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州时期苏轼创作的转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如胡寅在《酒边词序 》中所云 :“词曲者 ,古乐府之 末造也 。文章豪放之士 ,鲜不寄意于此者 , 随 亦自扫其 迹 ,日谑浪游戏而已也 。唐人为之最工者 。柳耆卿后出 , 掩众制而尽其妙 ,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及眉山苏氏一洗 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使人登高望远 ,举首 高歌 ,而逸怀浩气 ,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 》为皂 隶 , ,而柳氏为舆台矣 。”
[关键词 ]苏轼 ;黄州 ; 创作转型 [中图分类号 ] I20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8284 (2009) 11 - 0157 - 03
苏东坡一生创作乐府三百多首 ,而其中又以黄州时 期尤为典型 。无论是数量上 ,质量上都是苏词创作的巅 峰时期 。正如苏轼自己所云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 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虽然“对于兴邦治国的‘功业 ’ 来说 ,这是一句自嘲的反话 ;而对于建树多方面的文学业 绩而言 ,这又是自豪的总结 。”[1 ]300
而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 》中论及的苏轼的思想及 创作时说 ,谪居黄州之前 ,兄弟仅为伯仲之间 ,然自东坡 “谪居于黄 ,杜门深居 ,驰骋翰墨 ,其文一变 ,如川之方至 , 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东坡好友参寥也曾针对陈师道“东 坡诗始学刘梦得 ”之论辩解云 :“东坡天才 ,无施不可以 。 少也实嗜梦得诗 ,故造词谴言峻峙渊深 ,时有梦得波峭 , 然无已此论施于黄州之前可也 。坡自元丰末还朝后 ,出 入李 、杜 ,则梦得已有奔逸绝尘之叹 。”(《曲洧旧闻 》卷九 ) 清代纪昀在评点苏轼嘉祐初年所写《荆州十首 》其十时亦 云 :“此犹少年初出意气方盛之时也 。黄州以后 ,无复此 种议论矣 。”[ 2 ]58
宿志所愿 。但多难畏人 ,逐不敢尔 。其中虽无所云 ,而好 事者巧以酝酿 ,便生出无穷事也 。 (《与陈朝清 》之二 )
虽然求诗者芸芸 ,但都被苏轼一律拒绝 ,即使他的知 心门人秦观亦不例外 ,由此可见苏轼是怕再度因诗得罪 , 这时的苏轼虽也偶尔为诗 ,但大都秘而不宣 。
其次 ,词为文字游戏 ,作“小词不碍 ”。[4 ]91 谪居黄州的苏轼 ,对诗词的态度判若两人 ,在与友人 的书信中 ,他反复强调“不复作 ”诗 ,“不敢作 ”诗 ,几乎谈 诗色变 。而谈及词时则颇为轻松 ,主动唱和 ,我们看他在 信中所言 : 重九登栖霞楼 ,望君凄然 ,歌《千秋岁 》……遂作一词 云 :“霜降水痕收 ……。”其卒章 ,则徐州逍遥堂中夜与君 和诗也 。 (《与王宝国 》之十二 ) 记得应举时 ,见兄能讴歌 ,甚妙 。弟虽不会 ,然常令 人唱 ,为作词 。近作得《归去来引 》一首 ,寄呈 ,请歌之 。 (《与子明兄 》) 可见东坡对于词作 ,不像诗那样处处小心 ,以免生出 事端 ,而是自由如意地书写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 : “比虽不作诗 ,小词不碍 。辄作一首 ,今录呈 ,为一笑 ”。 (《与陈大夫 》之三 ) 此时东坡论词的文字也颇多 。谈及词作的尺牍有 17 篇 ,其中 16篇作于黄州 。 这说明写词 、论词已是他此时生活的一部分 。并非 偶一为之 。 同时苏认为作“小词不碍 ”,这与当时轻视词体的观 念 ,词体的非功利性 ,非意识形态性有关 。 众所周知 ,“诗尊词卑 ”是苏轼以前五代北宋人公认 的观念 。词被视为一种消遣性的“游戏 ”文字 ,而非意识 形态性的独立的文学体裁 。 王安石就曾嘲笑晏殊所谓 :“为宰相作小 词可乎 ?” (魏泰《东轩笔录 》卷五 )似乎“作小词 ”,有损宰相尊严 。无 独有偶 ,韩维也认为写词的晏殊之子晏几道是“才有余而 德不足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卷十九 ) ,作词被看成是一件 有损德行的行为 。显然 ,这些言论反映出北宋人 ,对词体 的鄙薄蔑视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词是不能登大雅之 堂的 。是不能与诗文相提并论的正经的文学“创作 ”这样 的观念和社会氛围 ,无疑为苏轼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 操作平台 。他可以避开政敌的注意 ,以这样的游戏文体 尽情地抒情写意 、倾心而发 、落笔而成 。原本无奈的选择 却促成了他词创作的辉煌 。 最后 ,“秀语出寒饿 ,身穷‘词 ’乃亨 ”。[2 ]1504 谪居黄州的东坡面临三重困境 :生活的窘迫 ;疾病的 困扰 ;精神的痛楚 。他在《答秦太虚书 》云 ;“初到黄 , 廪 入既绝 ,人口不少 ,私甚忧之 ;但痛自节俭 ,日用不得过百 五十 。每日朔 ,便取四千五百钱 ,断为三十块 ,挂屋梁上 , 平旦 ,用画叉挑取一块 ,即藏去叉 ,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
首先 ,“乌台诗案 ”后 ,心有余悸 ,不敢轻易为诗 。[4 ]90 “乌台诗案 ”,是因诗而落罪 ,所以因诗而谪居黄州的 苏轼 ,就分外小心 ,不敢轻易做诗 ,以免再招祸罪 。在给 友人的信中一再表白 : 但得罪以来 ,不复做诗与文字 ,自持颇严 ,若复一作 ,
[收稿日期 ]2009 - 07 - 10 [作者简介 ]赵伟东 (1970 - ) ,男 ,黑龙江五常人 ,副教授 ,从事新闻传播与汉语言文学研究 。
生活的窘迫 ,疾病的困扰还不算什么 ,最让人无法忍 受的是精神的痛楚 。
昔日的苏轼是帝称“奇才 ”,名震京师 ,今日的东坡是 “江城他瘅蕃草木 ,只有名花苦幽独 ”[2 ]917如此的怀才不 遇 ;昔日的苏轼是“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6 何 ]132 等积极 主 动 , 今 日 的 东 坡 是“长 恨 此 身 非 我 有 , 何 时 忘 却 营 营 。”[6 ]376如此消极被动 。昔日的苏轼有“此事何难 ”[6 ]132 何等信心十足 , 今日的东坡是“也拟哭穷途 , 死灰吹不 起 。”[2 ]982如此失落无助 ,正如他在《答李端叔书 》云 :“足 下所见皆故我 ,非今我 。”
文人一旦遭到迁谪 ,所学的圣贤之道遇到非议 ,壮志 难酬 ,抑郁寡欢 ,于是 ,满怀悲愤 ,倾注笔端 ,用文字来宣 泄心中的愤懑 ,这些作品 ,因为创作主体具有特殊的创作 心理 ,所以作品独具审美意蕴 。
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 》中所言 :“盖文王拘而演 《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 左 丘失明 ,厥有《国语 》; ,孙子膑脚 ,《兵法 》修列 ;不违迁蜀 , 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 》三百篇 ,大 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根据《苏轼诗集 》(中华书局 1982年版 )和薛瑞生《东 坡词编年笺证 》(三秦出版社 1998 年版 )统计 ,东坡现有 诗歌 2623 首 ,其中编年诗 2353 首 ,居黄间的诗歌为 170 首 ,占编年诗的 7% ,东坡现存词作为 353首 ,其中编年词 为 310首 ,而居黄间词作为 80首 ,占编年词的 38% ,可见 相对诗词各占比例而言 ,词作远大于诗 ,那么何以如此 ? 有什么客观因素和心理动因 ?
·15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则决坏藩墙 ,今后仍复衮衮多言矣 。 (《答秦龙虚 》之四 ) 某自窜逐以来 ,不复作诗与文字 。所谕四望起复 ,固
·158·
尽者 ,以待宾客 。”仕宦生活的优越感此时已荡然无存 。 生活的窘迫让他难以承受 。此时东坡正如他自己所言 : “我谪黄四五年 ,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 ,疾病 饥寒疑死矣 ”[ 2 ]1508
这期间 ,苏轼“先后患过腹泻 、臂疾 、中暑 、水疫 、疮 疖 、红眼睛等病症 。少则几日多则一月半载 ;轻则闭门休 养 ,重则卧床不起 。”[5 ]13他给友人张天觉的信中流露出无 奈之感可见一斑 :“废弃之中 ,病患相仍 ,默作观者 ,虽无 所得 ,而向之浮念杂好 ,尽脱落矣 。”在给蔡景繁的信中说 得更是悲凉 :“某卧病半年 ,终未清快 。近复以风毒攻右 目 ,几失明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 ,这期间苏轼先后失去乳 母 、侄女 、堂兄等亲人 ,可谓满怀“异乡衰病 ,触目凄感 。”
东坡自己也有这样的表白 。他在《定惠院顒师于竹 下开啸轩 》一诗中 ,借禽虫之物 ,言物皆有声 ,不平则鸣 : “皆缘不平鸣 ,恸哭等嘻笑 ”。
此外许多人也都有如是看法 : 王十朋在《游东坡十一绝 》中云 :“再闰黄州正坐诗 , 诗因迁谪更瑰奇 。读公赤壁词并赋 ,如见周郎破贼时 。” “少年下笔正如神 ,主到黄州更绝尘 。” 朱弁《风月堂诗话 》卷上 :“东坡文章 ,至黄州以后 ,人 莫能及 。” 今人吴熊和也说 :“强调黄州的经历对苏轼诗词的重 要影响 。研究苏轼词风的形成 ,应对苏轼黄州期的思想 态度和生活情趣予以特别注意 。”[3 ]214所以东坡谪居黄州 虽然落空了仕途功业 ,却成就了他作为大词人的真正出 现。 其实正如《白雨斋词话 》卷七所云 :“人知东坡古诗古 文卓绝百代 ,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 字之列 ,东坡诗文纵列上品 ,亦不过上之中下 、下 ,若词则
2009年 11月 学 术 交 流 Nov . , 2009 总第 188期 第 11期 Academ ic Exchange Serial No. 188 No. 1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试论黄州时期苏轼创作的转型
所以说如果没有“乌台诗案 ”及谪居黄州 ,苏轼的文 学才能 ,思想深度可能就沉浮于仕宦生活之中 ,正如苏轼 自己所言 :“轼少年时 ,读书作文 ,专为应举而已 。 ……故 每纷然诵说古今 ,考论是非 ,以应其名耳 ! ”[2 ]1148由此可 见 ,他应举及初入仕途时所写的那些“应用文 ”实出于不 得已 ,并非“不能自已而作者 ”。在判杭期间 ,苏轼所作近 五十首判杭词也几乎都是应歌体 ,主要是围绕当时官僚 文人的日常生活 。“不外乎游宴酬赠 ,且皆为小令 ,词名 未著 ”[3 ]213内容狭窄 ,虽然密州 、徐州词题材较为广泛 ,从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几为上之上矣 。” 所以李植置云 :“要之词至东坡 ,实一大转关也 。后
世论词 。未有不及东坡者 ……”[7 ]160而且苏轼一出 ,词坛 为之一新 。
此词多为长调 ,豪放特色渐趋显现 ,可谓初露锋芒 。但思 想较多体现儒家思想 ,风格主要为豪放之风 ,比起黄州时 期的词的内容的广泛性 ,风格的多样性 ,思想的丰富性 , 佳篇的层出性来讲 ,则远远不如 ,密州似乎仅有密州三曲 可谓佳篇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记梦 》、《江城子 ·密 州出猎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 由 》)而黄州时期 ,佳篇可谓俯拾皆是 。而且从编年词数量 上看 ,“乌台诗案 ”之前其词作为 121首 ,凡 17 年 ,“乌台 诗案 ”后共作 116首 ,凡 17 年 ,而黄州时期凡 4年就共创 作 80 首 , (据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三秦出版社 1998 年版 )可见此时期是苏轼词创作高峰时期 ,而且令人注意 的是 ,相对而言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一生的创作历程中 词作最多而诗篇最少的一个时期 。这使他从“天马行空 ” 的诗人到“豪放旷达 ”的词人 。
赵伟东
(哈尔滨商业大学 基础科学学院 , 哈尔滨 150028)
[摘 要 ]苏轼因“乌台诗案 ”而谪居黄州 。这一仕途生涯的跌落 ,使其人生发生重大转折 ,即 从“宫廷 ”走向“东坡 ”。同时其创作已发生明显的转型 ,即从“天马行空 ”的诗人到“豪放旷达 ”的 词人 ,也造就了他作为大词人的真正出现 。他的文学创作也由诗而倾向于词 ,并为词坛带来了大 气纵横的新局面 。
[关键词 ]苏轼 ;黄州 ; 创作转型 [中图分类号 ] I20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8284 (2009) 11 - 0157 - 03
苏东坡一生创作乐府三百多首 ,而其中又以黄州时 期尤为典型 。无论是数量上 ,质量上都是苏词创作的巅 峰时期 。正如苏轼自己所云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 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虽然“对于兴邦治国的‘功业 ’ 来说 ,这是一句自嘲的反话 ;而对于建树多方面的文学业 绩而言 ,这又是自豪的总结 。”[1 ]300
而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 》中论及的苏轼的思想及 创作时说 ,谪居黄州之前 ,兄弟仅为伯仲之间 ,然自东坡 “谪居于黄 ,杜门深居 ,驰骋翰墨 ,其文一变 ,如川之方至 , 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东坡好友参寥也曾针对陈师道“东 坡诗始学刘梦得 ”之论辩解云 :“东坡天才 ,无施不可以 。 少也实嗜梦得诗 ,故造词谴言峻峙渊深 ,时有梦得波峭 , 然无已此论施于黄州之前可也 。坡自元丰末还朝后 ,出 入李 、杜 ,则梦得已有奔逸绝尘之叹 。”(《曲洧旧闻 》卷九 ) 清代纪昀在评点苏轼嘉祐初年所写《荆州十首 》其十时亦 云 :“此犹少年初出意气方盛之时也 。黄州以后 ,无复此 种议论矣 。”[ 2 ]58
宿志所愿 。但多难畏人 ,逐不敢尔 。其中虽无所云 ,而好 事者巧以酝酿 ,便生出无穷事也 。 (《与陈朝清 》之二 )
虽然求诗者芸芸 ,但都被苏轼一律拒绝 ,即使他的知 心门人秦观亦不例外 ,由此可见苏轼是怕再度因诗得罪 , 这时的苏轼虽也偶尔为诗 ,但大都秘而不宣 。
其次 ,词为文字游戏 ,作“小词不碍 ”。[4 ]91 谪居黄州的苏轼 ,对诗词的态度判若两人 ,在与友人 的书信中 ,他反复强调“不复作 ”诗 ,“不敢作 ”诗 ,几乎谈 诗色变 。而谈及词时则颇为轻松 ,主动唱和 ,我们看他在 信中所言 : 重九登栖霞楼 ,望君凄然 ,歌《千秋岁 》……遂作一词 云 :“霜降水痕收 ……。”其卒章 ,则徐州逍遥堂中夜与君 和诗也 。 (《与王宝国 》之十二 ) 记得应举时 ,见兄能讴歌 ,甚妙 。弟虽不会 ,然常令 人唱 ,为作词 。近作得《归去来引 》一首 ,寄呈 ,请歌之 。 (《与子明兄 》) 可见东坡对于词作 ,不像诗那样处处小心 ,以免生出 事端 ,而是自由如意地书写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 : “比虽不作诗 ,小词不碍 。辄作一首 ,今录呈 ,为一笑 ”。 (《与陈大夫 》之三 ) 此时东坡论词的文字也颇多 。谈及词作的尺牍有 17 篇 ,其中 16篇作于黄州 。 这说明写词 、论词已是他此时生活的一部分 。并非 偶一为之 。 同时苏认为作“小词不碍 ”,这与当时轻视词体的观 念 ,词体的非功利性 ,非意识形态性有关 。 众所周知 ,“诗尊词卑 ”是苏轼以前五代北宋人公认 的观念 。词被视为一种消遣性的“游戏 ”文字 ,而非意识 形态性的独立的文学体裁 。 王安石就曾嘲笑晏殊所谓 :“为宰相作小 词可乎 ?” (魏泰《东轩笔录 》卷五 )似乎“作小词 ”,有损宰相尊严 。无 独有偶 ,韩维也认为写词的晏殊之子晏几道是“才有余而 德不足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卷十九 ) ,作词被看成是一件 有损德行的行为 。显然 ,这些言论反映出北宋人 ,对词体 的鄙薄蔑视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词是不能登大雅之 堂的 。是不能与诗文相提并论的正经的文学“创作 ”这样 的观念和社会氛围 ,无疑为苏轼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 操作平台 。他可以避开政敌的注意 ,以这样的游戏文体 尽情地抒情写意 、倾心而发 、落笔而成 。原本无奈的选择 却促成了他词创作的辉煌 。 最后 ,“秀语出寒饿 ,身穷‘词 ’乃亨 ”。[2 ]1504 谪居黄州的东坡面临三重困境 :生活的窘迫 ;疾病的 困扰 ;精神的痛楚 。他在《答秦太虚书 》云 ;“初到黄 , 廪 入既绝 ,人口不少 ,私甚忧之 ;但痛自节俭 ,日用不得过百 五十 。每日朔 ,便取四千五百钱 ,断为三十块 ,挂屋梁上 , 平旦 ,用画叉挑取一块 ,即藏去叉 ,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
首先 ,“乌台诗案 ”后 ,心有余悸 ,不敢轻易为诗 。[4 ]90 “乌台诗案 ”,是因诗而落罪 ,所以因诗而谪居黄州的 苏轼 ,就分外小心 ,不敢轻易做诗 ,以免再招祸罪 。在给 友人的信中一再表白 : 但得罪以来 ,不复做诗与文字 ,自持颇严 ,若复一作 ,
[收稿日期 ]2009 - 07 - 10 [作者简介 ]赵伟东 (1970 - ) ,男 ,黑龙江五常人 ,副教授 ,从事新闻传播与汉语言文学研究 。
生活的窘迫 ,疾病的困扰还不算什么 ,最让人无法忍 受的是精神的痛楚 。
昔日的苏轼是帝称“奇才 ”,名震京师 ,今日的东坡是 “江城他瘅蕃草木 ,只有名花苦幽独 ”[2 ]917如此的怀才不 遇 ;昔日的苏轼是“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6 何 ]132 等积极 主 动 , 今 日 的 东 坡 是“长 恨 此 身 非 我 有 , 何 时 忘 却 营 营 。”[6 ]376如此消极被动 。昔日的苏轼有“此事何难 ”[6 ]132 何等信心十足 , 今日的东坡是“也拟哭穷途 , 死灰吹不 起 。”[2 ]982如此失落无助 ,正如他在《答李端叔书 》云 :“足 下所见皆故我 ,非今我 。”
文人一旦遭到迁谪 ,所学的圣贤之道遇到非议 ,壮志 难酬 ,抑郁寡欢 ,于是 ,满怀悲愤 ,倾注笔端 ,用文字来宣 泄心中的愤懑 ,这些作品 ,因为创作主体具有特殊的创作 心理 ,所以作品独具审美意蕴 。
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 》中所言 :“盖文王拘而演 《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 左 丘失明 ,厥有《国语 》; ,孙子膑脚 ,《兵法 》修列 ;不违迁蜀 , 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 》三百篇 ,大 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根据《苏轼诗集 》(中华书局 1982年版 )和薛瑞生《东 坡词编年笺证 》(三秦出版社 1998 年版 )统计 ,东坡现有 诗歌 2623 首 ,其中编年诗 2353 首 ,居黄间的诗歌为 170 首 ,占编年诗的 7% ,东坡现存词作为 353首 ,其中编年词 为 310首 ,而居黄间词作为 80首 ,占编年词的 38% ,可见 相对诗词各占比例而言 ,词作远大于诗 ,那么何以如此 ? 有什么客观因素和心理动因 ?
·15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则决坏藩墙 ,今后仍复衮衮多言矣 。 (《答秦龙虚 》之四 ) 某自窜逐以来 ,不复作诗与文字 。所谕四望起复 ,固
·158·
尽者 ,以待宾客 。”仕宦生活的优越感此时已荡然无存 。 生活的窘迫让他难以承受 。此时东坡正如他自己所言 : “我谪黄四五年 ,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 ,疾病 饥寒疑死矣 ”[ 2 ]1508
这期间 ,苏轼“先后患过腹泻 、臂疾 、中暑 、水疫 、疮 疖 、红眼睛等病症 。少则几日多则一月半载 ;轻则闭门休 养 ,重则卧床不起 。”[5 ]13他给友人张天觉的信中流露出无 奈之感可见一斑 :“废弃之中 ,病患相仍 ,默作观者 ,虽无 所得 ,而向之浮念杂好 ,尽脱落矣 。”在给蔡景繁的信中说 得更是悲凉 :“某卧病半年 ,终未清快 。近复以风毒攻右 目 ,几失明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 ,这期间苏轼先后失去乳 母 、侄女 、堂兄等亲人 ,可谓满怀“异乡衰病 ,触目凄感 。”
东坡自己也有这样的表白 。他在《定惠院顒师于竹 下开啸轩 》一诗中 ,借禽虫之物 ,言物皆有声 ,不平则鸣 : “皆缘不平鸣 ,恸哭等嘻笑 ”。
此外许多人也都有如是看法 : 王十朋在《游东坡十一绝 》中云 :“再闰黄州正坐诗 , 诗因迁谪更瑰奇 。读公赤壁词并赋 ,如见周郎破贼时 。” “少年下笔正如神 ,主到黄州更绝尘 。” 朱弁《风月堂诗话 》卷上 :“东坡文章 ,至黄州以后 ,人 莫能及 。” 今人吴熊和也说 :“强调黄州的经历对苏轼诗词的重 要影响 。研究苏轼词风的形成 ,应对苏轼黄州期的思想 态度和生活情趣予以特别注意 。”[3 ]214所以东坡谪居黄州 虽然落空了仕途功业 ,却成就了他作为大词人的真正出 现。 其实正如《白雨斋词话 》卷七所云 :“人知东坡古诗古 文卓绝百代 ,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 字之列 ,东坡诗文纵列上品 ,亦不过上之中下 、下 ,若词则
2009年 11月 学 术 交 流 Nov . , 2009 总第 188期 第 11期 Academ ic Exchange Serial No. 188 No. 1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试论黄州时期苏轼创作的转型
所以说如果没有“乌台诗案 ”及谪居黄州 ,苏轼的文 学才能 ,思想深度可能就沉浮于仕宦生活之中 ,正如苏轼 自己所言 :“轼少年时 ,读书作文 ,专为应举而已 。 ……故 每纷然诵说古今 ,考论是非 ,以应其名耳 ! ”[2 ]1148由此可 见 ,他应举及初入仕途时所写的那些“应用文 ”实出于不 得已 ,并非“不能自已而作者 ”。在判杭期间 ,苏轼所作近 五十首判杭词也几乎都是应歌体 ,主要是围绕当时官僚 文人的日常生活 。“不外乎游宴酬赠 ,且皆为小令 ,词名 未著 ”[3 ]213内容狭窄 ,虽然密州 、徐州词题材较为广泛 ,从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几为上之上矣 。” 所以李植置云 :“要之词至东坡 ,实一大转关也 。后
世论词 。未有不及东坡者 ……”[7 ]160而且苏轼一出 ,词坛 为之一新 。
此词多为长调 ,豪放特色渐趋显现 ,可谓初露锋芒 。但思 想较多体现儒家思想 ,风格主要为豪放之风 ,比起黄州时 期的词的内容的广泛性 ,风格的多样性 ,思想的丰富性 , 佳篇的层出性来讲 ,则远远不如 ,密州似乎仅有密州三曲 可谓佳篇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记梦 》、《江城子 ·密 州出猎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 由 》)而黄州时期 ,佳篇可谓俯拾皆是 。而且从编年词数量 上看 ,“乌台诗案 ”之前其词作为 121首 ,凡 17 年 ,“乌台 诗案 ”后共作 116首 ,凡 17 年 ,而黄州时期凡 4年就共创 作 80 首 , (据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三秦出版社 1998 年版 )可见此时期是苏轼词创作高峰时期 ,而且令人注意 的是 ,相对而言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一生的创作历程中 词作最多而诗篇最少的一个时期 。这使他从“天马行空 ” 的诗人到“豪放旷达 ”的词人 。
赵伟东
(哈尔滨商业大学 基础科学学院 , 哈尔滨 150028)
[摘 要 ]苏轼因“乌台诗案 ”而谪居黄州 。这一仕途生涯的跌落 ,使其人生发生重大转折 ,即 从“宫廷 ”走向“东坡 ”。同时其创作已发生明显的转型 ,即从“天马行空 ”的诗人到“豪放旷达 ”的 词人 ,也造就了他作为大词人的真正出现 。他的文学创作也由诗而倾向于词 ,并为词坛带来了大 气纵横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