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PPT课件
拓展与延伸
1、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 《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 故事。 2、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ppt优质课件
嫦娥吃了仙药, 突然飘飘悠悠地 飞了起来。她飞 出了窗子,飞过 了洒满银辉的郊 野,越飞越高。 碧蓝碧蓝的夜空 挂着一轮明月, 嫦娥一直朝着月 亮飞去。
• 揣摩人心 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 现在请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 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 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 奔月仅仅是画面的美吗?
•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嫦娥奔月》
• 中国四大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
泗阳开发区小学
周红艳
嫦娥奔月 bèn
奔bēn 1、奔走;急跑。2、紧赶; 赶忙或者赶急事。3、逃跑。 bèn 1、直向目的地走去。2、介 词,朝;向。3、年纪接近。4、为某 事奔走。
当怎么也追不上月亮,后羿又会 对着嫦娥喊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离别之苦的千古绝唱
• • • •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周旋
体会嫦娥的机智善良:
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 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疾:①病;②痛苦,疼痛;
③痛恨;④迅速猛烈。 疾病 疾患 积劳成疾 疾苦 痛心疾首 疾恶如仇 疾速 眼疾手快 疾风劲草
分角色朗读,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 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 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 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 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 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他便机智地与 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 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 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第3课时成语故事精品PPT课件
1.大家都说钱学森是导弹专家,而他总是 说:“我不过是( 滥竽充数 )罢了。” 2.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3.张老师这(画龙点睛)的一笔,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成语“ 自相矛盾 ” 用来比喻语言、行动前
后不一致或相互抵触。我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
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
返回
你能说说人 们用画龙点睛 表达什么意思 吗?
画龙点睛常用来比喻 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 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 更加生动自相矛盾 愚
滥竽充数 假
画龙点睛 神
夸口
张口结舌 蒙混过关 狼狈逃窜 点睛前 缺少神韵
装模作样
点睛后 腾空飞去
返回
作业1:教材第48页4、5题
作业2:
的重要性。
2、点睛前,龙的样子是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 期初,张僧繇因为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所以 不给龙点睛;后来,因为 大家一再要求 ,所以 给龙画上了眼睛。“点睛”的结果是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四、课外阅读。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 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五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
8
导入 阅读 字词 感知 品味 小结 板书 作业
同学们,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 龙
我知道
你能说出含 有“龙”的 成语吗?
看谁说的多
生龙活虎 龙腾虎跃 车水马龙 双龙戏珠 叶公好龙
画龙点睛
看到题目谁有什么疑问?
返回
一、初读课文,处理字词,感知大意。
找一找:
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 词,并明确所在的词语。
墙壁: 逼真: 神韵:指风度韵致,也指诗文书画的风
3.张老师这(画龙点睛)的一笔,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成语“ 自相矛盾 ” 用来比喻语言、行动前
后不一致或相互抵触。我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
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
返回
你能说说人 们用画龙点睛 表达什么意思 吗?
画龙点睛常用来比喻 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 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 更加生动自相矛盾 愚
滥竽充数 假
画龙点睛 神
夸口
张口结舌 蒙混过关 狼狈逃窜 点睛前 缺少神韵
装模作样
点睛后 腾空飞去
返回
作业1:教材第48页4、5题
作业2:
的重要性。
2、点睛前,龙的样子是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 期初,张僧繇因为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所以 不给龙点睛;后来,因为 大家一再要求 ,所以 给龙画上了眼睛。“点睛”的结果是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四、课外阅读。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 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五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
8
导入 阅读 字词 感知 品味 小结 板书 作业
同学们,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 龙
我知道
你能说出含 有“龙”的 成语吗?
看谁说的多
生龙活虎 龙腾虎跃 车水马龙 双龙戏珠 叶公好龙
画龙点睛
看到题目谁有什么疑问?
返回
一、初读课文,处理字词,感知大意。
找一找:
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 词,并明确所在的词语。
墙壁: 逼真: 神韵:指风度韵致,也指诗文书画的风
苏教版五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共20张PPT)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2021/7/25
11
那个楚国人( ), 先夸口说( ),又夸口 说( ),围观的人问他 ( ),他( )。
2021/7/25
16
滥竽充数成 功的原因
①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滥竽充数失 败的原因
说明了 什么
2021/7/25
17
滥竽充数成 功的原因
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滥竽充数失 败的原因
①齐湣王 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
2021/7/25
12
思考题
1.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受? 2.《自相矛盾》中的人可笑吗?可 笑在什么地方?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021/7/25
13
滥竽充数
2021/7/25
14
1、为什么南郭先生能够混在乐队里 吹竽充数?他是怎样充数, 而又不被
发现的? 2、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 走了?
成语故事
2021/7/25
1
韩非子,战国后期 韩国人,是荀子的学生,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 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2021/7/25
2
我会读
戳腮僧唬
2021/7/25
3
矛 盾 楚锐
卖 韵 逼壁
2021/7/25
4
苏教版五上8成语故事ppt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01
成语故事
02
《画龙点睛》
自学《画龙点睛》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点睛”的结果怎样?
《画龙点睛》
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01.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01
02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 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01
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成语故事
máo dùn chǔ ruì bì bī yùn
矛 盾 楚 锐 壁 逼 韵
chuō sāi sēng hǔ
戳 腮 僧 唬
矛盾 锐利 神韵 戳穿 墙壁
腾空 俸禄 楚国 逼真 推辞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8、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1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2
《自相矛盾》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成千上万 万马奔腾 腾云驾雾 雾里看花 花言巧语 语重心长 长年累月 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知故问--问心无愧--愧不敢当 当机立断--断章取义--义无反顾--顾虑重重--重见天日 日新月异--异想天开--开门见山--山穷水尽--尽心竭力 力争上游--游山玩水--水深火热--热火朝天--天灾人祸 祸不单行--行若无事--事出有因--因小失大--大快人心 心想事成--成人之美--美丽动人--人山人海--海阔天空 空前绝后---后来居上--上蹿下跳--跳梁小丑--丑态百出
苏教版五上8成语故事ppt (1)
再见
墙壁
推辞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 铁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 器。
《自相矛盾》
“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
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 “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 能戳穿。”
自相矛盾
•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 前后不一致,相抵触。
《自相矛盾》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 人物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意思
8、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 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 就是数目。
《滥竽充数》
提示:(1)讲请事情的前因后果。 (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自相矛盾》
• 有个围观的人说:“用你的矛戳你的盾, 会怎么样 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 答不出来了。
《自相矛盾》
3、“张口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自相矛盾》
• 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 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吾吾地傻了眼, 最后什么也回答不出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8 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 习用的, 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 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 有出处。
8、成语故事
máo
dùn
chǔ
ruì
bì
bī
yùn
矛
盾
楚
锐
sāi腮ຫໍສະໝຸດ 壁sēng僧
苏教版五上成语故事ppt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滥竽充数》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战国时,齐宣王喜 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 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 吹 竽 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
地单独吹。
《滥竽充数》
读《滥竽充数》思考: 1)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 齐宣王吹竽时是怎么想的? 2)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 的俸禄时又是怎么想的? 3)当南郭先生逃走时,他 又是怎么想的?
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有的说
;
有的说
;还有的
说:
。他们无不佩服张
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画龙点睛》
说说“画龙点睛”这个 成语的意思。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 的 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 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 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 ”的意思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 人的语言、行动前后 不一致,相抵触。
《自相矛盾》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 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 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 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8、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滥”就是不加选择,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 器,“充”指冒充, “数”就是数目。
(点睛后天气突变, 龙腾空飞去)
(惊叹不已)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4)读这则故事时节 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 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5)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 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闪雷鸣,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
成千上万 万马奔腾 腾云驾雾 雾里看花 花言巧语 语重心长 长
年累月 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知故问--问心无愧--愧不敢当 当 机立断--断章取义--义无反顾--顾虑重重--重见天日 日新月异--异 想天开--开门见山--山穷水尽--尽心竭力 力争上游--游山玩水--水 深火热--热火朝天--天灾人祸 祸不单行--行若无事--事出有因--因 小失大--大快人心 心想事成--成人之美--美丽动人--人山人海--海 阔天空 空前绝后---后来居上--上蹿下跳--跳梁小丑--丑态百出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滥竽充数》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战国时,齐宣王喜 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 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 吹 竽 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
地单独吹。
《滥竽充数》
读《滥竽充数》思考: 1)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 齐宣王吹竽时是怎么想的? 2)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 的俸禄时又是怎么想的? 3)当南郭先生逃走时,他 又是怎么想的?
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有的说
;
有的说
;还有的
说:
。他们无不佩服张
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画龙点睛》
说说“画龙点睛”这个 成语的意思。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 的 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 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 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 ”的意思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 人的语言、行动前后 不一致,相抵触。
《自相矛盾》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 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 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 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8、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滥”就是不加选择,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 器,“充”指冒充, “数”就是数目。
(点睛后天气突变, 龙腾空飞去)
(惊叹不已)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4)读这则故事时节 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 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5)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 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闪雷鸣,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
成千上万 万马奔腾 腾云驾雾 雾里看花 花言巧语 语重心长 长
年累月 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知故问--问心无愧--愧不敢当 当 机立断--断章取义--义无反顾--顾虑重重--重见天日 日新月异--异 想天开--开门见山--山穷水尽--尽心竭力 力争上游--游山玩水--水 深火热--热火朝天--天灾人祸 祸不单行--行若无事--事出有因--因 小失大--大快人心 心想事成--成人之美--美丽动人--人山人海--海 阔天空 空前绝后---后来居上--上蹿下跳--跳梁小丑--丑态百出
苏教版五年级上 8 成语故事 ppt课件
不是四个字的成语在成语中占绝少数。
2020/12/17
ppt课件
5
小游戏 看图猜成语
2020/12/17
ppt课件
6
2020/12/17
ppt课件
7
2020/12/17
ppt课件
8
2020/12/17
ppt课件
9
2020/12/17
ppt课件
10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简单的几个字就浓缩了深刻的道理, 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三则成语故事。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也有少于四个字的成语,如“敲门 砖”“莫须有”“想当然”等;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 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 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姓点灯”等。
27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 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 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mú
2020/12/17
ppt课件
29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思考:
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0/12/17
ppt课件
15
矛
盾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 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2020/12/17
ppt课件
5
小游戏 看图猜成语
2020/12/17
ppt课件
6
2020/12/17
ppt课件
7
2020/12/17
ppt课件
8
2020/12/17
ppt课件
9
2020/12/17
ppt课件
10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简单的几个字就浓缩了深刻的道理, 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三则成语故事。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也有少于四个字的成语,如“敲门 砖”“莫须有”“想当然”等;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 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 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姓点灯”等。
27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 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 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mú
2020/12/17
ppt课件
29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思考:
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0/12/17
ppt课件
15
矛
盾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 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壁
推辞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 铁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 器。
《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 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 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 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 哑口无言。
《自相矛盾》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 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8、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 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 是数目。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 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 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 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滥竽充数》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 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8、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自学《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滥竽充数》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 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 他听。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 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吹 竽
《滥竽充数》
读《滥竽充数》思考: 1)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齐宣王吹竽时 是怎么想的? 2)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又是 怎么想的? 3)当南郭先生逃走时,他又是怎么想的?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8 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 习用的, 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 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 有出处。
8、成语故事
máo
dùn
chǔ
ruì
bì
bī
yùn
矛
盾
楚
锐
sāi
腮
壁
sēng
僧
逼
hǔ
唬
韵
chuō
戳
8、成语故事
矛盾 锐利 神韵 戳穿
腾空 俸禄 楚国 逼真
《画龙点睛》
说说“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 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 内容生动有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3)“点睛”的结果怎样?此刻人们的 态度又怎样?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 (惊叹不已)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 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5)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 去,会说些什么呢? 完成填空: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 雷鸣,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 惊叹不已,有的说 ;有的说 ;还 有的说: 。他们无不佩服张僧 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 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 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 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滥竽充数》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 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 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自相矛盾》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 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夸口”:说大话 “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 戳穿。”
《自相矛盾》
3、“张口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你能说说“ 自相矛盾 ”的意思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 不一致,相抵触。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 觉得怎样?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人们觉得奇读。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 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