1=3.0 X2=4.5 X3=20 x4=9 x5=8 x6=10
=280.65
乙地块(评价单元)
15.1 x 3 14.0 x 2 10.4 x 3 25.3 x 2 17.2 x 1 18.0 x 1
=190.3
X1=2.5 X2=5.3 X3=18.3 x4=6 x5=2 x6=12
水稻用地评级表
评价单元
评价指数
x1
x2
x3
x4
x5
x6
w1
指标权重
w2
w3
w4
w5
综合指数
综合指 标数 级别
w6
x1w1 x2w2 x3w3 x4w4 x5w5 x6w6 ∑xjwj
甲地 3.0 2.0 3.0 3.5 3.0 2.0 15.1 14.0 10.4 25.3 17.2 18.0 45.3 28.0 31.2 88.55 51.6 36.0 280.65
温度生产潜力模型( )Y
1
3000 e1.3150.119t
降水生产潜力模型( )Y 3000 1 e0.000664 p
式中,Y—生物生产量(克/平方米·年),t—年 平均温度(℃),p—年降水量(mm)。
❖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 ❖ (3)格思纳-里思模型
2.理论计算法
土地生产潜力是由光、热、水、养分等土地肥力因子 与作物本身的光合作用过程形成的,因此可将土地生产 潜力分为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 和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土地的不同要求以及土壤、气候等自然和经济 多方面的知识。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客观地做出 评价,增强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评价单元的选择
以土壤图的图斑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利用
土壤普查资料,节省大量调查工作量。但是缺乏 明显的界线,往往和权属界线不一致。
以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评价单元:根据
自然地块(地段)或耕作规划单元以及种植地段等 划分土地评价单元,是常用的方法。
具体的说,应用指数法进行评价,就是先对每个 项目打分,再把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项目的分数加总乘 以权重以求得综合评价分数,最后据以评价土地质量等 级。
由于评价因子的权重不同,指数计算时分为等权和 不等权两种情况。
(二)确定权重的方法 一般来讲,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经验法(或称为
特尔斐法)、等差法、标准回归系数法等。
按主要参评项目指标体系分类 :
✓ 土地自然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 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等。
✓ 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国民经济评价、土地农业经 济评价、土地单项或综合经济评价等。
按评价的方法分类:土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三、土地质量评价的目的
面向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质量评价目的:
❖ 已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需要调整的土地数量、 分布和调整利用方向。
第六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2.等差法
首先应按不同地区(丘陵、山区、平原等)把土地评价 因子对于土地质量作用大小依次排列,称为作用序列,然 后按照等差原则分配权重,使两个相邻因子的权重相差一 个公差(d)。公差(d)可按等差级数公差计算公式求得, 即
d an a1 n 1
式中an为末项,a1为首项,n为项数。计算时假设an=0, a1=100,带入公式计算公差,所得公差d为负值。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按其评价对象可分为农业用地生 产潜力评价与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评价。按土地利用状 况分为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 评价。
(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和理 论计算法。
1.经验公式法
(1)迈阿密模型: 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 生物生产量,公式为:
第六章 土地质量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土地质量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农用地定级 城市土地定级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土地生态足迹评价
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
一、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 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所表现出来的优良
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 土地质量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
采用网格方法确定土地评价单元:该方法
的优点是简单,问题是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获取 因难,成果的应用也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 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 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 划的基本依据。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即针对一定的用途或方式进行土 地适宜性评价。 永续利用原则: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或利用方式 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在永续利用条件下的适宜性。 效益原则:即土地利用所获取的收益与其投入 相比应是有利可图的。 因地制宜原则:即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与 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进行评定。 综合性原则:即全面考虑土地的自然与经济经 济属性,通过综合分析,多方面比较来进行评 定。 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既要评定 土地当前的适宜性,也要对进行土地改良后的 潜在适宜性进行评定。
综合评分法 即
n
S j Fij Wi i 1
式中,Sj—单j元的土地总分值,Fij—j单元的i因素分值i=1,2,3……n Wi—i因素的权重,n—因素数目
第五节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一)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概述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 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 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所以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 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能力的评价。它不仅涉及到气 候要素的生产潜力,而且也包括土壤生产潜力和其它 要素的生产潜力。
β1、 β2…… βn为回归系数。 依据回归系数标准化公式计算标准回归系数为:
β/1、 β/2…… β/n,再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可比
权重:
/
Wi
i / 100% i
水稻用地 土地用途(水稻 )
水稻用地评价因子
1.有机质(x1) 2.非毛细管孔隙(x2) 3.土壤质地(x3) 4.排水能力(x4) 5.水源保证度(x5) 6.地面高程(x6)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
纲
级
亚级
单元
纲:表示适宜性种类。 级:表示在纲内的适 亚级:表示级内的限 单元:表示级内限制
宜程度。
制性因素种类。
性因素的微小差异。
(以中等适宜为例)
适宜纲(S)
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勉强适宜(S3)
S2m:表示水的限制 S2o:表示通气性差 S2n:表示养分状况差 S2e:表示抗侵蚀差 S2w:表示土壤耕性差 S2v:表示扎根条件差 等
W3=10.4
<4 1 4-6 2 6-8 3 8-10 4
W4=25.3
<4 1 4-6 2 6-8 3 8-10 4
W5=17.2
15.2∷12.0 1 11.9∷9.0 2 8.9∷5.8 3 5.7∷25 4
W6=18.0
评价权数
评价 指数
甲地块(评价单元)
15.1 x 3 14.0 x 2 10.4 x 3 25.3 x 4 17.2 x 3 18.0 x 2
S2e-1 S2e-2 分别表示 S2e 亚级内 可以区分两种抗侵蚀 能力。
不适宜纲(N)
暂时不适宜(N1) 永久不适宜(N2)
N1m: N1me: 等
四、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和内容
五、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一)基本方法
一般常用指数法,也就是综合定量的方法,它可 以将定性比较转化为定量比较,将不同的计量单位转化 为同一的计量单位(或无单位),将多目标转化为综合 的单目标,再根据其数值加以综合评价。
四、土地质量评价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评价不能脱离土地具体用途或
利用方式。只有针对具体的用途或方式才有意 义。
持续性原则:土地的适宜性是指长期、持续
利用下的适宜性。要注意用途改变后对土地生 态条件的影响,避免短期行为。
因地制宜原则:土地评价中,土地利用种类
的提出,必须考虑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综合性原则:适宜性评价涉及到各行各业对
3.基本设施状况(C) 1)基础设施完善度 2)公用设施完备度
4.环境条件(D) 1)局部气候差异 2)地形 3)土壤 4)水资源
权重
( 特尔菲法)
0.2-0.4
0.1-0.3
0.1-0.3
0.03-0.2
评价单元
10m× 10m 方格
因素作用方式 点——线——面
定级方法
(商服中心) (交通) (环境)
第三节 农用地定级
农用地定级(农用地定级规程)
因素 因子
1.自然因素 1)局部气候差异 2)地形 3)土壤 4)水资源
权重,特尔菲法
2.经济因素 1)基础设施 2)耕地便利条件 3)土地利用状况
3.区位因素 1)区位条件 2)交通条件
评价单元 三图叠置(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 评价方法 因素法,修正法,样地法 定级方法 加权求和法(综合指数法)
(2)光温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是采用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 利用光能和温度条件可能获得的产量。
(3)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是在实际存在的气候条件下,采用先 进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技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太阳 辐射、温度、降水)所能获得的产量,它是旱地作物 的产量上限。
(4)农业自然生产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力
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是在大田条件下的现实生产力, 是在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行土壤肥力因子订正。
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 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 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质量评价必须针对某种特定用途。 科学的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二、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
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分类:耕地评价、林地
评价、牧业用地评价、园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估、 旅游用地评估等
❖ 各类用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评价:说明其适宜开发 的方向、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行用地结构调整 的可能性。
❖ 土地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评价:估计土地经营 好坏,以及可供挖掘的潜力。
❖ 提出改良或消除障碍因素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 综上,土地质量评价是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 区等提供依据,以便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 土地资源。
wi
pi 100% pi
(三)标准回归系数法 回归系数法的实质是在土地质量(Y)与土地
评价因子(X)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将评价因子的标 准回归系数作为其权重。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Y 0 1x1 2 x2 n xn
式中,Y为应变量(土地质量),
x1 、x2 ……xn 为自变量(评价因子),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
❖ 根据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规定,土 地按照适宜用途可分为多宜性(如一块土地 适宜农林牧等用途,又适宜建筑用途)、双 宜性(只适宜两种用途)、单宜性(只适宜 一种用途)和不宜性(不适宜任何用途)。 按照土地适宜某种用途的程度分为高度适宜 (s1)、中等适宜(s2)、临界适宜(s3)和 不适宜(n)。
(1)光合生产潜力
根据光合理论计算可能获得的产量,公式为:
Y=0.154Q,式中Y—光合生产潜力(克/平方米·日),Q— 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焦耳/平方厘米)。
光合生产潜力在目前大田生产条件下是达不到的,只 有在植物的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的控制条件下方能实 现,因此光合生产潜力是作物产量的上限。
乙地 3.0 2.0 3.0 2.0 1.0 1.0 15.1 14.0 10.4 25.3 17.2 18.0 45.3 28.0 31.2 50.6 17.2 18.0 190.30
级别划分
分数
级别
500-400
1级
400-300
2级
300-200
3级
200-100
4级
100以下
5级
武汉市耕地适宜性评价成果图
n
Hi W j fij i 1
式中,Hi—单元i土地总分值 wj—j因素权重 fij—i单元因素分值
第四节 城市土地定级
市地质量评价(城镇土地定级估价) 城镇土地定级(城镇土地定级规程)
方面 因素
1.商服繁华程度(A) 1)商服繁华影响度
2.交通条件(B) 1)道路通达度 2)公交便揭度 3)对外交通便利度
0.85-1.60 1 1.61-2.35 2 2.36-3.10 3 3.11-3.85 4
W1=15.1
7.0-4.23 1 4.24-5.75 2 5.76-7.28 3 7.29-8.80 4
W2=14.0
36.4-29.7 1 29.6-22.7 2 22.8-15.8 3 15.7-8.7 4
X1=3.0 X2=4.5 X3=20 x4=9 x5=8 x6=10
=280.65
乙地块(评价单元)
15.1 x 3 14.0 x 2 10.4 x 3 25.3 x 2 17.2 x 1 18.0 x 1
=190.3
X1=2.5 X2=5.3 X3=18.3 x4=6 x5=2 x6=12
水稻用地评级表
评价单元
评价指数
x1
x2
x3
x4
x5
x6
w1
指标权重
w2
w3
w4
w5
综合指数
综合指 标数 级别
w6
x1w1 x2w2 x3w3 x4w4 x5w5 x6w6 ∑xjwj
甲地 3.0 2.0 3.0 3.5 3.0 2.0 15.1 14.0 10.4 25.3 17.2 18.0 45.3 28.0 31.2 88.55 51.6 36.0 280.65
温度生产潜力模型( )Y
1
3000 e1.3150.119t
降水生产潜力模型( )Y 3000 1 e0.000664 p
式中,Y—生物生产量(克/平方米·年),t—年 平均温度(℃),p—年降水量(mm)。
❖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 ❖ (3)格思纳-里思模型
2.理论计算法
土地生产潜力是由光、热、水、养分等土地肥力因子 与作物本身的光合作用过程形成的,因此可将土地生产 潜力分为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 和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土地的不同要求以及土壤、气候等自然和经济 多方面的知识。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客观地做出 评价,增强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评价单元的选择
以土壤图的图斑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利用
土壤普查资料,节省大量调查工作量。但是缺乏 明显的界线,往往和权属界线不一致。
以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评价单元:根据
自然地块(地段)或耕作规划单元以及种植地段等 划分土地评价单元,是常用的方法。
具体的说,应用指数法进行评价,就是先对每个 项目打分,再把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项目的分数加总乘 以权重以求得综合评价分数,最后据以评价土地质量等 级。
由于评价因子的权重不同,指数计算时分为等权和 不等权两种情况。
(二)确定权重的方法 一般来讲,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经验法(或称为
特尔斐法)、等差法、标准回归系数法等。
按主要参评项目指标体系分类 :
✓ 土地自然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 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等。
✓ 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国民经济评价、土地农业经 济评价、土地单项或综合经济评价等。
按评价的方法分类:土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三、土地质量评价的目的
面向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质量评价目的:
❖ 已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需要调整的土地数量、 分布和调整利用方向。
第六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