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水市流动人口住房条件研究
摘要:住房问题是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遇到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如何保障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事关国泰民安,因此流动人口住房问题值得研究。本文将以丽水地区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为例,剖析流动人口住房的需求和现状,以政府在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为主导作用,提出完善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居住状况;流动人口;住房保障
流动人口是指公民离开了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了一定的行政边区范围、在某一地区暂住、滞流、活动,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返回其常住地的人口。他们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如何构建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1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组认为目前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2。了解他们在城市中的居住空间分布、模式及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和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一、流动人口居住现状分析
1、流动人口住房获得途径
中国流动人口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大城市生活,但是过年、过节,长假时还是会回到老家,他们的生活既与老家密切联系,又与他们生活的大城市息息相关,有专家学者称他们的生活是两栖式的生活。由于流动或者暂住的性质,这部分人口在住房的可获得性、住房条件及居住的社区环境方面常常不如流入地户籍人口。
流动人口获得住房的选择不多,其获得住房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方面是因为房价过高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流动人口工资偏低、工作不稳定等因素有关。很少有流动人口在所在打工的大城市买商品房,一般集体户的流动人口主要有雇佣单位解决住房,而集体户多以租赁的形式解决。也有在商业、服务业就业的流动人口其住房类型比较复杂,有的居住在亲友提供的住房中,有的居住在雇主家中,更多的是租住出租房。
2、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
1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公共租赁房,前三种主要采取审核和抽签的原则确定受保障群体,后者还在试点之中,采取排队原则确定
2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研究组。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总报告
[EB/CL].http///huruzhaizhu/archive/2007/03/14/10863.html.2007-02-03
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分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就目前而言,政府公租房的出台,住房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流动人口的硬件居住条件,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在最近十年内表现出人口由中心向郊区迁徙的特点,但是这种迁徙没有把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结合起来,事实上也是不可结合的。因而很多的非法住宅社区出现了,这类社区缺乏管理,汇集三教九流,容易成为藏污纳垢、滋生犯罪的场所。软件方面,根据问卷统计和访谈情况可见,流动人口基本不和当地的邻居有交流,住房对他们而言就只是住房,而不是家。
3、流动人口住房的需求的心理分析
流动人口进入大城市抱着打工赚钱为目的,并不是以定居为目的,他们只是暂住在这个城市,老家的住房才代表了他们真实的生活水平、据笔者多份问卷和访谈记录调查到,即使是收入不错的流动人口也不会吧自己当做当地人来看,相反的,和老家的联系非常密切,一般会回老家找对象,和老家的联系密切,所赚到的钱,一般会回到老家买房,或者用于改善老家的住房消费上,城市的生活对他们来讲具有很浓的临时性色彩。
流动人口对城市身份的不认可使其成为奔走在城市和乡村老家之间的“两栖人”。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和农民的生存策略有关的,因为农民不愿放弃土地,而国家有更多的惠农政策是城里人享受不到的,所以土地是他们进退自由的根据地,他们不愿放弃。
流动人口还常常缺乏归属感,这种心理决定了他们多以聚居的形式居住,这对城乡结合部的住房需求较大。一般流动人人口刚到达一个城市的时候是充满希望,情绪高昂的,但是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流动人口会面临多种负担,经受各种打击,所以他们希望通过找寻相似背景的人们来减轻移民带来的负担。聚集也可以减少流动人口的心理成本,减少他们在城市漂泊相依为命的颠簸感。中国城市从90年代开始才对农民开放,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流动人口的社会地位低于城市人口的社会地位,甚至出现很多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的现象,所以流动人口集聚在一起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
二、居住条件对流动人口发展的影响
在工业社会里,人们按收入,教育水平,住房面积把人们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三个层次的人,流动人口大部分处于底层社会,但他们也有强烈的主观愿望想成为主流社会的人物,所以拼命赚钱向上流动,,这就需要一个社会能够及时调整它的流动机制,提供多种选择途径,激励和帮助流动人口通过个人努力工作去创造财富,地位和权利,这样社会才会进步稳定!相反,如果这部分人没有职业,没有稳定的住房条件,求变无门,必然最终会采用过激的方式制造社会冲突,造成社会混乱,实现社会机制的变动。
由于人们习惯了用居住条件来判断生活水平的高低,因此,受到居住条件的束缚,流动
人口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底层人物,他们的生活习惯受到了歧视,对文明的隔阂也常常闹出笑话,伤到自尊。所以一般流动人口赚到钱会回到家乡而不是继续居住在城市,赚钱回到乡里他们就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而在城市里,只能羡慕别人。所以只有让流动人口享有安定的居所,融入城市文明,才能让他们慢慢改善生活条件,愿意定居城市,从而为城市化的建设出一份力。
三、流动人口住房政策分析
流动人口的住房获得,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住房政策密切相关。在允许人口流动之前,农村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每个人都受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严格控制。这种体制就决定了流动人口无法在另一个地区长期居住,或者获得住房。但伴随着住房体制市场化的发展,外来人口在没有本地户籍制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购买住房,使得流动人口在其他城市的几率大大提升,2010年6月8日,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3。政府政策从2010年开始逐渐考虑到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性发展,另一方面,流动人口自身存在缺乏知识和技能的劣势,政府可以组织好技能培训,用政策帮助流动人口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城市的规划,一举二得。
参考文献:
[1]毛丰付,《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状况与安居意愿调查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6)。
[2]刘智才、李科昌、刘淑虎,《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福建建筑》2009,(11)
[3]王瑞,《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2)。
[4]蒋未文、庞丽华、张志明,《中国城镇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4)
[5]王建华,《流动人口影响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人文杂志》2003年第2期)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S/BookPages/524/813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