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区域影像中心和检验中心项目背景及需求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区域影像中心和检验中心项目背景

及需求说明

一、项目背景

(一)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指出,通过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的方式,加速实现“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新医改吹响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号角,建立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成为全国各地市以上城市近两年主要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之一。

广州,简称穗,副省级省会城市,地处广东中南部。广州市总面积7434.4平方千米,至2013年底,广州市常住人口共1292.68万人,流动人口约686.7万人。全市卫生机构数共3511个:包括224个医院,其中一级医院34个,二级医院40个,三级医院38个,私营医院45个;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6 个,镇卫生院31个;12个区县所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共200个;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48万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意见》的“1+3”文件中关于建立医疗联合体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卫生资源结构,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广州市确定越秀、海珠、荔湾、番禺、南沙、从化、萝岗等7个区开展“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在医联体架构下,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可通过委

托检验方式,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或第三方检验中心的检查、诊断合作机制,居民在社区可以预约或享受到上级医院辅助检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便群众就医。

(二)信息化现状

2009年以来,广州市以“智慧卫生、健康广州”为目标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到2013年,广州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特大型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电子健康档案800多万份;平台联网医院全面启用了统一诊疗卡,实现了挂号、就诊、取药等服务“一卡通”;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系统在46家大型医院启用,为居民提供了电话、互联网、自助终端和手机App等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享受统一预约挂号服务的居民超过两百万人次。

全市大型医院基本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应用系统,进入以物联网和无线技术等创新技术为应用的智慧医院建设阶段。公共卫生领域实现信息系统全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机构、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大大方便了居民获得适宜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至2013年,全市12个区(县级市)均已启动了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荔湾、番禺、黄埔、花都等区基层卫生信息化进展较好,已经建设完成全区统一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并逐步实现医疗、公卫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初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大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之间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的共享和利用。越秀、海珠、白云、南沙、萝岗各区均已

陆续开展全区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处于分期建设的不同阶段或由试点到扩面过程中,逐步为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业务的开展提供信息化支撑。天河、增城、从化各区(县级市)由于起步较晚,在市区两级财政支持下,正在加快全区(市)统一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进度。

(三)存在问题

重复检查、重复检验,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目前广州市检查、检验资源分布不均衡,广州市各区二级医疗机构及市直属医疗机构大部分都有完善的LIS和PACS/RIS信息管理系统,但各个医疗机构的PACS/LIS系统绝对独立,形成信息孤岛。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检查设备不完善,检验设备基本缺失,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虽然配备了基本的影像、检验设备,但缺乏高水平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检验,基层医疗机构的PACS/RIS、LIS系统或尚未建设或停留在单机版本,功能不全面,信息无法共享,不能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实现业务协同。有小部分社区直接部署三级医院的LIS、PACS/RIS系统,作为医院内部系统的工作站。对于全市的检验、检查设备的质量控制,缺少相关的信息系统。

因此,随着医联体工作的推进,构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统一的临床检验、影像诊断等信息化服务的需求迫切。通过建立区域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优势影像设备、优势人员缺乏造成影像诊断的问题,也可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之间检验、影像信息的共享共用,进一步优化医

疗资源的配置,降低社会整理医疗成本。

二、项目需求与目标

(一)项目需求

建立以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以区域影像与检验中心为主要应用的信息系统,连接广州市各医联体成员机构,支持影像和检验区域协同业务开展,最终实现全市所有医疗机构间的检验和检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1、区域内医院需求

(1)集中诊断、审核。实现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集中审核,实现区域内影像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共享和复用,从而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质量和服务水平。

(2)跨机构检验标本流转。通过跨机构检验标本流转业务应用,基层医疗机构可解决医疗设备和人员缺乏,临床检验力量薄弱的问题,提高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质量水平。

(3)促进区域内医疗机构影像和检验信息的共享。建立区域检验和影像信息库,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之间检验、影像过程和结果信息的合理存储和有效共享。

2、卫生监管部门需求

(1)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由于各医疗机构所处的地区不同和各医疗机构所占有的医疗资源不同,导致了患者在就诊时经常出现重复检查、就诊流程繁琐和诊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建立区域影像和检验中心,将区域内的各医疗机构根据影像、检验业

务类型进行定位,并且最大限度的将现有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统一诊断操作规范和质量考核标准。在区域内促进实行统一的影像技术、检查和检验诊断操作规范和质量考核标准。为影像诊断管理制度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解决各医联体影像、检验中心建设和业务模式差异性问题。

(3)实时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获得实时的数据统计,通过对诊断结果和各项指标的数据统计和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及时做出疾病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干预等提供科学依据。

3、公众需求

通过建设区域影像和检验项目,通过区域业务协同应用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影像和检验业务的服务能力,通过上下级医院之间业务协同,满足就诊居民希望就近就医检查、检验,获得可及的、优质的卫生服务的需求,进而避免在大医院因患者较多造成的看病难问题,以及大医院收费相对昂贵造成的看病贵等问题。

(二)项目目标

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高效、实用、稳定、安全、业务协同、功能较全的区域医疗影像/检验的信息系统,推进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互认,推进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间诊疗资源的双向交互,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服务水平,使市民就近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避免重复检查检验,满足广州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