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凝四项是指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能够在伤口处迅速形成血栓以止血,然后再通过纤溶系统溶解血栓,保持血液的凝固和溶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和血液成分的改变,孕妇的凝血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孕妇的凝血因子水平会增加,尤其是凝血酶原、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

这是为了应对分娩时出血的风险,以保护母体和胎儿的安全。

孕妇的PT和TT会显著延长,表明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增加。

孕妇的抗凝血系统也会发生改变。

孕妇体内的抗凝血酶和抗纤溶酶均增加,以防止过度凝血或血栓形成。

孕妇的APTT也会延长,这是由于激素促进了组织因子通路的活化,使凝血系统更易于被激活。

孕妇的血小板计数也会略微减少。

血小板在止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妊娠期间,激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在微血管壁上,导致血小板减少。

虽然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但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的变化可以用来监测孕妇的凝血功能,评估孕妇的凝血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出现异常,可能提示孕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血凝四项的变化可以帮助评估孕妇的出血和血栓风险。

对于凝血功能过高的孕妇,可能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

而对于凝血功能过低的孕妇,可能存在出血的风险,需要密切观察和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血凝四项的变化还可以指导妊娠期合理用药。

如果孕妇在妊娠期间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可以根据血凝四项的变化来调整剂量和监测药物疗效。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主要涉及孕妇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出血和血栓风险评估和药物治疗指导。

通过对血凝四项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孕妇的凝血功能和风险,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液凝血是维持人体内血管的完整性和功能的重要机制,而孕期的妇女往往会经历血液凝血系统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孕妇自身的健康以及胎儿的发育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了解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于临床医生和孕产妇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

血凝四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这四个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血液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孕妇体内的凝血功能异常,从而进行及时处理。

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负荷的增加,孕妇的血液凝血系统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是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将会缩短,这是因为孕妇的凝血因子含量在孕期会显著增加,这是为了适应分娩时由于产道损伤而引起的出血。

其次是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也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孕期的血浆中会出现大量的纤维蛋白原,以保护胎儿血管系统不受到形成血栓的影响。

随着孕期的不同阶段,孕妇的血液凝血系统也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在早孕期,孕妇的血液中激素水平开始增加,这会导致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增强,同时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也会有所缩短。

此时孕妇的血液凝血功能基本正常,但需要注意的是,早孕期孕妇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增加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监测和预防。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血凝四项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孕妇体内的凝血功能异常,从而进行及时处理,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孕期孕妇血液凝血系统的变化还会对孕妇自身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监测和预防。

对于患有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孕妇,还需要在分娩过程中加强对血液凝血功能的监测,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检查项目被引入到孕妇的产前检查中,其中包括了血凝四项的检测。

血凝四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它们是评价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以及肝功能、血液循环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

在怀孕期间,孕妇的身体会经历许多生理和生化变化,其中包括血凝四项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了解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对于孕产妇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妊娠期血凝四项的变化1. 凝血酶原时间(PT): 在孕妇怀孕期间,PT会显著延长,尤其是在怀孕后期。

这是由于孕激素对凝血酶原及其活化物的合成和代谢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了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

孕妇在生理状态下,宫内压力增加、子宫增大,孕妇的体内在分娩开始前3-4周就有凝血酶原活化,所以孕晚期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怀孕期间,APTT也会显著延长。

这一现象可能与孕激素对凝血酶原酶和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和代谢产生了影响有关。

3. 纤维蛋白原(FIB): 在孕妇怀孕期间,FIB的水平会升高。

这是由于孕激素对于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导致的。

二、不同妊娠期孕妇血凝四项变化的临床意义1. 对孕妇健康的影响: 孕妇在妊娠期间需要应对身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变化,包括血液凝固功能的变化。

了解孕妇在不同妊娠期血凝四项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孕妇的血液凝固功能,为孕产妇的健康保健提供重要依据。

如在产前检查中,及时发现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变化,有助于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保障孕妇的健康。

2. 对胎儿健康的影响: 孕妇在妊娠期间的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对胎儿的健康产生影响。

通过对血凝四项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孕妇的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障胎儿的健康。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临床意义论文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临床意义论文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临产孕妇与正常女性进行pt、fib、aptt、tt即凝血四项的测定。

结果:临产孕妇pt、aptt、tt均低于正常女性,而fib明显高于正常女性,两组比较,p38周孕产妇400例,年龄20~43岁,临产孕妇未使用任何药物,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

正常对照组:正常女性360例,均来自我院正常体检者,且未使用任何药物,选择心、肾、肝功能正常,无凝血机制异常及肝炎病史,年龄20~50岁。

1.2方法:抽取受检者静脉血1.8ml与109mmol/l枸橼酸钠按9:1比例混合,充分抗凝后以3000r/min离心15min,取血浆测定,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所有标本的检测均在2 h内完成。

1.3检测试剂与仪器凝血四项的检测使用法国生产的stgo全自动血凝仪以及配套的原装试剂,质控血浆随患者标本同时进行测试,其数值均在质控范围内。

1.4数据统计原始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3 讨论凝血四项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1)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常用的筛选实验项目,能反映体内ⅱ、ⅴ、ⅶ、ⅹ因子缺乏而引起的出血倾向。

(2)aptt能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ⅷ、ⅸ、ⅺ因子的水平,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和常用的筛查项目[1],也可反映共同途径ⅰ、ⅱ、ⅴ和ⅹ因子的水平。

(3)tt的检测主要反映在凝血功能共同途径—fib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的抗凝血现象。

(4)fib是血浆中含量较高的一种糖蛋白,是凝血途径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指标[2]。

本实验结果显示:临产孕妇fib显著增高,而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往往伴有大量出血,极易引起急性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我国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3]。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凝四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四个指标,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这四个指标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会有一定的变化,且对于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在妊娠期,孕妇的凝血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主要是为了保障胎盘的血液供应和预防孕妇产生过多的血栓。

下面将详细讨论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用来评估凝血系统外部激活途径的重要指标。

在妊娠早期,PT会有所增加,然后逐渐恢复到非孕状态。

这是由于孕妇体内的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会有所上升,这种改变有助于保护孕妇不过度凝血。

临床上,PT的延长可能暗示孕妇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肝功能不全等问题。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用于评估凝血系统内部激活途径的指标。

在妊娠期,APTT会缩短,这是由于孕妇体内凝血因子的增加,特别是凝血酶原、第十一凝血因子和第十二凝血因子的增加。

临床上,缩短的APTT可能与孕妇存在凝血因子异常、DIC等凝血系统疾病有关。

3.纤维蛋白原(FIB):FIB是血液凝聚的重要组成部分,妊娠期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FIB的升高可以提高孕妇的血液凝固能力,有助于保护胎儿免受剖宫产术等分娩损伤。

临床上,FIB的升高可能与孕妇存在炎症、凝血功能失调等疾病有关。

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凝血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维持着正常的血液凝聚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小板计数会有轻度的下降,这是由于孕妇体内血浆容积增加和血小板使用增加。

临床上,血小板计数的下降可能与孕妇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凝血系统疾病有关。

血凝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主要如上所述,但需要注意的是,血凝四项的正常范围在孕妇中会有一定的变化,医生需要根据妊娠期、孕妇相关疾病等因素来判断检查结果的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4项的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4项的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21 4 一 3
Ch a a a Dee e ,01 , l1 No 1 m ’ JL bDin , c mb r2 1 V0 5, .2
强, 凋亡抑制作用不断增强 , 促进肿瘤细胞 的无限制 增 生 。这 表 明 ,uv i 表 达 不 仅 与 宫 颈 癌 的发 Srin的 v 生、 发展 密切 相关 , 有望 成为 检测 其 预后 的有 效指 且
[ ] Y HuC S a e a. l a xr s n fuv i i avne 5u H, F,hoQ,t 1Ee t e e i s iv dac v e p s o o s in n d d ns hr ga cri m []J r sMe ,08 6 1 ao a nel a n a J . a l d2 0 , :. p y co Tn [ ] n Y, i X ,i R.uv i o n ar endanoi,r n — 6 WagT Qa P LuB Sr v t t l i i os po o n i np ei o l g s g
h p xa i d a c e vc acn ma o y o i n a v e c r ia c ri o f n d l e t ae y r d oh r p 璐 r t b a it ea y e d
[]Thk ora o xeiet dc e20 ,1 :5 J .oouJu l f pr na Mein ,08 26 2 . n E m l i
查心 、 、 肝 肾功能 均 正 常 , 凝 血 机 制 障 碍 及 血液 系 无
统 疾病 。
1 2 仪器 与试 剂 .
*通作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1 年 1 0 1 2月
第1 5卷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随着妊娠的进行,孕妇体内的生理状态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血凝四项的变化。

血凝四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测定(FIB)和血小板计数(PLT)。

首先是凝血酶原时间(PT),该指标反映了血液凝固的外在和共同途径。

在妊娠早期,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呈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促使凝血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增加所致。

而在孕中晚期,由于孕激素对肝脏产生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又开始呈现出逐渐延长的趋势。

这种变化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在评估孕妇出血的风险时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过长,可能表明孕妇有出血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是纤维蛋白原测定(FIB),该指标主要反映了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含量。

在妊娠期间,孕妇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促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增加所致。

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如果纤维蛋白原过低,可能表明孕妇存在出血风险。

最后是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维持血管完整和血液凝固正常的重要成分。

在妊娠期间,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孕妇体内的血小板计数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血液稀释和孕妇体内的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的消耗所致。

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估孕妇出血风险,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表明孕妇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是多方面的。

了解这些变化和意义有助于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和预防孕期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检测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孕妇的凝血功能,还需要综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评估,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随着孕妇进入妊娠期,身体会经历各种生理和代谢变化,并且会对血液系统产生影响。

血凝四项检查是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之一,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

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这些指标可能会发生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孕妇的健康状态和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相关。

让我们来看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这两个指标反映了血液的凝血功能。

在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升高,这会导致凝血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增加,从而缩短了PT和APTT。

孕妇的血容量和血浆体积增加,这可能导致PT和APTT的浓度减少。

正常妊娠期孕妇的PT和APTT可能会缩短。

如果缩短的幅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孕妇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如血浆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它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密切相关。

在妊娠期,孕妇的血浆体积增加,导致FIB的稀释,从而降低其浓度。

孕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升高也会促进FIB的合成和释放,这可能会导致FIB浓度的升高。

正常妊娠期孕妇的FIB浓度通常处于正常范围内。

如果FIB浓度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孕妇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凝血系统疾病的风险。

这些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是多方面的。

这些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孕妇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是否正常的标准。

如果这些指标的变化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孕妇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变化还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相关。

在妊娠期间,孕妇可能会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这些疾病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在孕妇的血液检查中观察到PT和APTT的异常缩短,可能提示孕妇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异常浓度可能与凝血系统疾病的风险有关。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过高可能提示孕妇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妊娠期间,孕妇的血液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血液的凝血机制也受到影响。

因此,血凝四项指标在孕妇中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凝四项指标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小板计数在正常情况下,孕妇的血小板计数略低于非孕妇,一般在每升 100-110 X 109/L,而在孕后期会略有下降。

这是因为孕妇血中容量增加以至于稀释效应,同时也可能是由于胎儿和子宫内膜的生长需要较多的细胞分裂,而血小板在这个过程中会被消耗。

对于孕妇血小板计数降低过于明显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流产和早产。

因此,在孕妇中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变得更加重要。

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外部凝血途径的开始到纤维蛋白形成所用时间。

在孕妇中,由于凝血因子的浓度上升,凝血酶原时间会相应地缩短。

正常情况下,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略短于非孕妇,一般为11-13秒。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凝血功能亢进和凝血症等问题。

而凝血酶原时间过长,则可能影响到孕妇的止血能力和胎儿成长。

因此,对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也需要监测。

四、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凝血系统中产生纤维蛋白的前体分子。

在孕妇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呈上升趋势,这可以帮助孕妇在分娩时更好地止血。

正常情况下,孕妇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在1.5-4.0 g/L之间。

如果纤维蛋白原浓度过低,则可能影响到孕妇的止血能力和胎儿成长,此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结论:总体而言,孕妇的血凝四项指标与非孕妇有所不同,血小板计数略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相对较短,而纤维蛋白原则相对较高。

监测孕妇的血凝四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剩余功能或出现异常现象,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妊娠是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会引起孕妇体内许多生理指标的改变。

血凝四项指红细
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这些指标在妊娠期中也会发生一
系列变化。

在妊娠初期,由于胎盘开始形成,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促使造血功
能增强。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会有所上升。

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补偿妊娠期间子宫和胎儿对氧气的需求,保证孕妇和胎儿的供氧。

在妊娠期间,由于孕妇体内的血容量增加,血小板数量也会增加。

这是为了在分娩时
可能出现出血时能够快速形成血栓,防止过度出血的措施。

这种增加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但也要密切关注,以免造成血栓形成的风险。

准确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对于妊娠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发现
不正常的凝血功能,应及早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管理,以避免孕妇和胎儿的并发症发生。


高危孕妇中定期检测血凝四项,有助于监测孕妇的凝血功能是否恢复正常。

在产前检查中,对血凝四项的评估也有助于判断孕妇是否适合自然分娩,或者是否需要采取剖宫产等手术
方式来降低分娩风险。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是孕妇体内生理适应的表现。

血凝四项的监测和评估对于妊娠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非常重要。

孕妇产科医生应
该密切关注孕妇的凝血功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期,在孕晚期孕妇多项血液指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孕妇的凝血状态。

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这四项能准确反应妊娠期间孕妇的出凝血功能状况,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判断出血性疾病的检验指标\[1\]。

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收治的80例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四项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组。

年龄22~39岁,平均(25.5±2.6)岁,孕周37~40周,平均(38.3±1.5)周。

选择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心、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凝血机制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近期未使用止血药物。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仪器与方法本研究使用仪器为希森美康Ca 500型血凝仪,随机配套试剂。

抽取肘静脉血1.8 mL,加入0.2 mL含0.109 mol/L枸橼酸钠溶液的专用试管,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立即颠倒混匀,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贮存于-20℃冰箱待检。

所有检测于采血后2 h之内完成,每日质控均在质控范围内。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妇女的PT、APTT、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讨论正常机体内凝血与抗凝处于动态平衡。

妇女在妊娠时期,特别是妊娠晚期体内的纤溶系统往往失去动态平衡,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均不同程度地增加,晚期可达正常人的1.5~2倍;抗凝系统功能减弱,使孕妇机体内环境的凝血-抗凝血机制发生变化,处于高凝状态。

孕妇产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孕妇产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当强调 缩短 发病 至 再 灌 注 的时 间 , 而 体现 出增 强 从
公 众 的健 康 意 识 和 完 善 急 救 医 疗 服 务 系统 至 关 重
要 。
[ 考 文 献] 参
[ ] Uy r l Uz naB Un l S e a. fet f i f a ea y n 1 ae H, u l , a D , t 1 E c o r i n t rp o r to b h
9 %次全 闭塞 7例 ( 6 9 , 0 9 2 . %) 7 %~9 %严 重 狭 窄 4 5例( 9 2 。 以梗 死 相 关 血 管 开 通 , 余狭 窄 < 1 . %) 残 2 %, I 0 T MI血 流 三 级 为 手 术 成 功 标 准 , 4例 2 (2 3 成 功置入 支架 , 计 2 9 . %) 共 7枚 , 2例 ( . %) 7 7 病 变处血 栓较硬 , 钢丝 未 能 通 过病 变 处 。 自患 者到 我 院就 诊 至首 次 球 囊 扩 张 时 间为 2 ~ 1 0mi, 均 0 8 n 平 6 n 达 到指 南要 求 的进 门 一球 囊 扩 张 时 间≤ 9 0mi, 0 mi n为 1 8例( 9 2 , 6 . %) 影响 再灌 注决 定 延迟 的 因 素 是完 成首份 心 电图至患 者或家 属签 署治 疗 同意书 的
ago lt []C rioy 20 ,0 ( ) 18 7 . n ip s J . ado g ,0 6 15 3 :6 —1 5 ay l
[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2 中华 心血管病杂 志编辑委 员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指南 ( 0 9 [ ] 中华心血 管病 杂志。 20)J .
oad lnaci []J MA, 0 0 2 3 2 4 —2 4 . cri ifrt n J .A a o 2 0 , 8 :9 1 97

凝血四项在临产孕妇的检测和意义

凝血四项在临产孕妇的检测和意义

肺疾病 诊治 指南 [ 冲 华结 核和 呼吸杂 志 , 0 , () 5.6 . J 】 2 2 58: 3 0 0 2 4 4 [] 马德 堂, 平, , . 溴铵 治 疗慢 性 阻塞 性肺 疾 病 合并 支 4 4 于 白莹 等 噻托 气 管扩 张4 例 疗 效 观 察 [】 用 临 床 医药 杂 志 ,0 01 (4: 2 J. 实 2 1 ,42 )
在孕妇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如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等异常情况会导致组织损伤及组织凝血活酶类促凝物进入母血而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激活了纤溶系统以致血液从高凝状态逐渐变成了低凝状态增加了出血倾向45凝血四项检验是初步判断出血性疾病类型的主要诊断指标
4 ・临床研究 ・ 2 2
定不 良反应。
上 加服中药小青 龙汤 ,组方为 :炙麻黄 ,桂枝 ,细辛 ,白芍 ,干姜 ,
法 半夏 ,五 味子 ,炙甘草 ,常规服 用。加减 :痰粘稠者 加加黄芩 ,蒲 公英 ,鱼腥草 ;痰量 多清稀者加大 半夏 、干姜用量 ,并加苏子 ;喘促 者加杏仁 ,炙 杷叶 ;咳甚者加炙 紫苑 ,百部等 。两组 患者均 l天为一 0 个疗程 ,均治疗两个疗程 ,对 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 l _ 3疗效标准 疗 效 评价参 考相 关文 献标 准进行 。患 者实 验 室检查 指标 明显 好
【 叶任高 . 1 ] 内科学【 . 北 京: 京人 民卫 生 出版社,048. M】 版. 6 北 20: 6
1 统计学分析 . 4 数 据统 计学 分析 采用 S S .软件 ,采 用j检验 ,检 验水 准 , PS3 10 c
a0 5 P<O 5 =. , 0 . 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0 2结 果
转 ,咳痰、咳嗽 、喘促 等呼吸道异常症状 缓解基本消失为有促等呼吸道异常症状有 所减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妊娠是一种生理性状态,会对妇女身体各个方面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血液凝固功能是其中一个受影响的方面,因此对于孕妇的血液凝固功能进行监测,可以评估其妊娠期间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血凝四项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四项指标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会发生生理性的改变,包括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循环血容量的增加以及血浆凝血因子的增加等等。

这些改变可能对血液凝固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血液过度凝结或凝血功能下降。

了解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凝血异常。

我们来看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衡量凝血功能的一个指标,P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下降。

根据研究,孕妇的PT在妊娠期逐渐延长,到了妊娠后期(28周以后)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孕妇在妊娠期间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凝血酶原,导致凝血功能的下降。

一些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PT延长。

临床医生在监测孕妇的血凝四项时,应当重点关注PT的变化,以及与其他检查结果的结合,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浆中的一种血凝蛋白,可以反映血液中血浆凝血因子的含量。

研究显示,孕妇的FIB在妊娠期会逐渐升高,到妊娠后期时达到高峰。

这是因为在妊娠期,孕妇体内产生的血浆凝血因子增加,导致FIB含量升高。

如果FIB水平过高,可能意味着存在血液凝块的风险。

对于孕妇来说,维持适当的FIB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个指标是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研究表明,在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小板计数会逐渐下降,到妊娠后期时达到低谷。

这是因为孕妇在妊娠期中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更加容易,因此血小板计数相对较低。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意味着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干预。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凝四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酶时间(TT),是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关键指标。

在不同妊娠期的孕妇中,这些指标会发生一些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对于孕妇的健康状况和妊娠结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妊娠期间,由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活性发生改变,凝血系统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

这些改变旨在避免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过度的出血,以维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在第一孕期,PT和APTT可能稍有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孕妇体内凝血因子的增加,尤其是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

这些变化有助于满足孕妇和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的凝血需要。

如果PT和APTT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提示凝血功能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需要进一步评估。

在第二和第三孕期,由于凝血因子的进一步增加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上升,PT和APTT 进一步延长。

这种延长并不一定是异常的,但需要进行临床判断和经验判断。

由于血浆中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增加,血小板数量通常也会增加。

孕妇在妊娠期存在潜在的血栓形成风险。

虽然凝血的适应性改变可以降低出血风险,但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了解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对于预防和治疗妊娠相关血栓症至关重要。

特别是对于具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高危孕妇,如孕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高龄孕妇等,必须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血凝四项可以用于评估孕妇在妊娠期间出血或出血倾向的原因。

如果PT和APT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凝血因子抗体的存在。

如果PLT数量减少,则可能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症。

了解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对于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预防和治疗孕期相关的血栓事件以及有效处理孕期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和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检测凝血四项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

检测凝血四项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

检测凝血四项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在临床的意义。

方法:对临产孕妇50例及对照组健康非妊娠妇女50例进行PT、TT、APTT、FIB测试。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T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FIB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产前检查凝血四项指标可以为临床治疗产科意外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中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

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在临床方面比如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孕妇凝血检测产前检查DIC 凝血功能临床意义育龄妇女妊娠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的某些成分往往出现一些异常变化,随着孕月的增加,特别是妊娠中、晚期,体内凝血成分、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并容易发生某些出血性、血栓性疾病,为了给临床和妇产科提供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有参考价值指标变化和数值,防止临产孕妇在分娩中出现意外,从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50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四项进行了检测对比分析,现将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收治待产孕妇50例,无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且未使用任何药物,年龄22~38岁,孕龄38~41周,其中初产妇40例,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10例。

正常对照组:门诊随机抽取其他科室女性健康体检50例,年龄25~38岁。

使用试剂、仪器:①试剂:上海太阳公司生产的血凝试剂;②仪器:德国BE半自动血凝仪。

方法:用专用血凝真空管(3.8%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采取临产孕妇和正常非妊娠妇女空腹肘静脉血1.8ml,3000r/分,離心15分钟,2小时内完成4项指标测定,利用光电磁珠血浆凝固法进行测定PT(秒)、APTT (秒)、TT(秒)、FIB(mg/L)4项。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凝四项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

在孕妇中,这些凝血指标可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不同妊娠期。

了解这些变化对于孕妇的临床管理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怀孕期间,孕妇的凝血系统会发生明显的生理性变化,这是为了应对怀孕和分娩时可能发生的大量出血。

这些变化包括凝血因子水平的增加,以及纤溶酶原和抗凝系统的影响。

孕妇的血凝四项指标通常会在不同妊娠期有所改变。

在孕早期(1-12周),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凝血因子Ⅶ、Ⅷ、X、VWFAg等水平均有所升高。

这种生理性的增加可能会导致PT、INR和APTT略微缩短,而FIB略微增加。

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通常不会给孕妇带来临床上的问题。

在孕中期(13-28周),孕妇的凝血系统继续发生变化。

凝血因子Ⅶ、Ⅷ、Ⅸ、X、VWFAg等水平继续升高,同时纤溶酶原水平也会上升。

这种变化会导致PT、INR和APTT稍有缩短,而FIB水平会进一步上升。

这一时期孕妇的凝血功能基本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有效应对分娩时的出血风险。

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血凝四项的变化尤其重要,因为孕妇在分娩时出血的风险非常高。

了解这些变化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孕妇的凝血功能,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对于孕妇而言,及时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异常,从而采取措施预防妊娠期合并症,保障母婴安全。

尽管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存在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生理性的。

有些孕妇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比如孕期凝血纤维蛋白溶解过快、凝血因子缺乏或者抗凝血系统异常等。

这些异常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0.05)。提示实施放射防护 知识健康教育可提升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知识的知晓度, 降低人均年有效剂量,有效提高自我防护效果。通过教育培训 以及改善工作区域的辐射防护等措施,可增强放射工作人员安 全防护意识以及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减少了个人辐射量,为其 作安全提供了保障。
2 结果 2.1 放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 观察组对放射防护基本知 识、电离辐射基本知识、放射应急措施、防护设施相关知识及放 射卫生有关法规标准的知晓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1。
表 1 2 组放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对比 例(%)
组别
例数
放射防护基 电离辐射基 放射应急措 防护设施相 放射卫生有
【关键词】 孕妇 产前 凝血功能检测 临床意义 DOI:10.19435/j.1672-1721.2019.023.062
对于妊娠期的女性而言,由于其体内纤溶系统情况变化较 快 ,不 稳 定 ,故 而 极 易 发 生 生 理 性 高 凝 状 态 [1],可诱发血栓,从 而导致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糖尿病等妊娠期并发症发 生。因此,应及时察觉孕产妇有无出现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等情况,以便临床早发现、早干预[2]。凝血功能检测是当前产前 检查了解孕妇机体凝血状态及其纤溶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3],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 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金慧芳 1 赵国民 2
(1 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卫生院,浙江 绍兴 312055) (2 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卫生院,浙江 绍兴 312037)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及 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2018 年 6 月于我院进 行产前检查的 60 例孕妇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 健康检查的 60 例非妊娠期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 对象均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 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及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观察组 TT、APTT、P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FIB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通 过检查孕妇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判定其有无出现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对于临床早发现、早治疗具有积极 作用。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在不同妊娠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凝四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酶时间(TT)这四项指标。

在妊娠期,由于女性体内荷尔蒙水平的变化以及子宫快速增长,血液的凝血系统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妊娠期血液凝血系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改变。

在妊娠早期,孕妇体内凝血因子Ⅶ、Ⅷ、Ⅸ、X、Ⅺ和Ⅻ的活性增高,因而PT和TT会缩短。

而妊娠晚期,则会出现凝血因子活性下降,PT和TT会延长,这可能是为了防止剖宫产过程中产生过多的凝血,防止孕妇出现血栓形成的风险。

妊娠期血小板计数也会发生变化。

正常妊娠期间,血小板计数会稍稍下降,但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这是由于孕妇体内孕酮的增加,导致血小板寿命的延长和破坏增加。

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孕妇,血小板计数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这会增加孕妇出血和产后出血的风险。

妊娠期APTT也会有所改变。

在妊娠早期,孕妇体内的凝血酶抑制物(ATⅢ)和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活性会增加,使得APTT延长。

而在妊娠晚期,孕妇体内凝血酶抑制物活性下降,导致APTT缩短。

这些变化是为了适应孕妇体内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的需要,确保胎儿血液供给的稳定。

凝血四项的变化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可以对孕妇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凝血异常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特别是在孕妇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凝血四项的变化也可以用于指导孕妇分娩过程中的操作。

根据孕妇体内凝血因子的活性变化,可以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减少分娩过程中出血的风险。

对于存在凝血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产后出血的风险。

凝血四项的变化也可以用于判定孕妇的疾病进展和预后。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孕妇,通过监测凝血四项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疾病的发展情况,提早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临产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对临床的参考价值。

方法:采用ca-510全自动血凝仪对295
例临产孕妇和64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结果:临产孕妇pt、apt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

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临产孕妇di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产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0-01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在妊娠期间,特别是在妊娠晚期,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影响肝脏的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1],从而导致临产孕妇体内凝血成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这种改变容易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

因此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有助于dic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本文对295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64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5例临产孕妇为2012年9月我院住院产妇,年龄19-39岁,平均27.6岁。

64例非孕妇女来自健康体检时随机抽取并排除有相关性疾病,其年龄与临产孕妇组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用专用血凝真空管(3.8%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采取临产孕妇和正常非妊娠妇女肘静脉血1.8ml,3000r/min,离心15min,2小时内完成检测。

每次测试前先按规定做室内质控,质控合格后再行标本检测。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sysmex公司生产的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试剂及质控品均为sysmex公司的生产的配套产品。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显著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与非妊娠健康组比较,临产孕妇的pt、aptt值明显降低,fib水平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tt检测结果与非妊娠健康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表1 临产孕妇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pt(s)aptt(s)fib(g/l)tt(s)妊娠晚期组29511.3±0.628.5±3.05.42±0.9815.5±2.5非妊娠组6412.2±0.730.4±3.24.34±0.9515.3±2.6p值0.053 讨论
凝血四项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在凝血四项中,pt 的长短反映了血浆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ⅴ、ⅶ、ⅹ的的水平,是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试验。

aptt的长短反映了
血浆中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ⅷ、ⅸ、ⅻ、ⅺ、共同途径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水平,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试验。

tt是测定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再进一步转化为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以及是否发生纤溶、存在抗凝物的情况。

fib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它是提示机体高凝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试验中,临产孕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t、aptt明显缩短(p<0.05),fib明显增高(p<0.05),显示妊娠期间多种凝血因子合成增加,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

这种高凝状态一方面可以保证分娩后胎盘剖离的创面能迅速愈合,防止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又容易引起血管内凝血,诱发dic,特别是在产程中容易出现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各种因素,从而诱发dic,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激活了纤溶系统,血液转变为低凝状态,出血倾向增加,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安全[3]。

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

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密切观察孕妇pt、aptt、tt、fib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临产孕妇dic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bacq y,zarka o,brechot jf,et al,liver function tests in normal pregnancy:a prospective study of 103 pregnant women and 103 matched controls[j],hepatology,1996,23(5):1030-1034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1
[3] 鲁力.贵阳市1008例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1):封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