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介入扫盲贴
心脏介入电生理新技术
心脏介入电生理新技术心脏介入电生理的飞速发展使其自身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导管消融已进入房颤等各种复杂心律失常领域的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各类终点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然而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更好的面对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对已有技術进行更新,本文对近年来心脏介入电生理方面的技术进展做以介绍。
标签:心脏介入电生理;射频消融;新技术近20年来,心脏介入电生理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心脏介入电生理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有学者将其表述为:心脏介入电生理是体表心电图的延伸,加上心内记录导联、程序电刺激、消融术和诊断治疗器的植入。
目前心脏介入电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
然而目前房颤及其它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导管操作技术要求高,手术耗时费力,X线负荷大,复发率仍较高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技术。
一、标测技术三维电生理标测技术(CARTO及EnSite)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除了三维定位建模及标测外,与三维影像(CT/MRI,超声)整合的功能(CARTO Merge,CARTO Sound,NavX Fusion),对房颤的导管消融非常有帮助。
两个系统各有碎裂电位标测软件,有望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
二、影像技术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常要求对心脏解剖有清晰的了解,传统X线透视不能清晰显示左房结构及肺静脉开口。
而将三维CT/MRI的左房模型整合到X线透视中,有助于判断导管与肺静脉口及其他关键解剖部位的关系。
旋转造影技术更进一步。
EP Navigator无需术前三维CT/MRI,当造影剂汇聚在左房,C-臂快速旋转进行造影,可直接构建实时左房三维结构,并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常规X线透视影像上协助导管定位,该技术已用于临床房颤的导管消融。
MRI可显示软组织结构,识别瘢痕及消融损伤情况。
传统MRI因成像速度慢不适合介入手术,而实时MRI突破了这一局限,目前已有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的报道。
电生理介入器械简介
电生理介入器械可分为电生理诊断设备和电生理治疗设备两 大类。电生理诊断设备用于检测心脏电信号,识别心律失常 等病症,电生理治疗设备则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病症,如导 管消融设备、起搏器等。
工作原理
电生理诊断设备
通过放置在心脏内的电极记录心脏电 信号,将信号传输到外部设备进行处 理和显示,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电活动 的具体情况。
02
利用3D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的电生理介入器械,提高手术的精
准度和治疗效果。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03
实现电生理介入器械的无线充电和无线工作,提高器械的便利
性和安全性。
个性化治疗的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电生理疾病 进行精准治疗,实现个体化定制 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细胞治疗
利用细胞治疗技术修复和替换受 损的电生理组织,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远程监控与智能化管理
远程监控
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的电生理参数和器械工作状态,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指 导。
智能化管理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电生理介入治疗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治疗的效率和安全 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技术限制
由于技术限制,早期的电 生理介入器械相对简单, 功能较为单一。
临床应用
尽管如此,这些早期器械 为心脏电生理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技术进步阶段
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生理 介入器械在材料、设计和 功能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
适应症拓展
器械的适应症范围不断扩 大,不仅用于心脏电生理 疾病的诊断,还逐渐应用 于治疗。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创新,推出新 产品和技术,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
心脏电生理介入扫盲贴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几个特殊现象
心脏电生理检查在临床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心脏电生理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这个团队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心脏电生理内容抽象复杂,心律失常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为这项技术的开展增加了障碍。
本帖将重点就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几个特殊现象进行复习,增加我们对心电图和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理解。
一.长短期现象(Long-Cycle-short-Cyccl Penomenon)这其中涉及一个很重要的二联律法则: 是指某些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容易出现于长的心动周期后,这些早搏引起的长代偿间歇又易于下一个期前收缩出现; 如此重复下去,可形成期前收缩二联律。
造成较长心动周期的原因很多,包括显著的窦性心律不齐,心房颤动和长R-R间期、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原发性早搏引起的代偿间歇等。
长短周期现象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较为密切。
1. 动态心电图及临床心脏电生理资料表明,室速与室颤的发生常与长短周期现象相关。
进而有人估计一半以上的心性猝死与该现象有关。
2. 长短周期现象中诱发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为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很少诱发单形型室速。
3. 运动诱发的室速与此现象有关。
4. 起搏器治疗时,稍快的心室起搏可以消除这种长短周期现象,因而可以预防和治疗这种恶性心律失常。
下图为长短期现象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起搏可以消除这种长短周期现象,预防恶性心律失常,见下图二.混沌现象(Chaos Phenomenon),其特点如下1. 确定性: 混沌行为不仅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而且有特定的行为模式2. 非周期性: 混沌行为永远不准确地重复自己,没有可辨别的周期使之在规律的间期重复3. 运动范围有限性: 貌似随机行为的混沌现象并非无界限的漫游,而是被约束在比较窄的范围内4. 不稳定性: 混浊现象敏感地依赖其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小的差别可导致较大的结果差别。
这种对初始状态极度敏感使之表现为不稳定性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预测性。
混动现象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心房颤动1 心房颤动的心内电图和体表心电图的频谱分析表明,其主导峰属于4~9Hz的窄带频谱,而不是随机型的无主导峰的宽带频谱2 心房肌兴奋波的传导存在着各向异性的特点,即心肌纤维的纵轴方向传导速度比横向传导快,相邻的两次兴奋波常有头尾委随的关系3 尽管心房肌内各处激动的同步性差,使心房电活动貌似杂乱无章,但其内部仍然存在着主导的自旋波,这种自旋波是房颤持续存在的源泉4 房颤形成的重要电生理基础是极缓慢传导及不应期缩短,两者的乘积等于折返波长。
电生理介入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电生理介入器械行业分析报告电生理介入器械是一种医疗器械,利用电生理技术对心脏进行操作,以治疗相关心脏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一、定义电生理介入器械是指用于介入性电生理诊治的医疗器械,包括心脏导管、导管射频消融仪、心脏电生理监护仪、电生理操作系统等。
二、分类特点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电生理介入器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心脏导管:输送药物、临床诊断、介入治疗的主要器械之一,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价格相对低廉。
2.射频消融仪: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式之一。
3.心脏电生理监护仪:可以实时、准确地记录、分析和处理心脏电信号,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4.电生理操作系统:是连接和操作其他电生理器械的设备,通常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成。
电生理介入器械具有以下特点:1.使用范围广泛,应用领域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较为复杂。
2.设备精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
3.超高清晰度、高直观性的三维成像技术,让患者的心脏病变得更加真实,使医生更加精准地进行疾病诊疗。
三、产业链电生理介入器械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终端用户。
原材料供应商提供所需知识、技术及原材料,生产商则根据需求生产出不同型号的介入器械,分销商则负责将这些产品销售到各地医疗机构,以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
四、发展历程电生理介入器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电生理技术刚刚兴起,医生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技术治疗心脏疾病。
80年代初,最早的射频消融技术被开发出来,80年代末期,电生理介入器械开始在欧美国家的市场上扩张,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
2000年以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电生理化学合成材料的开发,让电生理介入器械不断地得到了升级和发展。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2015年1月1日,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正式实施。
心脏电生理介入治疗
01
02
03
04
05
窦房结
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 处,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能够产生和传导冲动。
房室结
位于右心房后壁与房间隔 下部交界处,是心房与心
室之间的唯一通道。
Purkinje纤维
左、右束支在心室内反复 分支,最终与心肌细胞相
连接。
心脏电信号传导
心电信号产生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电位差, 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 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损伤。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血管并发症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 瘘,多与穿刺技术、患者血管条件及术后压
迫止血不当有关。
心肌穿孔
多与心肌穿孔、冠状动脉损伤或心脏破裂有 关,表现为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淋
漓等症状。
心包填塞
为导管操作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与导 管操作不当有关。
导管操作技巧
01
02
03
导管选择和准备
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 选择合适的导管,确保导 管清洁并检查其完整性。
导管插入和定位
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导 管插入相应的血管,并精 确定位到目标位置。
导管固定和稳定性
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确保 导管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
消融能量选择与释放
01
消融能量类型
复查项目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术后需进行一系列复查项 目,如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心脏MRI等,以评估手 术效果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健康指导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应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 动、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 质量。
电生理心脏解剖PPT课件
分泌激素
心脏分泌心钠素、内皮素 等激素,参与调节血压、 血容量和水盐代谢等生理 过程。
电生理心脏解剖的重要性
01
心脏电生理是心脏正常搏动的关键
心脏的电信号通过心肌细胞的传导和兴奋,产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运动。
02
心脏电生理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电信号的异常引起的,了解电生理心脏解剖有助于
脏起搏器植入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疗效较为 持久,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在于其操作 复杂、风险较高,需要在有经 验的医生操作下进行,同时手
术费用相对较高。
06
电生理心脏解剖研究进展
心脏再生医学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 胞,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
基因治疗
电生理心脏解剖ppt课件
• 电生理心脏解剖概述 • 电生理心脏解剖基础知识 • 电生理心脏解剖结构 • 电生理心脏疾病 • 电生理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电生理心脏解剖研究进展
01
电生理心脏解剖概述
心脏的解剖结构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胸腔中部,呈倒置的圆锥形, 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 室。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风险较低,对于一些轻 症病例具有较好的疗效。
对于一些电生理心脏疾病,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 法。常见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肌缺血药 物等。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在于其疗效不持久,需要长期服用 ,同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电生理心脏疾 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方法。 常见的手术包括导管消融、心
03
电生理心脏解剖结构
心房解剖结构
电生理介入器械简介演示
根据使用部位和治疗方式,电生理介入器械可分为心脏电生理介入器械、神经电 生理介入器械等。其中,心脏电生理介入器械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电生理介入器械则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
自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生物电 现象以来,电生理介入器械逐渐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心脏射频融仪010203
工作原理
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 应,消融心脏内异常电传 导通路,从而治疗心律失 常。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 失常疾病。
优势与局限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 发症少等优势,但对于部 分复杂心律失常病例,治 疗效果可能不佳。
电生理记录仪
功能
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协助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 脏疾病。
性能测试
定期对器械进行性能测试 ,确保其各项参数正常, 及时发现并更换损坏或老 化部件。
存储与保管
将器械存放在干燥、通风 、无尘的环境中,避免阳 光直射和高温,确保器械 在良好状态下保存。
THANK YOU
适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心电图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等诊疗环节。
技术特点
采用高灵敏度、低噪声的放大电路,能够准确捕捉心脏电 信号,同时具备多通道同步采集、实时分析等功能,为临 床医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心脏电生理信息。
03
电生理介入器械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当前的技术创新
01 02
导管技术
新一代的电生理介入器械在导管设计上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使 得导管更细、更柔软、更易于操作,同时提高了导管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
技术革新
随着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技术 的进步,电生理介入器械在设计 、制造工艺和性能方面不断得到 改进,逐渐实现微型化、智能化
心脏电生理介入治幻灯片课件
由原始心房部形成的小梁肌部
3.界嵴的肌束向下延续形成下腔静
脉口前的欧氏嵴、Todaro腱
38
心脏解剖各论
界嵴
二、电生理特性:
1. 界嵴处的心房肌为纵向排列,其横向肌细胞间的缝隙 连接少, 横向传导缓慢
2. 各向异性大,局部容易形成折返,发生界嵴性房速 3. 有人认为界嵴是窦房结的延续
39
心脏解剖各论
希氏束
房室结
35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房室结
左前斜位: 位于三尖瓣环1点处
希氏束电极
36
心脏解剖各论
房室结 希氏束电极的放置要参照心内电图
37
心脏解剖各论
界嵴
一、解剖结构
界嵴
1.位于右房侧壁,是起自上腔静
脉前口下方,止于下腔静脉口
前方的肌性隆起
2.其后方是由原始静脉窦发育形
成的右房光滑部,其前方是
-小电位 -心房电位
高位右房电极
30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窦房结
三、影像定位
高位右房: 激动早于中位右房
(希氏束)25-30ms
31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房室结
一、解剖结构 1.位于右侧房间隔下部
2.上接结间束,向前延 续为希氏束
房室结
32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房室结
房室结
一、解剖结构
3.位于Koch三角顶端 4.房室结后延续的希 氏束近三尖瓣环顶部
43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冠状窦
左前斜位: 1.跨过脊柱左侧 缘向上行走
冠状窦电极
44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冠状窦
左前斜位: 2.电极呈横向摆 动,运动方向与 心室电极不一致
心脏电生理介入治
形排列,头端与心外膜接 触(<1mm)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窦房结
二、电生理特性
1. 三种细胞: 起搏细胞(P):中央 心房肌细胞:周边 过渡细胞(T):介于上二者之间
2.具有4相自动除极 动作电位是慢反应电位
3.受双重神经支配(交感、迷走)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 到目前为止,心脏电生理学家 依然依靠X线影像和放在特定 位置的电生理导管的关系来推 测心脏的解剖。
• 常规导管放置:右心耳,右室 心尖部,右室流出道,希氏束 区域以及冠状窦。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窦房结
一、解剖结构
1. 位于高位右房和上腔静脉 交界处,呈扁椭圆形,长 15-20mm,宽3-5mm,后 1.5-2mm
界嵴
二、电生理特性:
1. 界嵴处的心房肌为纵向排列,其横向肌细胞间的缝隙 连接少, 横向传导缓慢
2. 各向异性大,局部容易形成折返,发生界嵴性房速 3. 有人认为界嵴是窦房结的延续
心脏解剖各论
界嵴
三、影像特征 后前位:沿右房侧壁
自上腔静脉入口处 右前斜和左前斜位:
见图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冠状窦
一、解剖结构
窦房结
三、影像定位
窦房结电位的记录较难 通常用高位右房的电位
反应心房上部的除极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窦房结
三、影像定位
高位右房: 1.在后前位自上腔静脉沿着心房
右侧缘向下撤电极有跳落感处 2.由-无电位
-小电位 -心房电位
高位右房电极
心脏解剖及影像个论
窦房结
三、影像定位
高位右房: 激动早于中位右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消融相关体位和切面影像电生理介入最常用的切面有三个: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一.心脏的投射体位-右前斜位30度左右优点透射角度与房室环平行清楚的区分心房及心室的相对位置,容易判断导管贴近瓣环最大显示心房、心室长径,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显示导管在心房、心室内的操作缺点无法区分间隔部及游离壁无法精确定位导管在瓣环的位置二.心脏的投射体位-左前斜位45度左右透射角度垂直于房室瓣环,与室间隔平行,瓣环全面展开,有利于沿瓣环精确标测一周的的操作优点区分间隔部及游离壁精确定位瓣环缺点不利于观察导管在心房及心室内长轴方向的操作根据左前斜位将瓣环全面展开的特点对房室环进行分区和定位三.影像指导下血管穿刺及导管放置,包括1.冠状静脉窦电极放置2.锁骨下静脉的证实3.股动静脉走行1.冠状窦电极的放置首选右前斜位-冠状窦沿房室沟走行,右前斜位下,房室构呈一线行透亮环,容易发现冠状窦口-透亮环的底部,进入冠状窦的电极-上下摆动;电极走行-与透亮环平行右前斜位是放置冠状窦电极的较好体位寻找透亮环-房室沟的标志逆时针旋转,电极头端呈上下摆动是导管进入窦口的标志边逆时针旋转边推送即可将导管送入冠状窦左前斜位可验证冠状窦电极是否进入冠状窦,跨越脊柱左缘是进入冠状窦的标志2.锁骨下静脉的确认1.导丝沿心影外缘进入下腔静脉2.若导丝不能进入下腔静脉,只要导丝沿心影右缘走行到心影下缘,没有室性早搏,也能肯定导丝在右心系统。
O体位下,导丝位于脊柱前方,可排除导丝在动脉系统3.股静脉的确认1.股动脉位于大转子的边缘2.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1cm3.股动静脉在髂前上嵴之上分开走行,静脉沿脊柱右缘四.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影像病人特点1.多数病人的冠状静脉窦扩大,消融导管非常容易进入冠状窦。
2.大多数的消融靶点位于冠状窦口与His电极之间3.个别病人的有效靶点位于冠状窦口或冠状静脉窦内AVNRT的患者若采用右前斜位,其优点包括:较快的识别瓣环,便于消融导管跨越瓣环进入心室;直观地观察到导管在心房与心室间的位移;AVNRT的患者若采用左前斜位,其优点包括:识别并避免导管进入冠状窦,可操作导管进入冠状窦并精细调整其在窦内的位置方便调整导管与间隔的相对位置五.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1.左侧旁道的消融大部分的操作需在右前斜位下进行,因为右前斜位比较容易判断导管在心房心室内的操作,容易识别导管到达瓣环;左前斜位可以识别导管位于中间隔;左前斜位可以精确的定位左后间隔旁道的位置,右前斜位下此区域投影短缩2.右侧旁道的消融-需在左前斜位下进行左后间隔旁道标测消融时,以后撤导管的方式移动导管时,应在LAO体位下进行,否则会将导管撤到中间隔,消融时可能造成传导阻滞上图为导管位于左中间隔的图像,其特点为导管已超过冠状窦电极,,似乎已跨越二尖瓣环进入左房,但心内电图,为小A波。
下图为导管在游离壁的图像,左前斜位有助于鉴别关于冠状窦电极的放置1.从左锁骨下静脉径路,可能会较容易引导电极进入冠状窦。
(与电极的弧度相吻合)2.二次使用的冠状窦电极可能远端的弧度上有些松弛,可以用食指重新打弯塑型后放置会更容易进入冠状窦。
3.RAO30是电极进入的最佳方位,此时在心脏右中下方会出现白色三角区,电极远端放置此区,即出现与前不同的跳动,将电极逆时针旋转并稍加力送电极,看电极转弯成<90°并>30°并进入时,表示已经进入冠状窦。
4.RAO30度放置完冠状窦电极后,必须经AP或LAO位查证。
(部分可以进入冠状窦的分支中),亦可经腔内心电图识别。
5.经常进入分支的术者,应注意是否在逆时针旋转时过渡。
6.确定进入分支后,应将电极稍稍撤出略向顺钟向转动并送电极。
7.RAO30下,放置后:U型提示电极在右房,L型提示电极在右室。
8.在未确认冠状窦电极进入主支时,不要贸然猛力深送电极。
我觉得在LAO45度下插冠状窦电极更为方便,我常常不到30秒即可插到位。
在LAO45度,冠状窦电极指向脊柱,方向固定,上下调整,很快就可以进而CS,而且不用再动球管就可以很明确判断放置成功。
LAO30-LAO45都比较容易放置成功,这是我的感觉。
其实颈内静脉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进修时都插颈内的。
理论上RAO30是最好体位,但对初学者来说LAO30可以清楚地看见电极的走向,很直观,既不向里也不向外.手法是在过了上腔静脉就应缓慢地逆时针旋转电极,在窦口有电极的摆动征象,稍微调整电极即可,这可是我的经验之谈啊!我使用过LAO、RAO及前后位放置电极的方法,开始学时采用LAO觉得还可以,后来后前位也能放进,但随着遇到不好放的病人,发现RAO有时很管用,导管尖去找后三角的透亮区,可以避免导管进入右室流出道。
导管进入右室后回撤,稍微逆钟转,可以进入一些比较困难的病人的冠状窦。
我觉得关键还是看个人习惯,我就是一直在前后位插冠状窦电极的,到窦口后有一明显的摆动,再逆时针转动一下就能进入,有时候逆时针转的太多进不去时,也可稍稍顺时针转一下。
同意以上意见,我是在阜外进修的,都是用LAO30度颈内静脉进入,也是比较快,感觉上只要导管头垂直脊柱,沿着脊柱上下滑动,绝大部分情况可滑入冠状窦,当然要避免入右室,比正位要快得多。
心脏X线影像在消融术中的作用不同类型心律失常、不同部位旁道的导管消融,均有优先选择的X线透视角度,具体角度的选择亦受术者习惯的影响1.冠状窦标测导管置放右前斜位(RAO)、后前位(AP)及左前斜位(LAO)透视均可选择。
其中RAO 30°透视易于及时识别导管是进入冠状窦还是进入心室或仍在右房内,因为RAO 30°透视多可显示透光度较好的房间沟,即冠状窦的走行,故前送标测导管时方向明确,易于判断2.左侧旁道通常采用RAO 30°透视,但少数情况下,如左中间隔旁道的消融或在RAO30°透视下对导管顶端的位置有任何怀疑时,则加作LAO透视3.右侧旁道通常采用LAO 45°透视,此投照角度近于垂直于三尖瓣环,与室间隔平行,三尖瓣环近于最大展示,像时钟一样面向术者,有利于精确地操纵消融导管到达三尖瓣环的任何一点4.起源于左室间隔面的特发室速RAO 30°和LAO 45°~60°两个投照角度相结合,LAO 45°~60°透视用于判断导管是指向游离壁还是间隔方向,RAO 30°透视用于判断导管顶端位于间隔面的精确部位,经验丰富的术者多数情况下仅使用RAO5.房室结改良和心房扑动RAO 30°和LAO 45°两个投照角度相结合,LAO 45°有利于判断消融导管是否贴靠于间隔,而RAO 30°透视时Koch三角得以最大展示,有利于精确识别导管的移动方向和具体部位6.起源于左室间隔面的特发室速RAO 30°和LAO 45°~60°两个投照角度相结合,LAO 45°~60°透视用于判断导管是指向游离壁还是间隔方向,RAO 30°透视用于判断导管顶端位于间隔面的精确部位,经验丰富的术者多数情况下仅使用RAO7.起源于心脏流出道部位的室速右室流出道室速一般仅选择LAO 45°透视,很少需要RAO 30°,左室流出道室速位于主动脉窦内者多选用LAO,位于主动脉瓣下者则需LAO 45°与RAO 30°相结合O 60°为标准心脏左前斜位投照角度,用于判断间隔走行和三尖瓣环应当更为合理。
电生理室常规采用LAO 45°仅属多年的习惯,实践证明,L AO 45°对于导管消融术较LAO 60°更为高效而使用。
当初应用LAO 45°而非LAO 60°的主要是由于LAO 60°透视下左上臂的影像常出现在透视范围,影响X线影像的质量,而射频消融术操作时间长,又不可能让患者长时间双手抱头,使上臂躲开X线投照范围。
看看LAO的图(x线和导管的位置)再来一张RAO的图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几个特殊现象一.长短期现象(Long-Cycle-short-Cycle Penomenon)这其中涉及一个很重要的二联律法则: 是指某些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容易出现于长的心动周期后,这些早搏引起的长代偿间歇又易于下一个期前收缩出现; 如此重复下去,可形成期前收缩二联律。
造成较长心动周期的原因很多,包括显著的窦性心律不齐,心房颤动和长R-R间期、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原发性早搏引起的代偿间歇等。
长短周期现象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较为密切。
1. 动态心电图及临床心脏电生理资料表明,室速与室颤的发生常与长短周期现象相关。
进而有人估计一半以上的心性猝死与该现象有关。
2. 长短周期现象中诱发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为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很少诱发单形型室速。
3. 运动诱发的室速与此现象有关。
4. 起搏器治疗时,稍快的心室起搏可以消除这种长短周期现象,因而可以预防和治疗这种恶性心律失常。
下图为长短期现象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起搏可以消除这种长短周期现象,预防恶性心律失常,见下图二.混沌现象(Chaos Phenomenon),其特点如下1. 确定性: 混沌行为不仅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而且有特定的行为模式2. 非周期性: 混沌行为永远不准确地重复自己,没有可辨别的周期使之在规律的间期重复3. 运动范围有限性: 貌似随机行为的混沌现象并非无界限的漫游,而是被约束在比较窄的范围内4. 不稳定性: 混浊现象敏感地依赖其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小的差别可导致较大的结果差别。
这种对初始状态极度敏感使之表现为不稳定性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预测性。
混动现象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心房颤动1 心房颤动的心内电图和体表心电图的频谱分析表明,其主导峰属于4-9Hz的窄带频谱,而不是随机型的无主导峰的宽带频谱2 心房肌兴奋波的传导存在着各向异性的特点,即心肌纤维的纵轴方向传导速度比横向传导快,相邻的两次兴奋波常有头尾委随的关系3 尽管心房肌内各处激动的同步性差,使心房电活动貌似杂乱无章,但其内部仍然存在着主导的自旋波,这种自旋波是房颤持续存在的源泉4 房颤形成的重要电生理基础是极缓慢传导及不应期缩短,两者的乘积等于折返波长。
其机制分型如下:I型: 右心房被一个单一的前传波激动,常起源于右心耳,传导时间50-90ms,可存在较小的局部传导延缓II型: 右心房被单一的前传波激动,伴有较大的局部传导延缓(IIa),或者由两个不同的激动波,两者之前存在一条功能性传导阻滞带(IIb)III型: 右心房被3个或3个以上的多个小波激动,在多个小波之间有多条传导阻滞线或缓慢传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