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5、《蜀相》《书愤》比较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相同点:
(1)背景经历:动乱年代;晚年之作,胸 怀大志不得重用。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3)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探究两首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 十三年(1186)春,这时 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 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知人论世
杜甫-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
堂-飘泊夔州-客死湘江。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 终示儿。
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A、《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 心”;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 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 蜀
• 不同点:
《蜀相》 融情于景 追慕、敬仰 《书愤》 用典明志
表现手法
壮志难酬
社会责任感
借武侯自况 建功立业
抒发个人感情
深沉的忧患意识
拓展延伸
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内核
对两首诗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刻解读,同时也
不难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 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 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 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 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 着他们高尚的品格。那么这种凝结在爱国诗 人身上的品格的内核是什么?
高中语文《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课件(经典、完美)
合作探究
1.这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有哪些?
①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②作者生平: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③诗中形象: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④思想情感:体现了深沉的忧时忧民的爱国情感
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 诗,探究两诗在所选取景物的特征、歌颂 诸葛亮功绩的侧重点、诗人情感、表现手 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整体感知:
《蜀相》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景色。后四句议 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忠心,歌颂其丰功伟绩以及出师未 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书愤》是陆游众多爱国诗篇中的代表作。
开头前四句回顾了青年时的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诗的五、 六句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豪情壮志付诸东流,抒发 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诸葛亮自况,表明至 死不弃恢复中原的志向。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侧重点
杜甫 《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看重诸葛亮的济世之才、历 史功劳、报国的忠忱以及君 主的重用(以诸葛写自己不 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 《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Hale Waihona Puke 侧重写《出师表》彰显的精 神品质,看重诸葛亮“北定 中原”“兴复汉室”的建功 立业之志(以诸葛写自己渴 望北伐复国的志向)
谁怜爱国千行泪 巧借蜀相书愤慨
——《蜀相》《书愤》比较鉴赏
自主学习
蜀相
杜甫
初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读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诗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蜀相、书愤》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2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重点3鉴赏诗歌写景技巧☆☆☆☆☆重点4 比较阅读《蜀相》《书愤》☆☆☆☆☆【重点详解】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
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考向】鉴赏《蜀相》的语言【例题】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案】1.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2.“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4.“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蜀相》《书愤》对比教学
整体感知: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 其时诗人61岁。 “书愤”的含义为书写心中的
悲愤: 年岁已老,但壮志未酬。
首联: 我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 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 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 人开篇自问,道出多少郁愤?(豪气如山)。
《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现存诗将近9000首,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 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 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 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 饬。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 庵笔记》等传世。
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 力?
•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 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 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 下的理想。
主旨
•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 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 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思想 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 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 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 有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 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书愤》阅读答案
《书愤》阅读答案《书愤》阅读答案「篇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大型战船。
②金国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将金兵击退。
③诗人与金兵在大散关曾发生遭遇战。
《书愤》阅读答案「篇二」【原文】: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训练】:一。
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
(2分)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
(1分)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三。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歌的倒装性)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4.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参考答案】一。
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二。
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2)作者年事已高。 (3)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4)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1.表达情感: • 不同点: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 捷身先死”的惋惜和痛苦;
《书愤》中陆游则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千载谁 堪伯仲间”,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2.写作手法: 《蜀相》对仗、烘托、乐景抒哀情、用典。 《书愤》虚写、用典。
3.作品风格: 杜甫 沉郁顿挫(首联颈联是景仰、颔联尾联是叹惋) 陆游 雄浑豪壮(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但后三联大气磅礴,笔力雄浑,尤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B.荒忽兮远望朝驰余马兮江皋C.岸土赤而壁立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D.罔薜荔兮为帷合百草兮实庭(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共25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决不 回头。 ——左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 读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比较《蜀相》和《书愤》,说说它们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1.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 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2.《蜀相》和《书愤》,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而《书愤》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对比赏析《蜀相》前两联是写景“锦官城”外之景:“柏”“阶”“碧草”“叶”“黄鹂”,后两联抒情。
明确手法,借景抒情。
《书愤》中通过关键词“早岁”可知,作者是先回忆过去,然后写现在“镜中衰鬓已先斑”。
最后写“出师一表”,以诸葛亮自况,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
在思想感情的把握上,要从诗中选取的意象,写作内容角度,体现情感的关键字词来理解,另外还要结合作者的背景来全面把握。
《蜀相》通过作者所写之景的特点“自”“空”可以感受到无人欣赏的落寞,而写诸葛亮主要是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由惋惜写出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并背诵这两首诗。
2.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了解熟悉杜甫、陆游的生平经历。
2、积累二人的名句3、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一、课堂导入拿到一首诗,您通常会关注哪些信息呢?……今天我们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赏析两首七律,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
二、因声求气,感受诗韵。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那么我们先从诵读入手,感受这两首诗的魅力。
【PPT投影】朗读提要:1、节拍:X X一X X一X X一X 和X X一X X一X一X X。
2、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
⑴根据朗读提要,请同学们给《蜀相》《书愤》划分节拍,并再次放声朗读。
⑵请学生示范朗读。
学生、教师点评。
(3)再次齐读两首诗。
三、初读感知:概述诗歌大意。
《蜀相》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书愤》是陆游众多爱国诗篇中的代表作。
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
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诗的五、六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
只好徒自抒发蹉跎岁月,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节诸葛亮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志向。
四、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1、【PPT】: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课件
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掩映石阶的碧草独自呈现着春色,隔着树叶
的黄鹂唱着动听的歌声。 颈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三顾茅庐为访求统一天下大计,辅助 两朝创业治国,竭尽了老臣的耿耿忠心。 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
A、《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抒 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不得重用、 壮志未酬的痛苦。
B、《书愤》中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 立功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 业未成的愤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 不同点:
1.情感: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
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的《书愤》 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 的愤懑。 2.写作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 ”; 《书愤》以典明志、借古讽今+ 对比手法(两个对比) 3.作品风格:
知 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人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
论 世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 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一系列仕途打击,其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理想彻底落空。
3、在表现手法上
A、《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 融情于景中,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 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感慨自 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蜀相》与《书愤》答案
《蜀相》与《书愤》一、基础知识1 答案: D斑2答案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二、(一)A.1答案[ C ]2、答案[ B ]3、答:①借景抒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抒发作者对诸葛亮的深切仰慕之情和深沉痛惜之情。
②表达方式多样,有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③对仗工整,用字传神,极富表现力。
4、答: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夜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
春色固然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
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5、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为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名相无与伦比的敬仰之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
1 答案:D2、答案:C3、答:报国无门,功业无成。
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1、抗敌复国主题。 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 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 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 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解
• 书: 书写 • 愤: 愤懑,悲愤
题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 (回顾)诗人“书”了哪些事?
• • • •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 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
•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 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 么? (从诗中找)
(三)辗转任职和在山阴农村闲居时 期。从淳熙五年到去世(1178- 1210)。 五十四岁的陆游于淳熙五年离川东归后, 曾在福建为官,但不久就遭到弹劾, 罢职回乡。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 一、陆游诗歌的题材 • 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题材非常广泛, 尤以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诗数量最多,质 量也最高。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长出两三隔映锦丞 使师朝顾叶阶官相 英未开频黄碧城祠 雄捷济繁鹂草外堂 泪身老天空自柏何 满先臣下好春森处 襟死心计音色森寻
蜀 相
陆游生平概况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 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 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 转运副使。
比较阅读
比较两诗在主旨、写法上பைடு நூலகம்异同
•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 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 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 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 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 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 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 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表现手法: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 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 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 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 雄健。
对比阅读1.
临安春雨初霁
• • •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4、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 《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 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功绩方面:
杜甫:“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 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个人情感:
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 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 业。
• • • • • • • • • • 比较异同 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 武侯庙:诗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 武侯庙: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情。 3.蜀相: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4.蜀相中“自”,“空”描写乐景; 武侯庙中“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5.均表达了哀伤之情……
《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doc》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57783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 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细品味,其愤慨之情无 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 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 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 感情基调。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 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 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 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 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5、试分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艺术。 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 来(1)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 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 被现实击得粉碎。 (2)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 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 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 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蜀相》《书愤》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 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 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 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 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 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 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自学探究(10‘)
1.王国维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 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 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 为密切,为什么?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认真思考,规范答题, 写到当堂检测本上。
第一遍:自由、大声泛读全文,整体感知(1‘)
第二遍,齐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1‘)
自学探究(8‘)
• 1、本诗中,诗人具体“书”了哪些事? •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要求:认真思考,规范答题, 写到当堂检测本上。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 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 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 的故土。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三顾堂: 建于清康熙 五十八年(公 元1719年), 是刘备"三顾 茅庐"、诸葛 亮作《隆中对》 的纪念堂。
陆游
学习目标
•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杜甫和陆 游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 2、准确体会两诗情感。 • 3、对比鉴赏两诗的异同点。
《 蜀 相 》 杜 甫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 元年,杜甫避乱成都 的次年春天,安史之 乱仍未平息,唐王朝 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是陆游沙场杀敌 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 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 亡时,爱国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发放异彩,爱国诗 人由此也彰显着他们高尚的品格。那么这种凝结 在爱国诗人身上的品格的内核是什么?
离乱之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内核。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 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书愤》中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 北征复国,建立功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 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知人论世,关注作者生平以及诗作的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 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 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 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 的诗人。他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 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诗人流落蜀地,寄 人篱下,困厄穷途。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 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 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同时感慨万千,一 代蜀相诸葛亮有丰功伟绩,却也出师未捷身先死; 自己要“致君尧舜上”,可是安史之乱尚未平息, 只好寓居成都。
• 1、 引用诸葛亮事迹的角度: • A、《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 “天下计”“老臣心”; • B、“出师一表真名世 ” • 《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 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 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 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 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 4、构思(布局谋篇或结构)不同: • 《蜀相》是一首登临怀古诗。前四句记叙、写景 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议论抒情, 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 实,歌颂其丰功伟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 酬的感慨。 • 《书愤》是一首记事咏史诗。由过去到现在写自 己,再以诸葛亮自况。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 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 复之志具体化。诗的五、六是写现在,由于投降 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只好 徒自抒发蹉跎岁月,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节诸葛亮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 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志向。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译文:阶前的草一到春天自然便是一片绿色, 3、在表现手法上 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 •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 A、《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融情于景中, 鉴赏:“自”“空”的表达效果 —— 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 自”“空”,这两个字是“自然”“徒然” 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感 之意,使乐景反增悲情:春色固然美好,祠 慨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 格调沉雄。 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 •拜谒,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青, B、《书愤》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典、对 比。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 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五百年了,像 最后一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 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大有英雄 “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不再的伤感。 实例: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
• 课堂作业:《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 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 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 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 人词人的作品回答。 • 答题提示:抓本诗中“镜中衰鬓已先斑”句的 “衰鬓”“先斑”也即两鬓斑白,借此抓住“白 发”这一意象,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 • 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3、 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 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 相同点: •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 动乱年代。 • (2)、内容: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 (3)、情感: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 爱国感
•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 它们在引用诸葛亮事迹的角度、抒发个人情感、 表现手法、构思或布局谋篇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 合作探究的要求 • 一、立足于诗文,揣摩字句,有概括有论据。 • 二、 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比较阅读。 • 三、(1)、学习小组任选一个角度合作探究; • (2)、小组长做好文书的记录工作; • (3)、选派一个代表发言,同组或其他组同学可 做补充发言。 • ……(交流时间5-6分钟)
• 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 • A、《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表达对诸葛 亮的追慕,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 死的惋惜和自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 苦。(结合具体的诗句阐析) • 追慕、敬仰之情——丞相祠堂何处寻?锦 官城外柏森森。 • 惋惜之情、壮志未酬之感——“出师未捷身 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陆游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及其《出师表》,称颂诸葛亮 的出师北伐: •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游诸葛武侯 书台》)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秋感》) • 陆游喜欢写诸葛亮的原因: • 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机之 境。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 为己任。而诸葛亮又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也往往以诸 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写吟咏诸葛亮的诗。表明他至死也不 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