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含绪论),第2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镜下: 线粒体肿胀 内质网扩张
1、细胞水肿
结局
– 原因去除,恢复正常 – 原因持续或加重,坏死
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概念;除脂肪细胞外细胞浆中出现中性脂肪称为脂肪
变性。
原因:
– 摄入过多或脂库动员
– 缺氧、感染、中毒
– 营养不良,嗜脂物质缺乏
好发部位:
– 肝细胞、心肌组织、肾小管上皮
(1) 肝脂肪变性
肉眼:
– 肝体积增大 – 颜色变黄 – 切面油腻感 – 苏丹染色呈红色
镜下:
– 细胞内大小不等空泡,圆形,界限清楚,核 可偏位。
(2)心肌脂肪变性
原因:
– 缺氧——严重贫血 – 感染——白喉 – 中毒——磷、砷、四氯化碳等
( 2 )心肌脂肪变性
– 肉眼:
体积缩小 重量减轻 包膜皱缩 色泽变褐 血管迂曲
一、萎缩
病理变化
– 镜下:
主质细胞数量减少 主质细胞体积变小 胞浆内脂褐素沉积 间质细胞不变或增多(假性肥大)
二、肥大(hypertrophy)
概念: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分类:
– 生理性肥大 – 病理性肥大
20世纪60年代起
学说
支持的技术手段
万物有灵论

体液学说

化学物理

器官病理学
尸体解剖
细胞病理学
光学显微镜
神经生理学和病理 动物实验 学
亚细胞病理学
电子显微镜
免疫病理学
免疫学技术
分子病理学
生物化学技术
创始人
Hippocrates Paracelsus Morgagni Virchow Pawlow
De Duve
致疾病发生的具体环节、
发展机制和过程
3)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或lesion):
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
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引起的临床表现。
4)转归: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结局。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 各学科的交汇点 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的最终诊断 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点
(2)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
胶原纤维老化,瘢痕形成。 肉眼
– 呈灰白色、均匀半透明、质地硬韧、缺乏弹性。
镜下:
– 纤维细胞明显变少,胶原纤维变粗、融合 成半透明均
质、粉色或红染、索、片状的结构。
(3)细动脉壁透明变性
多见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主要累 及细小动脉,如肾入球动脉、脾中央动脉、 视网膜动脉。表现为均质红染的血浆蛋白 沉积。
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
大体观察 组织和细胞学观察 超微结构观察 组织和细胞化学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流式细胞术 图像分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分子生物学 细胞遗传学
六、病理学发展简史
历史年代 远古时代 公元前4~5世纪 1500年左右 1761年 1854年 1930年代
代偿性肥大 内分泌性肥大
三、 增生(hyperplasia)
概念: 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之为增生,
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分类:
– 生理性增生
– 病理性增生
激素性——前列腺增生、地方性甲状腺肿 代偿性——肝切除后 修复性——伤口愈合 炎症性——炎细胞、纤维组织、病变组织增生
四、 化生(metaplasia)
Garrod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正常细胞
适应细胞
萎缩、肥大、 增生、化生
可逆性损伤的细胞
变性(细胞内外异 常物质沉积
细胞死亡 坏死、凋亡
第一节 适应(adaptation)
概念:细胞、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
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而得以
存活的过程。在形态上表现为:
wk.baidu.com
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细丝、颗粒状、红染、无结构物质,形态
类似纤维素,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部位:结缔组织、 小血管壁
原因:急性风湿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成分:
– 胶原纤维的退变,肿胀及崩解。
– 免疫球蛋白沉积。
– 血液中滲出的纤维蛋白
坏死的结局
1)诱发炎症反应 2)溶解吸收 3)分离排出
– 溃疡 – 空洞 – 窦道 – 瘘管
内脏
部位:肺、肠、子宫
病变:黑、绿、肿、臭,分界不清
后果:发展迅速,全身中毒,危害严重
C)气性坏疽
为湿性坏疽的一种特殊类型。继发 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合并气性荚膜杆菌 感染。坏死组织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气 体,坏死组织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毒素吸收多,后果 严重,需紧急处理。
红染色为红色
–电镜:细丝状平行排列,中等电子密度
6、病理性色素沉着
概念: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内源性色素: 含铁血黄素、胆色素、脂褐
素、黑色素
外源性色素: 炭尘、纹身所用的色素
色素
含铁血黄素
胆红素
脂褐素
黑色素
来源 铁蛋白微粒集结而成的色 素颗粒,巨噬细胞内形成
巨噬C内形成的HB衍生物
肉眼:
– 严重贫血时,乳头肌处(左室的心内膜下) 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 相间排列,形似虎皮斑纹,故有虎斑心之称。
– 中毒时 心肌均匀变浊、 略呈黄白色。
镜下:
– 心肌细胞内肌纤维Z带附近脂肪空泡细小, 呈串珠状排列。
(3)肾脂肪变性
见于 缺氧、严重贫血、中毒、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漏出的脂蛋白导致脂肪变性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原因:
缺氧
缺血
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
电离辐射
→钠泵受微生物毒素损害
→细胞内钠水增加
→细胞水肿 (严重时为水变性)
好发部位:心、肝、肾等主质细胞
1、细胞水肿
病变 :
– 肉眼: 包膜紧,颜色苍白,失去光泽
– 镜下: 体积增大 胞浆内颗粒 胞浆疏松 胞浆透明
病理学绪论
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孙保存
绪论
一 、病理学的任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和转归,从而阐明疾病本质和发 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病理学的任务
1) 病因学(etiology):疾病的原因,内因、外因相互
关系
2)发病学(Pathogenesis):即在病因的作用下,导
4、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
概念:组织间质内出现粘多糖和蛋白质的
蓄积称为粘液样变性。
病变:间质病变处疏松,见染成灰蓝色的
粘液样基质,其中散在多突起的星
芒状纤维细胞。
原因:恶性肿瘤、风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
5、淀粉样变性(amyloid degeneration)
3、玻璃样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见于细胞内、结缔组织、血管壁,呈现 均质、粉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蓄积。
(1) 细胞内玻璃样变
概念:细胞浆内蓄积的异常蛋白质形成
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
– 肾小管上皮内透明变性
– 浆细胞内透明变性,Russell小体
– 肝细胞内透明变性,Mallory小体
概念:基因调控下的机体内单个细胞的主动
死亡过程称为凋亡。
生理作用
– 机体正常组织的更新
– 胚胎发育与指趾形成
– 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
– 衰老、突变、感染细胞的清除
2、 凋亡
病理作用
– 先天性畸形 – 自身免疫病 – 肿瘤发生
2、 凋亡
病变
– 单个细胞死亡 – 细胞核DNA有序降解 – 核染色质边集,半月状积聚,长梭状突出 – 凋亡小体形成 – 细胞膜、核膜完整 – 无炎症反应
三、病理学的研究内容
病理学
总论(general pathology): 共性规律
各论(systemic pathology):
特殊规律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体病理学
– 尸检(autopsy) – 活检(biopsy) – 细胞学检查(cytology)
实验病理学
– 动物实验(体内) – 组织和细胞培养(体外)
– 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degeneration)
部位:
– 多见于心、肝、脾、肾。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为彻底的凝固性坏死,结核病灶的特征 性病变。组织结构完全崩解,核碎片全部消 失,形成红染、均质、细颗粒状、无定形物 质。周围可见结核结节。
结核病之干酪样坏死
概念:细胞外间质内尤其是小血管基底膜处
出现蛋白—多糖复合物蓄积,呈淀粉
样呈色反应,称为淀粉样变性。
原因:原因不明,可能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沉
积。
5、淀粉样变性
病变
–部位
全身性——全身各处小血管壁 局部性——皮肤、结膜、呼吸道、膀胱、胰岛、
恶性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
–光镜:HE染色为淡红色均质状物质,刚果
二、 发生机制
细胞膜的破坏——机械、脂酶、缺氧、
药物、免疫、感染
活性氧类的损伤作用——氧自由基
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
缺氧的损伤作用
化学性损伤
遗传变异
(一)、 变性(degeneration)
概念: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受损伤后因 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 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内出现异 常物质或原有物质的异常增多,并伴有 功能下降。
坏疽(gangrene )
概念: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不同程度的腐败菌
感染称为坏疽。
类型:
– 干性坏疽
– 湿性坏疽
– 气性坏疽
a)干性坏疽
条件:动脉供血阻断,静脉回流正常,
见于体表
部位:肢体末梢,下肢多见
病变:黑、缩、臭、分界清 黑、缩、臭、清
后果:发展较慢,危害较轻
b)湿性坏疽
条件:动静脉同时受阻,见于与外界相通的
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
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一)上皮细胞的化生:

鳞状上皮化生

腺上皮化生
(二)间叶组织化生:

骨化生

软骨化生
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
一、原因:
缺氧、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子、营养失 衡内分泌因素、免疫反应、遗传变异、衰老、社会心 理、精神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
– 肉眼
局部温度下降 丧失光泽,表面污秽 疼痛消失 血流终止,脉搏消失 切割回缩不良 对刺激无反应
1、坏死 ( necrosis)
镜下:
– 细胞核的改变
核固缩(pyknosis):核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染色加深。 核碎裂(karyorrhexis):核膜破裂,染色质崩解为浓染
的碎片,分散在胞浆中。 核溶解(karyolsis):DNA分解,失去对染料的亲和力,
坏死的结局
4) 机化(organization)
– 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和取代坏死组织(或 其它异物如血栓等)的过程称为机化,最后 成为瘢痕组织。
5) 包裹
– 坏死灶如较大,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 绕。
6) 钙化
– 坏死组织中出现钙盐沉积(营养不良性钙化)
2、 凋亡 (apoptosis)
一、萎缩(atrophy)
概念: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
器官体积的缩小。
常见部位:
– 脂肪
– 肌肉 – 骨骼 – 中枢神经 – 生殖器官
一、萎缩
原因:
– 生理性萎缩 – 病理性萎缩
营养不良性萎缩 压迫性萎缩 废用性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 内分泌性萎缩
亚迎非神秘
一、萎缩
病理变化
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不溶 性残存小体。 黑色素细胞产生
HE染色 棕黄色,颗粒 大小不一
黄褐色,小颗粒 团块状 黄褐色,细颗粒状
棕(深)褐色细颗 粒状,大小不一致
7.病理性钙化
概念:在骨和牙齿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着,
称为病理性钙化。
病变:HE染色呈蓝色片、块状结晶
分类:
– 营养不良性钙化:继发于变性、坏死、异物
– 转移性钙化:各种原因导致的高血钙所致
(二)细胞死亡( cell death)
概念:细胞因严重损伤出现代谢停止,结
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变化称
细胞死亡。
包括坏死和凋亡两大类。
1、坏死 ( necrosis)
概念:指活体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以脂膜
溶解、结构自溶并继发炎症反应为特征。
病变
2)液化性坏死 (liquefaction necrosis)
概念:坏死组织发生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
部位:好发于蛋白质少、脂质含量多的器官,
如脑和脊髓 。
类型
– 脓肿
– 脑软化灶或囊腔
– 脂肪坏死
3)纤维素样坏死 (Fibrinoid degeneration)
概念: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发生断裂崩解形成
染色变浅, 核仅见轮廓甚至完全消失。 – 细胞浆的改变:细胞膜破裂,细胞降解。 – 间质的改变:基质崩解,胶原断裂、液化。
1、坏死
类型:
–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 necrosis)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坏疽(gangrene )
–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on necro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