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对法学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论文参考文献的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法学论文参考文献一:[1]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王和雄:《论行政不作为之权利保护》,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版.[3]周佑勇:《行政不作为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周佑勇《论行政不作为》,载于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从》第2卷1999年版.[5]胡建淼:《行政违法问题探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6]张树义:《行政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7]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上、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8]马怀德主编《: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姜明安主编:《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10]马怀德:《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1]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2]翁岳生主编:《行政法学》(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13]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适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4]黄竹胜:《行政法解释学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5]陈光中主编:《审判公正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6]陈光中主编:《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7]江必新主编:《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18]蔡小雪:《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19]甘文:《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20]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社1989年版.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二:[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马生安:《行政行为研究—宪政下的行政行为基本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4]罗豪才主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5]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陈新民:《公法学札记》,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7]陆伟明:《服务行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8]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袁裕来:《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10]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1]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12]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4]梁津明、郭春明、郭庆珠、魏建新:《行政不作为之行政法律责任探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15]王振宇:《行政诉讼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6]江必新:《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之发展》,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17]田凯:《行政公诉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18]蔡小雪、甘文:《行政诉讼实务指引》,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19]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行政审判权纵向范围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0]胡建淼主编:《外国行政法规与案例评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刑法学参考文献

刑法学参考文献

刑法学参考文献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刑法学参考文献1. [日]藤木英雄:《刑法上的学派对立:旧派和新派、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法学译丛,1980年第1期。

2. 王世洲:《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法学家,1997年第3期。

3.储怀植、汪永乐:“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4.夏勇:“犯罪本质特征新论”,《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

5.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6.刘艳红:“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辩证”,《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7.谢望原、柳忠卫:“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2003年第3期。

8.周光权:“行为评价机制和犯罪成立”,《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9.杨兴培:《犯罪构成的反思与重构》,政法论坛,1999年第1、2期。

10.陈兴良:“犯罪构成的体系性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3期。

11.冯亚东、胡东飞:“犯罪构成模型论”《》,。

12.阮齐林:“应然犯罪之构成与法定犯罪之构成——兼论犯罪构成理论风格的多元发展”,《》2003年第1期。

13.陈兴良:“犯罪构成:法与理之间的对应与紧张关系”,《》,2003年第3期。

14.夏勇:“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视角疏议”,《》2003年第2期。

15.倪培兴:“犯罪客体论”,《刑事法评论》2001年第8期。

16.马克昌:“刑法中行为论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

17.叶俊南:《犯罪结果概念研究》,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

18.苏俊雄:《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到新客观归责理论之巡右》,法学家,1997年第3期。

19.梁根林:“责任主义刑法视野中的持有型犯罪”,《》2003年第4期。

20.梁根林:“持有型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

21.储怀植、汪永乐:“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陈兴良推荐刑法考研图书

陈兴良推荐刑法考研图书

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
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
【台湾】张甘妹《犯罪学原论》
赵秉志:《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
【英】史密斯/霍根/《英国刑法》
王世洲:《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究》黄伟明主编《刑法总则案例教程》
[日]木村龟二主编的《刑法学词典》田宏杰:《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
周光权《刑法各论讲义》
[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邱兴隆:《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
11、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2、黎 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3、黎 宏:《法人刑事责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14、周光权:《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15、周光权:《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
38、[日]菊田幸一:《犯罪学》,群众出版社;
39、[俄]道尔戈娃:《犯罪学》,群众出版社;
40、[意]龙勃罗梭:《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41、[意]菲利:《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42、[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
43、许章润:《监狱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2、[意]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
23、[法]斯特法尼:《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4、[日]大冢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5、[俄]斯库拉托夫等主编:《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6、[英]特纳:《肯尼刑法原理》,华夏出版社;
第三类:专著类
张明凯 《刑法的基本立场》

《刑法学》参考书目推荐

《刑法学》参考书目推荐

刑法学科的部分经典书目推荐一、中国学者的著作(一)大陆学者的刑法著作1.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三卷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6、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下),中国方正出版社。

7、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

8、赵秉志著:《犯罪未遂形态研究》(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0、陈兴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

11、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

13.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14.陈兴良著:《走向规范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15.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

16.陈兴良、周光权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陈兴良著:《判例刑法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陈兴良著:《罪刑法定主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19、陈兴良、陈子平著:《两岸刑法案例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0、陈兴良:《刑法的知识转型》(方法论、学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1.张明楷著:《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2.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

23.张明楷著:《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

24.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5. 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张明楷著:《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27.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刑法学参考书目

刑法学参考书目

《刑法学》参考书目1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 、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3 、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4、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 、邱兴隆等著:《刑罚学》,群众出版社 1986 年版。

6 、王作富主编:《刑事实体法》,群众出版社 2000 年版。

7、张明楷著:《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 年版。

8 、曹子丹、侯国云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9、陈兴良主编:《罪名指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0 、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11 、侯国云、白岫云著:《新刑法疑难问题解析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8年版。

12 、韩忠谟:《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3 、柯耀程:《变动中的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4 、林山田:《刑法通论》(下册),台大法学院图书部, 2000 年版。

15 、 [ 意 ] 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

16 、 [ 日 ] 大谷实:《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17 、 [ 日 ] 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8 、 [ 日 ] 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9 、 [ 德]K ·茨威格特、H ·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篇一: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徐国兰.网络直销模式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李栋栋,朱倩.我国直销业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J].现代商业,2008(4).[3]旷强.互联网改变直销[J].中国直销,2008(11).[4]周仪.电子商务法律及案例[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5]步雷.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1.[6]陈军.查办直传销违法案件操作规程[M].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7]高富平.电子商务立法研究报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8]单凯力,张楚.外国电子商务法[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9]邓红梅.浅谈网络直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17).[10]肖凌.论我国传销的法律规制[J].河南大学学报,2009(3).[11]陈福臭.法律中电子商务立法的`核心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12]秦颖慧,秦潇.论网络监管法律制度旳完善[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2).[13]阮李全.试论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J].电子知识产权,2011(9).[14]杜文君.网络经济下市场营销的改变与模式创新[J].中国商贸,2009(12).优秀法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三:[1]王兴国.食用油与健康[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版[2]李泰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知识读本[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3]陈永福.中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分析与预测[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4]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张乾胜.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杜菊,刘红.食品安全刑事保护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7]王辉霞.食品安全多元治理法律机制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8]徐立青,孟菲.中国食品安全研究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9]李梁.风险社会视域下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缺陷与完善[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 (4) : 84[10]高铭暄.地沟油犯罪的刑法规制及问题探析[J].法治研究,2014(2) : 23[11]孙荣钊,田光玲,单虎.新型地沟油引发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2(5) : 23[12]陈幼红.地沟油事件反思:基于中外地沟油监管的比较研究[J].中国市场,2012(19) : 67[13]黄佳妮.基于政府管制视角的地沟油现象成因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2(2):21[14]舒洪水,李亚梅.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问题--以我国《刑法》与《食品安全法》的对接为视角.法学杂志[J],2014 (5) : 84[15]卞海霞.无缝隙监管:中国食品安全的防火墙[J].理论观察,2009(1) : 97[16]李雪洁.基于社会控制理论分析视角下的地沟油犯罪问题研究[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4(1) : 97[17]刘晓弘.涉地沟油犯罪相关疑难问题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4(2)[18]高峰,乐绍光.“地沟油”入罪若干问题研究--兼评《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中国刑事法杂志[J],2012 (11) : 69篇二: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彭冰.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4]胡鹏翔.资产证券化投资利益保护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5]赖源河,王志诚.现代信托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洪艳蓉.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胡鹏翔.资产证券化投资利益保护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8]董慧凝.信托财产法律问题研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9]徐孟洲.信托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0]王志诚.金融资产证券化--立法原理与比较法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李军.金融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刘韶华.信托原理在民商事法律实务中的应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13]邱本.经济法研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徐孟洲.金融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6]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7](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M].杜景林,卢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8]John Henderson, Jonathan P. Scott. Securitization[M]. Indiana: ffoodhead-Faulkner Ltd. , 1988.。

刑法学参考文献

刑法学参考文献

刑法学参考文献1、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陈兴良主编:《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赵秉志主编:《当代刑法理论探索》(共四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商务印书馆。

6、张明楷著:《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7、陈明华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齐文远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人大法学院编《刑事法专论》,中国方正出版社。

10、《罪与非罪、罪与罪的界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1、陈兴良主编:《刑法疑案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2、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文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3、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出版。

14、杨春洗主编:《刑法基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版。

15、陈兴良:《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16、刘生荣:《犯罪构成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出版。

17、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8、姜伟著:《正当防卫》,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19.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上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0.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上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1.高铭暄主编:《刑法学》(新编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高绍先著:《中国刑法史纲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3.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24.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田宏杰著:《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页。

26.高铭暄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中所剩的可以支持双方论点的范畴已经寥寥无几了,我们的研究已经“走火入魔”了。

这里我并不否定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成果,而是强调刑法研究中,在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首先需要弄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那么,为什么必然说和必然偶然说都能从马克思哲学中找到所谓的根据而争论不已呢?这主要是对其中的必然、偶然、原因、结果诸范畴的不同理解,结果是双方各执一端。

拿哲学上的论据来支持其观点,实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可双方为什么又能自圆其说呢?偷换概念是双方共同的弊端。

故在用必然和偶然、原因和结果研究刑法因果关系时,前苏联已有学者指出:“人的活动和它造成的结果,彼此间是处于必然联系还是偶然联系,对于刑法毫无意义。

”以上分析仅是涉及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必然说和必然偶然说的内部之争,那么,因果关系是否仅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客观方面的一个要素?实际上,必然说还是必然偶然说法是建立在其为客观方面上的一个要素展开讨论的,即我国学者提出的刑法因果关系客观性问题。

我认为,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无非是指,刑事案件发生了,犯罪行为与结果以及行为人对行为与结果的认识这些客观事实,不以我们的主观认识存在与否,都实际存在着。

而这些参在的客观事实,包括行为人行为时的行为状态事实,与由这种心里状态支配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的事实。

这样因果关系既是客观方面的一个要素,又是行为人主观方面所具有的认识因素。

而必然说、必然偶然说之争从这个角度看仅是因果关系在犯罪构成理论的客观方面的争论,把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方面的片面认识。

而我们在研究因果关系时,应同时注意主观方面的因素,即从主客观相统一的角度来理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以往我们的研究,忽视了对行为人主观方面因果关系认识的研究,按照以往研究的逻辑,客观方面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确定之后,进一步查清主观方面行为人的认识则是很容易的事,殊不知,某些案件在客观方面的条件关系查清后,其主观认识也具有重大意义。

刑法学(2013年上半年)讨论专题和参考资料

刑法学(2013年上半年)讨论专题和参考资料

法律硕士刑法学概论(试点班)准备发言思考题和参考书目推荐参考书:1.张明楷:刑法学(最新版),法律出版社。

2.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大陆法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4、陈洪兵:《共犯论思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5.陈兴良、周光权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中国刑法解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上、下卷)。

7.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8. 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

9、黎宏著:《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或许成磊著:《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人民出版社。

10、近三年的《刑事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关注赵秉志、陈兴良、张明楷、周光权、刘明祥等几位教授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第一讲、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2课时)思考题: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渊源、思想基础、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贯彻适用罪刑法定原则?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相关问题(含义、如何适用)参考资料:1陈忠林著《刑法散得集》相关内容,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2赵秉志主编《刑法总论问题探索》第一卷第八章、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3李洁“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4张明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刑法分则解释原理》第一章,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格言的展开》。

5王充:“罪刑法定原则论纲”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3期6李立众、李晓龙“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6期7张光宇:“论刑法的政治品格”《刑事法学》2009年第5期8宋伟卫,丁玉玲:“人身危险性理论评析”《河北法学》2004年第11期9论"人身危险性"《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2卷第02期10陈正云,曾毅等.“论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制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中国法制史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先秦部分1、《尚书》2、《春秋公羊传》3、《左传》4、《诗经》5、《周易》6、《国语》7、《周礼》8、《礼记》9、《商君书》10、《论语》11、《管子》12、《孟子》13、《荀子》14、《韩非子》15、《史记》16、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上海中亚书局1929年版。

18、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三联书店1963年版。

二、秦汉部分1、《睡虎地秦墓竹简》2、《新语》3、《白虎通义》4、《新书》5、《汉书》6、《居延汉简》7、《盐铁论》8、《九朝律考》9、陈世材:《两汉监察制度研究》,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

10、徐定戡:《两汉刑名考》,上海震旦法律经济杂志社1947年版。

11、粟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高恒:《秦汉法制论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三、魏晋隋唐部分1、《抱朴子》2、《世说新语》3、《资治通鉴》4、《唐律疏议》5、《唐六典》6、《唐会要》7、《贞观政要》8、《太平广记》9、《吐鲁番出土文书》10、《敦煌资料》11、张建国:《两汉魏晋法制简说》,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

12、倪正茂:《隋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13、徐道邻:《唐律通论》,中华书局1945年版。

14、陈延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5、乔伟:《唐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钱大群:《唐律译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7、[日]仁井田升:《唐令拾遗》,栗劲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18、王立民:《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四、宋元明清部分1、《宋刑统》2、《宋会要辑稿》3、《续资治通鉴长编》4、《宋大诏令集》5、《宋元条法事类》6、《名公书判清明集》7、《洗冤集录》8、《元典章》9、《通制条格》10、《问刑条例》11、《大明律》12、《大诰》13、《大明会典》14、《清实录》15、《清史稿》16、《大清律例》17、王海云主编:《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在一篇法学的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一)[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2][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版版.[3][荷]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5][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6]戴剑波:《权利正义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7]孙国华、沈宗灵:《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8]林喆:《权利的法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9]任剑涛:《权利的召唤》,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10]高志明:《法律与权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11]谢晖:《权利之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2]朱兴文:《权利冲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13]陈舜:《权利其及维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4]刘作翔:《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二)[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张颖.论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01)[3]叶沈翔.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中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自由裁量标准探究[J].上海保险.2008(07)[4]闫仁河.论违约可得利益的赔偿规则[J].社会科学家.2008(05)[5]王丽霞[等着],杨立新主编.合同法判例与学说[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6]程德钧主编.涉外仲裁与法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7]李先波着.国际民商法专题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8]王利明着.合同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钟淑健.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确立和实现[J].山东审判.2007(05)[10]闫仁河.论违约可得利益赔偿的依据[J].兰州学刊.2008(04)[11]叶林着.违约责任及其比较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2]崔俊贵.我国合同解除的相关问题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3]韩世远,着.合同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4[14]袁素娟,吕士威.论预期可得利益[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15]陈寒梅.违约损失赔偿中的可得利益损失探微[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04)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三)[1]孙孝福:《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2]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3]胡锦光:《当代人权保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谢佑平、万毅:《刑事侦查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7]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9]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10]孙国华:《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1]【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95年版.[12]陈卫东:《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13]梅子涵:《独立宣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14]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15]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四)[1]郭华伟,周颖.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适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18).[2]王波.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诉讼程序[J].观察与思考.2001(11).[3]章伟斌.探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J].江南论坛.2011(02).[4]王立志.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为切入点论宪政的形式合理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5]黄萃芸,叶水江.浅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02).[6]苗永干,詹玉珍.论民事诉讼中的扰乱法庭秩序罪[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2).[7]张爱军.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几个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05).[8]杨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现行刑事立法必须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9]刘会霞.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之追诉程序研究[J].决策探索.2005(06).[10]张英霞.关于拒不执行裁判罪条款的立法疏漏及其弥补——一个比较法视角的分析[J].法律适用.2004(11).[11]杨庆和,秦景党.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弊端[J].河北法学.2001(06).[12]谢天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1).[13]杜邈,商浩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认定[J].法学杂志.2011(10).[14]汪红飞.论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06).[15]赵秉志,张伟珂.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法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五)[1]王欣欣.遗嘱解释规则的适用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2]王腊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3]李姗.占有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4]赵世强.商事格式条款司法实务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5]萨如拉.草原保护利用的新模式[D].内蒙古大学2014[6]阿扎巴雅尔.中蒙抵押权制度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7]高斯琪.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实证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4[8]柯路娜.蒙古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9]姚华.酒店业特许经营与委托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10]龚甜甜.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承租人的地位与权利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4[11]吴良卫.论合同解除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4[12]陈娟.草原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13]高阳.非法集资的入罪及合法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4[14]王娟.继承回复请求权及其行使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15]张娜.我国遗产清偿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刑法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刑法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刑法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篇1论我国死刑的改革体现公共意志的法律憎恶并惩罚谋杀行为,而自己却在做这种事情;它阻止公民去做杀人犯,却安排一个公共的杀人者。

我认为这是一种荒谬的现象。

死刑并不是一种权利,我已经证明这是不可的。

[1]还认为:如果我要证明死刑既不是必要的也不是有益的,我就首先要为人道打赢官司,等许多观点建议撤销死刑。

他的这一主张可以说为死刑的改革拉开了一个巨大的帷幕。

一、当代死刑改革我国关于死刑的改革是从1997年刑法典的修订开始的。

在97年之前,我国的死刑罪名要远多于72种。

在97年刑法修订时,对死刑的态度是限制的,限制了死缓适用的对象,并且对死刑的适用条件也进行了限制,此时死刑罪名余68种。

[2]直到2022年为止,虽然我国一共颁行了七个刑法修正案以及一部单行刑法,但从全局上来看,我国死刑的数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2022年是中国死刑制度立法改革的关键性的一年,它迈开了中国逐步废止死刑的步伐。

2022年3月,《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13种犯罪的死刑,使得死刑罪名减至55种。

相关立法人员解释说:自从《刑修(八)》除去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我国总体的社会环境依然稳定,一些严重高发的犯罪甚至有减无增。

[3]2022年10月27日,《刑修(九)(草案)》被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一次会议进行初次审查。

在死刑的变动上有了两个重大的改革:一是继续减少裁处死刑的罪名,又废除了9种相关犯罪的死刑;二是在研讨中,强调了对死缓犯步入执行程序的严格要求,还对死刑的适用对象以及适用标准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4]这都昭示着我国死刑改革又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而且取消的这些罪名中诸如集资诈骗罪走私罪等犯罪的死刑适用与否在实务中都引起过强烈的讨论,取消这些犯罪的死刑,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二、死刑改革的必要性(一)符合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际,而《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也在此之际被提上议程,这一举措无疑是对我国依法治国策略的进一步响应和预落实,对我国法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刑法参考论文】刑法论文参考文献

【刑法参考论文】刑法论文参考文献

【刑法参考论文】刑法论文参考文献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以及刑事责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代表国家力量的公权力对私人的一种制裁。

下文是本文库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刑法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刑法参考论文篇1浅析危险驾驶罪的罪名构成与立法完善(一)从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认定关于危险驾驶罪的主观要件,我过刑法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笔者认为,行为人在违反交通法规的主观上明显是故意,但其对发生使公共安全陷入危险的后果应当是持一种放任的心态。

如果其主观上主动追究危害公共安全后果的发生则应当根据其行为手段的不同,以危害公共安全按罪中的其他罪名定罪处罚。

在这点上容易引起争议的是醉酒驾驶的主观认定。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说明我国采用的是"原因行为自由理论",就行为人知晓其行为将造成自身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下降,仍然实施该行为,其应当对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后行为造成的后果予以负责,这也符合刑法中的"可期待性理论",这一处罚原则将行为人喝酒前至案发时的主观看做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过程。

从这一理论来看危险驾驶罪的主观要件,行为人明显对其醉酒后造成的使公共安全陷入危险状态的状况持一种放任的心态,属于间接故意。

(二)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行为认定1.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性质认定。

关于危险驾驶罪是一种危险犯,还是程度犯,抑或是行为犯,在刑法界存在较大争议,该认定影响到该罪的认定问题。

是只要出现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行为即构成犯罪,还是借助其他情节、案发现场情况来具体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使公共安全陷入到危险状态才认定够罪。

笔者认为,从该罪的立法愿意上来看,由于此前的醉酒驾驶与驾驶竞逐行为未造成后果即给予行政处罚,造成后果便以交通肇事罪或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但行政处罚难以遏制这两类行为的频繁出现,处于预防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设定此罪,该罪的设置也是公共安全这一法益在未遭到实际侵害之前就对可能对其造成危害的行为予以规制,用刑罚的手段来避免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发生,这属于法益保护的提前,是因为这类行为具有高度和极为严重的社会危险性,一旦该行为发生极易造成危害后果同时造成的后果往往极为惨烈,所以刑法将这类未遂或预备行为作为既遂行为对待,直接规定为独立的构成要件。

大学生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大学生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大学生刑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

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标准。

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

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那么不可以仲裁。

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

为有利于仲裁理论,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理论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开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开展。

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

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

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议纳入到仲裁。

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

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

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

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

假如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本钱增加、资源浪费。

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展修改时扩大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局部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时机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展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

论文参考文献中法律法规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中法律法规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中法律法规格式关于论文参考文献中法律法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中法律法规格式【1】参考文献一:[1]徐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2]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黄奇中著.刑法各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4]段启俊,王红兵编著.刑法司法解释解读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5]冯锐等撰稿,屈学武主编.刑法各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严军兴,管晓峰主编.中外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比较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7]陈晓明,何承斌,童伟华著.理论刑法学专论[M].科学出版社,2006.[8]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周光权著.刑法各论讲义[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陈兴良主编.罪名指南[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1]于志刚主编.妨害国家机关职能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12]杨再明,牛建平主编.刑法分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参考文献二:[1]郭华伟,周颖.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适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18).[2]王波.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诉讼程序[J].观察与思考.2001(11).[3]章伟斌.探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J].江南论坛.2011(02).[4]王立志.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为切入点论宪政的形式合理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5]黄萃芸,叶水江.浅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02).[6]苗永干,詹玉珍.论民事诉讼中的扰乱法庭秩序罪[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2).[7]张爱军.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几个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05).[8]杨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现行刑事立法必须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9]刘会霞.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之追诉程序研究[J].决策探索.2005(06).[10]张英霞.关于拒不执行裁判罪条款的立法疏漏及其弥补——一个比较法视角的分析[J].法律适用.2004(11).[11]杨庆和,秦景党.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弊端[J].河北法学.2001(06).[12]谢天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1).[13]杜邈,商浩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认定[J].法学杂志.2011(10).[14]汪红飞.论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06).[15]赵秉志,张伟珂.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法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论文参考文献中法律法规格式【2】文献标注格式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xx日报,1998-12-25(10).E:电子文献[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论文参考文献中法律法规格式【3】一、著作[1]蔡菁.索赔.劳动权损害赔偿[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1.[2]董保华.名案背后的劳动法思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3.[3]张朝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4]吕忠梅等.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5]余元玲等.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7.[6]刘左军、洪伟.《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10.[7]黎建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李俊.产品质量法案例评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二、期刊[1]刘北溟.从《侵权责任法》看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J].环境保护,2011,Z1:105-107.[2]吕忠梅,张宝.环境问题的侵权法应对及其限度——以《侵权责任法》第65条为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106-112.[3]张宝.环境侵权归责原则之反思与重构——基于学说和实践的视角[J].现代法学,2011,04:89-96.[4]边海娟.室内环境污染侵权中因果关系的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2,05:255-256.[5]杜群.司法在中国环境法治中的作用基于对典型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观察[J].法律适用,2012,05:46-49.[6]代杰.非典型环境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1-4.[7]王晓佩.浅析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兼评《侵权责任法》第八章条款的适用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02:43-46.[8]别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基本规则——《侵权责任法》环境污染侵权责任规定解读[J].环境保护,2010,02:11-13.[9]刘长兴.环境污染侵权的类型化及责任规则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129-133.[10]刘璐,缪宇.环境污染责任的构成与举证责任的分配——《侵权责任法》第8章“环境污染责任”的理解与适用[J].政治与法律,2010,05:28-36.[11]王莘雅.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的举证责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1.[12]谭向阳.试论环境污染侵权行为[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01:257.[13]徐文煜,王伟东.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J].人民论坛,2013,05:92-94.三、论文[1]张书芳.装修污染侵权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案例分析[D].甘肃:兰州大学,2011.[2]刘晓静.室内装修污染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1.[3]张斯琴.室内装修环境污染案例分析[D].甘肃:兰州大学,2011.[4]安金珠.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1.[5]林凤超.室内装修污染侵权责任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1.[6]李维.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审判实务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1.[7]徐宝童.环境污染侵权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8]贾云云.海上运输管线泄漏污染损害侵权责任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2.[9]李沫.论住宅装修污染的侵权责任[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2.[10]于林川.论民法视角之下的环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推定[D].新疆:新疆大学,2012.[11]杨钦.环境污染侵害排除民事责任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刑法学实践教材和参考书面

刑法学实践教材和参考书面

刑法学实践教材和参考书面
1.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刑法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的教材,涵盖了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刑罚等方面的内容。

2. 《刑法适用总论》(陈兴良著):本书主要探讨了刑法适用的一般原则、定罪与量刑、刑法解释等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刑法的实践运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刑法分论》(赵秉志著):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以及司法认定等内容,是学习刑法分论的重要教材。

4. 《刑事诉讼法》(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是与刑法密切相关的法律领域,本书介绍了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程序和制度。

5. 《刑法案例教程》(黄京平主编):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刑法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刑法学研究》(赵秉志主编):这是一本学术性的刑法学研究刊物,包含了刑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享。

刑法研究生推荐阅读文献

刑法研究生推荐阅读文献

日本:
山口厚:《刑法总论》、《刑法各论》
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日本刑法各论》
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刑法讲义各论》
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刑法概说(各论)》
德国: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蔡桂生译:《刑法总论教科书》
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总论》(第一卷)、(第二卷)
国内:
陈兴良:《教义刑法学》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
法哲学与法学方法论类:
齐佩利乌斯:《德国法哲学》、《法学方法论》
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
伯恩·魏德士:《法理学》
论文写作类:
何海波:《法学论文的写作》
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与皮囊》。

刑法学必读书目

刑法学必读书目

刑法学必读书⽬今天⼩编给⼤家整理了九本刑法学学习的精华书单,让我们⼀起给⾃⼰加油充电。

《论犯罪与刑罚》作为刑法专业的学⽣,必读⽂献中总也绕不开刑事古典学派代表⼈物贝卡⾥亚的《论犯罪与刑罚》。

《论犯罪与刑罚》诞⽣于旧刑法体制盛⾏的背景⾥,⼀经出版后,在欧洲⼤陆上刮起了⼀股刑改⾰的浪潮,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称“这样⼀部著作必定能清除在众多国家的法学理论中依然残存的野蛮内容”,⽽这本著作给贝卡利亚带来了⼀⽣的荣誉与学术⾼度。

堪称为刑法领域内的必读经典著作。

该书初版于1764年,是⼈类历史上第⼀部对刑罪原则进⾏系统阐述的著作。

全书洋谥着伟⼤的⼈道主义⽓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了愤怒的谴责,⿎吹刑法改⾰,⼒介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

《刑法学习定律》《刑法学习定律》与以往的著作不同,本书并没有聚焦于具体的刑法理论抑或实务难题,⽽是以作者20多年来在清华法学院指导刑法学博⼠研究⽣、硕⼠研究⽣的⼼得体会为基础,介绍了刑法学习的16个“定律”,是⼀本为刑法研究⽣“量⾝定做”的学习⼿册。

《刑法学习定律》从刑法学的独特魅⼒、学习刑法应先储备哪些知识、重点从⽼师那⾥学什么谈起,然后依次对如何形成⽐较研究⽅法、如何⾼效地阅读、如何形成刑法思维、如何把论⽂写得更好、如何看待刑法⽴法、如何学习犯罪论、如何训练刑罚思维、如何运⽤⽣活经验、如何沟通理论与实践等⼗六个问题进⾏了深⼊讨论,语⾔⽣动活泼,讨论的问题与时俱进。

《刑法格⾔的展开》《刑法格⾔的展开》是张明楷教授本⼈从我国现⾏的刑法典出发,结合国内外的刑法实践,通过法谚揭露刑法内在价值理念的⼀本论⽂集。

本书以“法律在惩罚前应予警告”、“法律不强⼈所难”、“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等⼆⼗三条西⽅经典法律格⾔为切⼊点,从基本内涵到理论依据,⼀⼀展开,娓娓道来。

它结合德⽇刑法理论,把刑法的⾼深义理从云端拉⼊到寻常百姓家,对当下中国的刑事⽴法和司法实践进⾏了深⼊浅出的论述。

全⽂以⾏云流⽔、轻快通透的笔法和⼊⽊三分、吹沙见⾦的分析向我们展⽰了刑法学的博⼤思想和理论内涵。

刑法学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刑法学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刑法学教学参考文献目录刑法学教学参考文献目录一、刑法学教材1.高铭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赵秉志主编:《新编刑法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齐文远、刘义乒主编:《刑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5.齐文远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学出版社2000年版。

7.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赵长青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陈明华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0.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

二、刑法学专著(一)刑法总论部分1.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德]李斯特.施密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日]大冢仁著:《刑法概略》,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8.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张明楷住:刑法的基本立《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李海东著:《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刘艳红著:《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肖中华著:《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文献(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的参考文献,由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进行补充。

)1、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1992年版。

2、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2000年版。

3、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2000年版。

4、周光权:《刑法学的向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刘仁文:《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何秉松主编:《刑事政策学》,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8、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9、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0、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宁汉林、魏克家:《中国刑法简史》,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

15、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朗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解》,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17、敬大力主编:《刑法修改要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8、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 年版。

19、何秉松:《犯罪构成系统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20、何秉松:《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

21、蔡枢衡:《中国刑法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2、高明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与诞生》,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23、杨兴培:《犯罪构成原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参考文献
1. [日]藤木英雄:《刑法上的学派对立:旧派和新派、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法学译丛,1980年第1期。

2. 王世洲:《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法学家,1997年第3期。

3.储怀植、汪永乐:“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4.夏勇:“犯罪本质特征新论”,《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

5.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6.刘艳红:“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辩证”,《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7.谢望原、柳忠卫:“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2003年第3期。

8.周光权:“行为评价机制和犯罪成立”,《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9.杨兴培:《犯罪构成的反思与重构》,政法论坛,1999年第1、2期。

10.陈兴良:“犯罪构成的体系性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3期。

11.冯亚东、胡东飞:“犯罪构成模型论”《》,。

12.阮齐林:“应然犯罪之构成与法定犯罪之构成——兼论犯罪构成理论风格的多元发展”,《》2003年第1期。

13.陈兴良:“犯罪构成:法与理之间的对应与紧张关系”,《》,2003年第3期。

14.夏勇:“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视角疏议”,《》2003年第2期。

15.倪培兴:“犯罪客体论”,《刑事法评论》2001年第8期。

16.马克昌:“刑法中行为论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

17.叶俊南:《犯罪结果概念研究》,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

18.苏俊雄:《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到新客观归责理论之巡右》,法学家,1997年第3期。

19.梁根林:“责任主义刑法视野中的持有型犯罪”,《》2003年第4期。

20.梁根林:“持有型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

21.储怀植、汪永乐:“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22.马克昌:“责任能力比较研究”,《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

23.刘仁文:“刑法中的严格责任研究”,《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1期。

24.陈兴良:《故意责任论》,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25.陈立:《略论我国刑法的目的犯》,法学杂志,1989年第1期。

26.陈兴良:“目的犯的法理探究”,《》,。

27.刘明祥:《论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别》,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

28.张庆方:《论违法性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烟台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29.李邦友:《论单位犯罪的定义》,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

30.贾宇:“犯罪故意类型新论”,《法律科学》2002年第3期。

31.赵秉志、刘志伟:“犯罪过失理论若干争议问题研究”,《法学家》2000年第5期。

32.顾肖荣:《过失犯罪理论的比较研究》,法学研究,1988年第5期。

33.杨忠民:《对正当防卫限度若干问题的新思考》,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34.刘明祥:《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相区别的几个特殊问题》,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

35.陈兴良:“正当化事由研究”,《法商研究》2000年第3期。

36.高铭暄:“正当防卫问题研究”,《刑法论丛》2002年第6期。

37.胡家贵、陈瑞兰:《关于犯罪形态的几个问题》,政法论坛,1997年第6期。

38.陈兴良:“未完成罪研究”,《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39.马克昌:“未遂犯比较研究”,《珞珈法学论坛》2000年第1期。

40.马克昌、罗平:《论共同犯罪的概念和要件》,政法论坛,1985年第4期。

41.陈兴良:“共同犯罪论”,《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

42.张明楷:“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

43.王作富、庄劲:“共同犯罪与构成身份新论”,《》2003年第11期。

44.董邦俊:“刑法中的主犯研究”,《》2003年第5期。

45.张明楷:“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

46.齐文远、刘代华:《论原因上自由行为》,法学家,1998年第4期。

47.谢望原:《刑罚价值关系论》,法学家,1998年第3期。

48.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2003年第3期。

49.邱兴隆:“穿行于报应和功利之间:刑罚‘一体论’的结构”,《法商研究》2000年第2期。

50.宁汉林、魏克家:“刑罚的由来及其理论基础”,《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51.赵秉志、陈志军:“刑罚价值理论比较研究”,《》。

52.陈兴良:“刑罚目的新论”,《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3.邱兴隆:“死刑的德行”,《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2期。

54.赵秉志、郭理蓉:“死刑存废的政策分析与我国的选择”,《》。

55.赵秉志、陈志军:“短期自由刑改革方式比较研究”,《》,。

56.白建军:“犯罪轻重的量化分析”,《》,。

57.储槐植:“再说刑事一体化”,《》。

58.白建军:“法条与法理的实证分析:以刑法分则为例”,《法学家》2001年第3期。

59.刘艳红:“论罪名确定的理论基础”,《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3期。

60.周光权:“论法定刑幅度的配置”,《刑法论丛》2000年第4期。

61.周光权:《法定弄配置的例题性探讨》,法律科学,1998年第4期。

62.赵秉志:“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法抗辩”,《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63.张明楷:《刑法第140条“销售金额”的展开》,清华法律评论,1999年第1辑。

64.梁华仁、张先中:《略论合同诈骗罪的几问题》,政法论坛,1999年第1期。

65.陈立:《西方证券犯罪立法与实务及其借鉴意义》,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4期。

66.钊作俊:《洗钱犯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法律科学,1997年第5期。

67.田宏杰:“论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律保护”,《》。

68.陈立:《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法学杂志,1995年第2期。

69.张明楷:“故意伤害罪探疑”,《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70. 肖中华:《论抢劫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法律科学,1998年第5期。

71.陈立:《海峡两岸盗窃犯罪比较》,法学杂志,1993年第6期。

72.储槐植、梁根林:《贪污罪论要》,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

73.刘生荣、胡云腾:《论受贿罪的定罪与量刑》,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

74.张明楷:“受贿罪的共犯”,《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

75.田宏杰:《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问题研析》,法学,1999年第4期。

76.李洁:《论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法学家,1998年第4期。

77.郭自力:《有组织犯罪之比较研究》,政法论坛,1998年第4期。

78.莫洪宪:《有组织犯罪概念研究》,法学评论,1998年第3期。

79.崔敏:《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完善》,公安大学学报,1997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