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第三单元
![教学系统设计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d118e7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1.png)
教学系统设计第三单元教学系统的设计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促进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教学系统设计的第三单元,包括目标、功能、评估和改进。
目标在设计教学系统的第三单元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等。
明确目标有助于指导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并取得预期效果。
功能教学系统的第三单元应该具备多种功能,以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活动。
其中一些功能可能包括:1. 课程管理:教师可以使用系统创建和管理课程,包括添加课程信息、发布课程资料和安排课程计划等。
2. 学生管理:系统应该能够管理学生的信息,包括学生注册、分组和个人成绩等。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以便进行个性化指导。
3. 内容管理:系统应该支持教师上传和管理教学资源,包括课件、习题、实验和案例等。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访问这些资源,以便在课堂内外进行学习。
4. 交流与协作:教学系统应该提供一种交流和协作的平台,以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可以通过讨论区、在线聊天和共享文档等功能实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评估教学系统的设计需要进行评估,以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用户调研、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和用户评价等。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改进根据评估结果,需要对教学系统进行改进。
改进可以包括修复系统缺陷、优化系统性能、添加新功能和改进用户界面等。
改进的目的是让教学系统更符合教学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教学效果。
总结教学系统的设计第三单元是教学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目标、设计系统功能、评估系统有效性并进行改进。
一个好的教学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09讲_第三章_水平、垂直子系统设计
![第09讲_第三章_水平、垂直子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c5e61aff00bed5b9f31d1b.png)
4.4.6 水平线缆系统
每个楼层用线量( 每个楼层用线量(m)的计算公式如下:
55( C=[ 0.55(L+S)+6 ]× n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式中 C ——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L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 S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 n —— 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4.6 垂直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选择 (1)100Ω双绞电缆。 (2)62.5 /125μm多模光缆。 (3)50/125μm多模光缆。 (4)8.3/125μm单模光缆。
垂直干线线缆类型
4对
大对数
单多模光纤
垂直干线布线距离
即建筑群配线架(CD)到楼层配线架(FD) 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000m,建筑物配线架 (BD)到楼层配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 过500m。 根据使用介质和传输速率要求,布线距离 还有变化
4.4.3 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1,暗敷设布线方式 ,
1)、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
(1)分区法 (2)内部布线法 (3)电缆槽道法
2)、地板下敷设缆线的方式
(1)、直接埋管方式 ) (2)、地面线槽布线法 ) (3)蜂窝状地板布线法 (4)高架地板布线法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墙体暗管方式
4.4.3 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4.4.6 水平线缆系统
3、电缆长度估算
1)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 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 2)确立每个楼层配线间或二级交接间所要服务的区域。 确立每个楼层配线间或二级交接间所要服务的区域。 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远的信息插座(IO)位置。 3)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远的信息插座(IO)位置。 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近的信息插座(IO)位置。 4)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近的信息插座(IO)位置。 用平均电缆长度估算每根电缆长度。 5)用平均电缆长度估算每根电缆长度。 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6 ) 平均电缆长度 = ( 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 信 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 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2。 7)总电缆长度 = 平均电缆长度 + 备用部分(平均电缆长 备用部分( ) 度的 10%)+ 端接容差 6m(变量)。 % (变量)
第三章 系统概要设计中的构架设计
![第三章 系统概要设计中的构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60352acfc789eb172dc864.png)
第三章系统概要设计中的架构设计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把需求转换为系统的设计,分析与设计是一个前后相互关联的过程。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读者将被引入软件开发的设计阶段。
软件系统的设计一般分为概要设训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系统的架构设计。
从软件系统的开发实现角度来看,系统的架构设计主要可以分为逻辑架构设计与物理架构设计两个紧密相关的设计内容。
系统的逻辑架构设计结果定义了应用系统中的基本逻辑组成元素,以及这些逻辑元素之间的关系,这在UML中主要通过架构包图来表示;系统的物理架构设计主要关注“目标程序及其依赖的运行库和系统软件”如何安装或部署到客户最终环境的物理主机中.以及如何部署主机(如各种形式的服务器主机)和网络配置来保证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伸缩性和稳定运行性等方面的要求.这主要通过UML中的部署图来表示。
在系统的架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分析清楚系统中哪些逻辑元素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经常变化的需求。
以便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能够将软件系统的核心部分建立在稳定的需求上。
本章主要介绍系统概要设计中与“架构设计”有关的内容,并通过州上商城项目中系统架构设计的示例来阐述与架构设计有关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以及模式的具体应用。
3.1 概要设计3.1.1 软件系统设计概述1.软件系统设计概述(1)什么是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平台,完成软件系统的整体功能(也就是把软件需求转变为软件的具体方案)的实现。
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软件设计分为如下两个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图3.1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
图3. l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概要设计的工作重点在于进行系统的静态结构或者高层架构设汁;详细设计的工作重点在于系统的用户界面、动态结构设计以及测试计划的制定等。
(2)系统的概要设计。
将软件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转化为数据结构和软件的系统结构,并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出组成软件系统的物理元素:程序、数据库、过程、文件等内容。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14100416fc700abb68fc30.png)
系统与设计一、考点(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4)了解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知识点1、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或者说,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个元素构成的,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2、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3、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就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4、系统优化的意义:获取系统的最佳效益或最佳功能。
5、了解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1)明确问题,明确设立目标 ,(2) 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4)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三、例题1、为什么可以说班级就是一个系统。
答:班级是学校的最小教学单位,学校组织班级的目的是为了同学们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在一个班级中有很多同学,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同学看作是这个系统的元素;同学与同学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大家作为了班级的一个成员相互联系,相互关连。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班级就是一个系统。
2、赵明家要进行装潢,决定自己设计家里的用电系统,为了用电安全,便于使用和维护,赵明把用电系统分解成几个子系统,下列分解方案中合理的是(浙江省2012年3月高考)A.照明子系统、空调子系统、插座子系统、安全保护子系统B.安全保护子系统、照明子系统、二孔插座子系统、三孔插座子系统C.日光灯子系统、照明子系统、空调子系统、插座子系统D.照明子系统、空调子系统、二孔插座子系统、三孔插座子系统解析:该题目知识点是简单系统的设计,如果大家对日常生活有所了解,就会发现本题本不难做。
在用电系统中如果把插座子系统分解为二孔插座子系统和三孔插座子系统,并不会增加用电安全,反而不便于使用,所以很明显就能排除掉BC两选项,C选项中把日光灯独立于照明子系统也是一种不科学的提法。
3、仙人掌是一种植物,属于石竹目沙漠植物的一个科。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章计算流体力学(CFD)简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章计算流体力学(CFD)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0e4fa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9.png)
4
数值求解
基于离散和数值方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组。
5
后处理
分析和可视化模拟结果,评估流体行为和性能。
CFD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商业软件
流行的商业CFD软件包,如ANSYS Fluent和OpenFOAM。
开源软件
开放源代码的CFD软件,如SU2和OpenFOAM。
使用技巧
合理选择工具,灵活使用模拟参数和求解方法,优化模型和网格。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 章计算流体力学(CFD)简 介
本章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章,包括计算流体力学的定义、应用范围、 模拟步骤、工具选择和使用、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以及CFD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流体力学的定义
计算流体力学(CFD)是一种利用数值方法进行流体动力学问题求解的数值 模拟技术。它可以模拟流体的流动行为和相应的物理现象。
CFD的应用范围
CFD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建筑等。它可以用于 流体流动分析、热传递和传质分析、气动性能仿真等方面。
CFD模拟的步骤
1
几何建模
使用CAD软件创建物体的几何模型。
2
网格划分
将几何模型划分为小的有限体积或有限元网。
3
物理建模
定义边界条件和流体参数,如速度、压力和温度。
CFD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1 性能评估
通过模拟和分析,可以评估设计的性能并提出改进意见。
2 节省成本
CFD分析可以在实际制造前模拟和优化设计,以降低产品开发和测试的成本。
3 提高效率
通过CFD优化流体系统,可以提高流体传输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CFD的未来发展趋势
CF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支持下,将在精度、效率和应用范 围上都取得更大突破。同时,深度学习和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改进CFD模拟 和预测的准确性。
河北高阳中学(省重点)高中通用技术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河北高阳中学(省重点)高中通用技术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80644e4a1c7aa00b52acba1.png)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学习目标:⒈掌握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性。
⒉能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⒊知道系统优化的意义,掌握系统优化的一般性步骤。
⒋知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⒌学做简单系统的方案设计。
学习材料:同学们都知道,神舟六号飞船已经把聂海胜费俊龙送上太空,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它包括七大子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
人体是高级、精密的系统,主要有八大子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一、系统概述(一)系统的含义与分类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或者说,此贴视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例:课本中的塑料大棚是系统,智能大楼是系统,一本书是系统,大到浩瀚的银河系,小到原子它们都是系统。
2.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人体系统是自然系统;人造地球卫星,桥梁(不包括天生桥)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
由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复合的系统称为复合系统。
如:城市系统、村落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相对的(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5)系统的其他分类: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黑色系统与白色系统。
由此可知构成系统的三要素:(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2)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的功能是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也称为集合性,是系统的最基本属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即具有整体的特性功能,目标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系统不是各元素的简单集合,也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
系统要求它的局部服从整体,强调整体观点,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
2.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
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44480aef01dc281e43af098.png)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和符号2。
1 术语2。
2 符号第3章系统设计第4章系统指标第5章工作区第6章配线子系统第7章干线子系统第8章设备间第9章管理第10章建筑群子系统第11章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第12章安装工艺要求12.1 一般规定12。
2 设备间12.3 交接间12。
4 电缆12。
5 工作区第13章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
0。
1条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配合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搞好建筑与建筑群的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综合网络建设,制定本规范。
第1。
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1。
0。
3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之中。
第1。
0.4条综合布线系统应与大楼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等系统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使用,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第1。
0。
5条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要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管线的设计.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第1.0。
6条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
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第1。
0。
7条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
1.1条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g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 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381f2f4b35eefdc8d333f6.png)
山东省昌乐一中 2011级通用技术导学案主要编制人:王爱军、李玉松、吴巧燕审核:审批:第三章系统与设计《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要求:(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3)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4)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的分析,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的简单对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系统的涵义。
2、初步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3、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案列进行分析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高效学习,养成勤于思考及善于归纳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系统的基本特性及其分析难点:系统的分析【使用说明】1、通览本章所有知识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
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
【自主学习】1、什么是系统?2、系统的分类?班级组别姓名编号: 2 时间:2013年3月9日3、系统的基本特性有哪些?4、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系统优化的意义是什么?【自主检测】1、下列俗语中,与系统的整体性无关的是A.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B.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躺式自行车以速度快、舒适性好、安全性高、时尚前卫等优点著称。
如图是一款新型躺式自行车。
那么,设计躺式自行车系统的一般步骤应该是:①对躺式自行车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
②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相互关系;③对各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④将躺式自行车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④②③①D ④③②①3、好的产品包装不仅可以保护产品不受破损而且可以吸引消费者眼球激发购买欲望。
第3章系统方案设计
![第3章系统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f00c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5.png)
第3章系统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系统设计和研制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这是一个早期的、在较高层次上的寿命周期活动,能够建立和决定系统及其产品的功能、形式、费用以及研制进度。
问题与相关的需求定义,为系统方案设计提供了个有效且适当的起点。
方案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选择一条能够设计与研制出较优的系统架构的方法,能最终响应所识别出的用户需求。
在早期建立这个基础,并启动对备选技术方法的早期规划和评价,是实施系统工程过程的重要初始步骤。
从组织的角度看,系统工程应该从一开始就提出系统要求,然后通过集成寿命周期方式满足这些要求。
本章讨论了系统工程过程中的某些步骤,这样做能提供有关下列内容的基本见解和相关知识:Ø识别问题或缺陷并将其转换成系统的需求定义,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Ø完成总体系统规划与构建以回应所识别的需求;Ø通过描述系统为完成预期目标与任务所必须执行的功能,指定系统的使用要求进行探索性研究,以定义系统设计的技术方法;·Ø为系统整个计划的寿命周期提出能持续保障的维修方案;Ø确定技术性能参数(TPM)以及相关的设计准则,并对其进行优先性排序;·Ø完成系统级功能分析并将其分配给各类子系统和部件;Ø进行系统分析与权衡研究;Ø指定系统规范;Ø进行系统方案评审。
完成上述步骤构成了方案层次的系统定义。
虽然完成这些步骤的深度、精力和成本可能会各不相同,但这个过程适用于任何类型或种类的系统,无论系统复杂或简单,大或小。
从系统工程过程的前端开始彻底理解这些步骤是很重要的。
总的来说,本章以学习为目的,为系统工程过程的这个关键的早期阶段提供全面的逐步的解决方法。
3.1问题定义与需求识别系统工程过程始于对“要求”或“期望”的识别,这些“要求”或“期望”应该基于一个实际的缺陷。
例如:当前的系统不能充分达到一定的性能目标,系统在需要时可能并不可用,系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以及使用费用太昂贵等。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5c1f3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42.png)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3.1概述1概念2组成铸型中引导液态金属进入型腔的通道之总称。
1)浇口杯2)直浇道3)横浇道4)内浇道3对浇注系统的基本要求1)能控制铸件的温度场分布2)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充满铸型型腔3)保证铸件轮廓、棱角清晰4)控制金属液流动的速度和方向5)具有良好的撇渣功能6)简化生产,降低成本4浇注系统的类型及特点1)按浇注系统各组元截面比例关系分类(1)封闭式浇注系统(2)开放式浇注系统(3)半开放半封闭式浇注系统S直>S 横>S内S直<S横<S内S直>S横,S内>S横2)按内浇道在铸件上的位置分类分类(1)顶注式浇注系统液态金属从铸型型腔(铸件)顶部注入(2)底注式浇注系统内浇道设置在铸件底部的浇注系统(3)中间注入式浇注系统从铸件中间某一高度上开设内浇道的浇注系统(4)阶梯式浇注系统在铸件不同高度上开设两层或两层以上内浇道的浇注系统(5)缝隙式浇注系统沿着整个铸件高度上开设垂直缝隙状内浇道的浇注系统3.2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中流动的水力学特性1在砂型中流动的水力学特点合金液和铸型之间有着激烈的热作用、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属于多相流动,一般呈紊流状态,是不稳定流过程。
2浇口杯中的流动1)浇口杯作用承接来自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金属液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减轻液流对型腔的冲击;分离渣滓和气泡,阻止其进入型腔;2)浇口杯分类漏斗形浇口杯(用于中、小型铸件)和盆(池)形浇口杯(用于中、大型铸件3)影响浇口杯内水平漩涡的主要因素是浇口杯内液面的深度,其次是浇注高度、浇注方向和浇口杯的结构等3直浇道中的流动1)直浇道的作用将来自浇口杯的金属液引入横浇道、内浇道或直接导入型腔,并提供充型过程所必需的压力2)直浇道形状通常是上大下小的圆锥形,有时为等截面圆柱形、上小下大的倒圆锥形、蛇形和片状形等形状3)液态金属在直浇道中存在充满式流动或非充满式流动两种流态4直浇道窝1)直浇道窝作用缓冲,缩短直浇道—横浇道拐弯处的高度紊流区;改善内浇道流量分布,减少横浇道—内浇道拐弯处的局部阻力系数和水头损失;浮出金属液中的气体。
嵌入式教学PPT-第3章 最小系统
![嵌入式教学PPT-第3章 最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ec4fc7ffc4ffe473268ab0a.png)
• 各部件简介 ——调试与测试接口
• 各部件简介 ——复位电路
• 各部件简介 ——串口电路一
• 各部件简介 ——串口电路二
• 各部件简介 ——按键电路
• 各部件简介 ——指示灯电路
• 各部件简介 ——指示灯电路
• 各部件简介 ——AD采集电路
• 各部件简介 ——液晶显示电路
• 各部件简介 ——芯片电路
(如减少功耗、需要严格同步等情况)需要使用外部振
荡源提供时钟信号。
• 各部件简介 ——时钟
• 各部件简介 ——存储器系统
时钟系统
调试测试接口
供电系统 (电源)
嵌入式控制器 存储器系统
复位及其 配置系统
对于大部分微控制器来说,存储器系统不是必需的, 但如果微控制器没有片内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 就必须设计存储器系统,这一般通过微控制器的外部总 线接口实现。
VDD3.3 37
27
C15
46
104
LPC2210存储器系统
• 各部件简介 ——调试与测试接口
时钟系统
调试测试接口
供电系统 (电源)
嵌入式控制器 存储器系统
复位及其 配置系统
调试与测试接口不是系统运行必须的,但现代系统 越来越强调可测性,调试、测试接口的设计也要重视了。 LPC1700有一个内置JTAG调试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可以 控制芯片的运行并获取内部信息。
模拟电源:电路简单,输出电压纹波较小,并且干扰较开关 电源小得多。
• 各部件简介 ——电源
• 各部件简介 ——时钟
时钟系统
调试测试接口
供电系统 (电源)
嵌入式控制器 存储器系统
复位及其 配置系统
目前所有的微控制器均为时序电路,需要一个时钟 信号才能工作,大多数微控制器具有晶体振荡器。简单 的方法是利用微控制器内部的晶体振荡器,但有些场合 (如减少功耗、需要严格同步等情况)需要使用外部振 荡源提供时钟信号。
《DSP系统设计及应用》第三章
![《DSP系统设计及应用》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a39d89d6195f312b3169a587.png)
3.2.3
TMS320F206引脚 TMS320F206引脚
6
7
8
9
10
11
3.2.4
包括: 包括:
中央处理单元(CPU)
一个16位的比例转移器、 一个16位的比例转移器、 16位的比例转移器 一个16*16位并行乘法器 16*16位并行乘法器、 一个16*16位并行乘法器、 一个32 中央算术逻辑单元、 32位 一个32位中央算术逻辑单元、 一个32 累加器以及一个条件转移器。 32位 以及一个条件转移器 一个32位累加器以及一个条件转移器。 1.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ST0和ST1两个状态寄存器保存各种各样的条件和模式的状态 两个状态寄存器保存各种各样的条件和模式的状态, ST0和ST1两个状态寄存器保存各种各样的条件和模式的状态, 包含状态位和控制位。 包含状态位和控制位。
12
13
2.输入比例转移器 (参看结构图)
DRDB它有一个 16 位的输入连到了数据总线DRDB DRDB 它有一个16 位的输入连到了数据总线 DRDB , 它有一个 16位的输入连到了数据总线 DRDB, 一个32位输出连到了CALU 32位输出连到 据空间来的数据得到CALU的路径, CALU的路径 据空间来的数据得到CALU的路径,这部分操作不需要 时钟周期,它用来把从内存来的16位数据与32 16位数据与32位 时钟周期,它用来把从内存来的16位数据与32位CALU 对齐。这对于位逻辑运算是很有用的。 对齐。这对于位逻辑运算是很有用的。 这个比例转移器在输入数据上产生一个0 16位 这个比例转移器在输入数据上产生一个0到16位 的左移,输出的LBS LBS用 填满;MSB可以被 可以被0 的左移,输出的LBS用0填满;MSB可以被0或有符号扩 展位填满,具体由状态寄存器的ST1的SXM位的值决定。 展位填满, 具体由状态寄存器的ST1 SXM位 的值决定。 ST 转移数据由一个存在于指令的常数或TREG TREG中的一 转移数据由一个存在于指令的常数或TREG中的一 个变量来确立。 个变量来确立。在指令中的转移数允许为特定的比例 或调整操作在代码中特定的点。TREG基本转移允许比 或调整操作在代码中特定的点。TREG基本转移允许比 例因素去适应系统。 例因素去适应系统。
电气控制与PLC-第3章
![电气控制与PLC-第3章](https://img.taocdn.com/s3/m/225830404431b90d6c85c791.png)
③ 不论2#或3#哪一个出故障,1#必须停车,以免继续进 料,造成货物堆积。
④ 必要的保护。
2) 主电路设计。三条皮带运输机由三台电动机拖动, 均采用笼型异步电动机,采用直接启动。制动时采用自由停 车。三台电动机都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用热继电器作过载 保护。由此,设计出主电路如图3-13所示。
图3-8 触头的连接
⑵ 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 1) 在交流控制线路中,即使外加电压是两个线圈额定电 压之和,也不允许两个电器元件的线圈串联。
图3-9 线圈的连接
2) 两电感量相差悬殊的直流电压线圈不能直接并联, 如图3-10 a)所示。YA为电感量较大的电磁铁线圈,KA为电 感量较小的继电器线圈,应在KA的线圈电路中单独串接KM的 常开触头,如图3-10 b)所示。
5.应力求使操作、维护、检修方便
电气控制线路应力求维修方便,使用简单。为此,电 器元件应留有备用触头,必要时留有备用元件;为检修方 便,应设置电气隔离,避免带电检修;为调试方便,控制 方式应操作简单,能迅速实现从一种控制方式到另一种控 制方式的转换;设置多点控制,便于在生产机械旁进行调 试;操作回路较多时,如要求正反向运转并调速,应采用 主令控制器,不要采用许多按钮。
允许值;③ 对于短时工作制的电动机,其容量的选择应按 照电动机的过载能力来选择;④ 对于重复短时工作制的电 动机,其容量的选择原则上可按照电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内 的平均功耗来选择;
4) 电动机电压的选择应根据使用地点的电源电压来决 定,常用为380V、220V。
5)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一般均采用交流电动机。 在本书后面的附录1中,给出了部分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 机的型号及技术数据,设计时可供选择。
第3章大学校园网络系统集成方案设计
![第3章大学校园网络系统集成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ce8398f121dd36a22d8214.png)
网络系统集成
3.2.2 系统建设的要求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建设大学校园网网络基础设施; 实现校园网与CERNET高速互联;建设一批基于校园网的 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应用系统。系统建设功能如下: (1) 与CERNET高速互联,为学校和全国其他教育机构架 起学术交流的桥梁,增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实力,使该 大学的教师家庭和学生宿舍都能使用Internet。 (2) 实现全校教学活动、学术动态、办公文件的浏览和 交流,如通知安排、信息检索、网上自学、电子公告、 电子新闻发布等内容。 (3) 提供数据库应用平台,实现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和数 据库服务系统,如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校园网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系统集成
3.1
校园网络系统概述
Internet是一个资源的网络,其中拥有的信息资源几 乎覆盖所有的领域。Internet面向社会,世界上数以亿 计的人们利用它进行通信和信息共享,通过发送和接收电 子邮件,或和其他人的计算机建立连接、参加各种讨论组 并免费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Internet也是一个服务的网络。在Internet上,许多 单位、公司和组织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如环球信息网 (World Wide Web,WWW)服务、信息查询服务等,向网络 上的其他用户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并帮助这些用户找 到需要的信息。将来的网络在Internet的基础上进一步 发展,其功能、速度、适用范围等必将全面超过现有的 Internet。
网络系统集成
校园网是在学校范围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 导下,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 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 工作目的的网络。 首先,校园网应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 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校园网是一个宽带,具有交互功能 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 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电子阅览室及教学、 考试资料库等,都可以在该网络上运行。其次,校园网 应具有教务、行政和总务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大学校园 网对外实现与省教育科研网信息中心相连;对内实现与 校内各部门的通信。
第三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2011
![第三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2011](https://img.taocdn.com/s3/m/5f996452a98271fe910ef9cb.png)
(1) 电器元件的逻辑表示 ① 用逻辑原变量 KA、KM、SB、SQ 等分别表示继电器、接触器、 按钮、行程开关等元件的常开触点。 用逻辑反变量 KA、KM、SB、SQ 等分别表示继电器、接触器、 按钮、行程开关等元件的常闭触点。 ② 规定:电路中开关元件受激(通电接通)状态为“1”状态; 开关元件的原始(失电断开)状态为“0”状态;触点的闭合为 “1”状态;触点的断开为“0”状态。具体如下描述: 对输出变量(线圈):KA 1 表示继电器线圈通电 KA 0 表示继电器线圈断电 对输入变量(触点):KA 1 表示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 KA 0 表示继电器常开触点断开 KA 1 表示继电器常闭触点闭合 KA 0 表示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 SB 1 表示按钮常开触点闭合 SB 0 表示按钮常闭触点断开
KA1
KA2
③尽量缩减电器的数量,采用标准件,并尽可能选用相同型号。
a)
b)
3
电路化简:逻辑分析法
1
1
KA1 KA1 KA2 KA3
KA1 KA1 KA1
KA2 4
KA4 KA2
KA4 KA2
目的:减少不必要的触点以简化电路,提高可靠 性;同时尽量减少通4 电电器的数量和通电时间, 可K以A3节a能)合并并开延关长电器元件的使K用A2 寿b)K命合A3并。触点KA2 KA3
18
例3-1:写出图中所示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SB1
逻辑与
SB2
f (KM ) SB1SB2 (SB3 SB4 KM )
逻辑或
SB3 SB4 KM
KM
19
原理图的基本设计步骤
经验设计法的基本步骤: (1) 根据确定的拖动方案和控制方式设计系统的原 理框图。 (2) 设计原理框图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电路,包括主 回路、辅助回路(含控制电路)、联锁和保护环节。 (3) 修改完善各个电路。 (4) 绘制原理图。 (5) 选定元器件,制订元器件明细表。
第三章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第三章雨水管渠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c437697c1cfad6195fa7c9.png)
附录3-2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强度 公式,可供选用
但尚有一些城镇无该公式,可选附近城区 的公式
或根据气象台收集自记雨量记录,做出暴 雨强度曲线
第2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3.2.1 污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Ψq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汇水面积,公顷; q——设计暴雨强度,.公顷。
➢ 虹吸式雨量计
➢ 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 水时间的仪器。
➢ 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 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 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 笔在自记纸上划出水位上 升的曲线。
➢ 雨量桶内雨量一旦达到10 毫米,便利用虹吸原理自 动抽一次水
2.降雨历时: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 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 续时段。 用t表示,单位为或h。从自计雨量记录纸上直接读得
在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时,常采用5、10、15、 20、30、45、60、90、1209个时段
自记雨量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表示降雨过程 中任一瞬时的强度,称为瞬时暴雨强度
斜率越大,?越?
4 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 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 汇水面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流往断面的汇水面积,即 为断面与该山谷相邻的山 脊线的连线所围成的面积 (图中虚线部分)。
3.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
A、B、C为三块互相毗邻的区域,设面积,雨水从 各汇水面积上最远点分别流入雨水口 a、b、c的地面 集水时间均为τ1,并假设:
1)汇水面积随集水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
2)降雨历时t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 达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τ1;
第08讲 第三章 工作区、水平子系统设计
![第08讲 第三章 工作区、水平子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b96dfb770bf78a65295498.png)
图4-12 RJ45配线架 2.电话配线架 电话配线架如图4-13所示.其接线方式为卡接式,主要应用于接 收来自电话总机房的专线,直线电话和分机电话线.
图4-11 电话配线架
3.光纤配线箱 中间光纤配线箱主要应用于纯光网的光纤配线中. 图4-14 光纤配线箱
五,线缆管理器
线缆管理器又称理子系统
二, 线缆的选择
在配线子系统中常用的线缆有4种: 1.100W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 2.100W屏蔽双绞线(STP)电缆; 3.50W同轴电缆; 4.62.5/125m光纤电缆. 线缆选择的一般原则为: ⑴ 产品选型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⑵ 选用的产品应符合我国国情和有关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我国国 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⑶ 近期和远期相结合 ⑷ 符合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相统一的原则.
三, 信息插座
1.信息模块的类型 常见的信息模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RJ45,还有一种是RJ11.
图4-10 RJ45普通模块,紧凑式模块,免打模块
图4-11 RJ11 电话模块
四,配线架
配线架的作用是使所有信息点的数据线缆均集中到配线架上. 常见的配线架有RJ45配线架,电话配线架,光纤配线箱等. 1.RJ45配线架 RJ45配线架如图4-12所示.
三,六类系统中基于信道的技术指标
六类布线系统中,基于信道的技术指标可参见表2-9,表2-10,2-11, 表2-12.这里主要讲述出传输介质在信道中的最大传输长度. 信道长度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指标.它是分别根据传输媒质的性 能要求(如对称电缆的串音或光缆的带宽)与不同应用系统的允许衰减等 因素来制定的.
1. 系统设计时的对象不同原则
1)--对于使用功能比较明确的专业性建筑物,信息插座的布置可按实 际需要确定. 2)--对于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办公楼,信息插座的配置可结合单 位实际,按照设计等级中规定的原则进行设计. 3)---对于房地产部门开发的写字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宜采用开 放办公环境综合布线结构. 4)---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多用户插座宜安装在墙面或柱子等固定 结构上 ,每一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最多包含12个信息插座
[精彩]第三章 浇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精彩]第三章 浇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c43a13b10a6f524ccbf85c8.png)
对型腔底部冲击力大, 易激溅、氧化、卷入空气, 可造成砂眼、铁豆、气孔、 氧化夹渣等缺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底注式的优缺点
优点:
充型平稳。横浇道、内 浇道充满时利于挡渣;能 够减少金属氧化。
缺点:
温度分布下高上低,铸 件补缩效果不好; 内浇道附近易于过热, 易发生缩松和晶粒粗大等 缺陷; 铸件顶部、边远处容易 形成浇不到,冷隔等缺陷。
侧冒口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⑷ 关于冒口有效补缩距离的说明 补缩的基本条件: 凝固时间应大于或等于铸件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 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或铸件被补缩部分)的收缩; 铸件上被补缩部位内必须保持有通畅的金属液补缩通道 。 冒口有效补缩距离:
第三章
浇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浇注系统设计正确与否关系到铸件的成败, 是铸造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第一节 浇注系统 一、浇注系统的组元
浇口杯: 接纳、引入金属
直浇道:引入金属,形成压头
横浇道:引入金属,阻撇熔渣 内浇道:引入金属,调控温度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三 、浇注系统的类型
(一)按内浇道在铸件上的位置分
1. 顶注式
a) 普通式
b) c) d) e) 楔形式 压边式 雨淋式 搭边式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顶注式的优缺点 优点
压头大,流动阻力小, 能够减少浇不足、冷隔缺陷; 温度分布上高下低,铸件补 缩效果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 设计原则
1.模块化 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包含四 种属性: (1) 输入/输出 输入/ 一个模块的输入/ 一个模块的输入/输出都是指同一个调用者。 (2) 逻辑功能 指模块能够做什么事,表达了模块把输入转换成输出的功 能,可以是单纯的输入/ 能,可以是单纯的输入/输出功能。 (3) 运行程序 指模块如何用程序实现其逻辑功能。 (4) 内部数据 指属于模块自己的数据。
3.2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是问题求解及建立解答的 高级策略。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 系统分解成易于管理的子系统,并构造系 统的策略,诸如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平台、 数据管理策略等,最终得到系统的体系结 构设计模型。
3.2.1 总体布局
系统的高层结构形式包括 (1) 系统分解 (2) 确定并发性 (3) 处理器及任务分配。 (4) 数据存储管理 (5) 全局资源的处理 (6) 选择软件控制机制 (7) 人机交互接口设计
4.部署子系统 UML部署图反映了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 UML部署图反映了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 理架构,表示系统运行时的处理节点以及 节点中组件的配置。
3.2.6 总体设计的工具
1.系统流程图 (1)系统流程图的符号 (1)系统流程图的符号 (2) 分层 2.HIPO图 HIPO图
(1) HIPO图的H图 HIPO图的H (2) IPO图 IPO图
3.2.8 数据存储设计
数据存储管理是系统存储或检索对象的基本设施,它建立 在某种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之上,并且隔离了数据存储管理 模式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数据存储管理有三种方式: 数据文件:数据文件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存储形式,应用 系统将数据按字节顺序存储,并定义如何以及何时检索数 据。显然,文件形式给应用系统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但是 应用系统需要自己处理并发访问和数据恢复等问题。 关系数据库: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是以表的形式存储在 预先定义好的成为Schema的类型中。表的每一列表示一 预先定义好的成为Schema的类型中。表的每一列表示一 个属性,每一行将一个数据项表示成一个属性值的元组。 关系数据库是一种成熟的技术,使用费用较高而且会产生 性能上的瓶颈。 面向对象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不同的是,面向对象数据 库将对象和关系作为数据一起存储。它提供了继承和抽象 数据类型,但其查询要比关系数据库慢。
3.4.8 Warnier程序设计方法 Warnier程序设计方法
1.Warnier方法的基本思想 Warnier方法的基本思想 Warnier程序设计方法另一种面向数据结 Warnier程序设计方法另一种面向数据结 构的设计方法,又称为逻辑地构造程序的 方法,简称LCP( 方法,简称LCP(Logical Construction of Programs)方法。Warnier方法的原理和 Programs)方法。Warnier方法的原理和 Jackson方法类似,也是从数据结构出发设 Jackson方法类似,也是从数据结构出发设 计程序,但是这种方法的逻辑更严格。 Warnier图在Warnier方法中使用的一种专 Warnier图在Warnier方法中使用的一种专 用表达工具。
3.4.5 数据库设计
3.4.5 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指数据存储文件的设计,主 要进行以下几方面设计: (1) 概念设计 (2) 逻辑设计 (3) 物理设计。
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关系数据库在整个数据库领域中占据主导 地位,目前比较流行的关系数据库包括 Oracle、SQLServer、DB2等产品。 Oracle、SQLServer、DB2等产品。 (1) 表与键 (2) 实体关系图 (3) 存储过程与索引
3.信息显示 4.用户支持 ① 错误信息 ② 帮助系统
3.4.7 Jackson程序设计方法 Jackson程序设计方法
给出了三种基本结构的表示。 (1) 顺序结构 (2) 选择结构 (3) 重复结构
JSP方法一般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设计: JSP方法一般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设计: (1) 分析并确定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的逻辑结构, 并用Jackson结构图来表示这些数据结构; 并用Jackson结构图来表示这些数据结构; (2) 找出输入数据结构和输出数据结构中有对应关 系的数据单元; (3) 按一定的规则由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导出程 序结构; (4) 列出基本操作与条件,并把它们分配到程序结 构图的适当位置; (5) 用伪码写出程序。
3.4.9 基于组件的设计方法
基于组件的设计是使用可重用的组件或 商业组件建立复杂的软件系统,即在确定 需求描述的基础上,开发人员首先进行组 件分析和选择,然后设计或者选用已有的 体系结构框架,复用所选择的组件,最后 将所有的组件集成在一起,并完成系统测 试。
3.8 小结
软件设计包括分而治之、高内聚低耦合、软件复用等基本 原则。面向对象设计是根据已建立的系统分析模型,运用 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设计,通常包括系统设计和对象设 计(或详细设计)两个层次。 系统设计是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策略,并将系统划分成若 干子系统,从而建立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对象设计是细 化原有的分析对象,确定一些新的对象、对每一个子系统 接口和类进行准确详细的说明。 关系数据库在整个数据库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面向对象 的许多概念(诸如类继承、接口、聚合等)并不是关系数 据模型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将面向对象设 计中的类映射到关系数据库中的表。 用户界面设计应该以用户为中心,遵循用户控制、一致性、 容错性、美观性和可适应性等一般原则。用户界面应具备 帮助用户使用系统、便捷操作和从错误中恢复的功能,并 支持用户定制和个性化要求。
详细设计阶段的工具可分: 详细设计阶段的工具可分: 1.程序流程图 2.盒图(Nassi-Shneiderman图) .盒图(Nassi-Shneiderman图 3.PAD图 PAD图 4.判定表 5.判定树 6.PDL语言 PDL语言
3.4.4 代码设计
(1)方法建模 (1)方法建模 (2) 属性建模 (3) 状态建模 (4) 关系建模
2.Warnier方法的设计技术 Warnier方法的设计技术 Warnier设计方法基本由以下步骤组成: Warnier设计方法基本由以下步骤组成: (1) 分析和确定输人数据和输出数据的逻辑结构, 并用Warnier图描绘这些数据结构; 并用Warnier图描绘这些数据结构; (2) 依据输入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并用 Warnier图描绘程序的处理层次; Warnier图描绘程序的处理层次; (3) 画出程序流程图,并自上而下地依次给每个处 理框编排序号; (4) 分类写出伪码指令。 Warnier定义了下列三类指令: Warnier定义了下列三类指令: 输入和输出准备; 分支和分支准备; 计算。
2.识别设计元素 (1) 如果一个“分析类”比较简单,代表着单一的 逻辑抽象,那么可以将其映射为“设计类”。通 常,主动参与者对应的边界类、控制类和一般实 体类都可以直接映射成设计类。 (2) 如果“分析类”的职责比较复杂,很难由单个 “设计类”承担,则应该将其映射成“子系统接 口”。通常,被动参与者对应的边界类被映射成 子系统接口。 (3) 子系统的划分应该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3. 将对象映射到关系数据库 (1) 属性与类的映射 (2) 继承的映射 (3) 关联与聚合的映射
பைடு நூலகம்
3.4.6 用户界面设计
1.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① 用户控制 ② 界面一致性 ③ 界面容错性 ④ 界面美观性 ⑤ 界面可适应性
2.用户交互方式 ① 直接操作 ② 菜单选择 ③ 命令 ④ 表格填写 ⑤ 自然语言
2.抽象 3.信息隐蔽 4.模块独立性 5.模块的耦合 6.模块的内聚 7.软件复用
3.2.4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变换流 事物流 变换分析 事务分析 软件模块结构的改进
3.2.5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1.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面向对象设计是根据已建立的系统分析模型,运 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设计,它通常包括系统 设计和对象设计(或详细设计)两个层次。 (1) 系统设计是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策略,并将系 统划分成若干子系统,从而建立整个系统的体系 结构; (2) 对象设计是细化原有的分析对象,确定一些新 的对象、对每一个子系统接口和类进行准确详细 的说明。
3.4 系统详细设计
3.4.1 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 1.算法设计 2.数据结构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 3.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 4.其他设计 .其他设计 5.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 6.评审 .评审
3.4.2 详细设计的原则
1.可复用性 2.可扩展性 3.健壮性 4.协作性
3.4.3 详细设计工具
3.数据存储策略
目前,常用的数据存储管理有三种方式: (1) 数据文件:数据文件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存储形式, 应用系统将数据按字节顺序存储,并定义如何以及何时检 索数据。 (2) 关系数据库: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是以表的形式存 储在预先定义好的成为Schema的类型中。表的每一列表 储在预先定义好的成为Schema的类型中。表的每一列表 示一个属性,每一行将一个数据项表示成一个属性值的元 组。关系数据库是一种成熟的技术,使用费用较高而且会 产生性能上的瓶颈。 (3) 面向对象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不同的是,面向对象 数据库将对象和关系作为数据一起存储。它提供了继承和 抽象数据类型,但其查询要比关系数据库慢。
3.1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在设计阶段,我们将集中研究系统的软件实现问 题,即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形成实现环境下的设 计模型。一般情况下,它通常包括系统总体设计 和系统详细设计(或对象设计)两个层次。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划分子系统并使子系统之间是 高内聚低耦合的,从而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 维护性。 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已经搞清楚了软件“做什 么”的问题,并把这些需求通过规格说明书描述 了出来,这也是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进入了设 计阶段,要把软件“做什么”的逻辑模型变换为 “怎么做”的物理模型,即着手实现软件的需求, 并将设计的结果反映在“设计规格说明书”文档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