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砖银行
目录
1.金砖银行的现状
2.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
3.金砖银行如何挑战全球金融秩序
4.金砖银行在未来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5.现在面临的困难
6.总结
一张图了解金砖五国(BRICS)
一、金砖银行
1、产生背景
新兴市场国家政治经济地位在近年来的显著上升,但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
至今,全球金融秩序依然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这样的经济秩序安排已经不能
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一直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其实质是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不少学者把美国实行量化宽
松政策视为新金融霸权主义的体现。
由于历史原因,美元成为国际核心货币,
发行权却掌握在美国手中,发行量美元限制。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让印钞机
加大了马力,美元被疯狂输出到全世界,美元贬值的压力也被转嫁到其他国家。
而面对如此的不公平,许多发展中国家除了默默为美国的危机埋单外,别无他法。
作为国际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经过多年的发展,世行和IMF虽然致力于推
动和维护全球经济发展,但这些国际性机构依然由美国和其欧洲同盟国主导则
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国家试图通过筹建自己的金融体系来替代
长期受西方发达国家把控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功能,以减少其对世界银行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
2、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
(BRICS)。
2012年提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概念。
2013年3月,第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2014年7月15日至16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
2016年有望开始正式的放贷。
3、简介:
金砖开发银行的启动资金是500亿美元,资金额由5个金砖国家均摊,将
来会逐渐增加到1000亿美元。
成立后各成员要实际缴纳一定比例的股本,用于日常运作,其股权和投票权也在成员之中平均分配。
其中最初七年内将共计出
资100亿美元现金,另外400亿美元以担保抵押形式出资,该银行将于2016年开始对外放贷,且欢迎其他国家加入,但金砖国家所占资本比例不能低于55%;银行总部落户上海,首个区域办公室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行长在金砖国家中
轮流产生,首任行长将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
会主席由巴西提名。
“金砖应急储备基金”:旨在向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的经济稳定
基金。
储备基金为1000亿美元,用于金砖国家应对金融突发事件,其中中国提供410亿美元,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分别提供180亿美元,南非提供其余的50
亿美元。
在有关金砖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困难时,其它成员国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纾困的集体承诺。
只有在有关国家提出申请,并满足一定条件时,其
他成员国才通过货币互换提供资金。
其出资只是名义上的货币互换承诺,可起
到预防的作用,只有在有关国家申请并满足一定条件时,才通过货币互换提供
资金;五个成员均有5%的基本投票权,剩余95%按承诺出资额比例分配,所以
中国投票权最高,为39.95%,巴西、俄罗斯、印度各为18.10%,南非为5.75%;
该应急储备安排分流动性工具和预防性工具两种,前者为短期国际收支压
力提供支持,后者为潜在的这类压力承诺提供支持;成员国可以最大借款额为
限获得资金,最大借款额等于一国承诺出资额的倍数,中国借款倍数为0.5,
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均为1倍,南非为2倍;紧急情况下,为保证互换资金快
速拨付,允许符合条件的资金融入国在未有IMF贷款安排的情况下,利用金砖
国家应急储备融资,其融资额最高可达最大借款额度的30%;对上述与IMF贷
款安排脱钩的这类预防性工具,其承诺额度期限为6个月,可全部或部分展期,最多展期3次,其提款期限也为6个月,一旦提款,不可展期。
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关系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相互独立,在宗旨、规模、运
作与决策机制等方面明显不同。
1.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着眼于长期发展融资,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
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金砖国
家应急储备安排着眼于金融稳定,在成员国面临国际收支压力时提供
短期流动性支持。
2.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认缴资本(即启动资金)为500亿美元,并在
金砖国家之间平均分配;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初始承诺互换规模
1000亿美元,其中中方承诺出资4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印度各
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
3.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正式成立后各成员国要实际缴纳一定比例的股本,
用于日常运作;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仅是出资承诺,只有在有关
国家提出申请并满足一定条件时才通过货币互换提供资金。
4.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各成员国平均分配股权和投票权,其治理结构包括
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等;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治理结构包括理
事会和常务委员会,各成员国投票权与承诺出资额挂钩,除设立5%基
本投票权平均分给金砖五国外,剩余95%投票权按承诺出资额成比例分
配。
中国承诺出资最多,因而投票权也最高。
5.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运作方式主要为基础设施投融资业务,而金砖国家
应急储备安排是以多边货币互换为基础的货币合作框架,借鉴了其他
类似的区域性货币合作机制如清迈倡议多边化的成功经验。
三、金砖银行挑战全球金融秩序
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概念刚刚诞生时,外界便有评论称,这一新成立的组织将挑战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协调全球金融秩序的地位。
世界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会附加有争议的条款,批评人士认为,这些条款侵犯了贷款国的主权。
而IMF亡羊补牢的行动影响了它的声誉:往往当国家已深受经济打击,IMF才伸手援助。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审查借贷国的金融状况,但不会干涉这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事务,提供贷款时不会附加诸如“人权”、“劳工权”等政治条件,决不限制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设立金砖开发银行是动摇美元国际贸易结算地位的第一步。
随后可能出现成员国之间更多的贸易、投资协议,例如能源和原材料领域以金砖国家的货币来结算,逐步减少金砖国家成员国对美元波动的依赖性。
筹备中的金砖银行和外汇储备基金,就是金砖国家想要打造“金砖版”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打破欧美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垄断,让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多话语权。
金砖银行负责包括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扩大金砖国家的海外利益;而外汇储备基金则负责在成员国出现资本外流、债务危机等金融紧急情况时提供援助资金。
建立在金砖国家基础上的新的开发银行,尽管规模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机构相比还较小,并不会短时间内对世行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但依然会成为另一种独特的替代组织。
正确认识金砖银行与世界银行的关系
世行与金砖银行的关系不是竞争而是互补。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国家。
机构间的合作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并不是竞争而是应该看到
互补。
不同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将共存于多极复杂的世界经济,世行与金砖银
行的合作是大势所趋。
金砖开发银行的规模只是沧海一粟,并不能完全满足发
展中经济体对长期融资的需求。
金砖银行与现有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是合作关系。
由于传统的长期金融提供者减少了,所以任何新的资源都是受欢迎的,对每个
人来说都是好消息。
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国家。
机构间的
合作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并不是竞争而是应该看到互补。
四、金砖银行在未来发挥的作用
1.成立金砖银行有助于化解多元化退潮带来的风险压力。
自2012年以来,全
球经济进入多元化退潮的新阶段,美国经济周期性领跑,新兴市场经济崛
起受阻,多元化推进受到阶段性挑战。
多元化退潮不仅是经济增长周期的
错位,也是全球风险结构的重心转移,尽管债务风险、财政风险、增长风
险、资产泡沫风险、两极分化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但新兴市场的
边际变化更令人担忧。
本质上看,成立金砖银行,是新兴市场整体为缓冲
这种风险压力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不仅本身是有用的,
而且具有破局的重大意义,最终有望缩短从多元化退潮到再次涨潮的时序
间隔。
2.成立金砖银行有助于避免“和而不同”变为“合久必分”。
在多元化退潮
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结构的相似性日渐式微,差异性不
断凸显。
事实上,从经济增长现状、发展可持续性、金融风险含量、自然
禀赋、地缘政治和周期前景等各个维度看,不仅新兴市场体现出中东欧、
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巨大区域性差异,就连金砖五国的成色不同也愈
发明显。
基本面差异改变了利益博弈格局,政策协同的困难悄然上升,而
此时金砖银行的成立,起到了紧缺的示范效应,有望增强新兴市场的凝聚
力,减轻基本面分化带来的内生矛盾。
3.成立金砖银行有助于避免两种影响力的失衡。
增长影响力,即推动经济增
长、扩大市场机会的能力;另一种是格局影响力,即影响格局变化、左右
利益分配的能力。
2013年,新兴市场经济规模首次超越发达国家,增长影响力持续上升并积累至一个关键节点,不过,格局影响力始终集中在发达
国家一侧。
实际上,新兴市场的经济体量和其秩序话语权极不相称,即便
新兴市场一直在推动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改革,但这种旧体制下
的改良本身就有极大瓶颈,而成立金砖银行,算是在旧制度之外的新革命,这种无需“破”就能“立”的尝试将有望根本性动摇现有的影响力失衡结
构。
4.成立金砖银行有助于化解误会,合理引导预期。
从金砖银行可参照的国际
机构看,IMF和世界银行的作用都不仅体现在纯粹的金融业务方面,还体现在凭借机构研究建立和引导共识方面。
事实上,这种市场共识和一致性预
期给各国政策制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从深层次看,它们又都是被欧美所
主导的,不易察觉的技术因素往往会将预期引向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
例如,IMF长期使用购买力平价方法来折算中国GDP,而这种方法大幅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实际上给中国威胁论和国际友人施压中国金融改革提供了
潜在帮助。
而金砖银行的成立,不仅将建立资金融通新模式,还有望通过
自身研究体系的构建,改变这种欧美主导的专业共识形成机制,合理引导
预期,避免新兴市场陷于有失公允的舆论漩涡。
5.成立金砖银行有助于建立适合新兴市场的危机管控机制。
危机是金融风险
集中爆发的结果,就金融风险的监测和管控而言,发达国家建立了一套基
于其历史经验的警戒线体系。
这套技术体系对发达国家是有效的,但将其
加之于新兴市场,却未免有些水土不服,因为新兴市场金融体系远没有发
达国家那么成熟,其风险蕴藏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用适合发达国家的标准
来严格要求自己,新兴市场有时反而会陷入混乱。
金砖银行的成立,有望
帮助新兴市场建立一套适应其发展阶段和市场特点的风险监测和管控体系,进而让新兴市场的危机管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建立“金砖银行”所面临的困难
1、“金砖国家”自身实力的限制
经济基础的相对脆弱给金融合作构成了基础性障碍。
总的来说,金砖国家
是一个相对松散的概念,地缘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异阻碍了经济政治的向心力和
凝聚力。
从欧盟的经验来看,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取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金砖各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
就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度而言,中国的金融市
场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模式,在其他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并不适用,因为其更大部分的资产主要集中在股市。
2、“金砖国家”之间的分歧
“金砖国家”之间存在着诸多分歧。
如中国和印度既是金砖国家,又是两
个有分歧矛盾的邻国,双方在领土、军事、经济等领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
又如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量大过印度,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却不如卢比,而卢布和俄罗斯经济的开放程度不如中国。
部分金砖国家还担心,中国近
年来从国际货币基金组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获得了更多的表决权,可
能更愿意继续目前稳步提升话语权的道路。
3、等额出资的弊端
金砖银行开创性地采取“等额出资”的平权模式,这虽然体现了金砖银行
创始成员国之间平等的原则,但可能会导致金砖银行在未来运行中决策效率下降,陷入“议而不决”的境地;
4、项目审核缺陷
金砖银行的贷款项目不干涉借款国的内政,这实际上体现了金砖银行贷款
国和借款国之间的一种平等,但可能会导致借款国在贷款项目运作中忽视环境
和社会标准,把一些被世行和亚行出于环境和人权考虑而“过滤掉”的贷款项
目“重新捡起来”,如核电项目和大坝项目等。
六、总结
金砖银行的成立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它达成的基本
共识:当一个成员国或其他非成员国提出银行贷款申请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将审查借贷国的金融状况,但不会干涉这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事务,提供贷款
时不会附加诸如“人权”、“劳工权”等政治条件,决不限制发展中国家人民
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可以弥补现
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运作的不足之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取项目贷款多提供
了一个选择。
未来,金砖银行通过支持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方面
的建设,对其进行不设前提条件、更具针对性的投资和援助,可以更好地促进
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维护广发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及时的救助行
为,将会极大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建设。
每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是曲折艰
难的,要想成立一个试图打破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银行更是不易。
“金砖银行”在成立的过程中,各种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它的建立,代表了新兴国家渴望自强的信念和决心,是摆脱美元影响,独立发展的一次尝试。
“金砖国家”建立“金
砖银行”是有坚实的基础的。
所以,只要“金砖国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就一定能使建立“金砖银行”的目标最终实现,从而为世界金融和经济带来福音。
我们也期待金砖银行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新兴发展国家,服务于世界。
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2014.7.7
中研网新闻 2014.7.16
经济日报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