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证据规则研究-黄士元.doc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件-《品格的试金石》|北师大版
需要用一生去完成的作业
品德与 社会
1
如果生活中没有了
会怎么样?
2
“达芬奇家居”事件
3
“洋家具”回避“进口”
4
扶老人还需“法律指南”?
5
还有多少东西是真的呢?
社 会 诚 信 危 机
6
子贡问政
• 子贡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 • 孔子说:“衣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 •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
2、建筑工人挖到了 一个坟墓…
11
请墓葬 主人的后人 速来认领,可 获5万美元
赔款
小姐,我是 墓中人的… 儿子,呜…
哦,请 登记… 您是第164 个儿子…
3、该机构将此事登报…
4、他来了… 12
头条: 一位死了160年的人,
竟有164个儿子, 名单如下:XXX XXX;XXX…
5、报纸把这些来冒认尸体 的贪财人的名字登了 出来…他在其中…
6、他很羞愧,珍藏这份报 纸,警示自己要做一个诚 实可信的人…10年后,他 成了全美通迅业的巨头,
他叫..爱德华… 13
哈佛大学的正门上刻了一句话:
真理之 门只会向那 些正直的民 族开放。
14
改变——从今天开始
与
诚
信
“
签
约
”
15
16
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也ut y可ou以can在`t fo所ol a有ll th时e p候eop欺le a骗ll th某e ti些me.人,
但你却不能在所——有亚时伯拉候罕欺·林肯骗所有人。
10
诚实小故事
谈品格教育
孩子怎麼了?
問題出在哪裡?
• 根據天下雜誌在2007年3月 對家有國中小童家長, 進行對品格教育的看法…
家長價值觀
•品格,尌是能夠對自己負責
學生品德教育最需要培養什麼?
據調查臺灣家長的意見依序為: •對自己負責任的自律精神 •為別人著想的同理心 •挫折容忍力 •獨立思考的判斷力 •誠信 •自信心 •勇敢
品德教育教學5E
•Example(榜樣)
‧ Explanation(解釋)
(美國波士頓大學、瑞安教授)
老師、大人都要以身作則,成為道德學習的典範。
不只是陳述,而是要與學生真誠對話,以啟發道德認知。
‧ Exhortation
(勸勉)
從情感上激勵孩子的良善動機,鼓勵他們的道德勇氣。 ‧
Environment (環境)
創造一個讓學生感受到彼此尊重與合作的環境。
‧ Experience
(體驗)
讓學生有機會體驗自己對別人或社會有所貢獻
品德教育如何推動?
落實生活與品格教育
實踐生活規範,養成良好習慣
•以「注重生活的適應」矯正「偏重升學的準備」 •以「注重生活的知能」矯正「偏重書本的知識」 •以「注重從做中去學」矯正「偏重文字的記誦」 •以「注重完整的人格」矯正「偏重知識的獲得」
品德教育的方法
(呂祖琛,2000)
•1.自我覺識 •3.激勵昇華 •5.善導理性 •7.實現意義
2.楷模認同 4.薰陶習性 6.控制環境 8.佛教禪定修證
讚美好的品格
•人人都需要備接納,讚美品格可以滿足人 這方面的需要,又能鼓勵他繼續好品格。 •讚美品格而非成尌,更能使人得益處。 •若師長(或父母)讚美成尌而非品格時, 學生間(手足間)尌會產生緊張和競爭的 狀態。
品质课件苏教版
性格特征:
老实执著、严肃认真、不擅交际
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 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理想:运用自己的手艺不断地为人 们做出结实、漂亮、舒适、 耐穿的靴子。
3、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 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 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 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 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目睹这一切,“我”是怎么做的?
“我”――尽可能多的向他订做靴子; 赞美他做的靴子。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尽可能多的定做靴子是同情怜悯 格斯拉,在资金上帮助他。
“我”是想帮助格斯拉的,但却 并没能够使他走出困境。那么,有没 有办法来改变他的命运呢?
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认准 一件事情——制作靴子,制作质量最 好的、最合脚的靴子。他尽其所能, 努力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即便是 死亦会无憾。格斯拉虽穷困,但却恪 守着他的职业道德和尊严。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 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 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
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 鞋摊旁边:“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 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皮鞋?” “啊……对呀。”
品析微型小说《鞋》,从小说主人公形象、人物描写手法 或小说主题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品质”有哪两重含义?
• 做鞋的品质——鞋品 • 做人的品质——人品
•鞋品源于人品 •人品决定鞋品
课题“品质”写的对象是谁?
①靴子:美观+耐穿+舒适+有灵魂 ②格斯拉:(对顾客)诚实守信
(对自己)坚守理想 (对靴子)专业迷恋 ③“我”:悲天悯人+同情底层劳 动者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品格的试金石教案 北师大版
2019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品格的试金石教案北师大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学会区分“善意的谎言”与弄虚作假。
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得复杂性。
培养和提高做一个诚实得人、过诚实的生活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树立以诚信为荣,以撒谎、失信为耻的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道德情感。
2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拒绝谎言和保留隐私的关系、学会区分“善意的谎言”与弄虚作假之所以把以上内容确立为本节的重难点,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诚信在塑造道德人格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偶尔撒谎或在小问题上的撒谎不以为然,有些人不懂得隐私与守信是个统一的结合体,不懂得分辨善意的谎言与弄虚作假的区别。
只有认识这些区别,学生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认识诚实守信,才能在行动上真正实践诚实守信。
3教学方法(1)教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4.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一节诚实守信二、拒谎言、重承诺1、谎言的根源及危害2、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三、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1、诚实与隐私2、诚实与“善意的谎言”四、坚守诚信的绿洲1、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2、坚守诚信美德设计意图:明确强调主干知识,强调重点难点,建立基本知识体系。
5教学过程【环节一:涛声渐起情境导入】活动一:校园中的诚信考验(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拒谎言)教师出示情景。
班里数学测试成绩发下来了,老师让同学们把成绩告诉家长。
小虎只考了65分,他想:“爸爸要是知道我只考了65分,肯定会把我大骂一顿。
干脆告诉他我考了85分,只要不给他看试卷就行了。
可如果他以后知道了呢?”你能给以上的主人公出什么主意?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板书:诚实守信知识导读:带领学生分析教材板书:二、拒谎言、重承诺1、谎言的根源及危害活动二:投资论坛AB剧(重在引导学生践守诺言)某地的一家著名的生产烧鹅的厂家,联系到一个出口业务,要求在一个月内交货。
高中语文2.2.1品质课件苏教版必修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1906年发表的 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和第一个剧本《银盒》给作者带来了广 泛的声誉,确立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现 代喜剧》三部曲:《白猿》《钥匙》《天鹅之歌》;《尾声》三部 曲:《女侍》《开花的荒野》《河那边》。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目标二 品味作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1.作者写格斯拉“像皮革制成的人”,僵硬,迟钝,这样写会不会伤害 人物形象? 提示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格斯拉工作之辛苦,精力之投入,制靴之 痴心,不但不会伤害人物形象,反而是精华之笔,对表现人物的敬业、 品格的高尚,起到直接的表达作用。 2.文章有三次写到了店面的装修和摆设,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次:门面无标记,只有姓氏招牌和靴子。说明不靠吹嘘 揽取生意,烘托格斯拉兄弟的性格特点。第二次:橱窗一半已归别 人,打上为王室服务的标志。说明格斯拉兄弟生意清淡,经济困窘。 第三次:姓氏在橱窗上消失。意味着人的消失,让人感到惆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白描手法,朴实无华 高尔斯华绥用白描的手法、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神形毕肖 的人物图画。作者刻画人物的外貌最大的特点是遗貌取神:(1)把 外表的形似与内含的神似结合在一起;(2)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于 人物的精神境界。单从相貌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格斯拉先生的敬业 精神,这样就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如对格斯拉外貌的描 写:“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 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 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 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 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品格的试金石 精选教学PPT课件3北师大版
不想付酬金给拾获的人。因此,他打开公文包 便谎称说:“我所遗失的公文包内有110万元现金, 现在却只剩下100万元。”警察见公文包外有锁,并 且没有被破坏及开启的现象,因此对物主说:“你确定
你 的公文包内有110万元?”吝啬的失主回答:“的确
时间像日记本一样一页一页飞快过去,然而,日记可以翻回去看看,时间却是不能返回到最初的时光了。他曾经答应带我去很多地方,他曾经答应带我去唱歌,他曾经答应带我去旅游,可是现在,他已经不需要兑现了。人家都说婚 姻如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我想爱情也是如此吧。七个月的甜蜜时光,之后的痛苦煎熬,终于一切都结束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清新流畅的音乐,像春天初融的雪花,纯净,沁凉,在茫茫的白消逝的时候,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我沉静在这一尘不染的音乐中,可以忘却伤痛,抛开烦恼,回到最初的平静。还希望在这样的夜里,可以看到 美丽的星空,一切让爱做主。曾听过一位哲人讲的故事。一个旅人在路旁看到许多盛开的鲜花,他一边走一边采。沿途的花一朵比一朵大,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比一朵香,到黄昏的时候,将近旅程的终点,他看到一朵巨大的奇异的 花,在暮色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他喜出望外,抛掉了手中的花,奔跑过去,但他的脚步却因跋涉的疲劳而显得有些沉重。他终于赶到了那朵花的面前的时,那朵花已经枯萎了,他绝望的握住花梗,手一摇动,花瓣一片一片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问
有奖 品哦!
你答
问题一:
如果你考试失败了,可是面对父母寄托在你身上的 希望,你又不敢说。同学们,碰到这样的事,你会 怎么样?
问题二:
如果你朋友欺骗了你,你愿意原谅他吗?为什么?
问题三:
对品格证据的一点思考
对品格证据的一点思考第一篇:对品格证据的一点思考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对品格证据的一点思考对品格证据的一点思考摘要在我国大陆地区品格证据的适用情况不容乐观,法律条文没有明确规定证据种类有品格证据,但是从英美国家可以看到品格证据的适用,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国家里对品格证据的适用是不反对的,甚至可以在条文和案列中找到其功能的光芒,但是我国一直对品格证据的适用不反对也不明文规定,我国视为域外的法律现象,文章将结合现状提出品格证据的适用要素和品格证据的作用,以期达到对品格证据有一个更好的科学认识。
关键词品格证据证明力心证作者简介:马景园,硕士,西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刑事法方向;马景燕,云南省甸沙小学,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078-02一、简述品格证据渊源品格是指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路径中,人们比较赞成与肯定并符合社会公共道德文明价值的内心评价标准,以此来判断衡量个体行为长期持久品行的总称。
例如,对劳动模范的评价和敬老扶幼孝敬长辈的品行、乐于助人保护弱者不以强凌弱等行为。
证据,能证明自己想表达的事情的依据。
当然依据也存在真伪,那它所要证明的事情的真假性也是随着,依据的真假性的改变而改变,在品格证据中,品格本来就是一个很难判断的的道德价值体,要把它用做为证据使用,就需要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谨慎细心。
伊斯兰司法审判具有诉讼程序灵活、诉讼形式多样、重视宣誓的证据效力等特征。
阿拉伯国家的掌教阿訇或宗教领袖的言词证据的证明力远远大于一般公民的证据效力。
其中重视宣誓证据的效力,也说明对品格证据的适用。
西方国家的中世纪的神权法思想和我国西周时期皋陶时期的神兽断狱,也相当注重品格证据的使用,随着社会变迁科学进步,对品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格证据的适用的效率酌减降低。
品格证据与自由心证有相似点,自由心证原则的主要内涵是,法律不预先设定机械的规则来指示或约束法官,而由法官针对具体案情,根据经验法则、逻辑规则和自己的理性良心来自由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
《品质》PPT教学课件(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
人饿死 (43----58)
赏析:小说开头写了什么?说明什么?
从(1-----7),着重介绍这是一个怎样的靴匠.
1.手艺好——
太美观,模范品,穿不坏
2.相貌平—— 黄皱皱,死板板‥‥
——怎样归纳?
——这是一个严肃、古板、固执,不善交际,却精于 手艺的老头。
找文中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造成格斯拉困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2.其悲剧的个人原因是什么?
人物形象归纳:
这是一个品质高尚,恪守职业道 德,宁可饿死也不偷工减料,遵从诚 信,极为敬业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小说主题:
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 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纯洁朴实、诚实守信、 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 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 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感谢
教学课件
⑶从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中,写出格斯拉的 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 ⑷面对大公司粗制滥造时髦靴子,格斯拉愤怒、鄙视。 他不粗制滥造,不坑害消费者,展现出一个底层劳动者纯 洁朴素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他坚持这一贯的做人准则,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2.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很详细?
为写人物的死作铺垫,从而揭示了主题 。
在一番对话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为“我”量尺码;“我”在收到货后,又对靴子 作了一番评价(“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 做过的最好的靴子”),这些铺垫之下,人物的命运就显得不可思议:格斯拉竟然饿 死了。 隔壁店面的“年轻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说出的一段话道出了人物不幸命运的根源: 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废寝 忘食;他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
品格证据规则
录
我国品格证据的发展现、原因以及品格证据的价值分析
结语
一、品格证据的概念、品格证据规则概念 (一)品格证据概述 品格证据的概念 品格证据的概念舶来于英美法。 美国法称character evidence 英国法称evidence of character 它是指表明某人品格和特定品格特征的证据。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英美法中,“品格”最早指一个人在社 区中的名声(reputation)
然后是辩护律师对本方证人的询问。
辩护律师:“里维兰德·古德哈特,你知道布什马特先生在本地居民中有关诚实问题 的名声吗?”
答:“是的,我知道。”
问:“怎么样?”
答:“非常好。”
这两个例子表明一个证人的品格可以如何受到名声证据的攻击然后又得到其支持, 但是它们也揭示了当相互矛盾的品格证据是由同等或几乎同等受尊敬之证人提供时, 陪审员们所面临的是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在这两个例子中,那两位品格证人对正 常陪审员思想的影响大概会互相抵消了。
第三,对应性。此项可以说是第二条的延续,控方应该以被告人提出自己具有良 好品格证据的形式提出被告人不具有良好品格的证据。
2.有关被害人方面的品格证据规则
有关被害人方面品格证据的适用主要体现在两类案件中:性犯罪案件和故意伤 害或者杀人案件。
在性犯罪案件当中英美证据立法一般情况下禁止被告方向法庭提交有关被害人 过去性行为方面的名声或者意见证据。而在故意伤害或者杀人案件中,则与性 犯罪案件正好相反。《联邦证据规则》摒弃了被害人品格证据的一般排除规则。 根据新修订的《联邦统一证据规则》第404条第2项的规定, 在该类犯罪案件中 , 由被告提出的关于被害人品格特征的证据, 或者由控方对此提出的反驳证据 , 或者在杀人案件中起诉方为反驳被害人先动手而提供的关于被害人性格一贯 温和的证据等, 均不适用品格证据的一般排除规则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讲:品质(教师版)
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析小说中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 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2.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1.走近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Calsworthy, 1867~1933), 近代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祖上原是德比郡的农场主, 经过三百余年的发展, 到十九世纪后期已成为一豪富的家族。
高尔斯华绥的父亲是伦敦的一名大律师, 为使儿子继承父业, 把他送进剑桥大学学习法律。
但高尔斯华绥对律师的职业并不感兴趣, 毕业后不久就借口要熟悉海上业务而离家周游世界。
旅途中, 他结识了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 并在康拉德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的尝试。
1897年, 他以约翰·辛约翰的笔名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四面八方》, 1904年首次用自己的真名发表了长篇小说《法利赛人岛》, 1906年出版了为他获得杰出小说家称誉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
这部作品和后来出版的《骑虎》(1920)、《出租》(1921)组成了著名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 并因此而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以赞扬他“卓越的叙事艺术, 并使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了高峰”。
高尔斯华绥一生的主要作品还有: 长篇小说《现代喜剧》三部曲包括《白猿》(1924)、《银匙》(1926)、《天鹅之歌》(1928), 《庄园》(1907), 《弗里兰一家》(1915);剧本《银盒》(1906)、《斗争》(1909)、《正义》(1910)等。
作者以深邃的洞察能力, 高度的艺术概括, 典型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广阔生活场景, 从中可以看到资产阶级社会里, 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之间是如何勾心斗角, 以及老一代的顽固保守与新一代的放荡不羁所形成的尖锐矛盾, 不失为一位写尽了资本主义金钱世界在文明和发达的外衣下所暴露出来的罪恶本质的优秀作家。
论品格证据在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_彭志刚
第16卷第4期2013年7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6No.4Jul.2013■政法论苑论品格证据在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彭志刚1,邢晓玲2(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北京100089;2.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北京100023)摘要:对品格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如何运用这一问题,英美法系国家规定了详尽的规则以指导司法实践,我国立法目前尚没有品格证据的概念,但司法实务已开始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适用的相关探索,且已经成为处理司法个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品格证据制度的建立和适用,将会成为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定罪量刑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品格证据;检察机关;未成年人;运用中图分类号:D91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35(2013)04-0113-05一品格证据的源流及发展(一)品格、人格与品格证据品格(character)是指某人以特定方式思考、感受和作出行为的倾向性[1]。
大陆法系中没有“品格”一词,经常使用的是“人格”一词,这只是不同国家的文化产生的称谓不同而已。
品格与人格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的实质性核心内容是相通或相似的。
人格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倾向于一种较为固定的趋向和模式[2]。
品格证据(character evidence)在英美证据法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学者将品格证据的定义归纳后认为,品格证据至少包含以下三种含义:其一,一个人在其所生活的社区或工作环境中所享有的名声;其二,一个人所具有的某种行为倾向(disposition);其三,个人历史上的事件,如犯罪前科(previous convictions),但不限于此①。
布莱克法律词典认为品格是“某人属于区别于其他人的道德品质的总和,关于一个人道德倾向或习惯或伦理品质的意见是专属于他的。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1品格的试金石教案北师大版
爱德华·施林(Edward Thring)在一篇论教育的演讲辞里说:“有力的休闲时刻深具大能。……休闲时光实在是所有问题当中,最应当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它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真正的教育取决于休闲时刻。”
这位教育界的伟大教师把高贵的品格与生命的真理视为首要之事,技艺和能力的训练则居第二位。他明白一个老师可以有尊贵的信仰并认真工作,多多地藉言语和行为来激励、引导学生,然而每个学生性格的形成却在乎他自己。在脱离约束与监视的休闲时刻里,真正在学生里面居首位的是什么就会显出来了。正因为这样,爱德华·施林视休闲时刻为极重要、最具能力的关键点,可以成就真正的教育。
二\学生读书中的小故事---<一张假币>
三/学生讨论,主题”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样做?
四/读<一颗棋子>的故事/.
五/学生背诵”人无信不立”等格言.
六/教师小结,下课.
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等
板书设计:(选用)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选用)
品格的试金石
义,了解什么是诚信.
2/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和诚实的做人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和诚实的做人态度.
教学准备:小故事的资料
教学过程:(要注意体现“四动”模式,注意教学的有效性,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第一课时
教师的教学活动:
关于“学习品质”理论研究的综述
关于“学习品质”理论研究的综述贾孝方[1]谢进如[2]《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24期20页[1]江苏省泗阳县史集中学[2]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学关于“学习品质”的主题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本文主要是对关于“学习品质”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目的是为相关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线索。
一、综合性的理论研究黄莲花认为学习品质主要是指学生具有学习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应着重从学习目标、学习信心、学习愿望三个主要方面去培养[1]。
许建平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2]。
葛明贵认为学习品质大体上分为积极的正向作用与消极的反向作用[3]。
他对小学生学习品质训练进行了实验研究[4]。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分为差异明显的四种类型[5]。
因此应该对学习品质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6]。
他认为小学生学习品质诊断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了解诊断学生学习品质发展差异的工具[7]。
其专著《学习品质训练》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系统论述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8]。
韦健认为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9]。
曹正善认为学习品质是学习者主体特性的系统化、具体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学习指导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主体性教育的必然需求[10]。
他将学习品质分为“能动性学习品质”和“自适应性学习品质”[11]。
陈志荣认为学生的学习品质与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2]。
彭贤智认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品质,有利于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进行整合研究[13]。
汪乾荣和姚天勇认为学习品质是人的个性在学习(认识)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某种特质,因此必须通过优化教育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学习品质[14]。
马淑仙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5]。
张丽娟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学习品质,关键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品质[16]。
昝敏认为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很多方面,如:认真学习的习惯、刻苦钻研的意志、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17]。
高中必修三语文《品质》教案设计
高中必修三语文《品质》教案设计苏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品质》教案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品质》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绩,却有着高尚的尊严与追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看看高尔斯华绥笔下的这个普通人有着怎样的尊严和追求。
二、小说鉴赏步骤有些同学曾经和我说:“老师,你经常说让我们多读书,可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拿到手,我都不知道该看些什么,怎么看。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质》这篇短篇小说来初步学学小说读些什么,可以怎么阅读。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在解读一篇小说时也必须首先重视对文题的理解,这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
所以,今天我们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步骤一、文题猜想,初步感知1、看到这个文题,你会有些什么猜想?请学生谈谈)2、接下来,请我们的同学就刚才的猜想结合我们课前的预习来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初步感知吧,比如说谈谈你在初步阅读中对人物品质的认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了解,对文章写法的把握,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步骤二、抓住描写,品读人物1、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语言、肖像……)请同学们速读小说,从中找出对格斯拉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文句并就其中自己最喜欢的文句加以品读赏析。
5段::用皮革比喻老实、执著的性格,巧妙地把人物的外貌和职业、性格糅合在一起。
刻画出人物的朴实严肃、迷恋理想、不擅交际。
(外貌描写)8、10段: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他对顾客没有太多言语,但对他的皮革和靴子却异常热情,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制作靴子之上了,刻画出人物的忘我敬业、聚精会神。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品质》新课讲知课件4
侧面描写
“他除了自己以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 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
“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 要亲自做。”
细节描写
如鞋店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的描写
既表现了他生活境况的 变化,又体现了他不变 的职业操守
然而,这位有诸多美好品质的手艺人却 早早地离开了人间,我们在同情、惋惜 的时候,有没有好好想想他的死因。
肖像描写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 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 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 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 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 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 恋着理想。
外表邋遢、贫困、迟钝的鞋匠形象,正表现了 他对靴子的热爱,他的长年劳作,一心投入到 工作的的敬业与执着
神态描写
1.……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 靴子梦中惊醒过来 。
表现了他对工作的执着投入的精神状态 。 2.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 出自内心的热爱,对待靴子像对待生命一样,
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动作描写
把靴子老拿在手里” 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
“我”是想帮助格斯拉的,但却 并没能够使他走出困境。那么, 有没有办法来改变他的命运呢?
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认准一件事 情——制作靴子,制作质量最好的、最合 脚的靴子。他尽其所能,努力把这件事做 到尽善尽美,即便是死亦会无憾。格斯拉 虽穷困,但却恪守着他的职业道德和尊严。
知识链接 了解背景
故事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 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改变,生产效率 飞速提高,众多小手工业主纷纷破产, 被社会的进步所淘汰,机器化大生产逐 渐取代了手工作坊;另一方面,人们的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也在发 生变化,物质至上,拜金主义的思想不 断侵蚀人们的头脑,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格证据规则研究/黄士元-品格证据(特别是不良品格)仅具有较小的证明价值,却可能带来较大的偏见性影响及时间浪费。
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和立法是怎样处理此类证据的采纳问题的呢?(四)英美法系国家有关品格证据的立法和判例A. 英国英国法有关被告品格证据的一般规则是:起诉方在审判中不可提出此类证据。
这一规则有两大例外:(1)在刑事诉讼中,被告可以提出自己品格良好的证据。
如果被告提出了此类证据,起诉方就有权提出被告品格不良的证据,以反驳被告提出的证据。
控方的这一权利被称为是其享有的普通法权利④。
(2)1898年以前,被告不能作为证人提出证据。
《刑事证据法》改变了先前的做法,允许被告提出对其有利的证据(当然,他也可以选择不这样做)。
同时,该法规定,如果被告作为证人提出证据,起诉方对其进行盘诘时,一般不能提出以下问题(即使此种问题已提出,被告也不应被要求回答):他曾经犯过罪,或曾被判过罪,或曾被指控犯了罪,或其品格恶劣等问题,除非①先前之罪可以证明被告犯了现在被控之罪;②被告或其律师为了证明被告之良好品格而向控方证人提问,或被告提出了证明自己品格良好的证据,或辩方辩护之性质或行为涉及到起诉方、控方证人或已死亡被害人的品格的指摘;③被告提出了对其他同案犯不利的证据。
其中②③两种情形被人们认为是被告以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品格置于争议之中,并且判例认为在这两种情况下,控方所提出的被告不良品格证据仅与被告的可信性有关,而与其是否犯罪无关⑤。
1.良好品格证据被告在成为法律上适格(competent witness)证人之前,他提出自己品格良好证据的目的是使陪审团考虑具有这种品格之被告是否可能犯被控之罪①。
也就是说,此时,被告之良好品格所关联的是被告是否犯罪这一问题。
现在被告成为适格证人,可在法庭上作有利于自己的证言,其良好品格证据的证明对象也有所改变。
Reg.v.Bellis②案中,Widgery J法官认为良好证据主要关涉的应是被告的可信性,而Reg.v.Bryant③案中法官认为良好品格证据只与被告的可信性有关。
这样判例似乎有这么一种趋势,即更加偏重良好品格证据对作证之被告的可信性的证明作用,而有意忽视甚至否定其对案中被告是否犯罪的证明作用。
1989年,Waterhouse J法官使这一趋势有所逆转。
他指出,法官在给陪审团的指示中,根据案件情况可以(但不是必须)提到下面这一点:在考虑被告是否实施被控犯罪的那种人时,良好品格证据可以作为一个考虑因素。
只是Waterhouse J法官仍强调被告之良好品格主要关涉的是被告的可信性。
1993年,Taylor ofGosforth CJ法官在R.v.Vye④案中作出了现在来说比较权威的有关这方面的判例。
他认为无论被告是否作证,其良好品格证据都不仅应适用于证明被告的可信性,还应适用于证明被告是否是实施被控犯罪的那种人从而可能实施犯罪。
同时他指出,初审法官有权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对陪审团进行指示的具体方式,从而决定是强调良好品格证据在证明被告是否犯罪方面可能具有较大的证明作用还是强调其具有有限的证明作用(这一指示有时被称为“Vye指示”)。
1995年,Stern法官对Taylor of Gosforth CJ 法官的论述作了适当的修正,指出,即使被告没有犯罪前科,如果法官认为给陪审团做“Vye指示”将是对常识的践踏(insult to common sense),他就有权拒绝作出这种指示。
这也被称为是法官在就品格证据做指示时所享有的有限的剩余裁量权(residual discretion)⑤。
同年,Evans 法官采取了与Stern 法官相似的姿态,指出当被告品格不完全良好时,法官有权裁量作出是否给予“Vye指示”。
他还指出在被告品格良好时,被告有权法官要求给陪审团作“Vye指示” ⑥。
英国法认为,被告的品格是不可分的(indivisible)。
Humphreys J 法官提出:“在我们的程序中不存在这种事:不良品格中的一半付与争议而另一半不付与争议。
” ⑦Simon LC子爵也指出:“把品格交付争议的被告应被认为是把他过去的所有履历(record)都交付争议。
他不能一方面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在某特定方面的良好行为,另一方面不允许对方调查能反驳自称良好品格的其他行为。
”⑧近来,法律委员会建议废除上述“不可分”原则,认为交叉询问只应涉及到被告所交付争议的那部分品格⑨。
2.不良品格证据一个世纪以来,英国法官都在尝试着通过可采性规则来解决被告不良品格证据的证明作用和偏见性影响之间的冲突问题。
现在,普通法为解决这一冲突已建立了如下规则:控方不可提出被告的不良品格证据,除非这些证据有足够程度的证明价值,使采纳它成为正当,即使这些证据会带来偏见性影响。
这一规则经由三个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例而确立。
笔者拟通过分析这三个判例以达到对这一规则的理解。
(1)Makin.v.att-Gen .for New South Wales⑩该案中,被告(一对夫妇)被指控谋杀婴儿;该婴儿尸体在此夫妇住处的后院里被发现;有证据证明该婴儿的母亲让此夫妇收养了该婴儿,并答应每月付给他们抚养费(数目不足维持孩子的生活);有其他间接证据表明被告一收养该婴儿就杀了他;被告做无罪答辩。
为了反驳被告可能提出此婴儿是意外死亡的辩护(事实上被告并没有提出),控方提出了以下证据:在被告以前住处的后院里发现了13个婴儿的尸体。
这些婴儿也是由被告收养,并因之而取得报酬。
枢密院(the Privy Council)认定,控方提出的有关十三个婴儿的尸体的证据和被告因收养这十三个婴儿而获得报酬的证据可以用来反驳本案中婴儿死于意外事故的辩护。
其中,Lord Herschell阐述了以下著名原则:控方不能为了使事实审理者得出这一结论(“被告的其它犯罪行为或性格表明他犯有正在审理之犯罪行为”),而提出证明被告犯有没被起诉书所包含之犯罪行为的证据;另一方面,如果上述证据与案件争议有相关性,或可证明被控之犯罪行为是出于意外还是刻意设计,或可用于反驳被告可能提出的辩护理由,则可以被采纳。
Lord Herschell 的表述实际上包括两条规则。
第一,“被告犯有其它罪行证明他有犯罪倾向,从而更有可能犯有被控之罪”这一推理链条是不被允许的。
即如果这些品格证据的提出仅仅是为了得出上述推理结论,那它就不应被采纳。
第二,如果品格证据能证明被告进行犯罪行为的主观意图(mens rea)或可反驳被告可能提出的辩护理由等,那它就可以被采纳。
分析这两条规则,我们会发现Lord Herschell所禁止的只是一种推理方式,而不是一种证据。
也就是说,他比较了两种形式的推理方式,一种是从被告的其它犯罪行为得出他有犯罪倾向,从而又推理出他可能犯被控罪行,另一种也是从被告的其它犯罪行为出发作出推理,但是不需经过被告有犯罪倾向这一环节,而直接证明被告的犯罪意图或反驳被告可能提出的辩护理由。
前一种推理应被禁止,后一种推理因与特定争议相关联而应被允许。
本案中,另外十三个儿童的被杀和被告得到这些孩子的抚养费的证据的运用不是建立在被告有犯罪倾向这一环节之上,而是直接证明被告可能的辩护意见(本案儿童死于自然原因)是不成立的。
其推理过程如下:假设该儿童死于自然原因,那么这十四个孩子死于同一原因也就太巧合了,因此这种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
其他唯一可信的解释是:Makin夫妇把他们全都杀死了(当然,这一结论的得出还要考虑到被告有独一无二的机会、动机,并且这些尸体全部发现在他们的后院里)①。
在把Lord Herschell规则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案件中时,法官们遇到了两大难题:①被告有特定犯罪倾向并因此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品格证据,在很多重要案例②中确实具有很大的证明价值。
严格地禁止第一种推理不具有操作性,因此也不为法官们所拥护。
②该规则第二条有鼓励律师与法官设立特定种类相关性的嫌疑,导致只要某些品格证据能与下列特定问题相关:计划(system)、身份(identity)、无知之交往(innocent association)、无知之目的(innocent purpose)等,即可被采纳,即使这些证据并不具有证明价值。
而不属于这些种类的证据,即使具有较大的证明价值也不能被采纳。
另外,此规则还要求创立很多不必要的技术性规定,如发生多少次相似事件才可以构成一个“计划”③。
(2)DPP.v.Boardman④该案中,法官们认为品格证据的采纳并不依赖于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方式(推理方式),而主要与其相关性的程度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不可采纳品格证据以证明被告有某种倾向,从而更可能实施被控行为。
但是如果当时的环境使该证据具有如此的相关性,以至于排除它将是对常识的公然违反,那么该证据就应被采纳。
由此,判断此种证据是否被采纳,说到底只是个(相关性)程度问题。
只有具有较高的证明价值的品格证据才可被采纳。
法官们同时指出,如果某品格证据事实与本案事实有“惊人的相似性”(striking similarity)或“根本的一致性”(underlying unity)或“独特的相似性”(unique similarity ),以至于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以至于在采纳它的情况下只有那些过分谨慎(ultra-cautious)的陪审团才会判被告无罪,那它就有足够程度的相关性,就可以被采纳。
也就是说,品格证据的采纳只能是例外的(exceptional),需要这种证据具有很高的证明价值,而不能仅仅是提高或强化(raise or strengthen)被告犯被控之罪的嫌疑⑤。
这里有两个问题有待澄清:①Makin判例的地位问题。
当然,此判例并没有被废除,有三个法官引用了它。
但是他们不仅没有明确地运用它来裁定案件,还给其投上了疑点。
Lord Cross指出,有时证明某人有犯罪倾向的证据有较大的相关性,这就隐晦地否定了Lord Herschell所作出的两种推理方式的区分。
Lord Wilberforce则认为,以符合特定种类的相关性为由采用某些品格证据的方法是一种规避裁量排除规则的似是而非的方法,从而表达了对第二条规则的不满。
②虽然法官们清楚地表明,具有“惊人相似性”的证据可以被采纳,但是并没有表达清楚是否品格证据必须达到这一要求才可被采纳①。
1975-1991年,这两个有待澄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虽然大部分上诉法院的判例引用了DPP.v.Boardman判例,仍有不少判例引用了Makin判例。
至于“惊人相似性”问题,也存在两种相反的趋势。
一些案例把“惊人的相似性”解释成“极不寻常的(unusual)”或“特有的(peculiar)”相似性,足以象被告的“签名(signature)”或“品质证明(hallmark)”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