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M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8.11MEWS早期预警评分表
![8.11MEWS早期预警评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be75ad7caf45b307e871977e.png)
MEWS早期预警评分表
护理措施(下拉式菜单):1)汇报医生 2)开放静脉通路 3)氧气吸入 4)病情观察 5)配合抢救 6)其它(注明)
备注:1.MEWS评分5分为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2.>5分病情恶化可能性大,≥9分死亡风险明显增高。
备注:1.MEWS评分5分为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2.>5分病情恶化可能性大,≥9分死亡风险明显增高。
3.AVPU评分:A(alert)警报;V(reacting to vocal stimuli)为对声音刺激的反应;P
(reacting to pain)为对疼痛刺激的反应;U(unconscious)为无反应
参考文献:[1]丁炎明,王玉英.ICU护理评估工具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9-51
[2]Subbe C P, Kruger M, Rutherford P, et al. Validation of a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in medical admissions[J]. Qjm, 2001, 94(10):521-526.
增高。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7773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0.png)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引言急诊内科患者通常是因为急性疾病、感染或其他危急情况而寻求医疗帮助,因此他们需要及时而有效的护理和监测。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是一种通过评估患者的一系列生命体征和症状来预测患者病情恶化风险的评分系统。
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MEWS的应用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及时发现病情的恶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减少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MEWS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潜在作用。
MEWS的构成与评分方法MEWS通过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风险水平。
其构成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体温、意识状态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每项指标根据其数值给予相应的分数,然后将各项分数相加得到总分数,根据总分数来确定患者的风险水平。
MEWS评分通常在急诊内科患者入院时进行,以及在患者住院期间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恶化。
MEWS的应用价值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MEWS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MEWS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及时发现病情的恶化。
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MEWS评分,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如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MEWS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MEWS评分,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减少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
MEWS还可以帮助医院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及时调整护理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效果。
MEWS的应用挑战与对策尽管MEWS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护士和医生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MEWS评分系统,并能够及时识别患者病情的恶化。
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https://img.taocdn.com/s3/m/da35ea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a.png)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
简介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
是一种用于评估病人病情变化程度的工具。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指标,并根据得分系统对数据进行评估,MEWS能够帮助医生和护士及时发现病人可能出现的急性恶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医疗
干预措施。
工作原理
MEWS评分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生命体征指标:血压、心率、呼吸速率、体温和意识状态。
每个指标根据其数值范围不同,对应
不同的分数。
将这些指标得分相加后,就可以得到一个总评分,根
据总评分的高低判断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
评分范围与危险程度
MEWS评分系统的不同得分范围对应着患者病情的不同危险程度。
一般来说,评分越高,患者的病情越危险。
医疗工作者可以根
据患者的总评分,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和治疗措施。
应用
MEWS评分系统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部门,用于对患者进行监测和预警。
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定期进行MEWS 评分,系统地记录和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从而早期发现病情
的恶化趋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结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工具,可帮
助医生和护士在病人病情恶化之前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通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并进行评估,MEWS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预警评分对其在分诊中
![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预警评分对其在分诊中](https://img.taocdn.com/s3/m/28f7ab2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2.png)
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预警评分对其在分诊中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预警(MEWS)评分对其在分诊中的效果。
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10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3例。
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方案基础上实施早期预警评分。
观察两组干预后急救成功几率、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45%、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MEWS评分应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分诊中,可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脑卒中;早期预警评分;分诊脑卒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是因为脑内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造成血流不畅,致使脑组织损害,临床中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吐字不清、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
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
在急诊抢救中,多以传统的抢救方法为主,但在抢救时,因患者自身的症状,外部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回给患者预后和结局造成很大的影响[2]。
如何对患者进行精确的抢救,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早期预警(MEWS)评分属于一项简单、快捷的病情评估方案,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心率、意识、呼吸以及体温等进行评价,累积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现被临床广泛应用在对急诊患者的早期病情评估上。
基于此,本研究对106名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探讨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分诊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10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3例。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3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6±6.31)岁;疾病类型:脑出血30例,脑梗死23例。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综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c215c12e87101f69e31957f.png)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为了及时识别潜在急危重患者,以尽早进行高效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干预,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生理学评分,即“早期预警评分”(eraly warning score,EWS)。
经过改进后形成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raly warning score,MEWS)。
2001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将它正式规定为医疗机构评估病情的一种方法,随后英国重症监护协会和伦敦皇家医学院推荐其用于综合病房患者病情评估[1]。
该评分系统在英国急诊和ICU普遍使用,并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肯定。
我国引入后应用于院前急救、急诊、ICU等领域。
现将我国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良预警评分的报告综述如下。
1 MEWS的概念[2]MEWS是对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5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
该评分的最大特点为:对常用的生理指标进行评定并给与相应的分值(见表1),根据不同的分值制定出不同级别的医疗处理干预原则。
一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即“触发”水平,必须尽快进行更积极的医疗处置。
国内外资料显示MEWS评分4~5分是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当患者MEWS评分﹤5分时多不需要住院治疗;当患者MEWS评分≥5分时病情恶化的可能性大,多需要住院治疗;当患者MEWS评分≥9分时,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表1英语诺福克与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EWS评分项目3 2 1 0 1 2 3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收缩压(kPa) ≤9.339.33~10.66 10.80~13.33 13.43~26.47 ≥26.60呼吸频率(次/min)<99~14 15~20 21~29 ≥30体温(o C) <35.035.1~36.5 36.4~37.4 ≥37.5意识清楚对光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无反应表2 NEWS评分项目3 2 1 0 1 2 3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收缩压(kPa) ≤9.33 9.33~10.66 10.80~13.33 13.43~26.47 ≥26.60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体温(o C) <35.0 35.0~38.4 ≥38.5意识清楚对光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无反应2 MEWS的护理临床应用情况及意义2.1 对划分护理级别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有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划分的[3],缺乏有效的病情评估工具,凭经验或主观判断护理级别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https://img.taocdn.com/s3/m/56cf9309f18583d048645915.png)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注: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评分≥5分, 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
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危险增大。
评分>9分, 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住ICU接受治疗。
急救通则
紧急评估: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气道梗阻、呼吸心跳停止、神志丧失、快速大出血等)
采用“ABBCS方法”快速评估,利用5-20秒快速判断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A(Airway )气道是否通畅
B(Breathing)是否有呼吸
B(Blood)是否有体表可见大量出血
C(Circulation)是否有脉搏
S(Sensation)神志是否清醒。
住院患者早期预警评分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住院患者早期预警评分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4b031d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7.png)
ZDYJ—010住院患者早期预警评分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通常患者在出现急性病情变化之前会发生潜在的生命体征的改变,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及意识水平等[1],及时而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在疾病恶化早期,采用早期预警评估系统监测评估能早期发现患者潜在的病情变化,可为病情恶化提供预防措施[2],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EWS)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估工具。
山东省护理质控中心现就住院患者早期预警评分评估使用及临床应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各医院可参照执行。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EWS):1997年由英国Morgan 等[3]首先提出,是一种快速识别危重症或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评分系统,通过对患者各项生理参数(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进行观察并赋值,将所有参数评分相加得到EWS评分,根据事先规定的触发值,有效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快速识别危重症或潜在危重症患者。
经过不断改良,临床使用较多的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和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
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2001年Subbe等对早期预警评分进行改良,并命名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将其作为一种用于急诊急救系统和ICU患者评估病情、预测危险分层的方法。
2.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2012年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在MEWS的基础上制定了统一的早期预警评分标准,并命名为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在MEWS基础上,对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做出调整,并增加是否氧疗和血氧饱和度评分。
改良预警评分对预防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相关脑病的影响
![改良预警评分对预防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相关脑病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fd239a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e.png)
改良预警评分对预防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相关脑病的影响刘燕晔,范静,陈英华,李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530021T h e e f f e c t o fM o d i f i e dE a r l y W a r n i n g S y s t e mo n p r e v e n t i n g c y c l o s p o r i n e r e l a t e d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a f t e r 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L I UY a n y e,F A NJ i n g,C H E NY i n g h u a,L IZ h i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G u a n g x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G u a n g x i530021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 UY a n y e,E-m a i l:631734605@q q.c o mK e y w o r d s M o d i f i e dE a r l y W a r n i n g S y s t e m;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c y c l o s p o r i n e r e l a t e d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预警评分对预防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相关脑病的影响㊂方法:选取2021年1月 2022年1月我院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环孢素治疗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早期预警评分(M E W S)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工具找出截断点;对80例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治疗的病人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工具评分,并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工具评分截断点进行预警干预,统计分析环孢素相关脑病病人的发生率,同时对病人的预后情况进行研究分析㊂结果:本组病人中共计发生14例环孢素相关脑病,环孢素相关脑病发生率为17.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值与病人预后呈正相关,分值越高其预后情况越差,两者相关系数为0.41(P<0.05);早期预警评分ȡ4分者收入重症监护室和自动出院/死亡占比高于早期预警评分0~<4分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ȡ3分者收入重症监护室和自动出院/死亡占比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0~<3分者;3分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最佳截断点,敏感度为98.02%,特异度降为92.85%;环孢素相关脑病发生率由20.0%降至2.5%㊂结论:与早期预警评分相比,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使用环孢素的病人发生环孢素相关脑病风险的判定准确度更高,临床医师可以更加明确是否需要将病人的监护级别提高,以保障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预后㊂关键词改良预警评分;干细胞移植术;环孢素相关脑病;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4.01.03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尤其在白血病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血液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大量的案例表明,当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人的存活率依然比较低,为40%~ 60%[1]㊂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造成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移植物抗宿主病[2],所以临床常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虽然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但环孢素具有很高的神经系统毒性,统计显示其神经系统毒性高达25%~35%,且由于临床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预后极差,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是关键所在,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早期预警评分(E W S)工具对该病进行评估,但其缺乏专科特异性,难以迅速㊁准确地预测该病的风险㊂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2015527作者简介刘燕晔,主管护师,本科,E-m a i l:631734605@q q.c o m 引用信息刘燕晔,范静,陈英华,等.改良预警评分对预防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相关脑病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4,10(1): 169-172.种可以用于快速识别㊁早期发现和预防环孢素相关脑病的检测方法[2-3]㊂为此,选取2021年1月 2022年1月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环孢素治疗的80例病人,通过改良预警评分对预防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相关脑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㊂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月 2022年1月我院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环孢素治疗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1)年龄14~50岁;2)均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3)病人均接受环孢素治疗;4)病人均没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5)病人临床资料完整;6)病人均无高血压及相关病史㊂排除标准:1)病人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2)病人无法正常沟通或理解医护人员的意图;3)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4)病人未接受移植治疗或在移植术后未使用环孢素㊂本研究经过病人监护人同意㊁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㊂本组病人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5~49(31.24ʃ5.23)岁㊂1.2研究方法1.2.1早期预警评分本研究早期预警评分为英国Q u e e n s医院和B u r t o n医院所使用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 E W S)方法[4],判定生理参数指标包括受检者的体温(腋温)㊁动脉收缩压㊁脉搏㊁意识㊁呼吸频率,并对以上指标进行赋值,其中,体温分值为0~2分,脉搏㊁收缩压㊁呼吸频率分值为0~3分,计算各项分值的总数作为早期预警评分最终分值,总分值为0~14分,分值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㊂1.2.2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原有早期预警评分表的基础上加入环孢素浓度㊁血清清蛋白参数并进行赋值,分值0~3分,分值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㊂1.2.3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测评对80例病人应用早期预警和改良早期预警进行评分,并将最后的数据结果应用S P S 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分析,详细罗列早期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不同分数段的环孢素相关脑病病人发生例数分布,并将早期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 O C)绘制出来,找到截断值㊂早期预警评分的频率为病人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第15天,每日观察1次,有环孢素相关脑病早期症状时即时评分㊂1.2.4护理措施1)体征监测,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如果病人的体温在38.5ħ以内且合并发热表现,则可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或对症处理,如果病人的体温在38.5ħ以上,则需要考虑环孢素脑病的可能,应对病人进行化验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早期对病人使用对症药物,并对病人的体温波动情况密切监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病人实施抽血化验,明确是否发生感染,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病人实施冰袋外敷㊁冰水灌肠㊁乙醇擦浴以及退热剂㊁补液等相关治疗;同时要注意监测病人的呼吸㊁血压㊁脉搏情况,因为干细胞移植术及环孢素的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从而引起病人血压下降㊁脉搏减弱㊁呼吸不畅㊁昏迷等,所以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病人的以上各项表现,加强病人的抗过敏反应干预,根据医嘱对病人应用肾上腺素等,积极改善病人的血压㊁呼吸不畅等反应㊂2)其他并发症预防,干细胞移植术较为复杂,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出血㊁动静脉瘘㊁皮下血肿㊁假性动脉瘤等,护理人员应根据预警评分结果对病人采取相应的并发症防护措施,干细胞移植术需要多次实施股动脉穿刺,如果穿透动脉壁㊁压迫止血不彻底或者病人穿刺侧下肢过早的活动以及未能正确使用抗凝剂便容易引发出血㊁动静脉瘘㊁皮下血肿㊁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积极加强应对,鞘管在干细胞移植术12h后肝素经代谢降低血药浓度之后拔出,护理人员应在完成拔出操作后在穿刺点上方1c m位置压迫止血至少15m i n,并合理掌握按压力度,通常是以可触到足背动脉搏动又能够确保穿刺点不出血为准,通过250g盐袋或者沙袋实施加压包扎,包扎时间至少8h,再次操作期间需注意对着力点进行压迫,应保持术侧肢体制动12h以上㊂3)康复指导,加强病人的康复指导有利于缩短病人的康复时间,减少孢素相关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病人的预后,护理人员应结合病人的预警评分结果对病人采取相应的康复指导,在具体措施上,首先是加强病人的健康宣教,由于很多病人对干细胞移植术㊁环孢素相关脑病缺乏了解,因此会在手术后产生疑虑㊁焦虑㊁恐慌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病人的沟通交流,对病人予以充分的心理安抚,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为干细胞移植术后恢复创造良好的恢复条件;其次是加强病人的饮食宣教,对病人的饮食爱好和习惯进行评估,在遵循疾病恢复要求的前提下,为病人选择适宜㊁病人喜欢的食物,为病人建立食谱,并告知病人在进食之前和完成进食之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选择的饮食应尽可能地选择高蛋白㊁高维生素㊁高热量的类型,对于食欲缺乏的病人,需要结合病人的口味特点合理地对饮食进行调剂,告知病人多进食的重要性,并要准确记录病人摄入食物的含水量;其次指导病人要保持良好的休息,劳逸结合,为病人建立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案,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病人的活动量,病人的活动应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需要注意在锻炼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发生摔伤㊁碰伤等意外情况,在完成治疗之后,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开展相应的娱乐活动,例如可以听音乐,也可以看电视㊁看报纸㊁看书等,从而保持身心处在放松的状态,也需要对每日的活动时间合理进行安排,要合理休息,尤其是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后是定期到医院检查,护理人员对未能按时复查的病人要进行复查,尤其是预警评分为高风险的人群,指导病人养成写 健康日记 的行为习惯,以更好地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㊂1.3观察指标1)早期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不同分值段病人预后[5];2)统计80例病人环孢素相关脑病的发生率;3)R O C曲线[6]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㊂罗列早期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不同分数段的环孢素相关脑病病人发生例数分布,并将早期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R O C曲线绘制出来,找到截断点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早期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不同分值病人预后比较本组病人中共计发生14例环孢素相关脑病,环孢素相关脑病发生率为17.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值与病人预后呈正相关,分值越高其预后情况越差,早期预警评分ȡ4分者收入重症监护室和自动出院/死亡占比高于早期预警评分0~<4分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ȡ3分者收入重症监护室和自动出院/死亡占比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0~<3分者,见表1㊂表1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病人的预后单位:例项目发病例数好转出院转入重症监护室自动出院/死亡早期预警评分0~<4分8721 4~6分5140ȡ7分1010改良早期预警评分0~<3分9810 3~<8分5230ȡ8分00002.2早期预警评分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R O C曲线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值与病人预后相关系数为0.41(P<0.05);3分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最佳截断点,敏感度为98.02%,特异度为92.85%;环孢素相关脑病发生率由20.0%降至2.5%,见图1㊂图1环孢素相关脑病的早期预警评分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R O C3讨论干细胞移植术对于提升白血病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血液病病人生存率和治疗效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干细胞移植术也是一种复杂度很高的手术类型,可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尤其是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病人存活率,虽然环孢素的使用提高了病人存活率,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尤其是脑病等多项并发症,使得病人的疗效和预后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加强病人护理干预非常重要[7-9]㊂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则是针对病人的风险预先采取规范㊁细节的护理措施预防风险事件发生,保障病人健康和生命安全[10]㊂罗露花等[11]研究表明,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是通过为病人制定路径式护理记录模板,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㊁护理情况等以及病人的特殊性,通过专业的术语㊁方式制定详细的模板,这样可以让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期间可以有迹可循,并严格按照既定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的针对性,最终提高了风险事件的防护效果[12]㊂本组病人中共发生14例环孢素相关脑病,环孢素相关脑病发生率为17.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值与病人预后呈正相关,分值越高其预后情况越差,两者相关系数为0.41(P<0.05);早期预警评分>4分者收入重症监护室和自动出院/死亡占比高于早期预警评分<4分者(P<0.0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3分者收入重症监护室和自动出院/死亡占比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3分者(P<0.05);3分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最佳截断点,敏感度为98.02%,特异度降为92.85%;环孢素相关脑病发生率由20.0%降至2.5%,由此可见,与早期预警评分相比,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使用环孢素的病人发生环孢素相关脑病风险的判定准确度更高,临床医师可以更加明确是否需要将病人的监护级别提高,在保障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预后㊂考虑到本研究所选样本量较小,为提升试验数据的精确性,还更待后期开展更大样本量试验㊂总而言之,改良预警评分对预防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相关脑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刘燕晔,周贻振,罗礼超,等.校正改良预警评分对预防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相关脑病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2):133-134.[2]许凤,封亚玲.综合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 2016,37(2):151-153;191.[3]黄丽菊,凌红艳,陈景莲,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激素耐药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使用巴利昔单抗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21,10(35):3307-3308.[4]苏甜,宿桂霞.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6):856-859.[5]楚红梅,曾陶,李林林.综合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5):133-134;137.[6]张莹,张琪,刘倩,等.K i n g互动达标理论的心理护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围术期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26(1):162-165.[7]刘博宁,张蓓蓓,颜霞.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合并戊型肝炎行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并发肝衰竭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8,16(19):2426-2427.[8]胡紫薇,钱慧军,杨楠楠,等.糖尿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策略[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6):133-135.[9]范静,刘燕晔,李智,等.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强化护理干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9(A4):337-338.[10]张平,徐丹,王艳.优质护理联合参一胶囊对急性高危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免疫功能重建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医学,2021,49(3):335-338.[11]罗露花,张亦田.探究综合护理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21(6):319;321.[12]郭建利,刘玲玉,张琳,等.集束化护理在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移植术后复发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4):2464-2465.(收稿日期:2023-03-01;修回日期:2023-10-09)(本文编辑孙玉梅)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龙朦朦,王晓梅*,宗春艳,吕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221006T h e i m p a c t o f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t e a m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m o d e l o nn u t r i t i o n a l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 s e v e r e s t r o k eL O N G M e n g m e n g,W A N GX i a o m e i,Z O N GC h u n y a n,L Y UJ i aT h e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X u z h o u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s u221006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A N GX i a o m e i,E-m a i l:574727192@q q.c o mK e y w o r d s 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t e a m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s e v e r e s t r o k e;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p o s t p y l o r i c f e e d i n g;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效果㊂方法:选取8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模式㊂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和第14天血清清蛋白㊁前清蛋白㊁转铁蛋白㊁视黄醇结合蛋白营养指标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 S S)评分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量表Ⅱ(A P A C H EⅡ)评分变化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㊂结果:入院第14天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干预后血清清蛋白㊁前清蛋白㊁转铁蛋白㊁视黄醇结合蛋白营养指标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干预第14天N I H S S评分及A P A C H 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㊂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方案可有效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早期康复㊂关键词多学科团队协作;重症脑卒中;肠内营养;幽门后喂养;康复活动;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4.01.031作者简介龙朦朦,主管护师,本科*通讯作者王晓梅,E-m a i l:574727192@q q.c o m引用信息龙朦朦,王晓梅,宗春艳,等.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4,10 (1):172-176.。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与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的效果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与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b3c7cf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f.png)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与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2-11T08:24:03.05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董明雍海荣[导读]董明雍海荣(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与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的效果。
方法:纳入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所收治的共35例急诊内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并将其作为研究组。
另外选取同期的35例急诊内科病人作为参照组展开分析。
给予参照组SAPS II评分预检分诊,给予研究组MEWS评分预检分诊。
对比分析两个组病人的分针准确率、等候时长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参照组病人的危重病人等候时长显著长于研究组,其危重病人检出数量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病人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研究组实行的MEWS评分方式可有效增加病人的分诊准确率,增强其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有效缩短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的等候时长,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简化急性生理评分;急诊;预检分诊急诊在临床医疗诊断中属于核心且较为繁杂的一项措施,承担着病人24h内的疾病救治工作[1]。
由于救治任务的核心环节包括急诊分诊,鉴于此应实施合适的预检分诊措施。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常针对入院前不明病人的危险分级、病情分析,也可将其用于评估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此外,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 II)也常被用于病人的预后评估,两项方案在评估分析病人的临床预后等方面作用明显。
本文通过对比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与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两项方案旨在明确其在急诊预检分诊的取得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1.1资料纳入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所收治的共35例急诊内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并将其作为研究组。
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谢莉
![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谢莉](https://img.taocdn.com/s3/m/9df283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7.png)
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谢莉发布时间:2023-05-16T06:08:14.581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7期作者:谢莉[导读]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共有观察对象急诊手术患者80例入组,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两组,每组40例),一组实行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护理(观察组),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中急诊手术患者手术等待时间5min内占比、住院时间在6周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系统应用于急诊手术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贵州兴义 562400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共有观察对象急诊手术患者80例入组,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两组,每组40例),一组实行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护理(观察组),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中急诊手术患者手术等待时间5min内占比、住院时间在6周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系统应用于急诊手术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急诊手术;护理急诊手术涵盖多种类型疾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主治医师多以临床经验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判断,但是该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风险。
预警评分
![预警评分](https://img.taocdn.com/s3/m/fac29e647fd5360cba1adb7c.png)
四、注意事项:
1.评估时必须把生命体征准确无误的记录在 护理记录单中,作为依据保存。 2.MEWS评分主要起预警作用,不能单靠此 来判断病情。
探讨
优点 ? 缺点?
MEWS评分的应用
简单易行,床旁快速
优点
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是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系统。 但要获取APACHE 评分的全部参数最长需24h ,影响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 而且部分参数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验,价格昂贵,效价比低。
MEWS ≥4分:
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
MEWS评分5分: 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评分<5分, 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评分≥5分, 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 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危险增大。 评分>9分, 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住ICU接受治疗。
应用的意义
1、减少危重
“潜在危重病” 就是指那些表面上看没有特
定某一器官衰竭的明显依据,但若不及时进行有 效的干预处理,患者有可能在数小时或数天后病
情快速发展,成为危重患者,甚至危及生命。
应用背景
危重患者存在早期预警信号
多数回顾性研究发现:大多数普通病区病人发 生病情变化转入ICU前或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前
都存在有明显的预警信号。
在我国,孟新科等分别对急诊科留观察和抢救室的
501例患者进行MEWS评分。研究显示,MEWS评分越高, 患者病情越重,收住专科病房和ICU的概率越大。而 且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孟新科,杨径,吴华雄,等.MEWS与APACHEⅡ评分在急诊
潜在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价和预后预测中的对比研究[J].实 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8):1—4.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eebad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3.png)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想要将当前急诊护理质量提升,首先就需要在急诊护理期间采取更加有效对护理干预模式,本文以本院急诊科室中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双盲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分别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结果。
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护理结果明显存在较大差异(P<0.05)。
结论: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以将急诊护理水平显著提升,改善患者护理效果,促进康复速度。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诊护理;应用引言:急诊科是当前临床中的重点科室之一,其中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且复杂,患者的病情进展也是非常快速的,这也对急诊科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急诊科患者治疗前,医护人员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个人情况,从而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更加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而护理工作也是同理,在进行护理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提前评估就可以将护理效果大幅度提升[1]。
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是近年来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评分系统,主要是通过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的一项护理干预模式。
本文就急诊护理工作中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分别是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将这一期间急诊科收治的56例患者进行分组后比较其一般资料,并通过表1显示对比结果。
1.2方法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期间分别是包含了静脉通道的建立以及呼吸道的清理和病情评估等护理操作,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增加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护理期间需要充分根据评估系统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将患者进行分级,共有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也有一定的区别,详细评估内容如下:(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低于4分:经过评估后发现患者的评分在4分以下,首先需要为患者佩戴蓝色腕带,并在腕带上做好标记,将患者的评分注明在腕带上,从而更直观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早期预警评分表MEWS(优选.)
![早期预警评分表MEWS(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9724b446102de2bd960588b9.png)
51-100
41-50或101-110
≤40或111-129
≥130
呼吸(次/分)
9-14
15-20
21-29或<9
≥30
体温(℃)
36.6—37.4
<35或>38.5
意识状态
清楚
对声音有反应
对疼痛有反应
无反应
得分:_______评估人:_______评估时间:_____________
注:低危:0~4分;中危:5~6分或任一单项指标达3分;高危≥7分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早期预警评分表
项目
0分
1分
2分
3分
收缩压(mmHg)
101-199
≥200或71-80
≤70
心率(次/分)
得分
监测频率
护理措施
0分
12小时
继续NEWS评分监测
1~4分
4~6小时
护士评估病情;决定是否提高监测频率
5~6分或任一单项指标达3分
1小时
护士通知医生;医生评估病情;监护病房治疗
≥7分
持续
护士通知高年资医生;医生评估病情;提高护理级别或转至ICU病房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观察
![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c12b6c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3.png)
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在ICU护理工作中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的作用及临床效果。
方法:以100例ICU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与本院,并采用平均数据法分到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分析护理中的数据。
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使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ICU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ICU护理;早期预警评分;作用;效果引言:重症监护室是临床中重要的科室之一,也是收治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然而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患者病情预估难度较大,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几率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需要临床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若延误,就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1]。
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在ICU护理中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也逐渐广泛,使得ICU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
为了进一步分析ICU护理工作中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本研究选取部分患者纳入研究组并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纳入参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统计不同结果后,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1年7月从本院具有代表性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中选择出80例进行研究分析,依据患者资料及计算机整理和分配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且所使用的护理方法不同,研究组应用早期预警评分,所分配的患者有40例,25名为男性患者,15名为女性患者,25岁为患者的最低年龄,84岁为患者的最高年龄(42.56±6.27)为平均年龄。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所分配的患者有40例,24名为男性患者,16名为女性患者,26岁为患者的最低年龄,83岁为患者的最高年龄(41.97±6.02)为平均年龄。
将以上患者资料相关的内容作为组间对比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得知资料之间呈现出较高的可对比性,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