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与中国金融行业血脉相连的三十年信息化之路
波澜壮阔三十载,砥砺奋进新征程
35专题Special Topic2019 . 10 中国金融电脑波澜壮阔三十载,砥砺奋进新征程交通银行首席信息技术专家、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 李海宁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传统银行实现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交通银行信息科技条线作为智慧银行建设的筑梦者、奋斗者、参与者与见证者,将跟随集团战略新指引,开启发展新征程,致力实现业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智慧银行建设和价值创造,以更优的金融服务普惠大众。
一、回首过往,信息科技谱写激荡篇章银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Bank1.0时代,完全以物理网点为基础;Bank2.0时代,电子技术延伸了物理网点的触角,业务和服务逐步从线下转向线上;交通银行首席信息技术专家、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 李海宁Bank3.0时代,智能手机应用、移动支付等新业务诞生,客户可随时随地获得银行服务;Bank4.0时代,嵌入生活的智能银行服务将无处不在。
从Bank1.0发展到Bank4.0,银行业的每次重大变革背后都离不开技术驱动。
回首交通银行信息科技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之前,这是交通银行电子化的起步与探索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机处理到联网处理”的突破。
交通银行从微机起步,采用信息技术代替手工操作,根本性变革银行业务处理方式。
至1999年,基本全面普及了计算机在对公、对私、国际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的应用,建立了微机通信网络和全国电子汇兑系统,并推出“全国通”产品,在业内率先实现本外币全储种全国通存通兑。
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至2009年,这是交通银行信息化的成长与发展阶段,实现了“系统从分散到集中、管理从粗放到集约”的跨越式发展。
2001年,为服务“面向新兴市场,综合功能领先,国际业务占优”发展战略,加快业务创新、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实现集约化经营等,交通银行启动“数据大集中”工程。
至2006年,数据大集中工程圆满完成,实现由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近百个数据中心分布式业务处理系统向全行庆祝创刊30周年·专题SPECIAL集中业务系统转换的质的飞跃,并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建立境内外一体化数据中心。
金融信息化三十年跨越三大步
提高 了金 融 业的 核心 竞争 力 。 中国人 民 化 、保险 业务流程 信 息化和 网络 化 。所有 副 主 席郭 利根 在 论坛 上 表示 。 ”
银 行副行 长苏宁 高度评 价了信 息技 术对金
融业发 展所 做 出的突 出贡献 ,同时 , 中 将 国金融信 息化 的发展历 程总 结为三 大阶段
银 行信 息化 的发展 历程 可划 分为 :从 段 , 2 世纪 8 年代 末到 9 年代 末的 网 从 O O O
络化 阶段 ,从 2 世纪 9 年代 中后期 至今 O O 的 系统 整合 阶段 。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金融 信 息化 利用 我
大成 就 :
一
2 世纪 7 年代 末 到 8 年 代末 的 电子化 阶 后发优 势 实现 了跨越 式 的发 展 , 得 了六 基础 设施 ,以及科技 管 理体 系和科 技人 才 O O O 取
和 六 大成 就 。
对银 行 来讲 ,要将 信息 科技 战略规 划
纳 入银 行的 总体 发展 战略 。各银 行应 从 自 身 的 战略 目 和 市场 定位 出发 ,做好信 息 标
科 技 战 略 规 划 的 研 究 。 制定 涵 盖 业 务 系 统 、管理 系 统 、 务 渠道 、I 服 T基础 架构 和
体 系的总 体规 划 ,保证 信息 科技 战略规 划
与业 务 发展 、风险 防控 战 略高 度一 致 。 我 国在银 行信 息化 管理 上 , 关的 准 相 。如今 ,
国内主 要银行 均实 现了业 务数据 的集 中处
我 国银 行业 的信息 化从 电子银行 建设 理 , 建立 了适 应数 据大 集 中的技 术环境 并
起步 ,大体 经历 了三个 阶段 。第一 个阶段 和 银 行组 织 变革 要 求的 信 息体 系 。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信息化30年回顾与总结
金 融创 新 大大
、
施 也 需 要 不 断完 善
管 理 水平 也 需 要 逐 步 跟 进
,
我们应 当
各 种 l}1问 服 务产 品 曾 … 不 穷
。
银 行卡
网上 银行等
、
客 观 地 总 结 信 息 化建 设 历 史 经 验 今 后 的 信 息 化 规 划 和 建设
向新 的 高 度
, ,
用 科学 发 展 观 制 导 我 们
迅 猛 发展
这 背 后 的 信 息化 建 设 起 到 了 关 键 的
重要 的支
继 续 将 我 围金 融 信 息化事 业 推
撑 作用
。
以 满 足 不 断提 升 的 金 融 服 务 和 金 融业 改 革 发
总 而言 之
“
,
金 融 信 息 化 是 我 国 金 融 改 革 的推 动 力
”
,
是
展 的需 求
,
,
动化
、
管 理 信 息 化 的 建设 也 得 到 了 较 快 发展
。
19 9 6
人
现 代金 融 服 务
!
,
民 银 行 就 实现 了 网络 到 县 工 程 从 上 世 纪 九十 年 代 初 的 电 子
,
商 业 银 行 也 先 后 构 建 了县
人 民 银 行 的 电 子 化进 程
支行 到 总 行 的 网 络 通 信 系统
陈静
,
:
领导重视
,
总体规划
,
统
一
建设 足关键
“
、
。
多年
、
以 来 我 国金融 业 信 息 化 建 设 始 终 遵 循
陈静 : 金融信 息化是 我 国 金 融 改 革 的推 动 力 是 科技 是 第 生产 力 在金融业 的 生动体 现 我 国银行 业 信 息化 建设 取得 的 成就 与 人 民银 行 和 各 家 银 行 领 导 高度 重 视 指导思 想明确 措施 贯 彻 有 力 分 不 开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进。
在古代,中国的金融业主要以钱庄、票号等形式存在,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定的高峰。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金融体系的引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金融业开始逐步转型,并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理论的角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因此,中国必须走自己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以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在引进外资、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同时,在面对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挑战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和开放路径。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是在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层面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金融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十载耕耘路 以变革求发展
竞 争也 将更 加 激 烈。谁 能 在控 制风 险
的前 提 下寻 找 到合 理的 盈利 模 式 ,谁
实现 信 用卡 的 可持 续发 展 ,需 要把 眼
光从单 纯 的规模 扩张 转 向规 模效 益 。 如 何 实现规 模 效 益 ?我 们认 为 , 应 该从 粗 放式 增 长转 向 精耕 细 作 、从 以 产 品和 渠道 为立 足 点转 向以客 户 为 立 足 点 。这 不仅 需要 观念 上 的转 变 , 更 需要 配 套的全 方 位 改革 。2 0 年 , 09 中 国银 行在 精细 化 服 务方 面 已经 取得 许 多成 果 ,并着 手进 行 深 化客 户服 务 的改革 ,包括 I T系统 、产 品组 合 、服 务 流 程 、营销 渠 道等 方 面 ,以打 造 一 个 产 品功 能完 善 、客 户用 卡 安全 便 利 的 信用 卡 体 系 ,在 使 客 户获 得所 需服
益—— 年 费 、利 息 、商 户佣 金 ,在 中
国却 有待 深入 的 挖掘 以 及长 期 的培 育
和发展。
中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前景
展 望 中国信 用 卡产 业 ,我 们 看到 的是 更加 值得 期 待的 蓝 图 。随着 中国
经 济 的持 续快 速 发展 ,城 市 中高 收入 人 群 将 成 为 未 来 信 用 卡 消 费 的 主 力
万 释。 通 、通 信 、公 用事 业缴 费等 领 域的应
行 推 出 国 内第 一 用 ,也让 信用 卡与 人们 的 日常 生活 有
卡—— 中银 卡 。 : 长 城卡 ,并 在 行
了更 为密切 的 联 系。在 当前 宏 观经 济 面 临 “ 增长 、调 结构 、促 发 展”任 保
我国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历程
我国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历程作者:谢翠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7期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亦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
本文主要从我国传统金融领域的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主要金融机构阐释其互联网化历程。
关键词:银行;保险;证券;互联网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01电子化和网络化是传统金融走互联网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
随着互联网对金融领域的日益渗透,金融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的机遇和挑战,传统金融业务的支付方式移动化、高效化,业务模式平台化,业务格局也从单一化转为综合化。
一、银行的互联网化国内银行的互联网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银行互联网早期阶段的应用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与银行内部结算。
银行内部业务操作在这一时期逐渐由营业网点的电脑化向同城网络建设过渡,以农业银行为例:到1993年底,农业银行系统全国计算机网点已达14200余个,120个城市建成了同城网络,联机网点约2,000个,30个省级分行建立了信贷数据库农业银行业开始从同城结算网络开始逐步向省域网络、全国数据联网过渡,实现了全国数据集中。
1998年招商银行率先开通网上银行服务。
4月,招商银行开展“一网通”网上银行支付系统,并成功完成了国内第一笔网上购物的结算,成为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里程碑。
1999年,我国商业银行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移动支付,最初的移动支付并没有全面推广,而是在广东等发达城市进行业务试点。
2000年,中国银行与中国移动联合开发手机银行服务,并开通了北京等26个地区的手机银行服务。
为了解决银行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国银联于2002年获准成立,并逐步建立了全国性的基于互联网的跨行结算网络。
与早期的终端延伸相比,近年来银行的互联网化主要体现在网络融资实践的日益丰富上。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变革,逐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展开的。
在国内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金融体系效率低下,资金分配机制僵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体系的改革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方面,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革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也致力于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
自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金融业开始了艰难而坚定的改革之路,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的风雨岁月。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主要围绕着银行体系的改革进行。
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
发展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现代金融业的关键
发展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现代金融业的关键作者:曹阳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沟通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金融业既面临着高科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行业壁垒被高科技企业和综合服务机构攻破之后的激烈竞争,传统金融行业面临向现代金融服务业转变的艰巨任务。
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现代金融行业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业务开拓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
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成为引领金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不但在建设方便、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基础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融业日益显现对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强大支撑能力的同时,信息化显然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保障。
首先,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提高了金融业内部的管理效率。
金融行业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引入业务管理的行业之一。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也是按部就班地向着金融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的。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静曾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金融的现代化。
”信息化显然已经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数据大集中建设,在经过了单机批处理阶段、联机实时处理阶段、经营管理信息化阶段之后,目前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已进入银行再造与虚拟业务阶段,走在了国内行业信息化的前列。
SAP公司全球金融服务业高级副总裁贝尔德认为,整个金融业务流程都可以实现信息化,金融服务需要信息化管理的支撑。
其次,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提升了金融业行业内部的竞争力。
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现代信息化的良好应用是离不开的。
比尔·盖茨曾说过“传统的商业银行将是要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业在充分把握高科技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高科技企业和综合服务机构的激烈竞争。
潜心开创三十载 信息化成就斐然—我国金融信息化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构成有效监管 为 配合 、支持 部 门 ,负 责 配合 产 品的 推 出和 满足 管理 的
的重 要 保障 。实现 对风 险 监 管 的精 确性 、前瞻 性 、预 警 需要 ,科技 部 门 与业 务部 门的 顺畅 衔 接也 将是 未 来 工作
发展 的重点 。
合 阶段 ,在 这 个阶 段 ,各 商 业银 行 自主研 发 实力 显著 增 强 ,开 始根据 个性化 需求开 发适 合 自己的应 用 系统 。
信 息化 发 展主 要 依靠 业 务需 求 推 动 。国 内多 数金 融 机构 的 信 息化 推进 主 要 由业 务需 求 驱 动 :业 务部 门根 据 市场 动 态提 出产 品需 求 ,科 技部 门通 过相 应 的技 术手 段 加 以满 足 ,而 由科 技 部 门发 起 的变 革较 少 。这 与 科技 部 门 在金 融 机构 的 定位 有 关 。长 期 以来 ,科 技 部 门被 定位
强信息化建设将是我国金融机构在 国际化竞争格局下打 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第 三 ,信息 科 技 是提 高 银行 风 险 管理 水 平 的重 要 手 段 。信 息科 技 本 身的 安全 不 容 忽视 。利 用信 息 科技 手 段
F A C L O PTR F H A2 8 1 11 I N I M U E I 0 .1 N AC OC N 0
本 上 改变 了传统 金 融业 务 的处 理 模 式 ,带 动 了现 代 金融
服 务业 的整体发 展 ,取 得 了 巨大的成 果 。
一
、
金融业 信息 化的 意义
长 期 以来 ,金融 业 一直 非 常 重视 信 息技 术 的 应 用 ,
信 息技 术 不但 在 建设 方便 、高 效 、安 全 的金 融 服 务体 系
3998国开(电大)2021年7月《互联网金融概论 》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3998国家开放大学2 0 2 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互联网金融概论试题(开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制度基础是()。
A.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B.中国监管当局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持有的相对宽容态度C.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发展D.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2.金属货币时代的银行券属于()o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信用货币D.虚拟货币3.关于比特币的论述,以下不正确的是()oA.比特币具有可追溯性和匿名性B.比特币没有发行机构,发行量有限Co比特币是比特币发明者的资产和负债D.比特币具有去中心化、超主权的金融特征4.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类型中,支付宝推出的“口碑”属于()。
A.金融服务B.营销推广C.社交 Do征信5.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逻辑基于()。
A.二八定律B.长尾理论C.监管套利D.利率市场化6o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oA.债权转让模式的P2P网络借贷实际上可以看成信贷资产证券化下的网络销售平台B.纯线上P2P网络借贷平台一般只提供基础的信息中介服务C.网络借贷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直接融资模式D.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和银行类互联网借贷平台在模式上实际上是一致的7.网络股权众筹投资的原则不包括()oA.合理配置资产B.分散投资C.风险估测D.集中调研8o以下关于互联网保险理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oA.投连险适用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B.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在个人理财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C.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具有很强的投资属性D.万能险适用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9.以下关于传统征信和大数据征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传统征信和大数据征信的服务对象均以银行为主B.大数据征信的变量个数往往较多C.传统征信的征信对象侧重有贷款记录,而大数据征信对象侧重无贷款记录D.传统征信的数据来源是信贷数据,而大数据征信的数据来源则是信贷数据和各种网络数据10.衡量市场风险的方法不包括()oA.风险价值法B.压力测试C.敏感性分析D.净稳定资金比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潜心开创三十载信息化成就斐然_我国金融信息化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11FINANCIAL COMPUTER OF CHINA 2008·11我国金融业信息化进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到综合业务,不仅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带动了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一、金融业信息化的意义长期以来,金融业一直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在建设方便、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兆星曾总结了信息化对金融业发展的四大意义。
第一,信息科技是提高金融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依靠金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提升金融机构的控制风险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金融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信息科技与金融业务高度融合,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实现经营战略和业务运营的重要平台,一个能够充分满足金融机构发展创新需要的信息科技体系,是金融机构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金融业的绝大部分创新业务都依靠信息科技的支撑,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将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化竞争格局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第二,完善信息科技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保障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健运行,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金融业的安全变得更为关键。
信息科技风险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为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一系列的金融风险。
目前,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就是从技术防范为主的被动信息安全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主动IT风险防范,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社会提供安全、持续的金融服务。
第三,信息科技是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之路
,
促
交 换 和 增 值 服 务 的金 融 信 息 系统 互 连 在
的数 据 管 理
、
一
起
一
,
提 高 经 济 增 长 质量
推动经 济社 样
,
分 布 式 数 据 处 理 和 友 好 的人
、
机接口
提供
会 发 展 转 型 的历 史 进 程
也是
一
。
与工 业 化
。
、
现 代化
,
一
信息 化
数字 化 的金 融 信 息
业 务种类 的 不 断 更 新
一
以 产 品 为 中心
。
向
“
以 客 户 为 巾心
”
,
这使 得
过 去 分 散式 运 行 管 理 的 落 后 模式 开 始制 约 着 银 行 的 下
。
步
服务 质 量 有 所 提 升
最终 的范围
,
银 行 需 要 通 过 业 务 大 集 中 和 数据 大 集 中
,
扩大 业 务
是应
金 融 经 营管 理 和 金 融 服 务 的 长 期 系统
,
个 动态 变 化 的过 程
而 金 融信 息 化
是 指 金 融业 在
工 程 ; 融 信 息 化 的 目标 是 在 网 络 环 境 之 下 金
创造金 融经
! 置 i 瑟 l :薹 蛆 £ 量削 警登i
i签
产业 聚 焦
● ——’
营
、
管理
、
服 务 的新 模 式
、
初探
“
金 融 信息化
,
"
采取 统
开 发 利 用 信息 资 源
助力金融信息化赢在沟通
助力金融信息化赢在沟通
佚名
【期刊名称】《金融科技时代》
【年(卷),期】2008(016)001
【摘要】@@ 《华南金融电脑》杂志社成立15年来,借助自身媒体的职能优势,在南中国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培训、学术研究等活动,为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信息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总页数】4页(P31-3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路行万里步步为"赢"——自动识别技术助力打造信息化旅游 [J], 高倩
2.同赢未来,共铸辉煌北塔助力大港石化信息化管理建设 [J],
3.赢金融巨头青睐建多维优异网络——华为3Com助力俄联邦储蓄银行全国骨干网建设 [J],
4.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第十二届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创新座谈会召开 [J], 李明富[1]
5.惠普桌面云解决方案助力金融机构赢在云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业银行发展道路: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
3. 信息化时代商业银行发展路径
*
应用复杂度
连续更新 & 实时查询愈变重要
操作态运用 正在发生什么?
事件触发占主导
动态 促使其发生!
Continuous Update/Short Queries Event-Based Triggering
批处理 & 灵活查询和报表
2.互联网时代对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挑战
认清两大基本趋势: 1、银行一切活动围绕资金流和信息流管理展开,信息流管理和应用能力决定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 2、对高端客户而言,提供信息服务往往比提供融资便利更加重要。 一种专家观点:未来的银行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产品经营和服务商。
某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道路:“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电子化,十五信息化,十一五国际化”。
开始着手信息指导下的智能化应用(例如Event-based marketing,简称EBM)
数据仓库建设已经具备规模(>250TB数据量)
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管理活动是处理信息
3.信息化时代商业银行发展路径
3.信息化时代商业银行发展路径
大众营销 (Mass Marketing) 0.2 -- 3.1% 目标营销 (Target Marketing) 2.0 -- 4.9% 互动式营销 (Interactive Marketing) 8.2 -- 14.6% 事件式营销 (Event-based Marketing) 18 -- 34 % 整合式多重渠道 / 多重步骤 21 -- 62 % 的事件式营销 (Combined Campaign & Event driven)
谢谢!
THANKS FOR YOU WATCHING
三十而立再出发
三十而立再出发作者:吕仲涛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9年第1期2019 年,是《中国金融电脑》创刊30 周年。
作为我国第一本金融科技期刊,《中国金融电脑》始终践行“传导金融科技信息引领最新行业应用”的发展理念,打造出独具权威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各界同仁的认可,逐步成长为国内金融科技领域颇具权威的公开发行刊物,在国内金融业科技发展浪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30 年来,《中国金融电脑》始终围绕“金融行业信息科技”这一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坚持传播行业最新应用成果、最新技术理念、最新产品服务,致力于推进金融科技的创新实践和跨界交流,见证参与了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金融智慧化发展历程,持续引领金融科技期刊发展潮流,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0 年来,《中国金融电脑》始终站在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变革发展的最前沿,积极应对新媒体对传统平面媒体的新挑战,持续提高期刊的含金量、实效性和影响力,实现了从“最早”到“权威”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第一批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金融专业学术期刊,被科技部所属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成为行业内颇具权威的金融科技类核心期刊。
30 年来,《中国金融电脑》始终坚持“以读者和客户为中心”,依靠高品质期刊内容为读者搭建更专业的学习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为读者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通过主题新颖、形式多样的峰会及论坛搭建金融科技界经验交流、学术探讨平台,也为企业客户展示自身实力、开拓市场提供了广阔舞台,获得了读者和客户的广泛认可。
三十而立再出发!展望2019 年,金融与科技融合所爆发出的能量将呈几何倍数增长,“科技赋能金融”将达到新高潮,传媒业转型将持续深化。
新形势下,我们将高扬奋斗之帆,夯实“高品质”基础,把准“新趋势”方向,紧扣“行业热点”脉搏,在劈波斩浪、砥砺前行中谱写新的发展图景!衷心感谢广大读者和各界同仁一直以来对《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的支持与厚爱,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金融业信息化回眸
金融业信息化回眸
李晔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年(卷),期】1998(000)051
【摘要】从“八五”到“九五”,我国金融行业实现了全面的电子化,金融数据通信网的开通又为全行业建立了一个传输数据的高速公路,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日新月异。
李晔,1991年接令负责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与科技司,使得人民银行开始了系统
地组织人行及金融系统电子化的工作。
继1991年到1996年建设支付系统和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之后,1997年出任中元网络公司董事长,建设全国性的为金融系统服
务的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李晔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2
【相关文献】
1.中国金融业:直挂云帆济沧海——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回眸 [J], 卫容之;张燕;张颖;宋薇萍
2.勇立潮头竞风流击浪银海再扬帆——建国55周年福建金融业发展回眸与展望[J],
3.风雨历程强国路金融航船党掌舵——建党90周年金融业发展回眸 [J], 陈希凤
4.科技融合,开创未来——第七届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论坛暨2016年度金融业科技及服务优秀奖颁奖活动成功举办 [J], 魏珺
5.历史的选择永远的丰碑——回眸新中国党领导下的常州金融业 [J], 钱仁汉; 朱柏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修远—与中国金融行业血脉相连的三十年信息化之路王天義(Shally Wang)有人说,IBM金融服务事业部是IBM的"黄埔军校",很多在金融行业打拼过的IBMer今天都已经成为IBM大中华区的高管。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天義(Shally Wang)就是其中一位。
她在IBM 25年的职业生涯中有一半时间是与中国的银行客户共同度过的。
每当提及她曾服务过的客户,Shally都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豪和爱惜的眼神——这是很多IBM资深金融人谈及此类话题时所共有的眼神情。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Shally眼中的中国金融行业血脉相连的三十年信息化之路……—编者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IBM在信息化方面的推动,这三十年,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成就不会如此辉煌。
在我看来,IBM支持世界金融行业的发展历、IBM支持中国金融行业三十年的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应该是每一位IBM人了解公司的必修课。
中国人民金融生活的每一次改变,从打算盘到电算化,从同一家银行的通存通兑到跨行提款,再发展到今天的网上银行业务等,每一次进步都有着IBM深深的足印。
这不仅是我,也是很多IBM金融事业部的同事对IBM与金融行业之间血脉相联关系的理解。
1979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引进了第一台IBM3032大型计算机。
这是中国银行业历史上的第一台计算机。
1980年代的中后期,IBM引进了在全球银行普遍应用的SAFE系统,使中国的银行开始正式脱离了手工作业。
后来IBM把SAFE 所有软件代码共享,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银行IT技术人员。
这对中国金融信息化的开始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很多金融行业的人提起SAFE都非常有感触。
大家还记得1990年前后,人们开始可以同城通存通兑,就是因为在1980到1990年前后10年时间里,IBM在中心城市协助银行安置大型机,将市内各网点连接起来,实现“第一次大联机”。
到了1999年,人们可以跨行提款了,也是因为IBM在1991到1998年期间,帮助银行在全国布设了网络。
当时我们还有网络部,后来出售给了思科。
那时的扩张相当快,很多同事马不停蹄地跑到全国各地、甚至是非常偏远的山区去装机器。
我听说去内蒙装机的同事还听到了狼嚎声。
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尽管没有让中国的金融业直接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前瞻性的指出了中国的银行进行数据大集中的必要性。
在接下来10多年的时间里,IBM为中国的银行业实施了在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数据大集中。
当时所有的人都在担心,把这么多中心聚集在一起行不行,这个篮子是否结实?我们试图在全世界找一个标杆,来证实中国的金融企业进行大集中是可行的,可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处理过如此庞大的数据量。
2002年左右,当时工行决定将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合并为一个,IBM全球咨询服务部的一位老总就问我:“你晚上还睡得着觉么?”是啊,两大中心合并一旦发生问题,影响的将是中国一亿人口,甚至是整个中国的经济,我们身上的责任太大了。
回想起这段经历,我对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依然记忆犹新。
而事实证明,我们建议的方向是正确的。
2006年,历时八年的工商银行数据大集中终于宣告结束,将全国48多个数据中心整合为两个,后来又整合为一个。
接下来,中国银行数据中心由20个集中为五个;中国建设银行数据中心由100个集中为两个;中国农业银行数据中心由36个集中为一个;交通银行数据中心由80个集中为一个。
这是在中国金融信息化历史上,也是世界金融信息化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而今天的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
在2007年年底我们的全球总裁Sam访华期间参观了中国农业银行在上海的数据中心,这是全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之后Sam在很多重要场合都反复提到此次访问农行上海数据中心给他带来的震撼。
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农行肩负着服务八亿中国农民的重要使命,IBM会帮助农行更好地完成这个重要任务。
自从1997年我举家从台湾搬到中国,就一直服务于中国的金融行业。
2008年,我牵头举办了“IBM服务中国金融三十年的庆典”,除了客户和媒体朋友,我也把很多曾经一起在金融行业里打拼IBM同事请了回来,他们当中有我曾经的领导和战友,比如说James Chin,Li Jiang, Chen Wen等等。
在为中国金融客户打拼的日子里,我们彼此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时刻。
在庆典上,我心潮澎湃,回顾自己十年来服务中国金融客户的日子,很多事情记忆犹新——十年前,我刚到中国,签下了SI(前GBS)在中国具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建设银行核心银行系统项目,十年后,这个系统已经承载着建行发展和运营的全部职责;我和团队们为中国银行的业务应用及基础架构提供服务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和IBM全球总裁彭明盛(Sam Palmisano)一起参观IBM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中国农业银行上海数据中心这个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当时兴奋和自豪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当年的压力转变成今天的成就,令我感到十分欣慰,然而如何帮助中国金融行业继续大步前行、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是今天我和我的团队想得更多的事情。
有人说“IBM为金融而生”,也有人说“中国金融行业的血管里流淌着IBM蓝色的血液”,而在我看来,三十年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和中国金融行业共同成长之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我们任重而道远。
(2008年11月)作者简介:王天義(Shally Wang)王天義现任IBM大中华区副总裁、IBM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
在IBM任职25年,曾在服务、产品支持及业务等多个团队担任领导工作。
她于1983年在台湾开始其IBM的职业生涯,服务于银行客户,并曾先后担任过全球服务部大中华区政府和公众事业及电信行业服务总监、台湾和大中华区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团队负责人等职位。
2006至2008年, 她带领IBM团队服务中国农业银行。
王女士拥有纽约州立大学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双硕士学位。
从IT供应商到创新伙伴—成就客户、互信共赢,我们在行动!李晓芒2009年7月6日,是我在IBM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FSS)工作满四周年的日子,这是我在IBM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岗位。
我与IBM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一辈。
80年代初,IBM为中国高校捐赠第一批主机,母亲作为北航计算机系的一名老师,在赴日本接受培训后为学校带回了第一批IBM主机。
就这样,还在上中学的我和其他教师子弟就在北航的机房里完成了计算机的“启蒙教育”。
IBM这三个蓝色字母从那时起,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1993年,作为一名服务工程师,我如愿成为蓝色团队的一员。
之后,我做过服务,也先后在区域市场和政府与公共事业部(Public Sector)工作,2005年,我加入FSS,四年下来,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IBM“金融人”。
记得2005年刚来FSS时,其组织架构是两个客户群(Clusters)共四大银行客户,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属于一个客户群(Cluster),我是该客户群的总经理。
随着IBM在银行业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两大银行客户由一个Cluster团队来服务的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2006年,原来的两大Clusters拆分为由工、农、中、建四大行组成的四个Clusters,而我则开始担任建设银行的客户总监。
刚到FSS的时候,压力挺大,因为当时我所负责的工行和建行团队是公司的Cluster 1,号称“IBM的王牌军”,地位十分重要,而我原来的工作经验与金融行业没有太多联系,对银行业务也不甚了解。
现在看来,如果说之前在武汉分公司和Public Sector的历练,让我完成了从一名专业工程师向销售的转型,那么在FSS的经历,我感觉更像一次回归:从销售向专业领域的回归。
不同的是,这次不仅要成为技术专家,更要成为行业和业务专家。
IBM在建行的角色是从IT供应商开始的。
建行最早主要的IT供应商是惠普,直到我们从1997年开始为建行开发核心银行系统,之后又做了大数据中心的建设(Data Center Consolidation),2004、2005年开始,我们的服务逐渐涉及到建行的业务部门。
尤其是过去三年,IBM为建行所做的咨询服务项目已越来越多,逐渐从当初单纯的IT供应商转变成为建行的合作伙伴和业务顾问。
如今,IBM建行团队的经验时常被拿出来分享,这也成了我们建行团队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其实回首我们在建行的业务和客户关系的发展,成就客户、互信共赢是不变的主旋律。
解决问题,建立信任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上任的时候,IBM在建行的业务正处于周期性的波谷,而当时建行内部也有一些人事变动。
在银行业的IT销售与服务和许多其它行业不同,不是通过代理(BP),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团对直接与客户接触。
为了减轻客户内部调整对双方合作带来的影响,我们加紧和建行高层的沟通,一一登门拜访,了解客户的关注点和业务上的需求,主动提供帮助、解决问题。
一来二去,大家也成了朋友。
有些问题不仅是业务层面的。
比如当时建行的行长和科技部总经理都是刚刚走马上任,彼此都在磨合期,对科技的展望、以及如何与IBM合作等很多方面的想法也不尽相同。
2006年底,IBM全球总裁彭明盛(Sam Palmisano)拜访了新上任的张行长,邀请张行长参加在圣彼得堡举行的IBM全球商业领袖论坛并做主题演讲,张行长欣然接受。
于是IBM建行团队立即与建行科技部联系,一起为张行长的演讲和整个行程做了周密安排和准备。
圣彼得堡之行不仅为建行高层提供了全面了解IBM的机会,同时也为科技部总经理和行长的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两位客户高层在对科技的发展和与IBM合作的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和共识,增进他们与IBM团队的友谊,巩固了彼此的信任。
至今,我们一直都和张行长、科技部总经理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渠道,为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随需应变,深化合作核心银行系统是关系到银行各业务部门的重要系统,也是银行最为关注的话题。
IBM早在1997年为建行开发的核心银行系统(CCBS),随着业务环境、会计准则等变化,到2007年,这套CCBS系统开始受到建行业务部门的越来越多的质疑,认为它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当前环境下业务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人提出要购买国外套装软件来替换它。
CCBS系统在建行未来的定位成了建行科技部亟待解答的问题。
他们决定先请一家公司对该系统进行全面评测。
由于咨询厂商没有参与核心银行系统建设的经验,建行决定由IBM来做此次评测。
作为当初的系统开发者,为了保证评测结果的公平性,IBM专门组织了一个与当初开发团队人员完全不同、甚至技术见解也曾相左的评测团队,从技术、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多个维度对CCBS系统做了一个客观的评价,交付了一份上百页的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