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表达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想感情的精神活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观点包括:一、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揭示社会规律和促进社会变革。
二、文学艺术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反映了不同阶级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的思想感情。
三、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对人们情感的感染和启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四、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必须立足于具体社会现实。
五、文学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认为文学艺术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倡文学艺术家要关注社会问题,勇于批判社会弊病,积极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为艺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在艺术设计中,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更好地发挥艺术设计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价值。
1.2 艺术设计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艺术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传递人民心声的重要工具,是对现实社会、对人的内心感情的表达。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艺术设计被视为一种具有社会责任和政治立场的创作活动,应当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和接受。
艺术设计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系体现在对艺术的阶级性质和社会意义的认识上,要求艺术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艺术作品传播正能量、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艺术设计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指导和思想支持,引导艺术家深入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使艺术设计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要求。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小说《人生》为例
— —
以小 说《 人 生》 为 例
李 梦 娇
( 中 国传 媒 大 学 , 北 京 1 1 0 0 0 0 )
在人 类 文 艺 理 论 史 上 , 历 代 文 艺 理 论 家 和 思 想 家 们 从 不 同 的角度考察过艺术 的本质 与特 点 , 提 出过 不 同 的 理 论 主 张 和 思 想 观 点 。柏 拉 图 的 “ 宇宙 精 神 ” 说: 对 理 想 的信 念 和 坚 持 是 柏 拉 图 的 主要 观 念 , 柏拉 图认 为精神 是第一性 的 , 物质是 第二性 的;
余华侨” 这个词就显得很 贴切 , 并 且 能 感 觉 到 起 这 个 名 号 的群 众
的羡 慕 嫉 妒 。
用 。文 艺 作 品 的 社 会 性 要 求 在 内容 及 表 现 形 式 上 自觉 适 应 社 会
的需求 。 三 、现 实性 与 审 美 性 的 和 谐 融 合
二 、社 会 性 与 思 想 性 的 统 一
・
9 6 ・
2 0 1 4 年第@期
的是 在海外 生活 的中国公 民 , 在 那 个 时代 , 中国改革 开放 初期 ,
普 通 的市 民对 海 外 不像 今 天 那 么 了 解 , 人 们 大都 穿 衣 朴 素 , 对 于 衣 着 时髦 的高 加 林 难 免 羡慕 嫉 妒 , 拿他 跟华侨相 比, 可 以 想 象 他 虽然衣着 时髦但是言行还是 跟在海外的华侨有所 不同 , 所 以“ 业
认 为 现 实 世 界 不 过 是 理 念 世 界 的 微 弱 的反 映 , 观 念 世 界 是 真 实
说《 人生》 , 就 具 有 很 高 的 时 代 性 与 人 民 性 的 结 合 意 义 。小 说 的 背景 体 现 了 时 代 性 , 在 那 个 时 代 农 村 户 口 与 城 市 户 口 的差 别 明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创作的相互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理论的影响以及它在文艺创作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理论观点和现实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使读者对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的相互关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提出。
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这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表达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可以引导人们的思想觉悟。
因此,他们对文艺创作的研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理论观点1. 唯物史观与文艺创作: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应当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利益,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和阶级斗争的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文艺作品应当关注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2.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它能够描绘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并提供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文艺作品应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鼓励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3. 人民大众的创造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应当发扬人民大众的创造性。
人民大众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观点和声音应当在文艺作品中表达出来。
文艺创作应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
现实应用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文艺创作受到党的领导和意识形态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强调为人民服务和社会现实反映,鼓励艺术家关注劳动人民和工农大众的生活。
许多文艺作品描绘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以及人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的奋斗和牺牲。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唤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信心。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它揭示了文学艺术的社会属性、历史属性和阶级属性,指导着文学艺术的创作、理论和批评。
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解决艺术设计中的重大问题。
本文将从艺术设计中的实际案例出发,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
艺术设计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受到社会和阶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我们从社会历史角度去审视艺术设计,要求我们深刻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反映社会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
在具体的艺术设计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选题、表现形式、艺术手段等方面来彰显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让作品更贴近社会生活,更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文学艺术的历史属性和现实属性。
在艺术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历史感和现实感,要注重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要注重作品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我们从历史的高度来审视艺术设计,要求我们熟知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关注历史的演变和变革,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艺术设计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题材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体现历史属性和现实属性,让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更强烈的现实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文学艺术的人民属性和大众属性。
在艺术设计中,我们要注意贴近人民群众,要关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要走向人民、为人民创作。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我们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要求我们创作出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作品。
在艺术设计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的运用等方面来塑造人民形象、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让作品更具有人民属性和大众属性,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根据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解,谈谈如何更好地统一文艺作品
根据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解,谈谈如何更好地统一文艺作品每一个从事文艺的人都希望做一个能被大众所认同的文艺工作者,做出能让大众欣赏的作品,而不是想做一个孤独的“艺术家”。
他们需建立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基础上,跟紧社会发展步伐,了解社会需求,并随着人们审美欣赏水平的提高,做出被人欣赏的艺术作品。
中国社会是跟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不单单是社会制度、经济、上层建筑这些方面,艺术的发展也要跟紧马克思主义,不能做漫无目的的艺术。
马克思文艺理论要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艺术创作不做“大”“白”“空”的东西,没有马克思文艺理论、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的艺术是无法被大众所承认的艺术。
在过往的艺术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思想超前的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艺术,因为思想超前,没有立足于自己当时所在的社会,而普遍无法被世人所接受,只是过了许多年后,随着社会进步才被现代人所接受。
笔者认为,这样的艺术状态在现代社会是不主张、不提倡的。
笔者相信,每一位从事文艺工作的人都希望做一个能被大众所认同的文艺工作者,做出能让大众欣赏的作品,而不是想做一个孤独的“艺术家”。
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经过精神积淀,历史地形成的人文精神、社会风尚、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作为非常宝贵独特的思想品格和文化基因,理应通过文艺传承和弘扬。
“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这些特征讲究志情统一、形神统一、中和统一、意境统一,知、情、意、行统一的文化和美学观念,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心灵的优美的、和谐的、静好的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中华美学精神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内涵,中国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中华美学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圭臬并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谈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
浅谈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作者:郭大伟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文艺理论是阐明有关文学本质、特征、创作过程、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以及作品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门科学。
它也是文艺运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经验的科学概括。
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独特的科学的文艺论。
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深刻认识二者的关系和区别,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关键词: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论;对比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06-01一、文艺理论(一)文艺理论概述文艺论起源于西方,西方文论是介于我们哲学和文学研究本身之间一个学科,它的系统定义更多是来自于20世纪左右,学界对于文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范式,美学研究交叉的领域进行反思性研究,后来形成了我们见到的一条西方文论的谱系,这个谱系如下:(1)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2)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3)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4)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5)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6)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7)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8)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作用用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回答: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重要的文化理论,对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指引艺术创作者更好地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
在艺术设计中,体现人民性、大众性对于提升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提出对艺术品质的高要求,要求作品既要具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
通过具体的创作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运用到艺术设计中,可以更好地实现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当代艺术设计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设计、启示、人民性、大众性、艺术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实践、当代艺术设计、应用价值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艺术问题的理论总称。
其核心是“阶级斗争、群众路线、社会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是一种有社会意义的艺术形式,其根本任务是反映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发展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艺术应该站在人民大众一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应该具有高尚的艺术品质,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启蒙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要服务于整个社会、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是一种表现社会生活、服务社会人民的特殊工作形式。
1.2 艺术设计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系艺术设计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倡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际需求,强调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而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个领域,同样应该紧密围绕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理念与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相契合,二者在实践中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马克思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社会科学、政治理论、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在文艺领域中,马克思的思想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
本文将对马克思的文艺理论进行论析,探讨其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马克思的文艺理论主要包括对于文艺创作的目的、文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的阶级性以及文艺作品的批评等方面的思考。
马克思认为文艺创作的目的是要改变世界。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当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边,为他们争取权益,批判社会不公。
艺术家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揭露社会的问题,鼓舞人们的斗志,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强调文艺作品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文艺作品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文艺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群体、阶级的集体创作。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文艺创作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关注社会问题,反映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马克思还在他的文艺理论中强调了艺术的阶级性。
他认为艺术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不同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和创作风格。
通过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阶级意识形态,发现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对于文艺作品进行批判的思考也是其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文艺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本身而存在,更应当具有社会批判的功能。
通过对于社会问题的揭示,艺术家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激发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以上所述是对于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论析。
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文艺理论不仅仅是对于文艺创作的一种指导思想,更是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文艺作品的重要工具。
通过运用马克思的文艺理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
马克思的文艺理论还提醒着我们,艺术家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通过自己的作品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的文艺理论对于我们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生产力、生产关系为基础,对文艺作品的创作、鉴赏、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不可忽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自觉性
二、艺术设计中的审美体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艺术的作用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艺术的形式、意义和社会气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意识形态相联系,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
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注重通过形式、意义和社会气息,创造出更加融入人们生活和思想的作品。
例如,在服装设计中,应该注重服装的风格、颜色和款式的搭配,使得服装在外观美观的同时,能够引发人们对时尚、美学的思考和感悟。
三、艺术设计中的历史渊源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艺术创作不仅要有当代性,更需要有历史渊源。
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将历史文化中的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创造出更加具有深度和历史感的作品。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雕、石雕、画等元素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使得建筑不仅具有现代风格,更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风味和历史内涵。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设计需要有文化自觉性,注重审美体验和历史渊源,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设计的深度和思想性。
希望本文对于大家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有所启迪。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马克思文艺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文艺观点和理论体系,对于分析和认识文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我们从多个层面理解和分析文艺作品,包括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审美感受和社会作用等。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我们重视文艺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马克思认为文艺是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它反映和表达着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
我们在分析文艺作品时,需要关注作者的社会地位、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等因素。
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我们深入挖掘文艺作品的主题内容。
马克思强调文艺作品的主题内容是其灵魂所在,是其价值和意义的源泉。
在分析文艺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观点。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意义。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我们关注文艺作品的审美感受。
马克思认为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可以产生艺术美的审美感受。
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应该从审美角度出发,通过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美感和情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只有通过审美感受,才能真正领略和感受到文艺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我们认识文艺作品的社会作用。
马克思认为文艺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造的产物,同时也具有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文艺作品通过反映社会现象和揭示社会矛盾,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激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我们在分析文艺作品时,不仅需要关注其艺术性,同时也需要关注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只有通过认识文艺作品的社会作用,才能更好地评价和推广艺术创作。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班级:美术学院艺硕视觉传达(6组)姓名:***学号:************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人类生命最基本的生产实践层面出发,以整体性的方位来考察文艺现象的,有它不可取代的优越性。
而真实性,典型性,和倾向性是马恩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思考,从而概括出的文艺理论所包含的三原则。
在此我将结合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来论述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和所持的态度。
文艺倾向性集中体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
肯定文艺的倾向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符合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无论是从它所受制于经济基础,或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属性看,还是从创作主体的动机、目的,或是从创作客体所包含的生活内容看,都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倾向性,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传递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
第一、倾向应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文艺作品往往有完整的情节和众多的场面,他们是一切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
作者的爱憎感情、褒贬态度和价值判断等,就渗透在情节的描写和场面转换之间,从而使观众与作者产生共鸣。
恩格斯不赞成文艺作者脱离场面和情节,而把作品倾向单独而孤立地指出来,因为这样会使人有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反而不能引起观众的同感。
第二、倾向性越隐蔽越好。
作家的倾向一定要寓于艺术形象之中,和艺术形象融为一体。
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要通过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主观见解与倾向性,这是文艺区别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标志。
隐蔽倾向性,就是强调和坚持其艺术特性和审美特征。
第三、倾向性与真实性统一。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性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性姓名:相恒继学号:2009370320班级:09级汉语言文学3班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尽管时间更迭,经过历史经验的洗炼,其文艺理论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依然是不可改变的,其教育和导向意义是历久弥新的。
有人甚至将马克思在文艺学上的巨大突破和辉煌成就类比于中世纪的但丁。
首先我从两点来分析它的科学性:1、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经验的结晶,它不仅是古希腊文化思想(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以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齐泽克的平等自由思想为准则的基督教文化的潜在继承和批判性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马克思从不把共产主义看做是抽象理想,而是一个长远的可实现的目标。
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的理性分析,他证实现实经济结构的演化必将导致共产主义时代的到来。
以上两点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信仰的地方,它的实用性和导向性引发人们思考并在历史的洗炼中更加显示其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唯物主义者和文艺爱好者。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经验主义或者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而是一本历久弥新的参考书,它在当代也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比之为“一个幽灵”。
如今,这个“幽灵”不仅在欧洲随处可见,而且已经可以在全世界都能见到它的影踪。
它的范围已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文化等各领域。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也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小视的领域。
上个世纪60年代前在美国和西欧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复兴运动,近几十年来西方批判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基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兴起,都体现了对马克思文艺学的认可和支持。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正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文艺新问题。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来分析和解决今天我们所遭遇的丰富多彩的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要继承而且有新发展,同时,传统的中国文论如何融入到当代马列文论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艺术作品的社会属性,强调艺术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同时也关注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艺术设计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应用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注重表达社会现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应当是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的产物。
在艺术设计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通过艺术形式将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表现出来。
艺术设计作品应该具有批判性和激进性,关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强调人民群众的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应当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要。
在艺术设计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艺术家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关注人民群众的命运和困境,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强调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具有塑造和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应当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旗帜鲜明地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艺术设计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艺术家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用艺术的方式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注重艺术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也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艺术设计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艺术家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研究,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现实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要求艺术家要关注社会现实、人民群众和社会意识形态,注重艺术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价值和文化力量。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原理,对文学和艺术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利益、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武器。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文学艺术作为社会
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受到社会阶级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作品应该服务于劳动人民的利益,倡导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反对唯美主义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干扰。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重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来源于它对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情感的深刻把握,而社会价值则表现在它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作品既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又要具有批判现实的社会意义,这种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艺术创作的根本要求。
此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性的文艺创作。
马克思主义
认为,文学艺术应该服务于人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反对庸俗化和唯美化的文艺作品。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艺术家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为人民群众创作高品质的文学艺术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文艺创作观念和评价标准,
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注重审美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提倡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性的文艺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引导文学艺术创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文艺作品及其创作、美学规律、文艺批评问题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提高艺术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浅析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艺术的社会性和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社会生产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
在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艺术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做到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对社会历史的把握和理解,使得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重艺术作品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艺术作品所表达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意识形态,深刻理解作品背后隐藏的社会政治因素,使艺术作品能够在政治层面上具有鲜明的立场和态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追求真实和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对人文关怀的表现,反映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需要。
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应该关注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审美情感,关注艺术作品对人民生活的反映和指导作用,使得艺术作品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人民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艺术作品的整体性和个性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整体的风格和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作品的整体风格和独特性,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艺术作品的社会性、阶级性、政治性、真实性、人民性和整体性等特点,指导并推动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发展,系统完整地构建了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精当得体地编好了适用对路的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总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基础理论课程。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思想,编写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对提高高校文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至社会上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国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编写和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学术水平和社会需要来说,大都不尽完善,差强人意。
最近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课题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的文学活动实践,广泛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理论资源,吸取以往文学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当代中国文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一、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该书首先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过去世界上一切文学理论的不同特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创立后文学理论出现的历史性变化。
接着简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分别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以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其中关于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的关系和文学艺术与人学理论的关系的论述,在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中是没有提到或很少提到过的。
特别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内涵,做了全面、正确而深刻的论述。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种新型文艺理论体系,其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地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是靠个人天分创造出来的,而是由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和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根本作用是反映和表达阶级斗争。
文艺作品所反映的阶级斗争,不仅是在对抗阶级的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还包括人类对自然、工具和生活体验等方面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优秀之处应该在于其较好地反映和表达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创作和表现形式必须遵循中国社会的现实要求。
文艺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依靠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更需要深入了解社会现实,进而在文艺作品中体现社会的发展趋向和社会服务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同时在实践领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引领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而且扩大了社会意识领域,提供了新的任务和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文艺思潮转型期间促进了文艺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文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促进了文艺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当前多元文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文艺需要迎来一次更新的思想和理论创新,推动文艺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对现代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引领和推动文艺的创新和进步。
其次,在文艺创作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话语权的回归,以增加对人民的信息把握和社会思潮的敏锐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实践中必须承认文艺创作的多样性,不断聚焦文艺创作的实际问题,发现和消除文艺创作中的困难和矛盾,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文艺的理论分析和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释和理解文学艺术作品的方法和途径。
在文学艺术的领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深刻地阐述了文艺创作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特点,指出了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并且提出了一种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和发展的方法。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启发和论析角度,探讨其对当代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文艺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不是特别为某种时期而创作的,而是一种永恒存在的风格,是属于人类,不是某一时代的风尚。
”这反映了文学艺术作品超越了个体、时代和社会的局限,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这一观点的启发下,指出了文学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关注社会现实、人类本质、历史变迁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文学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更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对于当代文艺创作提供了一种理论指导和启发,使艺术家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和人性的本质,为社会观念的传播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出了贡献。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文艺批评起到了重要的论析作用。
众所周知,文学艺术作品不仅仅包括了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还需要文艺批评家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评价。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批评应该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社会背景、历史意义、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和论述,从而使社会大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学艺术作品。
这一理论观点的启发下,当代的文艺批评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更加注重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历史意义,将文学艺术作品置于更加宏观的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之中,对作品的内在艺术特点和外在社会功能进行全面、深度的分析和论述。
通过这一方式,文艺批评家可以更好地推动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和发展,为当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一、文艺史观乃至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艺术设计与人类文明快速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知就非常重要。
采取马克思主义文艺史观,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深刻认识历史发展,领会文明演进的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人心所向,洞穿艺术设计的人类学本质和价值特质。
例如“行为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是反抗传统,探索更加广阔艺术世界的一种新的创作方式。
这种创作方式有其社会背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渐入人心,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
通过了解“行为艺术”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才能领悟它的内容表现与思想内核,为今后的艺术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基于唯物史观的艺术审美处境的思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质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通过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呈现人类生产生活的精神世界,创作和表现艺术作品。
它所形成的美学观点,认为美是与历史和现实相联系的。
基于唯物史观对于艺术审美处境的思索,能够使艺术家们更全面地领会审美对象与其社会环境的关系,为独具匠心的设计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例如对于不同时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特征,艺术家们应该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及目的。
近年来,中国时尚设计已经展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断探索艺术设计的新领域,通过独具一格的风格、创新性的设计,为时装世界注入无穷活力。
三、艺术设计的阶级性的探讨艺术设计具有阶级性。
除非真正认知阶级和阶级斗争在艺术设计里的表现和作用,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许多价值。
深入探讨阶级性,也是一种探索艺术设计创新的重要手段。
只有深刻认识阶级斗争存在值观的对立与冲突性,才能对艺术市场、公共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立足于社会实际,满足人民的文化大众化需求。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应用有助于艺术设计理论的深入化和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艺术家们需要清醒地认知文化和艺术背后的人类学基础,深入探究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并通过科学化的投入和创作理念,创作出更具价值和意义的艺术创作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发展,系统完整地构建了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精当得体地编好了适用对路的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总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基础理论课程。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思想,编写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对提高高校文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至社会上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国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编写和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学术水平和社会需要来说,大都不尽完善,差强人意。
最近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课题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的文学活动实践,广泛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理论资源,吸取以往文学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当代中国文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一、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该书首先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过去世界上一切文学理论的不同特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创立后文学理论出现的历史性变化。
接着简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分别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以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其中关于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的关系和文学艺术与人学理论的关系的论述,在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中是没有提到或很少提到过的。
特别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内涵,做了全面、正确而深刻的论述。
比如对人们理解分歧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做了这样客观而公正的论断:“毛泽东认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
’他特别强调,我们这里所说的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不能把无产阶级的政治和政治家庸俗化。
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文艺的政治性和真实性才能完全一致。
由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愿望,是由阶级和群众的政治以及革命事业来集中体现的。
因此,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与文艺从属于政治,为革命事业服务是统一的。
”这就扫清了罩在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重重迷雾,把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文艺的政治性与真实性,完全有机地统一起来了,从而使“文艺从
属于政治”这个理论命题,恢复了它的本来涵义。
又如该书把新时期以来重要历史文献中有关文艺问题的论述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在几次全国文代会上的讲话,首次综合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并对它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做了权威性的解释。
认为“它与毛泽东文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这些思想总结了我国新时期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发展的经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文艺发展的关系。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新时期以来不同发展阶段文艺理论与实践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因此,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和发展的理论纲领和实践指南。
二、系统完整地构建了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
该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文学现象,揭示文学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首先阐明文学理论的学科对象、性质和方法。
指出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是分析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个要素、环节及其联系。
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文学理论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并因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不同,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
接着分别阐述文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即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和文学发展论,这“七论”形成了一个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即文学是什么、文学对人的意义和作用、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评论以及文学的演变规律和在当代的发展变化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间题的回答,说明了文学活动诸要素、诸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
一与过去一般文学理论著作的“五论”体系比较起来,该书增添了文学价值论和文学接受论两论,对其他五论也做了更为新颖深刻的论述。
在文学价值论中,除了从作家和读者两方面论述了文学价值的生成和实现,从真善美汽方面论述了文学价值的内涵和评定之外,还着重论述了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性,特别指出了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价值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并批评了把文学当作追逐利润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或泄私愤谋私利的工具和手
段等不良倾向。
强调文学艺术要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反映时代精神,引领历史进步。
从而使文学价值理论既有时代使命感,又有现实针对性。
在文学接受论中,对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文学接受与二度创造以及文学接受的差异性和共通性等问题的论述,都是富有创见和新意的。
在文学发展论中,从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等方面,对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问题,做了富有时代特征的论述,这也是过去的文学理沦著作所不曾论述过的。
三、精当得体地编好了适用对路的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
该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吸纳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辩证地、历史地、具体地分析文学现象,揭示文学创作、接受和批评等活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并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文风,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内容精炼、体例得当,减少了生僻的中西文论术语,简化了理论问题的历史演进,非常适合高校师生教学使用。
该书论述每一个文学理论问题,总是先阐明概念和范畴,再揭示特征和规律,并选择古今中外典型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活动、文学现象做例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简明扼要,深人浅出。
不仅概念明晰、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过程严密,而且讲究语法、修辞和表达方式,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
比如在论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精神性特征时,该书写了这样一段散文诗般的文字:“借助语言,文学可以将人们所能体会和认识到的各种心理活动描述出来。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深谋远虑,勾心斗角,心忧天下,宁静致远等各种心理状态,都可以在作家笔下纤毫毕现。
借助语言,作家可以出人每一个人的内心,忠贞诗人去国离家时的悲哀,正直史臣遭腐下狱后的屈辱,慷慨富翁千金散尽,被人离弃时的愤怒,野心女子拭君后的疯狂,小公务员冒犯高官后的惊恐,辛苦的银行职员物化为甲虫后的凄凉……文学的语言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灵魂的每一个存在状态。
”逻辑概念与艺术形象的结合,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抽象深奥的理论问题论述得如此具体生动,并且这样富有激情和文采,一点也不呆板和枯燥。
又如在论述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问题时,用了“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衡性”,“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又具
有不平衡性”这样突出、醒目的小标题,这就清楚、明自地帮助人们全面、辩证地理解这个容易含混的问题,避免片而性和绝对化。
作为多年从事文学理论教学的教师,我们深感这是迄今最好的一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