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 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高二生物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高二生物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高二生物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说课稿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四章的第二节《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
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说明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
并表达出了结构决断功能的观点。
同时本节内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肯定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2、技能目标:⑴在此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的学习中,重点培育同学的"尝试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的技能。
⑵借助多媒体进行探究性学习,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技能,培育同学信息猎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的技能,以及团结协作和合作的学习。
3、道德情感目标:⑴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⑵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使同学看到试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进展中的作用,从而加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表达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基础性原那么,强调掌控必需的经典知识及敏捷运用的技能,着重增加同学深厚的爱好和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高中各班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选择性原那么,在保证每个同学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进展潜能同学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意同学有性格的进展。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回答了“为什么薄薄的细胞膜能够选择性的透过物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顺承了第一节的内容;同时,这一节详细的介绍细胞膜的结构,这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也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因此,这一节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
另外,这一节内容还与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的联系。
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这节的学习,建立起与前边知识的联系,对于巩固前一部分知识和理解这节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展开教学的基础。
虽不强求要照顾到所有学生,但是要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所以掌握我教的学生学习情况是很必要的。
我教的学生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写些都能帮助他们更好理解本节比较抽象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三、教学目标分析有了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学习情况大致定位以后,结合这节课的内容,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生命观念目标:通过对问题探讨分析,能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膜流动模型的基本内容。
2.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对生物膜探索历程的学习讨论,能运用归纳与概括、批判性的思维的原理,初步构建生物膜模型。
3.科学探究思维目标:通过假说、实验验证实思维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的化学组成和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解决方法]1、设计问题串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
2、教师呈现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结合阐述其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解决方法]用设问法讲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在层层剥去“笋衣”中显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图片。
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问题探讨]1、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2、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学生讨论回答科学家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对生物膜结构的漫长探索,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设问1: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实际上是指其组成成分之间的组合形式。
比如细胞的结构是指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之间的组合形式,氨基酸的结构是指组成它的各种原子之间的组合形式。
要弄清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组成成分。
那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介绍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呢?(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条件)设问2: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介绍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设问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脂双层这一结论的由来)设问4: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和罗伯特森1959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xx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1.教法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对象分析在前面几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对生物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面又让学生构建了真核细胞的模型,本章第一节又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并且已经知道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来弄清细胞膜的结构。
但由于我教的这些班都是文科班,班上女生多于男生,思维不是很活跃,对生物也不是很重视,要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搞好教学设计,各班都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班主任已经把前后相邻的几位同学划分为一个小组,全班分为十四个组左右,每组有一名组长,因此教学设计就必须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针对所提问题让他们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在前一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一个后续内容,在前一节中同学们已经知道细胞膜具有的功能,同学们就会想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功能呢?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其结构,这节课就是要通过科学家们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让同学们来了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教材用了较大的篇幅来介绍,这样做目的是要加深学生对科学史的了解,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让同学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并且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能力目标: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情感态度与价植观目标: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并树唯物主义的认识论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策略(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情境的设计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就是要贯穿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自主、探究、合作”是根本,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方法和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设计:全班分成十四个小组(各班由班主任统一分组,相邻的前后四位同学组成一组,各组成员保证一个学期基本不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鼓励小组内讨论和小组间的适当交流,对老师的提问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补充或纠正,充分给与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对各小组进行考核(比如小组成员中任一同学回答问题可给本小组可加分,如有违纪行为小组要扣分)。
2023年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2023年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内容和地位“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之其次节,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限制具有选择性等学问有肯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学问打算。
所以,这节的内容支配很奇妙,对整个章节的学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主要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和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大部分。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科学史教化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们的试验和结论,大胆的提出试验假设,犹如亲历科学家探究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觉是长期的过程;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需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并非一成不变,须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让学生保持剧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爱好在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渗透探究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教化;自然地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理解和驾驭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接受流淌镶嵌模型的理论。
2.教学重点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②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3.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4.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简述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淌性特点③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②发挥空间想象实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①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正确相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试验和视察的依据,须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讲课稿大家上午好!我今日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下边我将从教材剖析与学情剖析、教法与学法、教课过程、板书设计、教课特点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是教材与学情剖析。
1.先来看一下本节的内容和地位、作用。
该节内容主要包含科学家对生物膜构造的研究历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部分。
本节内容与第一节有关生物膜对物质的出入控制拥有选择性等知识有必定联系,并为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贮备,三节的内在关系是功能 - 构造 - 功能。
因而可知,这节安排很奇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学习有助于学生逐渐成立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看法,并培育学生生物学基本科学研究的修养。
2.再来看一放学情。
认识自己的学生是睁开教课的基础。
我的讲课对象一般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必定的察看、想象和抽象思想能力,但还很不完美,而本节生物膜模型的建构过程较复杂且微观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必定难度。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他们已经学习了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构造,特别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界限等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确立了优秀的基础。
3.鉴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地位作用的剖析,联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维果茨基的近来发展区理论,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简述生物膜的构造。
能力目标是经过体验生物膜模型建构的过程,培育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勇敢作出假定以及剖析推理和绘制生物图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使学生建立生物体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看法;认识到技术的进步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使学生尊敬科学且用发展的看法对待科学,建立辨证的科学观。
4.依据方才对教材、学情、目标的剖析,我以为本节重点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联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认犯难点是:生物膜的立体构造的建立特别是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这需要学生充足发挥想象力。
最新细胞膜 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1 说教材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
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
这与膜的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同时本节内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的联系。
1.2 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围绕着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核心知识点主要阐述了两方面内容:分别为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以及由此引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首先从现象入手,通过讲授与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启发学生大胆假设,总结规律。
之后从现象过渡到本质,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充分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终让学生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1.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能力目标:在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索历程为主线的学习中,重点培养“尝试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的能力;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基础性原则,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增加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课件)
荧光标记的 膜蛋白
人细胞
细胞 融合
杂交细胞
绿色荧 光染料 标记的 膜蛋白
小鼠细胞
学生分小组讨论:
1.纵观人们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 过程,你能谈谈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 怎样的作用? 2.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结 构与功能相适应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你受 到什么启示?
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2.设计问题串
指出单位膜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是静态刚性 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
2.设计问题串
问题5 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 不断运动的?
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时间:1970年 人物:Larry Frye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 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 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正确认识科学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 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 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 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 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1.书本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动手作业,利用生活上的废弃物做一个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膜的空 间立体结构。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
学
分
目
教
教
析
标
法
学
教
及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20210712090608)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①对生物膜构造的研究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分析:学习本节知识,要注意用“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看法来剖析细胞膜的构造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构造。
(2)商讨在成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商讨成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表现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看法。
2.分析:(1)描绘生物膜的构造。
(2)清楚实验技术的进步在成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表现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看法。
三、教课识题诊疗剖析在教课过程中,经过踊跃指引学生察看并剖析实验现象,勇敢提出实验假定,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历程,亲身感觉科学的魅力,保持激烈的研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自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四、教课支持条件剖析以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讲堂学习与教课,实现课程教课目的。
本节课采纳“指引—察看剖析实验现象—提出假定—实验考证再剖析” 的教课模式,交融运用指引启迪、察看剖析、对照概括、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协助教课,特别在体验生物膜的研究历程上给学生以动向的感觉。
本节安排 1 课时。
五、教课过程设计(一)教课基本流程复习、设问生物膜构造流动镶嵌模型的小结导入的研究历程基本内容(二)教课情形问题 1:设问导入:生物膜的功能是什么?其功能特征是什么?为何生物膜表现出这样的特征?设计企图:复习学过知识,温故知新。
师生活动:学生思虑回答。
问题 2:问题商讨问题(1):在制作真核细胞三维构造模型的活动中,某同学分别用三种资料做细胞膜:塑料袋、一般布和弹力布,应选哪一种好?选择适合的资料,是科学实验成功的重点。
那么选择哪一种资料制作细胞膜模型,更适于表现细胞膜的功能呢?问题( 2):弹力布有弹力性,那它能完整拥有生物膜的特色吗?教师引述:明显弹力布不拥有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那么生物膜终究拥有如何的构造呢?科学家也是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生物膜构造的研究。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时:45分钟二、教学对象:高一学生三、学情分析在第三章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学生对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
但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是很难看清细胞膜的。
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
四、内容分析前三章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
毕竟细胞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察图片和亲自作实验来体验细胞的存在。
五、教学材料:书、板书、PPT、相关实验器材。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
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及流动镶嵌模型。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九.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细胞膜的功能):教师提问: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那么,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什么?2、结合初中所学细胞的知识,说说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回答:回顾所学细胞知识作出回答。
教师总结:细胞膜;功能:将细胞与周围环境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结合书上的图示说明)第二部分(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进行学习。
(PPT或看书)(一)教师讲述: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并设问,从资料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教师提问:然而,这仅是推测,怎样才能证明它的对错呢?学生讨论回答:提取和鉴定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五个方面实行具体的说明。
首先是教材与学情分析。
1.先来看一下本节的内容和地位、作用。
该节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局部。
本节内容与第一节相关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联系,并为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储备,三节的内在关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这节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合的观点,并培养学生生物学基本科学研究的素养。
2.再来看一下学情。
理解自己的学生是展开教学的基础。
我的授课对象一般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抽象思维水平,但还很不完善,而本节生物膜模型的建构过程较复杂且微观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他们已经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地位作用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水平目标是通过体验生物膜模型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大胆作出假设以及分析推理和绘制生物图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合的观点;理解到技术的进步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使学生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对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4.根据刚刚对教材、学情、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节重点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认为难点是:生物膜的立体结构的构建尤其是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这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一)课程分析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讲述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及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 本节课既与第二章、第三章的知识有联系,又是之后章节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高一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
(二)学情分析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及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空间想象能力也不强,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情以及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①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③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能力目标:①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②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希望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后形成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认识到科学推理的严谨性及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时教育他们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使他们慢慢树立起辨证的科学观。
(四)重点难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根据新课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重点为:①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
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根据其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较差的特点,确定教学难点有:①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②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③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二、教法学法(一)教法的选择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通过:1、讲授法、推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
1.4.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一、说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第3节的内容,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部分。
本节是“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的延伸,亦可以对本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在结构层面上做出解释,同时为本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做知识准备。
所以这节课在内容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目标通过层层探索,认同生物膜由物质构成,具有精密的结构,具备相应的功能;能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建立结构与功能观通过科学史的层层探索,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假说演绎法。
认识技术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说重难点重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难点:分析科学史资料,推理并提出假说,构建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模型和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四、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背景上,他们已经知道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和功能,认同了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但是它们还不知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如何组成能够维持一定功能的结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一学生的认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说教法我将采用论证式教学法和六、说教学设计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的论证教学中,从教材中的资料“1895 年欧文顿实验”,得出主张——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启发学生进行质疑:脂质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不等于溶于有机溶剂的都是脂质。
欧文顿只是通过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缺少有关化学成分的直接鉴定。
教师引导主张寻找新的实验论据对细胞膜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与分析,为最初主张辩驳。
提供证据:科学家在 20 世纪初完成上述实验,第 1 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通过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从而支持了最初主张。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课件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
溶于脂质的物质
●
细胞膜
课堂练习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 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2.下列哪一种膜结构能通过生物大分子( )
资料一
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
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 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的。
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
A.是选择透过性膜 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在细胞生
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
中有重要的功能。下列生物结构中,糖蛋白含量可能最多
的是
A.类囊体的膜 B.线粒体的膜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实践 能力、一定的想象能力。同时他们对科学发展历史很感兴 趣,引导学生据其因究其果,学生通过思考、上网查资料 等,充分认识理解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归纳总结出生物 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通过画平面图把它表现出来。这 样,整合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了知识内容,培养了学 生思维表达、推理等各方面能力。
A 细胞膜 C 线粒体膜
B 核膜 C 叶绿体膜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用图文稿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四章的第二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同时本节内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的联系。
(二)说学情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细胞有初步了解,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虽然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科学家对生物膜的探究历程。
②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③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②发挥空间想象力,发展小组合作能力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目标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③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精品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模块中第4章第2节内容。
课程标准中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要求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理解水平。
通过对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那这种选择性是如何实现的呢?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这一节就是要解决膜的结构是怎样的。
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1、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地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创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特点;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生物结构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体验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3、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史的教学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通过科学史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学习下一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熊风0710322一、说教材(一)内容和地位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之第二节,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
所以,这节的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①.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二)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③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1 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
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
这与膜的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同时本节内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的联系。
1.2 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围绕着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核心知识点主要阐述了两方面内容:分别为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以及由此引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首先从现象入手,通过讲授与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启发学生大胆假设,总结规律。
之后从现象过渡到本质,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充分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终让学生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1.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能力目标:在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索历程为主线的学习中,重点培养“尝试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的能力;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基础性原则,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增加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选择性原则,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 说教法
2.1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本节课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归纳法等。
2.2 课时安排:1课时
2.3 教具:多媒体课件
3 说学法
3.1采用的学法
在本课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
运用小组讨论、综合分析、归纳对比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协作学习,分组竞答,创造一个活跃的竞争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索,充分体现主体作用。
3.2采用该学法的依据
教是为了“不教”,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指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法的实施,体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4说教学程序
4.1首先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提出探索问题大屏幕演示以下3个动画:
①水分子进入细胞膜的过程;
②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膜的过程;
③钾离子进入细胞膜的过程。
提问:①这3种物质进入细胞膜的方式相同吗?②这种不同是由生物膜的什么决定的?(要求学生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回答)设计目的:中学生具有追求新、奇、趣、美、乐的心理特点。
为适应学生心理,教师首先利用计算机创设立体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接着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在新知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和矛盾冲突,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口欲言而心不能,从而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索的动机,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此时顺势导入:生物膜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探索者去亲历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吧!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生物膜结构的好奇心。
4.2学生学习课件,进行个人自主学习
共8页课件,分别是不同科学家在对生物膜结构进行探索的不同过程。
每张课件在实验方法现象叙述结束之后会留下疑问:教师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之后得出实验结论。
这一探索过程是由膜成分的探究发展到膜静态结构的建立最后进入膜动态模型的建立,共得到两大
结论:一、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二、膜具有流动性。
4.3 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教师进行版图及板书进行讲解。
向学生传授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4.4 多媒体课件给出生物膜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教师进行提问。
4..5 根据多媒体课件,安排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仔细观察并找出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汇总,教师进行评价,得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镶嵌性、流动性、不对称性和蛋白极性。
在讲解各特点时将特点与生物膜的成分联系在一起。
加深对结构决定功能的认识。
4.6 强调流动性这个特点,多媒体展示图片:物质运输、细胞识别与细胞融合。
这些功能的实现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4.7 教材上黑字部分对于糖蛋白有一段介绍,布置学生进行课上阅读,了解糖蛋白的功能。
4.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指出重点和难点。
回忆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
4.9 带领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 组成成分:磷脂、蛋白质、糖类
2. 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3. 蛋白质分布:覆盖、镶嵌、贯穿
4.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