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法
答:比较法是人类确定事物异同关系,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过程和方法。
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以确定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对事物做出初步的分类。
在对事物的内外各种因素和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以后,我们就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我们大多是对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从中发现教育发展的某种规律。
2.调查法
答:调查法是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或问卷的形式来研究教育对象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两种具体的方法。
实地考察,是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这是了解外国教育实际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材料真实可靠;问卷法,是研究者用书面形式直接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采用各种通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在研究者和他的研究对象之间建立某种直接的联系。
3.文献法
答: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教育文献来了解教育情况的重要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比较教育的研究资料,一般要经过查阅.抽样.鉴别和整理等阶段。
查阅是利用书目.索引、文摘、辞典、年鉴、手册、百科全书等各种工具书搜集资料。
抽样是指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掌握资料状况来选取需要仔细查阅的资料。
鉴别就是分析和确定所搜集到的材料的真伪和可靠性。
整理是指根据具体研究工作的目的和资料本身的性质,按照某种统一的标准,对资料加以分类整理,并使之系统化。
文献法搜集材料,特别注意材料的客观性.典型性和充足性。
4.《比较教育评论》(Compare Education Review)
答:《比较教育评论》是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会刊,1956年创刊,每年l卷共4期每逢2月、5月、8月和11月出版。
1978年至1988年,编辑部设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比较教育中心,主编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
1989年以后,编辑部改设在密苏里大学,主编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爱泼斯坦。
主要刊载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问答题
1.结合实例谈谈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答: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考察或问卷的形式来研究教育对象的一种方法。
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两种具体的方法。
实地考察,是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材料真实可靠。
比如在当前的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些学者已经开始采用像人类学在田野研究中采用的那种细致的现场观察法,深入到课堂中去切实了解研究对象的
具体情况;比较教育的研究者深入需要研究的那个国家的教育实际,身临其境,直接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书面形式直接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目前很多个人研究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经常采用问卷的研究方法向各国了解其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2)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教育文献来了解教育情况的重要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比较教育的研究资料,一般要经过查阅.抽样.鉴别和整理等阶段。
文献法搜集材料,特别注意材料的客观性.典型性和充足性。
我们要研究某个国家的教育,这个国家的重要教育法令、教育规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会议记录、报告书、统计年鉴等等都是我们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材料。
(3)比较法
比较法是人类确定事物异同关系,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过程和方法。
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以确定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对事物做出初步的分类。
在对事物的内外各种因素和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以后,我们就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我们大多是对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从中发现教育发展的某种规律。
(4)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过程和方法,是一个包含了必要的综合过程在内的完整的认识过程的方法。
分析的目的在于对进行比较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
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具体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指为确定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进行的有关数量关系的分析;定性分析是一种为了判明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所进行的分析。
教育现象中如某一教育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某种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如何、某种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怎样等等这一类问题都进行定性分析。
2.简述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答: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描述
描述是比较教育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学校实地考察。
收集的资料分为三类: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和辅助性资料。
到学校实地考察,应当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注意掌握方法,切忌随意性或盲从访问对象提供的信息。
贝雷迪在描述阶段也非常强调研究者要重视用各种表格和统计图表对资料进行组织、分类和整理,用以描述研究对象。
(2)解释
在解释阶段,比较教育研究者要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在第一阶段得出的关于某一国家教育状况的资料描述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这些教育现象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真正的比较研究的开始。
(3)并置
并置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统一概念,提出假说。
研究者把初步分析整理的资料系统化,并确定统一的比较标准,然后将关于各国教育的资料分类并列放在一起,分析其异同,进而形成比较分析的假说。
贝雷迪提出了两种具体的并置形式:一是图表式或竖列式;二是文字式或横列式。
(4)比较
比较是比较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所有比较研究的对象国同时进行研究,据此对并置阶段形成的假说做出验证。
比较要突出重点,着重分析那些可以证明并置阶段提出的假说的那些资料。
贝雷迪把共时的比较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平衡”比较;二是“阐释”比较。
“平衡”比较是在两个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或区域之间作对称的比较。
“阐释”比较指的是将关于不同国家的教育实践的资料随意取来,用比较的观点对资料的意义进行说明。
3.简述诺亚与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
答:诺亚和艾克斯坦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包含四个步骤,即提出假说、数量测定、参照研究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科学量化法”,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1)界定问题
确定问题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步,研究者必须首先把需要研究的问题界定清楚,过于模糊的问题是难以直接加以研究的。
(2)提出假说
提出假说就是提出关于这一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假说。
诺亚和艾克斯坦认为,所谓假说就是对特定现象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推论,它阐明一组现象是另一组现象的函数关系。
提出假说应采取三个步骤:第一步要证实假说中所表述的关系是确实存在的;第二步要阐明这种关系的一般方向;第三步要给这种关系做出精确的可以用量词加以限定的陈述。
(3)明确概念和指标
明确有关的概念,用可以实际测定的指标来限定这些概念。
所谓指标就是把概念加以量化,使之可以进行实际的测量。
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在确定各种可测量的指标的基础上,对假说中包含的概念加以明确限定,以使这些概念在研究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
(4)选择个案
选择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的国家。
亚和艾克斯坦认为,选择个案的数量至少应当超过两个以上,才能适合假说验证的需要。
个案选择注意遵循三个标准:第一,尽量选择与假说有关的对象国;第二,对主要的一些额外变量进行控制;第三,考虑照顾研究工作的经济性。
(5)收集数据资料
研究个案选定以后,就要根据概念的各种指标来收集有关个案的相关数据资料,并加以整理以供分析比较。
(6)处理数据资料
数据经过整理列表以后,并不一定立刻就能清晰明显地显示和说明假说中提出的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
(7)说明结果和验证假说
根据数据资料的处理结果来验证前面提出的假说是否成立,进行一些必要的论证和说明工作,以使研究得出的结论更加明白,更加令人信服。
诺亚和艾克斯坦发展出的这套注重计量和经验实证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促进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尽管这套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但这套方法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4.简述霍尔姆斯的“问题法”。
答:霍尔姆斯的“问题法”主要是在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和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1)问题的选择与分析
霍尔姆斯认为,对教育问题的比较研究是从问题的产生开始的,面对世界各国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首先是某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或一组特定的教育问题引起人们的困惑和反思,使得比较教育研究者产生关于这类教育现象的可能原因或教育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的猜想,于是研究者要搜集有关这些现象或问题的资料,并加以初步的整理和分析,从而明确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
(2)提出假设
针对这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者要提出关于可能的因果关系解释或可能的有效解决办法的假说。
(3)验证相关因素
霍尔姆斯主张必须验证与问题相关的各类社会因素,特别是要对那些特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做出验证,这样才有可能保障对各种解决办法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言之有据的预测。
(4)从所提出的假说逻辑地预言可能的结果
霍尔姆斯认为,比较教育研究不应只是一种现状的描述,它应当根据所提出的假说和相关因素的充分分析,对教育发展可能的结果做出预言。
(5)比较预言的结果与观察到的事实
如果发展的结果与预言的情况不符,则整个比较教育研究过程或相关环节就有必要重新进行验证;如果结果与预言相一致,就意味着先前的问题或困惑得到了暂时的解决。
霍尔姆斯的问题法是一个有着深刻的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体系,其中既有严密的可操作的研究方法规程,又有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丰富的理论框架,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