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题1.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B )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B.朝政混乱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D.宦官专权2.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A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3.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B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B.提出“均田免赋”C.不得侵占民房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4.导致明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 )A.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B.宦官专权C.连年天灾D.阶级矛盾激化5.推翻明朝统治的是(B )A.吴三桂领导的叛军B.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C.努尔哈赤领导的金军D.皇太极领导的清军6.皇太极继位后,改族名为满洲的时间是(C )A. 1635年B. 1636年C. 1644年D. 1616年7.明末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均田免赋”主要是针对的下列哪项的(C )A.宦官专权B.官员贪赃枉法C.兼并土地,赋税沉重D.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8.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在绝望中自缢,他是 (C )A.明太祖B.明成祖C.崇祯帝D.努尔哈赤9.清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B )A.1626年,努尔哈赤B.1636年,皇太极C.1638年,多尔衮D.1644年,李自成10.与后金和清朝的关系最为类似的一组是(C )A.西晋与东晋 B.北宋与南宋C.契丹与辽朝 D.蒙古与元朝11.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军将领是(B )A.李自成B.吴三桂C.戚继光D.皇太极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么黄雀应该是(D )A.西晋B.唐朝C.明朝D.清朝1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是(C )①西夏②元③明④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明朝的灭亡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原因B.经过C.结果D.影响2.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 )A.陕西北部B.河南中部C.四川地区D.东北地区3.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描述的是老百姓对明末起义军的欢迎与支持。

“闯王”指的是( )A.陈胜B.吴广C.张献忠D.李自成5.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占领了西北、华北,成为各地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建立起___政权( )A.大顺B.张楚C.西夏D.大元6.李自成建立政权的地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 )A.北京B.南京C.西安D.洛阳7.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这里所说的“明军将领”是( )A.张献忠B.吴三桂C.努尔哈赤D.皇太极8.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蒙古族B.党项族C.契丹族D.女真族9.1635年,(____)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后金为清。

( )A.忽必烈B.努尔哈赤C.康熙D.皇太极10.清兵入关的“关”是指( )A.嘉峪关B.玉门关C.函谷关D.山海关11.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 )A.16世纪40年代B.16世纪60年代C.17世纪40年代D.17世纪60年代12.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摘自《杨文弱先生集》材料二(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12分)1. (1分)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A . 皇帝疏于朝政,宦官专权B .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C . 财政匮乏,政府因而不断加派赋税D . 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灾荒2. (1分) (2020八上·南宫开学考) 明朝灭亡的标志是()A .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 . 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C . 清军进人山海关D . 清朝迁都北京3. (1分) (2020七下·雄县期末) 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A . 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B .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C . 不得侵占民房D . 提出“均田免赋”4. (1分) (2020八上·长春开学考) 1644年,率起义军攻进北京城的是()A . 张角B . 陈胜C . 黄巢D . 李自成5. (1分)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②都曾经定都在北京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6. (1分)(2017·包河模拟)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阶段发展特征,下列对应错误的选项是()A .B .C .D .7. (1分)在中国古代史上,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A . 北魏、东魏B . 辽、西夏C . 后金、元D . 金、后金8. (1分) (2018七下·昌图期末) 明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 . 张献忠B . 安禄山C . 李自成D . 吴三桂9. (1分) (2020七下·西乡期末) 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是()A . 努尔哈赤B . 皇太极C . 阿骨打D . 忽必烈10. (1分)三(5)班学生对中国古代三个大一统时期(秦汉、隋唐、元明清)进行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 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B . 唐朝完善科举制C .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D . 清朝设立宣政院11. (1分) (2020八上·南宫开学考) 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性封建王朝有两个,其中满族建立的是()A . 清B . 隋C . 唐D . 元12. (1分) (2020七下·孝义月考) 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不到两天就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后练习-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后练习-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图是《流民图》的一部分,造成明朝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 )A.朝政混乱B.土地兼并严重C.宦官专权D.地方势力混乱2.“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

”这里论述的是( )A.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B.明朝灭亡的结果C.清朝统一全国的背景D.清朝建立的原因3.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A. 规定严明军纪B.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C. 严谨侵占民房D.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4.某同学在阅读课本是对“均田免赋、1644年、大顺政权、明朝灭亡”进行了圈画,通过上述重点内容的提示,可以判断该同学阅读的章节是( )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5.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下列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勇善战,人称“李闯王”B.提出“杀富济贫”的口号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D.攻入北京,推翻大明王朝6.满洲族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亮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

该民族曾建立过“中原王朝”有( )①辽朝②金朝③元朝④清朝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7.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

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所属民族分别为( )A.鲜卑族、女真族B.匈奴族、藏族C.契丹族、党项族D.蒙古族、满族8.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建立时间和第一位皇帝是( )A.1616年、努尔哈赤B.1271年、忽必烈C.1636年、皇太极D.1644年、李自成9.明朝灭亡以后,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的将领是( )A.吴三桂B.努尔哈赤C.皇太极D.郑成功10.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A.隋朝和唐朝B.北宋和南宋C.契丹和辽D.蒙古和元朝11.明朝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

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题一、单选题1.明朝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种种原因使它逐步走向覆亡。

“种种原因”包括()①政治的日益腐败②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③国家财政危机深重④阶级矛盾尖锐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②③④2.努尔哈赤的事迹包括()①统一女真各部②改族名为满洲③建立后金④改国号为清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③④3.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其中, 建立后金政权的是()A. 阿骨打B. 阿保机C. 铁木真D. 努尔哈赤4.下列关于李自成起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爆发于陕西北部B.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C. 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D. 推翻了明朝的统治5.1644年,①率领军队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的明朝末帝是②()A. ①黄巢②天启帝B. ①李自成②崇祯帝C. ①李自成②建文帝D. ①黄巢②建文帝6.小王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明末清初的相关史料,请你按时间顺序为他重新排列一下()①崇祯自缢②李自成建立大顺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④皇太极改国号A. ③①②④B. ③④②①C. 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7.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建立了后金政权()A. 皇太极B. 努尔哈赤C. 阿骨打D. 阿保机8.“他很幸运,不仅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而且还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

”文中的“他”是( )A. 阿骨打B. 努尔哈赤C. 成吉思汗D. 忽必烈9.明朝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种种原因使它逐步走向覆亡。

“种种原因”包括()①政治日益腐败②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增强③土地兼并严重④阶级矛盾尖锐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10.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和他进人中原后提出的哪一个口号有密切的关系()A.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B. 均田免赋C.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历史学家郭沫若这样评价李自成:“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的一位伟大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歌谣出现在()A.唐朝末年B.元朝末年C.明朝末年D.清朝前期2 .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A.藩镇割据B.五代十国C.宋金对峙D.明清易代3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一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元末农民起义D.李自成起义4 .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宣告覆亡。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吴三桂B.李自成C.皇太极D.努尔哈赤5 .清朝的建立者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多尔衮D.康熙帝6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述材料中“农民军”的统一指挥者是A.安禄山B.施耐庵C.黄巢D.李自成7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其主要原因是8 .某同学制作了“朝代更替表”,其中空框处分别是陶州I→∣I一》I五代十国IT辽「夏可一》I IfA.秦朝元朝B.秦朝清朝C.唐朝元朝D.唐朝清朝9 .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这主要表现为()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的范围非常大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10 .土地和赋税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11 .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①回族②满洲③党项族④蒙古族⑤契丹族A.@@B.③④C.②③④D.①⑤12 .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8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A.朝政日趋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C.农民负担加重D.地方势力混战2.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C.攻入北京城,推翻明王朝D.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大金政权3.下列各项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B.反映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C.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的办法D.提出摧毁封建上地所有制4.明末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说道:“宁( 远)锦(州)之溃,北边精锐几尽,而中州寇祸正张、上意亦欲以金币姑缓北兵,专力平寇。

”文中的“北兵”是指()A.后金军队B.蒙古军队C倭寇D.李自成起义军5,下图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为防御匈双军队侵扰而建B.为防止女真人南下而建C.张赛出西域时由此出关D.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摘自《杨文弱先生集》材料二(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 摘自《豫变纪略》材料三远近饥民荷旗而往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摘自《豫变纪略)清回答:(1) 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朝后期的什么社会问题?(2) 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B 4.A 5.D二、非选择题6.(1) 明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

( 2)意义:“均田免赋”的口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和减轻封建剥削的愿望,起义军赢得农民的拥护,从而迅速发展壮大。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1.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智慧,下列哪些历史事件能够体现出图片中的智慧结论?()C.清军入关、开元盛世D.明朝的灭亡、贞观之治2.“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诉材料反映的是()A.黄巾起义B.大泽乡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3.“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

三月……十八日,进占外城。

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陈桥驿兵变D.李自成起义4.下列图片中①①①①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秦、汉、唐、元B.唐、北宋、元、明C.唐、南宋、元、清D.唐、北宋、南宋、清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共进京赶考,不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李自成。

这是因为李自成曾经A.推翻了明王朝B.攻占北京却又被迫放弃北京C.攻占北京却又拱手让给清王朝D.建立大顺政权都城没有设在北京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①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①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①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明末流行一首民谣:“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反映了()A.广大农民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B.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C.各级官吏对民众进行百般盘剥D.明末民族矛盾异常尖锐8.清初名臣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含答案)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1、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 )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B.朝政混乱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地D.宦官专权2、李⾃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地所有制的是(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B.提出“均⽥免赋”C.不得侵占民房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3、明末农民起义提出的⼝号“均⽥免赋”主要是针对的下列哪项的( )A.宦官专权B.官员贪赃枉法C.兼并⼟地,赋税沉重D.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4、李⾃成率领起义军进⼈中原后,提出的⽃争⼝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苍天已死,黄天当⽴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D.均⽥免赋5、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①实⾏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②都曾经定都在北京③结束分裂局⾯实现⼤⼀统④由少数民族建⽴的政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导致明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政治腐败,⼟地兼并严重B.宦官专权C.连年天灾D.阶级⽭盾激化7、在中国的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过统⼀全国的封建王朝( )A.藏族、回族B.蒙古族、⼥真族C.党项族、契丹族D.壮族、维吾尔族8、他是明朝最后⼀个帝王,在绝望中⾃缢,他是 ( )A.明太祖B.明成祖C.崇祯帝D.努尔哈⾚9、驻守重镇⼭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关的明军将领是( )A.李⾃成B.吴三桂C.戚继光D.皇太极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成⽐作螳螂,把明朝⽐作蝉,那么黄雀应该是( )A.西晋B.唐朝C.明朝D.清朝11.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A.清太祖努尔哈⾚B.清太宗皇太极C.清世祖福临D.清圣祖⽞烨12、明末农民起义⾸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①连年发⽣⼤旱②庄稼颗粒⽆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都欢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20部编)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20部编)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20部编)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结党营私,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A.社会经济明显发展B.政治清明C.百姓富裕D.大量农民流离失所2 . 清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3 . 下列属于明朝末期国势衰落的表现是()①土地兼并严重②农民大量逃亡③对清作战连年失利④东北满族势力崛起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句描写的繁荣富庶景象是什么时期()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玄宗时期5 . 明末农民战争首先爆发的地区是()A.辽东B.山西C.河南D.陕北6 . 下列局面和大明王朝中后期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③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 .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把女真族名改为:A.回族B.满族C.满洲D.党项8 . 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符合史实的是A.唐玄宗在欣赏戏曲《牡丹亭》B.康熙在临摹董其昌的书法作品C.文成公主带着《农政全书》等书籍入藏D.皇太极在北京紫禁城与大臣议政9 . 在中国古代史上,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A.北魏、东魏B.辽、西夏C.后金、元D.金、后金10 . 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堂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堂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如果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套用在历史现象中,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比作“螳螂”把明政权比作“蝉”,那么,这里的“黄雀”应该指的是( )A.辽B.元C.明D.清2.下图,两个“变”是哪一人物所为(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成吉思汗D.吴三桂3.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

据此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天灾不断B.政治腐败C.土地兼并D.法纪松弛4.某班同学开展有关李自成起义内容的学习,下表内容属于该起义爆发( )A.背景B.经过C.性质D.影响5.下面三幅绘画作品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明朝( )A.灭亡的原因B.统治者的奢侈生活C.著名英雄人物D.百姓流离失所6.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君主多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掠夺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

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A.政治日益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C.农民起义频发D.遭遇连年灾荒7.“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明末民众愿意“开了城门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A.闯王治军严明,人数众多B.闯王军队战斗力十分强悍C.明朝流民众多,匪患横行D.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8.“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推翻了明朝的统治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D.李自成兵败北京城9.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前总督陕西余应桂上言:“贼众号百万,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请调天下镇将,如左良玉、吴三桂并高杰、唐通……齐赴军前,会师真保之间……赐以尚方,悬公侯之赏,以鼓励之,庶贼可灭也。

”材料中的“贼”( )A.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C.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配土地的口号D.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10.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最终失败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清兵力量强大;有的认为是因为大顺军入京后腐败,领导人骄傲自满;有的认为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存在失误;有的认为是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形成满汉地主阶级共同对付起义军。

七年级历史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人教)同步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人教)同步训练及答案

《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明末民通“朝求升,符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中的“闯王”是指()A. 陈胜B. 张献忠C. 黄巢D. 李自成2.下列关于如图人物说法错误的是()A.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B. 建立大西政权C. 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D. 是农民起义的领袖3.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统治的是()A. 吴三桂B. 李自成C. 努尔哈赤D. 皇太极4.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驻守山海关降清的明朝将领是()A. 多尔衮B. 皇太极C. 吴三桂D. 努尔哈赤5.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B. 连年混战C. 国力强盛D. 社会安定6.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A.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B. 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D. 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7.“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

”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

文中的“他”是()A. 忽必烈B. 努尔哈赤C. 成吉思汗D. 康熙8.明朝灭亡的原因有()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农民起义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9.“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描述的是老百姓对“闯王”的欢迎、支持,明朝百姓要“开了城门迎闯王”的原因是()①提出了“均田免粮”和“平买平卖”的口号;②打开官府的粮仓金库,放粮发钱,救济饥民;③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交战;④“闯王”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军。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10.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 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11.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名改为()A. 回族B. 满族C. 满洲D. 党项12.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康熙帝D. 乾隆帝二、材料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1. 明代中后期的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其中,有一位皇帝在位48年,竟然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这位奇葩的皇帝是( )A.明神宗B.明武宗C.明熹宗D.崇祯皇帝2.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3.明末爆发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原因包括( )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赋税沉重④遭遇天灾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4. 明末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 )A.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B.宦官专权,打击忠臣C.明朝刑法严酷D.君王昏乱,奸臣当道5.下列对明朝灭亡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B.努尔哈赤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C.清军入关,攻陷北京,明朝灭亡D.外戚夺权,明朝灭亡6.大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下列对这一朝代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蒙古族建立B.建立者是皇太极C.最早的国号是金D.都城后来迁到北京7.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李自成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政权,其主要原因有( )①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人民拥护②严明的军纪③起义军英勇作战④清兵入关灭亡明朝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女真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是今天满族的前身。

历史上,女真族曾经建立的政权有( )①辽②金③后金④清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 明朝灭亡和后金改国号为清的时间分别是()A.1664年、1635年B.1644年、1635年C.1664年、1636年D.1644年、1636年10.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②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③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后金④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A.③②①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①②③④11.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②山海关大战③建立大顺政权④攻入北京,推翻明朝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12.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鳌拜D.康熙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同步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同步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1.下面是明代《流民图》(局部),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 ( )A.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B.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C.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D.弘扬中华传统艺术2. 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②土地兼并严重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⑤以李自成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3.《国榷》载:“挨肩膀,等闯王,闯王来,三年不上粮。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4.下表为不同史籍中有关李自成起义的记述。

据此可知起义军主张( )出处记述《李自成传》“免粮”“迎闯王,不纳《明史》粮”《明书》“三不征(粮)”A.赈济灾民B.平买平卖C.严明军纪D.减免赋税5.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总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统一女真各部,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A.阿骨打B.忽必烈C.努尔哈赤D.皇太极6.右图中的变化与哪一人物有关(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D.雍正7.右图所示为郭沫若所著《甲申三百年祭》,此书回顾了甲申年灭亡的明政权与李自成政权。

李自成政权是被哪个民族灭亡的( )A.契丹族B.蒙古族C.藏族D.满洲8.在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

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农民进行斗争,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材料二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参加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

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

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

”由此可推断()A. 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B. 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C. 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D. 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2.据史书记载,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

这说明()A. 明朝皇帝疏于朝政B.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C. 明朝大臣结党营私D. 明朝机构瘫痪3.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具体表现在()①宦官专权②奸臣当道③藩王割据④土地兼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A. 陕西北部B. 河南中部C. 四川地区D. 东北地区5.明末民通“朝求升,符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这里的“闯王”是指( )A. 陈胜B. 吴广C. 张献忠D. 李自成6.“左图右史”这一传统说法,说明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B. 清军入关推翻明朝C. 明末农民起义的进军路线D. 张献忠农民军推翻明朝7.明末的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 君王昏乱,奸臣当道B. 宦官专权,打击忠臣C. 明朝刑法严酷D.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8.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C. 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9.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其根本原因是()A. 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B. 广大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C. 均田免赋促使农民加入起义军D. 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的目的10.1644年,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习题卷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习题卷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卷(含答案)

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
1.(2016 春•峄城区期末)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 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鳌拜 D.康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建立.
【解答】清朝,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1616 年建 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定都赫图阿拉.1619 年统一女真各部.1635 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 号为清.1644 年,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击败明末农民军,进占北京, 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
二、填空题
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1、1616 年,_______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1635 年,_______改 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 1636 年改国号金为清。
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A 6B 7D 8A 9B 10C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满洲兴起和清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杰 出首领,他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 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了后金政权。故选 D。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建立元朝与清朝的少数民 族题干信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得知:明朝是由汉族建立的,而西夏建立的党项政 权没有统一过全国,只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女真族建立的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又统一过全 国。故选 C。 二、填空题 11、努尔哈赤;皇太极。 【解析】 本题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 握满旋建立清朝的历程。清朝,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1616 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 年统一女真各部。1635 年,皇太极改女真伪笔 名为满洲。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 年,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击败明末 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统治长达270多年的明王朝最终灭亡于()A.政治腐败B.民族矛盾C.外敌入侵D.李自成起义2.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号是()A.“均田免赋”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兵民合一”D.“均贫富,等贵贱”3. 明朝后期,造成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A.地方官员相互混战B.皇帝大多不务正业C.官僚地主兼并土地D.陕北一带连年大旱4. 他是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从小喜欢读《三国演义》等书,长大后,足智多谋,武艺超群,被朝廷任命为建州卫的军事长官,加封龙虎将军。

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他统一了女真各部。

他是()A.阿骨打B.成吉思汗C.努尔哈赤D.皇太极5. 明朝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它逐步走向覆亡。

导致它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藩镇割据和军事专制B.自然灾害连绵不断C.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D.底层民众灾难深重6.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其根本原因是A.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B.农民觉悟性高,拥护起义军C.陕西北部一带连年自然灾害D.“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7.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了什么口号?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均田免赋C.约法三章D.反清复明8. 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获得广大农民的拥护,部队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与一个重要的口号息息相关,这个口号是()A.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D.均田免赋9. 李自成农民军建立大顺政权的时间是()A.1627年B.1636年C.1643年D.1644年10. 如图是动作武侠电影《闯王李自成》的海报。

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获得广大农民的拥护,部队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与一个重要口号的提出息息相关,这个口号是()A.“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D.“均田免赋”11. 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衣民颗粒无收,官府征赋如故,阶级矛盾尖锐。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测试(有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测试(有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1644年4月,崇祯帝在紫禁城北万岁山自缢,其直接原因是()A.李自成攻北京B.吴三桂引清入关C.政治腐朽D.明朝走向灭亡2.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A.“均田免赋”B.“替天行道”C.“洗涤朝廷”D.“高筑墙,广积粮”3.“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一在流传甚广的欢迎农民起义军的民谣,歌谣中的“闯王”指的是()A.黄巢B.朱温C.钱镠D.李自成4.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宣告覆亡。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吴三桂B.李自成C.皇太极D.努尔哈赤5.长篇小说《李自成》自出版以来,广受欢迎。

小说中李自成提出的口号是()A.三年免征,一民不杀B.平买平卖C.均田免赋D.替天行道6.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却使其逐步走向灭亡。

下列各项,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A.皇帝沉迷享乐B.大臣结党营私C.葡萄牙侵略澳门D.朝廷不断加税7.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C.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D.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8.下图人物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其中却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

这反映明朝中后期()A.繁荣与开发并存B.政权分立C.政治腐败D.经济高速发展9.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结束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B.反映了农民渴望减租免税的愿望C.动摇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D.有效抑制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的局面10.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中,建立大顺政权的是()A.高迎祥B.李自成C.张献忠D.吴三桂11.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描述的是老百姓对“闯王”的欢迎、支持,明朝百姓要“开了城门迎闯王”的原因是()
①提出了“均田免粮”和“平买平卖”的口号;
②打开官府的粮仓金库,放粮发钱,救济饥民;
③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交战;
④“闯王”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B.提出“均田免赋”
C.不得侵占民房
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
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B.朝政混乱
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
D.宦官专权
4.下列关于如图人物说法错误的是()
A.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
B. 建立大西政权
C. 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 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5.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
B. 连年混战
C. 国力强盛
D. 社会安定
6.明朝灭亡的原因有()
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农民起义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

”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

文中的“他”是()
A. 忽必烈
B. 努尔哈赤
C. 成吉思汗
D. 康熙
8.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康熙帝
D. 乾隆帝
9.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名改为()
A. 回族
B. 满族
C. 满洲
D. 党项
10.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 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二非选择题
1.政治腐败:明代________,政治日益________。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如__________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当时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________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皇帝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满洲兴起
(1)兴起: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________不断发展壮大。

(2)建国:1616年,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
________。

4.清朝建立:努尔哈赤死后,________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________;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5.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________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引自《绥寇纪略》
材料三“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


——引自《明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怎样的背景?
(2)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
(3)你认为“闯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导致“闯王”走向失败、清军人关的主要战役
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BBBB ABBCB
二非选择题
1.中后期腐败明神宗
2.中央
3.女真族努尔哈赤后金
4.皇太极满洲清
5.吴三桂山海关
6.(1)17世纪明末农民起义。

(2)李自成。

因为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1644年率领农民军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山海关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