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鼻渊概况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鼻窦炎概述中医治疗鼻窦炎概述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洪钱江

中医治疗鼻窦炎概述中医治疗鼻窦炎概述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洪钱江

中医治疗鼻窦炎概述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洪钱江邮编310006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之为“鼻渊”。

由于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手术外治为主,近期效果尚可,但远期疗效不能肯定。

而中医治疗,上可朔至《内经》:“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

”近则有各家争鸣,而有关报道时见诸报端,且取得较好疗效。

笔者查阅了十五年来的有关资料,想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内治法1.1辨证论治鼻渊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外邪入侵、肝胆脾胃湿热以及素体气虚等均为相关因素,故要求治疗方法既具有很强针对性,又要有较大灵活性。

辨证论治具有这方面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

如李氏⑴分风热上犯、胆热移脑、肺脾气虚3型;另有李氏⑵分郁热、气虚、阳虚,此外任氏⑶也分3型;金氏⑷则分肺经风热、外感风寒、肺脾气、肝脾湿热4型。

其遣方派药大同小异,疗效大体相当。

但以上分型的标准各述己见,难以统一。

因此,综合各家经验,寻求一种完善而公认的标准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前提。

结合临床实践本人认为,按国家标准⑸统一为:肺经风热、胆经郁热、脾胃湿热、肺脾气虚4型论治较为合理,也能使立法组方有据可依,趋于一致。

1.2应用古方用古方治疗本病是提高疗效的一种有益途径。

托里消毒散是《外科正宗》方,主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及疮疡肿不能溃,溃不能敛,气血俱虚者。

高氏等⑹用以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者,内服结合蒸气吸入,治疗100例,痊愈75例,总有效率94%。

千金苇茎汤系治疗肺痈的有效经方,为孙思邈首创。

刘氏⑺认为本病出现化脓性炎症病变时,流出大量脓性浊涕,与肺痈之咳吐脓血相类,均为邪毒阻络,蕴蒸化热,腐筋蚀膜,化而为脓,故用此方治疗,获得良效。

魏氏等⑻认为慢性鼻窦炎实为肺胃积热所致,运用张锡纯所创“鼻渊饮”加减治疗42例慢性上颌窦炎,结果痊愈28例,总有效率92.7%。

苍耳子散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是治疗鼻窦炎的经典之方,王氏⑼运用该方加减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特别对鼻塞、脓涕、头痛三大症状改善明显。

【鼻渊】鼻窦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鼻渊】鼻窦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鼻渊】鼻窦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概述】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本病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久则虚眩不已等。

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与急、慢性鼻窦炎相类似。

本病有实证与虚证之分,实证起病急,病程短;虚证病程长,缠绵难愈。

因本病发病率高,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不良后果,故应积极防治。

【诊断要点】本病以鼻流浊涕而量多,涕从鼻腔上方向下流为其特征,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内肌膜红赤或淡红肿胀,眉间或颧部有压痛等症状及体征。

必要时可结合X线摄片辅助诊断。

【辨证施治】实证1.肺经风热【主证】涕黄或粘白而量多,从鼻道上方流下,间歇或持续鼻塞,嗅觉减退,鼻内肌膜红肿,眉间或颧部有叩压痛。

全身症状可见发热恶寒,头痛,胸闷,咳嗽,痰多,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

【治疗】(1)内治:宜琉风清热,芳香通窍,可选用【苍耳子散】加黄芩、菊花、葛根、连翘。

方中以苍耳子散辛散风邪,芳香通窍,黄芩、菊花、连翘、葛根清热解毒,使风热之邪得以从表解。

草药:宜疏风清热,解毒去湿,可用鱼腥草30g,入地金牛根6g,豆豉姜15g,野菊花24g,东风桔梗30g,金丝草15g水煎服。

或用丝瓜藤近根处30g,烧存性,每次3g,每日二次,水冲服。

(2)外治:①选用滴鼻灵、葱白滴鼻液或1%麻黄素液等滴鼻。

或用冰连散吹入鼻腔,每天3~4次,以疏风清热通窍,改善鼻腔通气,使鼻窦分泌物易于排出。

②上领窦炎,可子穿刺冲洗后,注入鱼腥草液,以清热解毒。

(3)针灸疗法:①针刺:选用迎香、印堂、太阳、合谷、风池、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每次2~3穴,强刺激。

②穴位注射:取肺俞穴,进3~5分,注入鱼腥草注射液0.5ml,隔天一次。

2.胆腑郁热【主证】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样,量多,以鼻腔上方流下,有臭味,嗅觉差,鼻粘膜肿胀,尤以红赤为甚。

头痛剧烈,眉间及颧部叩压痛明显。

全身并有发热,口苦咽千,目眩,耳鸣耳聋,寐少梦多,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胆腑郁热之证。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又称脑漏。

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

西医称为急、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也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对鼻窦炎的辩证施治共分为五型 :肺经风热型 :证见 :鼻塞、流黄涕或黏白鼻涕 ,量多 ,嗅觉减退 ,头痛 ,兼有发热 ,出汗 ,咳嗽 ,痰多等症状。

治疗原则 :疏风清热 ,宣肺通窍。

处方 :双花 10克 ,连翘 15克 ,薄荷 10克 ,桔梗 10克 ,甘草 5克 ,鱼腥草30克 ,苍耳子 10克 ,辛夷 15克 ,白芷 5克 ,菊花 15克 ,黄芩 15克 ,瓜蒌 10克。

服用方法 :每日一剂 ,水煎 ,取汁 200毫升 ,早晚分服。

胆腑郁热型 :证见 :鼻流黄脓涕 ,量多 ,有腥臭味 ,鼻塞 ,嗅觉减退 ,兼有头痛剧烈 ,心烦易怒 ,口苦咽干 ,小便黄等症状。

治疗原则 :清泻胆热 ,利湿通窍。

鼻咽舒通纯中药配方治疗鼻咽炎,可以试一下!处方 :黄芩 20克 ,胆草 15克 ,栀子 15克 ,柴胡 10克 ,当归 15克 ,甘草 15克 ,辛夷 15克 ,苍耳子 10克 ,菊花 15克 ,生地15克 ,车前子 15克 ,薄荷 10克。

服用方法 :每日一剂 ,水煎 ,取汁 200毫升 ,早晚分服。

脾胃湿热型 :证见 :鼻塞重而持续 ,流黄脓涕 ,量多 ,嗅觉减退 ,头昏 ,头胀重 ,兼有身体倦怠 ,胸部及上腹部胀满 ,食不知味 ,小便黄等症状。

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 ,化浊通窍。

处方 :黄芩 25克 ,连翘 15克 ,藿香 15克 ,石菖蒲 20克 ,薄荷 10克 ,滑石 20克 ,茵陈 15克 ,辛夷15克 ,白芷 15克 ,菊花 15克 ,鱼腥草 20克 ,甘草 10克 ,苍耳子 10克 ,川芎 15克。

服用方法 :每日一剂 ,水煎 ,取汁 200毫升 ,早晚分服。

肺气虚寒型 :证见 :鼻塞或轻或重 ,鼻涕黏白 ,稍遇风冷则鼻塞加重 ,鼻涕增多 ,时有喷嚏 ,嗅觉减退 ,头昏 ,头胀 ,兼有气短乏力 ,语声低微 ,面色苍白 ,自汗 ,畏风寒 ,咳嗽痰多等症状。

鼻渊治疗方案

鼻渊治疗方案

鼻渊治疗方案一、定义鼻渊亦名脑漏,脑渗,脑崩,控脑砂,脑砂,是指鼻窍时流脓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常伴头额胀痛,头昏胀闷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鼻病。

包刮西医的副鼻窦炎及某些鼻炎。

二、临床表现1、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急性者常为单个鼻窦患病,发病迅速,病程较短。

急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患窦局部疼痛,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等症。

(2)慢性者多为数窦或全鼻窦同时患病,病程较长。

以长期流脓涕不止或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常伴鼻塞、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症。

2、体征急性者: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明显,患窦开口所在鼻道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患窦局部压痛明显。

慢性者:检查见鼻粘膜暗红肿胀,中甲水肿,中道及或嗅裂有脓。

3、实验室诊断(1)血液急性发作期血白细胞可升高(2)体位引流法可助判断脓液来自何窦。

(3)上颌窦穿刺有利于上颌窦炎的确诊。

4、影像诊断: X线,CT扫描可协助诊断。

5、鉴别诊断:1,鼻窦痰色:患窦局部可见无痛性膨隆,鼻窦X线或CT扫描可确诊。

2,鼻窦良性或恶性肿瘤:诊断有怀疑时,及早行鼻窦X线片或CT扫描,及病理切片,有助于早期诊断。

3,鼻室:以长期鼻室为主症,鼻甲肥大,有时有少量粘液性或脓性浊涕。

4,鼻鼽:鼻流清涕为鼻鼽,鼻流浊涕为鼻渊。

鼻渊初发,可先流清涕,但旋即转浊。

又肺气虚寒之鼻渊,鼻涕清色的,亦不若鼻鼽之清稀,俱易鉴别。

三、治疗方案及原则1、西医治疗(1)急性期用广谱抗生素,宜剂量大,疗程长。

牙源性者配合甲硝酸或替硝唑。

(2)鼻腔局部有药:1%麻黄素滴鼻,并配合应用抗菌消炎滴鼻液。

或用全方鹅不食革液,50%鱼腥革液交替滴鼻。

滴鼻宜取仰卧重头位或侧头位滴药,以利于药液直达鼻窦开口处。

慢性患者,不宜长期连续应用鼻粘膜收缩剂。

或用鱼石散吹鼻。

(3)慢性上颌炎或感染症状得到控制的急性上颌窦炎,可行上颌窦穿刺冲洗灌药术。

(4)负压置换疗法适用于同时存在多窦慢性炎症患者。

(5)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必要时据病情行手术治疗。

鼻渊的中医治疗概述

鼻渊的中医治疗概述

鼻渊的中医治疗概述讨论古今医家对鼻渊病因病机及其治法的认识,提供临床思路,提高鼻渊的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鼻渊;病因病机;中医治法鼻渊属于西医“鼻窦炎”范畴,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属难治病之一,主要以流脓涕、鼻塞、头痛为主要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为实证、热证,起病急,病程短,症状较重,与急性鼻一鼻窦炎相类似。

1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鼻渊”一词最早现在《内经》有记载,《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其中“渊” 即渊深之意,形容涕量多,同时《素问·玄机原病式》:“涕唾稠浊者,火热极甚,销烁致之然”说明了胆热与热邪袭肺都是导致鼻渊的病因,后世医家都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并且完善了鼻渊的病因病机,例如,明代的虞搏《医学正传》[1]中提到风寒之邪侵袭肌表,会出现鼻塞,流清涕或浊涕,说明了风寒袭肺也会导致鼻渊。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证》:“此证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邪,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2],说明肥甘厚腻及燥热之物亦可导致鼻渊。

《医醇感义·卷三》:“阳邪外烁,肝火内潘,鼻窍半通,时流黄水,此火伤之脑漏也”[3],进一步总结了肝胆火热也是导致鼻渊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认为鼻渊的病因病机主要有风寒袭肺,风热袭肺,还有肝胆湿热等,同时对临床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治疗古代医家在提出鼻渊病因病机后,对于鼻渊的治法也有了更深一步介绍。

例如《圣济总录·卷一一六》中针对胆腑郁热型鼻渊创建了前胡汤方,鸡苏丸等,名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针对风寒侵袭郁而化热而创立了奇藿授香丸配合补中益气汤。

《济生方》记载的苍耳子散等,在现临床应用中收效显著,沿用至今。

古代医家以内服法为主的同时,配合外治法主要有吹鼻,塞鼻,针灸。

鼻渊辨证要点

鼻渊辨证要点

鼻渊辨证要点鼻渊,即流鼻涕,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鼻渊属于“鼻病”范畴,常见于风寒、风热等外感因素引起的感冒。

中医认为,鼻渊与肺经、大肠经、脾胃等脏腑有关,辨证施治对于快速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至重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鼻渊辨证要点成为了中医治疗鼻渊的关键。

一、辨证要点一:寒热辨证鼻渊可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类型。

风寒型鼻渊多见于寒冷季节,表现为流清涕、鼻塞、打喷嚏、恶寒发热等。

此时,中医常用辛散发表、宣肺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葱白、白芷、石膏等。

风热型鼻渊多见于炎热季节,表现为流黄涕、鼻塞、咽痛、红肿痛等。

此时,中医常用苦寒清热、疏风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连翘、薄荷、板蓝根等。

在临床上,根据病情和辨证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治,可有效缓解鼻渊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二、辨证要点二:鼻涕性状辨证鼻渊的鼻涕性状也是辨证的重要依据。

根据鼻涕的颜色、黏稠度、气味等进行辨证施治,有助于指导治疗。

1.清涕辨证:清涕一般为风寒外袭所致,此时多为风寒型鼻渊。

宜选用辛散发表、宣肺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2.黄涕辨证:黄涕一般为风热外袭所致,此时多为风热型鼻渊。

宜选用苦寒清热、疏风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3.白涕辨证:白涕一般为脾虚湿停所致,此时多为脾胃虚寒型鼻渊。

宜选用补脾温阳、利水化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4.粘涕辨证:粘涕一般为痰湿内蕴所致,此时多为痰湿鼻渊。

宜选用燥湿化痰、通窍开竅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辨证施治过程中,针对鼻涕性状进行区分,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三、辨证要点三:鼻塞程度辨证鼻塞是鼻渊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鼻塞程度的轻重进行辨证施治,有助于针对性地缓解症状。

1.轻度鼻塞辨证:轻度鼻塞一般为风寒、风热外袭所致,此时可选用辛温解表、疏散鼻窍的方法进行治疗。

2.中度鼻塞辨证:中度鼻塞一般为气虚、痰湿所致,此时可选用益气宽中、化痰通窍的方法进行治疗。

鼻渊方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临床观察

鼻渊方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临床观察

鼻渊方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临床观察鼻渊方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临床观察引言:鼻渊是指由病毒感染、过敏原刺激等引起的鼻腔炎症反应。

中医认为,鼻渊属于“鼻病”范畴,多属于风邪外感侵袭所致。

其中,以肺经风热证最为常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等症状。

本文通过对鼻渊方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临床观察,探讨临床疗效及机制。

材料与方法:选取符合鼻渊(肺经风热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年龄范围18至60岁。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鼻渊方治疗,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

治疗组包括:桑黄鼻渊散、苍耳饮、五味子鼻痴饮,每日口服2次。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使用抗过敏药物。

结果与讨论: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P<0.05)。

此外,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仅需5天,而对照组需要7天。

同时,治疗组患者的鼻塞、流清涕、喷嚏等症状明显减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进一步分析该方剂的治疗机制,主要归结于其中的桑黄、苍耳、五味子等药物成分对肺部和鼻腔有清热、解毒、抗炎、利湿的作用。

桑黄具有清热泻火、祛风解毒的功效,苍耳能够清热解毒、利湿解表,而五味子则有解表清热、开窍散寒的作用。

这些药物组合起来,既可以消除肺经风热的病因,又能缓解鼻腔炎症反应的症状,进而达到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目的。

结论:鼻渊方在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治疗机制主要通过清热解毒、利湿解表来实现。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缺乏长期随访观察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的分析。

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机制,为鼻渊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案综合以上结果与讨论,本研究显示,照组使用鼻渊方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抗过敏药物的对照组。

鼻渊方可显著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机制主要通过清热解毒、利湿解表来实现。

鼻渊的中医辨证治疗

鼻渊的中医辨证治疗

鼻渊的中医辨证治疗鼻渊的中医辨证治疗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素问•气厥论》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鼻渊者,浊涕流不止也”,说明人们早就认识到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本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男女老幼均可患病,而以青少年多见。

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鼻窦炎。

鼻窦是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的总称,各窦均有开口且与鼻腔相通。

它们既可以单独发生病变,也可多个或全部出现炎症,通称为鼻窦炎。

本病有急鼻渊(急性化脓l 生鼻窦炎)和慢鼻渊(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两种类型,而以后者更为常见。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肺经风热风热邪毒,袭表犯肺;或风寒侵袭、郁而化热、风热壅遏肺经、肺失清肃,致使邪毒循经上犯,结滞鼻窍,灼伤鼻窦肌膜而为病。

2.胆腑郁热胆为刚脏,内寄相火,其气通脑。

若情志不畅,喜怒失节,胆失疏泄,气郁化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或邪热犯胆,胆经热盛,上蒸于脑,伤及鼻窦,燔灼肌膜,热炼津液而为涕。

3.脾胃湿热素嗜酒醴肥甘之物,脾胃湿热内生。

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邪毒循经上犯,停聚窦内,灼损窦内肌膜所致。

4.脾肺虚弱鼻渊日久,耗伤肺脾之气。

脾虚运化失健,营气难以上布鼻窍;肺气不足,易为邪毒侵袭,且又清肃不利,邪毒滞留鼻窍,凝聚于鼻窦,伤蚀肌膜而为病。

、5.肾阴不足鼻渊日久,阴精大伤,虚火内扰,余邪滞留不清,两者搏结于鼻窦,肌膜败坏,而成浊涕,发为鼻渊。

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证见鼻流黄涕或鼻涕粘白量多,嗅觉减退,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多,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冶宜祛风、散热、通窍。

胆经郁热型证见鼻流浊涕,黄稠如脓样,嗅觉差,头痛,发热,口苦咽干,耳鸣,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胆泻热,利湿通窍。

脾经湿热型证见鼻流黄涕,浊而量多,鼻塞,嗅觉减退,头晕头重,胸腔胀闷,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脾除湿。

治疗注意辨别虚实之不同,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治则:清热泻火,宣肺通窍。

鼻渊中医辩证论治

鼻渊中医辩证论治

鼻渊中医辩证论治鼻渊,是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时间久为特征的鼻病。

“渊”即渊深之意。

如《素问·气厥论》说:“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西医学称鼻渊为鼻窦炎,有急、慢性之分。

儿童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以往因重视不够容易误诊。

据文献报道,儿童每人每年罹患6—8次上呼吸道感染,每次发病都可能累及鼻窦粘膜,虽然绝大多数感染可以自行消退,但是大约l%一5%的儿童因呼吸道感染持久不退而形成鼻窦炎。

小儿鼻窦与成人不同,在胚胎时期,鼻腔粘膜外凸形成鼻窦。

新生儿娩出时,即有上颌窦和前后组筛窦。

小儿上颌窦口相对较大,窦腔易受感染,感染后窦口粘膜发生肿胀,妨碍引流,易发生上颌窦炎。

筛窦结构复杂,其窦口又狭小,通气与引流不良,小儿鼻腔感染后易引起筛窦炎。

额窦和蝶窦在出生时尚处于原基状态,3岁时蝶窦开始气化,6—8岁时额窦开始气化,因此,出生后就可以罹患上颌窦炎和筛窦炎,而额窦炎、蝶窦炎则多见于6岁以后。

鼻窦炎概括了各个鼻窦的炎症,炎症发于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者为前组鼻窦炎;发于后组筛窦、蝶窦者为后组鼻窦炎。

两个以上鼻窦发炎称为多窦炎。

一侧或两侧鼻窦全部发炎称全窦炎。

5岁以下儿童患鼻窦炎较少,男女发病率差别不大。

5岁以上的儿童患鼻窦炎较多,男多于女。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冬两季气候寒冷时,发病率明显升高。

急性鼻窦炎致病菌以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为多。

慢性鼻窦炎通常为混合感染,以厌氧菌及肺炎球菌感染多见。

急性鼻窦炎经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如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治疗延误或不当,常可转为慢性鼻窦炎,并易并发鼻窦炎性支气管炎、中耳炎、上颌骨骨髓炎等肺、气管及鼻腔周围组织器官疾病。

病久还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有人报道慢性鼻窦炎患儿26.3%脑电图检查出现癫痫波型。

另外,儿童鼻窦炎虽然有与成人鼻窦炎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儿童年龄、解剖和生理的不同,在病因、症状、诊断以及预防、治疗和并发症各个方面,皆有其特殊性,临床尤应引起注意。

中西医:急性鼻渊的诊疗

中西医:急性鼻渊的诊疗

中西医:急性鼻渊的诊疗鼻渊是因六淫侵袭,热邪壅盛,蒸灼鼻窍,或脏腑虚损,邪滞鼻窦所致,以鼻塞、浊涕量多、鼻道有脓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有急性与慢性之分。

急性鼻渊是指鼻渊急发,多因六淫侵袭,热邪壅盛,蒸灼鼻窍所致,以发热、头痛,鼻流黄浊脓涕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鼻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急性鼻渊之名出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但鼻渊名称及其定义最早见于《内经》。

如《素问.气厥论》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

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又《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阴之复,懊热内作甚则入肺,咳而鼻渊。

”指出了胆、肺之热可致鼻渊。

明.李明珍《本草纲目》卷4说:“鼻流浊涕,是脑受风热。

”陈实功《外科正宗》卷4说:“脑漏者,又名鼻渊,总因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

”指出了风寒、风热、湿热是鼻渊发病的原因。

清.费伯雄《医醇睦义》卷2说:“脑漏者,鼻如渊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风也、火也、寒也。

”概括了前人对鼻渊病因的认识。

由于急性鼻渊往往兼有头痛或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因此,古代文献所论鼻渊多指慢性鼻渊而言。

[病因病理]1.风寒袭鼻:风寒外袭,肺失宣肃,邪毒上壅窦窍为病。

2.风热犯鼻:风热袭肺,或风寒化热,肺失清肃,风热上干,灼腐窦窍。

3.肝胆湿热熏鼻:外感热邪或湿热之邪,内传肝胆脾胃,循经上蒸于鼻.,灼腐窦窍。

4.胃热熏鼻.:外感热邪入里,内传阳明,胃经实热,循经上蒸,灼腐窦窍。

西医认为本病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炎。

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有特应性体质、全身慢性疾病,以及局部因素如鼻腔疾病、邻近器官感染病灶等均可诱发本病。

常见致病菌多为化脓性球菌,如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杆菌,如流感杆菌、变形杆菌等。

此外,厌氧菌感染亦不少,临床上多为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1.病史:近期多有伤风鼻塞或上呼吸道感病史,多并发于伤风鼻塞中后期。

2.全身症状:多有恶寒、发热,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

鼻渊的中医辨治

鼻渊的中医辨治

鼻渊的中医辨治鼻渊亦名脑漏、脑渗,是指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止,如滴泉水,甚则涕出腥臭的一种疾病。

常伴头额胀痛、鼻塞不利、香臭难辨等症状。

中医认为多因六淫外袭,胆热上犯,脾经湿热,正气亏虚所致。

鼻渊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颊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历代医家遵从《内经》鼻渊属热之论,从肺热、胆热犯脑立法,治疗以汤液内服为主。

而李东垣恒认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所订治疗鼻疾诸方均寓益气升清之法,对后世鼻渊从虚论治甚有启发。

朱丹溪则注重痰,《证治准绳》则认为系“湿热痰积”和“肾虚所生”。

《景岳全书.鼻证》提出饮食所伤,以致湿热上蒸,形成鼻渊。

总之,中医关于鼻渊的认识基本不离《内经》原旨,又为历代医家补充和发展。

【病因病理】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

此外,鼻与脾、胆、肾等脏亦有一定的关系,在病位上与脑相通,在经络上与手太阳、手足阳明及任督脉相连。

故除鼻本身直接受邪外,凡属有关脏腑、经络病变,皆可影响于鼻而发生疾病。

表现出不同证候。

涕为五液之一,正常者津津常润,起保护鼻腔的作用,如为邪热熏灼,则变为浊涕,发为鼻渊。

其病因病理叙述如下:01风邪侵袭风热犯肺,蕴热内蒸,热壅清道,则津液化浊,发为鼻渊。

或因触冒风寒,甚则郁久化热所致,即朱丹溪所谓“暴起为寒,久郁成热”。

《医学正传》亦说:“触冒风寒,始则伤于皮毛而成鼻塞不通之候,或成浊涕,或流清汁,久而不已,名曰鼻渊。

亦有外寒与内热相合而成。

”01胆热上犯胆经素有郁热,随经隧上移于脑,热蓄于内,津液蒸浊下流,或复加外邪所致。

《医宗金鉴》曰:“胆经之热,移于脑髓,外因风寒凝郁火邪而成。

”,同二日01脾经湿热酒食肥甘,辛辣;酿生湿热,上蒸清窍。

《景岳全书》认为鼻渊“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蒸津汁,溶溢而下。

”01正气亏虚久病体虚,房室劳倦,肺、脾、肾之气不足,津液不得宣化,壅于空窍所致。

如《脾胃论》说:“胃气一虚,耳、目、ロ、鼻俱为之病。

鼻渊的穴位按摩

鼻渊的穴位按摩
处方:
摩挲宜脑法,指揉风府、大椎,捏拿风池,按推索窝,宽胸按揉法,分肋推抹法,拨振叩颈法。
配穴:
揉迎春、风池,拿合谷、曲池。
处方:
开关通窍法,揉拿风池,指揉风府、大椎,开胸点振法,扳臂搓理法。
配穴:
揉迎香、翳风、风府,拿外关、合谷。
(二)风热流涕:
鼻流热涕不止,鼻干咽痛,喷嚏阵作,鼻塞,鼻孔红肿,而后鼻涕黄稠,不易擤出,倒流入咽,吭咳难出,额及眉上棱骨胀痛,嗅味不能,兼见发热恶风,头痛目眩,咳嗽汗出,舌红苔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利肺通窍。
鼻渊,是指鼻塞不通,浊涕流淌不止,或倒流入咽,吭咳不断的症候。
病因病机
多因肺气不足,内有伏热,复感风寒、风热。邪之所客,寒热凝聚,壅塞鼻窍,邪毒滞止,热盛蒸灼,故至浓涕。
辩证论治
(一)风寒流涕:
鼻流清涕不止,鼻堵,喷嚏频作,时有倒流入咽,吭咳不断,嗅觉迟钝,遇冷尤甚,多伴身热、头痛、无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热,宣肺通窍。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中医辨证疗法是中医学中一种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包括鼻渊。

下面将详细介绍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的各个方面。

一、鼻渊的定义和病因鼻渊,中医学上属于“鼻病”范畴,指的是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

外感鼻渊主要由感受外界寒邪、风邪等引起,内伤鼻渊则与体内的湿热、脾虚等因素有关。

二、鼻渊的症状和辨证鼻渊的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辨证时还要细分为寒证、热证、风证等不同类型,以便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鼻渊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根据辨证结果,中医辨证疗法的治疗原则可以有清热解毒、祛寒散寒、疏风散寒等不同方向。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拔罐疗法等,同时也可以结合食疗、按摩、理疗等辅助疗法。

四、配方和穴位选择根据辨证结果,可以选择相应的中药配方进行治疗,比如桂枝汤、麻黄汤、辛散发表汤等。

针灸疗法常用的穴位包括鼻部穴位、头部穴位、手足三阴阳经穴位等。

五、预防和饮食调理鼻渊的预防可以通过注意保暖、增强体质等措施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也是防治鼻渊的重要方法。

辣椒、姜、蒜等温辛发表的食物可以帮助散寒逐邪,适量的水果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附件:本文档还附带了鼻渊相关的中医辨证治疗案例、中药方剂制备方法和针灸穴位示意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1:辨证:中医学中运用观察、问诊、闻识、问诊等手段来判断病情和治疗方向的方法。

2:风邪:中医学中指外界邪气入侵,具有容易扩散、易变、流动等特点。

3:清热解毒:中医治疗原则之一,用于治疗病情有毒热症状的疾病,如高热、咳嗽痰黄等。

4:桂枝汤: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疾病。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

鼻渊的中医辨证疗法
一:概述
1. 鼻渊是指由于感冒或过敏等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和打喷嚏等症状。

2. 中医认为,鼻渊属于“风寒”、“风湿”、“外邪入侵”的范畴,并可根据不同体质进行具体辩证。

二:常见类型及对应治疗方法
1. 大暑型:特点为发作频率高且持续时间长。

治疗方法包括清利肺胃之火药方以及适当调整生活习惯。

- 草果皮汤剂(处方附件)
- 注意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2. 湿气型:特点为流涕量大,伴有重度防水堵塞感。

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祛除湿气来缓解相关问题。

- 苦参芳香洁凝露(处方附件)
- 忌用油腥厚味的食品
3. 瘾吸者型:该类型通常出现在戒断期间,表现为恶心、头晕和干扰行动能力等情况。

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戒断辅助和药物调理。

- 瘾吸者型鼻渊口服液(处方附件)
-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
4. 肝胆火旺型:特点为流泪、眼红等表现,伴有情绪不稳定的状况。

治疗方法包括清肝明目之剂以及心理调节。

- 丹参黄芩汤合并逍遥散(处方附件)
- 忌食油腻过度的食品
三:预防措施
1. 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2.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经常开窗换气;
3.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1. 处方附件中所列出的药物均属于非处方药,请在购买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师建议使用。

2. 在使用本文档所述任何治疗方法时,请务必按规定用量使用,并根据实际效果随时向医师报告相关情况。

五:本文档涉及附件
1. 处方药物清单(详见处方附件)。

鼻渊

鼻渊

鼻渊
论曰内经谓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夫脑为髓海,藏于至阴,故藏而不泻,今胆移邪热上入于脑,则阴气不固,而藏者泻矣,故脑液下渗于鼻,其证浊涕出不已,若水之有渊源也,治或失时,传为衄瞑目。

治脑热鼻渊,下浊涕不止,防风散方
防风(去叉一两半)黄芩(去黑心)人参甘草(炙锉)芎天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沸汤调下、日三。

治脑热鼻塞多涕,前胡汤方
前胡(去芦头)木通(锉)石膏(各二两)黄芩(去黑心)甘草(炙锉各一两半)大黄(锉炒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葱白一寸,豉二十粒,生姜一枣大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脑热肺壅,鼻渊多涕,鸡苏丸方
鸡苏叶(干者)麦门冬(去心焙)桑根白皮(锉)芎黄(炙锉)甘草(炙锉各一两)生干地黄(切焙二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人参汤下。

治脑热鼻渊多涕,芎散方
芎莎草根(炒各二两)石膏(研水飞一两)龙脑(研一分)
上四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荆芥腊茶清调下。

治肺壅脑热,鼻渊不止,荆芥散方
荆芥穗藿香叶(各一两)芎莎草根(炒去毛各二两)石膏(研如粉一两半)龙脑(研一钱)
上六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荆芥汤调下。

治肺热鼻塞多涕,辛夷膏方
辛夷(一分)白芷(三钱)本(去苗土)甘草当归(各半两)
上五味细锉,以清酒二盏,羊髓十两,银器内微火煎五七沸,倾入合中澄凝,每取豆许内鼻中,日夜各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鼻渊概况【关键词】鼻渊;中医治疗;综述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70-02鼻渊相当于西医的鼻窦炎,临床上以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是鼻科的多发病、常见病。

本病又名“脑漏”、“脑泻”或“控脑砂”等,祖国医学对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鼻渊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鼻渊的发生,实证多因风、火、热外邪侵袭,致肺经风热,胆经郁热,脾胃湿热,邪毒循经上犯鼻窍而发病;虚证多因久病失养或饮食不节,导致肺、脾脏气虚损,邪气久羁,滞留鼻窍,以致病情缠绵难愈。

现代医家魏炯洲等[1]认为本病多属本虚为主或夹杂实证,其辨证分型可分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气血瘀阻等三型,治疗上应扶正祛邪,宜健脾益肺温肾与通窍排脓并举。

王永钦[3]认为慢鼻渊之病因为痰浊阻肺、肺经蕴热、肺脾气虚、肾阳亏损及气血瘀阻等。

李莹[3]将本病分为肺胃郁热、胆热熏蒸、湿热癖结、肺虚邪滞、脾虚湿滞、阳虚寒凝六型,并认为本病病机为瘀浊留滞窦窍,辨证同时要注重活血化瘀药的应用。

现代医学认为鼻窦炎的发生关键在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失常,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是鼻窦炎始动因素,窦口引流通道阻塞后,窦腔缺氧,导致黏膜正常代谢改变,甚至窦腔负压,组织液渗出,鼻窦黏膜正常保护性结构破坏,细菌等感染产生的细菌毒素、诱导产生的各种炎性因子,导致鼻窦黏膜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炎性病变。

2 治疗方法2.1 内治法张磊教授[4]根据“邪在上者,轻而宣之”原则,认为风热郁火上干致鼻渊,采用轻清上浮而又凉散的药物,组方谷青汤(谷精草30g青葙子15g蔓荆子10g决明子10g薄荷(后下)10g菊花(后下)10g蝉蜕6g酒黄芩10g生甘草6g)加减治疗本病,藉其轻以达病所,清以去其实,散上焦风热,清散结合,使邪热无潜藏之所,头部诸多疾病皆可治之。

楼兴华等[5]认为本病因肺脾虚损,邪毒内困所致,当以宣肺通窍,补脾益气为治则.运用鼻渊汤(苍耳子12g,辛夷18g,双花20g,白芷10g,黄芩12g,柴胡12g,石斛12g,藁本10g,甘草6g)治疗慢性鼻窦炎68例。

结果痊愈29例,显效20例,显效率72.06%,总有效率为97.06%。

张国珍等[6]根据鼻窦炎久病易伤正,治疗上常需通调兼施,运用疏风、通窍、清热、排脓、化湿、止痛法,佐以扶正之品,采用通窍解毒汤(柴胡、辛夷花、桔梗各15g,防风、黄芩、白芷、苍耳子、赤芍、天花粉、前胡、川芎各10g,薏苡仁、鱼腥草、公英各30g,生甘草6g)治疗本病85例。

结果治愈63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5.3%。

卢朝彬[7]应用自拟祛风通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126例,结果治愈85例,好转31例,未愈10例,有效率为92.06%。

杨登权等[8]认为苍耳子散合苇茎汤合用具有宣通肺窍,清热利湿,逐瘀排脓之功效,运用治疗鼻渊120例,主要组成药物:苍耳子10-15g、辛夷10-15g、薄荷10-15g、白芷10-15g、苇茎20-30g、薏苡15-25g、瓜瓣10-15g、桃仁10-15g、金荞麦20-30g。

对照组采用中成药鼻窦炎口服液治疗,疗程1个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4.2%。

樊治军等[9]从补益脾胃出发,以补脾胃之气、健脾渗湿为治则,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一航[10]运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155例,痊愈74例,总有效率占96%。

许建成[11]用苍夷鼻渊丸治疗慢性鼻窦炎900例,对照组220例用藿胆丸治疗。

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0.9%。

毋桂花等[12]根据中医认为鼻窦炎慢性期主要是正虚邪恋,无力驱邪外出。

采用益气补托法内服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本病96例,结果治愈63例(65.6%),显效28例(29.2%),无效5例(5.2%),总有效率达94.8%。

程琳等[13]在行鼻窦穿刺冲洗后,运用通鼻汤治疗慢性鼻窦炎40例,治愈28例,占70%,总有效率92.5%,经治疗后部分患者免于手术。

2.2 外治法2.2.1 滴鼻法苏永林[14]制备鼻炎康液内服外用治疗急、慢性鼻窦炎342例,组方:苍耳子200g,白芷150g,辛夷150g,鹅不食草150g,藁本150g,黄芪150g,川芎100g,蔓荆子100g,柴胡100g,黄芩100g,生石膏100g,薄荷150g,细辛30g。

用法:每日3次,每次40ml口服;外用滴鼻:每日5-6次,每次2-3滴。

一周为一疗程。

结果:其中5例因感冒未愈而加重外,其余337例中,痊愈226例,显效78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6.14%。

袁玉梅等[15]应用中药煎液局部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87例,组方:辛夷、白芷、苍耳子、甘草、薄荷、黄连、黄柏、通草、丹参、鱼腥草。

上述药物煎液后装瓶备用。

用法:治疗时以1%麻黄素液滴鼻后,取中药煎液2-3ml,利用置换疗法将其注入窦腔,每1-3天治疗1次,4-5次为1疗程,随访3个月后观察统计疗效。

对照组73例用丁胺卡那霉素针加氟美松针。

结果:治疗组痊愈46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14%,对照组为71.12%。

2.2.2 洗鼻法钟绚[16]以土茯苓30g(或稍加味),每天1剂,水煎服,复煎外洗鼻部治疗鼻渊,效果满意。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土茯苓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选择性抑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抑制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无激素副作用。

故土茯苓治疗鼻渊能获较好疗效。

2.2.3 熏鼻法雷万林等[17]采用益气活血法自拟中药基本方内服外熏治疗慢性鼻窦炎40例,临床辨证以苍耳子、辛夷花、白芷、黄芪、白术、桃仁、红花、赤芍、银花、连翘、陈皮、薄荷为主方随症加减。

煎药时用热气熏鼻。

结果: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2.2.4 雾化吸入法金丕琳[18]用中药超声雾化鼻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组方:黄芪、辛夷花、白芷、淫羊藿、桔梗、当归、薄荷、野菊花、栀子煎煮取汁,每次30ml,每次20分钟,行超声雾化鼻吸入。

对照组110例口服藿胆丸。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对照组36.36%。

2.3 针灸赵建英[19]运用针药配合治疗慢性鼻窦炎31例,取穴:印堂、迎香、合谷、阳陵泉;手法:针刺得气后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内服龙胆泻肝丸化裁(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子、泽泻、当归、生甘草、辛夷花、苍耳子、鱼腥草)。

结果痊愈20例,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

马俊[20]自拟腥通散(鱼腥草、通草、木通、细辛、薏苡仁、桔梗)配合壮医药线点灸迎香、印堂、百会、上星等穴治疗鼻渊39例。

每日l次,7日为l疗程,2-3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

结果:治愈21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4%。

迟俊[21]采用透刺迎香、攒竹、睛明。

上星、通天、风池、合谷、太冲,采用平补平泻法;最后在上星、通天点刺放血,每穴1-2滴。

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其中放血隔日1次。

共治疗2个疗程。

总有效率为94.4%。

马小允等[22]运用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在临床疗效与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 结论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鼻渊疗效确切,西医治疗本病除了手术和抗生素外,尚无特效药物。

随着现代医家对本病中医治疗的深入研究,本病的治疗方法呈现多样化,但中医治疗鼻渊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①本病的中医药治疗的基础研究不多,有关药效学、作用机理等研究还需要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②如何在鼻内窥镜鼻窦功能手术前后使用中药促进鼻窦粘膜和黏膜纤毛促排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③目前本病的外治法仍处在经验介绍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外治的手段。

④尚需深入挖掘本病的中医治疗联合民族医药治疗的独特方法,如利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外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增强局部用药的疗效等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1] 魏炯洲,杨蓓蓓.慢性鼻窦炎的证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5):370-371.[2] 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2.[3] 王永奇.李莹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40(12):12.[4] 张磊.张磊临证心得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7.[5] 楼兴华,吴军武.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5(1):31-32.[6] 张国珍,成辉.通窍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85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95.[7] 卢朝彬.祛风通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126例[j].河南中医,2008,28(2):44-45.[8] 杨登权,张其兰.苍耳子散合苇茎汤加减治疗鼻渊的临床观察[j].华西医学,2009,24(4):989-990.[9] 樊治军,彭宏彬.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5):694-695.[10] 张一航.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852-6853.[11] 许建成,王艳丽,刘庆伟,等.苍夷鼻渊丸治疗慢性鼻窦炎90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9):588-589.[12] 毋桂花,南志勇,王利华,李华.益气补托法治疗慢性鼻窦炎96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1).[13] 程琳,郑顺昌,徐丽蓉,魏文英.通鼻汤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105-106.[14] 苏永林.鼻炎康液的制备及内服外用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10):1897.[15] 袁玉梅,谢亚平.中药煎液局部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6(4):424-425.[16] 钟绚.土茯苓治疗鼻渊[j].新中医,2002,34(8):22.[17] 雷万林,李玉龙.益气活血中药内服外熏治疗慢性鼻窦炎40例[j].陕西中医,2005,26(8):791-792.[18] 金丕琳.中药超声雾化鼻吸入法治疗慢性鼻窦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8):20.[19] 赵建英.针药配合治疗慢性鼻窦3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6):106.[20] 马俊.腥通散加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鼻渊39例[j].陕西中医,2000,21(3):109.[21] 迟俊.穴位透刺加刺络放血治疗慢性鼻窦炎54例[j].中国针灸,2006,26(2):93.[22] 马小允,徐智广,孟建国.深刺下关穴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1):6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