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
歌越是往后,越变成一块难啃的骨头。

很多人都觉得现代诗要比古代诗难理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一)
诗歌是高度浓缩的文体,颇有一锅牛奶熬制一克奶酪的特点。

在有限的文字中常常省略与隐去许多东西,所以它必须"一以当十",甚至"一以当百"。

诗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知识",它拥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论。

用布罗茨基的说法,就是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

不掌握它的特殊规律,往往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

笔者曾花费几年工夫,专门阐释中国台湾现代诗和后现代诗的60种基本"知识"(30万字),加上原来文章著述所涉及的,应该不下百种。

就是凭借这百来种基本钥匙,笔者才可能鼓足勇气试探那道门槛。

单单是一份诗歌术语清单:陌生化、张力、含混、语感、智性、隐喻、换喻、畸联、反讽、戏剧性、变形、俳谐、空白、密度、戏拟、镶嵌>>单单是这些必备的基础话语,就够你大大劳神,你究竟了解了多少?而如果更复杂一些的怎么办?
有人会解释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

笔者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

况且新诗近百年实践中所积累发展起来的,又平添了多少新货色,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

这些"特殊知识"在一般情况下,是古典、外来、自身实践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格所能覆盖的。

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对对象的感悟,纵使你掌握了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就可想而知了。

比如入选初三课外读本《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你如果尚未分清"以物观物"和"以我观物"、移情与投射的区别,你就很难对此暴力型的
主观投射方式做出深入把握。

如果你对现代诗语言"在不可能中的可能"缺乏训练,你就说不清陈东东为何能够"把灯点到石头里去"。

如果你不了解,变形的"真实"和超现实之间的关系,你就会对祁国们所制造的中国式荒诞,莫名其妙。

所以,题中之义,是对"特殊知识"中的"常识",进行补缺补漏。

当一个人只会浮水和划水,还不能算会游泳。

算得上勉强"粗通"的,至少是有能力把泳姿的各种基本环节和细节,贯通起来。

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二)
相对而言,古诗的教学与阅读比较顺利。

原因是多年来早形成一套稳定的规范;众多公认的版本提供确切的注释参考,并且经受了历史检验与评价。

可是,不幸的是,由于长期审美习性的积淀,绝大多数教师都把现代诗与古诗作为一个"共同体"来看待--就是把它们都当诗的范畴来看。

这似乎没有错,其实是个不小的误区。

只要做进一步专业性深究,就会深感两者存在巨大差异。

尽管在诗的某些本质上它们有共通性,但大量实践证明,现代诗人对于世界的把握,其思维方式、感受方式、传达方式、语言方式已发生很大衍变。

(作者另有论文,此略)但是绝大多数人,仍死死抱住古诗与现代诗共有的"公约数",并依之形成相应的赏析解读标准,看不到、或看不清双方其实存在着不少区别,存在相当部分的不可"通约",因而在传统审美惯性、惰性驱使下,就习惯把古诗那一套评价鉴赏体系、甚至那一套,挪用移植(好一点的略加变通)到现代诗身上,这样,就必然产生某些龃龉与尴尬了。

而且愈是固执地执行"古今通用"标准,阻抗愈大。

殊不知,这种"古今一路"的绿道通行,方便倒是方便,在某些时候(比如遇到早期白话诗)勉强还能凑合。

但如果遇到稍微"怪"一点的现代诗(比如遇到某些超现实文本),势必要捉襟见肘。

如若遇到更怪的后现代诗,简直就不知所措了。

然而,当下大众最典型的阅读欣赏标准,大多还徘徊在闻一多"三美"的基础上,另加一点新潮流行的东西。

百年遗留下来的诗歌审美差异,造成了审美堵塞。

所以,有必要来一次观念疏通,清除一下误区: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诗歌的共通性,而是寻找、发现双方的差异。

从差异中重新审视现
代诗的独到与美妙。

从差异性入手去解读,你就会发现,原来现代诗有着那么大的误读空间,而误读愈大,诗歌的魅力也愈大。

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三)
只要接触现代诗歌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对现代诗歌的不足与弊端给予较为清醒的认知,同时也会对当代社会的诗歌现状与生存空间给予清楚的认知,也会在某些时候,给予一定的病痛的诊断,并形成愤世嫉俗的言论,但认知的再清楚,这只局限于认知方面,如果想要把此认知上升到诗歌的理论,或者说升华到指引现代诗歌发展方向的良方,就只能是望洋兴叹了,这种无奈与无助就像人类面对癌症的时候,所表现的情绪与心理一样。

所有医院针对癌症患者,都是这样的解释——针对患者的病情,我院已经是尽了最大力量了,要么是手术,要么是放化疗,但手术与放化疗后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本来身体在免疫力和抵抗力上还是不错的,经过手术和化疗后的患者,在免疫力上近乎于零,这等于人为的缩短了生命的期限。

另外,针对癌症转移到肝脏区域的患者,属于非常严重的病症了,医院采取的措施是,不敢手术、不敢放化疗、只能是控制,控制的办法就是——每天只打点滴,也只排泄腹水,有了就抽,抽了又会有,就相当于源源不断的泉水,这样的办法与其说是最好的办法,不如说就是让患者静等死亡。

这不知道是患者的最大悲哀,还是医院的最大悲哀,面对病症,只能是打点滴,抽腹水,其他方法皆无。

人活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知道自己死亡的预期了,却没有任何办法挽救,在煎熬中等待死亡。

这种对待癌症的情况和当代人对待现代诗歌的情况大相径庭,医院知道癌症的一切症状和诊断,但就是没有良方可以根治,而针对现代诗歌,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有头有脸专门整诗歌的“砖家”朋友,只知道现代诗歌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就是苦于无良方,说明白点,这还是认知问题,也是从内质上对现代诗歌的理解有误区,不然的话,真正具有魅力的现代诗歌早已经是所有老百姓最佳的精神食粮了,而不是现在门庭冷清,谈诗歌色变!
在此,默涵把个人针对现代诗歌的诊断与病因罗列在此,以儆天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