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整理版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各章重点及思考题(完整版)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各章重点及思考题(完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章重点及思考题中国法律思想史各章重点及思考题对各章节的学习对各章节的学习第一章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一)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 神权法思想是由宗教迷信思想发展而起的.夏朝建立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贵族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极力宣扬利用宗教迷信和鬼神观念,宣称自己是神和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接受天命来统治人世,对不服从统治的人施行"天罚".举例:相传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到了商代,神权法思想进入高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商奴隶主宣称其祖先是上帝的子孙,因而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违抗王命就等于违抗神命,就要受到"天罚".商朝的统治者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的面貌出现,代天行罚,把刑罚蒙上一层神圣的外衣,同时把它说成是国王的权利. 进入西周以后,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西周灭商,这就与过去商朝统治者曾一再宣称的"帝立商",可以永世长存的说法产生了矛盾.于是,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对天命说作了修正.他说天命是有的,"惟命不于常",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失德就会失去天命现在殷已失德,因此天命归周,周王成了天子. (二),"以德配天"说的意义说的意义周公之所以强调统治者必须有德,"以德配天",其目的在于求的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 这种以"以德配天"说比夏商完全依赖"天命"的思想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西周统治者在一定的程度上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使他们感到单靠神权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重视人事,重视民心向背;必须谨慎从事,珍惜天命,不使它再转移,所以说,"以德配天"说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出劳动人民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 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思想一,"礼治"思想思想西周初期,"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与这套制度相适应,西周统治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所实行的就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 (1) 礼治的基本原则礼治的基本原则周公所制之礼,始终贯穿着这样几项原则,即"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与民变革也".其中,"亲亲"和"尊尊"是它的基本原则.所谓"亲亲",即亲其所亲,要按血缘宗法关系来区别贵贱,使亲着贵,疏着贱;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长辈);必须作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所谓"尊尊",即尊其所尊,凡居高位的都是尊者,居其下者应尊其上.奴隶和平民必须服从奴隶主贵族,下级贵族也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臣民必须服从天子,不许违抗. (2) 礼治的基本特征礼治的基本特征周公倡导礼治.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但它们所适用的对象各有所侧重,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治.曲礼上〉〉).所谓"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奴隶主贵族. 礼和刑在适用对象上虽有所不同,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是相对的.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如犯上作乱等,也要处以刑罚.当然,即使他们用刑,他们也常常享受各种特殊照顾. (3) 历史意义历史意义西周礼治是建立在"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国(王)有制基础上,维护贵族世袭特权和统治人民的整个上层建筑,她实质上就是西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代名词.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所维护的宗法等级制,对于安定社会的政治秩序,巩固一个疆域辽阔的王朝,曾起过重要作用. 二,"明德慎罚"思想思想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感到一味"重刑辟"反而会加剧人民的反抗,危及自己的生存.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说. (一)"明德"论的主要内容论的主要内容周公认为,统治者应勤政修德,力戒荒淫统治者应勤政修德,严于律己,力戒荒淫应当了解一些小民的疾苦,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免除痛苦.要惠民,裕民.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吸取殷亡的教训,因而比较重视小民的力量.当权者应当以小民的向背作为一面镜子,来察看自己的为政得失,要宽以待民. (二)"慎罚"论的主要内容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的说来为"区别对待,罪止一身",具体的说来就是以下四点: 其一,他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待那些故意犯罪和惯犯,要从重惩处,虽然是小罪也应处以重刑.而对于那些过失犯罪和偶犯则从轻处理,虽然有大罪也可减刑. 其二,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只惩罚罪犯本人. 其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其四,刑法适中. (三)"明德慎罚"论的历史意义论的历史意义周公的"明德慎罚"说,虽然只是适应周初政治形式的一种权宜之计和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先进的理论,起过积极的作用,它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5, 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1,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神权法思想神权法思想 天命天命 天罚天罚 周礼周礼 明德慎罚明德慎罚亲亲亲亲 尊尊尊尊 礼不下庶人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刑不上大夫3,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有什么变化神权法思想在西周有什么变化4, 试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5, 简评"明德慎罚"思想. 争鸣时期争鸣时期 第二篇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员理解和掌握: 1,国之四维,三国五鄙,宽猛相济,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等基本概念. 2,管仲,子产,邓析对礼治等改革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3,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沿革,了解孔子,荀子法律观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4,墨家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5,道家法律思想的特点,《老子》"无为而治"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和《庄子》中的法律虚无主义观点. 3,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篇主要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进而使法律思想上也出现了争鸣时期,其中课本中重点阐述了春秋时期改革家,儒家,墨家,道家这几大家的法律思想. 三,课时分配课时分配面授50′×5 自学50′×10 4, 对各章节的学习对各章节的学习第三章春秋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第三章春秋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一,管仲改革思想的主张及特点管仲改革思想的主张及特点(1) 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管仲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主持齐国国政.他是奴隶主贵族中主张改革的代表人物.他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和商业等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管仲的法律思想以及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 管仲认为,对过去的法制不能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的运用.这是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 他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即维系国家的四大绳索,任何一根绳索断了都会对国家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他强调要"饰四维","张四维",即整顿礼,义,廉,耻,推行礼,义,廉,耻.他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礼义的强制作用.而在实践中对周礼继承的同时,又对周礼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造: 一是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 二是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万物待礼而后定",用来教育和引导民众;同时用剥夺封邑的方法打击分封制贵族,加强诸侯的权势. 三是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 四是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则,以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用赏赐以资鼓励,用刑罚纠正偏颇. (2)"作内政而寄军令" 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这是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 他在施政纲领中提出将"国"分成三个区域,把"鄙"分成五个区域,让士,农,工,商分别居住,从事自己的职业,生有所依,死有所葬;同时谨慎使用生,杀,贫,富,贵,贱这六项政策. 为实现这一主张,管仲提出了"四民分居定业"论."四民"指士,农,工,商.而且严格"四民"之间的界限,反对混合杂居. 实行这种办法,就重新整顿了已被破坏的统治秩序,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控制,扩大了国君的势力.他还把居民组织与军事组织结合起来,"寓兵于民",人民平时生产,战时当兵,从而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3)"令顺民心","与民分货" 管仲主张,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以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经济制度这是管仲在立法方面,尤其是经济立法方面的主张.管仲认为,民心的向背,是国家盛衰的关键,是统治成败的标准,那么到底什么是"民心"呢在他看来,民众"好利恶害"的心理就是"民心",见到对自己有利的就来,见到对自己有害的就去. 从民心好利出发而得出的立法原则,自然是一切法令政策都要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使法令适应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要求.在他看来,法令对于治国故然重要,然而只有合乎民心的法令才能行的通,"下令如流水之源者,令顺民心". (4)"仓禀实,则知礼节"说管仲认为,发展社会经济对于国家的稳定极端重要,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条件.只有大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搞好粮食储备,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然后才谈的上要人民遵守礼义法度.所以他明确提出了"仓禀实则知礼义,衣食足则知荣辱"的思想. (2) 管仲立法主张的特点管仲立法主张的特点管仲的立法主张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物质经济利益的地位,二是重商. (1)管仲认为,立法必须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为原则而赢得民心的关键在于使法律符合百姓的"欲利",适应人民对物质利益的要求. (2)管仲主张立法必须要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商业,以富国强兵.他加强官营商业和手工业,也给民间一定的经商权,"与民分货".但管仲在改革传统的工商政策时,也注意到用行政与法律手段控制富商大贾,以防他们与国家争利. 子产的改革主张及特点二,子产的改革主张及特点(一)子产改革主张的主要内容子产改革主张的主要内容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改革家,曾任郑国执政,当政期间,进行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是一个从旧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其法律思想具有折衷于礼法之间的特色.他既强调礼制的重要,又改造旧礼,削弱其天命神权的色彩;既强调法必须以礼为原则,又公布成文法,力求以新法挽救时弊,增加了法的独立性.其思想具有后来发家思想的特色. (1)对礼制的继承和改造对礼制的继承和改造子产认为,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又是人们所必须遵行的行为规范.子产把礼归为自然的总秩序,并将礼从礼节仪式中独立出来,加以自然化,社会化的思想,是对传统的天命神权观念的突破,这是春秋时期法律思想的一大进步. 同时,子产强调礼的规范性,认为民要不失其性,就必须"奉之以礼",用礼来制约人情,制约人的喜怒哀乐.但当礼义与民心有矛盾的时,子产认为礼仪是可以改革的.以礼规范民众,打破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原则,也沟通了礼与法的联系,开拓了由礼治过度到法治的先河. (2)改革内政,创立新制创立新制在礼治的前提下,子产提出加强君权,服从官府,尊敬贵族,侍奉长者,孝敬父母五项"国之大节".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性的集权制与等级制.它反映了子产以法律协调新旧贵族利益的改良思想. (3)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公布成文法子产于公元前536年将刑书铸于金属器物之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从而改变了古代"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恐怖状况,动摇了罪行擅断的基础,为"法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肯定了法律对贵族的限制作用. (4)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在统治方法上,子产主张行德政以"宽"服民.认为德是以道德教化,宽惠爱民感化人民,立法应体现"德政".同时,也不排除以"猛"服民,在缺乏"有德者"的情况下,"猛"会使人畏而不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子产还强调准确使用刑法,使罪行相当;并根据礼仪原则,以情断狱.这反映子产折衷礼法的思想特点. (二)子产刑法思想的特点子产刑法思想的特点(1)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服民子产肯定德治的方法,主张"为政必以德".他认为,立法要体现"德政",以道教教化和宽惠爱民为原则,反对"刑之颇类"(不公平)和滥狱在实现德政时要首先保障贵族官吏的利益,放宽对人们言论的控制,以"宽"服民. 德为"宽",而刑则为"猛",子产认为,治国不能一味地强调"宽",必须济之以"猛",即立法要严,执法要严,在以"宽"服民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应以"猛"为主.宽猛相济是子产刑法的思想内容之一. (2)罪行相当和以情断狱罪行相当和以情断狱子产强调量刑定罪应以公布的礼法为标准,准确地使用法律,使罪名与刑罚相当,同时,他也反对拘泥于刑法条文,主要根据礼的原则加以权衡,以情断狱子产区分了礼和仪的不同,对一般违仪之举并不施加刑罚,在审狱时,子产则常以"倒言反事"及察言观色方法断狱,这种方法曾受到法家的批评. 邓析改革思想的主张及特点三,邓析改革思想的主张及特点(一) 邓析,郑国大夫,与子产同时.如果说子产代表着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的利益和观点,那么邓析则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彻底否定周礼,实行法制革新的人物.在春秋时期天与人,礼与法的思想对抗中,邓析不谈天命,抵制旧礼,反对改良,制定竹刑,表现出实行法治的明显倾向,因此可以称为战国法家学派的先驱人物. (1)"不法先王,不是礼义"的主张的主张春秋后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日益兴起,社会上开始出现反对维护贵族统治特权的"礼治",主张法治的思想.邓析是当时最激进的革新派.他敢于向旧的传统挑战,对郑国奴隶主阶级颁布的礼制,禁令,进行了抵制和批判,明确提出了"不法先王,不是礼仪"的主张. "不法先王"和"不是礼仪"是密切联系着的.反对"法先王",必须反对礼仪道德.邓析不但反对顽固地坚持"礼治"的旧贵族,也反对象子产那样力图在上层建筑中继承"礼治"传统的新的封建贵族.邓析帮助民众打官司,出主意,同旧的"礼"大唱反调,提出了"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的主张.邓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敢于向旧传统挑战,勇敢地批判维护奴隶制旧秩序的"礼义",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邓析的《竹刑》邓析的《竹刑》邓析还是一位主张刑法改革,实行法制的早期代表人物.他编著的《竹刑》,是用以对抗旧礼制的.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第一,邓析的"欲改旧制"和他"不法先王,不是礼义"的主张,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第二,邓析编著的《竹刑》,"不受君命,而私刑法",即未经郑国官方的授权和正式批准,而是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公布的,这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是独具特色的. 5, 儒家的法律思想儒家的法律思想(一)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的法律思想比较广泛,如仁学和仁政说,维护君权说,"为民制产"与轻徭薄赋说等等,都属于儒家法律思想的范围,但其主要是礼治论,德治论和人治论. (1)"为国以礼"的礼治论的礼治论儒家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旧礼改造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新礼.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他要求各级贵族互相克制,停止争夺,遵守礼制在法律上,主张以礼作为适用刑罚的指导.孟子也要求法先王.荀子主张用礼维护封建等级制,并引法入礼要求以维护封建等级制的礼作为指导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从维护礼治出发,儒家主张:1,以"五伦"为中心,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2,以家族为本位,坚持"亲亲为大",重视孝,忠.3,区分贵贱等级,以礼规定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2)"为政以德"的德治论的德治论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敬德"的思想,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提高了德的地位和作用. 1, 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2, 主张教化,3, 以德去刑. 4, 恤刑慎杀,5, 先教后刑. (3)"为政在人"的人治论的人治论孔子,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靠统治者的道德感化,荀子则着重对人和法的关系进行分析,强调法由人而定. 1, 圣贤决定礼法圣贤决定礼法2, 身正则令行身正则令行3, 法先王,4, 顺人情顺人情(二)孔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 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孔子对仁作了许多解释,其中最能表达仁的含义的是"仁者,爱人".但孔子是"爱有差等"的. 〈1〉孔子的"爱人"有亲疏之分.从"亲亲"开始,由亲及疏, 由近及远. 〈4〉孔子的爱人有等级之分.等级不同,爱的内容就有差别.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一个是"使",一个是"事"(事奉),这种关系显然是不对等的. 〈12〉孔子的爱人是不以突破君子与小人的界限为前限的."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认为"仁"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劳动人民("小人")是不〈17可能有的. 2, 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司法的指导原则〈1〉主张正名.即纠正各种违反周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现象. 〈4〉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即制礼作乐和出兵征战的权利由天子掌握. 〈5〉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互相包庇犯罪. 〈8〉反对"铸刑鼎". 4, 道德教化高于法律强制道德教化高于法律强制〈1〉先教后刑,强调道德感化的作用. 以刑罚辅助德〈3〉宽猛相济,以刑罚辅助德德教具有消灭犯罪的功能〈5〉以德去刑,德教具有消灭犯罪的功能5, 立法,司法主要靠贤人司法主要靠贤人〈一〉"人存政举",由圣贤治国立法. 〈二〉"身正令行",执政者应带头遵守立法. (三)孔子法律思想的影响孔子法律思想的影响孔子并没有否定法律的作用,但在论述"法"与"人"的关系时,将统治者个人置于"法"之上,这与他在论述"法"与"礼"的关系上时,将"礼"置于法之上;在论述"法"与"德"的关系时,将德置于"法"之上,是完全一致的.这一思想,经过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西汉董仲舒等儒家的继承和改造,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长期影响了整个立法,司法活动. (4) 孟子认为,君主要统一天下,关键在于得到人们的拥护,其办法是推行"仁政".孟子论法, 就是以"认证"为指导,围绕着"省刑法,薄税敛"而展开的.具体表现为: (1)"正经界",保障土地私有保障土地私有(2)"薄税敛",征收赋税徭役有定制征收赋税徭役有定制(3)"省刑法",反对繁法苛刑反对繁法苛刑(12) 荀子的"隆礼"重法论重法论荀子把礼说成是"与天地同礼,与万物同义"的"大本".但"礼"不是万能的,只有礼法并用才能治理好天下. 〈一〉"隆礼"论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礼治论,赋予礼以封建等级制的内容.其一,礼是治国的根本.其二,论理的起源.其三,严格划分人们的等级贵贱. 〈二〉重法论〈二〉重法论在"隆礼"的前提下,还要重法.其一,论法的作用.用刑罚惩治犯人的目的,在于禁止暴行,反对作恶,并且防范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犯罪其二,法以礼为本其三,士用礼治,庶民用法治其四,赏罚并用. 6, 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家的法律思想1,墨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墨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墨家是先秦时期最早起来反对儒家的一个学派.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家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提出系统理论学说的学派.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观的法律观"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法律观的根本原则.他们要求以它来衡量国家的法律制度,评价各种学说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立法主张,即国家立法必须贯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原则. (1) 法的起源和法制统一论法的起源和法制统一论(2) "赏当贤,罚当暴"的刑赏论的刑赏论(4)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经济立法思想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经济立法思想2,墨家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墨家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十分重视人民的生计,十分重视劳动.用墨家的话来说,即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这是墨家从"农与工肆"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因此,墨家特别墨家特别 提出了维护"赖其力"的劳动者权益的经济立法思想. (一)"不与其劳",不"获其实" (二)"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 (三)维护私有财产权维护私有财产权。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全

复习资料《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代码00264)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平等 )2、“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梁启超 )3、阐述“太平之世不立刑”这一思想的著作是(《大同书 )4、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张之洞)5、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一秉于礼)6、洪仁王千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 )7、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龚自珍)8、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礼治思想 )9、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邓析)10、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11、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孟子 )13、“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墨子.兼爱中》 )13、“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老子 )14、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治不听君,民不从官”)15、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白居易)16、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韩愈 )1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魏征 )18、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唐)19、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其本则合,其用则异)20、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北宋)21、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唐高祖)22、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顾炎武)23、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张居正)24、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明刑弼教)25、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26、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张之洞)27、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一秉于礼)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儒家思想 )29、王弼与嵇康法哲学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30、从理论上提出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思想家是(杜预)31、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董仲舒 )32、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无为 )33、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程朱理学 )34、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范仲淹 )36、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 王安石 )37、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完颜雍 )37、耶律楚材为促进元朝政事统一,起草的法律是( 《便宜一十八事》 )38、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丘濬 )39、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的,涉及面最广的思想家是( 王夫之 )40、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章太炎 )41、“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夏朝 )42、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宗教祭奠仪式 )4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礼记》 )45、《管子》所反映的思想学派主要是( 齐国法家 )45、先秦儒家中,主张儒法融合、礼法统一的先行者是( 荀子 )46、“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反映了孔子主张( 社会和谐)47、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兼爱 )48、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庄子)49、《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道 )50、最早提出系统“法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是( 商鞅 )51、商鞅反对复古倒退,主张( 不法古,不修今 )53、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的同时,还利用了( 五德终始说 )53、西汉新儒学的代表作是( 《春秋繁露》)54、下列属于西晋律学家杜预著作的是( 《律本》)5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核心是( 文治 )56、隋唐时期贯彻“务在宽简,取便于时”原则的法典是( 《武德律》 )57、批评《礼记·月令》远离“圣人之道”的唐代思想家是( 柳宗元 )58、提出“性善情恶”说的宋代思想家是(李翱)59、在朱熹看来,“礼之本”是( 德 )、60、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黄宗羲 )61、提出“趋时更新”法律时变观的著名思想家是( 王夫之 )62、“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反映出龚自珍主张( 变法改革 )63、太平天国财产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是(《天朝田亩制度》)64、洋务派法律思想的根本在于(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65、“一秉于礼”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曾国藩) 66、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孔子改制考》 )67、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君主立宪)68、参与起草《大清新刑律》的日本法学家是(冈田朝太郎)6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早明确提出于(《民报》)70、“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 章太炎)7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夏禹)7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7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民治)7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7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叔向)7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罪人不孥)7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荀子)78、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法家)7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道家)80、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说明法律应该具有(公开性)8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慎到)8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83、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汉文帝)8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新书》)8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贾谊)8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君为臣纲)8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董仲舒)88、我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鲍敬言)89、将“存留养亲”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孝文帝)90、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韩愈)9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范仲淹)92、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张居正)9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94、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夷氛纪闻》)95、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天朝田亩制度》)96、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曾国潘)97、在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立法机构)98、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梁启超)99、清末法律改革时期,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援引比附)100、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D.王弼• E.贾谊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A.周公• B.管仲• C.孔子• D.孟子• E.荀子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 E.井田被废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张之洞• E.沈家本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主张“直接民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E.强调“主权在民”6、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A.法条•B.法义•C.法数•D.类•E.式7、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为( )•A.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B.文武并用,德刑相济•C.礼法结合,阳德阴刑•D.严刑峻法,深督轻罪•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E.唐甄9、康有为倡导的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 )•A.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B.冲决一切封建网罗•C.设议院开国会•D.制定宪法•E.实行三权分立10、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中的“五权”包括( )•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考试权•D.纠察权•E.教育权11、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 A.叔向•B.子产• C.孔子•D.赵鞅•E.邓析12、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 A.顺天之意,得天之赏• B.反天之意,得天之罚•C.天子有善,天能赏之 •D.天子有过,天能罚之 •E.人无长幼贵贱,皆天之臣也13、朱熹“严刑”主张的具体内容有( )•A.恢复肉刑 •B.限制赎刑 •C.推行社仓 •D.以口数占田 •E.严惩奸凶14、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A.《原道觉世训》 •B.《原道救世歌》 •C.《原道醒世训》 •D.《劝世良言》•E.《太平天国起义记》15、下列对《大清现行刑律》特点描述正确的有()•A.采用罪刑法定主义 •B.删除了凌迟、枭首等酷刑 •C.取消了六律总目• D.采用缓刑制度 •E.分总则、分则两编16、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A.子张 •B.子思 •C.孟子 •D.荀子 •E.漆雕氏17、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 A.王充•B.刘秀 •C.刘预 •D.仲长统•18、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A.王安石 •B.范仲淹 •C.张居正 • D.丘濬 •E.朱熹19、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 )• A.“严刑以致又安”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 D.“一秉于礼” • 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20、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 ) • A.故杀子孙• B.妻殴夫• C.存留养亲• D.无夫奸• E.子孙违犯教令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 1、以德配天——(1)西周时期周公提出的一种思想;(2)周公继续夏商以来的“天命”廉洁,但提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命可以转移,并且只转移给有德之人。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2010年6月11日整理)第一章1、“天命”“天罚”思想。

P42、“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意味着神权的动摇。

P7第二章1、以“亲亲”、“尊尊”为原则的礼治。

P10周公所制的礼,是维护宗法等级制的工具。

它严格维护着奴隶主贵族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及其内部上下等级之间的秩序。

P112、礼治的基本特点。

P113、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P12。

4、“慎罚”的主要内容。

P13第四章1、儒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

P392、孔子的“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P423、孟子的“仁政”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P504、荀子的“隆礼重法”论。

P57第五章1、墨家的“兼受”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P66第六章1、道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

P742、“道法自然”;道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P74-86第七章1、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

(重点)P106第八章1、秦朝“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及产生原因。

P1182、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

P1283、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P1504、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

(重点)P156第十章1、魏晋玄学的法哲学思想。

P1982、《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

P234第十一章1、韩愈的“道流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

P2412、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和含义。

P269第十二章1、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

P2862、王安石“大明法度,重建贤才”的法律思想。

(代表人物;对应的代表思想。

)P293第十四章1、黄宗羲的启蒙法律思想。

P3232、王夫之“趋时更新”的封建法律思想。

P322第十五章1、魏源的“因势变法”“师夷长技以自强”理论。

P3562、龚自珍的“更法改图”思想。

P3473、《海国图志》的影响。

P356第十六章1、洪仁及其《资政新篇》的法律思想(其包含的主要内容。

)P371第十七章1、张之洞的“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P381第十八章1、康有为的“变法维新”论。

中国法律思想史章节复习精简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章节复习精简版

YAL制作序号朝代学派重论代表人物法律思想言论夏商神权法思想神权法特征:a、神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的统治权来源于神;b、统治者所宣布的法律法令是神的意志的体现;c、司法审判通常由神明裁判产生原因:自然压迫、社会压迫、政治统治周神权法思想动摇一、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勤政、惠民、裕民、任贤)“明德”:指统治者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

(1)统治者应勤政修德,力戒荒淫。

(2)要重视人民的力量,适当满足他们的要求,宽以待民,使民富裕。

慎罚的主要内容:1;提倡刑当其罪2;区分故意和过失、一贯和偶然犯罪3;提倡慎重断案4;对狱讼之事不可乱加干涉5;重视教化二、礼治——亲亲、尊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春秋时期革新家管仲一、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二、作内政而寄军令(四民分居定业、三国五鄙)三、令顺民心,与民分货(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lin)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革新家子产一、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二、改革内政,创立新制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四、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五、意义:·首先,子产铸刑书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法的“合礼合法”,它标志着罪行擅断思想的动摇和法治思想的出现。

·其次,他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肯定了法律对贵族特权的限制作用,这是成文法的一项重要作用。

革新家邓析一、对“先王之礼“的否定和批判二、辩析法律概念,私自制定”竹刑“事断于法春秋末期(儒家)儒家总体思想一、仁学与仁政说(人的本性是善的)二、为国以礼的礼治论(以封建等级制)三、德主刑辅论(为政以德,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提倡教化)四、论法与刑(德善不足以为政,德法不能以自行)五、为民制产,轻徭薄赋六、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儒家儒家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一、仁者,爱人二、为国以礼的礼治论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能义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礼乐兴,刑罚中4、礼之用,和为贵三、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四、宽刑慎杀、反对冤狱(宽刑慎杀、赦小过、反对冤狱、无诉思想)五、为政在人的人治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免费下载】0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免费下载】0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真题软件网()搜集整理二次制作!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3)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3)

41 趋时更新: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法律时变观点。

他认为,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变化的。

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王夫之“趋时更新”的变法主张:①王夫之认为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②王夫之通过对“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趋时更新。

③王夫之揭⽰出“有定理⽽⽆定法”的规律,深刻讨论了改⾰旧法的必要和法律“超时更新”的前景。

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思想:①⽴法“必循天下之公”;②⽴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③⽴法应遵循尊君卑⾂、分权分治的原则。

42 龚⾃珍“更法改图”思想:①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②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③不拘⼀格降⼈才;④禁绝鸦⽚,宜⽤重典。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地主阶级改⾰派的代表魏源提出的。

即学习西⽅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以达到战⽽胜之的⽬的。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是魏源的变法思想。

即变法愈彻底,对⽼百姓愈有利。

他列举历代关于赋税、选举、劳役、兵役等制度不断变⾰的事实,说明法令制度随着势的变化⽽变化,这是历史⾃⾝发展的法则。

43 洪秀全“⼈⽆私财”的主张:他认为,产⽣⼴⼤农民群众悲惨的境遇的根源是“⼀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因此,他主张建⽴⼀个“天下⼀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

这种经济上的公有思想,突出表现在分配和消费上。

《天朝⽥亩制度》是这种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它以改⾰封建⼟地所有制为核⼼,提出了⼀套社会结构的设计,宣布废除⼀切⼟地私有制,剥夺地主的⼟地所有权,计⼝授⽥,财产公有,共同⽣产,彼此⽀援。

洪秀全的严刑峻法、轻罪重刑思想:①把刑罚的⽭头指向敌⼈和其他⼀切*分⼦;②太平天国法严密;③洪秀全的重刑思想在刑罚上表现为极端的残酷性;④洪秀全的法律思想既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命性,⼜具有浓厚的宗教⾊彩。

《天朝⽥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所颁布的纲领性⽂件,它也是太平天国的⼟地法。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章节复习综合表格版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章节复习综合表格版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章节复习综合表格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章节复习综合表格版(努力把它背好吧,肯定会过的,加油!)朝代学派重论代表人物法律思想夏商神权法思想神权法特征:a、神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的统治权来源于神;b、统治者所宣布的法律法令是神的意志的体现;c、司法审判通常由神明裁判天命、天罚产生原因:自然压迫、社会压迫、政治统治周(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动摇于周)神权法思想动摇一、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勤政、惠民、裕民、任贤)“明德”:指统治者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

(1)统治者应勤政修德,力戒荒淫。

(2)要重视人民的力量,适当满足他们的要求,宽以待民,使民富裕。

慎罚的主要内容:1;提倡刑当其罪2;区分故意和过失、一贯和偶然犯罪3;提倡慎重断案4;对狱讼之事不可乱加干涉 5;重视教化二、礼治——亲亲、尊尊(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春秋时期革新家管仲一、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二、作内政而寄军令(四民分居定业、三国五鄙)三、令顺民心,与民分货(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革新家子产一、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二、改革内政,创立新制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四、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革新家邓析一、对“先王之礼“的否定和批判(不法先王,不是礼仪)二、辩析法律概念,私自制定”竹刑“春秋末期(儒家)儒家总体思想一、仁学与仁政说(人的本性是善的)二、为国以礼的礼治论(以封建等级制)三、德主刑辅论(为政以德,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提倡教化)四、论法与刑(德善不足以为政,德法不能以自行)五、为民制产,轻徭薄赋六、为政在人的人治论春秋末期儒家儒家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一、仁者,爱人二、为国以礼的礼治论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能义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礼乐兴,刑罚中4、礼之用,和为贵三、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四、宽刑慎杀、反对冤狱(宽刑慎杀、赦小过、反对冤狱、无诉思想)五、为政在人的人治论战国中期儒家儒家孟子(人本善)一、王道仁政,道德教化二、减省刑罚,罪人不孥三、为民制产,轻徭薄赋四、民贵君轻,暴君放伐五、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战国末期儒家儒家荀子(人本恶)一、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二、隆礼而王,贵贱有等三、重法论(法以礼为本、论法的作用、先礼后法、罚当其罪)四、有治人,无治法(人治重于法治)战国时期墨家总体思想特点“1、墨者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总结

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总结

周公“明德慎罚”思想?1明德慎罚2区别对待,罪止一身。

他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罪杀无辜;刑罚适中。

管仲对改良旧礼和以法统政思想?1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2作内政而寄军令3令顺民心,与民分货。

管子对周礼改造的主要内容?1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2强调用礼度教导民众,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3主张用人贤能,打破礼“亲亲”的宗法原则4主张公布法令,福鼎礼“行不可知”论,要求重视法度的作用子产立法救世的思想?1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2改革内政,创立新制3铸刑书,公布成文法4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儒家法律思想?1仁学与仁政说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3德主刑辅4论法与刑5为民制产,轻徭薄赋6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仁者,爱人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3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为政以德,德主刑辅;重义轻利的价值观}4宽刑慎杀,反对冤狱{宽刑慎杀;赦小过;反对冤狱;无讼思想}5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的礼治论主要内容?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3礼乐兴,刑罚“中”4“礼用之,和为贵”孟子以“仁政”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王道仁政,道德教化2减省刑罚,“罪人不孥”3“为民制产”,轻徭薄赋4民贵君轻,“暴君放伐”5“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荀子“隆礼”重法论?1“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2“隆礼而王”,贵贱有等3重法论{法以礼为本;论法的作用;先礼后法;罚当其罪}4有治人无治法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的法律思想?1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与功利价值论2以天为法的自然法思想3法律起源与法制统一论4刑赏论{对赏罚的处理要及时准确;赏罚应与舆论道德相一致;赏罚要公正无私}5维护劳动权益的主张6尚贤说道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说2无为而治论3废弃仁义圣智说4否定人定法5君人南面之术《老子》中的法律思想?1道法自然的自然学说2顺因自然,无为而治{抨击统治者骄奢淫逸;反对苛政暴敛;发对战争;不尚贤}3绝仁弃义,绝圣弃智4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庄子》自然主义的法律思想?1自然法思想2毁法论3反仁义圣智论法家的法律思想?1法的起源于变法论2依法治国论{法的公正,公开,平等,规范}3法的纲要——赏与刑4势治论5术治论6文化专制论商鞅的“法治”理论?1法的起源与变法论{法的起源;变法论;好恶者赏罚之本也}2任法而治的“法治”论{法的作用——定纷止争,兴功禁暴;任法而治;法的特征——公开,公正,平等,规范;君主专制论}3赏罚并用,重刑止奸{赏刑并用;重刑少赏;禁奸止过,莫若重刑}4“燔《诗》《书》而明法令”{“一教论”;“燔《诗》《书》而明法令”}慎到的“势治”理论?1立公弃私,“事断于法”2维护君权的“势治”论{权重为尊;权势以“下”为基础;“立天子以为天下”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1变法论{法与时转则治;“好利恶害,之所有也”2“依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以法为本;法、势结合论;法、术结合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朝“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1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2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3严刑峻法,深督轻罪4以法为教文化专制思想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2文武并用,德行相济3罚不患薄,约法省刑{废除连坐收孥法;废除诽谤妖言法;废除肉刑}4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贾谊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1以秦为鉴,以民为本2{国家的兴亡,决定于是否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多势重不可欺侮;统治者必须爱民}2立经陈纪,刑不上大夫3礼义为先,礼法结合4主张削藩,维持中央集权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1皇权至上,法自君出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3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4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1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春秋》大一统思想;更化论;罢黜百家,统一思想}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3维护封建等级制的三纲五常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4阳德阴刑,德主刑辅5《春秋》绝狱原心论罪拓跋宏政治改革中的法律思想?1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主张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创制存留养亲制度;严格区分斩、绞两种死刑等级,废除裸形处斩的行刑方式}2法为治要,慎刑恤刑3教随时设,政因事改杨坚除削烦苛的立法和司法主张?1抑制兼并,轻徭薄赋2更定新律,以轻代重{以轻代重,废除苛惨之法;慎断死刑;行罚不避亲贵;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3喜怒无常,用法益李世民及其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1以隋为鉴,安人宁国2立法公平,务求宽简{既治礼又立刑;立法必须公平;国家法令,惟须简约;法须稳定,不可数变}3慎狱恤刑,务求其实{慎狱恤刑;创立九卿议刑制度;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反对严讯,务求其实}4明正赏罚,一断以律5纳谏与执法相结合{求谏纳谏,以成治道;各尽其言,群策群力;纳谏与执法相结合,君臣共同守法}《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1德礼为本,政教为用2封建纲常的法律化3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1君权至上与道统论2圣人制刑与天刑说3德礼为先,辅以政刑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势”和赏罚及时说?1天人不相预和赏罚及时说2法律起源于势3刑、礼其本则和,其用则异白居易的崇礼重法论?1刑、礼、道迭相为用2法令贵一,自上行之3正确运用法律,慎选司法官吏{理大罪,赦小过;消除犯罪止狱措刑;肉刑可废不可复;慎选司法官吏}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存天理灭人欲与三纲五常说2德、礼、政刑关系论{德礼为本,政教为末,以德为本,以礼为末,刑辅以政}3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主张复肉刑,限制赎刑,严惩奸凶}4恤民说{以口数占田;奖励农业生产;推行社仓制度}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存天理灭人欲与三纲五常说2德、礼、政、刑关系论{德礼为先;政刑为末;以德为本;以礼为末;刑辅于政}3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主张复肉刑;限制赎刑;严惩奸凶}4恤民说{以口数占田;奖励农业生产;推行社仓制度}丘睿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1德礼政刑王道之治具论{德、礼、政、刑四政,王道之治具也;德礼、政刑的作用毕竟不同;刑罚的目的是保障德礼的贯彻实行}2以公理而灭私情说3应经合义,顺情便民{省刑罚,薄税敛;维护土地私有制,限制兼并;保护工商,反对与民争利}4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原情定罪;注重证据;限制赎刑;控制复仇;慎刑赦宥}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1改革官制,革故鼎新2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克服独断偏听,重宰相谏官御史之职;舍一己之私,执法公正}3审刑名的司法原则{审刑名,谨慎适用罪名;行纠察,加强司法监督;习法律,提高业务素质王安石变法思想?1三不足的变法理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2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立法离不开贤人;执法离不开贤人(久其任而代之以考绩之法;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3有司议罪,惟当守法{君主应当知法守法;执法应刑公而平;有司议罪,惟当守法}张居正“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1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2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3整饬吏治,慎用刑罚4法在必行奸无所赦完颜雍(金世忠)严格治吏的法律思想?1慎行议亲、议贤,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威{明确后族的议亲范围;缩小宗室议亲的范围;强调宗室与外戚的区别;严格掌握议贤的条件}2赏罚不滥,即是宽政{根据犯罪具体情节区别对待;断案当以情求之,不以刑讯为然;提高审判效率,勿使滞留}3慎守令之选,严廉查之责{严惩贪官污吏;厉行监察执法;改革官吏人面旧制,破格选录人才金世宗破格录用人才的主张和措施?1举贤才不私亲故,不以亲疏为规避2用人试之以事,不以一时独见定取舍3不循资历,取用壮年4注重选拔基层下僚5取一技之长,不待全才6改革官吏终身制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1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定朝仪,明君臣上下之分;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统一司法,禁止滥杀}2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3秉公执法,不畏权贵黄宗羲的启蒙法律思想?1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明确反对封建家天下制度;猛烈抨击专制君主对人民的剥夺与残害;集中批判君主的独断与专横;指责封建法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2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立法必须体现以天下为主保证万民平等的权利;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司法权力;实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王夫之“趋势更新”的封建法律思想?1趋势更新的法律时变制度观点2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3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立法必循天下之公;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制}4任法与任人结合、宽与严结合的司法主张{任法与任人结合;严以治吏与宽以养民结合}龚自珍的“更法改图”思想?1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2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3不拘一格降人才4禁绝鸦片,宜用重典魏源的“因势变法”理论?1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赞赏西方政治法律制度2变古愈尽,变民愈甚3民主议政,广开言路4广收人才,治法在人洪秀全反对封建法制的法律思想?1斩邪留正,除妖安良2人无私财,逆者议罪3男女平等,婚姻自由4严刑峻法,轻罪重刑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1维护纲常名教,一秉于礼2严刑以致メ安3屈从外国,损害中国主权张之洞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整顿中法,采用西法3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4宽猛相济,刚柔结合康有为的变法唯心论?1时移法亦移,倡变法维新2变法全在定典章宪法,实行君主立宪{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行三权分立}3坚持保皇立宪,鼓吹复古4太平之世不立刑梁启超的变法图存思想?1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契约2变法时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3三权之体皆莞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4法治、人治并重,法律、道德相须为用沈家本“会同中外”的法律思想?1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论法的性质和作用;法随时变,会通中外;法须统一平等;教化为先,以刑辅之}2平恕为审断之本3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4法学盛衰说。

法学自考复习资料(2011年上)

法学自考复习资料(2011年上)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提纲一、识记知识点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礼治思想。

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

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

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无为而治。

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荀子。

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商鞅。

7、韩非的变法观点是法与时转则治。

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重商主义。

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李斯。

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汉代。

11、《淮南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道家。

12、刘颂重法主张的主要内容是恢复肉刑。

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嵇康。

14、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礼。

15、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唐律疏议》。

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势。

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主张恢复肉刑。

18、提出“三不足”变法论的是王安石。

19、元朝耶律楚材主张治国用儒术。

20、明初统治者法律思想的特点是重刑。

21、提出“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家是张居正。

22、魏源的著名论断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23、提出“礼乐刑罚起源于农”观点的是龚自珍。

24、洪秀全受基督教《劝世良言》的启发,创立了拜上帝会。

25、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张之洞。

26、提倡“变法维新”,坚持君主立宪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27、清末修律的指导方针是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28、在中国近代,主张兼重法治与人治的学者是沈家本。

29、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制度是考试。

3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章太炎。

31、礼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2、法家把法令具有绝对权威,任何人都要按法令办事称作从法。

33、朱熹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

34、丘濬提出的“应经合义”的含义是要求用儒家思想指导立法,改变严刑酷法。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 )A 、代议制民主共和国B 、总统制民主共和国C 、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D 、三权分立制民主共和国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清末法律改革时期, 为了贯彻“罪刑法定” 原则, 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 )A 、秋审制度B 、援引比附C 、家族主义D 、国家主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清末主张变法, 提出“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的思想家是 ( )A 、谭嗣同B 、沈家本C 、张之洞D 、梁启超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在戊戌变法前夕, 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 、司法机构B 、行政机构C 、立法机构D 、监察机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5、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 )A 、曾国藩B、张之洞C、谭嗣同D、洪仁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6、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 )A、《十款天条》B、《太平刑律》C、《天朝田亩制度》D、《太平救世歌》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7、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 )A、《元史新编》B、《圣武记》C、《海国图志》D、《夷氛纪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8、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 )A、工B、商C、兵D、农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9、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 )A、海瑞B、张居正C、顾炎武D、黄宗羲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0、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A、范仲淹B、朱熹C、王安石D、魏l B、白居易C、柳宗元D、王安石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5、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为臣纲B、父为子纲C、夫为妻纲D、兄为弟纲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6、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A、陆贾B、贾谊C、董仲舒D、李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7、汉代贾谊的作品是( )A、《新书》B、《白虎通义》C、《春秋繁露》D、《西语》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8、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武帝C、秦始皇D、汉景帝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9、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 )A、实行郡县制B、陈胜、吴广起义C、焚书坑儒D、统一中国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0、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 )A、周公B、墨子C、慎到D、老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1、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 )A、子张B、子思C、孟子D、荀子E、漆雕氏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2、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 )A、王充B、刘秀C、刘预D、仲长统E、刘颂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3、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 )A、王安石B、范仲淹C、张居正D、丘濬E、朱熹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4、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 )A、“严刑以致又安”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D、“一秉于礼”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5、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 )A、故杀子孙B、妻殴夫C、存留养亲D、无夫奸E、子孙违犯教令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6、名词解释:“有治人,无治法”正确答案:“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的主张观点,他认为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重要,但法毕竟是制定的,并靠人去掌握和执行,即仍然取决于“人”。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54544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54544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1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㈠神权法思想:是我国古代奴隶主阶级以宗教迷信为特征,用来束缚、统治人民的一种思想武器。

它以“天命”“天罚”观念为主要内容。

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动摇于西周。

㈡⑴夏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首创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力图神化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权力,并把反映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

⑵殷商时代,天命、天罚思想有很大发展,突出表现在:①出现了一个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帝或上帝,上帝是商王的祖先;②商王豢养了一批神职人员;③占卜的形式固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④商王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的面貌出现,代天行罚。

⑶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西周统治者在思想上仍利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

基于殷商灭亡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

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的人才可承受天命。

⑷周公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有重大意义:①它解释了周灭商的原因和周的统治权的来源;②它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

2 宗法: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周礼:西周初期,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相传在周公的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这就是所谓周礼。

嫡长继承制:就是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制度。

商朝末年开始确立,这种制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并长期沿用。

3 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⑴亲亲尊尊: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原则。

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尊尊就是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逾越。

⑵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①这是周公时期礼治的基本特征。

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有所侧重。

②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中国法律思想史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二节 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
郑国,奴录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具有折衷于礼法的特征.
一、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礼的变化最早表现:一是晋国女叔齐明确区分礼与仪;二是郑国子产 强调礼是人们的行为规则 1、礼与仪有本质区别;是最高的自然法则,主要表现为行为规范。 2、将礼从礼节仪式中独立出来加以自然化、社会化,是对传统天命神 权观念的一大突破,是春秋时期法律思想的一大进展。 3、论述礼是天、地、民的总规则时,着眼点在“民”。 (1)不使“民失其性”要“奉之以礼”;
第四章 儒家的法律思想
主要阐述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观点。
本章考点总结: 1、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2、孔子法律思想的核心 3、孔子“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4、孔子宽刑慎杀,反对冤狱的思想 5、孟子的“暴君放伐”论 6、孟子“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 7、荀子“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 8、荀子“隆礼”重法论 9、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论
本章考点总结: 1、宗法等级制的内容 2、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3、周公“慎罚”的主要内容
宗法等级制的内容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 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1、嫡长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夏朝始确立了王位世袭 制,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确立了嫡长继承 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西周一开始就确立“立嫡 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2、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的.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 代相传,是天下的“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只 能封为诸侯或者卿大夫,他们是从属于大宗的“小宗”.这些诸侯也按照 嫡长继承制的原则世代相传.大夫以下有士,士是贵族最低的一层,不再 分封.大树一样的宗法系统.目的:1保障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不致分散或 削弱;2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综合表格版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综合表格版
元(蒙古族) ·耶律楚材:用封建法。便宜十八事,陈时务十策,秉公执法不威权贵
金世宗
完颜雍
君主专制
1.慎行、议亲、议贤,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威; 2.赏罚不滥,即使宽政;3,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
元耶律楚材
1.建立封建法制;2.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3.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黄宗羲:
启蒙法律思想
⑶法的纲要——赏与刑。法家认为赏与刑是法的纲要,治国必须赏刑并用,力求做到“信赏必罚、重刑少赏”。其实质在于重刑。⑷“势治”论。⑸“术治”论。⑹文化专制论。
商鞅变法
第1次变法:实行连坐法,确认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农业生产,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
第2次变法:废除井田制,确认土地私有制;实行分县制;建立君主集权制;统一度量衡。
(1)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是对君主的抨击,是对封建法制揭露和批判,清算了封建专制主义“法治”的罪恶,吹响了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号角。 《原君》
(2)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
A.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法律核心是“公利”,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国有制和重赋政策、主张“工商皆本”、主张不分贫富,实行全民普及教育
礼治的特征:维护王权与族权,是其统治的手段,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周公:“明德慎罚”
是以德配天思想的核心,包括:(1)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2)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管仲
“国之四维”
改良思想
把礼义廉耻分为维系国家的四大冲绳,四民分居定业论:士、农、工、商,思想具体化为“三国五鄙”制度。三国:把国家分为20多个乡;五鄙:乡分为5个行政区。

整理版历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整理版历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A )A.西周B.春秋C.战国D.汉朝2.主张“令顺民心”的先秦思想家是( D )A.韩非B.邓析C.公孙侨D.管仲3.春秋时期,否定和拋弃周礼的是(A )A.邓析B.管仲C.商鞅D.子产4.先秦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是(B )A.秦始皇B.韩非C.李斯D.商鞅5.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思想命题出自(B )A.《墨子》B .《庄子》C .《老子》D .《商君书》6.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家是(C )A.孔子B.孟子C.墨子D.老子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无讼思想的提出者是(B )A.周公B•孔子C.庄子D.荀子8.管仲立法思想的明显特征表现为(C )A.重农主义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 D .重商抑农9.春秋决狱始于(B)A.秦B.西汉中期C.西汉后期D.东汉中期10.汉初提出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治国理论的著作是(A .《春秋繁露》B .《淮南子》C .《新书》D .《新语》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A )A .北魏B .辽C .唐D .金12.柳宗兀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B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 C.完全不同 D.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完全相同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AA.南宋B.北宋C.元D.明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C )A.唐局祖B.唐局宗C.唐太宗D.唐玄宗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CA.顾炎武B.王夫之C.黄宗羲D.梁启超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D )A.完颜雍B.朱棣C.朱元璋D.张居正17.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C )A .惟齐非齐B .哀矜忽喜C .明刑弼教D .杀无赦18.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C )A .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B. 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C 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D .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B )A.左宗棠B.张之洞C.曾国落D.曾国荃.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D )A .大一统B .严刑重法C .天下一家D . 一秉于礼.将“私”看成是人们犯罪致刑之由的思想家是(A )A.康有为B.魏源C.梁启超 D .张之洞•康有为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必须( A )A .去“九界”B .轻刑C .讲文明D .用严刑•“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D )A .李鸿章、张之洞 B. 张之洞、袁世凯C .康有为、黄遵宪D. 康有为、梁启超•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高等法律学校是(C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京师法律学堂D.京师法政学堂.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魏源比龚自珍更倾向于( B )A.因势变法B•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C.对封建专制的抨击D.广收人才.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A )A 体”完全相同B 用”完全相同C 体”部分不同D .“体用”皆同.与比附类推原则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C )A 徒法不足以自行”B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C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D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思想中,与沈家本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主张较为接近的是(D )A.明分使群B.兼相爱,交相利C.暴君放伐D.有治人,无治法.近代中国反对代议制的法律思想家是(D )A.沈家本B.梁启超C.孙中山D.章太炎.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首要反对的是(B )A.满族人B.帝国主义C.封建主义D.清政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㈠神权法思想:是我国古代奴隶主阶级以宗教迷信为特征,用来束缚、统治人民的一种思想武器。

它以“天命”“天罚”观念为主要内容。

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动摇于西周。

㈡⑴夏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首创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力图神化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权力,并把反映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

⑵殷商时代,天命、天罚思想有很大发展,突出表现在:①出现了一个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帝或上帝,上帝是商王的祖先;②商王豢养了一批神职人员;③占卜的形式固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④商王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的面貌出现,代天行罚。

⑶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西周统治者在思想上仍利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

基于殷商灭亡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

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的人才可承受天命。

⑷周公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有重大意义:①它解释了周灭商的原因和周的统治权的来源;②它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

2 宗法: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周礼:西周初期,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相传在周公的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这就是所谓周礼。

嫡长继承制:就是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制度。

商朝末年开始确立,这种制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并长期沿用。

3 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⑴亲亲尊尊: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原则。

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尊尊就是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逾越。

⑵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①这是周公时期礼治的基本特征。

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有所侧重。

②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

4 “世卿世禄”制:是西周宗法制的产物。

在周代的统治中,宗法制下奴隶主贵族的身份和特权一般来说始终是世袭的。

发展到后来,不但周王、诸侯和大夫,连国王和诸侯手下的重要官职也成为世袭的,形成“世卿世禄”制。

5 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公吸取殷商的教训后得出来的。

①周公的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

对统治者而言,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对统治人民而言,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宽以待民,使民心归服。

②慎罚是明德在刑事法律原则和政策上的体现,包括: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刑罚适中。

6 国之四维:是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政治法律主张。

他把礼义廉耻视为维系国家的四大绳索,绳索断了,国家就会倾斜、危险、动乱甚至灭亡。

因此,只有整顿、推行礼义廉耻,君主政令才会通行无阻。

四民分居定业论:四民指士、农、工、商。

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度。

管仲在沿袭“国鄙”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实行“三国”,即把国分成二十多个乡。

五鄙是指将“鄙”即农村分为分为五个行政区域,分别由五个士大夫统管。

管仲对周礼进行改革的思想内容和特点:①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②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以礼教化和引导民众;③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④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民言行的准则,以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

管仲的法律思想:管仲作为春秋时期开明革新人士的代表,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与创立新法并举依法统政、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以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

①“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

对过去的法治不能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地运用,这是管仲的法治改良思想。

②“作内政而寄军令”。

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这三者结合起来。

这是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

③“令顺民心”,“与民分货”。

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以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经济制度,这是管仲在立法方面,尤其是在经济立法方面的主张。

7 子产的立法救世主张:子产是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他的思想具有折衷于礼、法之间的特征,即一方面强调礼治的重要,要求贵族必须遵守礼义;另一方面又削弱了礼治思想的天命神权色彩及其习俗性,使礼治趋于自然化、社会化和规则化。

他的刑法思想则带有后来法家思想的色彩。

⑴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子产论礼,一方面把礼与仪区别开来,一方面又把礼视为自然的总秩序和总规律,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强调礼应适应民心。

这就使礼自然化、社会化,为沟通礼与法创造了条件。

⑵改革内政,创立新制。

具体措施为:①改革行政编制和土地制度;②加强对官吏的控制,奖赏忠于职守和奉公节俭的贵族与官吏,打击骄奢淫逸的不法之徒;③作丘赋,确认土地私有制;④铸刑书。

⑶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晋国叔向写信批评,引起一场争论。

这实质上反映了奴隶主贵族与封建贵族之间两种礼刑观的矛盾。

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的意义在于:①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②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的重要作用。

⑷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

在统治方法上,子产主张“德政”,要求统治者执法宽容,但在缺少“有德者”的情况下,不如执法严厉,即宽猛结合,以猛为主。

在运用刑罚方面,子产强调罪刑相当,以情断狱。

子产铸刑书的有关争论及其意义: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即将刑法铸于鼎上,予以公布,从而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子产铸刑书受到了保守派贵族的指责和非难。

晋国叔向写信批评,认为刑法的公布违背了传统,既不合时宜,又破坏了周代的统一法度,断言此举必然造成家破国亡的后果。

针对叔向的责难,子产回信作答,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其一,铸刑书是为了救世,巩固各方面改革的成果,为郑国的生存和富强提供保障。

其二,新刑法的公布并没有违背礼的原则,而是对传统礼治的改良。

意义:①冲破了…②打破了…8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春秋时期邓析提出的主张。

法即效法,是肯定的意思。

不是即不承认、反对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王”的所作所为,并不可能被万世所效法。

礼义,也不见得正确,没有必要非遵循不可。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主张改革,发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9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①仁学与仁政说。

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

主张仁者爱人,抨击暴政,反对人殉。

孟子、荀子适应时代的变化,将孔子的仁学发展为更为完整的王道仁政说。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主张用仁政统一天下。

荀子继承了儒家王道仁政主张,即主张采用以仁义为主、以兵威为辅的方法统一天下。

②“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使“君子”和“小人”各自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孟子主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守其礼。

荀子认为人们都须严格按照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分享权利和物质利益。

③德主刑辅论。

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提倡教化,注重道德的感化作用,轻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但不反对刑罚。

④论法与刑。

孔子要求统治者应关心法度。

认为只有遵循礼的原则,使用刑罚才能适当。

孟子则要求统治者“省刑罚”,主张“罪人不孥”,即只惩罚罪犯本人,而不株连妻室儿女。

荀子是先秦儒家中最重视法律的人,要求统治者做到“进退有律”,主张慎刑慎杀。

⑤为民制产,轻瑶薄赋。

孔子反对准求财利,主张富民、足食。

要求统治者减轻剥削,使劳动者得以安心生产。

孟子和荀子都主张给农民以私有土地,以保证农民有起码的生存条件。

⑥“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儒家主张“为政在人”,认为政治的好坏取决于统治者的好坏。

荀子更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重要,但法毕竟是制定的,并靠人去掌握和执行,即仍然取决于“人”。

先秦儒家思想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经过西汉董仲舒的改造,使其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

10 孔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⑴仁者,爱人。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

他的“爱人”思想是我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人道主义的萌芽。

⑵“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从法律思想的角度看,孔子礼治论的内容主要有:①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③礼乐兴,刑罚中;④礼之用,和为贵。

⑶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孔子强调道德教化,刑罚只是作为教化的辅助手段。

还强调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反对追求个人私利。

⑷宽刑慎杀,反对冤狱。

主要内容:①宽刑慎杀;②赦小过;③反对冤狱;④无讼思想。

⑸“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孔子认为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品行至关重要,他把国家政事的兴废,完全寄托在统治者个人身上。

孔子法律思想的影响:①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包括法律思想在内的孔子思想,给中华民族以深远的影响,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及儒学闪烁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智慧和美德,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孔子的思想,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扬,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西汉董仲舒的改造后,而成为封建时代的官方统治思想,其对法制的影响也至为深刻。

今天,我们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和法制的过程中,也要深入研究其法律思想以及它的演变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11 孟子的“仁政”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①王道仁政,道德教化。

孟子的仁政,也就是他反复强调的“以德服人”的王道,统治者应该依靠礼义道德教化进行统治。

②减省刑罚,罪人不孥。

孟子认为,对待死刑,要持慎重态度,反对繁法苛刑,主张罪人不孥。

③为民制产,轻瑶薄赋。

孟子主张分给农民土地,使他们有必要的生产资料;对人民实行“薄税敛”的政策。

④民贵君轻,暴君放伐。

孟子认为,对于那些危害社稷的国君可以变置,对于暴君、昏君可以放逐,甚至诛杀。

在孟子的思想中,人民被置于重要的地位。

⑤“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

孟子特别重视尊贤、用贤,还特别强调仁者个人的作用,把实行“仁政”的希望寄托在身居高位的仁者身上。

民贵君轻:孟子的著名思想。

意思是说,争取人民最重要,象征国家的土谷之神次之,相对来说,国君个人就不那么重要了。

罪人不孥:孟子反对族刑连坐,主张“罪人不孥”,即刑罚只应加于犯罪者本人,而不应株连其妻室儿女。

12 荀子隆礼重法论的思想:⑴“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