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

合集下载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由骨髓幼稚白细胞增生异常导致的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骨髓和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幼稚白细胞,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

因其发病急、病情重,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准确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以便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骨髓象学表现。

1. 骨髓增生异常。

2. 幼稚细胞比例≥20%。

3. 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

4. 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比例≥10%。

二、免疫学标志。

1. MPO阳性。

2. CD13、CD33、CD117等髓系细胞特异性抗原阳性。

3. 细胞表面抗原异常表达。

三、分子遗传学标志。

1. 基因突变,如FLT3-ITD、NPM1、CEBPA等。

2. 染色体异常,如t(8;21)、t(15;17)等。

3. 基因融合,如RUNX1-RUNX1T1、PML-RARA等。

四、临床表现。

1. 贫血、出血、感染等全身症状。

2. 肝脾肿大。

3. 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4. 高白蛋白血症。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升高、贫血、血小板减少。

2. 骨髓穿刺涂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

3. 骨髓活检,观察骨髓组织学形态。

4. 分子遗传学检测,检测相关基因突变和融合。

以上就是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医生们在诊断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以便早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对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帮助,提高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急性白血病护理措施

急性白血病护理措施

急性白血病护理措施什么是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简称AML)是一种由恶性白血病细胞引起的骨髓疾病。

该病以骨髓增生失常、白细胞过多和造血障碍为特征。

急性白血病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1. 环境管理•保持清洁和安静的环境,避免感染的风险。

•定期消毒医疗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要避免接触潮湿的物品,因为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

2. 感染控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手卫生,遵守正确的手卫生步骤。

•医护人员必须戴好口罩、手套、帽子和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 饮食与营养•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避免给患者食用生的或未经煮熟的食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各种方式提供饮食,如切碎、液体或鼻胃管喂食等。

4. 心理护理•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5. 疼痛管理•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

•提供舒适的床铺和环境。

6. 出血控制•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皮肤、鼻腔、口腔等。

•避免患者触碰硬物,减少意外损伤引起的出血。

•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7. 体力活动•根据患者的状况提供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患者接触疾病的可能来源,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8. 教育与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急性白血病的教育和指导,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患者制定恰当的生活计划,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结语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需要特殊护理的疾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医学观察和治疗。

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管理、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工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关爱。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PICC管护理
急淋白血病化疗方法
DVP 、 HD-MTX 、COAP 等

急非淋化疗方法

DA 、 IDA 、 ME 、 CAG 、

DAG 、HD-Ara-c

注意化疗药物的用法以及可能引

起的毒副反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
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
骨髓移植护理常规 无菌病房消毒护理常规
治 疗 与 护 理

如何正确对待护理在白

血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谢 谢
正常
外 周
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

的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

色素性
规 90%以上患者有血小板
减少
外周血异常细胞分析可以出现 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


外周血出现异常细胞(<10%)需

要排除继发性因素


外周血未见异常细胞,但临床病
症符合AL,需要进一步做骨髓检

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减低、 正常、增高,多数AL显示 增生明显或极度增生
核染色质 较粗,致密
疏松
细点状,浆有 空泡
核型
规则
不规则,凹陷, 折叠
规则
ALL L1
ALL L2
ALL L3
ANLL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 分化型〔M1〕
FA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局

部分化型(M2)
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M3〕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 血病〔M4〕
AML M1
AML M2

原幼稚细胞>30%
髓 大量白血病细胞形态异常,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2. Arber DA, et al. The 2016 revision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myeloid neoplasms and acute leukemia. Blood. 2016; 127(20): 2391-2405.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的类型,我们将在本次演示中介绍其诊断分型和相 关实验室检查。
I. 前言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白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导致血 液功能受损。以下是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基本病理生理。
II. 诊断急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贫血、发热、感 染、出血等症状。
VIII. 附录
相关术语解释
本附录包含对急性白血病相关术语的详细解释,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演示内容。
典型表现图示
本附录提供了一些典型急性白血病病例的图示, 以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该疾病。
美国癌症学会标准
美国癌症学会也制定了一套诊断标准,以供医生参 考和诊断使用。
VI. 总结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是基于细胞学特征和免疫学标志物的检测,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VII. 参考文献
1. Lohr JG, et al. Discovery and prioritiza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by whole-exome sequencing. PNAS. 2012; 109(10)室检查
血象检查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象常常显 示出白细胞增多、贫血、血小 板减少等异常。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
预后因素
一些预后因素包括年龄、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异常和 治疗反应等,它们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是一种白血病的类型,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 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了解分型和特点有助于诊断 和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定义和背景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中恶性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它会影响造血系统,导致正常细胞的数量减少,而 白血病细胞的数量迅速增加。
克隆异常
淋巴细胞发生了遗传异常,导致其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形成了白血病细胞。
增殖速度快
淋巴母细胞迅速增殖,使其在骨髓中的比例迅速增加,抑制了正常造血细胞的产生。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的特点
骨髓受侵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以骨髓为中 心,造血系统中的干细胞出现恶 性增殖。
早幼粒细胞
髓系细胞白细胞特别是早幼粒细 胞的增生,使正常的造血细胞无 法充分发育和成熟。
染色体异常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染色 体有一些异常,这可能有助于诊 断和指导治疗。
其他非常见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源于骨髓或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异常,发病率较低。
2 急性浆细胞白血病
浆细胞白血病细胞异常形成,此类型白血病非常罕见。
3 急性轴突性髓细胞白血病
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以特定细胞的异常增生为特征。
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
诊断
通过骨髓穿刺、病理分析和染色体检查等
治疗
2
方法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常见方法包括化疗、骨髓移植和靶向治疗
等,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什么样的疾病急性白血病是指尚未成熟的白血病细胞(也称为幼稚细胞)增殖而导致的白血球的恶性肿瘤疾病,也可以说是血液中白血球的癌。

白血病细胞浸润以骨髓为首的全身脏器,也会出现在末梢血里。

这是经过急剧临床过程的白血病,根据白血病细胞的种类分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发病原因白血球的源头血液细胞(称为造血干细胞)可能会发生基因异常而发病。

增加的白血病细胞里约一半发现染色体异常,很多病例中发现了特异性的基因异常。

例如,急性骨髓球性白血病的分化型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分析中,8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交替,由此可以认定AML1-MTG 8(ETO)融合基因这一不正常的遗传因子。

阻碍血液细胞分化的遗传因子或阻碍增殖的遗传因子等多个遗传因子异常的结果就是罹患急性白血病。

遗传异常的种类不同,病态也不同,治疗的反应性也不同,所以判断详细的病型很重要。

阻碍血液细胞分化的遗传因子或阻碍增殖的遗传因子等多个遗传因子异常的结果,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

遗传异常的种类不同,病态也不同,治疗的反应性也不同,所以判断详细的病型很重要。

症状急性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会增加,白血球数量在很多情况下会增加,因为在骨髓、脾脏、淋巴结中增殖会出现骨痛、脾脏肿大、淋巴节肿胀、牙龈肿胀等症状。

原本由骨髓产生的正常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无法形成,所以容易患细菌等感染症,有发热、肺炎、点状出血斑、青斑、疲倦、气喘等症状。

诊断的推进方法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是为了观察血液的血算检查和血球的生产场所骨髓的造血状态而进行的骨髓检查。

对骨髓中增加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形态学·特殊染色检查,通过免疫学检查进行细胞表面形态,染色体·基因分析等,进行详细的病型诊断。

根据这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分为8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分为3种。

通过收集检查结果,明确详细的病型,可以进行适当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成绩以让体内所有的白血病细胞消失,恢复正常血液细胞的生产为目标进行治疗。

急性白血病汇报ppt课件

急性白血病汇报ppt课件

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肠 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以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 理评估和干预,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以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家 庭关怀,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压力。
加强患者免疫力
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剂等手段 ,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出血风险降低措施
血小板输注
对于血小板计数过低的患者,及 时输注血小板,以预防和治疗出
血。
止血药物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止血药 物,以减少出血风险。
避免创伤性操作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操作 ,如深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的深入应用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医疗理念的普及,未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 、精准化。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急性白血病的诊疗需要多个学科的协作,未来将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
创新药物和技术的不断涌现
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创新药物和技术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 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发病机制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免疫异常等。其中,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是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关键分子事件。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急性白血病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 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发病率随着年 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 性。
地域分布
遗传因素

急性白血病诊疗规范

急性白血病诊疗规范

急性白血病诊疗规范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由于骨髓中异常的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使正常造血受抑,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临床病情凶险,必须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正常血细胞减少的表现(1)发热多数起病急剧。

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2.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

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白细胞数可低可高,分类计数可见幼稚细胞,血小板数减少。

2.骨髓象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增生明显活跃,白血病细胞230%。

3.细胞化学主要用于协助形态学鉴别各类白血病,如:过氧化酶、苏丹黑脂质、糖原染色、非特异性脂酶及氟化钠抑制试验。

4.有条件者,可做如下检测:①骨髓活检病理检测;②骨髓/血细胞免疫学分型;③骨髓/血细胞染色体检测;④骨髓/血细胞的有关基因检测。

(三)鉴别诊断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类白血病反应。

【治疗原则】(一)支持疗法1.防治感染(1)患者应尽量安置在相对无菌的病房中进行,加强基础护理,强调无菌操作。

化疗前尽可能清除病灶。

(2)白血病继发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

用药前,需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取送各种培养标本。

最常用的方案为:氨基糖苔类加抗绿脓杆菌的B-内酰氨类。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老年患者)或有明显听力障碍患者,主张以第三代头抱类代替氨基糖苜类抗生素。

观察48〜72小时,若体温下降,可继续用原抗生素治疗;若病原菌肯定,则立即更换敏感的抗生素,若病因仍不明,体温亦不降,则需更换或加用其他抗生素,高热持续一周,要注意真菌、厌氧菌感染。

2.纠正贫血:严重的贫血可输注红细胞悬液,尽量使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60g∕1.以上,以免脏器组织产生明显缺氧症状。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以异常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充斥骨髓和外周血为特征。

由于其进展迅速和生存期较短,因此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方法可以分为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本文将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核心方法。

化疗使用药物通过抑制或杀死白血病细胞来达到治疗效果。

常见的化疗药物有:吗替麦考酚酮、阿糖胞苷、氟达拉滨、阿霉素等。

化疗一般分为诱导期、巩固期和维持期。

诱导期的目标是快速减少白血病细胞数量,一般持续4-6周。

巩固期旨在清除残余白血病细胞,使患者达到缓解状态。

维持期主要是为了维持缓解状态,防止复发。

放疗是一种使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放射线杀死白血病细胞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用于银屑病的局部放射治疗及脾脓肿及其他有顽固性细菌感染的局部放射治疗。

放疗通常不会作为首线治疗方法,而是与化疗结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方法。

它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这些干细胞可以从骨髓、外周血或胎盘脐带血中获得。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

自体移植是指将患者自身的干细胞进行移植,而异体移植是指将他人的干细胞进行移植。

异体移植效果更好,但存在配型困难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等问题。

除了上述主要的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例如,白细胞去卤,即采用氯乙酸或三氧化二砷来清除高白细胞及白血病细胞。

此外,催化剂治疗(Targeted therapy)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抑制特定的信号通路或分子来干扰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总的来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涵盖了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手段。

化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药物来抑制或杀死白血病细胞。

急性白血病检验

急性白血病检验

未 缓 解NR: no remission
各项指标未达到
M3骨髓象
(五)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 1.临床:浸润症状较突出。 • 2.实验室鉴别诊断:细胞化学染色:
NSE+NaF抑制
(六)红白血病(M6)
• 1.临床:分红血病、红白血病、白血病三个 阶段,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并进行性加重。
• 2.检验:血象、骨髓象特点依据阶段而不同, 形态学巨幼样变,免疫学见GlyA、CD13、 CD33等阳性。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 急非淋:M0 —— M7共8型
2. 我国分类法:1980年制定,1986年修改
• 基本与FAB相同
• 将M2分为M2a和M2b • 将M3分为M3a和M3b • 将M4分为M4a、M4b、M4c、M4EO
白血病的34-80%(约一半)。
• (1)发病急,进展快,症状重; (2)肝脾淋巴结肿大少见; (3)易形成绿色瘤(chloroma)
1.血象:Hb<60g/L,外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 WBC 增多,以原始粒细胞为主;PLT中度、重 度减少。
2. BM象: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G/E↑↑, 原粒≥ 90%,畸形,其他系细胞受抑。
M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
M2b:异常中幼粒(核幼质老)≥30% (NEC)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异常早幼粒≥30%,M3a(粗颗粒)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异常早幼粒≥30%,M3b(细颗粒)

急性白血病名词解释

急性白血病名词解释

急性白血病名词解释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造血系统疾病,它的病理病理学特点是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活性减弱,恶性细胞的增多。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可以认为是环境因素联合致病,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放射暴露、药物毒性、化学毒素和免疫系统失调等。

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甚广,以炎症性反应、出血症和血小板活性障碍等表现最为明显。

炎症性反应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咽痛等;出血症表现为皮肤出血、血小板减少、贫血;血小板活性障碍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等。

另外,急性白血病还有其他表现,如血清蛋白、骨髓肿大症状和骨髓活检检查等,都可用以诊断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是医学界最先进的药物治疗,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庇护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和术后治疗等。

抗凝治疗主要是改善补体功能,以抑制血小板活性低下,减少出血,促进血小板正常生长;庇护治疗则表现在减少体温、解除疼痛、改善营养不良等;免疫治疗是抑制自身免疫应答,减轻炎症性反应,降低自身免疫反应;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放射治疗方法;术后治疗主要针对治疗后出血,改善病情发展。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急性白血病还有一些其它治疗手段,比如血液透析、骨髓移植、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有着很大的作用。

急性白血病也有疗效预测指标,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总之,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如果发现症状早期就要及早就医,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几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早期有什么症状表现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早期有什么症状表现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早期有什么症状表现引言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威胁生命的血液系统肿瘤,特点是白血球异常增生和未成熟细胞的大量积聚,从而干扰正常血液功能。

早期诊断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的症状表现,以便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

症状表现1. 贫血症状急性白血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贫血的症状,如乏力、疲劳、心悸和气短等。

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损,造成红细胞数量不足。

乏力和疲劳是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当乏力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应引起警惕。

2.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急性白血病早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白血病细胞的大量积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容易出现溃疡和口腔炎症。

溃疡一般为不规则形状,疼痛明显,对口腔卫生和进食造成困扰。

3. 流感样症状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表现出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寒战、咳嗽和恶心等。

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代谢产物的堆积和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所导致的。

此类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4. 骨骼疼痛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常常会感到骨骼疼痛,尤其是长骨和骨盆区域。

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积聚,导致骨骼的异常扩张和损伤所致。

疼痛可能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并伴随活动受限等症状。

5. 淋巴结肿大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常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通常发生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域,质地较硬而有压痛感。

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侵犯了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导致的。

6. 容易出血和瘀斑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皮肤瘀斑和粘膜出血的情况。

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

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侵犯了骨髓内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产生所致。

7. 肝脾肿大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常伴有肝脾肿大的症状。

肝脾肿大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在这些器官内的大量积聚所导致的。

肝脾肿大可引起腹痛、腹胀和不适等症状。

8. 其他症状除了上述症状之外,急性白血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不振、夜间盗汗、关节疼痛和肌肉无力等。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以反复、交替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来进行,半数以上的病人可以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少数病例可获痊愈;但长期反复的化疗,存在复发率高、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第二肿瘤的缺陷。

开展骨髓、脐血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以及采用基因、免疫疗法后,急性白血病的治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这些疗法的复发率仍很高,且存在供体缺乏、技术复杂、费用高昂、治疗风险大而安全性低等难题,远难令人满意。

故不断寻求和探索新的有效、低毒、价廉而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仍是白血病治疗领域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对于急性白血病,博采中、西医学体系之长,融合各自合理的治疗手段,形成全新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两条腿走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毒副作用少,费用低廉。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对于西药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的类型,如ALL-L1,AML-M1、M2、M4等,采用西医联合化疗,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以减毒增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争取长期无病生存,乃至彻底根治。

对于M3等中医药疗效优势明显的白血病类型,采用亚砷酸注射液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或配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以更好的防治DIC,取得最佳疗效。

对于复发、难治、多药耐药的白血病人,除采用新型、二线化疗方案外,充分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势,积极选用中医辨证用药并配合亚砷酸注射液等,有一定的抗复发和抗多药耐药作用。

对于易复发的高危类型,并且有合适供体者,先采用西医联合化疗诱导缓解,并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争取早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再配合中医辨证论治,以减轻排斥反应,促进骨髓再生,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急性白血病疾病

急性白血病疾病

急性白血病疾病急性白血病:发病急,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细胞,若不治疗病人常于半年内死亡。

依据白血病细胞的类型,临床上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两大类,每类又有几型。

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分型如下:①ANLL分为7型,即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早幼粒细胞型(M3)、粒-单核细胞型(M4)、单核细胞型(M5)、红白血病(M6)、巨核细胞型(M7);②ALL分为L1 、L2和L3型,近年来又依据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分为T、 B、前B、一般型和未分化型。

病因急性白血病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人类白血病的准确病因至今未明。

很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

病毒可能是主要因素,此外尚有电离辐射、化学毒物或药物、遗传因素等。

1.病毒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讨论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确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其他类白血病尚无法证明其病毒因素,并不具有传染性。

2.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耀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耀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3.化学物质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确定。

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住。

4.遗传因素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急性白血病在临床上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症状急性白血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临床表现】1.起病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

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痛苦等。

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渐渐进展。

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缘由发热等为首发症状。

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急性白血病的定义名词解释

急性白血病的定义名词解释

急性白血病的定义名词解释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简称AML)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骨髓中的未成熟造血细胞。

这种癌症类型通常由发育不良的血细胞克隆引起,表现出增殖过程异常和细胞成熟障碍,导致大量非正常的白血病细胞积累在骨髓中,取代正常造血细胞的生产与功能。

急性白血病分为多种亚型,根据细胞起源和病理类型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简称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简称AML)。

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白血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而急性髓系白血病则起源于骨髓中的幼稚髓系细胞,其中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前体。

急性髓系白血病更常见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

白血病的发生机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具体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

一些致癌基因突变如FLT3-ITD、NPM1等被证实与AML的发生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如接触致癌物质(如苯胺、甲基苯胺等)、放射线和化学物质暴露等,也被认为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发热、淤血和出血倾向、贫血以及骨骼疼痛等。

骨髓检查是确诊AML的标准,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变化,可以确定AML的亚型,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疗是指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白血病细胞或抑制其增殖。

化疗方案往往包括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

诱导治疗旨在尽可能地将白血病细胞减到最低,巩固治疗则旨在确保白血病细胞被彻底杀灭,并防止复发。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使用移植来自患者自身或同种异体的造血干细胞以恢复骨髓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也在逐渐进步。

急性白血病常识

急性白血病常识

急性白血病常识什么是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异常增生性疾病,即在骨髓中产生了大量异常的白细胞。

这些异常的白细胞无法完成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会压制正常的血液细胞生成,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出血等情况。

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类型急性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两种类型。

ALL多见于儿童,AML多见于成人。

急性白血病的症状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常常包括持续不退的高热、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倾向、贫血引起的乏力、淋巴结肿大等。

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尽快就医。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主要通过骨髓穿刺和血液检查来确定。

骨髓穿刺能够明确异常细胞的存在,而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异常细胞形态不同,可以帮助确定病情类型。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是化疗,即使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白血病细胞。

对于一些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等治疗手段来彻底清除白血病细胞。

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情类型、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

一旦确诊,应及时开始治疗,遵医嘱进行化疗和康复训练,以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白血病的预防急性白血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中,及时就医治疗并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尽早发现异常情况。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庭成员及护理人员应提供良好的护理,注意保持患者整洁,定期帮助患者测量体温和血压,并避免受凉感染等情况发生。

以上是有关急性白血病的一些基本常识,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对病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对。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年龄调整发病率(例/10万人)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近40年美国白血病经年龄调整 发病率稳定
16
Leukemia ALL CLL AML CML
14
12
瑞金医院血液科 沈杨
ALL
淋巴前体细胞
多能造血 定向造血
干细胞
干细胞
AML
髓系前体细胞
幼稚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浆细胞
白 细 胞 粒 细 胞
单核细胞
M5
血小板
M7
红细胞
M6
白血病分类
白血病
善唯达治疗 覆盖领域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 病(AML/ANLL)
发病机制
没有完全清楚 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 其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过程 伴随一系列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密切
相关的基因改变
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制
获得性DNA损伤 (化疗,辐射,病毒)
细胞DNA损伤
促癌基因激活
调控凋亡基因异常
抑癌基因失活
正常调控蛋白 失控
异常基表因达蛋多单白克克隆隆增增生生 异质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ALL)
慢性髓细胞白血 病(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CLL)
AML(非M3)
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APL(M3)
按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分: 急性(Acute)、慢性(Chronic) 按受累细胞系列分:
淋巴细胞白血病( Lymphoblastic Leukemia ); 髓系白血病/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Myeloid Leukemia / N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白血病【概述】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侵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

【诊断】一、病史及症状⑴病史提问:注意:①起病情况。

②是否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

③是否应用过瘤可宁、马法兰、氮芥等烷化剂。

④是否患有Bloom综合征、Fanconi贫血及Down综合征等疾病。

⑵临床症状:一般贫血症状,鼻衄、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发热,骨痛、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头疼、恶心、呕吐、抽搐、大小便失尽,甚至昏迷。

二、体检发现贫血外貌,皮肤可见瘀点、瘀斑,牙龈渗血或伴牙龈增生,淋巴结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肝脾轻、中度肿大。

三、辅助检查血象: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

骨髓象: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可伴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坏死。

按增生细胞的系列不同,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其骨髓特点如下:⑴ ANLL :① 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少见,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可见Auer小体。

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② 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粒系明显增生,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2a型:原粒细胞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2b型: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但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 M3型(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非红系细胞);易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3a型(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

M3b型(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④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系、单核细胞系增生,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根据粒系、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又分四种类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细胞系≥20%(非红系细胞)。

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

M4c:原始细胞即具粒细胞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

M4Eo:除具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非红系细胞)。

⑤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系增生,可见细小Auer小体;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根据单核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5a型(未分化型):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

M5b型(部分分化型):原始、幼稚>30%,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

⑥M6型(红白血病):红细胞系>50%,且有形态学异常,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

巨核细胞减少。

⑦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

红系、粒系增生相对抑制。

⑵ALL :① L1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

②L2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与折叠易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较多,轻或中度嗜碱。

③L3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但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一个或多个,较明显,呈小泡状;胞浆量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细胞化学染色:⑴过氧化物酶及苏丹黑染色:急淋细胞呈阴性(阳性<3%);急粒细胞呈强阳性;急单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

⑵糖原染色:急淋细胞呈阳性(粗颗粒或粗块状,常集于胞浆一侧);急粒、急单细胞呈弱阳性(弥散性细颗粒状);红白血病:幼红细胞呈强阳性。

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急单细胞呈强阳性,能被氟化钠明显抑制(>50%);急粒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氟化钠轻度抑制(<50%);急淋细胞一般呈阴性。

⑷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急淋白血病积分增高或正常;急粒白血病明显减低;急单白血病可增高或减低。

有条件应做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型。

四、鉴别诊断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病鉴别。

【治疗措施】1.治疗原则: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2.支持治疗(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

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

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

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

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

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

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

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

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

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3.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

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

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疗时,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5×1010~13;,经治疗而达到缓解标准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

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

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

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

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

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①缓解诱导治疗:治疗ALL常用的化疗方案是VP方案,以VP 方案为基础再与DRN(柔红霉素),ADM(阿霉素),Ara-c,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和6-MP等药物组成许多有效的多药联用方案。

儿童初治病例CR(完全缓解)率可达90%~95%;成人亦可达80%~90%。

多药联用方案主要用于难治和复发病例的治疗,常用方案见表。

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诱导方案注:VP、DVP方案适用于儿童病例。

②维持治疗:凡用上述方案达到CR后,应继续用原方案巩固疗效。

用VP和VDP方案者,应再继续2~3周;用POMP方案者可再用两个疗程。

缓解期间用6-MPl00mg/d,连续口服7天,继之给CTX400mg静注;间歇7天再给MTXl5mg,静注或口服,第1、5、9天;间歇3天后依次重复上述治疗。

③复发的治疗:可继续使用VP方案或Ara-C5-10mg,每日1次静注,共4次,或DRNlmg/kg·d,静注,共4天。

(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①缓解诱导:治疗方案见表30-3。

注:VPP方案可以ADM代之DRN,剂量为20mg同,静注,第1、2天②维持治疗:一般以MTXl5mg肌注或口服,6-MPl00mg/d,CTX200mg/m2口服,每周1次,长期维持,并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的l/2、1、2、4、7、16个月加用原诱导方案巩固、强化,16个月后每半年1次,至少2~4年。

(3)小儿ALL治疗方案①缓解诱导:(VP方案及变换) 1)VCR2.0mg/m2/周,连用4周。

2)PDN60mg/m2/日。

3)或者加ADM20mg/m2,第14、15天。

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治疗:MTXl2mg/m2(大剂量:30mg /m2)鞘内注射,每2周一次,连用3周;另外加用24Gy(2400rad)头盖照射。

③缓解期维持治疗:方案l——⑥6-MP75mg/m2,连续口服。

⑥VCR2.0mg/m2第l 天每4周l周期。

①PDNl20mg/m2/d连用5天方案2——@MTXl50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

⑥VCR2.0mg/m2l天。

②PDN120mg/m2/d连用5天,每2周与MTX 交替。

①6-MPl00mg/m2/d×5天方案3——⑧MTXl75~225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

⑥VCR2.0mg/m2第1天,每2周与MTX交替。

②PDN120mg/m2/d连用5天。

①6-MPl25~175mg/m2/d×5天。

(4)小儿ANLL的化疗VAPA方案是一种多药强化的序贯式综合治疗程序,经历14个月的治疗,不包括有CNS预防治疗,对小儿ANLL治疗效果,尤其是长时期的缓解确有较大改善,VAPA方案组织及用法如下:治疗程序Ⅰ——ADM45mg/m2/日,静脉注射,第1天5Ara-C200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