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第八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聚酰胺柱层析: 对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 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 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 基的数目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 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 能力的大小。
聚酰胺柱层析可用于分离各种类型 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苷及苷元、 查耳酮与二氢黄酮等。
黄酮类化合物从聚酰胺柱上洗脱时 有下列规律: (1)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 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2)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减缓。
7
8 7 A 6 5
1
O
2 B 4 B
8 A 6 5
1
O
8
2
1
O
7 A
4
O
2
6 5 4
色原酮
8 7 A 6 5
O
色原烷
1
O
2 B 4 B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有多种生理活性,且毒性较低。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 抗肿瘤作用 保肝作用 防治心血管疾病功能 止痛、镇痛平喘作用 抗菌、抗病毒功能
在用碱酸法进行提取纯化时,应当注意 所用碱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性 下,尤其加热时会破坏黄酮母核。在加 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 (金羊)盐,致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 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溶剂
乙醇 (甲醇) 沸水 碱性水或 碱性乙醇 酚羟基的酸性 + +
提取原理
OH HO O OH O OH O glc rha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槐米(槐树Sophora japonica L. 花蕾)加约6 倍量水,煮沸,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至pH89,在此pH条件下微沸20-30分钟,趁热抽滤,残 渣同上再加4倍水煎1次,趁热抽滤。合并滤液, 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至pH为5,搅匀,静置 24小时,抽滤。沉淀物水洗至中性,60℃干燥得 芦丁粗品,于水中重结晶,70-80℃干燥得芦丁 纯品。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其分布 一、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 1.黄酮和黄酮醇类 黄酮
8 7 6 5 4 1 2 2
' B
3
'
4
O C
'
A
3
6
'
5
'
芹菜素(5,7,4’-三OH黄酮) 木犀草素(5,7,3’,4’-四OH黄酮) 黄芩素(5,6,7-三OH黄酮)
O
黄酮醇类化合物在C3-位上接有羟基或O-糖苷, 或C3-位上接羟基而其他位上羟基与糖成苷。 黄酮醇
O
O
O
无旋光
O
二、溶解性:
一般游离的黄酮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 溶于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醚等,及稀碱 溶液中,符合苷的溶解性规律。
三、酸碱性
8 7 A 6
1
O
2 B B
4 5 1.酸性 (1)来源:酚羟基( 数目、位置) (2)酸性规律 a、7, 4’-OH酸性强于其他位置羟基的酸性 (处于羰基对位,羰基的共轭诱导)。 b、5-OH酸性最弱 (处于羰基邻位,形成分子内氢键)。 c、酚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黄色,绿色荧光(草酸液)
(H3BO3)
黄色,无荧光(枸橼酸)
4.碱性试剂反应
反应类型
氢氧化钠溶液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
备注
黄酮 — 黄 ~ 橙色 查耳酮、橙酮 — 红 ~ 紫红 二氢黄酮 — 黄~橙色(冷) 母核类型鉴别 深红~ 紫红 (较长时间或加热)
邻三酚羟基黄酮类 颜色变化 暗绿~蓝绿色纤维状
稀氢氧化钠
黄酮类特征性 假阳性 鉴别反应 (花色素) (最常用)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其它黄酮类 (-) 黄酮、二氢黄酮 红 异黄酮、二氢异黄酮 红 黄酮醇类 黄~淡红色 二氢黄酮醇类 棕黄色
2.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
反应类型 三氯化铝 (AlCl3) PPC\TLC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 3-OH,4-C=O 5-OH,4-C=O 邻二酚羟基 备注
4.离子交换法
可除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水溶性杂质。 可进行精制黄酮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形 成的盐类或络合物。
5.大孔吸附树脂法
一般方法:将植物材料的水或稀醇提取 液上吸附树脂柱,首先用水洗去可溶性 的蛋白和多糖等杂质,再用不同浓度的 含水醇洗脱出所需黄酮类化合物,最后 用浓醇或丙酮洗脱完全。 如: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
(3)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 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醇> 黄酮>黄酮醇 (4)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则 吸附力强,所以查耳酮往往比相应 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
(3)聚酰胺色谱 (氢键吸附)
吸附规律:与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的数目、位置及介质有关。
(1)酚羟基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2)酚羟基数目相同的情况下,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有利于形成分 子内氢键,吸附能力减弱。 3-OH或5-OH黄酮的吸附力小于其他位置-OH黄酮; 邻二酚羟基黄酮的吸附力弱于间位或对位酚羟基黄酮 (3)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吸附力越强。 查耳酮 > 二氢黄酮 黄酮醇 > 黄酮 > 二氢黄酮醇 > 异黄酮 (4)与介质的关系:吸附力 水(中)> 甲醇、乙醇(浓度 由低 到高)> 碱性溶剂
查耳酮
' 4
5
3
百度文库
'
2 2
3 4
HO HO
OH
' OH
6 5
OH
' ' 6 O
glc
O
O
红花苷
HO OH OH
OH
二氢查耳酮
O
glc
O
O
梨根苷
5. 花色素类
OH
花色素
O
3 4
+
HO
O OH OH
+
OH OH
OH
飞燕草苷元
7 6 5 4
O
3
2 2
'
3
'
4
CH O
6
'
硫磺菊素(6,3’,4’-三OH橙酮)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依据:
1.根据极性大小不同和吸附性差别,利用吸附(各种吸附柱) 或分配原理进行分离; 2.根据酸性强弱不同,利用梯度pH萃取法进行分离; 3.根据分子大小不同,利用葡聚糖凝胶分子筛分离; 4.根据分子中某些基团的特殊性质,利用金属盐络合能力不同 进行分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硅胶、聚酰胺、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梯度pH萃取、高效液相层析等。
O
常见植物
CH 3
H O O
OR H 3C
O H O
HO CH 3 OH
O O OH HO
CH 2 OH O OH 橙皮苷 O
OH O OH
OH
O
杜鹃素
R=H R=CH 3
紫花杜鹃素
3. 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类
O
2 3
O
大豆素(7,4’-二OH异黄酮) 大豆苷(大豆素-7-O-glc苷) 葛根素(7,4’-二OH,8- glc异黄酮苷)
'
5
'
橙酮
常见植物
+
R1 OH OH R2
HO
O
矢车菊素R1=OH 飞燕草素R1=R=OH 天竺葵素R1=R2=H
R2=H
OH
花青素
6. 黄烷类与黄烷醇
黄烷3-醇
O
3
OH HO
OH
O
H OH H OH
OH
黄烷-3, 4-二醇
O
3 4
(+)儿茶素
OH HO O OH OH OH OH OH
OH
OH
2. 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
O
2 3
橙皮苷(5,7,3 - 三OH,4’-OCH3二氢黄酮) 甘草苷(甘草素-7-O-glu苷) 甘草素(7,4’– 二OH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O
二氢黄酮
O
2 3
二氢槲皮素(5,7,3’,4’-四OH二氢黄酮醇)
OH
二氢桑色素(5,7,2’,4’-四OH二氢黄酮醇)
溶解范围广
游离黄酮
+
黄酮苷
+ ( 60%) +
备 注
苷、苷元均可溶 (90~95%) 多糖苷易于水
甲醇毒性大
成本低、安全,水溶性杂质多 稀氢氧化钠溶出能力强 石灰水除杂质效果好
3.炭粉吸附法
主要适用于苷类的精制工作。 在植物的甲醇粗提取液中,分别加入活 性炭,搅拌、静置,直到定性实验检查 上清液无黄酮反应时为止;过滤,收集 吸苷炭末,依次用沸水、沸甲醇、7% 酚-水、15%酚-水溶液洗脱;浓缩,用 乙醚除去残留的酚,余下水层浓缩得较 纯的黄酮苷类成分。
邻三酚羟基 TLC、PPC
氨蒸气或碳酸钠溶液
第三节 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特性
一.黄酮化合物的提取 1.溶剂萃取法 溶剂法关键: 溶剂的选择 溶剂选择依据: 黄酮类成分的存在状态 (游离、苷)及溶解性
提取方法选择依据: 溶剂的溶解性能 (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等)
2.碱提酸沉淀法 大多数含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 性水而难溶于酸性水,可以用碱性水溶 液(乳饱和石灰水、5%碳酸钠等)或碱 性稀醇溶液来提取。提取液加酸酸化 后,黄酮类化合物即可沉淀析出。 简便易行、经济安全, 如芦丁、橙皮苷、黄芩苷的提取。
黄色 鲜黄色荧光 (4‘或7,4’黄酮醇,天蓝色荧光)
枸橼酸 黄色 黄色不褪 黄色褪去
锆盐-枸橼酸
(ZrOCl2)
锆盐 3-OH或3,5 -二OH 5-OH
PPC

氨性氯化锶(SrCl2) 三氯化铁(FeCl3)
邻二酚羟基 酚羟基
绿、棕乃至黑色沉淀 紫、蓝、绿
3.硼酸显色反应
硼酸
5 - 羟基,4 - 羰基黄酮 6′-羟基,4 - 羰基查耳酮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槐花
水飞蓟
基本要求
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分 类,以及各种生理活性;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实例
概 述
黄酮类化合物为色原烷 或色原酮的2-或3-苯基 衍生物; 泛指由两个芳香环(A 和B)通过中央三碳链 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 化合物,一般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特 征,其中C3部分可以是 脂链,或与C6部分形成 六元或五元氧杂环。
柱层析法(较常用的分离方法) 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吸附剂或载体 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 此外,也有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等。
1.硅胶柱层析: 此法应用范围最广,主要适于分离 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 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 黄酮醇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去 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 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
1. 柱色谱法
(1)硅胶柱色谱
吸附原理 (105℃,活化) 分配原理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 氯仿-甲醇不同比例 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黄酮(醇) 混合溶剂洗脱 (极性小) 多羟基黄酮醇或黄酮苷类 (极性大) 氯仿-甲醇-水 (80 :20 :1)等比例
(加水失活或不活化)
(2)氧化铝柱色谱(少) 具有3-OH或5-OH 、4-羰基及邻二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与铝离子络和而被牢固吸附,难于洗脱。
2. 碱性
γ-吡喃酮环1-氧原子
微弱碱性(孤对电子,接受质子)
仅溶于强的、浓酸(浓硫酸)
Cl O+
烊盐(呈色)应用
OH
四、显色反应
1.还原显色反应
反应类型 盐酸-镁粉 反应 鉴别特征 黄酮、二氢黄酮、 红~紫红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查耳酮、橙酮、 儿茶素类、异黄酮 四氢硼钠 还原反应 钠汞齐反应 (-) (-) 二氢黄酮类特有 鉴别意义 备注
异黄酮
O
2 3
O
紫檀素 鱼藤酮
二氢异黄酮
常见植物
R1 R2O O OR3 O
大豆素R1=R2=R3=H 大豆苷R1=R3=H 葛根素R2=R3=H R2=葡萄糖基 R1=葡萄糖基
4. 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类
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类之间的相互转化
OH
H+ OH -
O
O
O
红花的花中含红花苷、新红花苷和醌式红花苷。
交叉共轭体系
+
O
7
O
4
'
O
+
O
O
O
黄酮(灰黄~黄色) 黄酮醇(灰黄~黄色) 查耳酮(黄~橙黄色)
花色素类(颜色随pH而改变) 红色(pH <7) 紫色(pH= 8.5) 蓝色(pH>8.5)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二氢查耳酮 氢异黄酮 黄烷醇类 异黄酮 (无或微黄色)
旋光性
具有旋光
O
* *
O
2
*
OH
O
2 3
OH O
山柰酚(5,7,4’-三OH黄酮醇) 槲皮素(5,7,3’,4’-四OH黄酮醇) 杨梅素(5,7,3’,4’,5’-五OH黄酮醇)
常见
金丝桃
H O O O H O
O H O H
H O H O
黄芩
O O H O
木犀草素
黄芩素
藤茶
OH HO O OH
杨梅树
OH OH O
OH
杨梅素(5,7,3’,4’,5’-五OH黄酮醇)
生理活性:
黄芩甘元等具有抑制HIV病毒逆转录酶活性从而 抑制HIV繁殖的作用。 小叶枇杷等中草药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平 喘功效,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美国FDA将大豆列入降低心脏病危险的食品之 一,主要是大豆素,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 茶多酚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又有很强的 抗氧化能力。 大豆异黄酮显示雌激素作用,菟丝子的黄酮提 取物显示雄激素活性等。 天然甜味剂 植物源农药
无色飞燕草素
7. 双黄酮类
由两分子黄酮、两分子二氢黄酮或一分子黄酮与 一分子二氢黄酮以C-C键或C-O-C键连接形成。
第二节 黄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形态: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颜色:多为黄色。
交叉共轭体系(电子转 移、重排,共轭增强, 产生颜色的基础) 助色团(给系统提供电 子,使颜色加深,尤其 7,4’-位,辅助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