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的例子
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对某种商品的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完全垄断市 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分别为商品价格的制定者、参与者和影响者, 是属于可以影响其商品价格的厂商。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必须依据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影 响市场价格。由于行业内厂商较少,所以厂商可以独立或者联合决定市场价格。因此,不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可以描述为:在价格变化的条件下,依据市场供求 状况决定生产多少商品,即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反向变动曲线。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由大量通过生产相似但略有差别的商品生产厂 商相互竞争构成的市场。垄断竞争厂商因商品差别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 一个厂商便是一种有特色的商品的生产者,它可以影响市场价格,是价格的 影响者。例如,彩电、空调、电冰箱等行业,往往是十几家具有一、二线品 牌的厂商依据自己的特色,分别占有各自的市场份额。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参与者或影响者,市场价格的变化 受垄断或多或少的干扰,所以其表现为市场价格的扭曲。商品生产数量不再由市场机制调 节,价格高低对商品生产数量的影响微弱。就整个行业来说,厂商的失误必然造成商品过 多或过少的现象。因此,不完全竞争市场会产生商品过多或过少的危机,经济效率不高。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企业众多。这一点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同。每个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很小,对市场的影响几乎可 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单个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变动,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企业也不必 担心自己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 (2)商品有差别。商品有差别是指同种商品之间质量、包装、外观、商标、广告、企业地理位置、 服务态度等方面有所差别。在市场中,正是这种差别的存在引起了垄断,因为每种带有自身特点的 商品都是唯一的,这使得生产者成为自己商品的垄断者。同时,企业可以自行定价,使市场带有垄断 因素。商品的差别程度越大,垄断因素也就越大。但是,由于有差别的商品之间又是很相似的替代 品,相似的商品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市场中又具有竞争因素。这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 场是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点。 (3)自由进出。垄断竞争市场没有障碍,市场内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比较 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垄断竞争市场普遍存在于服务业和零售业,如服装、餐饮、药店、电影院等。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表现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表现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种市场形式,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表现。
本文将探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以及其在实际经济中的表现。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差异化产品。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不同卖家的产品没有偏好。
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卖家们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这种差异化可以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品牌、包装等方面。
例如,在手机市场上,各个厂商推出的手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选择。
此外,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着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壁垒。
壁垒可以是技术壁垒、资金壁垒、政府管制等。
这些壁垒限制了新进入者的进入,从而使市场上的参与者数量相对较少。
以电信行业为例,建设一个全国性的通信网络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就限制了新进入者的进入,导致市场上只有几家大型电信运营商。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参与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价格控制能力。
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卖家可以通过价格的调整来影响市场需求和销售量。
卖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对手的策略来调整价格,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价格控制能力在垄断市场中尤为突出,垄断者可以通过设置高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此外,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市场参与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是指卖家通过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广告宣传、品牌形象等方式来争夺消费者的青睐。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卖家们不仅仅通过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还通过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例如,汽车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就是一种典型的非价格竞争。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表现在实际经济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电子产品市场上的各个品牌手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选择。
同样,汽车市场上的各个品牌也通过产品差异化来争夺消费者。
浅谈不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的例子

浅谈不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的例子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001姓名:尹皓学号:10411348ﻬ浅谈不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的例子本学期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整个西方经济学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特别是第七章的关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学习,让我影响深刻,并有所思考。
众所周知,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意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分为三个类型,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其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又因为垄断市场的假设条件很严格,是理论分析中的极端的市场组织,在现实的经济生活里,几乎不存在。
而通常存在的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我们就这两个市场终点展开阐述。
一、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比较接近,指的是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主要有一下三点形成条件: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中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
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比如说牙膏市场是垄断竞争的,其他厂商要推出可能会与佳洁士和高露洁等品牌竞争的新品牌牙膏相对比较容易。
这就限制了生产佳洁士和高露洁的盈利性。
如果利润很大,其他厂商就会花费必要的钱(用于开发、生产、广告和促销)推出他们自己的新品牌,这就会降低佳洁士和高露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性。
因此生活当中很多的市场模型都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模式。
比如说:饭馆、香烟、饮料、方便面、理发行业、零售业、机械维修等各个方面。
也就是说,垄断竞争市场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很很普遍的。
甚至房地产也属于这个市场,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看,上述特征都存在着:企业虽然都是生产和销售同种产品即商品房,但每个企业开发的楼盘都或多或少与其他楼盘有所差别,不存在绝对相同的楼盘.目前,全国房地产企业达2.3万余家,不可谓不多。
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市场(Im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不完全竞争 1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它们是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其中,完全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垄断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
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或独占,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类型。
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规模经济的需要。
有些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大规模生产可使成本大大降低。
在这种场合,效率高的工厂规模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非常之大,以致只需要一家厂商即可满足需要,两家工厂很难获得利润。
许多公用事业,如交通、供水、发电、电话等,通常由一家厂商独家经营。
由于规模经济的需要而形成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
其次,专利与专营权的控制。
对于厂商的专项发明创造,政府有专门的法律加以保护,禁止其他厂商擅自使用其专利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独家生产和经营的垄断。
有时,政府由于公众利益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对一些特定产品的生产经营做了限制,只许某家厂商生产经营,如军工生产和烟酒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形成垄断。
第三,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这种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经济中的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因而也会形成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有以下特点:第一,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控制着整个行业的商品供应。
所以,厂家就是行业,行业就是厂家。
其次,这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类似的替代品,需求的交叉弹性为零。
所以没有受到竞争的威胁。
第三,新厂商不可能进入行业竞争。
通过有效地控制价格和原材料,没有新的制造商可以进入这个行业。
第四,单独定价,实行差别价格。
一个完全的垄断厂商不仅控制商品的供给,还控制商品的价格。
作为价格制定者,它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制定价格,并保持其垄断地位。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分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不对等,参与市场的企业在面对市场需求和供给变化时会展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
本文将从价格策略、市场竞争、产品创新和广告宣传等方面,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进行分析。
首先,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往往会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由于市场力量不对等,企业可能会利用垄断地位或垄断产品来设定高价,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例如,一些行业的垄断企业可能通过价格歧视策略来实现差别定价,向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能会采取价格竞争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
他们可能会通过降低价格或提供折扣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以期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其次,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市场竞争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由于存在市场份额的不均,存在垄断或寡头竞争的情况。
在垄断企业中,企业往往会试图通过限制竞争和创造壁垒来保护自身的垄断地位。
例如,垄断企业可能会通过与供应商签订独家合同或购买竞争对手来抑制竞争。
而在寡头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往往会通过价格战、产品差异化或市场细分来争夺市场份额。
第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对产品创新的重视程度也较高。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加,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赢得市场份额。
产品创新可以通过研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或引入新技术来实现。
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广告宣传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较高,企业需要通过广告宣传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广告宣传可以帮助企业塑造品牌形象,传达产品的优势和价值,以及吸引消费者购买。
企业可能会采取各种广告形式,如电视广告、网络宣传、赞助活动等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综上所述,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表现多样,反映了市场力量不对等的特点。
企业可能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市场竞争的形式也有所差异,产品创新和广告宣传在市场竞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表现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表现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非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不对称,导致市场参与者无法完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这种市场结构下,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一系列特征和表现的影响。
首先,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市场参与者数量相对较少。
相比于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市场参与者数量较少,市场份额分布不均匀。
这意味着少数市场参与者能够对市场价格和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例如,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主要供应商,该供应商能够通过控制市场份额来控制市场价格。
其次,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市场壁垒。
市场壁垒是指一些特定条件或限制,使得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市场。
这些市场壁垒可以是技术壁垒、法律壁垒、资金壁垒等。
市场壁垒的存在使得市场参与者无法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从而导致市场的竞争程度降低。
第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市场上的产品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差异化可以体现在产品的品质、功能、设计等方面。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参与者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
例如,手机市场中的各大品牌通过不同的设计和功能来吸引消费者,从而形成了不完全竞争市场。
此外,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价格歧视现象。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对同一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例如,航空公司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票价,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最后,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其他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注意力。
这包括产品创新、广告宣传、品牌塑造等。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有效的市场推广来吸引消费者,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不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市场参与者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市场壁垒、产品差异化、价格歧视和非价格竞争等特征和表现。
浅谈不完全竞争市场论文

浅谈不完全竞争市场论文在不完全竞争的贸易研究过多地沉浸在抽象的理论推演中时,对它的实证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论文,供大家参考。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文范文一: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与国外经验借鉴论文关键词: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金融机构借款人组织化论文摘要: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表明,发展中国家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问题。
改革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是两种有效的途径。
本文针对美国在建设金融机构和孟加拉国在借款人组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加以借鉴,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金融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农村金融理论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农业信贷补贴论到农村金融市场论,再到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的演进。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主要内容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贷款一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根本无法充分掌握,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
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
对不完全竞争市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成果,构成了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基础,为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分析可知,非市场要素介入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时,主要有两点要做:首先要做的是排除阻碍农村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障碍,即改革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而不是发放信贷补贴。
其次,该理论还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监督可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问题,为新型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借款人组织化这两方面,美国和孟加拉两国分别有着各自的成功之处,下文将分别针对两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差别进行探讨。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价格歧视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价格歧视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然而,并非所有市场都体现着完全竞争的特征。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存在着少数企业或厂商可以掌握一定的市场权力,能够对市场价格进行操控的情况。
与此同时,价格歧视也是常见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不完全竞争市场与价格歧视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往往源于市场结构的不均衡。
在这种市场中,少数企业或厂商可以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品牌认知度等因素来获取市场份额,从而形成垄断或垄断竞争的局面。
这些企业或厂商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权力,可以操纵产品的供给和价格。
当市场中存在差异化产品时,消费者往往会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来进行选择,从而形成特殊的市场需求走向。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歧视是企业或厂商利用市场权力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他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性或需求来制定价格。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第一度价格歧视,即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的买家出售相同的产品;第二度价格歧视,即通过设定不同的价格区间,根据买家的购买数量来确定价格;第三度价格歧视,则是根据消费者的个人特征、购买能力和购买习惯等因素来设定价格。
价格歧视背后的逻辑是,企业或厂商希望能够最大化利润。
通过对不同消费者设定不同价格,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弹性来灵活调整价格,从而获得最大的销售额和利润。
价格歧视对企业或厂商而言,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的策略。
然而,价格歧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价格歧视可能破坏市场公平性,使得不同消费者承担不同的价格,从而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抵制。
另一方面,价格歧视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使得资源分配失调,影响市场效率。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价格歧视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只体现在市场的供求关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学理论支持。
经济学家通过博弈论、市场结构理论等分析方法,对不完全竞争市场与价格歧视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价格歧视能够增加企业或厂商的利润,提高市场效率。
市场不完全竞争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市场不完全竞争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完全竞争市场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状态,其中存在许多买家和卖家,信息完全透明,并且没有垄断力量的干扰。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往往并不完全竞争,而是存在种种形式的不完全竞争,如垄断、寡头垄断和寡占等。
这些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探讨市场不完全竞争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首先,市场不完全竞争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下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通过买卖双方的自愿交易来形成,供求关系完全决定了价格和数量。
然而,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中,市场上存在少数卖方和许多买方,卖方掌握着市场的定价权。
这种情况下,卖方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供给量来提高价格,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种行为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为价格偏离均衡水平,不再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其次,市场不完全竞争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自由竞争,价格和质量成为市场上产品的选择标准,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交易机会。
然而,在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中,卖方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和限制供应来抬高市场行情,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消费者因为只有有限的选择,往往被迫购买低质量、高价格的产品。
这样的市场结构使资源分配产生不公平现象,导致社会财富的集中和不均衡。
此外,市场不完全竞争对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抑制作用。
完全竞争市场通过激烈的竞争,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然而,在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面临较少的竞争压力,没有充分的动力去投资于研发和创新,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获得超额利润。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受到阻碍,资源无法得到最优的配置,进而影响到经济的长期发展。
最后,市场不完全竞争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利。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受到政府和法律的保护,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得产品和服务的最佳质量和价格。
然而,在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限制竞争和捆绑销售等手段来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
消费者受到限制和控制,不再能够获得公平和合理的交易。
市场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定价策略分析

市场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定价策略分析在市场中,完全竞争是理想状态,但实际上,市场通常处于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
这是由于市场中的厂商拥有不同程度的市场影响力,导致定价权的不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可以利用其市场影响力来采用各种不同的定价策略,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市场不完全竞争下的定价策略包括垄断定价策略、寡头定价策略和竞争策略。
垄断定价策略是指单个厂商无论其产量如何变化,其价格总是高于其成本,以获得最大利润。
垄断厂商通常会进行价格歧视,即针对不同的市场细分定价,以提高其收入。
例如,维珍铁路公司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了不同等级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获得更高的收益。
寡头定价策略是多个市场竞争者采用的定价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几个市场领导者(而不是单一厂商)占据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但仍然存在其他的市场竞争者。
寡头定价策略通常采用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例如,汽车制造商通常竞争于价格和促销活动,同时提供不同的质量和风格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竞争策略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多个替代品或价格较低的竞争产品的市场竞争策略。
竞争策略通常采用市场定价和非价格竞争来提高产品的价值和吸引力。
例如,可乐和百事可乐市场上存在较多的替代品,这导致它们需要竞争于价格和非价格策略,如广告活动和新产品开发,以吸引客户。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定价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市场份额、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厂商可以根据市场细分和差异来利用定价策略获得更高的收益。
例如,高端时尚品牌通常采用高价格策略来吸引高端消费者的购买;而超市通常以低价格来刺激更多的销售量。
总之,在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定价策略是厂商获得更高利润和吸引更多客户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成本和竞争对手,厂商可以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来优化其销售和利润。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分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分析在经济学中,市场竞争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其中最为典型的市场类型就是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市场都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这些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较少,产品差异较大,存在某种程度的市场信号扭曲、市场势力不对称或某些市场障碍等特征。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有许多具体类型的市场都属于这一范畴。
例如,第一种类型是寡头垄断市场。
在这种市场中,少数几个大企业掌握了市场份额的大部分,能够通过价格协商等方式互相影响彼此的竞争策略。
第二种类型是拟合市场,例如二手车市场、房屋租赁市场等。
在拟合市场中,产品的差异较大,消费者的需求也各自不同,因此在市场上存在“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不对称情况。
第三种类型是品牌竞争市场,例如碳酸饮料市场、家电市场等。
在品牌竞争市场中,市场主要由少数几家品牌主导,品牌之间通过借助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忠诚度。
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分析,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模拟博弈。
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是一种解决博弈的策略,给出了游戏参与者采取某种策略时博弈的稳定状态。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竞争策略可能包括价格策略、产品创新、广告宣传、增加产品配置等。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因此采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是适宜的。
以寡头垄断市场为例,假设在该市场中有三家企业,它们占据了市场总份额的80%。
如果企业采取价格竞争策略,那么出现两种价格方案$P_1$和$P_2$(其中$P_1$<$P_2$)。
当企业的价格策略相同时,市场需求曲线折线形,当企业竞争的价格方案发生变化时,市场需求曲线会发生突变,因为该策略会导致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每一次企业的更改都会导致市场总体参数发生变化,因此进行博弈模拟是必要的。
博弈分析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分析方法,涉及到多种因素的收益成本等方面,因此需要结合实际市场中的一些情况变量来进行分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歧视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歧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设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能够准确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其个人需求设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出现在个性化产品的销售中,如豪华定制商品。
例如,高端时装品牌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购买力来设定不同的价格,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或消费频率来设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出现在批发市场或订阅服务中。
例如,批发商可以根据购买数量的大小来给予不同的折扣,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
又如,电信运营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订阅套餐类型和使用流量的多少来设定不同的资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或市场分割来设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出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之间。
例如,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航线的繁忙程度和旅客的购票时间来设定不同的机票价格,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座位资源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又如,电影院可以根据观众的不同年龄段或学生身份来设定不同的票价,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并提高票房收入。
价格歧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能够通过设定不同的价格来最大程度地获取消费者的剩余价值。
其次,消费者之间存在差异,包括需求弹性、收入水平、购买习惯等,这为企业设定不同的价格提供了可能性。
价格歧视对市场经济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价格歧视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通过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付费意愿来设定不同的价格,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价格歧视可以促进创新和产品多样化。
企业通过设定不同的价格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推动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有哪些案例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有哪些案例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成为资源配置和决策的主要机制,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体系来调节资源的配置。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市场并不总是有效运作,会出现各种失灵情况,进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和社会不公。
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干预措施,对市场进行调节和修复。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相关案例。
一、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公共物品的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给市场供给带来了挑战。
因为私人企业不愿意或难以从中获利,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不足的问题。
比如,道路、公园、安全和国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介入。
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或基建项目,提供公共物品,以确保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二、外部性的产生和社会成本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不参与该交易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正面外部性如教育和健康对社会福利产生积极影响,而负面外部性如环境污染、噪音和堵塞交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私人企业在决策中通常只关注其自身利益,往往无法 internalize 这些外部性,导致市场无法高效运作。
政府通过立法、监管和税收等手段来改变个人行为,减少负面外部性的产生。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和寡头企业市场垄断和寡头企业的出现将会破坏真正的竞争,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消费者权益受损。
政府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来限制和打击市场垄断行为,保持市场的竞争性。
例如,美国的反垄断法案和中国的反垄断法规对维护市场竞争作出了贡献。
四、需求失灵和收入不平等需求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提供满足社会最基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例如贫穷地区的基础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收入和机会的公平分配。
例如,挪威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南非的穷人援助计划都是为了解决需求失灵和收入不平等的问题。
五、金融市场的失灵和监管金融市场的失灵是指由于不完全信息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导致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和调节资金。
金融市场的崩溃和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了影响,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分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分析引言:当下,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竞争。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很少有纯粹的竞争市场存在。
反而,不完全竞争市场成为一种常见的市场形态。
不完全竞争市场主要表现为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产品差异化程度高、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征。
本文将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分析进行探讨,旨在深入理解该市场形态的运行规律。
1.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不完全竞争市场,简而言之,是指市场参与者无法充分把握市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市场形态。
与之相对的是完全竞争市场,其特征是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并且没有市场势力的垄断或寡头控制。
2.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例子不完全竞争市场并不少见。
以食品行业为例,市场参与者包括大型超市、小型零售店和电商平台等。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消费者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各个品牌的产品,因而有时会产生购买决策的不确定性。
3.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行为策略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参与者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他们采取一系列行为策略。
其中,差异化竞争是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策略。
差异化竞争通过产品的特色和独特性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在市场上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4. 购买者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行为考虑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则需要更加谨慎购买。
他们会根据产品的价格、品质、商标、口碑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度。
此外,消费者还需要考虑市场信息的可靠性,以避免虚假和误导。
5. 不完全竞争市场对市场博弈的影响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将受到其他竞争者行为的影响。
他们需要在追求自身利益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这就形成了一种市场博弈的格局,每个参与者都试图通过调整价格、产品差异化和促销活动等方式来抢夺市场份额。
6. 政府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调控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性,政府往往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控。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制定相关法规以及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来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权益。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则是影响市场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往往呈现出不完全竞争的特征,这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表现在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上。
对于数量方面,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中的参与者众多,但并非每个参与者都具备相同的知识和能力。
一方面,有些岗位可能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经验,而这些技能和经验往往是有限的。
这导致一些求职者可能面临竞争激烈的局面,难以找到理想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可能面临人才匮乏的情况,因为他们无法找到匹配其需求的高素质员工。
这种供需不平衡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明显的不完全竞争。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还表现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上。
在就业过程中,雇主相对于求职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这使得市场交易不对称。
一些企业可能在招聘过程中提供有偏差的信息,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从而增加自己的谈判能力。
同时,劳动者在选择求职时也可能受到信息的限制。
他们可能不了解某些企业的真实情况,无法准确评估就业机会的好坏。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既带来了问题,也提供了机遇。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他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适应这种市场环境。
劳动者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以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他们还可以积极寻找相关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也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一方面,企业可以加大招聘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潜在的高素质员工。
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此外,企业还可以积极开展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也对政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和透明。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歧视问题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歧视问题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并非所有市场都能实现完全竞争,许多市场存在着不完全竞争的情况。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厂商往往会通过价格歧视的手段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
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支付能力,使用不同的价格策略的行为。
概括来说,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据消费者的个别市场需求差异,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个别定价。
这种价格歧视形式下,厂商能够针对每个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进行动态定价,从而最大化利润。
例如,某电商平台会根据用户的购买行为和历史消费记录,对不同用户展示不同价格的商品。
第二度价格歧视则是指厂商通过销售不同数量或不同质量的产品给不同消费者群体,从而以个别化定价的方式实现歧视。
典型的例子是航空公司根据旅客的出行需求和购买时间来设定不同的机票价格。
早期预订的旅客往往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而在临近航班起飞时购买的旅客则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厂商通过将消费者分成若干个群体,并对每个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实现歧视。
这种价格歧视形式下,消费者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性别、收入等)成为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
一些高端品牌的折扣店就经常采用这种策略,以吸引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
价格歧视可以带来一定的利益。
对于厂商而言,通过个别化定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利润最大化。
对于一些消费者而言,价格歧视可能使其能够享受到更适合自身需求和支付能力的商品或服务。
然而,价格歧视也存在其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边界。
一方面,价格歧视会降低市场公平性和竞争程度。
一旦消费者意识到价格被歧视,他们可能会减少购买,从而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价格歧视也可能使企业滥用自身市场优势地位,造成市场扭曲和垄断现象。
为了平衡价格歧视的利弊,政府和监管机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律、建立监管机制、推动市场公平和透明等措施,限制价格歧视行为的发生,并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市场主要不足及具体事例

市场主要不足及具体事例市场是经济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在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
本文将介绍市场的主要不足,并提供一些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市场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买方和卖方在交易中拥有不同的信息量时,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市场的效率和公正性。
举例来说,某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发布虚假的财务报表,投资者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可能会错误地做出投资决策,造成损失。
二、垄断与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的垄断现象也是市场不足的一个方面。
当某个行业或企业拥有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时,会限制竞争,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和效率的降低。
比如,某电信公司在一个地区占据着垄断地位,导致消费者无法选择其他供应商,价格也可能被操控,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外部性市场中的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造成的影响。
当市场交易的行为对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积极或负面的影响时,就存在外部性问题。
例如,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这是由于市场交易所产生的负面外部性。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也是市场不足的一种表现。
当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完备、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等情况时,市场的竞争程度不足以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例如,某个行业的几家大企业垄断了市场,小型企业由于进入壁垒较高,无法有效参与竞争,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综上所述,市场中的不足主要涉及信息不对称、垄断与垄断竞争、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等方面。
了解这些不足并找到解决方案,是促进市场发展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关键。
市场环境中的不完全竞争与经济学分析

市场环境中的不完全竞争与经济学分析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完全竞争市场往往只存在于理论模型中,实际市场中的竞争往往是不完全的。
在市场环境中,不完全竞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市场环境中的不完全竞争,并进行经济学分析。
一、不完全竞争的定义与特征不完全竞争是相对于完全竞争而言的概念。
完全竞争市场具有无数的买家和卖家,商品是标准化的,市场信息透明,没有任何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改变价格来影响市场价格。
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可以通过改变价格、产品差异化、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以下几个特征:1. 市场参与者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参与者通常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能够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
在垄断市场中,市场份额非常大的企业能够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几家企业通过价格协议等方式影响市场供需关系。
2. 产品差异化: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得竞争优势。
通过在产品质量、功能、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差异化,企业能够实现产品差异化定价,从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定价权。
3. 市场信息不完全: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信息往往不完全透明。
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营销手段等来操纵市场信息,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二、不完全竞争的影响不完全竞争市场对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格与产量的决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市场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他们能够通过改变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导致了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不再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而是受到市场参与者战略行为的影响。
2. 增加市场效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品牌竞争等方式来获得竞争优势。
这推动了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和效率,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因此,不完全竞争市场往往可以激发企业的竞争活力,推动市场效率的提高。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市场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在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大量买卖双方,没有一个单独的卖方或买方能够影响市场价格的市场。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完全竞争市场很难达到,因为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限制和垄断力量,例如政府干预、知识产权保护等。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在市场中存在少数卖方或买方能够影响价格的市场。
这种市场形式下,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来影响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参与者之间可能会采取价格歧视、竞争策略、产品差异化等手段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的价格往往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力和市场力量所决定的。
一方面,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
他们可以提供独特的产品功能、创新的设计、个性化的服务等,吸引消费者选择自己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产品。
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还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来获取竞争优势。
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地区、需求等进行定价,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竞争策略也非常重要。
他们可以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市场营销等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他们还可以通过合作、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同时,他们还可以与供应商、渠道商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
然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导致价格战和利润下降。
当市场参与者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时,市场价格可能下降,导致利润减少。
其次,不完全竞争市场可能会导致市场集中度增加,存在垄断和寡头垄断的现象。
少数市场参与者通过不正当手段、垄断优势等方式来限制市场竞争,影响消费者利益和市场效率。
最后,不完全竞争市场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市场参与者之间可能掌握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市场失衡和不公平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001
姓名:***
学号:********
本学期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整个西方经济学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特别是第七章的关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学习,让我影响深刻,并有所思考。
众所周知,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意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分为三个类型,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其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
又因为垄断市场的假设条件很严格,是理论分析中的极端的市场组织,在现实的经济生活里,几乎不存在。
而通常存在的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我们就这两个市场终点展开阐述。
一、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比较接近,指的是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
主要有一下三点形成条件: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中间
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
以
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
意和反应。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比如
说牙膏市场是垄断竞争的,其他厂商要推出可能会与佳洁士和高
露洁等品牌竞争的新品牌牙膏相对比较容易。
这就限制了生产佳
洁士和高露洁的盈利性。
如果利润很大,其他厂商就会花费必要
的钱(用于开发、生产、广告和促销)推出他们自己的新品牌,
这就会降低佳洁士和高露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性。
因此生活当中很多的市场模型都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模式。
比如说:饭馆、香烟、饮料、方便面、理发行业、零售业、机械维修等各个方面。
也就是说,垄断竞争市场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很很普遍的。
甚至房地产也属于这个市场,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看,上述特征都存在着:企业虽然都是生产和销售同种产品即商品房,但每个企业开发的楼盘都或多或少与其他楼盘有所差别,不存在绝对相同的楼盘。
目前,全国房地产企业达2.3万余家,不可谓不多。
同时,进出房地产业的门槛也并不高。
显而易见,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
另外,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之间既存在这价格竞争,也存在着非价格竞争。
就价格竞争而言,它虽然能使一部分厂商得到好处,但从长期看来,价格竞争会导致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
因此非价格竞争就成为了垄断竞争厂商普遍采取的另一种竞争方式。
例如,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不振,不少家电生产厂家普遍感到产品难销,经营者感觉生意难做。
为争夺有限的市场,家电生产厂家和商家掀起了此起彼伏的降价风,最为突出的有微波炉大战,空调大战以及蔓延至今的彩电大战,不少商家的降价让利已打破市场淡旺季之分。
在这扑朔迷离的家电价格大战中,我们可以看到,价格战给家电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改善了家电的供求状况,提高了家电的品牌集中度,推动了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
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实惠。
但在以价格战为主旋律的市场竞争中,家电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难以令人乐观。
由于连绵不断的价格战,使家电的价格一直低迷运行。
过度的价格战背后,隐藏着不少隐忧。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家电零售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施非价格竞争战略尤为重要,通过培育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建立牢不可破的客户关系和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
这样,企业才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战”带来的不利困扰,在市场上不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寡头在生活中的实例
寡头,顾名思义,即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和销售的市场组织。
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同垄断竞争市场一样,都是中
间形态的市场,而侧重偏向于完全垄断。
同完全垄断市场比,二者都有垄断的因素,但垄断程度小于完全垄断。
特点是:(1).企业极少(2).相互依存(3).产品同质或异质(4).进出不易。
寡头垄断的经济效率是比较低下的,仅仅高于完全垄断.而且,过度制造产品差别和广告的非价格竞争,也造成资源浪费.
但是,与其他市场相比较,寡头垄断市场却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寡头垄断市场有利于研究与开发.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中,很少有对研究与开发的刺激.而且,完全竞争厂商与垄断竞争厂商一样,通常力量较小,无力承担研究工作.为了竞争,寡头厂商总是要积极从事研究与开发,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改进产品性能.况且它们多为大企业,能够承担起研究与开发所需要的高昂费用.在汽车,计算机等寡头市场上,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产品的日新月异.
生活中寡头的实例比较多,比如说:铁道交通,电力传输(中国电网和南方电网),石油化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通信行业(联通、移动、铁通、网通、电信)以及航空领域。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寡头厂商不会像古诺模型中那样能够知道竞争对手的反应从而制定出较为保守的生产计划,因此就有了博弈论的说法。
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例子就很形象。
曾经的一段时间里,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竞争直接表现在圆筒冰激凌、辣鸡翅、辣鸡腿汉堡、饮料等同类产品的短兵相接上。
但到目前为止,尽管在个别产品上他们之间仍存在正面交锋,但两者的战略差异已经越来越明显。
“麦当劳的新战略是扩大目标客户”,有业内人士分析。
麦当劳在全球推出的主题为“我就喜欢”的新一轮广告宣传活动后,业内人士认为,它意味着麦当劳已经将传统的儿童、家庭定位向更有消费潜力的年轻一族身上延伸。
这一行为的直接战略意图就是重新强化麦当劳统一品质、快速服务的品牌特质。
肯德基则显然把重点放在了加速推出中国特色浓郁的新产品上。
肯德基推出新品的速度明显比对手更快,而中国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他们正通过这种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方式来在中国扩大他们的吸引力和利润。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生意取得成功是无容质疑的。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由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02年度中国餐饮业十强之中,肯德基和麦当劳联手占据了十强中的8个席位。
其中肯德基占有5家,麦当劳占有3家。
营业额肯定更能说明问题。
十强中的5家肯德基加在一起的年营业额就达到了2928997千元,3家麦当劳也有1733248千元的营业额进帐。
况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分布在中国各地其它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营业额。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这一领域辽阔的市场中获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他们都视对方为最直接、最危险、最重要竞争对手。
他们的每一个策略、每一项产品的推出都首先要考虑到对方的反应。
但是,现在的一个状况是,他们的竞争让他们实现了双方的共同赢利。
他们没有陷入同质化的死拼中去。
他们利用战略上的差异让两家快餐公司都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