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案例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建设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倡导的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注重对学生兴趣的适时激发,以及重视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等教育理念,无一不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期在合理的课堂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目标。

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就是大多学生都觉得学习数学这门课很难,而且一些老师也反映数学课很难上,因此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望而生畏,学习结果不太理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呢?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很低,缺乏实效性。也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低。

何谓课堂教学实效性?有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

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是否考虑到了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是否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找突破口,也就是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审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并及时更新。注意观

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并结合多年的从教经历对怎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出几点看法,希望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有所启示。

一、适时发现课堂中的闪光点,及时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3节例题6:“小明和小兵的家分别在相距20千米的甲乙两地,星期天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小兵家,小明骑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3千米。两人商定小兵到时候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接小明,小兵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他们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学生给出的解法是:设x小时后两人相遇,则所列方程为(13+12) x=20或13x+12x=20。这里,教师达到了反馈信息的目的。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可不可以用方程13×2x-x=20来解?”这显然出乎教师的意料,但教师还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假如小兵也是每小时骑13千米,那么两人x 小时内所骑的路程和应该是13×2x千米,而实际上小兵每小时比小明少骑1千米,因此再减去1x千米就正好是两人在x小时内所骑的路程之和20千米。”这是一次富有创意的思考。受此启发,另外一些学生有了“12×2x+x=20”、“13×2x=20+x”、“12×2x=20-x”等新的解法。

[分析与思考]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所提出的新想法,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解法,很有价值,可以说这是课堂中的一个“闪光点”。

教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闪光点并把它及时地转化成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也就是说这位教师并没有固守教学预设,而是适时地调整了教学计划,对学生给予了有效地回应。也可以看出这位教师具备很好的教学机智,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注重新课导入环节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2]一位教师在教学“正数与负数”时,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梵净山里,一个游人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陶醉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甲:零度以下3摄氏度

生乙:零下5摄氏度

……

[分析与思考]新课的导入是否恰当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导入的方式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切合课堂实际。不能天马行空,只注重观赏性。而且还要抓住学生的情感状态,导入的内容最好能够与教学内容的感情基调一致,要很自然地把学生领到所要讲解的内容中去。否则很难控制住学生的情绪,难以把学生的心给收回来。在这则案例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情地描述了一个强调温度的场景,把学生引领到冬日的严寒中去,让学生联想到零度以下的温度是什么样的感觉。从而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体

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很自然地与“负数”联系起来,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导入,完全摆脱了数学课的枯燥无味,而是很好地诱导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使整个数学课堂顿时活了起来,而且达到了教学目标,这也就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动手。

[案例3]这是一个“同类项”的教学片断。

上课了,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生甲)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乙)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乙:一共8.3元

(生丙)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生丙: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分析与思考]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只管无条件的接收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像隔了一道墙,没有相互的碰撞和磨擦。这样的课堂只会让学生感到沉闷、枯燥,并且懒于动脑动手,因为只管听就行了。而新课程则要求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有效地互动,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接受学生不同的看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并与同学共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则案例中的教师就做得很好,他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并适时与学生进行了有效互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真正地学会了知识。

另外,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学生为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总之,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艺术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其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