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推荐-幼儿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单元五 幼儿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二、幼儿量概念的发展
(二)幼儿量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1.幼儿大小、长短感知能力的发展 (1)2岁:对物体大小的反应 (2)3—4岁:区分及表达物体大小长短 (3)4—5岁:感知大小、长度能力进一 步提高 (4)5—6岁:理解大小、长度相对性
单元五 幼儿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二、幼儿量概念的发展
2.幼儿重量感知能力的发展 (1)幼儿3岁时能感知和判断有明显差异的两 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2)幼儿4岁时开始能用正确词语表达物体轻 重的感知 (3)幼儿5岁时判别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较大 提高,能理解和运用“轻、重”等词语 (4)幼儿6岁时已经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 积之间关系的能力
为什么萌萌看见两瓶一模一样的饮料被倒入不同的杯子中会 认为它们变得不一样多呢?萌萌对量概念的认识处于什么水平 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启本单元的学习。
单元五 幼儿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一、认识量概念 二、幼儿量概念的发展 三、幼儿量概念的教育
单元五 幼儿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一、 认识量概念
(一) 量: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 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二)测量:所谓测量,是指把待测定的量同一 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三)自然测量 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 小棒、绳子、瓶子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 高矮、粗细等。
单元五 幼儿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二、幼儿量概念的发展
(一)幼儿量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 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2.从绝对到相对 3.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单元五 幼儿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三、 幼儿量概念的教育
2.量的守恒教育的基本过程 (1)运用变式和添加干扰因素帮助幼儿感知、体验 量的守恒 (2)用同等量的两份物体作守恒判断 (3)用数表示量的守恒
第五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 展与教育
第三节 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数学
• 一、教学要求 • (一)小班 •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初步理解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 • 2、能按数(4以内)取物。 • (二)中班 • 1、能正确点数数量为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正确 认识10以内数的实际含义。 • 2、知道10以内相邻两个数的多“1”、少“1”关系。 • 3、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或排列等的影响,正确判断 10以内物体的数量。 • (三)大班 • 1、会10以内倒数、顺接数和倒接数,熟练地掌握10以 内数的顺序。 • 2、学习按数群计数。 • 3、认识10以内三个相邻数的关系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
第六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学
• 一、教学要求 • (一)中班:能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 用数字正确表是10以内物体的数量 • (二)大班:学习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掌 握正确的笔顺,字迹工整、规范、姿势和握 笔方法正确。 • 二、教学方法 • (一)教中班幼儿认读1-10阿拉伯数字的方 法 • (二)教中班幼儿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的方 法
第四节 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
• 一、教学要求(中班) • (一)使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 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 (二)会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 二、教学方法 • (一)可采用集中分段教学的方法 • (二)运用直观教具向幼儿讲清序数的含义 • (三)教幼儿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 (四)向幼儿说明确定序数的方向 • (五)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练习
系。
第三节 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数学
• • • • • • • • • • • • 二、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及其实际含义的基本方法 复习的方法一般有: 1、教幼儿学习点数后说出总数 2、用比较两个相邻的数结合数的形成的方法认识10以内 数 3、相邻两个数的比较和转换 比较转换方法优点在于: (1)反复的运用计数,巩固对数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2)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转换揭示和突出了自然数列的本质 关系,促使了儿童深刻理解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多1和少1关系。 (3)促进了幼儿思维可逆性和相对性的发展。 4、按范例数量取物和按数取物 5、运用各种器官感知数量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 一、关于量的相关概念 • 1.量
•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大小、长短高矮、厚薄、粗细、轻 重等,这些都可以称为量。
• 2。连续量 • 连续量是指需要通过测量来明确的量。要想知道连续量的多少,必须借用测量工具测量才能得出结果,如
3. 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 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幼儿在特定情境的活动中发现物体量的不同,达到认识量的目的。例 如,在让幼儿认识大小时,让幼儿玩盖瓶盖的游戏,看谁盖得快,使幼儿感受瓶盖、瓶口有大有小,逐步摸索 规律。盖瓶盖时,可以把瓶子从大到小排列,把盖子也从大到小排,然后一对一地盖上,速度就快了。又如, 认识粗细时,教师为幼儿准备很多有孔的木珠和粗细不同的绳子,让幼儿玩穿木珠,看看谁穿得又快又多。结 果有的幼儿穿得很快,有的幼儿穿得很慢,有的甚至一粒也没穿上。教师再引导幼儿找找原因,让幼儿发现绳 子有粗有细,从而认识粗与细。再如,教师为幼儿准备天平和若干个小物品,让幼儿两个两个放在天平上 进行比较,观察谁重、谁轻、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 与从序列的数量上可以按 照年龄班分成几个阶段一 样,在每个年龄阶段,也 可以相应安排幼儿学习按 次序规则和按特定规则排 序,但从数学的一般经验 来看,次序规则在先,特 定规则在后。这是因为在 量的比较教学中,幼儿已 经积累了一定的对物体大 小、长短、粗细、高矮等 量的特征区分的相关经验, 按量的次序规则排序实际 上就是幼儿理解量的差异 的一种操作表现。
3.学前儿童感知重量的发展
• (1)3岁左右,幼儿已能感知和判断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 (2)4岁左右,幼儿已基本上能用正确的词汇表示自己对物体的轻重感知和判断。 • (3)5岁左右幼儿判断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并能理解和运用“轻”重等词汇。 • (4)6岁左右:幼儿已具备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汇报人:用量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感知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比较,逐渐形成对量的初步认识。
操作阶段:儿童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逐渐理解量的概念。
形成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开始对大小、多少等有初步认识。
前操作阶段:开始能够用语言和表象来表达事物,逐渐形成对大小、多少等量的基本概念。
量的守恒和传递
量的守恒:学前儿童对量的守恒概念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对数量的守恒、体积的守恒、面积的守恒等方面的认识。
量的传递:学前儿童需要掌握量的传递性质,即当两个量相等时,一个量增加或减少,另一个量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量的比较:学前儿童需要学会比较不同数量的物体,并理解数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03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主要内容
量的基本概念
量的定义:量是描述事物大小、多少、长短、高低等的数或数值。
量的分类:可以分为定量和变量两种类型,定量是固定不变的量,变量是可变的量。
量的测量:通过测量可以确定事物的量值,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尺子、秤、量杯等。
量的比较:比较两个或多个量的多少或大小,可以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得出结果。
创设适宜的数学教育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具和材料
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游戏和活动
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育建议与展望
开展量概念教育活动,提高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家园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量概念发展,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儿童,制定相应的量概念评估标准和方法。
量的计量:学前儿童需要初步了解计量的概念,如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宽度、高度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义 第五章
第五章学前儿童量的认知发展与教育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量的比较、排序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测量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三节时间的认知能力发展与教育第一节量的比较、排序能力的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量?量是指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如长度、体积、时间、速度,它们都具有可以比较和测定的属性,其大小可用一个数和一个参照对象(单位)来表示。
量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两种。
能用个数数出来的量叫不连续量,不连续量指的物体中可以数个数的量。
不能用计数方式数出来的量叫连续量,连续量是不可以一个一个地数的量,要用测量的方法来确定它的程度。
二、量的基本特征1.量是对事物的具体属性的描述,不存在脱离属性的抽象的量。
2.量是对事物同一种属性的描述,不同的属性具有不同的量。
3.量是事物质的属性及其差别的反映4.量的大小5.量的表示三、量的比较及排序能力的发展(一)学前儿童量的感知能力的发展1.1-2 岁儿童量的感知能力发展(1)1-2岁的幼儿已对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量的特征有所体验和感知,这时幼儿正处于思维前运算阶段的初期。
(2)幼儿感知大小的能力发展得很早,从乳儿期就孕育着对物体大小等量的特征的辨别能力。
(3)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认识量的另一个特点是,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紧密相连。
2. 3-4岁儿童量的感知能力发展(1)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对物体各种长度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2)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够较为正确地区分出物体的大小、长短,而且也能用相应的词汇表示出来。
(3)在这一阶段幼儿感知物体大小的准确性有所提高。
○1能判别不太明显的一组物体中最大的或最小的物体。
○2能正确辨别远处物体的大小和不同位置物体的大小。
(4)3 岁幼儿已能感知和判别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5)4 岁幼儿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示对物体轻重的感知,使用“轻”“重”词汇表示不同瓶子重量的人数可达53%。
3.5-6岁儿童量的感知能力发展5-6岁的幼儿已对物体量的特征有了一定的感知经验,他们已经能很熟练地区分出大小和长短。
幼儿量概念的教案
幼儿量概念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幼儿量概念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量概念,包括大小、重量和容量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测量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使用一些常见的物体,如玩具、水杯、书等,向幼儿展示不同大小、重量和容量的物品,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2. 提问幼儿关于大小、重量和容量的问题,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探索活动:3. 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容器,如小杯子、大杯子、小碗和大碗。
让幼儿尝试将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观察水的量是否改变。
4. 使用积木或其他可堆叠的物品,让幼儿尝试比较不同高度的堆叠物体。
引导他们思考哪个堆叠更高、更矮。
5. 使用不同重量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幼儿尝试比较物品的重量,并用手轻轻提起物品感受重量的差异。
巩固活动:6. 给幼儿提供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画有不同大小、重量和容量的物品。
让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如“哪个物品更大?”、“哪个物品更重?”等等。
7. 给幼儿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较场景,如两个水杯中的水量、两个水果的重量等,让他们用语言描述并比较。
结束:8.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总结他们对量概念的理解和学到的知识。
9.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比较和测量物体的大小、重量和容量。
教案评估:- 观察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收集幼儿对比较场景的描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 评估幼儿对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扩展:1. 引入更复杂的量概念,如温度、时间等。
2. 引导幼儿进行更复杂的测量活动,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等。
3. 创设更多与量概念相关的游戏和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尖锐或危险的物品。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3. 适当调整活动难度,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程度进行个性化指导。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课件
量等,培养他们的购物意识和能力。
家居生活
02
让学前儿童了解量的概念在家居生活中的运用,如测量房间面
积、比较家具大小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交往
03
通过社会交往中的量的比较和交流,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05
量概念的教育价值与展望
教育价值
01
培养数学思维
学前儿童学习量概念是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量概念包
进行分类、概括和推理。
展望未来
深化教育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量概念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 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量概念的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例如,利用数字化工具和 应用程序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量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初步的计量意识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量的计量单位,如知道“1”代表一个苹果, “2”代表两个苹果。
学前儿童对量的单位的认知来自自然测量单位学前儿童通常使用自然测量单位 来比较和测量物体,如用手指头 、脚印等来比较大小。
引入标准测量单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 能够理解和使用标准测量单位, 如用尺子测量长度。
概念测量阶段
儿童逐渐理解量的概念测量,如数 量、面积、体积等,并能够进行简 单的计算和评估。
02
量的概念及其分类
量的概念
01
量是指客观事物中能够被人们用 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包括事物 的数量和它们的程度、大小、速 度等。
02
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的量概 念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 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 义。
单元5学期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单元5 学期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思考练习1.什么是量?什么是自然测量?答: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如大小、长短、高矮、厚薄、粗细、轻重等,这些都叫量。
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
如用杯子测量有多少杯水,用小棍测量桌子有多长,用脚测量房间有多宽等。
2.怎样教幼儿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和轻重?答:(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
儿童对物体量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感官的感知,如通过视觉、触摸觉、运动觉等感觉通道体验到物体的大小、长度、重量等方面的特性。
因此,教学中要让儿在看看、摸摸、摆弄等活动中进行比较,认识物体的量。
(2)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
教会儿童掌握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较量。
例如,在让儿童认识两个圆形纸片的大小时,可以把这两个圆形纸片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区别它们的大小;比较两支长短不同的铅笔时,可以把它们重叠在一起,即把短的一支重叠在长的一支的上面,并把它们的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区别哪只长,哪只短。
还可以用并放法比较,如并排横放着两支长短不同的铅笔;并肩站着两个小朋友;桌上并排放两本不同厚度的书等,让儿童来区别这些物体的长短、高矮、厚薄等。
(3)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教师可以为儿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在特定情境的活动中发现物体量的不同,达到认识量的目的。
例如,在让儿童认识大小时,让儿童玩盖瓶盖的游戏,看谁盖得快,使儿童感受瓶盖、瓶口有大有小,逐步摸索规律。
盖瓶盖时,可以把瓶子从大到小,把盖子也从大排到小,然后一对一地盖上,速度就快了。
(4)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
在儿童初步认识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哪些物体是大的(长的、粗的等),哪些物体是小的(短的、细的等),并用正确词汇去描述。
教师也可以引导儿童运用记忆表象回忆、描述马路上或家里自己所熟悉的各种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例子:洋洋四岁时在排列5根小棍时,只顾着小棍上 端一根比一根长,嘴里还不住地说:“一根比一根长” 事实上她没有按长短排序,也没有考虑小棍的下部基线。
6岁:目测能力显著提高,有的幼儿能自觉运用简便 的排序方法。
三、学前儿童量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
3. 幼儿重量感知的发展 3岁:能感知和判断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4岁: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达物体的轻重; 5岁:判别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较大的提高,能理解和 运用“轻”、“重”等词汇; 6岁: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
(一)比较两组不同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例子:老师和佳佳等几位小朋友一起比高矮,老师 问“我是高还是矮?”小朋友说:“不知道是高还是矮, 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老师请佳佳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 立。说:“佳佳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俩谁高谁 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老师高出一 部分,老师的个子就是高。”小朋友们纷纷说。老师说: “你们小朋友也想比高矮吗?”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多引用生活中的事例; 尝试关于规律排序的各种体验
P.141 中班数学活动《漂亮的花环》
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3.排序活动的意义 通过排序,帮助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及逆向思维能力通
过排序活动得到发展。
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五、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用重叠、并置法比较物体的量 3.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例子:准备大小不等的若干瓶子,让幼儿玩盖瓶 盖的游戏,看谁盖得快,使幼儿感受瓶盖、瓶口有大 有小,逐步摸索规律。盖瓶盖时,可先将瓶口从大到 小排列,把盖子也从大排到小,然后一对一地盖上, 速度就快了。
第五章 幼儿量的认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共38张PPT)
〔二〕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高矮、宽窄、粗细、 厚薄、轻重。
2.能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宽窄、粗 细、厚薄、轻重不同的物体中找出其中两 个等量的物体〔两个是相同量〕。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jìnxíng)6以内 的正、逆排序,并能按一定规律对物体排 序。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第五章 幼儿量的认识(rèn shi)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 育与活动指导》课件
第一页,共38页。
目标导航 1.了解常见的量概念的内涵。 2.理解学前儿童量概念开展的年龄特点及各
年龄班的教育要求。 3.掌握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的主要方法
(fāngfǎ),并能设计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 动。
第二页,共38页。
请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奇奇看见两瓶一模一样的饮料被倒入
不同的容器中时会认为它们变得不一样多 呢? 案例中的伟伟和奇奇对量的认识概念分别 (fēnbié)处于什么水平?
第三页,共38页。
案例(àn lì)
伟伟和奇奇是兄弟俩儿,伟伟6岁,奇奇4岁。妈妈拿来两瓶一 模一样的可口可乐〔这两个可口可乐瓶的大小形状一样,里 面装的饮料也是等量〕,准备给兄弟俩儿喝。一开始两个孩 子都知道两个瓶中的饮料是一样多的。但妈妈并没有(méi yǒu)直接将两瓶可乐交给孩子,而是将其中一瓶倒入了一个 大杯中,另一瓶倒入了两个小杯中,再让两个孩子挑选。4 岁的奇奇先挑,他首先挑选了一大杯而放弃两小杯,可是当 他拿起大杯看着两个小杯,又似乎犹豫起来,于是放下大杯 又来到两小杯前,仍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他还是拿了一大杯, 并喃喃地说:“还是这杯多一点。〞奇奇在挑选饮料时表现 出了犹豫,在他来回走动着挑选量较多的饮料时,他那6岁 的哥哥伟伟却在一旁不耐烦地叫道:“笨蛋,挑什么挑呀, 两边是一样多的〞、"如果你把可乐倒回瓶中,你就会知道 两边是一样多的",他甚至还亲自示范了将饮料倒回瓶中以 显示他说的是对的。
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二)学前儿童计数技能的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计数技能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口头说数、按物 点数、按群计数、接数和倒数。
1.口头说数 口头说数俗称“数数”,是指口头按顺序说出自然数的 能力。口头说数是机械记忆的结果,要求幼儿在老师的重复 教育下能顺口说出1、2、3,使幼儿获得数词的名称以及自 然数顺序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常见的口头说数的教育方法包 括以下三种。
2.按物点数 按物点数是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 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对应。正确的按物 点数需要手、眼、口、脑协同活动,其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以 下三种: ① 幼儿一边从容器中一个一个地取出物体,一边计数; ② 幼儿一边依次拨动(或移动)排列成行的物体,一边 计数; ③ 幼儿不拨动物体只用手指点数物体。
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数词的学习和完善,他们所需要 的可数实体能够从具体实物过渡到抽象事物。
例如,小班幼儿需要一边计数,一边摸着实物,如数 “1”时摸1个苹果,数“2”时摸2个苹果,而大班幼儿就可以 一边计数,一边想象,如数“1”时想象1个苹果,数“2”时 想象2个苹果。
(三)将数词和单位实体一一对应
(1)卡片游戏 运用卡片学习顺接数,例如,由教师拿出一张卡片(圆 点或数字),让幼儿拿出该数以后的卡片,并口头说出数列。 运用卡片学习倒数,例如,发给每个幼儿1~10的数字 卡片或圆点卡片,把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幼儿把这些卡片按 从10到1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好。 (2)口头游戏 即不用教具,用口头练习接数或倒数。例如,教师说出 一个数,让幼儿接着该数顺着数到10,或倒着数到1。
将数词和单位实体一一对应是计数技能中最关键的部分, 需要手、眼、口、脑协同一致活动。幼儿在5岁以前,由于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发展较差,往往手眼不协调、动作不灵活, 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嘴里能顺着数1~10,手却不能一个 一个点物体,而是乱点,或者手一个一个点物体,嘴里却乱 数。
201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高教版)授课教案:量概念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201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高教版)授课教案:量概念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高教版)授课教案第五章学前儿童量概念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掌握学前儿童量与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使教育有的放矢,根据孩子认知发展特点科学设计与组织指导教学。
2、理解学前儿童量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能够根据幼年龄特点恰当选择教育内容,科学定位教育内容目标。
3、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的要求。
4、结合案例学习,引导学前儿童认知量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能举一反三,灵活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5、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及儿童的特点设计并组织相应的数学教育活动。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量与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难点:学前儿童量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学时安排:共10 学时课题课题名称学时备注第一章学前儿童量概念与几何形体概念教育;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的发展特5.1 6 点;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的设计与组织分析案例实践活动 5.2 4 学前儿童等份概念的发展特点课题 ?5、1(1)学前儿童量概念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教者:孟钊华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的发展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的发展特点的定义1理解学前儿童认识一般量的过程学前儿童数量概念发展的特点能力目标思维推理能力德育目标创造性编题教学重点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的发展特点的定义教学难点案例分析;学前儿童认识一般量的过程;学前儿童数量概念的要求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结合阅读指导法学时 2学时课件备课时间 13年月5日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具教学过程提问: 备注引入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的发展特点 5 新课定义;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域讲一讲或测定的属性。
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远进,起重。
20二、学前儿童认识一般量的过程: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从绝对到相对从模糊到不精确到逐渐精确课件展示 20 三、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关于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数;数字;计数;数制;数的组成;数的运算练一练 20四、学前儿童数量概念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2、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初步发展及特点3、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4、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5、10以内数的教育6、有关计数的教育7、数字的认读与书写教育8、数的组成教育 20 试一试五、学前儿童数量概念的要求小班:会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度多少。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 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是把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 较的过程。用来作为计量的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如米是 长度的计量单位。用一个计量单位去计量某一个量,结果得 到这个量含有计量单位的若干倍,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量的 量数。
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两种。直接计量指把要计 量的量直接同计量单位进行比较而得出量数的方法。如用磅 秤称人体的重量等。在幼儿园只涉及直接计量,儿童接触到 的正式量具有温度计、尺子、天平等。学前期主要是让儿童 学习自然测量,即利用各种自然物(小棍、绳子、纸条等) 作计量单位对物体量进行直接计量。
二、 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年龄特点
1 学前儿童感知量的发展过程
(1) 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2) 从绝对到相对。 (3) 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2 学前儿童感知量的年龄特点
3~4岁儿童一般已能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长短差异,也能用 相应的词汇来表示。但对于其他量的差异还不能认识,也不 会用相应的词语来表示。
3 排序的教育方法
(1) 教儿童按照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 等量的差异排序。
(2)教儿童按一定规律排序。按一定规律排序是排序的 另外一种形式,也可称为模式排序。
(三) 感知体验量的守恒活动
体验量的守恒是大班量概念的一项教育内容。感知、体验 量的守恒包括感知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几方面的 内容。通过感知量的守恒,培养幼儿的量的守恒的观念,以 促进幼儿判断推理能力及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图8-5
2 排序活动的意义
(1) 排序有助于儿童理解抽象的数概念。排序是儿童理 解数序的基础。排序活动能促进儿童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 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思维能力正是儿童形成抽象数概念 必须具备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① 说数儿歌。例如,说数儿歌“打老虎”:“1,2,3, 4,5,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倒,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 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1,2,3,4,5。”
② 游戏。例如,音乐游戏“十个小矮人”,请10名幼儿 当小矮人,教师一边唱,一边轻轻拍小朋友的头。
③ 直接练习。例如,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说数,既学会 了数的顺序,又练习了节奏感。
③ 唱数字歌。
(2)书写数字 在幼儿能够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运用数字正确表 示10以内物体后,教师应该教幼儿学习书写阿拉伯数字。 首先,要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具体要求为: 坐时两脚自然平放地面,身体坐正,头要直,胸部和桌边保 持约一拳的距离,纸放正,左手轻按纸,右手用大、食、中 三个手指握笔,手指握笔部位约离笔尖两手指距离,小指轻 触纸面作为支点等。
(1)卡片游戏 运用卡片学习顺接数,例如,由教师拿出一张卡片(圆 点或数字),让幼儿拿出该数以后的卡片,并口头说出数列。 运用卡片学习倒数,例如,发给每个幼儿1~10的数字 卡片或圆点卡片,把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幼儿把这些卡片按 从10到1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好。 (2)口头游戏 即不用教具,用口头练习接数或倒数。例如,教师说出 一个数,让幼儿接着该数顺着数到10,或倒着数到1。
② 系统学习数守恒。即用不同种类、大小、颜色和排列 方式的对象,综合进行守恒练习。例如,关于排列方式的守 恒练习,如下图所示。
(6)认识单双数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操作方法,帮助幼儿构建单、双数的 概念,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下面结合案例进行讲述。
(二)学前儿童数字符号认识的教育
1.学前儿童数字符号认识的教育要求 认识数字符号是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其教育要 求如下。 (1)中班 ① 教幼儿够识别10以内的数字符号。 ② 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2)大班 ① 引导幼儿把10以内数字和相应数量的一组物体配对。 ② 教幼儿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2) 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 (3) 能理解逻辑相加,进行位移和替换 的过程,即把每次测量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 连接起来,建立测量单位体系。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3.自然测量活动的指导
(1) 激发儿童测量兴趣。 (2) 引导儿童正确理解测量的要领, 掌握测量的方法。 (3) 让儿童学习记录并交流测量的结 果。 (4) 引导儿童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 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3.运用发现法认知物体的量
(1)
运用寻找法描述物 体的量。
(2) 运用游戏法巩固对
量的认识。
学第前5儿单童元概念学的前发儿展童及文教学育作品活动
(二)排序活动的方法及指导
1.按次序规则排序及其教育方法
(1) 按次序规则 排序的种类
(2)按次序 规则排序的
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1.
创设丰富的、可以进 行比较的环境
2.
注重在各种活动中渗 透量概念的教育
六、 量概念教育的注意事项
2 4.排序教学
的注意事项
先学习按次序排序后学习按特定规则排序
3 先学习参照排序后进行独立排序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1.
通过量的变式让儿童 获得量守恒的体验
2.
通过比较和数数感知 量的守恒
(三) 感知体验量的守恒活动的教育与指导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四)自然测量活动意义及指导
1.自然测量活动的意义 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自己的手、脚、绳、
小棒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测量是认识量的手 段。通过测量,幼儿可以加深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以及对 10以内数的理解。通过测量,幼儿运用数概念,体验把整体 分解成部分及部分与部分置换的运算结构,建立测量单位体 系的观念,为日后学习计量做好心理准备。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课件
下、从下至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
二、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讲解 • 要让幼儿明确从哪里数起,按什么方向数。例如,
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
• 新课时将不同大小、颜色、形状或不同性质的物 体排成一行,引导幼儿学习,然后在同颜色、同 形状、同大小的同类物体中区别它们各自的位置。
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 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关
移能力的发展。
系。
的物体。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
10以内基数及其实际含义的教学
一、基数的教学
1、教幼儿学习点数后说出总数
• (1)注意训练幼儿手眼的协调
• (2)注意点数中动作的作用:用手指点着数或点 头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词和物体数量相对应的关 系,人手一套教具地点数。
• (2)在生活环境中按数取物:吃饭摆碗筷、杯子、 勺子;每张桌子旁几个小朋友;数扣子。
• (3)运用记忆表象按物取数:娃娃家里的物品和人。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
• 5、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运用听觉、触摸觉、 运动觉感知物体数量特征
• (1)用听觉感知声音的次数 • 幼儿边听边数:拍手次数 • 先听,心中数,最后说出总数。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
幼儿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 儿的计数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有 以下几方面:
1.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 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响。
2.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活动也有影响。
3.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动的成绩。
4.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 继呈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则较难。
学前儿童感知量的教育
过渡页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量 的概念发展过程和Leabharlann 点一、学前儿童量的概念发展过程
(一)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二)从特征的绝对性到相对性 (三)从不精确表述到逐渐精确表 述
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年龄特点
(一)2岁左右
儿童感知物体的大小能力发展较早 。具体表现为:
1、2岁左右的儿童大部分对于差异 明显的物体能够做出反应,尤其,对 于物体的大小的明显区别反应更为明 显。对于差别较小的物体的感知不明 显。不能用语言表达物体量的差别。
一、两个量的比较
(一)运用各种感官比较物体的量的 区别,并用正确的语词表述。
1、观察比较 2、触摸比较 3、运动感知比较 4、各种感官联合感知比较
一、两个量的比较
(二)运用比较法比较物体的量
1、重叠法 2、并放法 3、运用情境探究法认识物体的量 4.运用寻找法感知物体的量 5、运用游戏或其它活动巩固对量的 认识
2、4岁儿童往往用分组比较的方法 进行物体数量是5的排序,但组与组之 间是孤立的,不能配合成一个完整的 序列。
四、量的排序
3、5岁儿童在进行5以内排序时试 误性明显减少,有些幼儿具备了一定 的目测能力,但在进行10排序时,试 误较多,但能注意基线,能主动改正 错误。
4、6岁儿童在进行10排序时,目 测能力明显提高,试误次数明显减少 ,有的幼儿能自觉运用简便的排序方 法。
(2)按照物体数量差异的特定规则排 序
★★□ ★★□□ ★★□□□ ★★□□□□
四、量的排序
(3)按照物体摆放位置的特定规则排序
四、量的排序
(4)按照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则排序
四、量的排序
(三) 学前儿童排序的年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
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教育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2.学习排序的方法 3.学习量的守恒 4.学习自然测量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量的比较主要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大小、 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远近、轻重等各种 不同的量,通过比较使幼儿知道量的差异是比 较而言的,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比较方法来正确 区分量。
(1)变换图式 ①长度守恒,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②面积守恒,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③容积守恒,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④体积守恒,如:
积木体积变式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高职高专系列教材配套电子教案
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教育
(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特点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 测定的属性。它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两种。不连续量 也叫分离量,是表示物体的集合元素多少的量;连续量也叫
相关量,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幼 儿初步认识的是生活中一些连续量,如大小、长短、高矮、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等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 1.等分平面图形。
二等分
四等分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2.等分几何体。 等分几何体的形式可以参考平面图形的等分形式。另外, 还可以从几何体的厚度中去等分。例如圆柱体的蛋糕四等分, 就可以在其横断面(即厚度中)平均分成4份。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我国学者从对几何图形命名的角度认为: 幼儿从感知几何形体的外部形状到能用相应的词予以表达, 还需经历由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幼儿对几何图形命名的发展趋势是: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 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四)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认识平面图形 2.认识立体图形 3.学习等分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认识平面图形 (1)辨认图形 (2)巩固认识图形(通过制作图形和给图形涂色) (3)了解图形关系(通过分割和拼合)
返回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3.数量等分。 如8粒一样的糖分成2份或4份;12粒一样大小的花生分 成2份或4份,让幼儿操作。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三)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要求
●小班 知道什么是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 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三)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要求
4.学习自然测量
幼儿在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幼儿知 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 换的过程,即把每次测量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建 立测量单位体系。
幼儿在学习自然测量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掌握测 量的方法,而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幼儿正确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 系。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二)学前儿童等分概念的发展特点
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等分的份数
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即整体大于任一部分,任一部分小于 整体。对幼儿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让幼儿等分几何图形(或实物)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轴对 称性质的图形,如圆形、等腰(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 方形、椭圆形、等腰梯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等都可进行二等分,其中除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外还都可 以进行四等分。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学前期的几何形体认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认识两 部分。平面图形一般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椭圆形、梯形;立体图形包括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 体。
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 欧氏图形。儿童的典型行为是用手顺着实物的四周轮廓描摩,把手 指穿入洞中分离它。 第二阶段(4~6岁):是过渡期,能辨认欧氏图形,即区分直线 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曲线图形(圆、椭 圆)。儿童用眼和手跟随图形的边围,并辨识角。 第三阶段(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维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 闭图形。辨识图形时,由某一固定参考点开始,较有计划和系统性。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实践活动】
校内实训:
1.请自定年龄班,设计一个引导幼儿感知和比较量的特 征的活动方案,并说课。 2.请自定年龄班,设计一个引导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活 动方案,并试教。 3.案例评析:学习教材案例《水、沙、豆——学习量 的守恒》(大班),分析其设计思路与方法,并提出自己的 修改意见。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如: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排序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小数量的排序→大数量的排序 。 (2)从按次序排序→按特定规则排序 。 (3)从参照排序→独立排序。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学习排序的方法 所谓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 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排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思维活动,是反映幼儿思 维判断与推理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2.学习排序的方法 排序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种: (1)按次序规则排序,包括:按物体量的差异的次序排 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次序排序 。 (2)按特定规则排序,包括:按物体外部特征的特定规 则排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 ;按物体数量多 少的特定规则排序 。
●大班 1.知道什么是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能正 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列。 2.能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体验平面图形之间及平 面图形与几何体之间的关系。 3.初步知道等分的含义,会把一些几何形体或有规则 物体分成相等的2份和4份。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整 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返回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3.学习量的守恒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 幼儿受年龄和思维抽象性发展所限,往往在量的比较 中容易受到外在形式、视觉判断等方面的干扰而不能 很正确地意识到物体的量。可以通过 变换图式 和添加 干扰因素来帮助幼儿感知体验量的守恒。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2.认识立体图形
(1)观察、触摸和认识几何体特征 (2)通过自然测量认识几何体特征 (3)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比较认识几何体 (4)在泥工、手工和建筑游戏等活动中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
返回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3.学习等分 (1)讲解演示 (2)实践操作 在操作材料进行等分学习过程中需强调注意几点: ①选用被等分的物体要匀称,不易碎裂。 ②使用的工具(如小刀、剪刀等)要安全卫生。 ③等分教学中不介绍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 ④等分过程中,要启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有新颖的分 法。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一般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 (1)调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 。 (2)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
(3)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4)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 (5)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 。
在量的比较教学中需特别注意: (1)量的比较是通过两个(或以上)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 来认识的,因此,比较时一定要准备两个(或以上)物体, 先让幼儿确定哪两个物体比,比什么,不能只出示一个物体 就问幼儿是大是小或是长是短。同时再引导幼儿通过三个 (或以上)不同量的物体的连续比较帮助幼儿认识量的相对 性。 (2)在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时,教具的选用很重要。例 如比较长短,应选用粗细相同只是长短不同的物体;比较粗 细,应选用高矮相同只是粗细不同的物体;比较厚薄,应选 用长和宽一样只是厚薄不同的物体,同时还要注意教具的摆 放。 返回
一、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教育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
1.到幼儿园见习小、中、大班三个量概念教学活动,并 进行评课,写活动评析。 2.将校内试教的几何形体教学案例,到幼儿园进行实习 教学,并相互评课,写出活动反思。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拓展练习】
1.测查幼儿园各年龄班孩子量概念发展水平,比较教材 所述,进行调整与补充。 2.测查幼儿园各年龄班孩子几何形体掌握情况,观察、 了解其认识几何形体的发展过程与学习方式。
(2)添加干扰因素,如:
返回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学习自然测量 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自已的手、 脚、绳、小棍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 自然测量通常在 大班 开始学习,幼儿只初步学习 直接测量,一般不使用计量单位,而是学习自然测量。
(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高职高专系列教材配套电子教案
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