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知识体系

合集下载

教育学的教育体系

教育学的教育体系

教育学的教育体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其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教育学科的学科体系、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一、教育学科的学科体系教育学科的学科体系是指教育学所涉及的各个分支学科及其相互联系和组织结构。

教育学科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行为和发展规律,以及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2.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及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3.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使用、教育投资的回报等问题,以及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4. 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的结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以及教育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责。

5.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及其实施、教育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法律对教育活动的规范。

二、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是指教育学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理论基础等。

2. 教育学说:包括教育学派的观点、教育学说的发展历程等。

3. 教育原理:研究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以及这些原则和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4. 教育方法:研究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包括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

5. 教育评价:研究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对教育的指导作用。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是指教育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用于探究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况和规律。

2. 理论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用于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问题的本质。

3. 应用研究方法:包括实践研究、行动研究、评估研究等方法,用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提升教育实践的效果。

教育学专业知识体系

教育学专业知识体系

教育学专业知识体系教育学专业知识体系由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组成。

基础学科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则奠定了学生的教育学基本功,而专业核心课程则深入了解教育学的各个领域和专门知识。

一、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

这些学科为教育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以及人类文化对教育的塑造作用。

1. 哲学哲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它研究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观和认知方式,探索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学习哲学可以帮助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形成思辨能力,理解教育中的伦理问题,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在教育学中,心理学为教育者提供了了解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工具。

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学习方式和心理需求,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3. 社会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

在教育学中,社会学帮助教育者理解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通过学习社会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背景下的教育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挑战。

4. 人类学人类学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差异。

在教育学中,人类学提供了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视角,帮助教育者了解教育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差异与共性。

通过学习人类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拓宽眼界,增强跨文化教育的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了教育学专业的基本功,包括教育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

这些课程使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育学概论教育学概论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把握教育学的基本框架,为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基础。

现代教育学重点知识

现代教育学重点知识

导论1.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2.前教育学阶段: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论语》:孔子的弟子对孔子言论的汇集;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1623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端;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教育学学科形成标志,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4.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学校即社会;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第一章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利托尔诺,沛西·能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孟禄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恩格斯4.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5.古代社会教育特征: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具有阶级性;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内容,教育内容封闭;进行呆板的知识传授和强迫的道德灌输,教育方法机械;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认识.6.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现代教育与社会知识体系的演变

现代教育与社会知识体系的演变

现代教育与社会知识体系的演变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模式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理念。

教育与社会知识体系的演变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传统教育体系的毛病在传统教育体系下,学生被要求死记硬背,注重的是考试分数而不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向注重“知识”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失去了先前的优势。

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较弱,导致最终应用产出的质量受限。

二、现代教育的理念现代教育理念不再追求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有自由的思考和表达机会,学习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构建。

与此同时,学生应该学习团队合作、理解和接纳异质文化。

这种“实践意义”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适应社会需求,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

三、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领域有很多创新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于项目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被定义为一种基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式学习方式。

该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文化、历史、科学等领域中进行自发性、自主性的学习,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这种模式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丰富,孩子们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2. 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认为,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知识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增加对学习的知识和认识的深度,增强自信和独立性。

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个人及团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3. 面向未来的学习面向未来的学习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这种学习中,学校将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职业和社会的理解。

该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注重探索未来社会新技术的应用,更好地适应职业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四、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社会知识体系的演变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但现代教育的发展也能够影响社会知识体系的更新、升华。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补充绪论一、教育学教育学(Pedagogue)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从纵向上看,有落后的、原始的教育现象,有以四大发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

1640年英国兴起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飞跃为采用半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继而便产生了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乃至今天的当代教育现象。

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1)学校教育,即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

(2)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

(3)社会教育,广义的指旨在有意识的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4)自我教育,指人们自我组织的自学活动以及自省、自修行为。

(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人类的教育活动不仅有其历史性,而且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教育中有很多矛盾、很多规律。

但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教育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或关系都是由此派生出来,最终又复归到这两个基本规律中的。

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形成发展中渐次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育基本规律的揭示和阐明上,它的研究任务是为具体的教育学科提供最一般的理论指导,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本理论学科地位。

三、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现代教育学第一讲基础知识

现代教育学第一讲基础知识
总结词
教育改革问题是指对现有的教育体制 、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的问题,是 教育学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 的教育体制和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 形势和需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促 进教育公平,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但 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阻力, 如利益冲突、观念障碍等。
THANKS
02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政策区的教育投入等。
03
社会各界的参与
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奖学金
和实习机会,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公益教育项目,
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教育。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总结词
教育学学科体系包括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等,这些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 础和指导原则。而教育学应用学科则更加具体和实用, 如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学等,这些学科 将教育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具体的教育问 题。同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教育学与其他学科 的交叉也日益增多,如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这 些交叉学科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方法。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 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但 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教育质量问题, 如教学质量不均衡、教育资源短缺、 教育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 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育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解决方案
针对教育质量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 入手。首先,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建 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质 量的持续提高。其次,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优化教 育资源配置。此外,推进教育改革, 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满足社会和 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规律,培养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涵盖了众多领域,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等。

本文将对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和简要介绍。

一、教育学概论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

学生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可以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为深入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包括了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评估和测量等领域。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认知机制、有效教学策略等,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机构和组织管理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学校和教育机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教育管理学包括学校管理理论、教育政策与规划、教育经济学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教育管理学,可以了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管理能力,为未来从事教育行政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社会政策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法律、教育法规和学校管理法规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教育法学,可以了解教育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为日后从事教育行业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五、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教育成本与效益等经济问题的学科。

它探讨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研究教育经济决策的效果与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教育经济学,可以了解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等,为学校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经济支持。

六、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应用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探索在教育中利用技术促进教学与学习的创新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教育技术学,可以了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工具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学原理教材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

教育学原理教材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

教育学原理教材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和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学原理教材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学概述: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以及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2. 教育学基本理论:探讨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3.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4. 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发展特点、教育需求和教育方法等。

5. 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分析教育目的的内涵、特点和分类,探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实现教育目的等问题。

6.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研究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发展历程,探讨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的特点和优劣。

7. 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介绍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以及如何推进教育改革等问题。

在教育学原理教材中,这些知识体系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学原理学科体系。

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教材,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掌握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教育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育学原理也是培养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课程之一,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基础知识

现代教育基础知识

现代教育基础知识现代教育是指适应当代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的基础知识对于教育从业者和家长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现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概念现代教育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个性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教育强调通过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现代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3.终身学习:现代教育强调学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还要在社会中、工作中不断学习、进修和转变。

三、现代教育的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思维能力目标: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4.能力与素质目标:现代教育希望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合理运用知识,具备创新、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具备健康、自信和适应社会的素质。

四、现代教育的教育方法1.个性化教学:现代教育注重因材施教,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个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2.合作学习:现代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团队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学科。

教育学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学习等,这些概念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

教育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的实施过程等方面的理论。

例如,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可以从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能力等角度进行探讨。

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获取教育现象的详细描述和深入理解。

定量研究则是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取教育现象的数量化数据和统计规律。

教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三、教育学的学科分支教育学的学科分支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等。

这些学科分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为教育学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四、教育学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的教育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的目的和期望结果,教育内容是指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教育方法是指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方法,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

五、教育学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学研究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规律和策略,探讨如何促进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内容包括教育制度改革、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方面。

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发展与改革,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六、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评估、教育咨询等方面。

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等内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管理和评估方法。

教育咨询则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咨询和指导。

七、教育学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学的国际比较研究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和教育政策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国际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成果,从而借鉴其成功经验和教训。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0.1教育学学科形成标志,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论述教育目的以实践哲学为理论基础,论述教育途径方法途径以心理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课堂课本,杜威教育思想:生活活动学生三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绅士洛克《教育漫话》。

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范式”,库恩《必要的张力》。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专著。

培根《论科学价值和发展》教育的艺术独立领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端。

0.2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已经意识到的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教育学的价值: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配置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学历史发展三阶段:前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教育学多样化发展。

前教育学的基本特征: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学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0.3实验教育学反对以赫尔巴特强调的概念思辨,认为其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再进行实验、将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区别在与心理实验在心理实验室进行,教育实验则在真正的学校环境中和教学实践中进行;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它强调的定景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0.4实用教育学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某种生活做准备;教育及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是生活,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学生的学校学习就是一个社会成长的过程;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先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在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1.1教育起源的认识:神话起源论(第一个正式提出);生物(西方第一个代表性),归结于动物本能行为,归结于天生生物行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教授活动,法国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动物之教育》,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心理,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美国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把全部教育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走向极端了;劳动;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没有目的或是外在目的1.2叶澜教育交往起源论。

现代教育学全书知识要点00442范文

现代教育学全书知识要点00442范文

《现代教育学》全书知识要点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教育”这一概念理解多样化的原因:(P2,领会)由于教育活动本身比较复杂,且在历史长河中又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人类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也一直在发展变化着。

1、“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他在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H.Spencer)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在书中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按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

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2、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L.Scheffler)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就把这种在教育学科领域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陈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之为“定义性陈述”,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陈述:(P4,领会)第一种是“规定性定义”。

指创造的定义,也就是下定义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有关概念或术语下定义。

第二种是“描述性定义”。

“描述性定义”是非逻辑定义中最常见的一类,在词典中一般见到的大多是描述性定义的罗列,在教育学教科书中可以见到大量这类定义。

第三种是“纲领性定义”。

这类定义主要不是揭示概念内涵的实际状况,而是旨在说明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即“事物应该是什么”。

3、逻辑规则与“教育”概念的科学界定(P5,领会)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对“教育”概念的一些权威性界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学 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

教育学 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

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教育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等等。

以下是对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的梳理。

一、教育学的知识体系1、教育基本理论:这包括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以及这些现象和行为如何影响学习效果和成长。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等的关系,以及教育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变迁。

4、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5、教育技术学: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改进教学方式和提升学习效果。

6、教育史学: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教育学的要点梳理1、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这个目的不仅包括了知识的传授,也包括了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育的制度: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与其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对教育制度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教育心理学: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4、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如何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以及教育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变迁。

5、教育经济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被重视。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投入、产出和效率,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6、教育技术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运用现代科技改进教学方式和提升学习效果。

7、教育史学:通过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教育学知识体系图表

教育学知识体系图表

教育学知识体系图表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主要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教育学的知识体系1、教育史:研究教育思想、制度、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革,对于理解教育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学原理: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制度等基本问题,为其他教育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3、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发展规律等,为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5、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价值观等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6、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等问题,为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经济分析和建议。

7、比较教育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和实践,揭示教育的共性和差异,为改进和完善本国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8、教育政策学:研究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揭示政策背后的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为完善教育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9、教育技术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提高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教育学知识体系图表为了更直观地呈现教育学知识体系,我们可以将其整理成一张图表。

图表可以采用树状图或流程图的形式,以教育学原理为核心,向外延伸出各个分支学科。

每个分支学科可以标注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以便学习者快速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要点。

四、教育学知识体系的特点与价值教育学知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教育学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使得其研究视角和方法具有多样性。

2、应用性:教育学知识体系紧密结合教育实践,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经过了100多年的建构,经历了从“七科”到14大类的复杂过程,总体趋势是从向西方学习到“中学”与“西学”并立、中西方知识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以建立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无论在建设上还是在分类上,始终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创新完善,适时调整包括大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及研究方向的学科设置,从而促进学术分工向纵深发展,并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一、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建构历程学科分类既是对已有知识的一种逻辑划分,便于学术分工和协同研究,同时也可以指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建构完备的知识体系,服务于社会发展进步。

因此,特别需要我们总结、研究与规划。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因而也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

相应地,中国古代有知识体系但没有知识体系逻辑分类。

中国教育早在周朝时就分类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但这不过是一种贵族教育体制。

中国古代最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体系分类是图书分类。

秦汉时期就产生了所谓“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等。

唐代之后中国图书分类则逐渐流行为“四部”,到明清时成熟完善,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独特的知识体系分类。

在这一意义上,中国古代知识体系本质上是通过图书分类体现出来的。

其优点是简单明了,缺点是它在本质上属于知识汇总。

其意义主要是目录学的,而非知识生产的学术分工与学科规划。

近代以后,中国开始逐渐向西方学习知识,西方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思想文化通过翻译的方式进入中国,中国的知识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知识体系分类便被提上日程。

当时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各种知识分类方法,但实际上通行的是“中学”和“西学”的二分法,后来则倾向于接受西方的分类方法。

1902年,张百熙主持制定《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即学制初稿;1903年,他又和张之洞一起修改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即学制定稿。

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

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

概念 要素 起源
广义
狭义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
神话
生物
心理
劳动

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 古代教育
近现代教育
近现代教育
古代中国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 古希腊 罗马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
1.萌芽阶段
两本书
三个人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夸美纽斯
2.独立形态阶段
赫尔巴特 康德
实验教育学 人文主义教育学
3.多样化发展阶段 实用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
近代
育的特 征
16c 以后 西方
教育的
巨大变 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 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阐述角度: 教育管理 受教育者 教育目的与内容 教育的保障
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 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 平民教育、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同程度展开
教师
学生 教育影响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动者。 2.教育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中介。 3.教育手段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4.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可见,教师、教育内容、手段和学生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教育过程就是在这种相互对立、互为中 介中运动和发展的。
教育的起源
心理起源论
1.代表人物:美-孟禄 2.主要观点:教育的发生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
识的模仿”。 3.理论基础:人类学和心理学
劳动起源论(社会起源论) ★ ★

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包括了广泛而深入的知识体系,涉及到了教育的理论、方法、实践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对教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的本质是关于人类教育活动的研究和实践。

它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育规律为基础,通过教育实践来促进人的个体和社会发展。

二、教育学的研究范畴教育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

具体来说,教育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观等,探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2.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发展、教育等心理过程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分析教育问题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4.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分析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经济学依据。

5.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政策和制度,分析教育法律问题,推动教育法律的完善和实施。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理论。

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它们是教育学的基石,为其他理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技术学等,它们是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在实践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

四、教育学的实践教育学的实践是教育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实践是指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验证,通过实践来改善教育过程和结果。

教育学的实践包括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管理实践、教育评价实践等。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必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起源:1.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起源:早期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古代哲学思想的社会实践、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管理等。

2.教育学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历史性、社会性等。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和教育方法论等。

2.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化理论、社会教育理论和教育平等理论等。

四、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教学设计:备课、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五、教育学的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的目标:知识、能力、品德等。

2.学校教育的组织方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学的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特点:亲密性、个性化、情感性等。

2.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教育、性教育、智力教育等。

七、教育学的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教育评价的指标: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发展水平等。

八、教育学的教育与发展:1.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2.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元化的教育供给等。

以上只是教育学必背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

教育学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学科,以上知识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核心内容。

要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育学,需要结合教育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育学知识体系

教育学知识体系

教育学模块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教育:本质属性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功能问题: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利托尔若和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学说,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心里起源:——美国孟禄批判教育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心理起源,认为教育起源日常生活儿童对成年人一种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发展:古代社会教育:一般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春夏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阶级、专制、刻板。

古代中国: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和弗教,教育的活动主要是北宋经典和钻研经义古代埃及:开设土文学校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体系即为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资产阶级为了魔球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帜,掀起反封建文化。

近代社会教育: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教育的世俗化,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执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主要特点表现为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知识体系1.遗传:之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特点,是人与生俱来的特征,是人生长发育最基本的前提。

2.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之间适应的道德观念、职业情操和品质。

3.教学组织方式:是一种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过得教学内容,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的组合形式。

1 我们把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2 前教育学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孔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昆体良等。

3 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4 昆体良的代表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5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书中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6 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7 1762年,卢梭出版了《爱弥儿》,其思想被后人总结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8 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明确提出“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观点。

9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因此赫尔巴特被人们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学方法论。

10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11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育法》。

12 实用主义的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及个人经验的增长。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

第五,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第六,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

13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教育而是教育问题,而且是已经意识到的现代教育问题。

14 主要的教育起源论有: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生活起源论。

15 生物起源论的观点是:把人类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认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代表有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16 教育心里起源论的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17 我国教育学家叶澜先生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18 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19 原始教育的特征:第一、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第二、教育具有宗教性。

第三、教育无阶级性。

20 古代教育的特征:①教育目标狭窄,②教育具有阶级性,③教育内容封闭性。

④教育机械性,⑤积累丰富的经验,画得出不得科学教育认识。

21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②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③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④具有法制性。

⑤教育呈现终身化。

⑥教育具有国际性。

22 现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23 现代教育的属性①:教育永恒性,②教育生产性,③教育的历史性,④教育的继承性,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⑥教育的长期性,⑦教育的民族性。

24 现代教育的功能:①基本功能是影响人的发展,②扩展功能是影响社会的发展。

25 教育目的:一定的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

26 现代教育目的的特点:①宏观性,②预见性,③强制性,④时代性。

27现代教育目的的结构:第一层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第二层次为学校培养目标;第三层次为课程目标。

28 现代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

29 影响教育目的确立的因素有哪些??①生产力的影响,②生产关系的影响,③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制约。

30 现代教育目的分类(按照不同的理论基础于价值倾向)分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生活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观点:①教育的职能应该是人生来就有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

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物:法国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

31 生活本位论中的教育准备生活说的代表斯宾塞32 对教育目的进行科学分类的最根本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3 马格斯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科学内涵}是什么??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明人的发展,认为人的发展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充分自由的发展和统一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说明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道德上、精神上的全面和谐发展。

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全人类解放出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个人能力和精神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34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5 现行的教育目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6 应试教育存在的原因:①首先,应试教育是中国传统考试制度的产物。

②其次,我国生产力不发达,就业岗位有限。

③再次,教育机会竞争激烈。

④最后,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偏差的产物。

37 素质教育:定义: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已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特点:①以人为本,②突出主体精神,③面向全体,④关注终身发展。

38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⑴教育价值观不同。

应试教育的价值观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忽略提过全民素质;培养劳动者;注重为社会发展的某些方面培养片面人才;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人才;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价值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全面提高了全部学生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的,追求教育现实的实用价值,促进了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⑵教育内容不同。

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美育、体育。

素质教育从理论上把握了教育理想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⑶教育方法不同。

应试教育是一种“授之以鱼”的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

素质教育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法,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亲自体验所学知识。

⑷教育评价不同。

应试教育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来评价老师。

素质教育则强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评价内容。

⑸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应试教育,要正确认识应试教育的积极方面。

真确的运用积极方面,总之要辩证地看待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29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30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一方面,教育制约着儿童发展方向和进程。

另一方面,教育要发挥其作用,必须考虑儿童的发展特点。

首先,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其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以相应的教育。

最后,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1 内发论(又称自然成熟论、生物预成论、遗传决定论)定义(主张):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代表人物:美国的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英国的高尔顿。

32 外铄论主张: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是乞丐。

),英国的洛克。

33 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论述)⑴遗传影响人的发展。

遗传因素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是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首先,教育对象的生理机能是由其父母的DNA 决定的。

其次,遗传因素是非获得性因素,是一种基因的本能遗传现象。

最后,遗传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的发展顺序、速度。

⑵一传不决定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在儿童的发展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非是决定因素。

天资聪慧的孩子具有未来良好发展的可能性,但未必就能成功,如果教育没有跟上也会是遗传因素比较好的儿童趋于平凡。

所以,具有良好的遗传因素后,也需要良好的教育。

34 环境的定义: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的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35 环境的作用具有的特点:自发性、偶然性、片面性。

36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论述)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的特点:较强的目的性,较强的系统性,较强的选择性,较强的专门性,较强的基础性。

②人生发展的阶段性。

人生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着教育的阶段性。

人生阶段的独特性决定着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独特性。

⑵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条件。

学校教育.①教育目的的协调性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②教育的物质条件影响着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③教育活动影响着教育影响的深度。

④教师素质影响着教育的水平。

⑤教育管理水平影响着教育的功能。

家庭环境①家庭经济状况。

②父母文化水平。

③家庭的人际氛围。

社会状况教育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才能保证受教育者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

37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38 人力资本理论主张: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经济效益。

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

39 经济(生产力)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⑴生产力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