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汇编

合集下载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超全)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超全)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证明汇编

高中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证明汇编

高中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证明汇

本文档旨在整理高中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公理和公式的证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一、定义
1. 实数: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数的集合。

2.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二维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学科。

3.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

...
二、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中线定理: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称为该三角形的中线,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3. 弧长定理:圆的弧长等于圆心角的弧度数除以2π乘以圆的半径。

...
三、公理
1. 欧几里德公设:一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与其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点之间的线段而确定。

2. 平行公设:如果直线上的一点与另一直线上的一点之间的线段垂直于直线,则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3. 鸽巢原理:如果将n+1个物体放入n个集合中,则至少存在一个集合中包含两个以上的物体。

...
四、公式证明
1. 三角函数和恒等变换:
- 余弦和正弦的平方和等于1。

- 一角是另一角的倍数时,它们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2. 求根公式:二次方程的解可以通过求根公式来计算。

3. 排列组合公式:
- 排列数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k个元素进行排列的方法数。

- 组合数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k个元素进行组合的方法数。

...
以上仅是文档中的一小部分,希望这份文档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数学有所帮助。

若有需要,可以继续补充其他数学知识点和公式证明。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与定理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与定理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与定理总结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针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公式和定理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掌握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对于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以及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将给出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数学工具。

1. 数学常用符号$\sin$:正弦;$\cos$:余弦;$\tan$:正切;$\arcsin$:反正弦;$\arccos$:反余弦;$\arctan$:反正切;$\ln$:自然对数;$\log$:常用对数;$\lim$:极限。

2. 几何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即$a^2+b^2=c^2$。

(2)正弦定理:对于一般三角形ABC,$\frac{a}{\sinA}=\frac{b}{\sin B}=\frac{c}{\sin C}=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3)余弦定理:对于一般三角形ABC,$a^2=b^2+c^2-2bc\cos A$,$b^2=a^2+c^2-2ac\cos B$,$c^2=a^2+b^2-2ab\cos C$。

(4)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将一个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且角平分线所分割的两边成比例,比例大小为相邻两个边的长度之比。

(5)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圆的半径的平方乘以π,即$S=\pi r^2$。

3. 微积分定理(1)导数定义:函数$f(x)$在$x_0$处的导数定义为$\lim\limits_{\Delta x \to 0} \frac{f(x_0+\Delta x)-f(x_0)}{\Delta x}$。

(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C)'=0$,$(x^n)'=nx^{n-1}$,$(u\pm v)'=u'\pm v'$,$(uv)'=u'v+u v'$,$\left(\frac{u}{v}\right)'=\frac{u'v-uv'}{v^2}$。

数学定义定理公式大全

数学定义定理公式大全

数学定义、定理、公式大全1. 数学定义1.1 数集•有限集:指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记作A={a₁,a₂,…,an}。

•无限集:指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记作A={a₁,a₂,…,an,…}。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或{}。

•子集:若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A为B的子集,记作A⊆B。

1.2 常用数系•自然数:正整数,记作N={1,2,3,4,…}。

•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集合,记作Z={…, -2,-1,0,1,2,…}。

•有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记作Q。

•实数:包含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数,记作R。

1.3 函数•函数:指定了集合A到集合B的一种关联规则,记作f:A→B。

•定义域:函数f中所有可能输入的集合,记作D(f)或Dom(f)。

•值域:函数f中所有可能输出的集合,记作R(f)或Ran(f)。

•逆函数:对于函数f:A→B,如果任意b∈B,都有唯一的a∈A,使得f(a)=b,则函数g:B→A称为f的逆函数,记作g=f⁻¹。

2. 数学定理2.1 代数定理•因式分解定理:每个整数都可以唯一地表示为素数的乘积。

•二次根定理:若在实数域上,对于方程ax²+bx+c=0,当b²-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b²-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²-4ac<0时,方程没有实根。

2.2 几何定理•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a/sinA=b/sinB=c/sinC。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c²=a²+b²-2abcosC。

2.3 微积分定理•基本定理:若函数f在区间[a,b]上连续,并且F是f的任意一个原函数,则∫[a,b]f(x)dx=F(b)-F(a)。

高一数学上册全部公式

高一数学上册全部公式

高一数学上册全部公式一、集合。

1.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 并集:A∪ B ={xx∈ A或x∈ B}- 补集:∁_U A={xx∈ U且x∉ A}(U为全集)2. 集合间的关系。

- 若A中的元素都在B中,则A⊆ B(A是B的子集);若A⊆ B且B⊆ A,则A = B。

二、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x∈ A。

2. 函数的表示法。

-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 函数的性质。

- 单调性。

- 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_1,x_2,当x_1时,都有f(x_1)(或f(x_1)>f(x_2)),那么就说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 奇偶性。

- 对于函数y = 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y = f(x)是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 f(x),那么函数y = f(x)是奇函数。

4. 一次函数y = kx + b(k≠0)- 斜率k=(Δ y)/(Δ x),k决定函数的单调性,当k>0时,函数单调递增;当k<0时,函数单调递减。

- b为截距,是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5. 二次函数y = ax^2+bx + c(a≠0)- 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 对称轴方程x =-(b)/(2a)- 当a>0时,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在x =-(b)/(2a)处取得最小值frac{4ac -b^2}{4a};当a<0时,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在x=-(b)/(2a)处取得最大值frac{4ac -b^2}{4a}。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四公式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四公式

初高中衔接:和平方:))((22b a b a b a -+=- 和、差平方:2222)(b ab a b a +±=±立方和、立方差:))((2233b ab a b a b a +±=± 和、差立方:2233333)(ab b a b a b a +±±=±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韦达定理:设⎪⎩⎪⎨⎧=-=+=++a c x x a b x x c bx x x 21212210ax 的两根,那么为和 必修一: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高中必修1公式及知识要点大全(完整版)

高中必修1公式及知识要点大全(完整版)

高中必修1公式及知识要点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1》常用公式及结论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记作φ)。

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表示。

2、集合间的关系:如果对于任意的x∈A,都有x∈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如果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或A⊊B;如果XXX且B⊆A,则称A和B相等,记作A=B。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属于集合用符号∈表示,不属于用符号∉表示。

4、集合的运算:1)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交集,记为A∩B。

2)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并集,记为A∪B。

3)补集: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补集,记为A的补集为C。

5、集合A={a1,a2,…,an}中有n个元素:A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复数集C。

7、集合的运算性质:1)包含关系:A∩B⊆A,A⊆A∪B;A∩B⊆B,B⊆A∪B。

A∪B=A⇔B⊆A。

2)吸收率:A∩B=A⇔A⊆B。

3)空集:A∪φ=A。

4)反身性:A∩A=A,A∩φ=φ,A∩U=A,A∪U=U(U是全集)。

A∪A=A,C(=AU)。

5)交换律:A∩B=B∩A。

6)结合律:(A∩B)∩C=A∩(B∩C);(A∪B)∪C=A∪(B∪C)。

A∪B)∩C=(A∪B)∩(A∪C)。

7)分配率:(A∩B)∪C=(A∪C)∩(B∪C)。

8)德摩根律:C∪(A∪B)=C∪A∩C∪B;C∩(A∩B)=C∩A∪C∩B。

8、常用结论:1)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空集与{0}不相等,{0}不属于空集,但空集属于{A,φ}。

3){A}是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与A不同。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2)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1.2 子集(1)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留意:A ⊆B 时,A 有两种状况:A =φ与A ≠φ(2)性质:①A A A ⊆⊆φ,;②若C B B A ⊆⊆,,则C A ⊆; ③若A B B A ⊆⊆,则A =B ; 1.3 真子集(1)定义: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 (2)性质:①,A A φφ≠⊂;②若,A B B C ⊂⊂,则A C ⊂; 1.4 补集:(1)定义:记作:},|{A x U x x A C U ∉∈=且;(2)性质:A A C C U A C A A C A U UU U ===)(,, φ; 1.5 交集与并集(1)交集:{|,且}A B x x A x B =∈∈性质:①φφ== A A A A , ②若B B A = ,则A B ⊆(2)并集:{|,或}A B x x A x B =∈∈性质:①A A A A A ==φ , ②若B B A = ,则B A ⊆1.6 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1)U U A B A A B B A B C B C A =⇔=⇔⊆⇔⊆ (2)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全部子集有n 2个2.1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3.1 简易逻辑真值表:p 或q ,同假为假,否则为真; p 且q ,同真为真, 否则为假; 非p ,真假相反。

3.2 四种命题(1)命题的四种形式: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留意:②“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不同;(2)利用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推断命题之间的充要关系设满意条件p的元素构成集合A,满意条件q的元素构成集合B①若A B⊆,则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②若A B=,则p是q的充要条件;③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若,且A B B 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和公式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和公式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和公式在高一的数学学习中,必修一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和公式,这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日后的应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汇总整理一些高一必修一的数学知识点和公式。

一、集合和函数1. 集合的基本概念:要素、空集、全集、子集、并集、交集、补集等。

2. 集合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互斥关系等。

3. 函数的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定义域、值域等。

4. 基本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常量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等。

二、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ax^2+bx+c=0。

2. 通过配方法、因式分解、求根公式等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求解实际问题。

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性质:图像法、代数法等。

三、平面几何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角、三角形等。

2.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等。

3. 三角形的运用: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4. 平面几何的证明:利用平行线、垂直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

四、空间几何1.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直线、平面等。

2. 空间几何的关系: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等。

3. 空间几何的证明:利用平面的垂直等性质进行推理证明。

4. 空间几何的应用:空间图形的计算、实际问题的解决等。

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频数、频率等。

2. 统计学的图表和图像:表格、折线图、柱状图等。

3. 概率的基本概念: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等。

4.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排列组合、事件的求解、概率的实际应用等。

总结以上是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和公式的简要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和公式,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这也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在高一数学学习中能够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和公式,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高一学习阶段,数学的内容很多,有许多知识点和公式需要我们掌握。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一数学的知识点及公式。

一、数与式1. 数的种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

2. 数的运算法则: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除法法则。

3. 数的倍数与约数:倍数的概念、约数的概念。

4.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同类项、同类合并。

5. 整式的乘法:分配律、乘法运算法则、平方差公式。

6. 整式的除法:整式除以常数、整式除以整式。

二、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概念、解的判别、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2.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概念、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3. 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概念、解方程组的基本步骤。

4. 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5. 一元二次不等式:基本概念、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三、函数1. 函数的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函数表达式。

2. 一次函数:基本概念、函数图象、函数性质。

3. 二次函数:基本概念、函数图象、函数性质。

4. 反比例函数:基本概念、函数图象、函数性质。

5.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基本概念。

四、数列1.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关系。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基本概念、通项公式的推导。

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基本概念、通项公式的推导。

4. 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五、平面几何1. 直线与角:直线的性质、角的概念、相邻角、对顶角。

2. 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

3. 四边形: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判定。

4. 圆:圆的性质、圆周角、切线。

5. 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免费下载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免费下载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免费下载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免费下载高中数学知识比较多,高一数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原理也很多,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免费,仅供参考。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汇总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篇1)一、一次函数定义与定义式: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二、一次函数的性质: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 轴的交点)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定义公式定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定义公式定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定义、公式、定理)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 R| x-3>2} ,{x| x-3>2}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注意:B一集合。

⊆/B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A或B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④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运算类型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x|x ∈A ,且x ∈B }.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x ∈A ,或x ∈B}).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子集,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 中子集A 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A C S ,即 C S A=},|{A x S x x ∉∈且韦 恩 图 示A B图1AB图2性质 A A=A A Φ=Φ A B=B A A B ⊆A A B ⊆B A A=A A Φ=A A B=B A A B ⊇A A B ⊇B(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C u B)= C u (A B) A (C u A)=U A (C u A)= Φ.例题: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3.若集合M={y|y=x 2-2x+1,x ∈R},N={x|x ≥0},则M 与N 的关系是 .4.设集合A=}{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高一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汇编

高一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汇编

高一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汇编(共1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A A AB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A B A x B y f B A B A B A x B y f B A B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1.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A 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函数及其表示函数[][][]{()(1)(),,()()(),1212()()(),12y f x f x f a b a x x b f x f x f x a b f x f x f x a b =-=-⎧≤<≤<⎨>⎩⎧⎪⎧⎪⎪⎨⎨⎩⎪⎧⎪⎨⎪⎩⎩数。

高中全部定理概念

高中全部定理概念

高中数学全部公式概念公理定理大全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表征自然界不同事物之数量之间的或等或不等的联系,它确切的反映了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我们从一种事物到达另一种事物的依据,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如一些基本公式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 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 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一数学公式定理知识点汇编

高一数学公式定理知识点汇编

高一数学公式定理知识点汇编高一数学的公式有许多的学问,这直接关系到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为此,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一数学公式定理学问点汇编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全部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假如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假如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假如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假如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相互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假如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假如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a:b=c:d,那么ad=bc假如ad=bc,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假如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假如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假如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像。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1 集合的有关概念(1)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叫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

(2)元素的三要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表示一个集合要用{ }。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空集记作φ; (5)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N N Z Q R ⊂⊂⊂⊂1.2 子集(1)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注意: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2)性质:①A A A ⊆⊆φ,;②若C B B A ⊆⊆,,则C A ⊆;③若A B B A ⊆⊆,则A =B ; 1.3 真子集(1)定义: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 (2)性质:①,A A φφ≠⊂;②若,A B B C ⊂⊂,则A C ⊂; 1.4 补集:(1)定义:记作:},|{A x U x x A C U ∉∈=且;(2)性质:A A C C U A C A A C A U U U U ===)(,, φ; 1.5 交集与并集 (1)交集:{|,且}AB x x A x B =∈∈性质:①φφ== A A A A , ②若B B A = ,则A B ⊆ (2)并集:{|,或}AB x x A x B =∈∈性质:①A A A A A ==φ , ②若B B A = ,则B A ⊆ 1.6 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1)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2)U U A B A A B B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3)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2个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化为ax b >的形式,若0a >,则bx a>;若0a <,则bx a<;若0a =,则当0b <时,x R ∈;当0b ≥时,x ∈∅。

数学高一知识点及其公示

数学高一知识点及其公示

数学高一知识点及其公示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高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公式。

下面,我们来简单地介绍一些高一数学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公示。

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高一数学中最基本的函数之一,其公式为y = kx + b。

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决定了直线与y轴的交点。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高一数学中较为复杂的函数之一,其公式为y =ax^2 + bx + c。

其中,a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b和c则分别对应了二次函数的平移和纵坐标的位置。

3. 方程方程是高一数学中重要的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和b为常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因式分解、消元法等。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和c为常数。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等。

二、函数图像与性质1. 函数图像的性质函数图像的性质包括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等。

奇偶性是指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为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为偶函数。

单调性是指函数图像在某一段区间上的增减性质。

周期性是指函数图像以某个固定间隔在x轴上重复。

2.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函数的极值与最值是函数图像的关键点。

极值指函数在特定区间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值则是在整个定义域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三、平面几何1. 直线与角高一数学中的直线与角是基本的几何概念。

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轨迹,可以用斜率和截距来表示。

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可以根据角的大小和关系进行分类和运算。

2. 三角形和四边形三角形和四边形是高一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图形。

三角形包括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

四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和梯形等。

这些几何图形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学生们进行归纳总结和推理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A A AB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A B A x B y f B A B A B A x B y f B A B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1.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A 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函数及其表示函数[][][]{()(1)(),,()()(),1212()()(),12y f x f x f a b a x x b f x f x f x a b f x f x f x a b =-=-⎧≤<≤<⎨>⎩⎧⎪⎧⎪⎪⎨⎨⎩⎪⎧⎪⎨⎪⎩⎩数。

记为定义域2.函数的三要素值域对应关系解析法3.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1.单调性最大值:2.最值最小值:函数的基本性质3.奇偶性在区间上,若如,则在上递增,如,则在上递减。

(),()(2)()(),()()()()(0)()()x x D f x f x f x x D f x y f x f x T f x T f x T T f x ∈-=∈+=≠⎧⎪⎪⎪⎪⎪⎪⎪⎨⎪⎧⎪⎪⎨⎪⎪⎩⎪⎪⎪⎪⎩⎧⎪⎨定义域,则叫做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定义域,则叫做偶函数,其图象关于轴对称。

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4.周期性:在函数的定义域上恒有的常数则叫做周期函数,为周期; 的最小正值叫做的最小正周期,简称周期⎪⎪⎪⎪⎪⎪⎪⎪⎪⎪⎪⎪⎪⎩附: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tan y x =中()2x k k Z ππ≠+∈; 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1配凑法;2、换元法;3、待定系数法;4、解方程组的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1、换元法;2、配方法;3、判别式法;4、几何法;5、不等式法;6、单调性法;7、直接法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1、配方法;2、换元法;3、不等式法;4、几何法;5、单调性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1、若(),()f x g x 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 x g x +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2、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减(增)函数3、若()f x 与()g x 的单调性相同,则[()]y f g x =是增函数;若()f x 与()g x 的单调性不同,则[()]y f g x =是减函数。

简记为:同增异减.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如果一个函数()y 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0f x =(反之不成立)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 f u =和()u g x =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一、1指数:运算性质:① a a a a s r s r ,0(>=⋅+ (a>0, r 、∈s Q ) ② a a a sr s r ,0()(>=⋅ (a>0, r 、∈s Q ) ③ >>⋅=⋅r b a b a b a rr r ,0,0()( (a>0, r、∈s R ) . 二、1.对数的性质:① 真数N 为 (负数和零无对数);② 01log =a ; ③ 1log =a a ;④ 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x a a log .2. 运算性质: ①(MN)log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M(log a =____________________;③n a M log = (n ∈R). ④ 换底公式:b log a = .(a >0,a ≠1,b>0,c>0 ,1≠c ) 推论1:=n a b m log .2. =•a b b alog log. 3. =•c b b a log log .表1 指数函数()0,1x y a a a =>≠对数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定义域 x R ∈()0,x ∈+∞值域()0,+∞R图象性质过定点(0,1)过定点(1,0)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0)(1,)(0,)(0,1)x y x y ∈-∞∈+∞∈+∞∈时,时,(,0)(0,1)(0,)(1,)x y x y ∈-∞∈∈+∞∈+∞时,时,(0,1)(0,)(1,)(,0)x y x y ∈∈+∞∈+∞∈-∞时,时,(0,1)(,0)(1,)(0,)x y x y ∈∈-∞∈+∞∈+∞时,时,0<a b <<1 a b >>10<a b <<1a b >>1三.1.幂函数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是常数; 注意: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区别. 2.幂函数的常用性质:(1)幂函数的图象都过点 ; (2)当0α>时,幂函数在[0,)+∞上 ;当0α<时,幂函数在(0,)+∞上 (单调性); (3)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 四1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 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b),使得f(c)=0.2定义二分法的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的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二分法(bisection)给定精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f x 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A .确定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给定精度ε; B. 求区间(,)a b 的中点1x ;C. 计算1()f x : 若1()0f x =,则1x 就是函数的零点; 若1()()0f a f x <,则令1b x =(此时零点01(,)x a x ∈); 若1()()0f x f b <,则令1a x =(此时零点01(,)x x b ∈);D. 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即若||a b ε-<,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当[)90,0∈α时,0≥k ; 当()180,90∈时,0<k ; 当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④截矩式:1x y a b+= 其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即l 与x 轴、y 轴的截距分别为,a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