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出血急性期的3D-旋转DSA造影检查和血管内治疗

合集下载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种 可靠的快速诊 断 颅 内血 管疾 病的方法 。对颅 内血 管 病变具 有很 高的临床实 用价值。
[ 关键词 】 T; T 血 管疾 病 C C A;
[ 中图分类号 ]R 3 . [ 7 42 文献标识码]B [ 论文编号 ]10 —9 12 1 ) 116—2 0 40 5 (0 0 1。3 30
[ 摘要]目的 : 究 C 研 T血 管造 影( T 及 三维 重建技 术 ( C A) VR) 颅 内血 管 病变的 临床应 用价 值。方 法 : 对 回顾性 分析临 床上 疑动脉 瘤破 裂所致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 它脑血 管 病及 支架术 后 复查 的患者 8 其 O例 , 病例 均
断价值 。
后复查 。5 动脉 瘤 中, 脉瘤直 径 为 2 2m 3例 动 ~1 m, 按其部 位 , 脑前 动脉 1 大 3例, 交通 动 脉 1 , 前 5例 后 交通动 脉 1 5例, 内动 脉海 绵 窦段 5例 , 底 动脉 颈 基 末端 2例 , 动脉 3例 。6例 A 椎 VM 中, 叶 4例 , 枕 颞 叶 AVM 合 并 动 脉 瘤 1 , 叶 1例 。VR及 MI 例 额 P 技术可 以清晰 的显 示病 变 部位 的血 管 结 构 、 围大 周 血管的关 系及 血管 的通 畅情 况 和血 管 壁 钙 化情 况 。 C T仿 真血管 内镜 显示 颅 内大血 管 内 的情 况具 有 一 定的优势 。综 合以上 几 种技 术 。 获得 更 多 的血 管 可 病 变信 息。 3 讨 论
进 行 了头 颈 部 C A 检 查 。 T 并通 过 计 算 机 软 件 处 理 和 三 维 图 像 重 建 来诊 断 血 管 病 变 。 结 果 : 维 C A 作 为 一 三 T 种新 的微 创性 的血 管造 影技术 , 能清 楚地 显示颅 内血 管 病 变的形 态 、 围及 空 间毗 邻 关 系, 可发 现血 管壁 范 并 及 瘤 颈 的 钙 化 。 结 论 : 维 C A 作 为 一 种 很 有 价 值 的 血 管造 影 技 术 . 有 操 作 简 单 、 全 、 创 性 等 特 点 , 三 T 具 安 微 是

血管内介入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血管内介入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探讨颅 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机制 , 以及复发后 再次血管 内介 入治疗 的临床疗效。方法

1 9例颅内动脉瘤栓 塞术后复发患者再次行血管 内介人治疗 , 其中前循环 1 , 循环 2例 。结果 7例 后 1 , 6例 轻偏瘫 2例 , 重残 1 例。结论 效, 且其安全性较高 ; 但术后应行影像学随访 。
影 血管 造影 ( S 示 前循 环 1 , D A) 7例 后循 环 2例 ; 复 发 动脉瘤 大小 为 3—1 m, 中 <5mm 1 、 2m 其 0例 5~ 1 m 8例 、 0m 。首 次 栓 塞术 后 D A显 0m >1 m 1例 S 示, 动脉瘤 完全栓 塞 1 , 0例 瘤颈残 余 5例 , 栓塞 不致
+ 讯作 者 通
检查 未见 原栓塞材 料 ; 能为 早期 的机 械 解脱 C C 可 D 系 钨丝材 料 被 人体 吸 收 , 致 动 脉 瘤 腔 再 通 复发 。 故
6 7
颅 内动脉 瘤栓塞术 后 复发患者 行再 次血管 内介 入治 疗 , 效较好 。现 报告 如下 。 疗
1 资料 与方 法
术后 对 患 者 随 访 6~2 8个 月 , 1例 重 残 除
( ut es 级 V级 )2例 不全偏 瘫 外 , l H n— s分 H 、 另 6例均
无 明显神经 功能障碍 , 均未再 发动 脉瘤破 裂 出血 ; 术 后 6— 2个月对 9例行 D A复查 , 未 见动 脉 瘤复 1 S 均
本次 D A证 实均 出现 动脉瘤 复发 , 中瘤 颈部 复发 S 其
1例( 3 宽颈 4 例) 表现为原动脉瘤旁再突出一动脉 , 瘤腔 , 与原动 脉瘤形 成 “ 蒂 莲” ( 并 状 1例于 栓 塞后 1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0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9月上第21卷第25期·论著·作者简介:史建芸(1982.04—),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诊疗。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史建芸 邵弘 彭韬略 胡金波(溧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溧阳 213300)【摘要】目的:探析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随机性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 GOS (即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通过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GOS 评分显示,预后良好者29例,约占80.56%,GOS 评分(1.88±0.54)分;预后不良者7例,约占19.44%,GOS 评分(3.62±1.13)分。

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大小、性别以及年龄等因素方面比较(P >0.05),统计学分析无意义。

而 Hunt-Hessd、瘤颈宽度、动脉瘤位置、Fisher 等级、有无高血压、介入时机等因素比较(P <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

将单因素分析具有明显差异的指标代入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方程建模发现,介入时机、Hunt-Hess 等级、瘤颈宽度大于4.5 mm、Fisher 等级以及高血压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是介入时机、Hunt-Hess 等级、瘤颈宽度大于4.5 mm、Fisher 等级以及高血压,临床应予以重视,积极规避不良影响因素,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预后;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5-0010-03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血管受到内源或外源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血管瘤样突起,通常没有症状,若动脉瘤过大压迫周围组织,则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且一般表现为突发性破裂,患者感到头部剧烈疼痛,还会出现频繁呕吐、全身大汗淋漓、同时出现瞳孔散大、单侧眼睑下垂等一系列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更有甚者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幸存者仍存在再次或反复出血的可能[1].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目的在于避免动脉瘤再出血,尽可能减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使病残率、死亡率降至最低水平。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1.颅内动脉瘤非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动脉痉挛等。

适用于下述情况:①病人病情不适合手术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开颅;②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③病人拒绝手术或手术失败;④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防止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安定剂、导泻药物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氨基己酸、抗凝血酸、抑酞酶等);控制血压。

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痉挛,使用钙拮抗药如尼莫地平,脑脊液引流,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等。

用经颅超声监测颅内动脉,维持正常的脑灌注压。

根据病情退热、抗感染、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心血管功能。

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对昏迷病人需加强特殊护理。

(1)控制性低血压:是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宜降得过多,最好用经颅超声监测。

因为出血后颅内压增高,若再伴有动脉痉挛,脑供血已相应减少,血压降得过低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损害。

通常降低10%~20%即可。

高血压患者则降低收缩压原有水平的30%~35%,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头晕、意识恶化等缺血症状,应予适当回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应用甘露醇、脑室引流、维生素E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降低颅内压:甘露醇不仅能降低颅内压,增加脑血流量,推迟血-脑脊液屏障损害并减轻脑水肿,还能增加手术中临时阻断脑动脉的时间。

动物试验证实甘露醇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在其保护下,缺血脑组织的脑电波能恢复得较好。

维生素E加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有很强的抗水肿作用。

如再加上人造血效果更佳。

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Ⅱ及Ⅳ级病人可使用甘露醇,每小时给20%甘露醇1.5mg/kg,以后2天增加20%,临床症状显著进步,在24h即恢复到Ⅰ或Ⅱ级。

甘露醇保护脑组织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动物试验阻断局部脑血流30s,出现可逆性变化;阻断120min,则出现神经细胞的皱缩,星形细胞膨大;12h星形细胞崩溃;24h神经细胞即已破坏,出现大量粒性白细胞。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手术治疗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手术治疗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手术治疗沈书廷;田素侠;牧仁【摘要】目的:评价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人尽快行头颈CTA检查,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后3d内开颅夹闭动脉瘤,根据病人病情及术中情况确定是否去骨瓣减压.结果:术前病人Hunt - 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8例,Ⅳ级5例,Ⅴ级3例.术后恢复良好23例,轻-中度残5例,重残1例,死亡2例,本组总死亡率为6.45%.结论:对于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病人,尤其是合并有颅内血肿的危重病人,早期开颅夹闭动脉瘤,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亡率.【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4)007【总页数】3页(P813-815)【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夹闭动脉瘤【作者】沈书廷;田素侠;牧仁【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我科自2007年9月~2011年3月,夹闭了108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31例3d内给以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 19例,男:女为 1:1.6。

年龄最小28岁,最大68岁,平均52.8岁。

症状主要为突发头痛,伴有呕吐。

病后神志清楚者20例,双下肢无力1例,一侧肢体无力2例,抽搐者1例。

病后神志不清者11例,带气管插管转入2例。

两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者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7例。

入院时病人血压110~200/60~120 mmHg,平均为 163/94 mmHg。

神志清醒至意识模糊23例,GCS评分9~15分;浅昏迷至深昏迷者8例,GCS评分4~8分。

全部病人头颅CT检查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表现前纵裂池、双侧侧裂池以及鞍上池内高密度出血影,出血返入侧脑室的3例。

颅内动脉瘤的CTA、MRA及DSA的对照评价

颅内动脉瘤的CTA、MRA及DSA的对照评价
3 讨 论
放射性 : T C A所需要 照射 量仅为 D A的 13 但 仍有 一 S /, 定 的放射性 。 安全性 : T C A为微创检查 , 无需插入 导管 , 但需 经周 围静 脉注 入造影 剂 , 极少 数敏 感 者可 引起 过敏 反 应和 肾功 能 衰
竭。
3 1 C A 的成 像 特 点 . T
是诊 断颅 内动脉瘤 的“ 标准 ” 然 而 由于其风 险性高 、 金 , 操作 复杂、 存在造影剂 过敏 和 肾毒 性 、 可逆 的 和永久 的神 经并发
症, 应用受到一定 程度 的限制 。随着 C T及 MR血 管造 影技 术 的不 断发 展和完善 , 计算机体 层摄 影血 管造影 ( T 及磁 C A) 共振血 管造影 ( A) 颅 内动 脉瘤 检 出中 的地 位 越显 突 MR 在 出 。C A、 A及 D A 已成 为 目前 公认 最有 价值 的颅 内血 T MR S
例 , 没 有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 体 时 无 意 发 现 1 。4 但 查 2例 2例 行
曝 光获得 原始数 据 , 中第 1次 旋转 为蒙片 图像 , 其 复位 后 自
动 行 第 2次 旋 转 , 时 向靶 动 脉 注 射 对 比 剂 获 取 实 时 减 影 图 同
C A造影及 三维重建 ,7例行 脑血管 造影术 ( S 、 转数 T 4 D A) 旋
21 0 2年 4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 a fC ieeP o l at dc lJu n o hn s e pe SHe h l l
Ap . 01 r2 2
第2 4卷
下半月
第 8期
V0 . 4 S 1 2 HM No 8 .
【 临床研究 】

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 键词】 关 旋转 数字 减影 脑 血管造 影 ;脑血 管疾 病 ;常规DS A
旋转 数 字 减影 血 管造 影 ( DS R A)技术 是 新 型c 臂所 具 有 型
像。采集的图像是非减影的 ,在回放时,选择序列减影参数 ,可 以得到旋转D A图像 ,呈现出立体直观的影像效果 ,能够显示每 S
良反应的风险。本组资料中4% ( 87 )病例 出现发热 ,2 . 0 2 /0 1 % 4 ( 57 1/0)病例 出现轻度下腹酸胀痛及腰骶部疼痛等不适,不 良
反应 发 生 率 为6 . ( 37 ),略低 于 先 前 报道 [ 】 有 国外 14 4 /0 % 6 。故
学者认为孕周小 ,孕囊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组织较厚者可尝试
【】 cw K C sra a rg a c :se a ae n[ . 4 S o M.eaens r en n yi u s nm n gmet ] c p s i J
Ulao n b t y eo, 0 , () 4 . t su d s t n c l 0 4 2 3: 7 r O eO 2 2 2 [】 hA, mi Ma welD. a s ra C Tp e n n y J. 5 As S t A, x l C e a e n S a r g a c [ h ] B O 2 0 , 4 3:5 . J G, 71 () 3 0 1 2
张代 军 ( 湖北 省谷城县人 民医院放射科 ,湖北 谷城 4 10 ) 4 70
【 要】目的 :探讨R s 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应用旋转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 DS 摘 DA 6 R A)技术 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应用R A时可获得最佳显示效果,患者配合较好 ,可一次性成功 ,检查 中未发生不 良反应 ,RR S DS DA 的动态 图像足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R A DS 可在脑血管造影中发挥 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总论 (1)二、脑血管病影像检查 (3)三、全脑血管造影术 (5)四、脑血管的解剖 (7)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8)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10)七、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进展 (12)八、颈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 (14)九、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探究 (16)十、后ARUBA时期高级别BAVM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 (17)十一、脑静脉系统及介入诊疗 (19)十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后颅内血流评估 (21)十三、房颤“一站式”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23)十四、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再通的概述及介入治疗 (25)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总论1.下列哪项不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常用方法()A.单纯弹簧圈栓塞术B.密网支架C.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D.碘油栓塞E.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缺血性脑血管病()A.颈动脉狭窄B.椎动脉狭窄C.硬脑膜动静脉瘘D.大脑中动脉狭窄E.基底动脉狭窄参考答案:C3.血流导向装置的孔隙度不能低于()%,否则有可能导致穿支和侧支的梗阻A.40B.45C.50D.55E.60参考答案:C4.下列哪项不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A.脑肿瘤B.血栓形成C.栓塞D.脑出血E.蛛网膜下腔出血参考答案:A5.下列哪项不是脑血管造影的适应症()A.脑出血原因检查B.脑静脉病变C.头部富血供肿瘤D.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E.脑血管病治疗后复查参考答案:D二、脑血管病影像检查1.全脑血管造影不包括哪些造影()A.主动脉弓造影B.颈内动脉造影C.颈外动脉造影D.椎动脉造影E.脊髓血管造影参考答案:E2.可以明确血管狭窄及血流速度的检查是()A.CT平扫B.CTAC.颈部血管超声D.MRAE.MR参考答案:C3.破裂动脉瘤需要做的影像学检查不包括()A.CTB.CTAC.MRAD.DSAE.头颅平片参考答案:E4.哪些不是脑血管造影的优势()A.病变显示不清B.可以判断侧枝循环C.可充分显示病变D.可判断血流动力学E.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参考答案:A5.颈动脉狭窄,通常不做哪些影像检查()A.颈部血管彩超B.腹部CTC.颅脑MRD.头颈部CTAE.血管高分辨核磁参考答案:B三、全脑血管造影术1.以下不属于预防气栓的措施是()A.注射器中无气泡B.注射器尖端向下,可使气泡升至针栓侧C.高压注射器针筒朝下D.三通要在注射中期转动活栓至关闭位E.三通要在注射中期转动活栓至打开参考答案:E2.脑血管造影常用的鞘管型号是()A.4FB.5FC.8FD.7F参考答案:B3.脑血管造影术首次在人体成功实施是在()年A.1925B.1926C.1927D.1928E.1929参考答案:C4.DSA禁忌证不包括()A.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B.介入器材过敏C.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D.怀疑脑静脉病变E.脑疝参考答案:D5.不属于脑血管造影常用导管的是()A.RHB.SIM1D.猎人头E.SIM2参考答案:A四、脑血管的解剖1.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结构不包括()A.P2(环池)段B.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前段C.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外侧段D.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延髓后段参考答案:A2.下列静脉或静脉窦,与海绵窦不直接相连的是哪一个()A.翼丛B.蝶顶窦C.岩下窦D.枕窦参考答案:D3.脉络膜后内侧动脉一般由何处发出()A.后交通动脉B.大脑后动脉P1段C.大脑后动脉P2段D.大脑后动脉P3段参考答案:B4.颈内动脉最经典的分段方法,分几段()A.5B.6C.7D.8参考答案:C5.Heubner返动脉一般由何处发出()A.大脑中动脉B.大脑后动脉C.颈内动脉交通段D.大脑前动脉参考答案:D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治疗1.下列复发风险最高的动脉瘤是那种()A.后交通动脉瘤B.血泡样动脉瘤C.前交通动脉瘤D.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参考答案:B2.目前研究认为,中脑周围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是什么()A.PICA动脉瘤B.静脉窦血栓C.基底静脉的引流方式D.脊髓前动脉动脉瘤参考答案:C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动脉硬化B.脑膜炎C.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D.颅内肿瘤参考答案:C4.下列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所用支架系统,推送所需要的微导管最细的是哪种()A.Neuroform EZB.LvisC.EnterpriseD.Neuroform Atlas参考答案:D5.女,35岁,不明原因出现头痛,经头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其常见原因是()A.脑动脉炎B.颅内动脉瘤C.高血压D.颅脑外伤参考答案:B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1.下列不属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的是()A.高血压B.高血糖C.吸烟D.高血脂E.体育运动参考答案:E2.联合阿司匹林的DAPT药物不包括()A.氯吡格雷B.西洛他唑C.替格瑞洛D.倍他乐克参考答案:D3.下列哪位患者有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介入治疗指征()A.大脑中动脉狭窄70%B.基底动脉狭窄90%C.首次发现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D.双抗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E.颈动脉眼段重度狭窄伴良好的侧支代偿参考答案:D4.ICAS卒中的特点不包括()A.患者症状更重B.住院时间更长C.血管狭窄程度较轻,卒中复发率不高D.血管狭窄程度增加,卒中复发率升高E.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参考答案:C5.不属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是()A.穿刺点血肿B.脑积水C.脑血管夹层形成D.支架内血栓形成E.脑出血参考答案:B七、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进展1.下列哪项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禁忌症()A.颅内大血管闭塞B.CT可见脑出血C.前循环发病时间6小时内D.后循环发病时间24小时内E.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参考答案:B2.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以内A.4hB.5hC.6 hE.8h参考答案:C3.下列哪项是急性脑梗死的复杂评分量表()A.C?STATMSC.PASSD.RACEE.G?FAST参考答案:D4.目前血管内治疗研究证据充分的是哪一段()A.M1B.M2C.M3D.A1E.A2参考答案:A5.对于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在静脉溶栓()后开始A.6hC.24hD.48hE.72h参考答案:C八、颈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1.颈动脉狭窄的影响不包括()A.心肌梗死B.高血压C.卒中和心脏病D.糖尿病参考答案:D2.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老年B.高血压C.血脂异常D.糖尿病E.饮酒参考答案:E3.()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颈动脉造影B.磁共振血管成像C.CT 血管成像D.双功能超声参考答案:A4.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保留部分神经功能患者,梗塞至少()后再进行CAS治疗A.3天B.7天C.14天D.21天参考答案:C5.()是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病因A.纤维肌发育不良B.颈动脉夹层C.动脉炎D.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D九、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探究1.()是椎动脉狭窄最常见病因A.纤维肌发育不良B.颈动脉夹层C.动脉炎D.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D2.临床上应用的定向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血管直径为()mmA.1.5-7B.3-5C.4-8D.5-10参考答案:A3.椎动脉狭窄常见的临床症状不包括()A.突发性眩晕和头晕B.颈部疼痛和僵硬C.视物模糊或失明D.下肢无力或麻木参考答案:D4.以下不是椎动脉狭窄临床症状的是()A.头晕B.黑蒙C.失语D.肩颈不适参考答案:C5.()是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颈动脉造影B.磁共振血管成像C.CT 血管成像D.双功能超声参考答案:A十、后ARUBA时期高级别BAVM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1.有关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正确的说法是A.自然病史中,出血和癫痫的风险与低级别动静脉畸形相似B.手术切除是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最常用手段C.相比于低级别动静脉畸形,高级别动静脉畸形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治愈率更高D.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采用经动脉入路栓塞可能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E.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上应更为激进参考答案:D2.有关脑动静脉畸形分级,正确的说法是A.Spetzler-Martin分级主要包含动静脉畸形大小,供血动脉数量,是否位于功能区三个参数B.Spetzler-Martin分级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脑动静脉畸形的出血风险C.Buffalo分级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风险D.Spetzler-Martin分级和Buffalo分级的参数不同,作用相似E.Buffalo分级同样使用与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手术评估参考答案:C3.以下因素中与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风险无关的因素有A.既往出血史B.年龄C.合并动脉瘤D.畸形团位于深部E.幕下病变参考答案:B4.以下有关ARUBA研究描述错误的是A.国际上第一个比较未出血脑动静脉保守治疗和侵入性治疗的RCT 研究B.侵入性治疗包括显微外科手术、介入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联合治疗C.主要终点事件是致残性卒中和死亡D.因两组差异显著,研究被提前终止E.研究发现对于未出血动静脉畸形,药物治疗优于侵入性治疗参考答案:C5.对于ARUBA研究的质疑,不合适的是A.纳入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的比例不足B.没有针对动静脉畸形的分级进行分层分析C.没有对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类D.治疗上存在选择性偏移E.随访时间不足参考答案:A十一、脑静脉系统及介入诊疗1.垂体微腺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A.垂体常规MRI平扫+增强B.垂体MRI动态增强C.垂体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D.岩下窦取血E.PET/CT参考答案:B2.除了DSA,最能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成像技术是A.CTA(CT血管成像)B.增强MRIC.MRM(MR椎管造影)D.MRA(MR血管成像)E.Doppler超声血管成像参考答案:D3.垂体瘤术后肿瘤残存A.术后即刻(2天内),呈线性强化B.术后即刻(2天内),呈线性强化,强化厚度超过3.9 mm 或结节样强化C.术后即刻(2天内),病灶无强化参考答案:B4.我国建议脑静脉窦支架植入术的干预指针是压力梯度相差A.6mmHgB.8mmHgC.10mmHgD.12mmHg参考答案:D5.哪项不是脑静脉畸形的常见临床表现A.焦虑B.癫痫C.头痛D.慢性脑出血参考答案:A十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后颅内血流评估1.脑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是()A.TCDB.灌注CTC.DSAD.CTAE.MRA参考答案:A2.TCD检查压颈试验,是指压迫哪个血管()A.颈总动脉B.颈内动脉C.颈静脉D.颈外动脉E.椎动脉参考答案:A3.TCD检查提示“高阻力频谱”常见于以下情况,除外()A.颅外动脉血流频谱B.狭窄动脉狭窄部位近端C.血管痉挛D.颅内压增高E.狭窄动脉狭窄部位远端参考答案:E4.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前可通过TCD进行以下评估,除外()A.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情况B.脑血管狭窄程度C.微栓子监测D.大脑皮层异常放电E.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评估5.关于TCD的以下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流方向是指被检测到的血管血流相对于探头的方向。

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水、 局灶性神经功能 障碍 和精神 障碍 等并发 症 比较 , 差 异 无 统计学意义( P >O . 0 5 ) , 见表 2 。
均 经 脑 血 管 造 影 检 查 确 诊 为 颅 内前 循 环 破 裂 动 脉 瘤 , 其 中 颈 内 动脉 瘤 2 个, 后交通动脉瘤 4 8个 , 前交通 动脉瘤 2 6个 , 脉 络 膜 前 动脉 瘤 3 个, 大 脑 前 动脉 动 脉 瘤 1 3 个, 大 脑 中 动 脉 动
脉瘤 9 个 。均 经 C T 确诊 为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 临床 上 主 要 表 现 出头 晕 、 头痛和呕吐等症状 , 其中 1 1 例 出现 意识 障碍 , 8例 出 现单 侧 视 神经 麻 痹 , 首次发病 8 2例 , 二 次发 病 及 以上 者 1 5 例 。临 床 Hu n t — He s s分 级 : I级 2 7例 , Ⅱ级 2 4例 , Ⅲ级 3 6
( P>0 . 0 5 ), 见表 1 。
表 1 2组疗 效 比 较
I n ( %)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9 一 O 4 —2 O 1 2 一 O 9在 我 院 诊 治 的 颅 内
前循环破 裂动脉瘤患者 9 7 例, 行血管外显微手 术 4 6 例 为 显 微 手术 组 , 男2 0例 , 女2 6例 , 年龄 4 1 ~6 3岁 , 平均 ( 5 1 . 2 6 土
史垦塞 神墅 病趣志 2 0 1 4 年2 月第 1 7 卷第 3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 e r v o u s D i s e a s e s F e b .2 0 1 4 , V o 1 . 1 7 N 0 . 3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治 疗 也 可 能 为 大 多 数 患 者 预 后 良好 的 原 因 。
MR 等 影 像 学 检 查 对 全 麻 后 合 并 偏 瘫 患 者 的 预 后 判 断
有 较 大 的价 值 。全 麻 后 出现 局 灶 性 神 经 系 统 受 损 症 状 , 多 数
颅 MR I 检查中 D WI 未 显 示 高信 号 的 均 预 后 好 , 1 例 D WI 提 示基底节区大面积梗死 , 预后较差 。
对既往有脑卒 中病史 、 高 血压 、 糖 尿 病 等 危 险 因 素 的 患 者, 全麻手术前应进 行磁 共振 及颅 内外血 管检 查 , 对 有 较 高 脑 卒 中危 险 的 患 者 术 中应 维 持 较 高 的 血 压 水 平 , 可 有 效 降 低
全 麻 后 缺 血 性 中枢 神 经 受 损 并 发 症 的风 险 。
脑皮质降低最为显著 ; 意 识消失 时全脑 血流 降低 2 4 . 3 , 主 要降低的 区域 是 丘脑 、 额 叶、 颗 叶、 海马、 小 脑 等 区域 ( P< 0 . 0 5 )。咪 哇 安 定 麻 醉 , 镇静状态下全 脑血流 降低 4 . 7 , 额 叶 和 顶 叶 降 低 较 明显 。 高血压 、 糖 尿病 、 肥胖 、 吸 烟 等 危 险 因 素 导 致 大 动 脉 粥样 硬化性改变 , 继 发 颅 内 外 大 动 脉 斑 块 形 成 并 狭 窄 为 引 起 缺 血 性 脑卒中的主要危 险 因素 , 微 栓 子、 血 液 动 力 学 改 变 也 是 缺 血性 脑 卒 中 的 致 病 因素 之 一 _ 1 ] 。全 麻 后 出 现 中枢 神 经 系 统
4 参 考文 献
[ 1 ] 陆再 英 , 钟 南 山 .内科 学 [ M] .北 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2 0 1 0 :

3D-RA 与DSA 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对比分析

3D-RA 与DSA 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对比分析

3D-RA 与DSA 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对比分析杨杰;王娜;付锋;吕惠生;吴顶锋【摘要】目的:评价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 )技术与常规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D‐RA及与常规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3D‐RA成像与普通DSA的图像对比分析,共发现动脉瘤29粒。

应用3D‐RA技术发现常规DSA检查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

结论:3D‐RA技术较常规DSA可更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数量、部位、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对颅内动脉瘤的筛查与术前评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Objective:To eavaluate the aplication of 3D‐rot ation angiography(3D‐RA) and conventional Digital 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aneurysm .Methods :Compare and analyze both the DSA and 3D‐RA image data of 36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esults :29 aneurysms were found in 36 patients by both the DSA and 3D‐RA image data .By analysing 3D‐RA information ,We found there were 2 false positive and 2 false negative results of conventional Digital SubstractionAngiography .Conclusion :3D‐ro‐tation angiography can clearly depict th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shape ,number ,size ,neck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parent artery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aneurysm screening and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2页(P706-707)【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诊断;颅内动脉瘤/治疗;3D-RA【作者】杨杰;王娜;付锋;吕惠生;吴顶锋【作者单位】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内二科咸阳712000;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内二科咸阳712000;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内二科咸阳712000;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内二科咸阳712000;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神经内二科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颅内动脉瘤是因颅内动脉血管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原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扩张而形成的异常膨出。

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血管内治疗

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血管内治疗

ot m a (抑S . eu s O t m a 印0 9cs ,t e t d aivi 1恤s, orn2css n a船 w r da . r u i u o es l ( ) R s l u o c s di 1 a s ta me i bl c ce t o w n e  ̄ d s i n t e po i e d2c目 ee ed Col s n a a d 0

e h rp 】n i c r e u im y a c r igt h p cf tt o a h p t n rte a y pa s ar o tt l c o dn ot s e ic s e f c ai t i d n e i a e e Ke r s n e r s s mJrs g r ; t o ae lrt ame t y wo d :a u y m ; c ou ev e d v s u r t n  ̄ a e
维普资讯
30 3
第2 4卷第 3期 20 02年 3月
第.三






V l 2 .N 3 o 4 0 Ma 2 2 r ∞
A ' AC D ML E ME C NA MI " RI T R 1 E CI A A E A DI I E I A S ZI E TA
峭鬻_
前循环 动脉瘤的显微 外科 治疗及血管内治疗
刘 傻 , 周 政 , 可 成 张
提 要 :目的
文章编号:00 4420 )  ̄ 3 4 1 - 0 (020 0 0Y 05 3 2
( 军医大学附属新桥 医院神经外科 重庆 , 03) 第三 4 07 0
总结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 血管 内治疗技术 和临 床效果 . 以提 高对前循环动 脉瘤 的诊治水平 。方法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陈蓦;王武【摘要】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技术方法、材料发展及神经介入医师经验积累,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降低破裂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率和死亡率的首选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主要历经载瘤动脉和动脉瘤闭塞、动脉瘤瘤腔内栓塞和载瘤动脉重建等3个研究阶段,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瘤腔内栓塞治疗,包括单纯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瘤腔内栓塞装置、球囊/支架辅助技术等.载瘤动脉重建(覆膜支架和血流导向装置)也是近期研究热点.尽管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但难治性动脉瘤如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复发率仍较高.为了完全隔绝颅内动脉瘤或实现瘤颈完全内皮化,载药弹簧圈/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等正在研究中.【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8(027)006【总页数】6页(P592-597)【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弹簧圈;支架;蛛网膜下腔出血【作者】陈蓦;王武【作者单位】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介入影像科;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介入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病理性突起,发病率为5%~10%,MRA研究表明我国35~75岁成年人未破裂动脉瘤发病率约为7.0%[1]。

虽然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脑卒中5%,但首次破裂死亡率为20%~30%,再次破裂死亡率高达60%。

随着技术方法、材料发展及神经介入医师经验积累,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治疗方法,有助于明显降低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率及死亡率。

根据颅内动脉瘤性状、大小和部位等特点,血管内治疗主要历经载瘤动脉和动脉瘤闭塞、动脉瘤瘤腔内栓塞和载瘤动脉重建等3个研究阶段。

1 颅内载瘤动脉和动脉瘤闭塞苏联神经外科医师Serbinenko发明可脱式球囊,继成功治愈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后率先治疗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和1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

三维全脑血管造影联合神经内镜辅助在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三维全脑血管造影联合神经内镜辅助在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三维全脑血管造影联合神经内镜辅助在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刘翰文;温小华;张克琴;涂勇;李茂港;廖佳奇【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6(51)3【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全脑血管造影(3D-DSA)模拟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最终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病例,且术前均已行3D-DSA检查明确动脉瘤位置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进行术前动脉瘤手术模拟.术中在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前后均用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蒂结构和穿通支,直视下证实动脉瘤夹的位置.术后复查3D-DSA,评估动脉瘤夹夹闭效果.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28例.术前3D-DSA均清晰地显示了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和骨结构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基本一致,在神经内镜下可清楚观察动脉瘤周围特别是细小穿动脉的解剖走形,且内镜下可直视动脉瘤夹位于或调整后位于合适的位置,避免最终的误夹或夹闭不全.术后复查3D-DSA,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 3D-DSA术前模拟手术有助于术中迅速找到并显露动脉瘤,术中神经内镜辅助有利于保护深部血管并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夹闭的位置,防止动脉瘤颈残留、载瘤动脉不畅或深部穿支血光损伤等并发症.3D-DSA术前模拟手术联合术中神经内镜辅助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总页数】4页(P195-198)【作者】刘翰文;温小华;张克琴;涂勇;李茂港;廖佳奇【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赣州 341000;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赣州 341000;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赣州 341000;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赣州 341000;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赣州 341000;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相关文献】1.三维CT血管造影联合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J], 王知非;廖达光;张天一2.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J], 陈高;李珉;张建民;王义荣;周峰;陶祥洛3.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研究 [J], 谢江涛; 苏永永; 吴鹏昌; 王世锋; 向毅; 武兴兴; 冯乐霄; 刘振锋4.神经导航融合CT三维血管成像在颅内远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J], 胡坤;周小平;张震宇;蒋秋华5.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J], 徐廷伟;赵甲山;周毅;敖祥生;黄星;刘汉东;张青松;胡克琦;陈彬;蔡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病人护理常规——神经内科2024.7.12修订

202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病人护理常规——神经内科2024.7.12修订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病人护理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简称DSA),是经桡动脉或股动脉插管,在颈总动脉或椎动脉注入含碘显影剂,分别在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摄片,观察造影剂所显示的颅内血管的形态、分布和位置。

DSA在判断血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判断病变供应动脉的来源、数量、引流静脉的去向等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目前仍视为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一、适应症:1.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痉挛等。

2.自发性颅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检查。

3.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临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

4.了解头面部血管性肿瘤的血供情况。

二、禁忌症:1.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2.对含碘造影剂过敏者。

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

4.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者。

三、护理措施:术前护理①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和对造影检查的知晓程度,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注意事项、造影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并发症,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征得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

②完善各项检查,如病人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遵医嘱行碘过敏静脉试验。

③予以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及健康宣教,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训练病人在病床上解便,行心理护理。

留置针、手腕带置于患者左手。

④术前4-6小时禁食水,不禁药,以免术中因药物引起呕吐导致窒息。

术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尿管。

⑤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记录病人肢体活动及动脉搏动情况(经股动脉穿刺需标记足背动脉搏动点,以便作为术后观察对照,能够及时发现是否有股动脉血栓形成。

)⑥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

对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者静脉给予20%甘露醇。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内容: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状况及穿刺点、术侧肢端循环情况等,并与术前比较,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发现颅内高压、脑血栓形成、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血管闭塞等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方法。在首次出血后2周左右,
颅内压增高
有下列情况时亦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1)巨大动脉瘤,且其部位足以导致脑脊液通 路阻塞。 (2)动脉瘤破裂后形成颅内巨大血肿。 (3)反复多次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成广泛的蛛 网膜粘连而导致交通性脑积水时。 (4)由于严重脑血管痉挛而导致脑缺血性水肿 时。 当患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进一步查明上述 情况。
颈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PcoA)、基底动脉 顶端、双侧大脑后动脉近侧段
Willis环
在颅底面蝶鞍上方的脚间池内,下视丘及第三脑
室下方,
围绕垂体柄和乳头体;
视神经及动眼神经上方,在视束下方通过,在小脑幕及颞
叶的内侧形成一环形的血管吻合。
Willis环在发育上常常有部分缺如使环不完整
第一次出血保守治疗后存活者
一年内死亡为35% 五年内死亡为51%
动脉瘤病理学
弹力层缺损,动脉瘤无中层,动脉瘤底部更容易出血。
Willis环
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大吻合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侧枝循环最充分的供血来源
组成:前交通动脉(AcoA)、双侧大脑前动脉近侧段、


CTA、MRA、DSA
尽管行手术夹闭动脉瘤前,有时仅行CTA检查就
已足够。 CTA:部分容积效应可能导致动脉瘤颈扩大;空 间分辨率相对差,可能误导治疗方案。 对于显示3 mm以下的动脉瘤仍不可靠。 CTA阴性的aSAH患者仍需进一步行脑血管DSA检 查。
而MRA由于操作时间长、急诊患者难以配合等原
评分较低、处于脑血管痉挛期患者应优先考虑介入治疗。
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推荐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脑动脉瘤的DSA造影方法和诊断分析

脑动脉瘤的DSA造影方法和诊断分析

脑动脉瘤的DSA造影方法和诊断分析邹金梅;张建;狄镇海【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016)003【摘要】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脑血管DSA(Digital Subraction angiography)造影,并对DSA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常规经右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至两侧颈内动脉、一侧椎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每根行正位、侧位,再加旋转DSA造影.根据DSA的影像表现对脑动脉瘤的大小、分布、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常规正侧位造影显示有动脉瘤患者15例(19枚动脉瘤).通过旋转DSA造影显示出有动脉瘤患者17例(23枚动脉瘤).23枚动脉瘤其结构形态均为囊状动脉瘤.分布情况:前交通动脉9枚,后交通动脉8枚,颈内动脉4枚,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各1枚.17例患者手术中没有发生动脉瘤破裂、脑梗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DSA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瘤的标准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瘤的大小、分布、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等情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脑血管旋转DSA可以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总页数】3页(P234-236)【作者】邹金梅;张建;狄镇海【作者单位】丹阳市伤骨科医院放射科,江苏,丹阳,212200;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江苏,镇江,21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相关文献】1.CTA与2D DSA、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和动脉瘤颈可见度中的应用价值[J], 李强;朱敏;姜华;潘洪良2.脑囊状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DSA影像学研究 [J], 樊俊;黄胜平;漆松涛;冯文峰3.头颅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分析 [J], 闻晖4.头颅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分析 [J], 闻晖;5.CT、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分析 [J], 刘志坚;孙克华;谭启富;孙康健;华长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

[第一作者]鲍娟(1979 ),女,云南曲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与神经介入.E Gm a i l :294882305@q q .c o m [通信作者]曹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650101.E Gm a i l :y i c a o 64@126.c o m [收稿日期]2020G08G13㊀㊀[修回日期]2021G03G12E f f e c t o f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s o f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e u r ys m s B A OJ u a n ,C A OY i ∗,Y A N GY o n g t a o ,J I N GR u i ,L IY u n f e i ,HUJ i a yi ,Z HA OQ i n g ,Z HA N GY u a n y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D i s e a s e ,t h e S e c o n d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i t a l ,K u n m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6501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㊀O b je c t i v e ㊀T oo b s e r v et h eef f e c to f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 so fd i s t a l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D A C A )a n e u r y s m s .M e t h o d s ㊀F o u r t e e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15a n e u r ys m so f D A C A w h o u n d e r w e n t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 s 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A m o n g 15a n e u r y s m s ,10w e r e t r e a t e dw i t hs i m pl e c o i l e m b o l i z a t i o n ,4w i t hs t e n t Ga s s i s t e dw i t h c o i l e m b o l i z a t i o na n d1w i t hO n y x g e l e m b o l i z a t i o n .T h e d e g r e e s o f e m b o l i z a t i o no f a n e u r y s m s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R a y m o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t h r o u g h D S A i m m e d i a t e l y af t e re m b o l i z a t i o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r e e x a m i n e d 6m o n t h s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p r og n o s i sw a sa s s e s s e d w i th m o di f i e dR a n k i ns c a l e (m R S ),t h o s ew i t h0-2w e r er e ga r d e da s g o o d o u t c o m e .R e s u l t s ㊀A m o n g 15D A C Aa n e u r y s m s ,R a y m o n d g r a d eⅠe mb o l i z a t i o nw a s ac h i e v ed i n 12,w h i le g r a d eⅡi n 3.N o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u c ha s i s c h e m i ao c c u r r e dd u r i n g a n daf t e ro p e r a t i o n .O n e p a t i e n td i e do f r e Gr u p t u r ea n dh e m o r r h a geo f a n e u r y s m12h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S i xm o n t h s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s ,D A C Aa n e u r y s mr e l a p s e d i n1p a t i e n t ,10p a t i e n t sh a d g o o d o u t c o m e (m R Ss c o r e 0-2p o i n t s ),a n d t h e o t h e r 2w e r e f o u n dw i t hm R S s c o r e o f 3a n d 4p o i n t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 o n c l u s i o n ㊀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s o fD A C Aa n e u r ys m sw e r e s a f e a n de f f e c t i v e .[K e y w o r d s ]㊀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e m b o l i z a t i o n ,t h e r a p e u t i c D O I :10 13929/j.i s s n 1672G8475 2021 04 002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鲍㊀娟,曹㊀毅∗,杨勇涛,景㊀睿,李云飞,胡佳怡,赵㊀青,张媛媛(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云南昆明㊀650101)[摘㊀要]㊀目的㊀观察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D A C A )动脉瘤的效果.方法㊀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D A C A 动脉瘤患者(共15个动脉瘤),对10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㊁4个动脉瘤行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1个以O n y x 胶栓塞.之后复查D S A ,根据R a y m o n d 分级评价即刻疗效.术后6个月复查D S A ,以改良R a n k i n 量表(m R S )评估预后,m R S 评分0~2分为结局良好.结果㊀术后即刻12个动脉瘤Ⅰ级栓塞,3个Ⅱ级栓塞.术中㊁术后均未发生缺血等并发症.1例术后12h 死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1例复发,10例结局良好(m R S 评分0~2分),另2例m R S 评分分别为3分㊁4分.结论㊀个体化血管内治疗D A C A 动脉瘤安全㊁有效.[关键词]㊀大脑前动脉;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中图分类号]㊀R 739 41;R 815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672G8475(2021)04G0198G05㊀㊀大脑前动脉远端(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D A C A )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6%[1],大部分位于大脑前动脉A 2段,尤其是胼胝体周围动脉和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既往多以外科手术夹闭.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发展和材料更新,血管内治疗逐渐用于治疗D A C A 动脉瘤,但对于疗效仍有争议[2].本研究观察血891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h e r ,2021,V o l 18,N o 4图1㊀患者男(序号1),55岁,左侧大脑前动脉A 2段动脉瘤,未破裂㊀A .D S A 示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动脉瘤;B .行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复查,动脉瘤基本不显影㊀(箭示病灶)管内治疗D A C A 动脉瘤的效果.1㊀资料与方法1 1㊀一般资料㊀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 2019年12月14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D A C A 动脉瘤患者,共15个动脉瘤;男6例,女8例,年龄27~79岁,平均(55 2ʃ14 3)岁;其中9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 T ㊁C T 血管造影(C Ta n g i o g r a p h y ,C T A )或M R 血管造影(M Ra n g i o g r a p h y,M R A )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i g i t a ls u b t r a c t i o na n g i o g r a p h y ,D S A )明确诊断D A C A 动脉瘤;②无血管内治疗禁忌证;③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血管内治疗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H u n t GH e s s 评分5级;②合并颅内较大血肿,需开颅手术;③既往严重脑出血㊁脑外伤㊁大面积脑梗死或反复卒中病史,严重心㊁肺㊁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④对比剂过敏;⑤因血管解剖异常无法施行血管内治疗.1 2㊀仪器与方法㊀采用P h i l i p sU N I Q FD 20D S A 机为介入引导设备,于患者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穿刺股动脉后置入6F 动脉鞘,常规全身肝素化.以6F 导引导管行三维D S A 成像,选取工作角度并测量动脉瘤瘤体径线,如为宽颈(瘤体直径/瘤颈直径<2或瘤颈直径>4m m )动脉瘤,则同时测量载瘤动脉的远端㊁近端管径.利用 路图示踪 技术将头端塑型的微导管送入动脉瘤瘤腔内,将弹簧圈依次释放于动脉瘤腔内,放入每枚弹簧圈后均经6F 导引导管造影证实载瘤动脉通畅良好㊁弹簧圈稳定后给予电解脱,直至动脉瘤不显影.对3例4个宽颈动脉瘤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于微导丝导引下先将支架微导管送入载瘤动脉远端,再将输送弹簧圈用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经支架导管输送支架至拟释放位置,采用半释放技术释放支架覆盖部分瘤颈,以弹簧圈填塞后完全打开支架,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负荷剂量(10μg /k g 体质量)静脉推注(3m i n 内团注),随后持续泵入维持量替罗非班[0 15μg /(k gm i n )]24h ,停替罗非班前4h 叠加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m g /d )㊁阿司匹林(100m g /d ).采用O n y x 胶栓塞1个大脑前动脉A 3段远端分支动脉瘤;对2例(2个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1 3㊀疗效评估及随访㊀术后即刻行D S A ,根据R a y m o n d 分级评价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术后6个月复查D S A ,以改良R a n k i n 量表(m o d i f i e dR a n k i ns c a l e ,m R S )评价预后,m R S 评分0~2分为结局良好.2㊀结果14例D A C A 动脉瘤患者一般资料㊁动脉瘤特点㊁血管内治疗方式及预后详见表1.H u n t GH e s s 分级9例术前为0~2级㊁5例为3~4级.7个动脉瘤最长径<5m m ,8个5~10m m ,均位于大脑前动脉A 2段以远血管分叉部,其中7个位于胼胝体周围动脉和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对10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图1),4个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图2),1个行O n yx 胶栓塞(图3).术后即刻R a y m o n d 分级结果显示,12个动脉瘤Ⅰ级栓塞,3个Ⅱ级栓塞.术中㊁术后无缺血等并发症发生.对1例动脉瘤破裂患者(序号3)于支架辅助栓塞术中㊁术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术后12h 突发意识丧失㊁一侧瞳孔散大,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考虑死因为抗凝状态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6个月时随访,复查D S A 示1例患者(序号10)瘤颈处动脉瘤复发,再次于支架辅助下行弹簧圈栓塞,术中评估R a y m o n d Ⅰ级;12例术后动脉瘤无复发,其中10例结局良好(m R S 评分0~2分),2例入院时H u n t GH e s s 分级均为4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铸型,予动脉瘤栓塞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图4),随访m R S 评分分别为3分㊁4分.991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h e r ,2021,V o l 18,N o 4表1㊀14例D A C A 动脉瘤患者一般资料㊁动脉瘤特点㊁血管内治疗方式及预后患者序号性别年龄(岁)动脉瘤破裂术前H u n t GH e s s分级动脉瘤位置动脉瘤最长径(m m )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即刻R a ym o n d 分级术后6个月m R S 评分1男55否0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和胼胝体缘动脉交界5.5弹簧圈栓塞202女27否0左侧大脑前动脉A 2起始段5.6弹簧圈栓塞203男60是2左侧胼胝体缘动脉与额内中动脉分叉部1.6弹簧圈+L E Ob a b y 支架栓塞1-4女49否0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2.3弹簧圈栓塞205女79是3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前动脉交界8.5弹簧圈栓塞126男65是3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7.2弹簧圈栓塞117女49否0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8.6弹簧圈+L V I S J r 支架栓塞108男41是4左侧额内中㊁胼胝体周围㊁胼胝体缘动脉三分叉3.8弹簧圈栓塞+侧脑室穿刺引流139女67是2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中动脉交界3.8弹簧圈栓塞1010男55是2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10.0弹簧圈栓塞1-11男46是3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3.9弹簧圈栓塞1112女64是4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中动脉交界6.2弹簧圈栓塞+侧脑室穿刺引流1413女57是2右侧大脑前动脉A 3段远端分支1.8O n yx 胶栓塞1014女49否0瘤1: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动脉前交界瘤2: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后动脉交界瘤1:9.6瘤2:2.8弹簧圈+L V I S 支架辅助栓塞10㊀注:序号3患者术后12h 死亡;序号10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动脉瘤复发图2㊀患者女(序号14),49岁,左侧D A C A 动脉瘤,未破裂㊀A.D S A 示左侧D A C A 处2个宽颈动脉瘤;B .以L V I S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C .栓塞后复查,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㊀(箭示病灶)图3㊀患者女(序号13),57岁,右侧大脑前动脉A 3段远端分支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㊁脑室积血㊀A.D S A 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 3段远端分支动脉瘤;B .微导管至载瘤动脉开口后造影;C .以O n yx 胶栓塞后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胼胝体周围动脉主干及分支血流无异常㊀(箭示病灶)002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h e r ,2021,V o l 18,N o 4图4㊀患者男(序号10),55岁,右侧胼胝体周围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㊀A.D S A示右侧胼胝体周围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动脉瘤;B.以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不显影;C.术后6个月复查瘤颈处复发;D.于支架辅助下再次栓塞;E.再次栓塞后复查,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㊀(箭示病灶)3㊀讨论通常将大脑前动脉A2~A5段称为D A C A,该部位动脉瘤相对少见[3].大脑前动脉A2~A4段常见血管变异,是D A C A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分叉部.本组15个D A C A动脉瘤,其中7个(7/15,46 67%)位于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D A C A动脉瘤破裂比例高,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内血肿,术后死亡率较高[4G5];最长径<10m m㊁甚至<7m m的D A C A动脉瘤破裂率更高[6G7].本组15个D A C A动脉瘤,最长径均ɤ10 0m m,其中9个破裂的动脉瘤平均最长径为(5 20ʃ2 94)m m,与既往研究[6G7]相符.既往治疗D A C A动脉瘤多采用外科手术夹闭,存在一定困难,包括大脑纵裂间暴露的手术视野狭窄,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组织肿胀时;术中可能损伤桥静脉导致静脉性梗死;扣带回间蛛网膜粘连,动脉瘤顶与脑实质粘连而于术中分离时破裂;损伤载瘤动脉;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8G9].S T U R I A L E等[10]研究表明,与W i l l i s环其他部位动脉瘤相比,血管内治疗D A C A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近7%,手术相关死亡率8%.但亦有学者[11]认为血管内治疗D A C A动脉瘤安全有效,仅对于较小动脉瘤难度较大.P A R K等[12]报道,动脉瘤破裂时,以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少,预后优于手术夹闭.一项M e t a分析[13]结果显示,外科手术治疗D A C A动脉瘤完全栓塞率95%㊁血管内治疗完全栓塞率为68%,治疗后动脉瘤复发率分别为3%㊁19 1%,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㊁9%和14%㊁7%,而良好预后率均为80%.以上结果提示,在手术策略得当的前提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手段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D A C A动脉瘤;但在脑实质血肿导致占位效应㊁对比剂过敏㊁动脉瘤内存在大血栓等情况下不推荐进行血管内治疗[14].本组14例D A C A动脉瘤患者,9例动脉瘤破裂㊁5例未破裂,均采用血管内治疗,11例获得良好结局.目前血管内治疗D A C A动脉瘤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动脉瘤位置较远且血管纡曲,导致微导管稳定性差,增加发生动脉夹层及术中动脉瘤破裂风险,且降低了动脉瘤完全栓塞率.载瘤动脉管径较小,处理宽颈动脉瘤时,需以支架辅助栓塞及进行血管重建等.本组15个动脉瘤中,10个给予单纯弹簧圈栓塞,4个于支架辅助下栓塞;1个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分102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 h e r,2021,V o l18,N o4支远端,微导管无法到位,造影评估结果提示闭塞血管后不会造成明显神经功能缺损,故采用O n y x胶直接栓塞载瘤分支动脉及动脉瘤.本组14例术中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栓塞后即刻评估,15个动脉瘤中,Ⅰ级栓塞12个,Ⅱ级栓塞3个;1例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12h动脉瘤再次破裂导致死亡;另1例术后6个月随访示瘤颈处复发,予支架辅助下再次栓塞.上述结果提示,对于可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的窄颈动脉瘤,不论其破裂与否,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良好,适用于H u n tGH e s s评分较高的重症难以耐受开颅手术患者;而对于宽颈动脉瘤,尤其是已破裂动脉瘤,应谨慎采用血管内治疗,如欲行支架辅助下栓塞,术前应充分评估载瘤动脉,要求载瘤动脉直径>1 5m m 且不过于纡曲,以避免支架打开困难.L V I SJ r或L E Ob a b y支架适用管径较小的血管;如血管直径>2m m,可选择L V I S支架等.目前已有研究[15]尝试将血流导向装置用于治疗D A C A动脉瘤,可达到较高栓塞率.总之,D A C A动脉瘤临床相对少见,根据大脑前动脉血管解剖和动脉瘤特点选择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策略是治疗D A C A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1㊀L E H E C K A M D A S H T IR L E H T O H e ta l敭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J敭A c t aN e u r o c h i rS u p p l201010715G26敭2㊀HU I F K S C HU E T T E A J M O S K OW I T Z S I e t a l敭M i c r o s u r g i c a l a n d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e r i c a l l o s a la n e u r y s m s J敭JN 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S u r g201134319G323敭3㊀HU S A I NS A N D H I T A R A Y J E N A SP e t 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r u p t u r e d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b r a l a r t e r y D A C Aa n e u r y s m s 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v i e ws t u d y J敭W o r l dN e u r o s u r g2017107588G596敭4㊀S U Z U K IS K U R A T A A Y AMA D A M e t a l敭O u t c o m e sa n a l y s i so fr u p t u r e d d i s t a la n t e r i o rc e r e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t r e a t e db y e n d o s a c c u l a re m b o l i z a t i o na n ds u r g i c a lc l i p p i n g J敭I n t e r vN e u r o r a d i o l201117149G57敭5㊀S T U R I A L E C L B R I N J I K J I W MU R A D M H e t 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S i n g l eGc e n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J敭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33422317G2320敭6㊀O H A S H I Y H O R I K O S H I T S U G I T A M e t a l敭S i z e o f c e r e b r a l a n e u r y s m s a n d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u b a r a c h n o i dh e m o r r h a g e J敭S u r g N e u r o l 2004613239G245敭7㊀J O OSW L E ES I N O HS J e t a l敭W h a t i s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a l a r g en u m b e r o f r u p t u r e d a n e u r y s m s s m a l l e r t h a n7m m i n d i a m e t e r J敭JK o r e a nN e u r o s u r g S o c200945285G89敭8㊀HU I F K S C HU E T T E A J M O S K OW I T Z S I e t a l敭M i c r o s u r g i c a l a n d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e r i c a l l o s a l a n e u r y s m s J敭JN 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S u r g201134319G323敭9㊀C A V A L C A N T IDD A B L A A A MA R T I R O S Y A N NL e t 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d i s t a l A C A a n e u r y s m s S i n g l eGi n s t i t u t i o n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i n22c o n s e c u t i v e p a t i e n t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J敭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33481593G1599敭10㊀S T U R I A L E C L B R I N J I K J I W MU R A D M H e t 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a n e u r y s m s S i n g l eGc e n t e r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敭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334122317G2320敭11㊀L I A O L D E R E L L E A L M E R L O T I e t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o fd i s t a l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L o n gGt e r mr e s u l t s J敭JN e u r o r a d i o l202047133G37敭12㊀P A R K K Y K I M B M L I M Y C e t a l敭T h e r o l e o f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f o r r u p t u r e d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m i c r o s u r g i c a l c l i p p i n g J敭JN e u r o i m a g i n g201525181G86敭13㊀P E T R O C O U F A L O V A L B R A D A C O e ta l敭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a c y o f s u r g i c a l a n d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d me t aGa n a l y s i s J敭W o r l dN e u r o s u r g2017100557G566敭14㊀O I S H IH N O N A K A S Y AMAMO T O M e ta l敭F e a s i b i l i t ya n de f f i c a c y o f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e r a p y f o r r u p t u r e d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J敭N e u r o l M ed C h i r T o k y o2013535304G309敭15㊀C A G N A Z Z O F C A P P U C C I M D A R G A Z A N L I C e t a l敭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w i t h f l o wGd i ve r t e r s t e n t s A s i n g l eGc e n t e re x p e r i e n c e J敭A J N R A m 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83961100G1106敭202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 h e r,2021,V o l18,N o4。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 (1)二、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决策 (3)三、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及防治 (5)四、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 (7)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9)六、复杂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 (11)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治 (13)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策略 (15)九、青年卒中的诊治思路 (17)十、心源性卒中 (19)十一、颅内动脉瘤的微导管塑形 (20)十二、神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 (22)十三、脑卒中的现状及日常预防 (24)十四、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解剖 (26)一、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1.下列哪项不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手段()A.控制危险因素B.生活方式改善C.静脉溶栓D.ASCVD高危人群阿司匹林应用参考答案:C2.2022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指出,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麻醉辅助过程中,收缩压维持在()mmHg 可能是安全的A.100-120B.120-140C.140-160D.160-180参考答案:C3.降压药选择应关注()A.降低事件风险B.对脑血流影响C.药物安全性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4.收缩压每升高10mmHg,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A.5B.10C.20D.30参考答案:D5.引起卒中后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A.既往高血压病B.卒中应激事件C.合并血管狭窄者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二、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决策1.溶栓后应注意观察()A.生命体征的改变B.神经功能变化C.有无过敏情况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2.AIS合并动脉夹层,哪个血管的夹层,可以考虑静脉溶栓()A.颅外颈动脉夹层B.主动脉弓夹层C.大脑中动脉夹层D.基底动脉夹层参考答案:A3.对于最近()d内有过重大手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考虑在经过谨慎选择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但必须对手术部位出血的风险增高与减轻卒中相关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潜在获益进行权衡A.3B.5C.7D.14参考答案:D4.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紧急开通血管的手段是()A.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B.抗血小板治疗C.脑保护治疗D.康复治疗参考答案:A5.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在卒中前使用了维K拮抗剂且INR≤(),建议静脉溶栓A.1.2B.1.7C.2.3D.2.8参考答案:B三、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及防治1.MRA-DWI不匹配指MRA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DWI梗死体积<()mLA.10B.15C.20D.25E.30参考答案:D2.根据ECASS分型,PH-1型指血肿≤梗死灶的()%并有轻微占位效应A.5B.10C.20D.30E.40参考答案:D3.美国卒中指南中明确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其神经保护作用得到公认A.他汀B.抗生素C.强心药D.钙离子拮抗剂E.水杨酸类参考答案:A4.利用DWI研究发现,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主要与初始病灶大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梗死直径≥()mm是PMD的独立预测因素A.5B.10C.15D.20E.25参考答案:C5.END多数指卒中发病后48h或72h内病情继续进展且NIHSS评分增加≥()分A.2B.3C.4D.5E.6参考答案:C四、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1.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A.反复性B.发作性C.短暂性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2.减少AEDs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入手()A.AEDs的致畸性B.妊娠期生理变化可影响AEDs的代谢C.AEDs对后代认知功能的影响D.AEDs致维生素K缺乏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建议癫痫女性在妊娠最后1个月每天口服维生素K()mg,并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K以避免新生儿出血A.5B.10C.15D.20E.25参考答案:B4.因妊娠期血药浓度易波动,建议癫痫孕妇每()个月根据AEDs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A.1B.1.5C.2D.3E.4参考答案:D5.抗癫痫药物用药期间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等指标,以指导癫痫患者体重的控制A.身高、体重B.体质指数C.血脂D.血糖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1.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适应症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mg/dA.50-100B.100-150C.150-300D.300-400E.400-500参考答案:C2.脑卒中患者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A.88B.90C.92D.94E.98参考答案:D3.脑梗死后()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A.2B.4C.24D.48E.72参考答案:C4.发病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适应症包括()A.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B.症状出现<3hC.年龄≥18岁D.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对于发病()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符合条件的推荐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的桥接治疗模式A.1B.3C.4.5D.9E.12参考答案:C六、复杂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1.颈动脉重度狭窄治疗的金标准是()A.CASB.CEAC.抗血小板聚集治疗D.降脂E.其他参考答案:B2.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是()A.MRAB.CTAC.DSAD.TCDE.B超参考答案:C3.关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说法错误的是()A.若仅单侧有症状,则症状侧优先B.若双侧均有症状,则可同期处理C.对于长段、复杂的颈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分期CE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D.分期CEA的时机选择原则为避开CEA术后过度灌注的危险期,双侧手术时间间隔至少在4周以上E.若斑块性质或狭窄度相似,则采用先易后难,分期处理的策略参考答案:B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内手术为佳A.2周B.3周C.4周D.3月E.6月参考答案:A5.对于近期出现症状发作,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不稳定斑块时可推荐选择于()手术A.24小时B.48小时C.1周内D.2周内E.1月内参考答案:D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治1.后循环梗死影像学检查金标准是()A.CT平扫B.CTAC.MRI-DWID.X射线E.血管造影参考答案:C2.()是后循环梗死中最常见的症状A.眼震B.头晕C.面舌瘫D.恶心呕吐E.共济失调参考答案:B3.小脑梗死中有()%为孤立性眩晕A.10B.20C.30D.40E.50参考答案:A4.后循环梗死易误诊的原因包括()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缺乏定位体征或不明显C.颅脑CT敏感性低,甚至颅脑MRI(DWI)也会漏诊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5.下列关于后循环梗死的说法有误的是()A.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75%-80%B.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误诊率是前循环梗死的2倍D.急性期进展、复发风险大E.预后不良参考答案:A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策略1.()是我国第一死亡原因,发病率居全球首位A.脑卒中B.心梗C.癌症D.冠心病E.车祸参考答案:A2.血管内治疗包括()A.动脉溶栓B.机械取栓C.血管成形术补救措施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3.WAKE-UP研究和EXTEND研究提示,经过严格的影像筛选,即使发病时间超过()小时或发病时间不明,急性脑梗死也可以从静脉溶栓中获益A.4.5B.6C.9D.12E.15参考答案:A4.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禁忌症包括()A.严重活动性出血者B.已知有明显出血倾向者C.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D.结合患者病情资料及检查结果,预期生存期小于90d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基线血压高不能作为血管内治疗的排除指标,但较高的基线血压可能提示不良预后,建议血管内治疗前将血压控制在()以下A.200/120 mmHgB.180/105 mmHgC.160/95 mmHgD.150/90 mmHgE.140/85 mmHg参考答案:B九、青年卒中的诊治思路1.60岁以下的中风患者高达()%有颈动脉蹼A.5B.10C.20D.25E.30参考答案:B2.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多变,包括()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缺血性卒中C.脑出血D.癫痫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大多数心脏黏液瘤(75%)起源于()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E.室间隔参考答案:A4.下列关于心房颤动说法有误的是()A.心房颤动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B.与年龄无关C.单纯心房颤动在青年人群中并不多见,常伴随瓣膜病和预激综合征等D.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左心耳内血栓形成和脱落E.虽然近年来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已较为普及,但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检出率仍较低参考答案:B5.下列哪些心脏疾病能引起青年卒中()A.心脏结构异常B.感染性和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C.心律失常D.心脏肿瘤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十、心源性卒中1.最易发生心源性卒中的左心耳形态是()A.仙人掌型B.菜花型C.风袋型D.鸡翅型参考答案:B2.心源性卒中患者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A.20B.60C.120D.180E.240参考答案:B3.()是最多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A.横纹肌瘤B.脂肪瘤C.心内膜乳头状瘤D.粘液瘤E.平滑肌肉瘤参考答案:D4.对于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者,华法林和NOACs均可用于其卒中预防,当华法林抗凝强度为INR()时,可有效预防卒中A.0.5-1.5B.1.0-2.0C.2.0-3.0D.3.0-4.0E.4.0-5.0参考答案:C5.心房颤动可使卒中风险增加近()倍A.2B.3C.5D.10E.15参考答案:C十一、颅内动脉瘤的微导管塑形1.微导管塑形,是指通过蒸汽将微导管头端塑成一定角度的弯曲,再用冷水定形,目的是()A.利于管头进入动脉瘤腔B.管头在动脉瘤内位置稳定C.防止管头抵住动脉瘤壁造成破裂D.利用管头的朝向使弹簧圈在瘤腔内适宜地分布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2.微导管头形状,大致包括()A.直头B.平面弯儿C.立体弯儿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3.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时最常用的微导管塑形模式是()A.直头B.C形C.S形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4.颅内动脉瘤选择微创治疗的优点包括()A.损伤小B.恢复快C.并发症少D.易于接受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微导管头可以塑一个弯儿,顶多塑()个弯儿A.两B.三C.四D.五E.六参考答案:A十二、神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1.NUTRIC评分≥()分,存在营养风险,应接受营养支持A.2B.3C.4D.5E.6参考答案:D2.肠内营养的绝对禁忌症不包括()A.急性腹痛B.经口摄入不足C.消化道出血量>100mlD.肠梗阻E.肠穿孔参考答案:B3.当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并发腹泻时,推荐采用Hart腹泻计分法来进行腹泻评估,对24小时之内每次粪便评分的值相加,总分≥()分即存在腹泻A.3B.6C.9D.12E.15参考答案:D4.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常见的并发症包括()A.腹泻B.误吸C.高水平GRVD.腹胀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当患者连续2次监测GRV>()mL或GRV监测值超过前2h喂养量的50%时,即可视为高水平的GRVA.100B.150C.200D.250E.300参考答案:D十三、脑卒中的现状及日常预防1.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要求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正常或梗死灶直径小于()cmA.0.1B.0.3C.0.5D.1E.1.5参考答案:E2.脑卒中的特点包括()A.致死率高B.致残率高C.患病率高D.复发率高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A.110,80B.120,85C.130,85D.140,90E.160100参考答案:D4.下列属于脑卒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的是()A.遗传B.高血压C.血症异常D.肥胖E.吸烟参考答案:A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也就是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为颅外颈部大动脉或颅内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者颅脑CT和磁共振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直径大于()cmA.0.5B.1C.1.5D.2E.2.5参考答案:C十四、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解剖1.下列关于面静脉说法有误的是()A.面静脉是指在眼内眦处自内眦静脉,伴面动脉下行,至舌骨平面汇入颈内的静脉B.面静脉收集面部软组织的静脉血C.面静脉通过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D.面静脉在平口角以上的部分一般有静脉瓣E.面总静脉自内向外横跨颈动脉分叉表面,汇入颈内静脉参考答案:D2.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下列哪些种类的纤维()A.躯体运动B.内脏运动C.内脏感觉D.躯体感觉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舌咽神经是颅神经的第()对神经A.三B.无C.七D.九E.十参考答案:D4.颈丛神经中最大的分支是()A.锁骨上神经B.枕小神经C.耳大神经D.面神经颈支E.锁骨下神经参考答案:C5.颈动脉鞘内有()A.颈总动脉B.颈内动脉C.颈内静脉D.迷走神经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肺 动脉高压的形 成 中并非单一 因素 。在肺动脉 收 缩 压 和 肺 功 能指 标 进 行 相 关 性 分 析 中发 现 ,肺 动脉收缩压 与F V 占预计值%、F V/V ,DC E。 E 1 C LO F
占预 计 值 % 、P O呈 显 著 负相 关 ,其 中与 P O相 a a: 关 性 更 强 。本 组 中有 2 患者 肺 动 脉 收 缩 压 > 例
[ 参考文献 ]
动脉高压 的发生率 为2 %,进一步分层研 究发现 7 轻 ,中 、重 、极 重度 C P 患者 肺 动 脉 高 压发 生 率 OD
分别为5 %、2 %、2 %和5 % ,表 明随 着 C P 病 7 9 4 OD
情的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但在 中、 重度 C P O D组肺 动 脉 高压 发 生 率 比较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本组C P 肺 动脉 高压 ( 动 脉收缩 压 ≥ OD 肺
r l yetnino teE r enSc t o a ioyJ. i pr s f h uo a oi y f r o g [ aH e o p e C d l ] E r erJ2 0 , 52 )2 4 — 2 8 u at, 0 4 2 ( :2 3 2 7 . H 4
1 71 1 8 . 3 — 3 5
5m H ,但 并没 有显 著 的气 流 受限 ,F V 占预 0m g E 计值 %仅 达 到 Ⅱ级 ( 中度 ) 水 平 ,此 2 患者 有 一 例
个 共 同特 点 , 即有 显 著 的低 氧 血 症 (a : 为 P O分别
4 . m g 8 m H ) 和 DC 1 m H ,3 . m g 2 9 L0占预 计 值 %降 低 (6 6 %、6 %) 1 ,符 合 目前 报 道 的C P O D合 并 “ 成 不 比例 ” 的肺 动脉 高 压 I 6 J 占肺 动 脉 高压 组 9 %。提 示
t nt t hr i bsr tv ul na ie e dv nc s i swih c onc o tuci e p mo r d sas :a a e e y
[] 王 洋译 . 动 脉高 压 的鉴 别诊 断 叽 2 肺
20 ,8 (0 :2 9 — 0 5 09 9 3) 0329.
中华 医学 杂 志 , 源自本研究发现 C P 肺 动脉高压组 与单纯C P OD OD
组两 组 间 比较 F V 占预计 值 %、F V/V E E C、DC F LO 占预 计 值 % 、P C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但 两 aO差 组 间 Pa : O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说 明气 流 受 限
4mmH ) 的患 病率 低 于其 他 研 究 的报 道 ,其原 因 0 g 可 能 是 对 肺 动 脉 高 压 ( 动 脉 收 缩 压 ≥3mmH ) 肺 0 g 的判 断标 准不 一致 [ 5 1 。
[]程显声 . 1 肺动脉高 压的过去 和现在及未来 [. 中华结 核 J ]
和 呼 吸 杂 志 ,2 0 ,3 () 4 — 4 . 0 7 0 9 :6 16 2
C P O D患 者 肺 动 脉 高 压 的形 成 不 仅 仅 由于 气 流 受
限所 致 ;而 严 重 的 低 氧 血 症 所 致 的肺 血 管 收 缩 ,
【J A B R J B AN O IP l nr ye es ni p— 7 B R E A, L C . umoayh pr ni a t o n
[] 陈国忠 ,陈宏斌 ,曹霞 ,等 . 5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相关性
肺动 脉高压与炎症反应关 系的研 究f. 中国综合 临床 , J ]
2 0 ,2 () 1— 1. 0 9 5 6 :6 4 6 7 [J HA U T A, A I , IE B U . lm nr 6 C O A N EJ R WEZ N L M E Pu oay E hp r no i C P 【 .E r R si J 0 8 2() yet sn n O D J u epr ,20 ,3 5 e J :
云南医药 2 1 年第 3 卷第 5 00 l 期
气 流 受 限不 完 全 可 逆 ,呈 进 行 性 发 展 ,随着 病 程 的进 展 ,多 数 病 人 会 出现 肺 动 脉 高 压 ,成 为严 重 危 害人 类 健康 的呼 吸 系统 疾 病 。本 组 C P 者肺 O D患
肺血管床 破坏等 多重 因素共 同导 致肺 动脉高压 。 文 献报 道 C P 合 并 “ OD 不成 比例 ”肺 动脉 高 压 的发 生 率 为 1 ~4 ,这 些 患 者 死 亡 率 更 高 ,此 类 患 % % 者长期 家庭氧疗可能对降低肺动脉高压有一定 的 帮助 [l 组 由于本 组 样 本量 小 ,C P 合 并 “ 7。本 ' OD 不 成 比例”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文献报道 。
a n s n e t n f u mo a ya rl y e e s n T e g o i a dt ame t l n r  ̄ea p  ̄ n i . h s r op h o T s o c n Dig o i n r ame t f u mo ay Are a k F r eo a n ssa d T e t n l n r t— oP
[] 中华 医学会 呼吸病 学分会慢性 阻塞性 肺疾 病学组. 3 慢性
阻塞性肺疾 病诊 治指南 (0 7 2 0 年修订 版) 【.中华结 J 1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2 0 ,3 () - . 0 7 0 1 :8 7 [] G LEN T R IK , A S T e a G i i s nd一 4 A I , O BC I B R TR , t1 ue n i A . le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