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观察模式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是在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以及目标完成情况,教 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在课 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通过参与建构知识和发展认知能 力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包括 5 个观察视角,具体见表 1
表 1—学生学习的观察点
学生是否清楚这节课干了什么?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总结这节
达成
课所学习的知识吗?有多少人?学生能用新掌握的的技能和方法解 决新的问题吗?有多少人?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什么感
受、认同、领悟?学生的当堂测验完成情况如何?反馈过程、行为、
方法、结果如何?
2.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教学实施的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
视角 准备
观察点
学生课前掌握了那些知识?掌握的效果如何?有多少学生提 前做了准备?学困生是否参与?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准备 习惯如何?学生自主完成题目的数量是多少?学生对涉及知识 点运用足够熟练(不熟练)的学生人数有多少?
倾听
能认真听老师讲解并有(无)辅助行为(如记笔记、修改订 正错误习题等)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倾听多长时间?有多少人没 认真听?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学生有多少人?
3.课程性质侧重于授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课程性质可以分成“目标”“内
容”“方法”“资源”和“练习”5 个观察视角,这 5 个观察视角都可以从“预
设”、“生成”两个角度去观察.具体见表 3
2
表 3—课程性质的观察点
视角
观察点
目标
不进行相应的梳理提升 学生根据基础知识设置题根,研究变式
对研究成果不及时巩固
4.习题变式过程有效性观察量表 从习题来源、习题有效性、问题解决三个维度设计习题变式过程有效性观察 量表 8.
5
表 8—习题变式过程有效性观察量表
维度
观察点 教师预设的习题
频数/所 需时间
百分比
备注
习题 来源
教师预设的变式习题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生成的变式习题
表 9—教师提问及理答的有效性
主要问题
问题指向 问题类型 教师候答时间 学生回答方式
说明:(1)问题指向性:A.学生能理解问题 B.学生不能理解问题; (2)问题类型:A.复习,B.启发,C.生成,D.评价; (3)教师候答时间:A.3 秒内,B.4-10 秒,C.11-30 秒,D.31-60 秒,E.60 多秒; (4)学生回答方式:A.独答,B.齐答,C.齐答不统一,D.附和,E.无人答.
制定的教学目标(会学/乐学/学会)是什么?设置的效果如 何?制定的课程目标是根据什么(学生/教材/课标/教师)预设 的?效果如何?课程目标在课堂有怎样的生成?教师是怎样处理 的?处理的效果如何?课时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矛盾是什么?教师 是怎样处理的?处理的效果如何?预设哪些教学内容?
内容
生成哪些学/教内容?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学/教内容 有没有明显的错误?为什么会产生?学/教内容的容量、重点难点 处理、新旧知识迁移、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等方面处理的如何?
1.习题所涉及的数学素养、水平及数学思想观察量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四 基”,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提高从数学角度锻炼学生的“四能”进而在学习数学 和应用数学这两个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注重过程引 导,积累活动经验,能把握数学素养的水平,科学的进行评价. 考虑高中数学习题所涉及的数学素养、水平及数学思想,设计观察量表 5
表 7—习题题根变式有效性观察量表
维度
观察点
频数 百分比 备注
“题 根” “变 式” 课堂 体现
题 根 及 变 式
个性化 研究
“题根”设计合理 “题根”设计不合理
变式设计合理 变式设计不合理 提供变式方向引导学生变式 未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
预期 效果 应对
成果 反思
成果 应用
教师进行变式成果梳理 学生进行变式梳理
表 5—习题所涉及的数学素养、水平及数学思想
序号
例、习题 涉及数学素养 素养水平划分 数学思想
数学素养包含:1.数学想象;2.逻辑推理;3.数学建模;4.直观想象;5. 数学运算;6.数据分析.素养水平划分包含:1.水平一;2.水平二;3.水平三. 数学思想包含:1.函数与方程;2.数形结合;3.分类讨论;4.转化与化归.
呈现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训练/合作学习/讨论/提问/讲授/ 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有哪些?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怎 么样?这些活动的展开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
对话
教师运用哪些形式(多媒体/实验/语言/板书/实物与模型) 进行师生对话?其依据是什么(知识特点/学生特征/自身水平/)? 是如何运用的?效果怎么样?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
习 题 层次性
习题梯度合理 习题梯度不合理
的 实
启发性
习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效
习题对学生启发性不强
性
习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
开放性 习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持续思维
习题没有开放性、比较单一
习题表述明确清晰 习题呈现
习题表述模糊、学生不能清晰领会
3.习题变式有效性观察量表 设置的变式习题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 建构,真正理解所学知识.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其本质和联系, 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应用,据此设计习题题根变式有效性观察量表 7
3
二、观察量表设计制作
由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是变化不断的,仅靠观察点也不能顺利完成课堂观察任 务,必须依靠一定的工具才能顺利的完成课堂观察,观察量表就应运而生.
制作量表要量化,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制作观察量表将其 转化为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定量的分析上来.制作量表要科学,量表应符 合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量表还要细化,在观察量表的制作时, 应当落实到细节上来,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特点,以达到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互动
学生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吗?学生的回答行为(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回 答水平)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提问行为(不懂的/拓展 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提问对象 (向老师提问,学生互相提问)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讨 论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 少人?讨论对象(同桌/小组/班级/师生)有哪些?多少人没参 与?讨论活动有效吗?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学困生的互动 习惯怎么样?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及人数分别是多少?小 组解决问题的数量、时间及展示正确的组数分别是多少?
指导
教师的哪些指导(语言/思想/教态/学识)有特色?这个特色 是如何表现的?判断这个特色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对这个特色的 进一步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机智
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采取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教学 设计有哪些调整?如何调整?效果如何?学生回答错误后教师是 怎样处理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效果如何?
自主探究中生成的变式习题
思维 分析、综合、评价高等层次习题
水平 知道、领会、应用等低层次习题
习
题 思维
聚合式习题
层 方式 次
思维
发散式习题 内容性习题
比重
加工性习题
习 清晰 题性
表 启发 习题 达 性
的有 效性 叫
答
用语简洁
能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点名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小组推荐回答
澄清
问题的数量
6.教学环节的适切性观察量表 设置科学合理、逻辑性强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是每 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都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 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探索是课堂观察的 一个内容.教学环节的观察包含内容、时间、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以及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观察量表见 10.
2.习题的设置有效性观察量表 习题的选择要注意典型性、实效性、多样性、灵活性,指向性强,层次分明, 以下从习题的类型、指向性、层次性、启发性、开放性和习题的呈现六个方面设 计观察量表,见表 6
4
表 6—习题设置有效性观察量表
维度
观察点
频数 百分比
备注
描述型习题
习题类型
判断型习题 探究型习题
指向性
习题设置与目标联系紧密 习题设置偏离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观察模式设计
一、观察点设点
课堂观察视角与观察点的设置,需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和适用性,简单地说就 是“好用”,要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堂表现,要能以学生为中心,找出学生 参与课堂、有效学习的直接证据,对教师的课堂表现记录清晰准确,并且要易于 理解,方便操作,准确实用,能达到目的,满足要求.结合本课题部分研究结果, 观察点依据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进行了设计.
程与客观世界等多重关系中去观察.具体见表 4
视角 思考
表 4—课堂文化的观察点 观察点
学生思考的习惯怎样?(人数/时间/提问/回答/作业)习题 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思维中的错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 习题锻炼思维?学生通过思考是否能够对习题教学进行改进?能 否有多种方法解决?效果如何?
民主 创新
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如何?(人数/时间/感受/结构/程度) 练习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人人参与?教师提问学生的概率如何? (座位)
对话、方法指导、课堂调控等.教师教学能够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活
动呈现、有效对话、恰当指导、教学机智.这 5 个观察视角可以从教师有哪些“行
为”和行为的“程度”如何去观察.具体见表 2
表 2—教师教学的观察点
视角 环节
观察点
教师的预设问题有多少?生成的问题有多少?教师设计了哪 些教学环节(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教师讲 解)?这些教学环节贴合教学目标吗?效果怎么样?这些环节是 否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
1
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
情况如何?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学习
自主 资源有哪些?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如何?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学优生、学困生情况分别如何?学生阅读、思考、运算、整理笔记
及其他自主学习行为的时间及人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板演、展示或练习完全正确(基本正确)的人数有多少?
习题的选择有哪些创新点?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的?课堂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新方法?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学 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奇思妙想?
关爱 特质
课堂气氛如何?(平等/和谐/民主)例习题是否能够满足水平 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是否满足了每位学生?
在哪些方面(导入/环节安排/例题习题/教材处理)体现课堂 特色?教师的教学风格(机智/幽默/思维/技能/学识)有哪些优 势?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平等/和谐/民主)体现了哪些特征?
教师运用哪些形式进行师生对话?其依据是什么(教材特点/
对话 学生特征/自身水平/学科性质)?运用的如何?效果怎么样?是否
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
指导
教师的哪些指导(语言/思想/教态/学识)比较有特点?是如 何表现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对其进一步发展,你有何建议?
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与预设不相符)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机智
效果如何?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如何调整?效果如何?学生回 答错误后教师是怎样处理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效果如
何?
4.课堂文化,是以“课程”为纽带,以建设“对话”文化为目标,对课堂文
化的观察,要能观察到包括学生的“愉悦”感觉和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
“合作”、“探究”及体现的“特质”,并且 5 个指标都可以从教师与学生及课
追问
理 答
转问
让学生解释这样回答的原因 让学生举例解释 其他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参与回答问题
形式
对学生回答给予批评
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答案
由学生自主思考完成的问题
问题 解决
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的问题 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的问题
由教师独立讲解的问题
6
5.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师生双边互动,以师生对话推进课堂学习效率是目前教师 普遍选择的一种授课方式.问题的来源、水平、表述、呈现方式以及提问的方式、 时机、对象、节奏、候答时间等都体现了教师的才能与智慧,是观察的重点. 从教学规律来看,影响提问与理答因素的,一是问题的指向,即问题表述清 楚,学生理解到位无歧义;二是判断问题的类型;三是看教师候答的时间;四是 看学生的回答方式.基于这四个方面设计观察量表 9
表 1—学生学习的观察点
学生是否清楚这节课干了什么?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总结这节
达成
课所学习的知识吗?有多少人?学生能用新掌握的的技能和方法解 决新的问题吗?有多少人?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什么感
受、认同、领悟?学生的当堂测验完成情况如何?反馈过程、行为、
方法、结果如何?
2.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教学实施的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
视角 准备
观察点
学生课前掌握了那些知识?掌握的效果如何?有多少学生提 前做了准备?学困生是否参与?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准备 习惯如何?学生自主完成题目的数量是多少?学生对涉及知识 点运用足够熟练(不熟练)的学生人数有多少?
倾听
能认真听老师讲解并有(无)辅助行为(如记笔记、修改订 正错误习题等)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倾听多长时间?有多少人没 认真听?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学生有多少人?
3.课程性质侧重于授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课程性质可以分成“目标”“内
容”“方法”“资源”和“练习”5 个观察视角,这 5 个观察视角都可以从“预
设”、“生成”两个角度去观察.具体见表 3
2
表 3—课程性质的观察点
视角
观察点
目标
不进行相应的梳理提升 学生根据基础知识设置题根,研究变式
对研究成果不及时巩固
4.习题变式过程有效性观察量表 从习题来源、习题有效性、问题解决三个维度设计习题变式过程有效性观察 量表 8.
5
表 8—习题变式过程有效性观察量表
维度
观察点 教师预设的习题
频数/所 需时间
百分比
备注
习题 来源
教师预设的变式习题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生成的变式习题
表 9—教师提问及理答的有效性
主要问题
问题指向 问题类型 教师候答时间 学生回答方式
说明:(1)问题指向性:A.学生能理解问题 B.学生不能理解问题; (2)问题类型:A.复习,B.启发,C.生成,D.评价; (3)教师候答时间:A.3 秒内,B.4-10 秒,C.11-30 秒,D.31-60 秒,E.60 多秒; (4)学生回答方式:A.独答,B.齐答,C.齐答不统一,D.附和,E.无人答.
制定的教学目标(会学/乐学/学会)是什么?设置的效果如 何?制定的课程目标是根据什么(学生/教材/课标/教师)预设 的?效果如何?课程目标在课堂有怎样的生成?教师是怎样处理 的?处理的效果如何?课时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矛盾是什么?教师 是怎样处理的?处理的效果如何?预设哪些教学内容?
内容
生成哪些学/教内容?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学/教内容 有没有明显的错误?为什么会产生?学/教内容的容量、重点难点 处理、新旧知识迁移、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等方面处理的如何?
1.习题所涉及的数学素养、水平及数学思想观察量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四 基”,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提高从数学角度锻炼学生的“四能”进而在学习数学 和应用数学这两个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注重过程引 导,积累活动经验,能把握数学素养的水平,科学的进行评价. 考虑高中数学习题所涉及的数学素养、水平及数学思想,设计观察量表 5
表 7—习题题根变式有效性观察量表
维度
观察点
频数 百分比 备注
“题 根” “变 式” 课堂 体现
题 根 及 变 式
个性化 研究
“题根”设计合理 “题根”设计不合理
变式设计合理 变式设计不合理 提供变式方向引导学生变式 未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
预期 效果 应对
成果 反思
成果 应用
教师进行变式成果梳理 学生进行变式梳理
表 5—习题所涉及的数学素养、水平及数学思想
序号
例、习题 涉及数学素养 素养水平划分 数学思想
数学素养包含:1.数学想象;2.逻辑推理;3.数学建模;4.直观想象;5. 数学运算;6.数据分析.素养水平划分包含:1.水平一;2.水平二;3.水平三. 数学思想包含:1.函数与方程;2.数形结合;3.分类讨论;4.转化与化归.
呈现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训练/合作学习/讨论/提问/讲授/ 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有哪些?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怎 么样?这些活动的展开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
对话
教师运用哪些形式(多媒体/实验/语言/板书/实物与模型) 进行师生对话?其依据是什么(知识特点/学生特征/自身水平/)? 是如何运用的?效果怎么样?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
习 题 层次性
习题梯度合理 习题梯度不合理
的 实
启发性
习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效
习题对学生启发性不强
性
习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
开放性 习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持续思维
习题没有开放性、比较单一
习题表述明确清晰 习题呈现
习题表述模糊、学生不能清晰领会
3.习题变式有效性观察量表 设置的变式习题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 建构,真正理解所学知识.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其本质和联系, 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应用,据此设计习题题根变式有效性观察量表 7
3
二、观察量表设计制作
由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是变化不断的,仅靠观察点也不能顺利完成课堂观察任 务,必须依靠一定的工具才能顺利的完成课堂观察,观察量表就应运而生.
制作量表要量化,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制作观察量表将其 转化为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定量的分析上来.制作量表要科学,量表应符 合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量表还要细化,在观察量表的制作时, 应当落实到细节上来,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特点,以达到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互动
学生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吗?学生的回答行为(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回 答水平)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提问行为(不懂的/拓展 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提问对象 (向老师提问,学生互相提问)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讨 论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 少人?讨论对象(同桌/小组/班级/师生)有哪些?多少人没参 与?讨论活动有效吗?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学困生的互动 习惯怎么样?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及人数分别是多少?小 组解决问题的数量、时间及展示正确的组数分别是多少?
指导
教师的哪些指导(语言/思想/教态/学识)有特色?这个特色 是如何表现的?判断这个特色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对这个特色的 进一步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机智
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采取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教学 设计有哪些调整?如何调整?效果如何?学生回答错误后教师是 怎样处理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效果如何?
自主探究中生成的变式习题
思维 分析、综合、评价高等层次习题
水平 知道、领会、应用等低层次习题
习
题 思维
聚合式习题
层 方式 次
思维
发散式习题 内容性习题
比重
加工性习题
习 清晰 题性
表 启发 习题 达 性
的有 效性 叫
答
用语简洁
能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点名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小组推荐回答
澄清
问题的数量
6.教学环节的适切性观察量表 设置科学合理、逻辑性强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是每 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都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 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探索是课堂观察的 一个内容.教学环节的观察包含内容、时间、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以及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观察量表见 10.
2.习题的设置有效性观察量表 习题的选择要注意典型性、实效性、多样性、灵活性,指向性强,层次分明, 以下从习题的类型、指向性、层次性、启发性、开放性和习题的呈现六个方面设 计观察量表,见表 6
4
表 6—习题设置有效性观察量表
维度
观察点
频数 百分比
备注
描述型习题
习题类型
判断型习题 探究型习题
指向性
习题设置与目标联系紧密 习题设置偏离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课堂观察模式设计
一、观察点设点
课堂观察视角与观察点的设置,需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和适用性,简单地说就 是“好用”,要能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堂表现,要能以学生为中心,找出学生 参与课堂、有效学习的直接证据,对教师的课堂表现记录清晰准确,并且要易于 理解,方便操作,准确实用,能达到目的,满足要求.结合本课题部分研究结果, 观察点依据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进行了设计.
程与客观世界等多重关系中去观察.具体见表 4
视角 思考
表 4—课堂文化的观察点 观察点
学生思考的习惯怎样?(人数/时间/提问/回答/作业)习题 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思维中的错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 习题锻炼思维?学生通过思考是否能够对习题教学进行改进?能 否有多种方法解决?效果如何?
民主 创新
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如何?(人数/时间/感受/结构/程度) 练习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人人参与?教师提问学生的概率如何? (座位)
对话、方法指导、课堂调控等.教师教学能够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活
动呈现、有效对话、恰当指导、教学机智.这 5 个观察视角可以从教师有哪些“行
为”和行为的“程度”如何去观察.具体见表 2
表 2—教师教学的观察点
视角 环节
观察点
教师的预设问题有多少?生成的问题有多少?教师设计了哪 些教学环节(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教师讲 解)?这些教学环节贴合教学目标吗?效果怎么样?这些环节是 否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
1
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
情况如何?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学习
自主 资源有哪些?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如何?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学优生、学困生情况分别如何?学生阅读、思考、运算、整理笔记
及其他自主学习行为的时间及人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板演、展示或练习完全正确(基本正确)的人数有多少?
习题的选择有哪些创新点?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的?课堂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新方法?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学 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奇思妙想?
关爱 特质
课堂气氛如何?(平等/和谐/民主)例习题是否能够满足水平 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是否满足了每位学生?
在哪些方面(导入/环节安排/例题习题/教材处理)体现课堂 特色?教师的教学风格(机智/幽默/思维/技能/学识)有哪些优 势?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平等/和谐/民主)体现了哪些特征?
教师运用哪些形式进行师生对话?其依据是什么(教材特点/
对话 学生特征/自身水平/学科性质)?运用的如何?效果怎么样?是否
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
指导
教师的哪些指导(语言/思想/教态/学识)比较有特点?是如 何表现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对其进一步发展,你有何建议?
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与预设不相符)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机智
效果如何?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如何调整?效果如何?学生回 答错误后教师是怎样处理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效果如
何?
4.课堂文化,是以“课程”为纽带,以建设“对话”文化为目标,对课堂文
化的观察,要能观察到包括学生的“愉悦”感觉和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
“合作”、“探究”及体现的“特质”,并且 5 个指标都可以从教师与学生及课
追问
理 答
转问
让学生解释这样回答的原因 让学生举例解释 其他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参与回答问题
形式
对学生回答给予批评
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答案
由学生自主思考完成的问题
问题 解决
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的问题 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的问题
由教师独立讲解的问题
6
5.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师生双边互动,以师生对话推进课堂学习效率是目前教师 普遍选择的一种授课方式.问题的来源、水平、表述、呈现方式以及提问的方式、 时机、对象、节奏、候答时间等都体现了教师的才能与智慧,是观察的重点. 从教学规律来看,影响提问与理答因素的,一是问题的指向,即问题表述清 楚,学生理解到位无歧义;二是判断问题的类型;三是看教师候答的时间;四是 看学生的回答方式.基于这四个方面设计观察量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