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合集下载

小儿发作性睡病怎样治疗?

小儿发作性睡病怎样治疗?

小儿发作性睡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发作性睡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发作性睡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发作性睡病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适当选用中枢兴奋剂或拟发感神经药物,如哌甲酯(哌甲脂片)5~10mg/次,1~2次/d,或反苯环丙胺(硫酸苯丙胺)5~10mg/次,2次/d,或麻黄碱12.5~25mg/次,1~2次/d,均于上午和中午各服1次。

伴有猝倒发作者可用盐酸丙米嗪15~25mg/次,2~3次/d,有一定疗效。

此外,喝咖啡饮料也有助益。

由于本病征发病年龄在10~20岁,上述治疗药物的剂量,是指10岁以上接近成人患儿的剂量,若发病年龄较小则须按年龄或体重、体表面积计算用量。

*2、预后
本病征本身并不会危及生命,但常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特别要注意发作时发生意外伤害和事故。

大多病程很长,症状可终身存在,但随年龄增长而发作减少,症状减轻。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小儿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小儿发作性睡病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小儿发作性睡病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小儿发作性睡病”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发作性睡病鉴别诊断及治疗思路ppt

发作性睡病鉴别诊断及治疗思路ppt
• 嗜睡量表 :0—8分(Fen)为正常;9~12 分为轻度异常;13~16分为中度异常;>16分为重度异常。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目(Mu)标
• 减少白天过度睡眠、控制猝倒发作、改善夜间睡眠; • 调适心理行为,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日常(Chang)生活和社会功能; • 尽可能减少发作性睡病伴随的症状或疾病;
下降为重要指标。 2型,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通常脑脊液中Herr1水平无显著下降。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流行 病学 (Xing)
全球患病(Bing)率为0.02%~0.18%, 中国:患病率约为0.033%
高峰年龄为8~12岁, 男>女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临床 表现 (Chuang)
• 日间过度睡眠:单调(Diao)、无刺激的环境中更容易入睡;行走、 吃饭、说话时突然睡眠发作
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实(Shi)验室检查
• 大量研究发现发作性睡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l+0602阳性 率高达98%,而普(Pu)通人群DQBl 4 0602的检出率为12%~38%。
• DQB1+0501和DQB1+0601等基因亚型则表现为保护作用。
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
实验室(Shi)检查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抗 猝倒药物 (Kang)
• TCAs:对(Dui)睡眠瘫痪和入睡幻觉均有效。氯米帕明、去甲 阿米替林、丙咪嗪。
• 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 • SNRIs:SNRIs主要包括:文拉法辛、去甲基文拉法辛和度
洛西汀(duloxetine)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发作(Zuo)性睡病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17122730_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17122730_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543203);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地区中医康复服务能力与技术平台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作者简介:敖与天(1994 0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名家经验继承与应用、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杂病,E mail:348867206@qq com通信作者:孙敬青中医睡眠医学SleepMedicineinTCM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敖与天1 孙敬青2(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 摘要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

本文检索2008年至今的中国知网相关资料,总结中药、针灸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方法有待提高。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中药;针灸中图分类号:R277 7文献标识码:Adoi:10 3969/j issn 2095-7130 2018 07 016ClinicalStatusofTCMintheTreatmentofNarcolepsyAoYutian1,SunJingqing2(1 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2 The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Beiji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to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keylaboratoryofacupunctureneuromodulation,Beijing,100010)Abstract Narcolepsyisakindofchronicdysfunctionalcentralnervoussystemdiseasewithunknowncauses Itbe longstothecategoryof“dozing”and“drowsiness”inTCM ThispaperretrievesrelevantinformationofCNKIsince2008,andsummarizesthetreatmentideasandmethodsofherbalmedicineand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TCMhascertaincurativeeffectonthisdisease,butthemethodsofresearchneedtobeimproved.KeyWords Narcolepsy;HerbalMedicine;Acupuncture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正确认知发作性睡病的“嗜睡”

正确认知发作性睡病的“嗜睡”

正确认知发作性睡病的“嗜睡”嗜睡症是一大类疾病,我们临床上见的比较多的,一个是发作性睡病,还有一个就是周期性的嗜睡贪食综合症,发病率相对高一点点的就是发作性睡病。

它的临床表现,一个是白天的困倦,尤其在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里就很容易睡。

比如说上课的时候,或者是在开车等红绿灯的时候,或者在开会的时候不可控制的就睡。

睡了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他的精力能恢复一段时间,恢复一段时间又睡,这是第一个症状发作性谁病还没能确定发病机制,初步诊断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下降或是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脑功能性病变。

此外,有专家认为,发作性睡病跟脑外伤有关系,例如: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脑肿瘤等疾病,统称外伤因素导致。

早在1960年,有专家指出,发作性睡病跟遗传有关系。

虽然不是全家族都显示出发作性睡病,但有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因。

中医认为睡病是跟脾胃有关,属于脾胃中气不足所致,脾是主运化功能,当运化能力下降,体内就会堆积,发胖,湿气重,容易犯困,这是中医独特的医学理论,西医靠仪器是无法做到的。

这种病症平常并不多见。

”医生说,一般人对发作性睡病认知低。

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包括白天过度嗜睡、猝倒、睡眠瘫痪、睡眠幻觉和夜间睡眠紊乱等。

轻微的猝倒可以表现为下巴松弛无力,严重的猝倒发作可能造成全身肌张力减退或丧失。

但不是每个患者都有猝倒经历。

发作性睡病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

但在中国情况特殊,超过2/3的患者在儿童时期起病,要比西方早7~8年,他们正在上学,发作性睡病会严重影响学业。

发作性睡病是由中气不运所引起的。

中气即是脾胃之气,中医有“脾困人则困”之说。

认为“阳”主动、“阴”主静,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会引起发作性睡病。

1.痰湿困脾型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表现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黏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原则为燥湿健脾、豁痰开窍,方药用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2.脾气不足型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表现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原则为益气健脾,方药用醒脾开窍汤加人参、白术、黄芪等。

最新: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

最新: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

最新: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更新解读摘要《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作为我国的第2版发作性睡病指南,其内容相较于2015版指南在中国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量表评估与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文中将就上述更新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daytimes1eepiness,EDS)、猝倒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罕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指导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与治疗,我国首部《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优1]于2015年发布。

实际上,由于公众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不足,加之临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发作性睡病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长达8~22年[2,3],同时既往的治疗药物多为精神管制类药物,为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国际上对发作性睡病的研究和药物研发已有新的进展,基于此,在2015年版指南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发作性睡病的诊疗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和临床可得的新治疗手段,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及相关领域专家更新的《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4]于2023年5月8日重磅发布。

新指南相较于旧版指南更为系统、清晰、详细地介绍了本病的流行病学及诊疗相关进展,为发作性睡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5,6,7,8,9,10]o一、更新流行病学数据,掌握最新流行状态发作性睡病是全球公认的罕见疾病,已在全球多个地区如美国和欧洲部分家)被认定为罕见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各地区发作性睡病患病率为0.00023%~0.05%,中国台湾地区患病率为0.0129%o而中国大陆暂无系统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

期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探索以完善我国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数据。

二、详细介绍发病机制,增加疾病深入理解近几年随着研究者的积极探索和相关证据的积累,对于疾病机制的了解也更为深入,故新版指南相较于2015版指南就遗传、自身免疫、感染以及神经环路变化等机制与发作性睡病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
张海涵;王呈蕙;荆玮;单悦童;王宇泽;李威;潘卫东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58)5
【摘要】综述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中医学“嗜睡”“多寐”“嗜卧”“多卧”“善眠”“但欲寐”等症状相似。

本病病位在心和脑,以虚证为主,主要有脾虚湿困型、心肾不足型、阳气虚弱型、髓海不足型;兼见实证,主要有肝胆郁热型、痰浊阻滞型、风邪阻络型、气滞血瘀型、心火亢盛型。

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也可运用针灸疗法。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张海涵;王呈蕙;荆玮;单悦童;王宇泽;李威;潘卫东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脑病研究室;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发作性睡病146例临床观察
2.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诊治进展
3.中医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4.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5.发作性睡病与异态睡眠的诊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辨证治验发作性睡病3例

辨证治验发作性睡病3例
塞 湿 得 除 , 效 果 立 见 则
[ 关键词]发诈 陛垂病: 盏肾岛 阳; 健膊化湿 ; 络开窍 通 [ 中图分类号]R2 6 2 5.9 : 文献标识码]B
2 健脾祛 湿
化 痰 开 窍
女 .2 岁 . 作 性 嗜 睡 芈 年 . 1 9 4 发 于 9 9年 2月 2 9
[ 文章编号]0 5 5 X(0 2 0 一 20 2 738  ̄0 ) 6船7 2
日就诊 。 患者 半年 烈来 感 因倦 、 睡 . 嗜 常在 牛饭后 不
可 遏 止 的 入 睡 .0余 分 钟 后 醒 来 头 脑 即 可 清 醒 . 1 昨 天 竞在 逛 商场 时入睡 . 人叫 醒 。惠者形体 肥 胖 . 被 件
( 海 市立 医院 . 东 威 海 2 40 ) 威 山 6 2 0
有畏 采肢 冷 , 加之脉 细沉 , 当为 合并 少 阴阳虚 . 伤寒 《
论 》 : 少 阴 之 为 病 , 擞 妇 , 欲 寐 。 故 加 入 温 肾 回 “ 脉 但 ”
壮 阳 散 寒 之 附 子 、 枝 、 丝 子 、 角胶 . 阳 得 补 . 桂 菟 鹿 肾
遏制 的嗜 睡 , 时伴 有 猝倒 、 眠麻 痹及 入 睡 幻 觉 有 睡
其 发 痛 原 因 不 明 , 测 可 能 与 下 丘 脑 后 部 或 大 脑 脚 推
受损 有关 发 作性 睡 病属 中医多寐 、 卧范畴 。笔者
近年 采 用益 肾助 阳、 脾 化 温、 络 开 窍等 法治 疗 3 健 通
倒 , 果 较 好 , 道 如 下 效 报
1 , 朴 1 . g 犀 5 0g 生黄 芪 2 , 0g 炙甘 草 6g 5荆后症 ・
状 减 轻 原 方 加 桂 枝 1 , 服 5剂 . 睡 进 一 步 减 2g 继 嗜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

July.2023,Vol.10,No.7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标准与指南Standards&Guidelines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图分类号:R741;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07.001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睡眠疾病,病因不明。

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思睡、突发猝倒、睡眠麻痹和睡前幻觉等。

发作性睡病常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其发病时临床症状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

发作性睡病发病率低,临床识别率不高,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精神类疾病而延误治疗。

中医机构人员对发作性睡病认识不足,为避免误诊误治,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刘艳骄主任医师牵头,组成了“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研究小组,对近20年已经发表的发作性睡病中医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经过4年的努力,达成“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发作性睡病的识别和治疗能力提供帮助。

1 术语和定义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的概念由法国医生Gélineau在1880年首次提出,临床上以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DaytimeSleepiness,EDS)、猝倒(Cata plexy)及夜间睡眠紊乱(NocturnalSleepDisturbance)为主要特征。

发作性睡病可发生在幼儿阶段,从发病到确诊平均延迟8~22年,病程贯穿求学和个性发展关键时期,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导致患者无法接受正常教育、就业困难、收入降低、失去升职机会等[1]。

2 临床诊断2 1 西医诊断2 1 1 诊断标准依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CSD 3)[2],将发作性睡病分为2型:发作性睡病1型,即Hcrt缺乏综合征,既往称为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2型,既往称为不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作者:敖与天孙敬青来源:《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年第07期摘要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

本文检索2008年至今的中国知网相关资料,总结中药、针灸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方法有待提高。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中药;针灸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807016Clinical Status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NarcolepsyAo Yutian1,Sun Jingqing2(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 2Th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key laboratoryof acupuncture neuromodulation,Beijing,100010)AbstractNarcolepsy is a kind of chronic dysfunction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with unknown causes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dozing” and “drowsiness” in TCMThis paper retrieves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CNKI since 2008,and summarizes the treatment ideas and methods of herbal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CM has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on this disease,but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need to be improved.Key WordsNarcolepsy; Herbal Medicine; Acupuncture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PPT

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PPT

总结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生活 方式调整、心理治疗等
预后:发作性睡病通常无法 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改善
症状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 睡眠监测、实验室检查等
展望:未来可能通过基因治 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改善发
作性睡病患者的预后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编辑基因, 改变发作性睡 病的遗传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护理建议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扫描:检查脑部结构,发现病变 脑部MRI扫描:检查脑部结构,发现病变 脑部PET扫描:检查脑部功能,发现病变
脑部SPECT扫描:检查脑部功能,发现病 变
脑部DSA扫描:检查脑部血管,发现病变
脑部EEG检查:检查脑部电活动,发现病 变
其他辅助检查
睡眠监测:通过睡眠监测仪记录睡眠过程中的脑电波、呼吸、心率等数据, 分析睡眠质量
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以判 断是否存在内分泌紊乱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脑部结构是否异常,如脑肿瘤、脑梗塞 等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分析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如 PRKAR1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发作性睡病。

中医关于“多寐”及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多寐”及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多寐”的证治分类多寐是以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亦称嗜睡、多卧、嗜眠、多眠等。

西医学中的发作性嗜睡病、神经官能症、某些精神病,其临床症状与以多寐为主,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一、湿盛困脾1.临床表现:头蒙如裹,昏昏嗜睡,肢体沉重,偶伴浮肿,胸脘痞满,纳少,泛恶,舌淡苔腻,脉濡。

2.证机概要:湿困脾土,运化失司,清阳不升。

3.治法:燥湿健脾,醒神开窍。

4.代表方:平胃散。

5.常用药:苍术除湿运脾;厚朴、生姜行气宽中,化湿除满;陈皮理气燥湿;甘草、大枣调和诸药。

若湿邪久蕴而化热者,加黄芩、通草、薏苡仁。

二、瘀血阻滞1.临床表现:神倦嗜睡,头痛头晕,病程较久,或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2.证机概要:瘀血阻络,阳气痹阻。

3.治法:活血通络。

4.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5.常用药:麝香开窍醒神;赤芍清热活血;川芎、桃仁、红花养血活血行血,祛瘀生新。

若兼气滞者,加青皮、陈皮、枳壳、香附;有热象者,加黄芩、山栀;阴虚者,加生地黄丹皮;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阳虚者,加肉桂、附子;有痰浊者,加半夏、陈皮、白芥子。

三、脾气虚弱1.临床表现:嗜睡多卧,倦息乏力,食后尤甚,伴纳少便溏,面色萎黄,苔薄白,脉虚弱。

2.证机概要:脾虚气弱,运化无权,清阳不升。

3.治法:健脾益气。

4.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

5.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半夏、陈皮、砂仁、木香理气化痰。

若脾虚下陷者,加黄芪、升麻、柴胡或合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

四、阳气虚衰1.临床表现:心神昏浊,倦息嗜卧,精神疲乏,懒言,畏寒肢冷,面色白,健忘,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2.证机概要: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浊邪困遏。

3.治法:益气温阳。

4.代表方:附子理中丸。

5.常用药:附子、干姜辛热温阳,附子重在温肾,干姜重在温脾;人参、黄芪益气健脾,振奋元气;白术健脾燥湿;升麻升阳,升提下陷之中气;五味子收敛肺气;甘草调和诸药。

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发作性睡病146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发作性睡病146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发作性睡病146例临床观察
柴茂山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9(024)010
【摘要】发作性睡病是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的一种疾病.属中医"嗜眠""多寐"范畴.其基本病机是清阳之气不升,阴阳二气不相顺接.故立升清醒脑汤,升清醒脑、开窍醒神以治其病本,结合临床分为痰湿内阻、瘀血内阻、肝脾气滞、中气亏虚、气血不足、心肾阳虚六型来辨证用药,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审因论治,取得了近期93.15%,远期97.79%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了治疗发作性睡病新的方法和途径.【总页数】2页(P1884-1885)
【作者】柴茂山
【作者单位】大同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医辨病辨证治疗脑血栓36例 [J], 周强;陈斌;严金柱
2.胃脘痛的中医辨病辨证治疗临床分析 [J], 石旭峰
3.中医辨病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价值评析 [J], 惠琳莉;董菲
4.精囊炎不育症的中医辨病辨证治疗探讨与体会 [J], 张立功;翟亚林
5.中医辨病辨证治疗脑血栓方法及效果分析 [J], 李海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为 虚 实 两 端 , 为本 虚 标 实 、 实 夹 杂 之 证 ; 医药 治 疗 多 常 虚 中
采 用 药 物 疗 法 、 灸 治疗 等 , 具 有 一定 疗效 , 尚缺 乏 大样 针 虽 但 本 、 中心 的研 究 , 证 及 治 疗 尚 无 统 一 的 认 识 及 标 准 。 近 多 辨
中医 研 究
21 0 2年 2月 第 2 5卷 第 2期
T M R sFbur 2 1 o.5N . C e. era 0 2V 12 o2 y
・ 7‘ 7
文 章 编 号 :0 1— 9 0 2 1 ) 2— 0 7— 3 10 6 1 (0 2 0 07 0

综 述

睡 ” “ 卧 ” “ 眠 ” 称 。 中 医 学 对 于 睡 眠 的 认 识 和 理 论 、多 、善 之 是建立在《 内经 》 四时 五 脏 阴 阳” 础 之 上 的 。结 合 古 代 医 “ 基
籍 及 现 代 医 家 的认 识 , 将 该 病 病 因病 机 概 括 为 以下 几 点 。 可
2 12 健 脾 升 清 , 湿 开 窍 .. 化
“ 阳气 不 足 、 阴气 有 余 , 先 补 阳 , 后 泻 阴 ” 原 则 , 愈 发 当 而 为 治 作性 睡病 1例 。 慈 勤 仁 等 采 用 针 刺 治 疗 发 作 性 睡 病 1 8 例 , 穴取风池 、 府 、 柱 、 沟 、 堂 、 主 风 天 水 印 内关 、 星 , 以 辨 上 辅 证 取 穴 , 效 显 著 , 期 疗 效 巩 固 。 赵 因 等 指 出 , 脉 在 疗 远 督
发作 性 睡病 的 发生 发展 过程 中具 有重 要 地 位 , 证 时 应 通 过 临 调理 督 脉来 治疗 该 病 。朱 慧 明 等 以 电 针 “ 脉 十 三 针 ” 督 与
有 多 位 学 者 。以补 中益 气 汤 为 基 础 方 加 减 治 疗 发 作 性 睡 病 , 获效 佳 。 张泽 玫 … 采 用 自拟 方 健 脾 饮 ( 要 药 物 均 主
年 来 , 医 药 治疗 发 作 性 睡 病 取 得 了 一 些 进 展 , 人 们 对 该 中 使 病 的 中 医诊 疗 予 以 一定 关 注 。 本 文 将 中 医对 发 作 性 睡 病 的 认 识及 治 疗 概 况 进 行 了归 纳 总 结 。
关 键 词 : 作 性 睡 病/ 因病 机 ; 医治 疗 ; 述 发 病 中 综 中 图分 类 号 : 7 1 R 4 文 献 标 志 码 : B
脾 胃居 于 中焦 , 气 机 升 降 之 枢 纽 。气 虚 弱 则 易 致 湿 邪 为
困 阻 , 浊 壅 盛 , 降 失 调 , 而 导致 清 阳 不 展 , 能 达 于 头 痰 升 进 不 窍 四末 而 出 现 倦 怠 嗜 卧 、 晕 、 志 不 清 等症 状 。 《 枢 ・ 头 神 灵 大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阴 阳 失调 .
论》 “ 日: 血气者 , 人之神 , 可不谨 养。 《 不 ” 素问 ・平人绝 谷》
日 : 血 脉 和 则 精 神 乃 居 。 皆说 明 血 是 机 体 精 神 活 动 的主 要 “ ” 物质基础 , 机体 的精 神 活 动必 须得 到 血 液 的濡 养 , 脉 和 利 , 血
心 造 成 严 重 影 响 。 中医 学 认 为 , 作 性 睡 病 的基 本 病 机 为 阴 发
阳失和, 阳不 出 于 阴 , 乎 五脏 六腑 , 关 与脾 、 关 系 最 为 密切 , 肾
焦 、 虚 湿 困 、 阳不 展 为 发 作 性 睡 病 的重 要 病 因 病 机 。 脾 清
1 3 脾 肾阳 虚 . 髓 失充 . 脑
肺 之脾 胃虚论》 :脾 胃之虚 , 言 “ 怠惰嗜卧。 《 ” 血证论》 : 倦 云 “
怠 嗜 卧者 , 脾 经 有 湿 也 。 一 项 证 候 学 分 析 显 示 , 一 半 乃 ” 约 发 作 性 睡病 患者 的体 质 类 型为 脾 虚 湿 困 。 由此 可 见 , 阻 中 湿
病 多 于 儿 童 或 青 年 期 起 病 , 旦 发 病 多持 续 终 身 , 患 者 身 一 对
的 升 降 出入 失 常 , 阳不 出 于 阴 , 阴 盛 阳 虚 , 可 导 致 多 寐 、 或 皆
嗜卧。 1 2 湿 阻 中 焦 , 阳 不展 . 清
有 学 者 认 为 , 、 在 发 作 性 睡 病 的 病 因 病 机 中 占有 风 痰 重 要地 位 ; 志 诱 发 , 情 内生 风邪 , 痰 扰 动 , 干 脑 神 , 致 本 风 上 则 病 。总 之 , 作 性 睡 病 的基 本 病 机 为 阴 阳失 和 , 发 阳不 出 于 阴 , 关乎五脏六腑 , 与脾 、 关 系 最 为 密 切 , 为 虚 实 两 端 , 为 肾 分 常
中医对 发 作 性 睡病 的认 识 及 治疗 概 况
琚 玮 李 瑞 星 ,
( . 南 中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南 郑 州 4 0 0 ; . 1河 河 5 0 0 2 河南 中医学院 , 河南 郑 州 4 0 0 ) 5 0 8
摘 要 发 作 性 睡 病 为 慢 性 难 治 性 神 经 系 统疾 病 , 要 表 现 为 主 突然发生 的、 时短暂 的、 复发作 的、 可抗 拒 的睡眠 , 为 反 不 多
的、 复发作的 、 可抗 拒的睡 眠 , 伴有一 种或数 种症 状 , 反 不 多
包 括 猝 倒 症 、 瘫 症 和 入 睡 幻 觉 。该 病 为 睡 眠 障 碍 的 一 种 , 睡
多 于儿 童 或 青 年 期 起 病 , 病 率 较 高 , 般 为 0 0 % 一 患 一 .3
0. 6% … 1

路 志 正 教 授 认 为 , 作 性 睡病 病 因 病 机 不 外 乎 虚 实 两 端 , 发
但 不 论 虚 实 , 以 阳 气 不 足 、 虚湿 盛 为 根 本 , 脾 、 总 脾 与 肾关 系
最为密切 。
14 肝 胆 郁 热 , . 气机 不 畅
香 港 有 报 道 称 , 国 发 病 率 约 为 0 0 4 。 西 中 .3%
为 炒 白术 、 芪 、 内金 、 黄 鸡 黄精 、 红 ) 助 治 疗 儿 童 发 作 性 睡 橘 辅 病 , 高 了 临床 疗 效 。柴 茂 山 采 用 自拟 升 清 醒 脑 汤 ( 要 提 主
2 1I 调 节阴阳 . .
卢 化 平 运 用 柴 胡 加 龙 骨 牡 蛎 汤 加 减 治 疗 发 作 性 睡 病 1 获 良效 , 则 旨在 调 节 阴 阳 、 通 心 阳 、 阳 安 神 , 用 柴 胡 、 温 潜 药 黄芩 、 夏 、 参 、 枝 、 龙牡 、 苓 、 菖蒲 、 志 、 合 、 半 党 桂 生 茯 石 远 百 生 姜 、 甘草 等 。 炙
脾 为后 天之 本 、 血 生 化 之 源 , 布 水 谷 精 微 达 四肢 百 气 输 胲 。脾 阳虚 衰 则 运 化 无 权 , 致湿 浊 内 生 , 遏 阳 气 , 现 困 导 阻 出
顿 无 力 、 怠 嗜 卧 。 肾 为 先 天 之本 , 元 阴 元 阳 之 气 , 称 为 倦 纳 被 五 脏 阴 阳之 本 。 阳气 不 足 , 发 于 五 脏 六 腑 , 以 肾 阳 虚 衰 可 但 最 为 重 要 。 肾 阳为 诸 阳之 本 , 正所 谓 “ 脏 之 阳气 , 此 不 能 五 非 发 ” 肾 阳 虚 则 一 身 之 阳虚 , 。 出现 神 疲 乏 力 、 膝 酸 软 、 足 腰 手
例 , 穴百会 、 中、 池 、 取 人 风 内关 、 门 、 脉 、 海 , 湿 困 扰 神 申 照 痰 者 加 丰 隆 , 肾 阳虚 者 加 足 三 里 、 阴 交 , 愈 4例 , 转 4 脾 三 痊 好 例 , 效 2例 。 马立 新 取 穴 申脉 、 海 、 会 、 阴 交 , 无 照 百 三 以
第 2期
T M R sF bu r 2 1 o. 5N . C e.e ray 02V 12 o2
2 中 医药 治 疗
2. 药物 疗 法 1
1 辨 证 为 气 虚 痰 阻 , 刺 双侧 足 三 里 、 阴 交 、 隆 、 关 、 例 针 三 丰 内 神门、 会穴 , 百 同时 灸 双 侧 足 三 里 , 疗 1 治 0d基 本 痊 愈 ; l例 辨证 为肝 气郁 结 , 刺 风 池 、 冲 、 关 、 门 、 陵 泉 、 中 针 太 内 神 阳 膻 穴 , 疗 1 治 4d而愈 。王 惠等 采 用 针 灸 治 疗 发作 性 睡 病 l 0
1 5 瘀 血 阻 滞 .
根据发作 性 睡病 的 临床 症 状 , 将其 归 为 中 医学 “ 可 多 寐 ”、 嗜 睡 ” “ 卧 ”、 晕 厥 ” 范 畴 , 世 医 家 又 有 “ “ 、嗜 “ 等 后 多
《 经 -二十 二 难 》日 : 血 主 濡 之 。 《 问 ・ 正 神 明 难 “ ”素 八
本 虚标 实 、 实 夹 杂 之 证 。临 证 时 应 详 细 问 诊 , 虚 四诊 合 参 , 详
辨病因 , 握病机 。 把
惑 论 》 : 肠 胃 大 , 卫 气 行 留 久 , 肤 泾 分 肉 不 解 , 行 日 “ 则 皮 则

7 8・
中 医研 究
21 0 2年 2月 第 2 5卷
之 “ 海 不足 , 脑转耳 鸣 , 眩 冒, 髓 则 胫 目无 所 见 , 怠 安 卧 ” 懈 。
发 作性 睡 病 ( aclpy 为 慢 性 难 治 性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 nro s ) e 又 称 为 G l eu症 候 群 , 要 表 现 为 突 然 发 生 的 、 时 短 暂 ei a n 主 为
医 治 疗 主要 采 用 中枢 神 经 兴 奋 剂 及 抗 抑 郁 剂 , 效 欠 佳 , 疗 且 副 作 用 突 出 。近 年 来 , 医 药 治疗 发 作 性 睡病 取 得 了 一 些 进 中 展 , 人们 对该 病 的 中 医诊 疗 予 以一 定关 注 。 现将 中 医 对 发 使 作 性 睡 病 的认 识 及 治 疗 概 况 综 述 如 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