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古诗赏析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
1、《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结合诗意赏析。
第一个“空”是“空荡荡”的意思,表现空间上的虚无,表达了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是“空自,徒然”之意,强调时间的渺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
3、颈联。
(1)画面。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2)颈联赏析。
写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
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4、尾联:(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情景交融)角度赏析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2)全诗以“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照应开头,表现缠绵的乡愁。
(3)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主旨)
诗人通过描写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世事苍茫、人生短暂的慨叹,表达了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念家乡的愁绪。
5、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之景,烘托思想愁绪。
6、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1)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
之处。
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2)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
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2、首联: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3、颔联: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既言事又写景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4、(1)颈联“诗中有画”:
示例一:这幅图画具有构图美。美的具体表现: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图画的线条美。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图画的色彩美。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2)炼字角度。
“直”表现孤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之感。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景。
“孤”写出景物的单调,表现诗人的孤寂情绪。“大”描写大漠的荒凉与浩瀚。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而且巧妙融入诗人孤寂的情绪。
(3)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4)画面:黄沙茫茫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坚毅劲拔,刚直有力的升腾天际,俯首远眺横亘浩瀚沙漠的黄河边,挂着一轮苍茫的落日,显得又大又圆。
5,、尾联。
写到达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
爱国热情。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
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
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钱塘湖春行》
1、《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