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是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的研究为基础的。马克思坚持从特定的历史形态、生产方式出发,既阐明了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最终决定作用,又看到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阐明不平衡关系存在的原因,从而揭示了艺术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意义在于:首先,让我们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去分析与理解艺术;其次,让我们可以从分析物质生产的本质着手分析艺术生产的本质,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的何去何从做出选择;第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不可避免地要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艺术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生产与消费

把艺术活动看作艺术生产是马克思特有的观点。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上,是为深入理解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今天重新梳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是为了在进一步了解艺术特殊的发展规律和特有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的条件发掘其当代价值,使马克思这一理论彰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有一个形成的过程。他在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中提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1](P298)这里初步提出了精神生产的概念,其中包括了艺术生产。随后,在1845)1846年,马克思在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中论述了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分工的形成,提出了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意识的生产指为本阶级制造幻想,其中也强调了艺术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种精神生产。马克思正式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是在1857年的53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是作为与物质生产对偶的精神生产提出的,同时在论述两者的不平衡关系中提出了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在1867年出版的5资本论6中,马克思把艺术生产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研究,提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家的劳动区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时,作为生产劳动的艺术生产即沦为商品生产的生产,是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生产与某些艺术部门的敌对。同时,马克思也提出了消除异化劳动后艺术发展的连续性和无限性。由此形成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是以马克思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概念的研究为基础的。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时发现,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类,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而进行的生产,称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马克思认为,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2](P5)那么,物质生产首先是指人对自然的占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所以,马克思也明确地说过:物质生产即物质财富生产。[3](P442)但物质生产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进行的,物质生产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前提条件。这说明了物质生产并不等于生产力,而是一定的生产方式。所以马克思指出: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由这两者决定,因而人们的精神生产的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3](P296)因此,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P32)但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社会意识的诸形式也可以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因之一。所以马克思要求考察两种生产的关系,并且提出,要研究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把这种物质生产本身不是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而是从一定的历史的形式来考察。[3](P296)可见,马克思在考察两种关系时,是从宏观领域出发的,从特定的历史

本文由 整理编辑,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查看

形态,从一定的生产关系制约下的生产方式出发的。这样可以理解某一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内在联系,理解精神生产的性质、特征。这时,马克思是反对把物质生产当作一般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来考察的。当然,物质生产的两个含义在理论抽象时也可以相对独立,着重于某一方面来说明问题。如在考察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盛衰是否按比例发展时,马克思对物质生产的解释着重在于人对自然的占有的情况。他把古希腊与现代相比证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时,就侧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从物质生产的水平上而不是从它的历史形式上来考察物质生产的。但是,我们不能对马克思的这种侧重作绝对化的理解。尽管不平衡命题中的物质生产主要是就其生产水平而不是就其社会形式而言的,但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有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探讨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时,则必须联系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在53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为了反对流行的资产阶级学者的绝对平衡论和抽象平衡论,提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2](P27、28)正式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并强调了作为与物质生产对偶的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专门生产精神产品,尽管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但两者的关系是不成比例或不平衡的。因为马克思反对从物质生产水平来直接衡量艺术发展水平,认为两者的不平衡关系是普遍现象。如果忽视这一点,忽视其他起突出作用的中间环节,就很难把艺术运动解释清楚。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把艺术生产作为一个特殊到可以背离精神生产一般规律的对象来考察,而坚持从特定的历史形态、生产方式出发,既阐明了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最终决定作用,又看到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阐明不平衡关系存在的原因,从而揭示了艺术运动的规律。

二、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

在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中是如何体现出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呢?马克思先以古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即他所在时代的人)相比较揭示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它们分别代表着人类历史的三个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三个阶段中,古希腊时期或莎士比亚时代同资本主义时代相比,物质生产水平是不同的。资本主义时代的物质生产空前发达,而古希腊时期物质生产水平极低。莎士比亚时代的物质生产水平也无法同资本主义时期相比较。然而,古希腊的史诗和雕塑等这些富有永久魅力的艺术花朵,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莎士比亚的戏剧中那种心情复杂、深不可测的人物,组织精密、结局巧妙的情节,出其不意的局面,在戏剧史上有着巨大的意义。然而,资本主义时期却没有出现同类作品的繁盛。马克思指出: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2](P29、28)这是一种纵向的比较,说明在整个社会的不发达阶段出现过艺术的繁盛时期,在人类历史的三个阶梯中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是指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是成比例的,而是不成比例的。否认这一点,认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就能创造出超过古希腊艺术的作品,就会堕入莱辛巧妙地嘲笑过的18世纪法国人的幻想,既然我们在力学等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人,为什么我们不能也创作出自己的史诗来呢?于是出了5享利亚特6来代替5伊利亚特6。

[3](P296)马克思指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现象,是比较容易解释和理解的。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即说明一般规律,说明事物的本质。这就需要确定它们的特殊性,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它们也就被解释明白了。[2](P28)因此,要探讨形成不平衡关系的特定条件,才可以从中探究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马克思在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最

本文由 整理编辑,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